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台湾——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有感
浅析《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恋情

浅析《千江有水千江月》中的传统文化与古典恋情作者:江梓晨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摘要:《千江有水千江月》是台湾著名女作家萧丽红的作品,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台湾嘉义的布袋镇,这是一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海港小村,也是作者萧丽红自小成长的故乡。
作者用温情脉脉的笔调描绘了这个充满了人情味和风俗美的小镇,细腻生动地抒写了台湾民间的传统文化与人情礼义,以及男女主角之间古典含蓄的恋情,为读者展现了一幅世俗生活和人伦社会的精美画卷。
关键词:《千江有水千江月》;台湾;文化传统;古典恋情一、传统文化(一)家族氛围与传统美德小说的女主角贞观生活在一个大家族里,贞观的外公有一二十个孙子孙女,依靠在鱼塭捕鱼过着传统朴素的生活,彼此之间互相亲爱、互相敬重。
这种家族氛围的形成,其实是由于族人受到了传统文化和思想观念的深深浸染。
小说的开头写到,贞观喜爱在外公家念《妇女家训》、《千字文》、《三字经》,反复咀嚼其中的道理和思想,觉得“身与心都在这浅显易解的文字里,一次又一次地被涤荡、洗洁。
”[1]便从侧面说明了他们家族的文化传统。
贞观的外公还教导她念书不可争头抢前,失却了做姑娘的本分,又认为“德妇才生得贵子”,女儿负有生女教子的重任,要端庄稳重、谨守本分,方能使家族兴盛、子孙和睦。
因而贞观家族的妇人都举止端庄、谦卑有礼,做事井井有条、一丝不苟,“连剪一张纸,折一领衣,都要方圆有致,都要端正舒坦”。
贞观的阿嬷,虽然年事已高,依旧每天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体现了对传统女德的尊奉;贞观的大妗宽容地接待了断绝音讯多年的丈夫所带回来的妻子,并诚挚地侍奉阿嬷直到她去世;贞观的二妗则在丈夫不幸离世后终身未嫁,以纪念曾经与他的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女性并非受到压迫的对象,而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动做出了这种选择,体现出了作者对传统女性美德的认同与赞美。
“小说通过对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剥去女性所承担的反封建的符号化意义,回归了她们的本来面目,找回了自然纯洁的人性。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一)这本书我看过许多年了,故事的情节已经忘记了。
但曾经写下的一些感伤此刻将它从本子摘抄到这里。
感觉温馨而自然,重新拾起是一种异样的感觉。
“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拜读了《千江有水千江月》这本书,最深深感触的是那对故乡景致、亲情唤我心的描写。
还有贞观大信那段既浪漫真真切切的感情经历。
故乡的月竟是如此这般,无论时势怎样变迁,故乡永远占着最重要的位置,故乡的山水夜色,永远是人们心中停泊的港,依靠的岸。
无论什么样的人经历过什么永远思恋的是故土、亲人。
千山同此月,千江同此水,不是吗。
最难得的是那一份亲情、友情,人世间何尝不是这样,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而珍贵的那份亲情是始终如一的。
阿贞观大信惋惜的是她们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样的结果也是很好,那段经历在他们内心深处深埋在心底,这样的爱淡泊忧伤,无私无欲,才堪称永恒。
虽然达不到成功,但为彼此保留一方纯净的天地也不枉费此生。
何论他们的是与非、对与错呢。
感情的事情是常常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是任何一个有情的人都无法真正掌握的,所以蓦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
故事的结局不尽枉然,可想到贞观又要有了新的开始,有了一个伟大的转变。
忘掉过去,改变初衷,还是回到那个养育她的土地那个地方,实在欣赏之余还有几分敬佩,无论自己情感如何,永远不忘的还是她的故乡。
所以说亲情是好温馨的。
看来,所有付出真情的人得到的也许并不是当初给予真爱的人,世上的事情真的是难以揣摸,人生何以有情:情字苦人,累人,到了死生仍未休,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何必人生的那许多不尽人意之事放在心里,最重要的是一颗平常的心。
人事的创伤,原来是可以平愈,好起来的,不然漫漫几十年人生该怎样渡过,所有的情感都化作一股力量,将那不畅还与天地,这股力量的源泉长流不息春春永驻。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二)《千江有水千江月》作者萧丽红,1950年生,台湾嘉义布袋镇人,曾因此书获联合报长篇小说奖。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一本描写江南水乡的散文集,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在书中,作者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清澈的江水、蜿蜒的小溪、青翠的荷叶,都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宁静和美丽。
同时,作者还通过对江南水乡的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民俗风情、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手工艺,展现了江南水乡的丰富文化和历史底蕴。
通过这些描绘,读者仿佛就置身于江南水乡,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在书中,作者还通过对江南水乡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生活哲学。
他用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他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处世之道,展现了江南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通过这些描绘,读者深刻感受到了江南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阅读《千江有水千江月》,我深深感受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让人心旷神怡,江南水乡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也让人深受感动。
我相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也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愿我们都能像江南水乡人一样,热爱生活,敬畏自然,享受生活的美好。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读书杂感_900字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读书杂感_900字培根曾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读书的功效自是不用多说的,然而为了功效而读,却未免功利了些。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尝闻小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然而既做了隐者,怎能囿于地域规定?“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如此一来,隐者都“形而下”了。
自然做不了君子,因为“君子不器”。
曾经有一年的高考作文题就是关于网络读书与真实的书的比较,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有愤青型的,大贬网络的坏处;有新人类型的,自然是不爱读书;打太极,说“爸爸妈妈都好”的,就浩如烟海了。
依我看,那要问读者想要干什么。
如果想知道李白是什么星座的,查书就费老劲了。
先查《唐诗鉴赏辞典》找名句索引“床前明月光”,再找作者简介,再查《星座大全》之类,找到对应星座。
上网自然方便得多,百度关键词一输“李白是什么星座”,就出来了。
然而中秋那一天,假如你在上大学,家住得很远,若上网聊它个通宵造成的后果只能是许多年之后,回想起来,慨叹一声“唉,许多年前,我上大学,第一次上网聊天,谁曾想那一天竟是中秋节……”不过倘若月圆之夜,你呆在图书馆里,本来要查李白的星座,无意中翻到了“床前明月光”,是啊,这是小学时学过的诗,于是回忆起了童年,不由自主向窗外望去,月华似水,清辉如练。
再想到自己孑然一身,孤苦无依,然后黯然神伤,再不由自主地吟几句,趁四下无人。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然后再叹世事难料,人生苦短。
想着想着,忽然想起方鸿渐,惊出一身冷汗。
那教诲仿佛是从自己的父亲那发出的“汝何对镜自照,自怜戏子所为耶?”回到宿舍,见床上堆着月饼,字条是父亲留的,于是出神地望着门岗老大爷的背影,洒下几滴泪来,想象那便是父亲,心里想着:“至今我还能看见那穿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戴着小毡帽的背影,我的眼泪又来了。
”这次的泪流得理直气壮了许多,算得上伟人说的“泪飞顿作倾盆雨”了。
许多年之后,鬓发全白的朱军采访你,你以知名学者的身份来到艺术人生。
千江有水千江月(节选)

千江有水千江月(节选)作者:萧丽红来源:《作文·初中版》2014年第06期这是一部台湾作家的作品,看了这部作品,让人感慨:中国传统的人伦社会和世俗生活是如此瑰丽如此有趣如此美好,比如七夕捏的汤圆中间要有一个圆圆的窝,这个窝据说是给织女装眼泪的;比如爱情可以谈得那么含蓄那么儒雅那么美好,“为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与之相配的是这部作品叫人着迷的古雅的语言,比如:……月色当光照你我世间心识:真快活;定定——天清清,路阔阔。
1贞观是出生在大雪交冬至彼时;产婆原本跟她外家阿嬷说:“大概霜降时节会生。
”可是一直到小雪,她母亲仍旧大着腹肚,四处来去;见到伊的人便说:“水红啊,拖过月的囡仔较巧;你大概要生个状元子了!”她母亲乃从做姑娘起,先天生就的平静性格,听了这般说话,自是不喜不惊,淡然回道:“谁知啊,人常说,百般都是天生地养的……谁会知呢?”贞观终于延挨到冬至前一天才落土,生下来倒是个女儿,巧拙尚未分,算算在娘胎里,足足躲了十一个月余——到她稍略识事,大人全都这么说笑她:“阿贞观,人家都是十个月生的,为什么你就慢手慢脚,害你娘累累、挂挂,比别人多苦那么两下?”贞观初次听说,不仅不会应,还觉得人家问得很是,这下缠住自己母亲问个不休;她母亲不知是否给她问急了竟教她:“你不会这样回:因为那天家家户户都搓冬至圆,我是选好日子来吃的。
”问题有了答案,贞观从此应答如流,倒是大人们吃了一惊;她三妗还说:“我们阿贞观真的不比六七岁的囡仔……到底是十二个月生的!!”乍听之下,贞观还以为自己生得是时候;后来因为表姊妹们一起踢毽子,两人都是二十六下,银蟾一定要说自己赢。
“为什么?”贞观笑问道,“不是平吗?”银蟾说:“数目相同,就比年紀;你比我大一岁!自然算你输!”贞观不服,问她几岁,银蟾说是六岁,贞观啊哈一声笑出来:“说平你还不信,比什么年岁,我也是六岁啊!”银蟾嗤鼻说她:“谁说你六岁?正头算?还是颠倒算?”“六岁就是六岁,怎样算都是六岁!”银蟾收起毽子,推着她往后院走:“好!我们去问!!随便阿公、阿嬷抑是谁,只要有人说你六岁,我就输!”后院住的她三舅、三妗;芒种五月天,后园里的玉兰、茉莉,开得一簇簇,女眷们偶尔去玩四色牌;那房间因吃着四面风,凉爽加上花香,一旦知滋味,大家以后就更爱去,成了习惯。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_1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篇一: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前段时间传台湾女作家萧丽红去世了。
后来又说是讹传。
刚读完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这部小说了,一直没看过。
这小说也几乎可谓是80年代港台作品里的“地标”式作品之一,让不少读书人一拎出来立马就旧情满怀。
这次读的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纪念版。
萧丽红这名字,是和朱天文、朱天心、钟晓阳这些台湾才女们并在一起的。
有评论说都是胡兰成的学生们。
这种师承关系中有多少直接授业解惑不清楚,不过,几位女作家的味道,的确都是一派胡式风格。
《千江有水千江月》,雅致、本分。
对传统的彻底遵循,甚至是膜拜。
所谓有模有样,有板有眼,一举一动都以老例的好来行事。
宜于中年读。
中年人读来有一种欣慰,是看到好样的青年男女,长辈似的欣慰。
女有贞,男有信。
贞观和大信,这对男女之间谦恭有礼,含蓄清淡,诗词唱和,满口噙香。
“人间相见唯有礼”,是那种最端正的男女之情。
所谓爱情之“正格”吧。
读的中间,明显感受到《红楼梦》的气息,后来看萧丽红的后记,果然,是一个被《红楼梦》浸泡出来的女人。
小说里引台南谚语,“娶着好某万事幸,娶着歹某万事凝。
”特别喜欢这中间的那个“幸”字和那个“凝”字。
都是温婉但很有劲道的说法。
人伦、世俗,一针一线,一粥一饭,都是那么美好,同时,都是那么不易。
幸?还是凝?这部小说,是好文好字好情怀,静心之佳作。
【篇二:《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初读此书还是因为老师的介绍,他告诉我们如果想抛开都市的喧嚣,倾听一下乡间的纯然恋歌就看看这本书。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这句应该是佛教的偈语,说的是万法归一的意思。
我想到红楼梦里的那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一条条温柔灵动的江水倒映着一弯弯脉脉含情的明月。
潺潺的流水,小声呢喃着心事,悄悄地回望一眼,希望月亮能听懂自己自己的心思,但是少女的羞涩又让她赶紧扭过头来,生怕被发现。
涟涟的波纹荡漾着一片痴情;月亮隐约听见了江水的倾诉,他也深深地爱着,甚至每天晚上都要看到她的面容。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是谁?醇厚低沉的嗓音浅淡回响。
是谁?轻负了他的流年,在回忆的深渊苦苦挣扎?是谁?舍不下骄傲,离开了深爱,千山暮雪,只影向谁。
是他,俊朗敦厚的大信。
是她,倔强聪慧的贞观。
是他们,萧丽红笔下的人物,现实中的'主角。
贞观,妙龄女子,偶然巧合,与情意失场而脆弱敏感的大信开始了一段书信恋情。
终究无果。
不是他们的错,不过是一场在错的时间遇见了对的人的悲剧而已。
我想,大信的第一封信寄往贞观手中的时候,在他鲜血淋漓的心里,对这个默默无闻却适时救了他一命的女孩子其实已经有了些微不同了吧?而贞观又是否有想到过,当年那个腼腆的高材生,会成为日后伤她最重最深,此生伤痕再无法愈合的人吗?该是不会的吧,谁也无法拥有预知的能力。
但,即使贞观能够预知这个男人会给她带来怎样的痛,她也该会执起笔,一字一句写下回信,心甘情愿开启他们时长两年的、漫长的、温馨的情路。
刚开始的贞观,是犹豫徘徊的。
聪明的她早已预感自己会与这个通信的男人未来必有纠缠,于是她想逃离,却发现,原来满世界都已是他布下的温柔情网。
无处可逃,只能心甘情愿。
初遇情殇的大信,对这份新的感情也是有些许恐惧脆弱的,却无法放下,就只能小心翼翼、一点点地交出自己的心。
这期间的暧昧情愫,即便是我这样未经情史的懵懂少女,也能感受其间含蓄而纯然的心悸,为他们淡淡触动心弦。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多么纯洁干净一份情,被负气与骄傲打击得溃不成军,零落成殇。
大恸大悲而又大彻大悟的她下次再见他,会不会有梨涡浅笑,眸光潋滟中传达对前尘往事的释然?我希望如此。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
”千江有水千江月,一往情深,奏离殇。
万里无云万里天,桃叶蹁跹,落终章。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

千江有水千江月读后感《千江有水千江月》是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之一,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读完这首诗,我深受感动,不禁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诗中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句,将江水和月光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自然的宏伟和壮丽。
江水如此之多,月光如此之美,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和联想。
这让我想起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人生就像江水,充满了无尽的可能和机遇;而月亮则象征着人生的美好和梦想。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应该像作者一样,欣赏自然的美丽,珍惜生活的每一天。
其次,诗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一句,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白日依山尽,意味着人生的短暂和有限;黄河入海流,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永恒。
这句诗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珍贵。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让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最后,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生的道路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和提高自己。
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精神上,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向上的心态,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追求更高的境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看得更清楚,活得更精彩。
总的来说,《千江有水千江月》这首诗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它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让我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牢记这些教诲,努力前行,不断追求进步,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感谢这首诗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感动,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愿我们都能像诗中的月光一样,照亮前行的道路,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和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在台湾
——以萧丽红《千江有水千江月》为例
再读《千江有水千江月》,再一次感动于作者笔下的布袋镇,感动于布袋镇乡人的淳朴之风,那份古礼,那份旧俗,莫不让我,让更多的读者,心心向往。
再多的烦忧,也唯剩下满满的温情,浅浅的宁静。
记得首次看完这本书,感触最深的不是贞观与大信的心意交通,而是以贞观外公外婆为长辈的这一个大家庭——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男孙女几十口人,上慈下孝,兄友弟恭,夫唱妇随,妯娌和合,满堂春风。
那种亲人之间的,共患难、同欢愉的亲情,怎不令人如沐冬阳。
且不论大姨从台南赶回为阿嬷侍疾,也不论阿妗阿姨们不时地聚在阿嬷身边抹骨牌陪她打发日子,这是母女情深,人之常情。
可是像贞观父亲事岳母如生身母亲;大妗是家中女眷唯一没有烫发的,她把头发蓄长是为了随时可以绞了给阿嬷做盘发的假发用;孙媳妇挤人乳给阿嬷养神,每日间清晨侍奉梳洗。
这在我们眼里,婆媳如此和谐,仿若母女之景,即是千年之前,亦是难得。
大姨大妗舅舅姑丈们对上孝顺自不赘言,便是对小辈
的子侄们,更是慈爱若父若母。
贞观因父亲去世错过联考,大姨丈在台南为她寻了份工作。
在她没拿工资之前,每日夜间大姨都偷偷在她钱包或者衣袋里塞些钱;大信到他的三姨也就是贞观四妗家里,合家都做当自家子侄一般看重,一般怜爱。
二姨因姑丈早逝,被接回娘家住,及至贞观父亲早逝,就移去贞观家陪着照看门户;三舅深知贞观母亲挑选对联颇为严苛,每年都事先准备好;大舅心疼二姨和贞观家节日冷清,就带了子侄们过去闹岁。
这种骨肉情深,该是深过千尺桃花潭的吧。
至于银城嘱咐妻子不要开后门,免得让长舌妇人教坏了家中一众女孩子,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贾母让李纨看照黛玉众姐妹的画面。
其中温暖,闻之心欣。
这些小辈们的兄友弟恭、妯娌谐和之景,自是同阿公阿麽的言传身教息息相关。
阿公给贞观母亲讲女纲不同男纲,真是令人如沐春风。
待贞观银月等人结束初中联考,阿公就带着这一班孙女们念《千字文》、《三字经》等文。
“乐殊贵贱,礼别尊卑”“上和下睦,夫唱妇随”“外受父训,入奉母仪”“诸姑伯叙,犹子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这些古典的国学,在阿公这里,终于展现了它原本的魅力,也不负编写之人,一番苦心。
那些以精装版来妆
点门庭之辈,更不可同日而语。
阿嬷虽不会讲书,但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已是祖母的智慧之体现。
她借蟾蜍的肝叶给银禧消疮,取了肝叶之后还帮蟾蜍把肚子缝起来,并让贞观把它放到阴凉的树荫下。
她告诉贞观,宁可选择被人负的人,也不要选择负人的男子。
她说,不可以随便辜负任何人。
这些古老的为人哲言在当今社会是怎样可贵。
古人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这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遗产,可是随着工业文明的进程,这些类似的古话也被扔进了工业的炼炉,灰飞烟灭。
这本书,让我第一次领略到如此不一样的风景,如此窝心的温情。
如何一个大家庭,能做到这样的其乐融融。
我想,它与阿公阿麽这些家里的长辈,他们的表率相关;更与那种传统文化的氛围里酝酿的情相关。
无论是亲情,抑或爱情。
很多人可能会惋惜,贞观与大信,这一对纯净而灵性的年轻人,他们爱情的破裂。
毕竟,这阿贞观,是我们所爱的;这大信,是我们所爱的;他们潺潺溪水一般的恋情,亦是我们所爱的。
但一如贞观所言:“真爱应该是没有回头的,只要清晰确定:这人深合吾意,甚获吾心,那么能够爱,
就已经很够了,也不一定要纳为己有;是庄子说的: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只要她是人世的风景,只要她好好活着,人生何其美丽!”所以,不必感伤。
我们只需记得,七夕佳节,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对贞观说:“我们的民族性是:无论做的什么,总觉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
”
这“真”,这“情”,就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印记,是仁义礼智孝,在当下的意义。
七夕佳节,漫步月光下,大信微偏首,对贞观说:“我们的民族性是:无论做的什么,总觉得他是——意也真,情也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