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阅读题

合集下载

寓言故事阅读题

寓言故事阅读题

寓言故事阅读题
1. 《狐狸和葡萄》阅读题:那只狐狸望着高高的葡萄架,心想:我一定要吃到那些葡萄!哎呀,它能吃到吗?就像我们有时候想要得到很难得到的东西,是不是也会像那只狐狸一样呢?
2. 《龟兔赛跑》阅读题:兔子那么快,乌龟那么慢,最后到底谁赢了呢?这就好像在生活中,有时候看起来有优势的人不一定就能赢,不是吗?
3. 《狼来了》阅读题:那个放羊娃一次次喊狼来了,大家一次次被骗,最后真的狼来了会怎样呢?这和我们不能随便撒谎是不是一个道理呀?
4. 《北风和太阳》阅读题:北风使劲吹,太阳温和晒,到底谁能让人脱掉外套呢?这多像我们做事,有时候强硬不一定有用,温和反而效果更好呢!
5. 《农夫与蛇》阅读题:农夫救了蛇,蛇却咬了他,这多让人心寒啊!那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不是也要小心点呢?
6. 《揠苗助长》阅读题:那个农夫着急让禾苗长高,就去拔它们,结果会怎样呢?这和我们做事不能急于求成是不是一样啊?
7. 《自相矛盾》阅读题: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自己的矛和盾都那么厉害,怎么可能呢?这就像有些人说话前后矛盾,多可笑啊!
8. 《画蛇添足》阅读题:蛇本来就没有脚,那人非得画上,是不是多此一举呀?就像我们有时候做事不要做多余的事情,对吧?
9. 《滥竽充数》阅读题:那个不会吹竽的人混在乐队里,能一直混下去吗?这和我们学习可不能假装努力一样哦!
10. 《亡羊补牢》阅读题:羊丢了才去补牢,虽然有点晚,但总比不补好吧?这告诉我们犯错了及时改正还是有机会的,不是吗?。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测试题一、填空题轻点选择题下方图片,查看正确答案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o正确答案:王屋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o正确答案:郑人买履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_____________ 病。

正确答案:粗脖子病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正确答案:钟子期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____________ o 正确答案:隔壁王二不曾偷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

〃出自寓言故事O正确答案:曲高和寡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o正确答案:东施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0正确答案:杯弓蛇影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__________ o正确答案:井底之蛙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

正确答案:厨师二、单选题轻点选择题下方图片,查看正确答案1.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公?()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箭正确答案:C.滥竽充数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正确答案:B.邯郸学步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正确答案:D.卫国4 .〃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正确答案:B.画蛇添足5 .〃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正确答案:A.猴子6 .《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正确答案:B.老虎7 .《买棱还珠》中喉〃是指什么?()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正确答案:D.盒子8 .〃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中国寓言故事》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中国寓言故事》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

中国寓言故事》阅读题(有答案,内容全)一、选择题1.C2.B3.D4.B5.A6.B7.D8.C9.A10.D11.A12.B13.D14.A15.B16.A17.A18.A19.B20.A1.XXX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的主人公?A。

季子投师 B。

刻舟求剑 C。

滥竽充数 D。

XXX学射答案:C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记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

东施效颦 B。

邯郸学步 C。

刻舟求剑 D。

螳螂捕蝉答案:B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A。

郑国 B。

燕国 C。

赵国 D。

卫国答案:D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

画龙点睛 B。

画蛇添足 C。

叶公好龙 D。

腾蛇与飞龙答案:B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A。

猴子 B。

狐狸 C。

蛇 D。

兔子答案:A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A。

狮子 B。

老虎 C。

狐狸 D。

大象答案:B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A。

珍珠 B。

箱子 C。

宝贝 D。

盒子答案:D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

为虎作伥 B。

亡羊补牢 C。

狐假虎威 D。

骑虎难下答案:C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A。

公明仪 B。

张震岳 C。

孙叔敖 D。

宋元君答案:A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

自相矛盾 B。

杞人忧天 C。

塞翁失马 D。

南辕北辙答案:D1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A。

王屋 B。

巫山 C。

泰山 D。

沂山答案:A1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A。

邯郸学步 B。

郑人买履 C。

疑人窃履 D。

画蛇添足答案:B13.《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XXX和()的故事。

A。

智叟 B。

孔子 C。

弈秋 D。

钟子期答案:D14.模仿美女XXX皱眉的丑女叫()。

A。

东施 B。

貂蝉 C。

西施 D。

钟无艳答案:A15.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XXX寓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XXX寓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XXX寓言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据传为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作家XXX所写。

他与XXX、拉封丹、XXX并称为“世界四大寓言家”。

2.《伊索寓言》的大部分故事都是关于动物的,少数则以受欺凌的下层平民或奴隶为主人公。

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性。

比如,豺狼的凶残、狐狸的狡猾、狮子的XXX和山羊的怯懦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是欧洲最早的寓言集之一,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

4.删除。

5.在不同的寓言故事中,同一种动物会有不同的形象。

例如,在《机智的狐狸》中,狐狸是机智的;而在《乌鸦和狐狸》中,狐狸则是狡猾的。

6.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伊索寓言》中也有很多动物报恩的故事,如《蚂蚁报恩》和《狮子和老鼠》等。

7.《报恩的老鼠》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时运交替变更,强者也会有需要弱者的时候。

8.《龟兔赛跑》告诉我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9.《狼来了》告诉我们,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10.《猫和鼠》这个故事说明,聪明人吃一堑,长一智,不会再受伪装的欺骗了。

1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相传XXX是公元前6世纪埃塞俄比亚人,善于讲动物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与XXX、XXX和XXX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12.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刺或规劝性质的故事,常运用拟人等表现手法。

13.《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寓言故事集,据传为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希腊作家XXX所写。

14.《伊索寓言》的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拟人手法,表现动物各自的性。

比如,豺狼的凶残、狐狸的狡猾、狮子的XXX和山羊的怯懦等,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5.《狐狸和葡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人能力小,做不成事,就会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试题及答案1.XXX先生是哪个寓言故事的主人公?(C)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XXX学射答案:C。

XXX是《滥竽充数》中的主人公。

2.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出现了“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这一教训?(B)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答案:B。

这一教训出自《邯郸学步》。

3.在《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D)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答案:D。

在《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来自卫国的。

4.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出现了“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这一教训?(B)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XXXD.腾蛇与飞龙答案:B。

这一教训出自《画蛇添足》。

5.下列哪个动物是《朝三暮四》中的主人公?(A)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答案:A。

《朝三暮四》的主人公是一只猴子。

6.在《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B)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答案:B。

在《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老虎吃掉了。

7.在《买椟还珠》中,“椟”指的是什么?(D)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答案:D。

在《买椟还珠》中,“椟”指的是盒子。

8.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出现了“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这一教训?(C)A.为虎作伥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D.骑虎难下答案:C。

这一教训出自《狐假虎威》。

9.下列哪个人物是《对牛弹琴》中的主人公?(A)A.XXXB.XXXC.XXXD.XXX答案:A。

《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XXX。

10.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出现了“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这一教训?(D)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答案:D。

这一教训出自《南辕北辙》。

1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A)A.王屋山B.巫山C.泰山D.沂山答案:A。

在《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及阅读答案一、填空题。

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病。

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

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

”出自寓言故事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8.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

出自寓言故事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二、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箭2.“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为虎作伥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D.骑虎难下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A.公明仪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出自哪个寓言故事?()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某”。

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附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附答案一、填空题.1.《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和---- .2.“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出自寓言故事---- .3.《可笑的南歧人》中,南歧人因为喝了当地的水生了-------病.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俞伯牙和-----的故事.5.《此地无银三百两》中“此地无银三百两”的下一句是--------- .--6.“曲调越高雅,唱法就越难,跟他唱的人自然就越少.”出自寓言故事---------.7.模仿美女西施皱眉的丑女叫------.8. 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出自寓言故事----------- .9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的是-----------.10.《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一名.-------------------二、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 南郭先生是下列哪个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 ()A.季子投师B.刻舟求剑C.滥竽充数D.纪昌学射箭2. “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东施效颦B.邯郸学步C.刻舟求剑D.螳螂捕蝉3.《棘刺母猴》中声称能在棘刺尖上雕母猴的人是哪国人? ( )A.郑国B.燕国C.赵国D.卫国4.“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画龙点睛B.画蛇添足C.叶公好龙D.腾蛇与飞龙5.“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谁? ( )A.猴子B.狐狸C.蛇D.兔子6.《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谁吃掉了? ( )A.狮子B.老虎C.狐狸D.大象7.《买椟还珠》中“椟”是指什么? ( )A.珍珠B.箱子C.包D.盒子8.“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为虎作伥B.亡羊补牢C.狐假虎威D.骑虎难下9.《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 ( )A.公明仪B.张僧繇C.孙叔敖D.宋元君10.“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出自哪个寓言故事? ( )A.自相矛盾B.杞人忧天C.塞翁失马D.南辕北辙三、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鹬蚌相争的结果是老渔翁得到了好处. ()2.“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出自寓言故事《杞人忧天》.()3.《叶公好龙》中,当叶公见到真正的龙后非常高兴. ()4.《望梅止渴》叙述的是刘备打仗途中发生的故事. ()5.《染丝》是墨子出游,路过一个染行,看见有人在染丝. ()6.《万字》告诉我们:学无止境,若浅尝辄止,盲目自满,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 )7.《晏子的车夫》中晏子的妻子说要跟他离婚. ()8.《螳螂捕蝉》中:“螳螂捕蝉”的下一句是“黄雀在后”. ()9.《夸父追日》中夸父死后,他的手杖化作了一大片梨林. ()10.《穆公失马》讲的是秦穆公在韩地打仗时发生的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阅读测试题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王屋2.郑人买履3.粗脖子病4.钟子期5.隔壁王二不曾偷6.曲高和寡7.东施8.杯弓蛇影9.井底之蛙10.厨师二、选择题.1. C2. B3. D4. B5. A6. B7. D 8. C 9. A10. D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寓言》阅读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掩耳盗铃”讲述了怕别人听到声音,却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的故事。

2.“画蛇添足”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3.“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没有根据的担忧。

4.删除该段,因为不是填空题。

5.XXX的老师是XXX。

6.“庖丁解牛”中的庖丁是屠夫。

7.“曲高和寡”比喻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喝酒的人就越少。

8.“千金买首”中的“首”是指千里马的头颅。

9.菱角是生在水里,寓言《自护其短》中那个北方人以为菱角生在山上。

10.“XXX”是著名的教育孩子要讲诚信的寓言故事。

11.“二人相马”的主人公是伯乐。

12.“滥竽充数”寓言故事中的主人公是XXX先生。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得法,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领忘掉了。

14.删除该段,因为题目是填空题。

15.“画蛇添足”比喻节外生枝,故意卖弄,只会弄巧成拙,丧失原有的优势。

16.“朝三暮四”中主人公是XXX。

17.在《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狼吃掉了。

18.“买椟还珠”中的“椟”是指箱子。

19.“狐假虎威”比喻借别人的威风吓唬人。

20.“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子期。

21.“南辕北辙”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22.“愚公移山”中愚公要移的两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23.“XXX买履”中的“我宁愿相信尺码,也不愿相信自己的脚”是故事中的一句名言。

24.“高山流水觅知音”叙述了XXX和钟子期的故事。

25.XXX是模仿美女XXX皱眉的丑女。

26.“杯弓蛇影”讲述了喝酒时,看见杯中有一条蛇,就害起病来的故事。

27.“井底之蛙”是比喻见识狭隘的人。

28.“XXX”中的XXX是围棋的高手。

29.“不龟手药”中的“手药”是指治疗冻疮的药物。

30.“强取人衣”比喻自己丢了一件黑衣服,就要扒下人家的衣服。

二、改写:1.“掩耳盗铃”是一则关于怕别人听到声音,却又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暴露的寓言故事。

2.“画蛇添足”这个寓言故事比喻做事多此一举,反而没有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掩(yǎn)耳盗(dào)铃
从前有一个人,看见人家大门上挂着一个铃铛(dāng),想把它偷(tōu)走。

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pèng),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

可是他想:“如果把耳朵掩住,响声就听不见了吗?”他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

没想到手刚碰到铃铛,他就被人发觉了。

1、文中哪一句话写出了“掩耳盗铃”的意思?用“”画出来。

2、选择正确的答案,在括号里面“√”。

《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1)偷别人的东西时,光把耳朵掩起来是不够的。

()
(2)自己欺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十分愚蠢的。

()
(3)放在外面的东西一定要防止人偷窃。

( )
猴子建筑师
猴子自称曾经向著名的建筑师学过技艺,于是在森林里就以卓(zhuó)越的建筑师自居。

猴子来到树下,看到喜鹊正在搭窝,它歪头看了看,不由得勃(bó)然大怒:“停下,停下,你这个笨蛋!巢(cháo)口能朝上吗?应朝下,只有这样才能遮雨,懂了吗?”喜鹊愣(lèng)住了。

猴子却叨(dāo)念着:“笨蛋。

”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猴子走到山坡下,看见兔子正在兴致勃勃地打洞,它歪着头看了看,不由叹口气唉你的胆子太小了挖这样小的洞你只想到安全万一你站着出来怎么办应该挖大点要有长远考虑懂了吗兔子蹲在那儿,迷惑地眨眼睛。

猴子叨念着:“短浅。

”摇着头,背着手走了。

暴风雨来了,喜鹊进了窝,兔子钻进洞,只有猴子窜进树林,双手抱头缩在一棵大树下,任凭风吹雨打。

1、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念叨()疑惑()有名()思考()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6分
(1)、自
称:
(2)、勃然大怒:
(3)、兴致勃
勃:
4、仔细阅读短文,用“”画出猴子根本不懂建筑的句子。

5、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乌龟与大象
一只小乌龟,甲壳十分坚硬,野兔刺猬之类的小兽站在它身上,不但不会被压垮,还能走动。

它自吹自擂地说:“你们太轻了,踏在我身上简直像一片鸿毛!”
“那你能负担多重呢?”野兔问,“你能驮得动大象?”
“它有多重?”
“一般的也有一、二吨重吧!”
“轻而易举,让它来吧!”乌龟说。

恰好一只大象路过这里,听到小乌龟的大话,哈哈笑着说:“这倒是件新鲜事。

我们大象能驮别的东西,()从来没听说有谁能驮我们的,如今我倒要看看你这个小东西的本领!”
小乌龟瞥了大象一眼,大象真像一座山。

可是小乌龟的傲气比山还要大。

它说:“好吧,我要让你看看谁的本领大。

你到我的背上来吧!”说着,它挺了挺身架。

大象的一只脚刚踏上小乌龟的背,“喀嚓”一声,可怜那自不量力的小乌龟就这样结束了生命。

1、解释词语:
自吹自擂——自不量力——
2、根据要求填空:
“坚硬”的反义词是( ),“瞥”的意思是( ),“喀嚓”是表示( )的词语,还有如( )、( )、( )、( )等词语都是属于同一类的。

3、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一个合适的词语。

4、本文主要以( ) 形式来展开故事情节的。

5、文中说到“这倒是件新鲜事”指哪件事?
6、从文中找出两句比喻句,用“——”划出。

7、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在意思正确的句子后的括号里打“√”:
①虽然乌龟甲壳坚硬,但总归是经不住大象踩踏的。

()
②吹牛说大话,自不量力,不会有好结果。

()
③乌龟吹牛说大话,结果落得可悲的下场。

()
2、大雁和鸭子瞥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理想:当旅行家。

春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

”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摇头说:“这是什么鬼天气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再走吧。

”大雁鼓鼓翅膀,冒着风雨,上了征程。

夏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起程吧。

”鸭子指着天上的骄阳,摇摇头说:“哎,赤日炎炎,我受不了,等凉爽些再走也不迟。

”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上了蓝天。

秋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起程了吧?”鸭子缩了缩脖子说:“哎,秋风起了,凉丝丝的,还不是太理想的日子。

过些时候再说吧。

”大雁鼓鼓翅膀,飞向前方。

冬天,大雁又对鸭子说:“兄弟,应该立即出发了!要不,一年就过去啦!”鸭子望着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头摇得像拨浪鼓:“这可是打狗不出门的日子呵!你要去,自己去吧!”说完,颤动着两条短腿,躲到避风的墙根下去了。

大雁鼓鼓翅膀,迎风斗雪,飞向远方。

就这样,年复一年,鸭子的翅膀退化了,以至于飞不起来了,连走路也像个蹒跚的老头子。

而大雁,迎风击雨,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1、填空:“颤”,音序查字母部首是,除部首外还有
画。

“健”,音序查字母部首是,第九笔是。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闷热——进化——伸——
3、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到词语:
①走路缓慢,摇摇摆摆的样子。

()
②强健而有力。

()
③柔和的风,明丽的太阳,形容天气好。

()
4、写出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蚂蚁很忌妒蜜蜂。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去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喂,蜂儿,我问你一个问题。


“啥问题?你说吧。

”小蜜蜂回答说。

“你说我蚂蚁勤劳不勤劳?”
“你们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儿,笑着说:“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

因为你们的劳动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劳动却是为了人们……”
蚂蚁听了蜜蜂的话,口服心服,对小蜜蜂十分钦佩。

他笑嘻嘻地说:“小蜜蜂,我懂了,谢谢你,你们这样一心为别人,人们怎么会不夸奖你们呢?”
1、照样子,写出四个叠词:
气呼呼
2、给句子中带点的词换个近义词,句子意思不能改变:
①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

②蚂蚁听了蜜蜂的话,口服心服,对小蜜蜂十分钦佩
..。



3、改写句子:
小蜜蜂,我懂了,谢谢你,你们这样一心为别人,人们怎么会不夸奖你们呢?”改成陈述句:
4、用“——”在文中划出一句最能表达中心的句子。

5、给短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题头的横线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