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标本制作方法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及注意事项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第一章:取材及固定一、动物致死法1、麻醉法第二章可将浸有乙醚或氯仿的棉球连同小动物一起密封于钟罩或有盖玻璃瓶内进行麻醉;也可用4%戊巴比妥作静脉注射,剂量按动物体重1ml/kg;或用20%氨基甲酸乙脂作腹腔注射,剂量一般按动物体重5ml/kg。
2、空气栓塞法如家兔可用50ml注射器将空气由耳静脉推入,使动物很快死亡。
3、击头法如大、小鼠,可用重物击头后部或将其头后部猛撞桌沿,最好一击而死。
4、断头法青蛙、小鼠等小动物,可用剪刀剪去其头部,较大动物如兔子等,可用斧头迅速砍头致死。
5、股动脉放血法动物经吸入乙醚或氯仿稍麻醉后,立即切开股动脉放血。
注意:上述各法,应根据制片需要选用,如空气栓塞法不宜用作血管注射标本的制作;乙醚麻醉对丘脑下神经部分泌物染色标本不利;股动脉放血法有利于肠系膜铺片的制作。
二、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新鲜最好是动物心脏还在跳动时取材,立即投入固定液内,脏器的上皮组织最易变质,应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内处理完毕。
2、组织块力求小而薄组织块的厚度以不超过5毫米为宜,较理想的厚度为2毫米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固定液迅速而均匀的渗入组织块内部。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取组织块时刀剪要锋利,不要来回挫动,夹取组织时切勿猛压,取材时组织块可稍大,以便固定后修块。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经固定后,或多或少产生收缩现象,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5、要熟悉取材部位要能准确的按解剖部位取材,如胰腺,一般取胰岛较多的胰腺尾部;肺应取有细支气管及带有软骨片的小支气管部。
6、动物品种的选择如观察肥大细胞,以大、小鼠皮下组织及肠系膜、大网膜铺片为佳,欲观察运动终板,可用小鼠的肋间肌等。
7、选好组织块的切面熟悉某些器官组织成分安排,然后决定其切面的走向;如一长管状器官以横切面较好。
8、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入固定液,但要注意防止组织损伤。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

动物组织标本制作技术第一章:取材及固定一、动物致死法1、麻醉法第二章可将浸有乙醚或氯仿的棉球连同小动物一起密封于钟罩或有盖玻璃瓶内进行麻醉;也可用4%戊巴比妥作静脉注射,剂量按动物体重1ml/kg;或用20%氨基甲酸乙脂作腹腔注射,剂量一般按动物体重5ml/kg。
2、空气栓塞法如家兔可用50ml注射器将空气由耳静脉推入,使动物很快死亡。
3、击头法如大、小鼠,可用重物击头后部或将其头后部猛撞桌沿,最好一击而死。
4、断头法青蛙、小鼠等小动物,可用剪刀剪去其头部,较大动物如兔子等,可用斧头迅速砍头致死。
5、股动脉放血法动物经吸入乙醚或氯仿稍麻醉后,立即切开股动脉放血。
注意:上述各法,应根据制片需要选用,如空气栓塞法不宜用作血管注射标本的制作;乙醚麻醉对丘脑下神经部分泌物染色标本不利;股动脉放血法有利于肠系膜铺片的制作。
二、取材注意事项1、材料新鲜最好是动物心脏还在跳动时取材,立即投入固定液内,脏器的上皮组织最易变质,应争取在死后半小时内处理完毕。
2、组织块力求小而薄组织块的厚度以不超过5毫米为宜,较理想的厚度为2毫米左右,主要目的是使固定液迅速而均匀的渗入组织块内部。
3、勿使组织块受挤压切取组织块时刀剪要锋利,不要来回挫动,夹取组织时切勿猛压,取材时组织块可稍大,以便固定后修块。
4、尽量保持组织的原有形态新鲜组织经固定后,或多或少产生收缩现象,为此可将组织展平,以尽可能维持原形。
5、要熟悉取材部位要能准确的按解剖部位取材,如胰腺,一般取胰岛较多的胰腺尾部;肺应取有细支气管及带有软骨片的小支气管部。
6、动物品种的选择如观察肥大细胞,以大、小鼠皮下组织及肠系膜、大网膜铺片为佳,欲观察运动终板,可用小鼠的肋间肌等。
7、选好组织块的切面熟悉一些器官组织成分安排,然后决定其切面的走向;如一长管状器官以横切面较好。
8、保持材料的清洁组织块上如有血液、污物、粘液、食物、粪便等,可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再入固定液,但要注意防止组织损伤。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制作动物标本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学实验室技术,用于保存和展示动物的外部形态和结构。
下面是关于制作动物标本的10种方法及其详细描述:1. 湿标本法:通过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浸泡在化学固定剂中,然后逐渐替换液体为蜡质,最终制作出具有保真度和柔韧性的湿标本。
2. 干标本法: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其特定部位进行干燥处理,以保留其外部形态,并使用防腐剂和漂白剂来避免腐败和变色。
3. 分解标本法:使用酶或温和的化学溶解剂分解动物的组织,然后将组织的骨骼、器官或特定部位进行保存和展示。
4. 透明标本法:使用透明化剂将动物的整个身体或特定部位变为透明,以显示其内部结构,可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和组织。
5. 解剖标本法:将动物进行完整的解剖,并逐层展示其内部结构,例如骨骼、内脏、血管和神经系统。
6. 骨骼标本法:将动物的骨骼进行去软化、漂白和保留处理,以展示其骨骼结构和解剖特征。
7. 插塑标本法:在动物的皮肤下注入塑料或硅胶材料,使其具有原始形态,并使用细节加工技术塑造外观和表情。
8. 嵌蜡切片标本法:将动物的特定组织切割成薄片,然后用石蜡浸渍和固定,以便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和结构。
9. 冻切标本法:将动物的组织冷冻固化后,使用切片机将其切成薄片,以便观察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10. 数字化标本法:使用3D扫描仪或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将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数字化制作成虚拟标本,更方便保存和展示。
这些方法允许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动物的形态和结构,并有助于教育和科学研究领域的理解和发展。
但需要注意的是,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并尊重和保护动物的权益。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

动物标本的制作技术一、动物浸制标本的制作浸制标本是采用保存液来防腐的标本。
如果保存得好,这种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下去。
它能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还能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脊椎动物标本的制作1.防腐动物整体标本浸制时,保存液不易渗入,时间一长,内脏容易腐败,要注入保存液防腐。
可用注射器套上针头,插入草蜥的头部、胸部和腹部,各注入少量10%福尔马林。
2.整形浸制标本的固定十分重要,要细心地从头部一直做到尾部,不能遗漏。
固定时解剖板或解剖蜡盘。
将注射过防腐剂的草蜥,背部朝上平放在解剖板上,头颈下面衬垫一团棉絮,使头部仰抬。
如果要使口张开,可在口内塞入一团棉絮。
将前肢、后肢、躯干和尾部按生态摆好,用大头针固定指、趾和尾,如果标本瓶短,可将尾巴弯曲。
草蜥的尾容易断,如果尾部断脱,可以用细竹丝插入,连接断尾,再整理姿态。
用毛笔蘸40%福尔马林,在蜥蜴皮肤上涂遍两次。
1小时以后,草蜥标本的前后肢的指,趾和尾尖部已经定形硬化,拔去大头针,取下浸在10%福尔马林里。
10%福尔马林用作过渡浸液,可以浸掉草蜥体内的黄液,以免正式上瓶时污染浸液。
标本要浸1~3个月,中间换新液3~4次,直到浸液不再发黄为止。
3.装瓶从10%的浸液中取出蜥蜴,用针穿好白丝线,在蜥蜴的胸部靠近前肢处和腹部靠近后肢处各穿过一条白线,将线缚在玻璃片上,在玻璃片的边缘上打结,尾部也可绑扎一条白线,使整个标本缚扎于玻璃片上,然后制做玻璃片的垫角,安装于玻璃片上,再装入已洗刷干净的标本瓶中。
将标本装入瓶后再加入保存液,盖好瓶盖。
瓶中的保存液不宜装得过满,液面不能接触瓶盖。
取树脂胶或蜡,用毛笔蘸着填入瓶盖与瓶身的缝隙处,直到填平为止,然后,在瓶身贴上标签。
保存浸制标本不宜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防瓶口封蜡溶化,浸液挥发。
也不宜放置在零度以下的地方保存,防止浸液冰冻,玻璃破裂。
在搬动时,不能剧烈震动,且要放置平直,以免翻倒。
二、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方法动物剥制标本的制作是指脊椎动物而言,也就是说脊椎动物的大部分种类都可以制成剥制标本,但在实际应用中,主要适用于哺乳类和鸟类,以及一些不宜采用浸制方法的其它各纲的大型种类,如鲸、鲨鱼、海龟等。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动物标本的制作方法1. 概述动物标本是保存动物身体结构和形态特征的一种方式,有助于研究和教学。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过一系列步骤,包括采集、制备、处理和保藏等过程。
2. 采集2.1 选择合适的动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标本制作,可以根据研究或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动物。
2.2 采集工具准备好适当的采集工具,如手套、剪刀、镊子、塑料袋等。
确保工具干净,并避免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
2.3 预防措施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和环境保护。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自然保护区规定。
2.4 采集方法•对于较小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或镊子将其放入塑料袋中。
•对于较大的动物,可以使用剪刀在适当位置进行切割,并用塑料袋包裹。
•尽量保持动物完整,并避免对其造成损伤。
2.5 采集记录对于每个标本,应记录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等信息,并在标本上附上相应标签。
3. 制备3.1 清洗将采集得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清洗,去除附着在表面的泥土、沙粒和其他杂质。
可以使用温水和中性洗涤剂轻轻擦洗,注意不要对动物造成损伤。
3.2 骨骼制备如果需要制作骨骼标本,可以选择将动物进行骨骼制备。
将动物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以去除大部分软组织。
使用小刀或剪刀将软组织彻底清除。
将骨骼进行漂白处理,使其颜色更加均匀。
3.3 标本整理根据需要,对动物进行适当的整理。
可以调整动物身体的姿势、展开翅膀或四肢,并使用线或针固定。
4. 处理4.1 防腐处理为了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持久性,需要进行防腐处理。
常用的方法包括乙醛浸泡、乙酸铅浸泡或甲醛喷洒等。
注意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防腐剂。
4.2 干燥处理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干燥处理,以避免腐败和霉变。
可以使用干燥剂、风扇或低温干燥箱等方法进行干燥。
4.3 彩色处理(可选)如果需要制作彩色标本,可以使用染色剂或颜料对动物进行染色处理。
注意选择适合动物材质的染料,并遵循使用说明。
5. 保藏5.1 存放容器选择合适的存放容器,如玻璃瓶、塑料容器或密封袋等。
动物标本制作总结

动物标本制作总结一、简介动物标本指的是经过特殊处理制作成为具有展示和保存价值的动物模型或动物骨骼的物品。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采集、剥制皮毛、处理骨骼以及装饰等。
本文将总结动物标本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采集和剥制皮毛1. 采集采集动物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关法律和规定,并且尽量选择已死亡的动物进行采集。
一般来说,采集时需要保证动物完整性,避免造成明显的损伤。
2. 剥制皮毛剥制皮毛是制作动物标本的重要步骤。
在剥制皮毛之前,需要先进行解剖和去内脏等处理。
剥制皮毛时要仔细操作,保持动物皮毛的完整性,最大程度地避免划破皮毛。
三、处理骨骼处理骨骼是制作动物标本的重要环节。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1. 去肉和脂肪去除骨骼上的肉和脂肪是制作标本的首要任务。
可以使用酶溶解法或者放射法进行去肉和脱脂处理。
2. 漂白处理后的骨骼需要进行漂白处理。
漂白可使用含氯漂白剂进行,但要注意浓度的控制,避免骨骼腐蚀。
3. 硬化和固定为了更好地保持骨骼的形状和结构,可以使用硬化剂进行处理。
硬化剂可以帮助骨骼保持坚硬并防止腐蚀。
4. 整理处理完骨骼后,需要仔细整理骨骼,确保其各个部分的位置正确、完整。
可以使用特殊工具进行整理,如小刷子和镊子。
四、装饰装饰是制作动物标本的最后一步,可以增添标本的观赏价值。
在装饰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1. 选择合适的展示材料选择合适的展示材料可以更好地展示标本的特征。
常见的装饰材料包括木制底座、石头底座以及透明树脂。
2. 定位和固定在装饰过程中需要将标本固定在底座上,并保持合适的展示角度。
可以使用铜丝、胶水或者螺丝等固定标本。
3. 清洁和保护装饰完成后,需要对标本进行清洁和保护,防止灰尘和湿气对其造成损害。
可以使用软刷或者吹风机进行清洁,同时可以涂抹保护漆进行保护。
五、注意事项制作动物标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遵守采集和制作标本的相关法律法规; - 仔细操作,避免对动物造成二次伤害; - 进行标本处理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接触有毒物质; - 在处理骨骼时要保持骨骼的完整性,避免过度处理; - 在装饰过程中要注意使用合适的装饰材料,保证标本的观赏价值; - 定期清洁和保养标本,延长其使用寿命。
动物标本的制作范文

动物标本的制作范文一、标本制作前的准备工作1.动物采集:动物标本的制作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动物样本,采集要求动作轻柔,以免损坏动物的外貌和形态特征。
2.标本制备:将采集到的动物制成标本前,需要对其进行一些预处理工作,包括标本皮的处理、尸体的防腐等。
3.标本保护:标本制作完成后,为了保持其完好无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保护,如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防止虫蛀等。
二、标本制作过程1.皮制标本制作:(1)去皮:将动物的皮肤剥离,并去除内部的组织和脂肪,使皮肤变得干燥。
(2)脱毛:将去皮的动物皮肤浸泡在草木灰或漂白剂中,使毛发脱落。
(3)干燥:将脱毛的皮肤平铺,放置在阴凉通风的地方,等待其自然干燥。
(4)硬化:将干燥的皮肤浸泡在硬化剂中,使其变得坚硬,并保持动物的形态。
(5)装饰:根据需要可以在标本的表面进行美化装饰处理,增强标本的观赏性。
2.骨骼标本制作:(1)处理骨骼:将动物的尸体进行骨骼分离处理,清除软组织和肉类。
(2)腐蚀:将处理后的骨骼浸泡在腐蚀剂中,使其软骨或骨骼变得柔软。
(3)去腥:腐蚀后的骨骼需要去除腐蚀剂和尸臭味,可以使用漂白剂进行充分冲洗。
(4)干燥:经过漂白剂处理后的骨骼需要晾干,可以利用自然风干或用吹风机加速干燥。
(5)固化:将骨骼放置在易于固定和保管的容器中,并填充硬化剂以使其保持形态和结构。
另外,为了制作稀有动物标本,需要采用一种称为“湿制标本”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型动物和软体动物,制作方法如下:(1)采集:将动物放入泻湖中,用湿巾或泳装捂住头部,使动物停止呼吸后即可取出。
(2)处理:将湿润的动物用细线穿串,然后放入乙醇或甲醛溶液中浸泡。
(3)标本制作:溶液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动物取出,展开并吊干,然后修整形态即可。
三、动物标本的保存与展示总之,动物标本的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制作好的标本不仅可以用于生物学教学和研究,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品,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动物的多样性和美丽。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

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1. 简介动物标本是将动物制成具有保存价值的形态,以展示或研究为目的的标本制品。
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下面将介绍一种常见的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供参考。
2. 材料和工具准备•动物标本(新鲜或经过脱水处理的)•制作标本用的模具(可自行制作或购买)•脱水剂(例如甘油、乙醇等)•清洁工具(手套、刷子、针、剪刀等)•防腐剂(例如甲醛溶液)3. 制作步骤步骤1:清洁和处理动物标本首先,将动物标本进行清洁处理。
可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或清洁剂来清洁表面的污垢和油脂。
然后,将标本进行脱水处理。
将动物标本放入适当浓度的脱水剂中,让其充分浸泡一段时间,以去除标本内的水分。
脱水的时间和浓度因动物大小和种类而异。
步骤2:填充和塑形将脱水处理后的动物标本放入模具中,并填充适量填充物,以保持标本的形状和姿势。
填充物可以使用合适的材料,如填充棉、泡沫塑料等,以确保标本能够保持完整且不变形。
步骤3:防腐处理在标本填充和塑形完成后,将标本浸泡在适当浓度的防腐剂中,以防止腐败和细菌生长。
一般常用的防腐剂是甲醛溶液,它具有很强的杀菌和防腐效果。
标本浸泡的时间视标本的大小和种类而定,通常需要数天至数周。
步骤4:治疗和修复标本浸泡在防腐剂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标本并对其进行治疗和修复。
检查标本是否存在损坏或破损,并进行修复。
可以使用针、线或特殊材料进行修复。
步骤5:干燥和保存将处理完的动物标本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自然干燥,直至完全干燥。
然后,将标本放置在干燥的容器或陈列柜中,以防止湿气和昆虫的侵入。
标本的保存时间长短取决于防腐剂和保存条件,可以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4. 注意事项•在制作动物标本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确保安全操作。
•标本的捕获和取得应合法合规,并避免损害生态环境。
•标本处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避免受到感染和伤害。
5. 结论制作动物标本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但通过掌握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可以制作出具有保存价值的动物标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标本制作方法一、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1、昆虫标本的采集根据不同昆虫的习性和特点,用不同的工具和不同方法进行采集1.1采集工具:常用的采集工具1.1.1、捕虫网:由网框、网柄和网袋三部分组成。
网框用一根粗铅丝拆成直径约为33cm-44cm的环形圈,两端用铅丝或铁箍固定在1.25m的网柄上,网袋用白色或淡绿色,尼龙纱布做成,底略圆,深为网框直径的一倍左右,装在网框上。
网框最好是钢质能折叠,网柄能伸缩的材料制成,这便于携带。
捕虫网因结构和用途不同分气网、扫网和水网。
气网适合捕捉飞行的较大型的昆虫。
扫网主要用来搜捕地面或植物丛中的昆虫。
要求比气网更结实些,网袋顶端留有一小开口可套一塑料管,用橡皮筋扎牢,扫捕进便将虫集于管中。
取虫时只需拿下小就行。
水网用来捕捞水生昆虫。
网袋较浅,常用透水性良好的铜纱、尼龙纱等制成。
1.1.2、吸虫管:用来采集蚜虫、寄生蜂等小型昆虫。
选一端开口或两端均开口的玻璃管,管端以橡皮塞,上钻一小孔(一端开孔的钻两个小孔),每孔中插入一个小玻璃管,用以吸捉小型昆虫标本。
1.1.3、毒瓶:用来毒杀采到的昆虫。
选择适宜的广口瓶,配上塞得严密的橡皮塞或软要塞。
制作时,先反氰化钾或氰化钠放入瓶底,上铺细木屑,压平实,喷上水,使石膏结成石块。
为保持毒瓶的清洁和干燥,可在其上放一层能吸水的纸,经常更换,塞上瓶塞即可。
为了避免虫体互相磨擦,使用时可在瓶内放些细纸条。
但鳞翅目绝不能和田虫、蜂类、半翅目昆虫放在一起。
因甲虫死亡较慢,在瓶内乱爬,而将其它昆虫损坏。
氰化钾有剧毒,凡皮肤有伤口而触及或由呼吸道吸入都极易中毒,制作和使用时绝不可疏忽大意。
平时对毒瓶要严加保管,不可随便乱放,更不能遗失,毒瓶破碎应挖坑深埋。
临时用的毒瓶,可用一团棉花沾少量乙醚或氯仿。
或用敌敌畏置于瓶内,棉花上面应用东西隔开,使用方便。
但易失效,须经常更换。
1.1.4、三角纸包:主要用来包装暂时保存的蝶蛾类的标本。
用坚韧、表面光滑能吸水的纸,裁成3:2的长方形。
用时将中间部分按45度斜折,再将两端折转,成三角形纸包,把采得的昆虫装入包内。
1.1.5、扩大镜等用品:扩大镜、剪刀、镊子、记载本、橡皮等用品,都是采集时不可少的用品。
1.1.6、采集袋:用来装放外出采集标本,形状同一般的挎包,只不过再缝上许多小袋,可装指形管、毒瓶和其它用具。
1.1.7、指形管和小瓶:用来装放各种活的或已死的小虫。
一般用平底直筒管配以合适的橡皮塞或棉花塞,大小可根据需要选用。
废弃的青链霉素小瓶也可用来装虫。
1.1.8、活虫采集器:用来装放需要带回饲养的活虫,可根据需要,用金属或木料制成各种规格和式样采集笼或采集盒。
1.1.9、浸渍瓶:瓶中配有70%酒精或5%福尔马林液用以浸渍采得的甲虫、蜂、蝇、蝽、蝉等昆虫。
1.1.10、摄影器材:采集昆虫标本时,尽可能的携带照像机和录相机。
对于昆虫的栖息、聚食、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等进行摄影或录相。
1.2、采集方法:要根据昆虫的习性确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2.1、网捕:采集能飞善跳的昆虫类,可用网捕。
正在飞行的昆虫,可用气网迎头捕捉或从旁掠取。
当昆虫进网后迅速摆动网柄,将网袋下部翻摆到框上。
取虫时先用左手捏住网袋中部,空手来取毒瓶,左手帮助打开瓶盖,将毒瓶伸入网内把虫扣住装入瓶中。
蝶类可隔网捏压其胸部,使之失去活动能力之后,放入三角袋中带回当天制成展翅标本。
生活于草丛或灌木丛中的昆虫,要用扫网边走边扫捕。
1.2.2、振落:利用许多昆虫的假死性,可通过摆动或敲打植物、树枝,把它们振落,加以捕捉。
有些无假死性昆虫,经振动虽不落地,但由于飞行时暴露了目标,便于网捕。
1.2.3、诱集:利用昆虫的某些特殊性或生活习性采集虫,常用的方法有灯光诱集、食物诱集、场所诱集。
灯光诱集:适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设置诱虫灯诱集,诱虫灯最好用20W或40W的黑光灯,也可用普通的电灯和荧光灯。
灯下装一漏斗和毒瓶,诱来的昆虫,经过漏斗落入毒瓶而被杀死。
也可在漏斗下装一个不同网孔的分层筛,减少虫子互相撞伤,保持虫体特征的完整。
也可在炎热无风的黑夜在采集的地方,点一盏荧光灯,灯后挂一块白布,就可以诱到大量的虫子。
食物诱集:某些具有趋化性的昆虫,可以利用这些昆虫有正趋性的食物诱饵来诱集。
如利用糖醋液诱集粘虫、小老虎和占种蝇等。
场所诱集:可利用某些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诱集。
如草堆诱集地老虎幼虫、蟋蟀、果树上束草,捕捉多种越冬害虫等。
此外,性诱集也是一种采集方法。
采到标本后,要及时做好采集记录,包括编号、采集日期、采集地点、采集人等。
当时的环境情况、寄主以及害虫的生活习性等也要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注意当地的气象记录,如气温、降水量、风力等,也要记载。
昆虫标本,就尽量设法保持其完整,若有损坏,就会失去应用价值。
昆虫的翅、足、触角及蝶、蛾类的鳞片等极易碰损,故应避免直接用手捕捉。
2、昆虫标本的制作采集的标本,应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和用途,制成针插标本,浸渍标本、生活史和玻片标本。
2.1.针插标本的制作:一般用来制成成虫标本。
2.1.1、制作用具:昆虫针是用不锈钢制成的,长度37 mm-40mm,依粗细分为1、2、3、4、5号。
号数越大,针越粗。
三级台:由一整块木板做成,长7.5cm,宽3cm,高2. 4cm。
分为三级,第一级8mm,第二组1.6cm,第三级2.4cm,每级中间有一小孔以便插针。
三级台用来针插标本时,使所抽作的标本及其标签插针高度一致。
整姿板:用高2.5cm的木框,上面盖以软木做成,或用厚的硬泡沫塑料板,使用时姿更为方便。
展翅板:多用较软的木料制成。
板中有一槽沟,中央铺一层软木。
沟旁的两块板其中一块是可活动的,便于调节中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大小昆虫展翅的需要。
也可用泡沫制成展翅板。
还软器:采集的昆虫来不及制作身体便干硬,制作标本时可放入还软器使之软化。
还软器可用于燥器改装。
在干燥器底部放洗净的沙粒或木屑,放入少许清水,再加一点石炭酸防止发霉,把干燥的标本放在隔板上,加盖密封即可。
台纸:用硬一些的纸,剪成长方形或三角形,用制作小型昆虫标本。
粘虫胶:修补昆虫标本用,其配合量如下:阿拉伯胶粉:60份石炭酸2份95%的酒精8份蒸馏水45份糖30份将此液体混合后,再放入糖溶化,最后加阿拉伯胶粉使其逐渐溶化,切勿加热。
此外,采用木匠用的白乳胶,效果良好。
2.1.2、制作方法:虫体针插标本应按昆虫大小,选用适当粗细的昆虫针。
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
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
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
虫针在虫体上的针插位置是一定的,鳞翅目、膜翅目等都从中胸背面正中央插入;同翅目、双翅目从中胸的中间偏右的地方插针;直翅目插在前胸背板的右面靠后处;鞘翅目插在右鞘翅基部约1/4处;半翅目插在中胸小盾片的中央偏右。
插针部位的规定,一方面是为了插得牢固,另一方面是为了使插针不破坏虫体的鉴定特征。
虫体在针上有一定的高度,在制作时可将插有虫的针倒过来、放入三级台第一级的小孔,使昆虫体背面张贴在台面上,使虫体上部的留针长度为8mm。
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
是以卡片纸剪成长数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
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身体已干硬的标本,制作时应先进行软化,方法是把标本放在湿润的沙土上,为了防止生霉,可在沙上加数滴石炭酸或甲醛溶液,罩上玻璃罩,几天后就可软化。
整肢与展翅:虫体插针后,还需将触角和足的姿势加以整理,使前足向前,后足向后,中足向左右;触角短的伸向前方,长的伸向背侧面,使虫体两侧的附肢保持对称、自然、美观。
腹部膨大柔软而有易干燥的昆虫,如螳螂、蝼蛄、蝗虫等,容易腐烂变形,或者体内还会渗透出油来。
因此,可将新鲜标本从腹部的侧腻区剪一条小口,取出内脏,有脱脂棉填充成原形,再针插保存。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
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
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
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
鳞翅目,使两翅后缘稍向前倾。
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
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堞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
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纸条压翅法操作麻烦。
张雨奇教授于1954年创用玻片压翅法,不仅简化手续,加快展翅速度,而且能获得翅展平整的标本。
以蛾蝶类为例,其方法是将插进展翅槽的标本调整后,先用昆虫针插在前翅基部,将前翅拨到适度而固定,再用昆虫针插在后翅基部,将后翅前缘挑入前翅后缘下面固定。
左右前后翅都固定后,盖以玻璃片,静放于干燥后即成。
每一个针插昆虫标本,都须附有两种标签,一种写采集时间,地点。
寄主针插在正中部,高度为三级台的第二级;另一种写昆虫的名称,高度为三级台的第一级。
2.2、浸渍标本的制作:一般昆虫的卵、幼虫、蛹或直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等成虫,都可制成浸渍标本保存。
一般浸渍前要使虫体饥饿1d-2d,让体内粪便排干净,或先将活虫用热水杀死,再投入浸渍液内保存。
2.2.1、一般浸渍液:有酒精浸渍液、福尔马林浸渍液、混合浸渍液、乳酸酒精液等。
酒精浸渍液:75%酒精加0.5%-1%甘油,可以浸渍一般标本,缺点是对虫体有收缩和褪色的作用。
但浸渍大青叶蝉可长期保持绿色。
福尔马林浸渍液:40%甲醛加水稀释成4%或5%的福尔马林溶液。
此液配制简便,效果良好。
缺点是有刺激性的气味,同时易使虫体变脆硬。
冰醋酸、福尔马林液、酒精混合浸渍液:用40%福尔马林5ml、90%酒精90ml、冰醋酸5ml混合配制而成。
此液对于昆虫体内组织效果较好,缺点是虫体易变黑。
若先将此液用注射入活虫体内,等虫体伸直后,再放入保存液中,可供解剖用。
乳酸酒精液:90%酒精1份,加70%乳酸2份配成,适宜浸渍蚜虫。
2.2.2、保色浸渍液:主要有下列四种浸渍液。
一般保色浸渍液:用白糖5mg,冰醋酸5ml,福尔马林4ml,95%酒精6ml,蒸馏水100ml,混合配制而成。
此液效果好,保存的标本不收缩、不变黑,浸渍不沉淀,对保存褐色、黄色和红色幼虫有一定效果,但其主要缺点是对多种绿色幼虫不能保色。
绿色幼虫浸渍液:用硫酸铜10mg溶于100ml的水中,煮沸后投入绿色幼虫,煮的时间依虫体大小而定,刚投入有退色现象,待恢复到原来色彩时。
即取出用清水洗净。
浸于5%福尔马林溶液中保存。
黄色幼虫浸渍液:用无水酒精6ml,冰醋酸1ml,氯仿3 ml,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