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温室葡萄栽培技术》

《大棚温室葡萄栽培技术》
《大棚温室葡萄栽培技术》

大棚温室葡萄栽培技术

一、塑料大棚性能特点(一)气温变化特点1、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大棚内的温度水平及其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2、温度日变化剧烈,有温度的逆转现象。大棚内温度日变化趋势与外界基本一致,但昼夜温差大。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1—2 小时,比外界稍迟或同时出现,持续时间短,棚内气温回升快,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1 点,比外界稍早或同时出现,午后2—3 点后棚温下降。棚内昼夜温差幅度12 月—2 月小,3—9 月大,且晴天日温差比阴天日温差大得多,阴天日温差小,气温日变化平缓。大棚的增温效果随天气条件而异,晴天增温显著,阴天增温不显著。大棚内存在“温度逆转现象”,所谓“温度逆转现象”是棚内最低气温反而低于棚外的现象。温度逆转现象各季都可能发生,但以春季明显,危害最大。当有冷空气南下入侵,在偏北大风后第一个晴朗微风的夜间,棚内最低气温可比棚外低1—20C。温度逆转始于夜间10 时至日出后棚内气温回升后止。晚春和初夏,由于温度升高,温度逆转不会造成危害,秋季温度逆转现象不明显。3、棚内气温水平分布不均匀,存在“边际效应”。棚内1 米高气温水平分布显示:大棚中部、中南部位温度最高,北部温度低,夜间西北、东南均低。靠近棚模的边缘1—2 米处,出现低温带,其气温比中

央地段低2—30C。(二)地温变化特点大棚内浅层土壤温度的日变化与棚内气温变化一致,但最高、最低地温出现的时间偏晚2 小时左右,晴天时日变化大,阴天时日变化小。棚内浅层土温的水平分布也不均匀,中央部位的地温比周边部位的高。(三)光照变化特点1、棚内光照强度存在季节差异。棚内光照强度自春至夏,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增大而增强,透光率一般在50%—60%。2、棚内光照强度与覆盖薄膜的质地和使用时期及管理有关。常用的覆盖塑料薄膜有聚乙烯薄膜和聚氯乙烯薄膜两种。同是新的,厚度相同(0.1mm)干洁的聚氯乙烯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光率为86%—88%,而聚乙烯则为71%—80%。塑料薄膜在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老化、吸尘、结露等,透光率会逐渐下降,但下降的速度与薄膜的质地有关。一块普通的聚氯乙烯薄膜,原始透光率为90%,使用60 天后降为55%,一年后仅为15%;而一块聚乙烯防尘薄膜,原始透光率也为90%,使用60 天后透光率仍可达到82%,一年后达到58%。薄膜沾着水滴会使透光率大大降低,一块干、洁薄膜透光率为90%,1 —2mm直径水滴布满薄膜时,透光率降为62%,2—3mm直径水滴布满时,透光率降为57%,生产实践上建议使用无滴膜。3、大棚的方向影响棚内光照的分布。生产上提倡南北延长。南北延长的大棚内光照分布比较均匀,且便于通风。(四)湿度变化特点大棚内是高温环境,棚

内空气湿度大大高于棚外,晴天闭棚时尤甚,遇到连续阴天棚内湿度更大,易诱发病害。棚内相对湿度的水平分布特点是周边部位比中央部位高约10%,这与气温分布正好相反。通风和灌溉对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影响很大,前者降湿,后者增湿。(五)二氧化碳浓度大棚二氧化碳日变化中,夜间至日出,达到最高峰,日出后急剧下降,通风后回升,但比室外大气中的浓度低,整个白天二氧化碳含量是亏缺的。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中部高,边缘低。

二、塑料大棚葡萄温度管理大棚温室内的温度管理是培育好保护地葡萄的关键。它不但要保证植株不受低温或高温的危害,而且要满足葡萄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最适宜温度的要求,使之顺利完成整个生长过程,并能按计划的要求,生产出高品质的葡萄。(一)扣膜升温催芽葡萄的自然休眠期(一般要经历2 个多月)结束后可扣膜升温催芽。开始加温的第一周,保持白天15~200C,夜间5~100C;第二周白天仍保持15~200C,夜间提高到10~150C;第三周以后,保持白天20~250C,夜间200C 左右。这样20 天左右的时间,芽眼便可萌发。这对果实提早采收极为有利。此外,还可采用植株周围地面铺盖塑料薄膜,提高地温,逐步升温,避免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不协调现象。注意最高温不要超过300C,防止引进高温障碍。(二)萌芽至开花期的温度调控一般露地的气温稳定在200C 以上时进行揭膜,揭

膜时,只揭去棚缘部分薄膜,使棚内气温与露地的基本一致,保留顶棚薄膜,避雨防灾,减少病害。在萌芽至开花期这段时期,葡萄新梢生长迅速,花器仍继续分化。为防止新梢徒长,在新梢生长期间,白天的温度仍应继续控制在20~250C,夜间以15~200C 为宜。进入开花期前后,温度应稍为提高,白天控制在25~280C,夜间18~220C,以满足开花、坐果对温度的需要,保证授粉、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三)果粒膨大期的温度调控为了促进幼果迅速膨大,棚内的白天气温可适当提高,使之控制在28~300C,夜间仍维持18~220C。要注意通风,使棚内白天温度不超过300C。进入浆果成熟期,为增加树体的营养积累,提高糖分,可加大昼夜温差(达100C 左右),因此白天28~300C,最高不超过320C,夜间温度逐渐下降到15~160C 或更低些。

三、葡萄架面设置红提葡萄种植采用3×1m株行距,V 字形双篱壁架面。无核白鸡心葡萄种植采用3×0.5m的株行距,V 字形双篱壁架面。架面设置为:(1)采用10×12×250cm冷八丝水泥浇灌葡萄桩。(2)葡萄桩跨度4—6m。(3)每桩上距地面70cm设第一道横木,距地130cm处,200cm处设第二、第三道横木。(4)横木长度,第一道40cm 长,第二、三道横木长80cm。(5)各台横木两端为10—12 号铁线拉紧,这样就形成三台、6 道铁线、两面篱壁的V 字形架面。四、葡萄整枝采用双篱壁双臂单层水平整枝,具

体方法是:定植苗萌发后,选留2 个健壮新梢培育为主干,分绑两旁篱壁,待新梢长至70cm时摘心促发副梢萌发。每一主干选留2 个健壮副梢培育主蔓,其余抹除,待其长至70cm时摘心,分向两边压平,水平绑于第一台铁线,按枝距15—20cm选留向上生长的二次副梢。其余副梢,全部尽早抹去,待选留的二次副梢长到1.5—1.6m时摘心,培育为结果母蔓,摘心后顶端萌发的1—2 副梢留4—5 叶反复摘心,其余的留 1 叶摘心,以促进枝蔓加粗生长,并有利于促进枝蔓成熟和芽眼的花芽分化,为第二年结果奠定良好的基础。冬季修剪时,将结果母蔓留3—4 芽剪去,树形即基本完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