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之形象--人物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人物形象形象术语汇总

古诗鉴赏形象术语汇总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清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独守空房,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赎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6.登高者形象:以思妇、青年志士和仕途不畅者(被贬或不仕的中老年者)为主。
情感:思妇--(见上2)青年--远大抱负、以才自许、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中老年--壮志难酬、抱负不展、备受排挤、老而无成、知音缺少、针砭时弊、思乡怀远。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象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词,理解诗人通过人物形象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
2. 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3. 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词,思考其中的人物形象。
2. 新课导入:讲解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能力、合作态度和表达能力。
七、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更多的古诗词,欣赏不同诗人如何通过人物形象表达情感,并与同学分享。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教材或选集。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计算机等。
3. 相关古诗词的背景资料和解析资料。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第二课时:分析具体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理解诗人的情感。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中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一)人物形象

❖2.本曲语言质朴自然,通俗流畅, 生活气息浓厚,用词精练妥帖。 “俏冤家”“想念他”“瘦岩岩” 等语通俗自然,口语化。 “偏”“羞”等字精炼传神,很好 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和情感。
问: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是 如何刻画的?
❖ 刻画了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 哀思的词人的形象。既有直接描写,也 有景物描写的烘托渲染,先以“西风” 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伤感的基调,继而 以萧瑟的“黄叶”紧闭的“疏窗”和即 将坠落的“残阳”与之相呼应,渲染了 怀念之苦。
考点集训
❖关汉卿《大德歌 夏》
分,1条2分。)
❖ 8、第二联将视觉与听觉结合(1分),生 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 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 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 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声轻逐篆 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 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参考答案】(步骤1)陆鸿渐是一 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通过对 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 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 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 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步骤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 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和追求。
(2)心忧天下、忧ຫໍສະໝຸດ 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 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古典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高考考什么?
一、了解古典诗歌人物形象考查要求: 把握形象的特征, 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
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二、了解人物形象鉴赏题目类型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 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情感? 4.本诗的某一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
本词刻画了忧国忧民,傲岸高洁的词人形象。词 人虽然心怀天下,但是遭受排挤,闲居深山,独自出 游,无人理解,无人赏识;夜不能寐,吟诵《离骚》, 表现出了屈原一般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蹇的青山, 高洁的明月,都与词人惺惺相惜,心心相印,可见词 人胸怀之磊落高洁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模板
诗中塑造了……形象(性格+身份),通 过描写……(诗中描写环境特征的词), 抒写了……之情。
探讨:如何分析古诗的人物形象?
1.看标题,看注解,初步揣摩形象; 方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法
3.借助景物(意象),分析形象; 指
4.抓住描写,分析形象;
引
如: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特别是 细节描写
5.结合典故,分析形象
• 【方法指引·答题步骤】
•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
•
(遭遇、性格+身份)。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 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长、 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
哀叹昔盛今衰。
• 第二课时:方法的运用
• 古典诗歌鉴赏之
•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并总结做题心得
•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 《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弟》。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

古诗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在古诗词中,诗人主要是通过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来表达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鉴赏古诗形象就是要准确分析诗中景物和人物的特征及其蕴含的情感。
就诗歌的形象而言,偏重叙事的诗歌主要指作者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偏重抒情的诗歌则多指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偏重写景的诗歌偏向于意象与物象。
即为: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中的景象)。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有塑造的人物(虚构的)和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自我)两种。
一、塑造的人物形象在偏重叙事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因此,人物形象是我们阅读诗歌时必须把握的。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在抒情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某种较强烈的感情,往往会设置一个“代言人”,并借此来表达爱憎是非、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等。
这个“代言人”即为抒情主人公形象。
从这个角度讲,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是诗人自己,是“诗化了的作者”。
鉴赏此类诗,要抓住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特点,并要知人论世,从背景角度切入,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
人物形象鉴赏题通常会采用这样几种提问方式: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诗中的某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诗人在这一人物形象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感。
这类题型的答案一般由以下三部分构成:1.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如何展现的)。
3.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问题。
古诗鉴赏之形象--人物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人物形象”学案【学习目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学习重点】1、了解形象包括的内容,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理解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情感;3、掌握鉴赏诗词形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一、考纲说明1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二、概念解析1、什么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形象分类形象(意象)包括以下三类:⑴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见:将军、游子、隐士、官吏、思妇、少女、女主人公、老者…(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⑵.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
⑶.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一般来说,盛唐诗歌书法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词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当然也要看作者的个人经历或遭遇】简析下面这首唐诗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案:】(2)分析描写手法(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抓住人物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

古诗阅读中的人物形象鉴赏一、人物形象(一)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如下: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
他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的分析,要注意人物刻画技巧与方法。
如《送邹明府游灵武》就特别注意细节描写。
还要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的概括。
研究人物的刻画有助于人物特征的把握。
(二)抒情主人公形象我们来看2012年安徽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这类题的答题规范仍然是:形象特征+身份据此,此题的参考答案可如下:诗人是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雅士。
他只顾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我们可以见出诗人对东山雪景的喜爱之情。
我们再来看2012年江苏卷诗歌鉴赏如下试题: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对于诗歌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要结合塑造形象的方法及意象意境的品味,本词中主要是对诗歌形象进行了动作描写,可以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人物形象”学案【学习目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学习重点】1、了解形象包括的内容,找出诗词写了什么形象;2、理解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情感;3、掌握鉴赏诗词形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学习过程】一、考纲说明1表达技巧;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概念解析1、什么是形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2、形象分类形象(意象)包括以下三类:⑴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常见:将军、游子、隐士、官吏、思妇、少女、女主人公、老者…(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⑵.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象)。
⑶.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在命题时,主要考察对“形象”的情感认知和理性思考。
★具体要求: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蕴涵在形象中的人生1、怎样把握人物形象?●【鉴赏思维切入点】(1)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一般来说,盛唐诗歌书法建功立业的豪情,晚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南宋诗词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不满。
【当然也要看作者的个人经历或遭遇】简析下面这首唐诗中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答案:】(2)分析描写手法(语言、神态、心理、动作),抓住人物特征。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分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刬(chǎn),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
【】(3)体察写作意图,注意联想想象。
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
//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
//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
】(4)注意细节描写例如: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诗歌塑造了一个“约客”而客不至的百无聊赖、茫然若失的诗人形象。
//黄梅时节,阴雨连绵,青青塘边,蛙鸣不已,夜已过半,约客未至,诗人无事可做,只能在摇曳的灯光下闲敲着棋子,耐心等待这个不知还会不会来赴约的客人。
//“闲”非“闲适恬淡”,只能是孤寂失落。
在平淡的叙述中,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对友人的淡淡的责备跃然纸上。
】2、掌握常见人物形象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
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
8.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氓》中所写的女主人公。
李清照《声声慢》。
9、羁旅天涯、零落漂泊的形象。
唐代诗人高适《除夜作》“旅馆寒夜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有一年。
”描写了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
他客居旅馆,倍感孤独凄凉。
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诗人形象。
3、●【问题设置】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提问变体:①、试分析诗歌中塑造的诗人形象。
②、请概括某某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简要赏析。
③、这首词是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析。
4、组织答案的落脚点:(1)什么形象;(身份定位)(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人物性格。
精神品质等)(3)形象的意义。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5、答题步骤(1)点特点:概括形象特点。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的()形象(2)析诗句: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描写句结合生平遭遇及时代背景分析意象、关键语句、典故】(3)明作用:指出形象的典型意义以及对表现主题和作者情感的作用。
文段开头(也可是文末)要注意“盖帽”,即说出诗人的形象的总体特征,再以此为“中心论点”,从诗歌的具体语词方围绕这个论点具体分析其特征并概括形象的意义。
注意一定要围绕“这个”论点来写。
初学者往往失去重点,分散笔墨,在简短的文字中写到各方面的内容。
6、实例分析例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
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皆佳,然终生不得志于功名。
【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形象。
(形象)//首句既写出了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过人才智。
(特征)//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
(意义)】例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三山时所写。
2、“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
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步骤一)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步骤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步骤三)●●【课堂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李凝幽居》中李凝是一个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4、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5、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6、三四句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坞:山坳。
山翁:此处指隐者。
7、《新亮剑》课堂检测“2013年辽宁卷”8、《新亮剑》课堂检测“2014山东卷”●●【课外训练】详见《新亮剑》针对训练四、六题。
附录:一、【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集锦】豪放洒脱傲岸不羁不慕权贵忧国忧民、心系社稷、转战沙场、舍身保国、建功立业、坚持追求胸怀宽广、历经磨难、孤傲高洁、坚持操守、孤芳自赏、坚贞不屈、不流于俗,不同流合污、坚守节操、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淡泊宁静、超然物外、闲适恬淡、闲情逸趣、欣喜欢快、热爱山川、热爱自然、情趣高雅、悠闲自得、怡然自得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愤世嫉俗、愤世嫉俗送别友人、思念故乡、思乡怀亲、赠人送友、怀乡思亲、离愁别恨、哀怨忧愁、寂寞愁苦、身世飘零顾影自怜、形单影只、百无聊赖、零落漂泊、寂寞惆怅、辗转漂泊、羁旅漂泊、幽独苦闷、夜不能寐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同情疾苦、厌恶征战重情重义、儿女情长、辛苦劳作、纯朴善良、二、如何读懂诗歌理解诗歌应该关注五个方面:1、关注诗歌标题古代诗歌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往往可以提示季节、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及情感基调等信息。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时令特征或时间、地点等,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春”、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夜”、赵鼎《鹧鸪天·建康上元作》中的“建康”“上元”、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赏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