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现代文阅读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知识点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答题基本知识:1.阅读: 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 暗示答题区域; 暗示答题思路; 暗示答题方法; 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 (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常用写作手法(技巧)第一类: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第二类:表现手法:对比、衬托(反衬),变换人称,联想想象, 象征,类比,虚实结合渲染烘托第三类:结构方式:前后照应、铺垫,过渡(承上启下)、设置悬念、卒章显志,欲扬先抑、制造波澜,特定线索、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材料安排(主次、详略等),第四类:修辞手法:比喻、反复、对比、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借代:第五类:描写手法: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三)基本题型题(非探究型和评价型)及解答思路题型1: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和表现力A.语句的含义题:还原修辞句的本义;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转化深奥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双关意;B.语句的作用题:要回答该句子在文章结构与内容主题两个方面起的作用。
2021年中考语文人教部编版-专题:现代文阅读(讲义解析版)记叙文阅读

记叙文阅读知识集结知识元记叙文阅读知识讲解◎记叙文阅读知识点与各题型解题方法一、记叙文阅读知识点1.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记叙顺序:(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记叙文中最常见的方式。
(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片段提到文章开头来叙述,然后再从事件开头,按事件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①使叙述有波澜;②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作用:补充交代或说明,使叙述更完整,使文章更充实。
(4)补叙:在行文中用两三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做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
作用:①更好地表达主题,使文章完整;②行文跌宕起伏,出人意料。
3.记叙的线索:(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地点的转移为线索;(4)以某人或某物为线索;(5)以感情为线索;(6)以见闻为线索。
二、记叙文阅读概括题解题方法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文章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人物的动作与情感、事件的经过与结果);(4)将提取出来的信息整合,基本答题模式:①人+事+情感+结果(以人为主);②时间+地点+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事件为主)。
2.概括人物性格与情感。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根据题干确定本题的答题区域;(3)在答题区域内提取相关信息(情感词、对人物的一系列正侧面描写);(4)将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归纳。
3.概括文章主旨。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注意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句、中心句、总结性的句子等;(3)结合人物与文章内容概括。
4.表格类概括题。
解题方法:(1)审题,确定题型;(2)概括内容参照题型1,同时注意表格内的其它信息,仿照其它内容的格式整合答案(不要求完全仿照,只要答题点不丢失即可);(3)概括情感参照题型2,同时注意表格内其它信息。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低调”絮语①所谓低调,就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得意忘形、盛气凌人,不忘乎所以、目空一切,而是以平淡的心态对待成功,谦和待人,谦虚处世。
②博学多才的启功先生是低调的。
他一直反对别人称他为“大师”。
他在66岁时曾写下《自撰墓志铭》:“中学生,副教授。
名虽扬,实不够。
高不成,低不就……”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是低调的。
他拒绝上任何名人录,当中央领导同志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③“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真正的大师、大家,都是低调的谦谦君子。
他们的低调,绝不是一时的装样,而是源于其人生观价值观中谦和不自傲的品格。
④说低调是一种品格固然不错,然而我却要说,低调首先是一种清醒,一种智慧。
这种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因而懂得敬畏大自然,懂得敬畏人世间一切永恒和博大,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他们的谦虚和低调,是在清醒的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衍生的人生姿态。
⑤《克雷洛夫寓言》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马车上装着两只木桶,一只盛满美酒,一只空空如也。
一路上,盛满美酒的桶沉默不语,空空如也的桶则不停地大喊大叫,又唱又跳,吸引了不少路人的眼球。
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是:肚里愈没有货,叫喊得愈凶。
“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低调的人之所以能保持低调,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学问和见识。
⑥低调的人更是生活中的强者。
他们深知,一切的成功靠的都是自己诚实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当别人投机取巧、大肆张扬的时候,他们做的都是诚实诚恳的蓄势待发的工作。
因此,他们总是能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而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他们又立即把目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他们没有时间张扬自己,更没有心情去卖弄显摆,自吹自擂。
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证着“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的道理。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向大海也能要“药〃刘诗瑶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印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
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
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
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
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
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
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 (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
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二篇说明类文本阅读

2.文章第⑥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考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比较、列数字。通过将高铁运输与大客车、飞机运输的每百公里能耗作比 较,具体说明了高铁运输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通过列出高铁运输与大客车、 飞机运输的每百公里能耗作比较的数据,说明了高铁运输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 ,使说明更具体更准确。
4.为了说明高铁改变人们的生活,作者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安排顺序起什么 作用? 考点:说明顺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逻辑顺序。使说明有条理。
⑧中国需要高铁,发展高铁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高铁正 在改变中国,铁轨上的百姓生活和社会发展正呈现出崭新面貌。在我国实现经济 增速换挡、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的道路上,高铁已抢先“鸣笛”, 必将在未来国家经济建设乃至世界经济发展方面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有删改)
文本解构 文体 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 说明结构
⑥高铁提升了节能减排的成效。高铁不仅便捷舒适、运载量大、效率可观, 节能降耗的“武功”也十分高强:每百公里能耗仅为每小时不到6 000瓦,是大客 车的二分之一,飞机的六分之一;因为其只用电,不用燃油和燃煤等不可再生资源, 碳排放量很低,堪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动力”。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①瘦西湖是美的,似梦一样,长久以来,以一个女子的形象披着轻纱,笼着薄雾,入驻在我心里。
②古人乘一叶小舟,烟花三月,独下扬州。
严冬时节,我从一座古城穿行到另一座古城,似乎只为你而来。
烟雨迷蒙,你的衣袂不知何时就悄悄挽住了我的视线。
③瘦西湖,你弹奏一曲悠扬的轻歌,飘舞着柔柳的发丝,别一枚枚花朵的发簪装扮着四季的姿容,将湖中的鹭岛、凫庄点缀成一枚枚玲珑的玉佩镶嵌在绿萝衣上,裙裾飘飘,说不尽的妩媚。
古朴而明艳的五亭桥,在你的细腰上轻轻一挽,更显你的清瘦与飘逸;朵朵出水的莲花灿烂如靥。
不论这座古城经受岁月流年如何的洗礼和变化,瘦西湖,你始终不为之所动,静静地穿过唐诗宋词,走过明清小说……芳步婷婷,不染征尘,像你的名字诠释着中国文人一种清瘦、怡然的品性,飘逸于历史和尘世之外。
④漫步于徐园水光盈盈的小径上,一片片落叶不知何时抖落下时光的霜染,随意地飘零路上。
有淡淡的清香在烟雨中缭绕、散逸,原来是路旁一株株怒放的腊梅,正绽着花容对我微笑,是那扬州八怪里的金农先生泼墨挥毫、遗留下来的吧。
⑤沿着山路迤逦而上,倚立于心仪已久的风亭,环顾四下,烟水迷蒙,那飘逸的裙裾,飞扬的舞袖,似乎就缠绕在我的臂膊上,更别说那婉丽的容颜了。
一只只静泊的画舫,这些美人衣裳上散落的红的黄的绣花也欲飞舞起来。
凝神久矣,眼前的湖水便一波一波漫来,仿佛自己是一滴飘悠的细雨,渐渐融入瘦西湖的清波,只是不知这如湖水般幽深的韶光到底有多深?融入了多少历史文化的音符?⑥租一只小船,在阑珊的暮色中,去探幽那梦里传说中的二十四桥。
碧水阴阴,桨摆水动,仿佛一只停飞的水鸟,一片洁白的翎羽乘着月光的翅膀,将灵动的思绪和情感在欸乃的橹声,神性的目光里放飞。
⑦船儿驶近五亭桥,虽不是满月,半轮明月笑在天宇却也颇为动人,一缕银亮的月光柔柔地泻在湖面,湖光竟也潋滟了,说不清是月光还是水色,两相缠绕着。
小舟似剪,沿着时放时收的湖道渐行,水揉的丝绸便剪开又愈合。
新部编中考 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

新部编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含答案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现代文阅读锁链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来了,他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
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
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
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
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
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
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
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
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
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
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
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
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
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20世纪四十年代末,由于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测量原子稳定能级之间跃迁的方式来计时的方法后,计时方式进入了所谓的“原子钟时代”。
②原子钟的计时方式是采用测量一种稳定的原子能级之间的跃迁频率作为计时的方法。
在1967年,国际度量衡大会决定采用原子钟来定义基本时间单位。
到20世纪末,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对原子钟的使用条件进行严格规定,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改进,例如使用激光冷却和原子俘获,以及更精密的激光光谱技术,使原子钟的精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
这种精确的计时装置使时间的计量更加统一和准确,为科学技术研究、现代生产活动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于是有人将之称为“时间魔盒”。
③进入21世纪,科学家不但在原子钟的准确性方面继续努力,还在原子钟的微型化和节能化方面狠下功夫,使得新一代原子钟实现了芯片级的跃升,所需能量也大大降低,从而在稳定性和精密性方面再一次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并进入到了商业化推广阶段。
④当前,原子钟在工作物质方面也开始多样化,不再限于铯元素。
工作模式则分为光学原子钟和量子原子钟等多种不同的模式。
原子钟甚至已经突破了单纯原子的界限,开始朝着原子核和单个离子特性测量的方向发展。
特别重要的进展还在于,如今的原子钟________已作为一种精确的计时装置得到应用,________成为科学家研究宇宙天体乃至地形地貌等更广泛科学领域的新型探测工具。
⑤我们已经知道时间并非绝对均匀的流逝过程,在不同的引力条件下时间流逝是有一定差异的。
反映到原子钟的运行上,其时间快慢也由于引力场的作用而有所差异。
但一般原子计时装置可能无法觉察到这种微小差异,只有超精密的原子钟才有可能探测到这个差异。
基于这个思路,在目前更新一代原子钟技术的基础上,科学家开始通过探测其时间差异来研究不同宇宙天体的变化所引起的引力波现象。
据英国《自然》杂志的报道,科学家也在利用便携式微型精密原子钟来测量山脉的高度,其原理也是基于山峰和谷底引力变化所导致的时间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①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首次提出“丝绸之路”这个概念,因为他通过考察,认为当时路上运输的主要货物是丝绸。
尽管西域考古挖掘出一些丝织品,但这只说明“丝绸之路”确实运送过丝绸,而不能说明运送的主要物品是丝绸。
今天“丝绸之路”大名鼎鼎,也是西北旅游的黄金招牌,但仔细想来,这个名称只是一个西方人站在西方的立场和角度提出来的。
一条路的货物流向应是双向的,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从西向东运什么?②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如果说“丝绸之路”从东向西运送的是丝绸,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
历来的考古发掘中,都会发现大量的玉器。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中出土了750多件玉器,其中一部分玉经鉴定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
这说明至少在商代“玉石之路”就运行了。
殷商以后,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③更为奇特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服药成风,玉的功用竟然在饰品、礼器、艺术品之外,又添一项:口服。
当时服用的药主要是用玉屑制成的“玉石散”。
著名思想家,药学家葛洪说:“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
”可见,一般的玉勉强可用,如果能服用“和田玉”,那就相当今天服用“脑黄金”了。
唐宋元明清,新疆和田玉一直是中原最受欢迎的紧俏商品,甚至一直到今天,如果你到北京的民间文物市场潘家园去看看,就会发现新疆和田玉仍然紧俏如初。
至此,可以认为“丝绸之路”似乎叫做“丝玉之路”更为贴切。
④无独有偶,与西北“丝绸之路”相对应的是蜿蜒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和青藏高原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这名称是一个年轻的中国学者李旭和他的5个朋友首先提出来的。
李旭解释说:茶是古道上运输的主要物品,马是运输的主要工具,因此谓之为“茶马古道”。
有意思的是,还有一篇讲茶马古道的文章,作者是一位藏族学者格勒,但他对“茶马古道”的解释是“茶马互市”。
“茶马互市”是指从宋朝开始,朝廷在四川等省设茶马司,专门负责用茶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因此“茶马古道”是茶与马互换的通道。
这种解释与李旭等的解释有些差别,这种差别也许双方都没有意识到。
然而正是这种无意识的差别,蕴含有深层的文化内涵。
“茶马古道”四个字在李旭等汉族学者脑海里唤起的画面是,大山褶皱中艰难跋涉的马帮和马背上的茶叶,而在藏族学者格勒眼前推出的却是高原草地上纵横驰骋的骏马和以马易茶的场景。
(1)简要分析本文标题的特点和作用。
(2)第③段划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②段“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
”一句的理解。
【答案】(1)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2)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3)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解析】【分析】(1)标题“丝绸之路能更名吗?”,从语言角度分析,采用疑问句的形式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关注,能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从内容上分析,揭示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又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
(2)“玉亦仙药,但难得……当得璞玉,乃可用也,得于‘于阗’(古时于阗下辖和田县)白玉尤善”一句明显运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
准确地说明了第2段中的观点句“那么大量的事实证明,从西向东运送的重要货物是玉石”或“新疆的和田玉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形成一个又一个用玉、赏玉的高潮”。
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或说明对象。
说明方法就是为说明观点和说明对象服务的。
(3)“社科院考古所的巫新华先生和同事们所进行的‘玉石之路’考察,不仅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一句的前半句很好理解,难在对“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含意的理解。
通过阅读全文,我们可以分析出“使这个问题更进一步地深化”,是指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文章不但解答了“丝绸之路”的命名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故答案为:⑴采用问句的形式,引起读者对丝绸之路名称的思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了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⑵引用或引资料,通过说明魏晋时期玉石口服的特点,说明丝绸之路从西向东运送玉石的事实,增强说服力。
⑶社科院考古所“玉石之路”的考察不但解答了货物流通的双向问题,而且揭示了“丝绸之路”命名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注意对文章整体感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注意平时对文章标题理解角度和方法的积累,及基本术语的掌握和运用。
⑵标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的理解。
解答此题考生要掌握常用说明方法技巧作用,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理解,掌握答题的基本模式。
⑶标题考查关键语句的理解能力。
考生要熟读文章,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理解。
2.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锻炼出汗后,更容易受寒,不能过快减少衣物或吹风降温,要迅速擦干汗水,及时换上干燥衣服,注意保暖。
三,应讲究科学的饮食,多吃一些健脾胃的食物,如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且易于消化的鸡、鸭、瘦肉、蛋类、蔬菜、水果等。
四,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以减少和抑制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尽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区域逗留,安全度过气候多变的春天。
五,要多喝水,这样不仅有利于保持血流畅通,而且可以预防呼吸道疾病。
(1)下面对“倒春寒”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倒春寒”是春季天气变暖后,因冷空气入侵气温下降形成的。
B. “倒春寒”对于春季农业生产来说,是一种灾害性天气。
C. “倒春寒”的冻害会造成南方的早稻、北方的冬小麦烂种烂秧。
D. “倒春寒”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
(2)下面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1自然段运用了作诠释、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倒春寒”及其对农作物危害的知识。
B. 第2自然段划线词“尤其”“更容易”强调说明了老人和儿童的健康易因“倒春寒”的影响受冻感冒,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从主到次,逐条解说,条理清楚地介绍了遭遇“倒春寒”时的保健知识。
D. 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注重直接、平实地介绍知识,让人读来明白如话,便于理解,容易遵照执行。
(3)根据上文介绍知识,用自己的话谈谈“倒春寒”时在学校上体育课该如何保护身体健康?【答案】(1)C(2)A(3)①上课前在家里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带防寒、换穿衣服。
②上课出汗后迅速擦干汗水换上干燥衣服,不能吹风。
③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
④多喝水。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C项:烂种指南方的早稻,非北方冬小麦。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说明文知识的掌握能力,涉及了多方面的知识,考生要认真阅读选项,根据文本逐一辨析。
A项:“作比较”错。
(3)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根据文章(一)-(五)几个段落的介绍,抓抓重点句子回答即可故答案为:⑴C;⑵A;⑶①上课前在家里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带防寒、换穿衣服。
②上课出汗后迅速擦干汗水换上干燥衣服,不能吹风。
③教室要开窗通风换气。
④多喝水。
【点评】⑴考生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本,带着问题阅读,在要将选项的内容在文段中具体落实位置,再进行对照辨析。
⑵本题虽为选择题,但实际说明知识的多个方面,考生在平时要掌握说明的知识,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对选项进行逐一的辨析。
⑶本题难度不大,可根据文本内容来回答。
考生在回答时要找准重点语句,语言要简洁,尽量用文本中的语句回答。
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②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来进,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③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在天空中呈现出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④太阳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
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⑤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