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单1(水土流失)

实验报告单1(水土流失)
实验现象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将玻璃瓶放进烧杯,可明显看到玻璃管内的液面不断___________。将锥形瓶取出,随着玻璃管内饮料的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液体具有________的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类型
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器材
烧杯热水玻璃管带橡胶塞的锥形瓶瓶
实验步骤
1、在锥形瓶内倒入有色液体,插上瓶塞,观察液
面到达的地方,并做好记号。
2、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将锥形瓶放进烧杯,可明显看到玻璃管内饮料的液面不断升高。将锥形瓶取出,随着玻璃管内饮料的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水土流失实验

水土流失实验
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要板上流下的水比较多且比较浑浊。
实验结论
水、土、植物是相互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容易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的也不能生存。
10、保护土壤
实验名称
水土流失实验
实验材料
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多的土,来自块没有植物,一块有青草,喷壶、烧杯、木块、水槽
实验方案
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放在水槽里。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材用四个框题阐述了以下内容:文明的摇篮、风吹来的黄土、严重的水土流失以及水土保持。

本节课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严重的水土流失”这一框题。

二、实验器材1、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主要包括三个部分:模拟降水装置:铁架台、底部开孔塑料杯、塑料杯模拟地表装置:可调节坡度手机支架、自制透明塑料盒、地垫收集水沙装置:烧杯2、其它实验材料:塑料杯、黏土、沙土、草皮、自制刮土板图1 水土流失实验装置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1、实验装置的制作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简单易得,可推广性强。

2、实验装置的设计科学、操作简洁,可以准确控制实验条件,严谨实验结果。

(1)降水强度可控。

铁架台可以固定底部开孔塑料杯,使实验中模拟的降水稳定保持在相同位置。

调整塑料杯底部开孔数量的多少、大小及倒入的水量多少,可以模拟相同或不同的降水强度。

(2)地面坡度可控。

模拟地表装置中,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支架坡度,改变装土的透明塑料盒的角度,从而模拟相同或不同的地面坡度。

(3)土层厚度可控。

利用自制刮土板来回反复刮动,可使透明塑料盒内的土层厚度保持一致、分布均匀。

3、一具多用,拓展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在研究影响水土流失因素的实验基础上,增加一些小配件,例如塑料泡沫制作的大坝,拓展到治理水土流失的实验--打坝淤地。

让学生探索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既为后面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学习打下基础,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1、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植被覆盖率越高,保持水土能力越强。

2、土质越疏松,土壤颗粒间空隙越大,渗水性越强,更易被侵蚀。

3、造成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

暴雨的降水量多、对地面冲击力大,对土壤的侵蚀作用强。

4、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速度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五、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水土流失,感受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水土保持案例

水土保持案例

水土保持案例水土保持是指保护和改善土壤和水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水土保持的案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这个案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山区村庄。

由于地势陡峭,土壤肥力较低,加之村民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农耕方式,导致土壤水分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当地政府和专业团队制定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措施。

首先,他们对当地的地形地貌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了不同区域的水土流失情况。

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在山坡地区,他们采取了植被覆盖和梯田种植的方式,有效地减缓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在河流附近,他们修建了防护坝和植被带,减少了河水的冲刷力,保护了河岸和周边的土地。

除此之外,他们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教育工作,让当地村民了解到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改变不合理的农耕方式,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措施。

同时,政府还给予了一定的补贴和奖励,鼓励村民积极参与水土保持工作。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个山区村庄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土壤水分得到了有效的保持,水土流失的现象明显减少,农作物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植被覆盖率明显增加,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水土保持工作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土地和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更多的地方能够借鉴这个案例的经验,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专业团队和广大农民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才能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水土流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水土流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水土流失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1. 水土流失的“身世”水土流失,听着就让人觉得心里一紧,特别是在农村,土壤一流失,那简直就是“家底”都被掏空了。

想象一下,咱们的土地就像个老实巴交的村民,一直辛辛苦苦地耕耘,结果却被雨水一冲,没了影儿。

这不,就有个实验专门来看看这水土流失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实验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毕竟谁不想亲自探个究竟呢?1.1. 实验的准备实验的准备可真是繁琐,先是找了几个小盆,里面装上土壤,想象一下,简直就像在给小盆栽做“美容”呢!接着,咱们还得准备一些小水管,嘿嘿,这可不是用来灌溉的,而是用来模拟下雨的。

大家把水管摆好,满怀期待,心里就想,这次得看看这“老土”到底能扛住几场雨。

结果,没过多久,天公就像是听到我们的呼唤,啪的一声,倾盆大雨就来了。

1.2. 观察现象一开始,水哗哗地流下来,土壤就像是喝了水的海绵,瞬间膨胀。

可没过多久,这些土壤就开始“喊冤”了,慢慢地,一些细土和颗粒被雨水冲刷着,像一只只小鱼在水里游荡。

大家都惊呆了,纷纷掏出手机拍照,这场面真是让人感到既震撼又心疼。

就像“草木皆兵”,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摧毁,心里真是五味杂陈。

那些原本蓬勃的土壤,突然变得干瘪、稀松,简直是“见土心惊”啊!2. 水土流失的原因说到水土流失,原因可真不少。

首先,咱们的土壤结构本身就脆弱,像个老奶奶的脸,随时可能出现裂纹。

再加上,雨水一来,就像是个调皮的小孩,硬是要把那些土块给捣毁。

其实,咱们的土地在缺乏植被的情况下,根本没有“保护罩”,就这么赤裸裸地暴露在外,任凭风吹雨打,真是“欲哭无泪”。

2.1. 人为因素而且,人类的活动也是推波助澜的罪魁祸首。

开垦、耕种、修路,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让土壤失去了它的“家”。

有时候,真是让人感叹:“穷则思变”,可是这变得太过火了,结果是土地在“呐喊”,人心在“痛哭”。

我们常说“入乡随俗”,可有时候忘了尊重自然,真的是在玩火自焚。

2.2. 自然因素再说自然,天公也不一定是“好脾气”的。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课件(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实验探究》说课课件(全国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实验探究
说 课 内 容
1
2
实验教学目标 实验内容设计
3
4 5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效果评价
看得见、摸不着、理解有难度
01 实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实验能直接体验到植被、土质、坡度、降水强度的不同对水
土流失的影响,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逐步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水土流失
土 土质疏松 质
地表破碎,多沟谷斜坡 地形坡度
05 实验效果评价
①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理解更容易。
将自然界中宏观现象搬进地理课堂,打通实验与教材、学生生活经验间的联系。
②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实验中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升分析、归纳、逻辑思维能力。
③准确控制变量,严谨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自主做出合理解释,得出实 验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地观。
02 实验内容设计
水土流失实验是要研究植被、土质、降水强度、坡度对水土流 失的影响。

实验一 有植被与无植被的水土流失对比。 实验二 黏土与沙土的水土流失对比。


实验三 小雨与暴雨的水土流失对比。
实验四 缓坡与陡坡的水土流失对比。

03 实验装置改进
在实验中,我们要模拟降水和地表,并要比较水土流
失状况,因此,水土流失实验装置包括三部分:
模拟降水装置 水土流失 实验装置 模拟地表装置 收集水沙装置
常用实 验装置
手持开孔的饮料瓶或喷壶
模拟降水
降水强度难控制 地形坡度难控制 土层厚度难控制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先进案例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先进案例

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先进案例
哇塞,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的那些超厉害的先进案例!
你看啊,在福建的某个小山村,曾经那里因为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得就像被剥了一层皮一样!但是呢,后来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啦。

他们就像一群勇敢的战士,和水土流失展开了一场艰苦的战斗。

他们种下了一排排的树木,就好比是给大地披上了一件件绿色的披风。

“嘿,老张,你看这树苗长得多好!”“是啊是啊,老李,再过几年这山坡就绿啦!”这样的对话时常在山间响起。

经过多年的努力,这片土地就像重获新生一样,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呀!这是不是超级棒?
再来说说云南的一个地方。

以前那里因为挖矿啥的,生态破坏得让人心痛啊。

可是人们没有放弃,他们想出了各种妙招。

修梯田、建堤坝,就像是给大地打造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

“哇,这梯田修得真漂亮!”游客们看到都忍不住惊叹。

现在那里不仅水土流失得到了控制,还变成了旅游胜地呢!这变化简直难以置信,不是吗?
还有啊,在陕西的一片黄土高原上。

那里曾经风沙漫天,生活在那里的人们简直苦不堪言。

但是,他们不屈服啊!大家齐心协力搞生态治理,就像在雕琢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寸土地。

“哈哈,现在这风沙小多啦!”大家开心地笑着说。

现在那里已经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啦!
这些先进案例不就像是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吗?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真的太重要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进来,让我们的大地一直美丽下去!不这样做怎么行呢?让我们一起行动吧!。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实验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实验

初中地理水土流失实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存在着水土流失。

如果把它比喻成一场战争,那这场战争将是旷日持久,而且胜利的一方也不一定是胜利者。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让人类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如果你想知道水土流失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就给你介绍一下水土流失实验。

这个实验所用的材料很简单:一杯清水和一杯红墨水。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首先把一杯清水倒入一个玻璃杯里,再往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红墨水(红色的)。

然后用镊子把一些小石头放入水中,并把玻璃杯放在一个小板凳上。

最后拿来一个水杯,往里面倒满清水。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水和石头发生化学反应,使水变成红色的。

这时你一定会问:为什么要用红墨水呢?因为红墨水里面有铁元素,而铁元素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变成红色。

在这里我们还要注意一点,那就是我们一定要把小石头放在离水面大约10厘米的地方。

因为小石头会使水变成红色,而那些大石头不会让水变成红色。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实验案例
上海市地理学科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行为体验”)(案例编号: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案例标题: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整节□),课□案例形式:课内(片段√
;□)否实施(是√
校:上海大学附属学校学
丽小贺师:教写撰
转021-661256658020话:电系联
“水土流失”实验教学法
——地理课堂行为体验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黄土高原地区”是沪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内容,属于中国区域地理的内容,也是上海地区初中生学习的最后一部分地理新课内容。

本册教材注重人文地理的教学,前面分别是: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与通信、商业贸易、环境问题等五部分。

最后区域篇里设置了本课内容。

笔者对此的理解是,本课内容的设计者,是希望通过分析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追究特征的成因,从而寻求治理的措施,达到人地和谐的前瞻性目的。

所以,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这样的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验的行为,体验水土流失在当地很严重的原因。

学生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经是成熟的初中生了,而且本校的七(1)班是实验班,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很高,更可贵的是很多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所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参与毫无问题。

笔者感觉,和年龄尚幼的学生相比,老师的创新性是有限的,本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刮目相看。

因为本人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尤其是当老师要求他们,加班加点地完成一些任务,更是
不在话下。

整个实验的过程都是在学生的参与下完成的,老师只是在旁边提点协助一下。

实验目的:
1.知识目的:水土流失的知识在初中阶段很多内容都用到,学生只接受了该理性知识,甚至是死记硬背,没有感性体验。

黄土高原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是各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最容易感知水土流失的原因。

所以,笔者在本教学内容里设置实验环节,让学生体验水土流失的诸多原因。

2.情感目的:在准备实验阶段,要学生进行合作才能完成一些任务,比如,装置的制作,没有同伴的配合是做不了的。

即使是课堂实验教学过程中,也要几位学生的相互配合才能顺遂,所以,前后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能体会,和同伴合1
作的乐趣和必要性。

3.能力目标: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处理很多问题,需要动手解决各种问题,所以,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参与的学生要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圆满完成工作。

学生根据实验,填写实验记录表,提升自己的观
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实验准备:
1.斜坡装置的制作:
水土流失的实验最关键是制作斜
寻找坡装置,师生共同想了很多方案,了很多可能性器材:铁架台和试管夹、塑料盆……一一被否定。

饼干盒、木板、我们要找的是简易且改装方便的装置,最重要的是,装置做定以后不需要在上课时再改变什么。

而以学生和笔者的能力,也没办法做成很高大上的装置。

所以,最后选择了一个组合式笔筒(如图)和两个小矿泉水瓶子。

学生用小刀把两个瓶子横向割开,以利于放土。

把塑料瓶放在笔筒上发现,坡度太大,不利于实验的进行,所以学生又用硬纸片把外侧两端垫高,做这一步当然得注意高度一样,才能保证坡度一样。

最后,用细绳子、大头针和胶带把塑料瓶固定在了笔筒上,做好了两个斜坡装置。

2.降水量的把控本实验设置了三个步骤:一,有无植被;二,降水量的集中程度;三,坡度不同。

分别观察水土流失的程度。

所以,提前要准备模拟降水的情况。

课前,学生找来五个一模一样的矿泉水瓶子,其中四个装上等量的水,瓶盖上用同样的针戳了十个针眼,两个瓶子同时倒水时,能保证降水强度相等。

这用于第一和第三个实验。

还有一个水瓶里装了半瓶水,没有戳针眼,用于第二个实验。

泥土的准备3.2
七(1)班的学生在学校里寻找了很久,终于在学校的花园里挖了些有草的和无草的一些泥土,而且通过简单计量,大致比三次实验的总量多了些。

4.其它器具的准备
我们和学校化学实验室的老师商议,借了一个垫高的三脚架,因为笔筒的高度不利于学生观察。

还借了六个烧杯,都是250ml大小,用于接流下的水土。

还准备了一把小刀,用于在第三个实验前,割下一个瓶子,加大坡度。

另外,还准备了些许餐巾纸和垫烧杯的废纸。

另外,通过学生推荐和自荐的方式,选择几个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定好了其中一位女生专门负责放土和清理,另外两个男生负责降水的操作。

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都要负责最后的清理工作。

课堂体验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第三个环节: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师生一起通过实验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该实验过程主要由学生自己操作,大部分学生观看实验过程,思考和回答学案上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实验过程一:装置右侧按放有植被的泥土,左侧放正常的泥土,一位学生两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手用力均匀,水流速度基本一致,水量一致,结果流入烧杯的水土左侧的多与右侧,说明没有植被的水土流失更严重。

实验过程中,由于烧杯放置的位置偏里侧,还流在了外面一些,但是不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二:装置右侧是降水强度小的情况,左侧是降水强度大,一位学生操作时,左侧是把大量的水直接倾倒光,不过,由于水冲下来的速度太快,下面的烧杯没能接住,学生一片哗然,反而能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更佳。

只是,留下了一堆污渍要处理。

实验过程三:老师把左侧的矿泉水瓶从装置上拆下来,以加大坡度。

一位学生两
手各拿一个矿泉水瓶,两个瓶子里的水量相等,瓶盖的针孔一样。

两手用力均匀,表示降水强度一致,结果左侧的水土流失明显多于右侧。

以上的三个实验过程,总共花费了7-8分钟的课堂时间。

(详见录像)
3
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填写表格中间一栏,在老师的指导下,填写总结性的黄土高原季节降水集黄土高原的地表植被缺乏;2.最后一栏。

结论分别是:1.黄土高原很多地区坡度很大;等等。

所以,黄土高原水土3.中,夏季多暴雨;流失很严重。

流程图如下实验过程实验过程完成实验表实验过程
以下为水土流失实验结果记录表
水土流失和地表植被地表缺____,所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关水土流失严重右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__ 季节降___夏季水土流失和降水强度的_____,所以水
土流失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关系严重。

左侧烧杯:水土流失量__ 地形坡度_____,所以水土流失和坡度的关系水土流失严重。

__
右侧烧杯:水土流失量
课后,依据课堂教学时的行为体验情况,和后面一节课的复习知识的反馈,特设计以下评价量表,并填写如下。

最后对本次行为体验的总结性评价是:教4
学效果优秀。

1班级:七()教师:贺小丽评价等级:优秀课题:水土流失
评价等级
权评价内容和
要D
BCA
自主支配习时间、容、方式1086410
B
课堂上能题主动和他合作学习互相协助A 410
68101互相帮助
0共同完成学分习任务。

)主动探究知探
A
8 10 4 10 6 识,能提出究问题,利用 5 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探究答案。

全班学生B
64参与该行10810体验过通过实验能了解水A
48610因;继而10思考解决土流失的法通过本实理解水土学失的主要原识习A
6 15 12 9 因;利用实15 与效验,分析、技果归纳、总结能得出结论。

6
前期的实验准备工作,锻炼了合作过
互助能力实践创新20161220
8A
力;课堂验中,学锻炼了动能力和科探索能力实验中,生合作、15契;地理151296B 学习兴趣厚;师生值系融洽。


评价93
分总结果7
实验后反思:
利用实验的形式,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中,直观地体验了水土流失的强弱,
感受到了黄土高原因为各种原因的结合,导致了地表水土流失严重,地貌特征是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实验的效果是显著的。

当然,本次学生的行为体验活动也是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

1.笔筒加矿泉水瓶的实验装置过于粗糙,而且有一边垫的纸板不是很硬,所以,一旦加上有份量的泥土后,坡度会有些改变。

有一只矿泉水瓶的上端绑的太严实,下端没靠紧垫的硬纸,所以可能坡度不够精准。

还有,对于装置的所用材料,可
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地研究制作,可能会有更多的思维火花。

2.由于实验是在一堂完整的课中间实施的,所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做的很匆忙,再回看课堂录像发现,当时的实验结果,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观摩到,有后排的学生可能没有看清楚,老师也没有一步步地按照记录表让学生去完成,教学效果没有达到最佳。

3.在课堂上,本行为体验是有少部分学生帮忙完成,大部分学生在座位上观看,没有参与到实验实施的过程中来。

不是所有的学生的体验感都很强烈。

如果,能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每一个小组自己实施行为体验过程,再配合科学的实验过程记录表和实验结果记录表,效果最佳。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讲授式,剥夺了学生体验过程、探索科学的权利,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手、脑、心都动起来,感悟体验寻求知识的乐趣。

上海大学附属学校贺小丽
2016.6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