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

合集下载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

图书馆防火分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防火分区的基本概念,掌握图书馆防火分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学生掌握图书馆防火分区的划分原则,了解不同功能区域的防火要求。

3. 学生了解火灾发生时,如何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安全疏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图书馆的防火分区布局,提出合理的优化建议。

2. 学生具备在火灾发生时,根据防火分区迅速找到安全出口和疏散路径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认识到防火分区在火灾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2.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图书馆的防火分区管理和维护。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品质,提高火灾发生时的自救和互救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安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的实践性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自救能力。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但对防火知识了解有限,需要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

教学要求:教师应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防火分区基本知识:图书馆防火分区的重要性、防火分区的定义及划分原则。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建筑防火分区及其划分原则”2. 图书馆防火分区布局:介绍图书馆不同功能区域的防火分区设置,分析其合理性。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各类建筑防火分区实例分析”3. 防火分区管理与维护:讲解防火分区在日常管理中的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维护意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第一节“防火分区的管理与维护”4.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教授学生如何根据防火分区进行安全疏散,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第二节“火灾应急处理与疏散逃生”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图书馆防火分区设置,开展防火疏散演练。

教材章节:第六章“实践活动与案例分析”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防火分区基本知识、图书馆防火分区布局第二课时:防火分区管理与维护、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理第三课时:实践活动(实地考察、防火疏散演练)教学内容科学系统,结合实际案例,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防火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建筑安全疏散规定(3篇)

建筑安全疏散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火灾等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建筑内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地疏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各类民用建筑,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工业建筑等。

三、安全疏散的基本要求1. 疏散通道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通道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通道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通道内不得堆放物品,不得设置障碍物,确保畅通无阻。

- 疏散通道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2. 安全出口的设置- 每个建筑至少应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并应分散布置,两个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在建筑物两端,且应避免设置在易燃、易爆物品存放区域。

- 安全出口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4米,重要出口应不小于1.8米。

- 安全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标识,如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等。

3. 疏散楼梯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楼梯应设置在建筑物的最短路径上,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

- 疏散楼梯的宽度应满足人员疏散需求,一般不应小于1.2米,重要楼梯应不小于1.5米。

- 疏散楼梯应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不得设置障碍物。

- 疏散楼梯的扶手应牢固,扶手高度应适宜。

- 疏散楼梯的照明设施应完好,夜间或紧急情况下应保证足够亮度。

4. 安全疏散门的设置与维护- 疏散门应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 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米,重要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5米。

- 疏散门的开启方向应与疏散方向一致,不得设置门禁系统或自动门禁系统。

- 疏散门的门框、门扇应采用不燃或难燃材料制作,并应满足耐火极限要求。

5. 疏散指示系统的设置与维护- 建筑内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系统,包括疏散指示灯、指示牌、疏散箭头等。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4篇)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人员的生命安全,防止火灾和其他突发事件的发生,合理配置和管理安全疏散设施,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包括但不限于防火门、疏散通道、避难层、安全出口等。

第四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合理配置和保持安全疏散设施,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和保养第五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设施的配置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经过相关部门审核验收合格。

第六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保养工作应当由经营、使用单位负责,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到定期检查、清理、修缮等。

第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指派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八条对于因非工程原因导致的安全疏散设施受损,使用单位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或更换。

第三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第九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的经营、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灾难情况下的疏散预案,并向员工和用户进行宣传和培训。

第十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疏散通道、避难层及其相关设施应当保持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堵塞。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出口应当设置明显的标志,并保持通畅,不得被封堵或挡住。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防火门应当设置在安全疏散通道的入口和出口,并保持常闭状态,确保其正常使用。

第四章监督检查和处罚第十三条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内的安全疏散设施应当接受相关部门的定期检查和验收。

第十四条监督检查部门对于发现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疏散设施,有权要求使用单位立即整改。

第十五条对于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使用单位,监督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罚款、停业整顿等。

第五章附则第十六条经营、使用单位应当通过各种形式向员工、用户普及安全疏散设施及其使用方法,增强公众安全意识。

第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十八条对于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学校安全疏散通道规定(3篇)

学校安全疏散通道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安全管理,保障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实验室、图书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通道管理。

第三条学校安全疏散通道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序地疏散人员。

第二章疏散通道设置与维护第四条疏散通道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1. 疏散通道应设置在楼内各层的明显位置,宽度不得小于1.2米,通道内不得堆放杂物,确保畅通无阻。

2. 每层楼应至少设置两个疏散通道,相邻楼之间的疏散通道应相互连通。

3. 疏散通道的入口应设置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清晰可见,易于识别。

4. 疏散通道的地面应平整,无台阶、障碍物,通道两侧应设置防滑设施。

第五条疏散通道的维护与管理:1. 学校应定期对疏散通道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

2. 疏散通道的设施设备(如消防器材、疏散指示标志等)应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更换,确保其完好有效。

3. 疏散通道的维护工作由学校后勤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三章疏散通道使用与管理第六条疏散通道的使用:1. 疏散通道仅用于紧急疏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堵塞或改变其用途。

2. 疏散通道内不得停放自行车、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不得堆放杂物。

3. 疏散通道的进出口不得设置障碍物,确保畅通无阻。

第七条疏散通道的管理:1. 学校应建立健全疏散通道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2. 学校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应急疏散能力。

3. 学校应加强对疏散通道使用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四章疏散演练第八条学校应定期组织疏散演练,确保师生熟悉疏散路线和疏散方法。

第九条疏散演练的内容应包括:1. 熟悉疏散通道的位置和出口。

2. 掌握紧急疏散的信号和注意事项。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45—82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建筑分类和耐火等级第三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防火间距第三节消防车道第四章防火、防烟分区和建筑构造第一节防火和防烟分区第二节防火墙和隔墙第三节电梯井和管道井第四节防火门和防火卷帘第五节屋顶金属承重构件和变形缝第五章安全疏散和消防电梯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疏散楼梯间和楼梯第三节消防电梯第六章消防给水和固定灭火装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消防用水量第三节室外消防给水管道、消防水池和室外消火栓第四节室内消防给水管道、室内消火栓和消防水箱第五节消防水泵房第六节固定灭火装置第七章防烟、排烟和通风、空气调节第一节防烟、排烟第二节通风和空气调节第八章电气第一节消防电源及其配电第二节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第三节灯具第四节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控制室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附录三本规范用词说明face="幼圆" color="#000000"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高层民用建筑火灾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火设计,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针对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的特点,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下列新建、扩建和改建的高层民用建筑及与其相连的附属建筑:一、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包括底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二、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

本规范不适用于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民用建筑和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过24米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层民用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注: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女儿墙的高度。

屋顶上的了望塔、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和层数内;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顶板面高出室外地面不超过1.5米者,不计入层数内。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

安全疏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安全疏散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疏散原则和程序。

2. 学生能够描述各种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方法,如火灾、地震等。

3.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疏散路线图、安全标志和警报系统等工具进行安全疏散。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制定并实施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疏散计划。

2.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疏散时所需的基本自救工具,如防烟面具、手电筒等。

3. 学生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迅速、有序地参与安全疏散行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意识,增强防灾减灾救灾的观念。

2.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服从指挥的良好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本课程针对学生年级特点,结合教材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自救自护能力和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确保学生能够在课程学习中取得实际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疏散基本知识:包括疏散的定义、目的和原则,介绍疏散的重要性。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疏散与自救基本知识2. 紧急情况识别:学习识别火灾、地震等紧急情况,了解预警信号和警报系统。

- 教材章节:第二章 紧急情况的识别与预警3. 疏散方法和技巧:教授在不同紧急情况下,如何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疏散方法与技巧4. 疏散路线和标志:学习如何阅读和使用疏散路线图、安全标志,掌握疏散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疏散路线与安全标志5. 自救工具的使用:介绍防烟面具、手电筒等自救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五章 自救工具的使用与维护6.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疏散演练与实操7. 家庭与学校安全疏散计划:指导学生制定家庭和学校的安全疏散计划,培养安全意识。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

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制度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安全疏散设施的管理,提高安全疏散效率,保障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内所有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疏散设施是指为了排除事故隐患、实施安全疏散而在建筑物内设置的应急设备。

第四条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第五条本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及规划、安全疏散通道与疏散标识的设置、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与管理、安全疏散演练等。

第六条本单位设立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疏散设施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疏散设施设置及规划第七条建筑物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使用人数、使用性质等因素,合理设置安全疏散设施。

第八条建筑物内应设置合适数量的疏散通道,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设置障碍物。

通道的宽度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第九条安全疏散通道应符合防火安全要求,通道应设置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设施,并保证其正常使用。

第十条安全疏散楼梯应保持畅通,楼梯口不得设置门或障碍物,楼梯的扶手应保持完好。

第十一条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拆除或变更。

第十二条新建建筑物应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安全疏散设施的设置和规划,确保安全疏散设施符合要求。

第三章安全疏散通道与疏散标识的设置第十三条安全疏散通道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识,以便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找到疏散通道。

第十四条疏散标识应明确标识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的方向,标识应清晰可见,不得被遮挡。

第十五条疏散标识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标识文字应清晰、简洁。

第十六条安全疏散通道及疏散标识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四章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与管理第十七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第十八条安全疏散设施的日常维护应由专人负责,定期对设施进行清洁、检查和维修。

第十九条安全疏散设施的维护应符合相关标准,不得擅自使用不合格设备。

汽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GBJ67-84(试行)状态:有效发布日期:1984-05-15 生效日期: 1985-01-01发布部门: 公安部发布文号: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第三章总平面布局和平面布置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防火间距第三节消防车道第四章防火分隔和建筑构造第一节防火分隔第二节防火墙和防火隔墙第三节电梯井、管道井和其它防火构造第五章安全疏散第六章消防给水和报警、灭火设备第一节消防给水第二节火灾报警和泡沫灭火设备第七章采暖和通风第八章电气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和减少火灾对汽车库的危害,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汽车库防火设计,必须从全局出发,做到保障安全、方便使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汽车库。

本规范不适用于消防站的车库、人民防空专用车库和农村社队在农村建造的汽车库。

第1.0.4条汽车库防火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设计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二章防火分类和耐火等级第2.0.1条停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分类分为四类,如表2.0.1。

表2.0.1 停车库、修车库、停车场的防火分类类注:①建筑物内同时设有停车库和修车库时,其车库的防火分类应按其中类别较高的确定。

②屋顶停车场的防火分类应按停车库的类别确定。

第2.0.2条停车库和修车库的耐火等级分为三级。

各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均不应低于表2.0.2的规定。

表2.0.2各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耐火极限烧性能和耐极限(小时)件名称注:①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和外露部位应加设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2相应构件的规定。

②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参照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附录确定。

③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屋顶如作为停车场时,其屋面板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表2.0.2楼板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 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的设置,自 高层建筑首层至第一个避难层或两个 避难层之间,不宜超过15层。
2)避难层的净面积 a. 避难层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 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2计 算。
某避难层应容纳的避难人员数量为两 避难层之间楼层的总避难人数。 b. 避难层可兼作设备层,但设备管道 宜集中布置。
三. 安全出口 1. 宽度 2. 数目 3. 构造
四. 疏散楼梯 1. 敞开楼梯 A. 特点 B. 要求 2. 封闭楼梯间 A. 特点 B. 要求
3. 防烟楼梯间 A. 敞开式 B. 封闭式 4. 剪刀楼梯间 A. 特点 B. 要求
5.室外疏散楼梯 A. 特点 B. 要求 6.消防电梯 A. 设置范围 B. 设计要求 a. 布置 b. 前室 c. 尺寸 d. 速度 e. 井道 f. 排水
一. 安全分区和疏散路线 1. 火灾时人的心理与行为 2. 疏散安全分区 A. 目的 B. 安全等级
3. 疏散设施的布置和疏散路线要求 A. 阶段性 B. 简明性 C. 分流性 D.距离性
二. 安全疏散时间与距离 1. 疏散时间 A.安全类别 B. 影响因素 C. 允许时间 2. 疏散距离 A. 房间内 B. 房间外
7. 疏散楼梯的设计原则 a. 影响因素 b. 平面布置 c. 竖向布置
8.避难层等其他疏散设施 A. 避难层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供发生火灾时 人员临时避难使用的楼层。如果作为 避难使用的只有几个房间,则这几个 房间称为避难间。
避难间一般与设备层、消防给水分区 系统和排烟系统分区有机结合设置。
5)、避难层的防火构造要求 a. 为保证避难层具有较长时间抵抗火烧 的能力,避难层的楼板宜采用现浇钢筋 混凝土楼板,其耐火极限不宜低于2.00h。 b. 为保证避难层下部楼层起火时不致使 避难层地面温度过高,在楼板上宜设隔 热层。
c. 避难层四周的墙体及避难层内的隔墙, 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隔墙上的门 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E.避难层的安全疏散 1)为保证避难层在建筑起火时能正常 发挥作用,避难层至少应有两个不同 的疏散方向可供疏散。 2)通向避难层的防烟楼梯应在避难层 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层断开,但人 员均必须经避难层方能上下。
3)在避难通道上应设置疏散指示标志 和火灾事故照明,其位置以人行走时 水平视线高度为准,以免受烟气浓度 影响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消防电梯作为一种辅助的安全疏散 设施,在避难层必须停靠;而普通电 梯因不能阻挡烟气进入,则严禁在避 难层开设电梯门。
a. 停机坪位置 1)直接设在屋顶平台上 2)设在屋顶设备机房的上部。
b. 停机坪的大小和形式 停机坪的大小取决于直升飞机的大小。
1)停机坪荷重计算 2)停机坪灯光 3)停机坪符号 4)停机坪消防设施
第五章 安全疏散设计
一般来讲,建筑物的安全疏散设施有 疏散楼梯和楼梯间、疏散走道、安全出 口、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应急广 播及辅助救生设施等。对超高层建筑还 需设置避难层和直升飞机停机坪等。
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物的规模、使用 性质、重要性、耐火等级、生产和储存 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容纳人数以及火灾 时人的心理状态等情况,合理设置安全 疏散设施,做好设计,以便为人员安全 疏散提供有利条件。
B. 避难层的类型 a. 敞开式避难层 b. 半敞开式避难层 c. 封闭式避难层
C. 避难层设置 a.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应 设置避难层(间)。
b.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 面积超过1000㎡的公共建筑,宜设置 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或供直升飞机救 助的设施。
D.避难层的设置条件、数量及净面积 1). 设置条件和数量
6) 通风和防排烟系统 封闭式避难层应设独立的防烟设施。 7) 其他 避难层应设消防专线电话,并应设有消 火栓和消防卷盘。
避难层应设有应急广播和应急照明,其 供电时间不应小于1飞机停机坪 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
建筑面积超过1000m2的公共建筑, 宜设置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或供直升机 救助的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