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记叙文答题技巧 段落作用教案1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考试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考试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基础知识:
(一)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三)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二.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1.快速浏览全篇文章。

答题前应快速浏览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事件.结果。

可适当做标记。

2.带着问题读文章的相应段落。

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找出中心句.主旨句。

开头.结尾.过渡句段.修辞句.抒情议论句画上角标记号。

注意从题干中找出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中相应段落。

3.答题。

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运用下文常见答题技巧回答;如无法判断,可摘抄提炼原文原句。

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可用①②③等序号对答案进行标注。

初中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教案)

初中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教案)

【微专题初中记叙文—段落的作用】所有的作用题,都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1、内容上进行相关概括(如果段落是结尾,还要将文章的主旨答出来);2、结构上看该部分与文章其他部分形成了哪种或哪几种关系。

开头作用(结构上):总结(领)全文(概括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埋伏笔);中间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句);引起下文(此点较少涉及)结尾作用(结构上):深化主旨(升华主旨);首尾呼应;照应文题;总结全文如果是人物描写段落,环境描写段落或插叙段落,就应该按相关的答题思路答题,注意答案的要点其实是一致的。

让生命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话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

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

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

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

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

“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

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

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

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

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

”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

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4篇)

记叙文写作技巧教案(优秀4篇)记叙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4、线索及作用: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

描写: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按角度分:正面、侧面按风格分:白描、细描抒情:直接、间接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中考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题”解题技巧例析(综合篇)

中考记叙文阅读“段落作用题”解题技巧例析(综合篇)

记叙文段落的作用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常客”。

前三期,我们已对处于文章不同位置的段落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类题,做到举一反三,本期我们来做一次综合复习。

要快速解答记叙文段落作用题,“答题三步走”切莫忘。

第一步:明位置。

即先明确所考段落出现的位置,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

第二步:找角度。

根据题目要求,从内容、结构、表达效果等角度进行分析。

1.内容上的作用。

辨析该段落是否与情节展开、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情感表达、主题表现等相关,有怎样的关系。

2.结构上的作用。

主要有开门见山、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过渡(承上启下)、照应前文、总结全文等作用,而这些作用跟段落所在的位置(开头、中间或结尾)密切相关。

3.表达效果上的作用。

抓住较明显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从渲染气氛、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注意、给人启迪、令人回味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步:熟技巧。

熟练答题的技巧,答题效果将“事半功倍”。

下面我们用图表的方式将开头段的作用整理出来,同学们可仿照此形式整理中间段、结尾段的作用,以便临考冲刺时复习记忆。

■北京大学南宁附属实验学校蓝明平吴明燕From another Angle to think ,your world will become more beautiful.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你的世界会变得更美。

唯美英语哲理6C43总之,分析记叙文段落作用时,按照以上“三步走”解答,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了。

◆真题放送◆【2017年江苏无锡卷】捞月亮的母亲★石兵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

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

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

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

《段落的作用》教案

《段落的作用》教案

《段落的作用》教案《段落的作用》教案教学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文阅读中段落作用题型的答题规律,能独立、精确地运用规律,把握解题技巧。

2、方法的总结和归纳及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1、掌握开头段和结尾段的作用2、能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段落的作用教学过程:常考题型:1.文章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好处/效果?2.开头段/结尾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判断+分析二、开头段例1: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五上《父爱之舟》)问: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作用一: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开头段产生疑问,制造反差)例2: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爱,……(五下《手指》)问: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五根手指的具体描写。

作用二: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不拐弯抹角)作用三:开篇点题(开头段出现文章题目的内容)作用四: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头段对后文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后文再展开叙述)例3: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四下《繁星》)问:文章开头段有什么作用?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繁星的描写;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繁星的喜爱之情;奠定作者对繁星喜爱的感情基调。

作用五:点明中心(文章开头揭示了情感和道理)作用六:奠定文章情感基调(开头段用一定手法或词语体现出作者写作的情感倾向。

)总结开头段的作用练习1: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我想做个试验。

——三下《蜜蜂》问: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答: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我”所做的试验的描写。

初中阅读段落作用讲解教案

初中阅读段落作用讲解教案

初中阅读段落作用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段落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使学生掌握段落的主要作用和结构特点。

3. 培养学生正确划分和理解阅读材料中段落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段落的概念和组成2. 段落的主要作用3. 段落的结构特点4. 划分和理解阅读材料中段落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段落的概念、段落的作用、段落的结构特点、划分和理解段落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段落的结构特点、划分和理解阅读材料中段落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课文,让学生思考课文中段落的作用和结构特点。

2. 讲解段落的概念和组成:讲解段落的概念,介绍段落的基本组成,如主题句、支持句、结论句等。

3. 讲解段落的作用:阐述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如阐述观点、提供证据、过渡等。

4. 讲解段落的结构特点:分析段落的结构特点,如开头、中间、结尾等部分的特征。

5. 讲解划分和理解阅读材料中段落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划分段落,提出阅读时要注意的问题,如关注段落标记、理解关键词等。

6. 实践练习:让学生阅读一篇课文或文章,尝试划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

7.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学生课堂上的实践练习,评价学生对段落划分和理解的能力。

3. 学习效果:通过课后反馈和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段落概念、作用和结构特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课文或文章:用于让学生实践划分段落和理解段落大意的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或文章,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段落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段落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结构特点,培养学生正确划分和理解阅读材料中段落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三记叙文阅读段(句)的作用教案设计

把握记叙文段(句)的作用逻辑顺序
一、复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中招考点:
综合近几年河南中考“记叙文阅读【段(句)作用考点】”试题来看,主要考查的知识点首段(句)、中间段(句)、结尾段(句)、景物描写段(句)的作用。

分值2--4分。

3、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记叙文段(句)的作用已有所了解,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问题,但是往往顾此失彼,对此类题的答题格式掌握的也不太好。

二、复习目标:
1、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开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中间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结尾段落(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4、通过观察及解析中考记叙文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句)的作用,能总结出答题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正课。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

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第一篇: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整体把握记叙类文章的思想内容(文章中心、人物性格、主要事件等);2.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3.理解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体会隐含其中的思想感情;4.赏析记叙类文章中的精彩词句(描写句、修辞句、有表现力的词语等);5.分析解说关键句段及主要写法的作用;6.通过联想、想象、评价等方式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拓展运用。

复习方法:明确考点;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练习、检查;反馈、提高。

复习课时: 6课时第二课时复习目标:能捕捉、筛选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人、事、景、情等),概括信息要点教学过程:一、考点透视在记叙类文章中捕捉、筛选重要信息主要体现为: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的变化;事情某一发展阶段,如起因、结果或情节的发展过程等;景物的特点及变化;叙事的线索、顺序、人称的变换乃至指出哪一处是伏笔、照应等等。

在阅读记叙类文章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注意这些信息,淘汰非相关的信息,挑选出合乎要求的有关信息,也就是依据题目要求,来区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存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要把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要点挑选出来。

二、讲析典型题例,总结解题方法(一)出示典型题例(二)学生阅读文章并答题,教师了解学生答题情况(三)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讲析典型题例(四)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方法捕捉、筛选、概括记叙类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可分三步走: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

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自然段;在某几个自然段;散见于全文。

具体而言就记叙文来说,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我们一般可以非常容易地从原文中的开头或者结尾处直接摘录关键词语或中心句、重点句。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在信息区域的一个或几个自然段中,往往并不是所有的词句都包含着试题指向的信息,这时候就需要作进一步的筛选工作,通过理解、分析、排除,以确认承载信息的那些重要的和关键的词语、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段落作用
(李汉荣)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我妈说,一到夏天我和你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我和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

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②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它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爬在地上研究它们。

当我爬起来,我已经有了我最原始的昆虫学。

原来摔跤,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那意思是说,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③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绝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④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被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⑤你听见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疑似世界大战即将发生的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和垃圾等待打扫,别无它物,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该怎样庆祝我觉得值得庆祝一下的时刻呢?我的秘密方法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阳光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哔哔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的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⑥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⑦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课老师。

我忘不了它们。

我至今怀念它们。

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

(选自《汉中日报》2013年5月14日,有删改)16.文章第③段有何作用?(3分)
答案:内容上,和第②段儿时摔跤被虫子逗乐形成对比(1分)。

突出了儿时乡村生活的情趣,现在生活的了无意趣(1分);结构上,与第⑥段田亩被购、变成永恒荒芜相呼应(1分)
(三)
最大的事情
①很好的阳光,空气中弥漫着迟开的芬芳。

②我站在一个儿童摄影棚前等人。

突然,一个小女孩儿把车骑到了我跟前,险些撞到我。

我赶忙躲她,不想她竟追过来。

我只好无奈地冲她笑了。

她也冲我笑,一个仙子般的小姑娘。

“阿姨,”她指着摄影棚外墙上足有两米高的巨幅照片对我说,“这是我,”我这才注意到,原来,这骑童车的女孩儿竞是那巨幅广告上的小模特!我看看照片,再看看身边的女孩儿,不住地夸说“漂亮”。

女孩儿得意得不得了,头脑摇晃得像条欢快的小狗。

此时,我不由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

③有一回,南怀瑾乘火车,身边坐了一个年轻人,捧着一本书入神地看。

南怀瑾瞟了他手里的书,随口问了一句:“有那么好看吗?”年轻人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说自己一直十分喜欢读这位作家的作品,南怀瑾说:“哦。

那我回头也买一本来看看。

”那本书的作者正是南怀瑾。

④我喜欢小女孩不依不饶追着我这个陌生的阿姨,邀宠般地告诉我说那墙上的照片就是她,她说破,是因为她透明;我也喜欢南怀瑾不曾道出自己就是那本“好书”的作者,他缄口,是因为他蕴藉。

⑤我不能接受女孩儿抛却一派天真,扮演大师的深沉;也不能接受大师抛却沉静内敛,扮演女孩儿的单纯。

⑥我愿意拟想,大师也曾拥有无饰无邪的童年,愿意将自己的美事、乐事、幸事张扬天下,不惧人讥,不怕人妒。

就像花不会藏掖自己的芬芳,透明的心也不会藏掖自己的景致。

那么没道理,那么没章法,反正就是让童车冲到你脚下,纠缠着你,迫着你唱赞美诗。

这让你很便捷地就怀了一回旧,你生了锈的感觉在一颗开花的童心面前一下子生动起来,摇曳起来。

⑦我更愿意拟想,女孩儿将一步一步修行,直到学会对着岁月深处那个急煎煎向路人跋扈地炫耀自我的女童发出不屑的哂笑。

南怀瑾大师特别看重生命的“庄严感”,庄严的生命必是摈弃浮华、拂去尘屑的。

一个拥有了美好的“精神目标”的人,断然不会热衷于在生活的大海中钓取廉价的恭维与褒扬;只有虚妄的人,才会那么黏,总是试图粘住更多激赏的目光。

⑧行走人世间,我多么希望自己有一双善于撷取的手,撷取了天真,就在这一刻欢悦吧;撷取了内敛,就在这一刻凝思吧。

而在这两个故事的连接处,我愿意试着绣上自己细密的心思告诉自己,或许,这一边,正是我渐去渐远的昨日,那一边,恰是我愈行愈远的明朝。

⑨揽万物以为镜,窥见自我一息一变的心颜。

不是所有的“可爱”都适宜窖藏,此时的口无遮拦,彼时可能变成了庸俗轻浅。

风度,往往与一个人的自知度呈“正相关”。

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没有恒久不变的“一派天真”,也没有与生俱来的“沉静内敛”。

⑩自觉修行的生命,会在每一刻都说出得体的语言,不造作,不夸饰,不张扬,在熨帖中开出最美的花朵。

20.第②段画线句子“此时,我不由得想起了发生在南怀瑾大师身上的一件事”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20.示例:画线句子是个过渡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