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102直方图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七年级数学下册 6.1 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6.1 平方根
6.1 算术平方根(第一课时)
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二宇宙速度:
呢?这就要用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征程上又迈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
的计算实际上是已知幂和乘
练习:教
就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正方形的
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求它的面积的过
会这种互逆的过程,为后面的学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思考:这里的数
们的值吗?
(4)0.
=
的思考过程.在开始阶段,宜让学生适当模仿,熟练后可以直接写
:
的大小.
、算术平方根的具体意义是
布置作业的算术平方根是
0.1
本节的第一个
的是这些完全平
的学习热情,所以章前图的学习不要省略.特别地应提醒学生这里求速度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幂和乘
能从根号很自然地联想到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应满足的一个等式)这是学好平方根概念的基本保证,
通过对两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探究活动,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理解引人算术平方根符号的必要性,明确有些正数的算术。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511相交线

相交线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马慧芳审核数学组班级姓名课时共课时编号第1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学习目标】了解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角,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通过辨别对顶角与邻补角,培养识图的能力。
【学习重点】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学习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学习过程】一、知识回顾:①∠1=75°,则它的补角为 . ②同角或的补角.二、新知探究1.如图,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观察∠1与∠2,∠2与∠3,∠3与∠4,∠4与∠1之间的位置关系,你能有什么发现?2.写出上图中的邻补角: .下列各图中,∠1和∠2是邻补角吗?为什么?下列各图中,∠1和∠2是对顶角吗?为什么?对顶角的性质:完成推理过程方法一:如上图1,∵∠1+∠2 = ,∠2+∠3 = .(邻补角定义)∴∠1=180°-,∠3 =180-(等式性质)∴∠1=∠3 (等量代换)方法二:∵∠1+∠2=180°,∠3+∠2=180°,∴由上面推理可知,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2 ∠4()三、巩固训练: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AOC的邻补角_________,∠BOE邻补角________.(2)∠DOA的对顶角_________,∠EOC的对顶角________.(3)如果∠AOC=50°,求∠BOD,∠COB的度数.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D,若∠BOC=70°,则∠COE的度数是.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则∠1+∠2+∠3= .四、当堂检测:。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详细内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垂直线,斜率的概念及计算。
2. 第六章:概率初步详细内容:事件的分类,概率的定义,概率的基本性质,计算方法。
3. 第七章:三角形详细内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勾股定理及应用。
4. 第八章:图形的变换详细内容:平移,旋转,对称,相似变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理解概率初步知识,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勾股定理,学会图形的变换。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概率的计算,勾股定理的应用,图形变换。
2. 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的基本性质,三角形的判定,图形变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三角板,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概率初步知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及勾股定理,图形变换。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2. 内容:按照章节顺序,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2)概率的基本性质及计算方法。
(3)三角形的判定及勾股定理的应用。
(4)图形的变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布置拓展性作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研究生活中的概率问题,探索图形变换的奥秘等。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温故知新:1、不等式260x ->的解集是( ) A 、1x > B 、3x > C 、3x >- D 、13x > 2、不等式1230x ->的解集是( )A 、4x >B 、4x >-C 、4x <D 、4x <-二、设问导读 阅读解决下列问题: 1我们都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当刻下大象在船上时水面浸湿船身的标记后牵下大象,开始往船上装沙袋,装上6000斤沙子时还未到达标记处,由此可得大象的体重x 当装上9000斤沙子时水面没过了标记处,则此时可得大象的体重x 综上所述大象的体重可表示为: {(1)类比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可知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起来就组成了 。
(2)最后我们可知大象的体重的取值范围是 那么我们把这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组的解集指: 。
解不等式组就是求它的解集。
2、利用数轴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 阅读课本128--129页3、 例1解下列不等式组 2x -1> x +1 ①x+8 <4x -1 ② 2x+3≥x+13 ①(2) 352+x -1<2-x ②4、思考例2中提出的要求要使两个不等式都成立怎应该将这两个不等式 ,再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由此可得: 三、自学检测求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并把它们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2)1(x x ⎩⎨⎧-<<40)2(x x ⎩⎨⎧<-≥31)3(x x ⎩⎨⎧>-<41)4(x x {(1){1()328,143x x x x +>+-≥⎧⎪⎨⎪⎩①;② 2、233,311.362x x x x ++--⎪⎪⎩≥⎧⎨>①②互动学习、问题解决 导入新课 二、交流展示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一、巩固训练1.下列四个数中,为不等式组36033x x ⎩-<+>⎧⎨,的解的是( ) A.-1 B.0 C.1 D.2 2、不等式组30,10x x +≥-≤⎧⎨⎩的解集是( )A.-3≤x ≤1B.-3<x <1C.x ≤-1D.x ≥3 二、当堂检测 1、不等式组23010x x -+≥->⎧⎨⎩的解集是__________.2.代数式1-k 的值大于-1而又不大于3,则k 可取的整数值是__________. 3x+2≤2(x+3) ①2312xx 〉- ②三、拓展延伸1.如果不等式组的解集是x <2,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A.m =2 B.m >2 C.m <2 D.m ≥22.若不等式组3x x m >>⎧⎨⎩,的解集是x>3,则()2131,x x x m->-<⎧⎨⎩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3.若不等式组1,21x m x m <+>-⎧⎨⎩无解,求m 的取值范围.课堂小结、形成网络3解不等式组 {。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二中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学案(无答案):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学习目标】1.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使学生理解代入消元法所体现出的划归意识【学习重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难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学习过程】 [来源学科网]〖知识回顾〗(1) ⎩⎨⎧=+=17x 34y -2x (2)⎩⎨⎧=+=11y -x 3x 23y -x )(〖新知探究〗例2: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 )和小瓶装(250g )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t ,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两种产品各多少瓶?分析:(1)问题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有哪些?(2)找出问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年级 七年级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吴慧琳 审核 数学组 班级姓名课时共 课时编号第 28 号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巩固训练〗1.将二元一次方程3x+5y=7化成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是y=______________,化成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2.已知方程组⎩⎨⎧=+=+73x 22y x y a 的解也是二元一次方程x-y=1的一个解,则a=_______3.方程组⎩⎨⎧=+=53x 23y -4x y k的解x 与y 的值相等,则k=_________4.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1)4(1)3(1)2223x y y x y--=--⎧⎪⎨+=⎪⎩(2) 125520a b a b +=⎧⎨+=⎩5.有48支队520名运动员参加篮、排球比赛,其中每支篮球队10人,每支排球队12人,每名运动员只参加一项比赛,篮、排球队各有多少支参赛?〖当堂检测〗1.若2a y+5b 3x 与-4a 2x b 2-4y 是同类项,则a=______,b=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主要包括了代数、几何、概率和统计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册教材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逐步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个别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2.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相应的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举例、讲解、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各个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章 一元一

一元一次不等式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温故知新:a, b 都是实数,且a < b,则下列不等式的变形正确的是 ( ) a+x > b+x B. -a+1<-b +1 C.3a < 3b D.22ba 〉 不等式 3x -2 > 4的解集是: 不等式 2x + 9 ≥ 3(x+2)的正整数解是: 。
设问导读:阅读课本125页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解决:.按题目中告诉我们的情况,若我 们是一个购物者,按照购物额度的大小要分为几种情况进行分析:(2)、当购物超过100元时:请你设出未知数并分情况解决问题,从而在购物中取得最大优惠。
是否会产生两个商场购物时,不论按那种优惠方式花费都一样的情况?B.是否有在甲商场购物更加优惠的情况呢?C.你觉得还会有哪种情况呢?互动学习、问题解决 导入新课 二、交流展示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巩固训练:1、x 取什么值时,式子312+-x 表示下列各数?(1)非负数, (2)大于-2的数 (3)0二、当堂检测:某工程队计划在10天内修路6千米,施工前两天修完1.2千米后,计划发生了变化,准备提前两天完成修路任务,以后几天平均每天修路多少千米?三、拓展延伸:为了建设更加绿色美丽的鄂尔多斯,我市的绿化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某施工队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400棵对达拉特路进行绿化改造,已知甲种树苗每棵200元,乙种树苗每棵300元。
、若购买两种树苗的总金额为90000元,求需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各多少棵?、若购买甲种树苗的金额不少于购买乙种树苗的金额,则至少要购买甲种树苗多少棵?2 甲、乙两家商店出售同样的餐具,其中盘子每只定价都是20元,餐勺每只定价都是5元.两家商店的优惠办法不同:甲商店每购买1只盘子就赠送一只餐勺;乙商店按售价的92%收款. 某顾客需要购买4只盘子,餐勺若干(不低于4只).去哪家商店购买优惠更多呢?课堂小结、形成网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七年级数学下册 8.3 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自主学习、课前诊断 温故知新:1、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组:⎩⎨⎧==+4:3200:100200y x y x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3、王大伯承包了25亩土地,•今年春季改种茄子和西红柿两种大棚蔬菜,•用去了44000元,其中种茄子每亩用了1700元,获纯利2400元,种西红柿每亩用了1800元,•获纯利2600元,问王大伯一共获纯利多少元?二、设问导读:阅读课本P99的探究2完成下列问题: 1、 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一个大长方形土地分成两个小长方形土地,可以怎么分,有几种情况,自己动手画一画) 2、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怎么办?(转化为确定两个小长方形边长的问题) 3、作物的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作物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 作物的种植面积) 4、 以上两个量是未知量,题目中还出现了哪些量? 5、“甲、乙两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的比是1:2”是什意思?“甲、乙两种作物的总产量的比是3:4”是什意思? 6 、根据已知条件,这些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8、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9、你还能设计其他的种植方案吗? 自己动手寻找另一种分法:三、自学检测:教材101页的1(2)与102页的 4、5题互动学习、问题解决 导入新课 二、交流展示学用结合、提高能力 一、巩固训练:1、甲乙两人的年收入之比为4:3,支出之比为8:5,一年间两人各存了5000元(两人剩余的钱都存入了银行),则甲乙两人的年收入分别为多少元?2、学生在手工实践课中,遇到这样一个问题:要用21张白卡纸制作包装纸盒,每张白卡纸可以做盒身2个,或者做盒底盖3个,如果1个盒身和2个盒底盖可以做成一个包装纸盒,那么能否将这些白卡纸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做盒身,一部分做盒底盖,使做成的盒身和盒底盖正好配套?请你设计一种分法.二、当堂检测:1、若两个数的和是187,这两个数的比是6:5,则这两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2、张阿姨要把若干个苹果分给小朋友们吃,若每人2个,则多1个;若每人3个,•则缺2个.你知道有多少颗苹果要分给几个小朋友吃吗?3、木工厂有28人,2个工人一天可以加工3张桌子,3个工人一天可加工10只椅子,现在如何安排劳动力,使生产的一张桌子与4只椅子配套?拓展延伸:1、小颖在拼图时发现8个一样大小的矩形,恰好可以拼成一个大的矩形,•如图(1)所示.小彬看见了,说:“我来试一试”.结果小彬七拼八凑,拼成如图(2)那样的正方形.中间还留下一个洞,恰好是边长为2mm的小正方形.你能帮他们解开其中的奥秘吗?2、毛纺厂购进由甲、乙两种原料配成的两种材料,已知一种材料按甲:乙=5:4配料,每吨50元;另一种材料按甲:乙=3:2配料,每吨48.6元.求甲、•乙两种原料的价格各是多少?课堂小结、形成网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方图
年级七年级课型新授课主备人马慧芳审核数学组班级姓名课时共课时编号第45 号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第节
【学习目标】
1.理解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学会制作频数分布表;
2.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学习重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学习难点】确定组距和组数
【学习过程】
〖新知探究〗
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
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
如下:
158 158 160 168 159 159 151 158 159 168 158
154 158 154 169 158 158 159 167 170 153 160
160 159 159 160 149 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 162 163 157 162 162 161 157 157 164
155 156 165 166 156 154 166 164 165 156 157
153 165 159 157 155 164 156 166
如果组距取4,那么数据分成几个组?这样能否选出需要的40名同学呢?
解:(1)计算在样本数据中,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它们的差是。
(2)根据题意,取组距为,由
于,
可分成.(3)
(4)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的人数最多,一共有。
因此,可以从身高在的同学中挑选参加比赛的同学。
〖巩固训练〗
1.一个样本含有20个数据:35,31,33,35,37,39,35,38,40,39,36,34,35,37,36,32,34,35,36,34.如果组距为2,那么应分成组,3
2.5~34.5这组的频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