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说明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一、理论根底〖力学〗1.运动学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园周运动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质心质心运动定律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摩擦力弹性力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运动惯性力的概念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重心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动量定量动量守恒定律反冲运动及火箭5。
冲量矩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6.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7.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8.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振动的图象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9.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波的干预和衍射〔定性〕驻波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音〖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于的动能和分子问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4.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计算)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外表张力系数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溶解和凝固熔点溶解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9.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学〗1. 静电场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的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匀电场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自感系数互感和变压器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恒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整流、滤波和稳压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2.波动光学:光的干预和衍射〔定性〕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3.光的本性光的学说的历史开展光电效应爱因斯但方程波粒二象性〖原子和原子核〗1.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2.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响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根本〞粒子夸克模型3.不确定关系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4.狭义相对路论爱因斯坦假设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5.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数学根底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二、实验根底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介绍及培训原则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介绍及培训原则
郑州一中董中奎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介绍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英文名称: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课外学科竞赛活动,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并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批准.现在与高考挂钩,即获得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省赛区一等奖及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二等奖以上的学生,获得保送资格,如果再通过了大学的保送生考试可以提前被大学录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名称,如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名称是“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辽宁实验中学杯)”,前面是届别,后面括号里的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协办单位的冠名,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的协办单位是辽宁省实验中学,主办单位一般都是主办省份的最好的大学, 第22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是由东北大学主办.
二、竞赛的目的
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三、竞赛内容
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四、我带竞赛班的指导思想功课第一,竞赛第二.
五、如何正确处理竞赛和其余各科学习的关系.
六、竞赛培训应遵循的原则——循序渐进.
七、三段培训法
(1)打基础———培训到高考难度.
(2)拔高到竞赛难度.
(3)综合训练提高熟练程度.
八、我所用的教材(1)第一轮甲种本.
(2)第二轮用新编物理奥林匹克竞赛指导.
(3)第三轮用综合练习试卷.。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介绍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介绍(图)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CPHO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Cpho)是在中国科协领导下,由国中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竞赛的目的是促使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考笔试3小时,满分200分。
复赛:笔试+实验=160分+40分,各考3小时。
决赛:笔试+实验=140分+60分,各考3小时。
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可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最初理论部分140分,实验部分60分,后改为理论部分160分,实验部分40分。
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
每届决赛设一等奖15名左右,二等奖30名左右,三等奖60名左右。
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
现在决赛一等奖30~40名,二等奖60~80名,三等奖100名左右。
省级赛区一等奖以上享受高考加分并获得保送资格及自主招生考试优惠;另据教育部11月19日公告,在2011年9月1日高中入学的一届学生以及其之后,省一等奖取消高考加分及保送资格,全国奖取消保送资格,只有全国一等奖可以拥有保送资格。
二、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IPHO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正式英文名称为International Physics Olympiad,简称为IPhO。
物理竞赛大纲

竞赛大纲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理论基础(2013年开始实行) 说明:.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一.理论基础力学1. 运动学:参考系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曲线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相对速度伽里略速度变换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角速度和角加速度2.牛顿运动定律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考系摩擦力弹性力胡克定律※应力和应变(旧称胁强和胁变)※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视重※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限于匀变速直线和匀速圆周运动)中的惯性力※匀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离心力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平行力的合成重心刚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理反冲运动及火箭5.※冲量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6.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 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恢复系数7.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8.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9.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振动的图像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准弹性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0 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像※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驻波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多普勒效应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数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定性)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力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气体的性质热力学温标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3.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过程中的应用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等温过程中的功(不推导) 绝热方程(不推导)※热机及其效率致冷机和致冷系数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球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熔化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和导热系数对流辐射※黑体辐射※斯忒番定律9 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学1.静电场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静电力常量和真空介电常数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匀强电场※无限大均匀带面的场强(不要求导出)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静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球形电容器电容器的连接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量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N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长直导线电流的磁场表示式、圆电流轴线上磁场表示式、无限长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不要求导出)真空磁导率安培力洛伦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楞次定律※反电动势※感应电场(涡旋电场)※电子感应加速器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感抗和容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整流滤波和稳压理想变压器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谱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 几何光学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球面镜焦距与折射率、球面镜半径的关系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2.波动光学光程光的干涉双缝干涉光的衍射单缝衍射(定性)※分辩本领(不要求推导)光谱和光谱分析近代物理1.光的本性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与动量2.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的产生(定性)和它的特性3. 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放射线的探测质子中子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4.粒子“基本”粒子※夸克四种作用※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波※不确定关系5.※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假设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相对论动量相对论能量相对论动量能量关系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 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初等函数的微分和积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实验(2013年开始实行) 说明:.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策划方案

2023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策划方案一、竞赛目标本次竞赛旨在促进中学生对于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情绪,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竞争意识。
二、竞赛形式1.初赛:采取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试题内容涵盖力学、光学、电磁学等基础物理领域,题量适中,难度递进。
2.决赛:选取初赛成绩优秀的选手进入决赛,分为个人赛和团队赛两个环节。
(1)个人赛:采取实验操作和理论解析相结合的方式,考察选手的实验能力和物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题目将涉及电路、光学、力学等实践操作,并要求选手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和推导过程。
(2)团队赛:选手将组成团队共同解决一道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在限定时间内提供解决方案和最终成果展示。
团队中的每个成员将负责部分内容,并通过协作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团队优势。
三、竞赛安排1.初赛阶段:(1)报名:学校组织报名,学生填写个人信息,并缴纳参赛费用。
(2)考试:根据学校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笔试。
(3)成绩评定:按照成绩排名确定初赛晋级选手。
2.决赛阶段:(1)个人赛:根据初赛成绩,确定个人赛的参赛选手名单。
比赛中,选手将接受实验操作和理论解析的考核。
(2)团队赛:个人赛结束后,选手将被分配到竞赛组队,每个团队成员将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共同解决一道综合性的物理问题。
(3)成果展示和评选:团队将向评委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和成果,并回答评委的提问。
评委将根据团队的解决思路、分工合作和成果表现进行评定,最终确定决赛的获奖团队。
四、竞赛奖励为了鼓励学生参与竞赛,我们将设立以下奖项:1.个人赛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个人赛的成绩排名决定。
2.团队赛奖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根据团队赛的解决方案、成果展示和评委评定决定。
3.优秀组织奖:对于组织和策划本次竞赛的学校或机构,将颁发优秀组织奖。
4.个人突出贡献奖:对于在竞赛过程中表现优秀、对队伍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个人,将颁发个人突出贡献奖。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2015年4月修订,2016年开始实行)说明: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9次全体会议(1990年)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复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
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其他方面等部分。
1991年2月20日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
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次全体会议通过,开始实施。
经2000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原则同意,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做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考虑到适当控制预赛试题难度的精神,《内容提要》中新补充的内容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预赛试题仍沿用原规定的《内容提要》,不增加修改补充后的内容。
2005年,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进行了修订。
依据修订后的章程,决定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组织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复赛实验考试题目的命题范围。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13年开始实行。
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2015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其中标☆仅为决赛内容,※为复赛和决赛内容,如不说明,一般要求考查定量分析能力。
力学1. 运动学参考系坐标系直角坐标系※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矢量和标量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曲率半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相对运动伽里略速度变换2.动力学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惯性参考系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科里奥利力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虚功原理4.动量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质心运动定理※质心参考系反冲运动※变质量体系的运动5.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质心动能定理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6.※角动量冲量矩角动量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角动量守恒定律7.有心运动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8.※刚体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刚体绕轴的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9.流体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10.振动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振动的图像参考圆简谐振动的速度(线性)恢复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11.波动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像※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波的干涉※驻波波的衍射(定性)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前3项均不要求定量计算)※多普勒效应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大小的数量级分子的热运动和碰撞布朗运动※压强的统计解释☆麦克斯韦速率分布的定量计算;※分子热运动自由度※能均分定理;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分子力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气体的性质温标热力学温标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混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3.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应用※多方过程及应用※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绝热过程方程※等温、绝热过程中的功※热机及其效率※卡诺定理4.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宏观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熵、熵增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熔点熔化热蒸发和凝结饱和气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导热系数对流辐射※黑体辐射的概念※斯忒番定律※维恩位移定律9.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磁学1.静电场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匀强电场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 ※高斯定理及其在对称带电体系中的应用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内、外的电势公式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静电镜像法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球形、圆柱形电容器的电容电容器的连联接※电荷体系的静电能,※电场的能量密度,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偶极矩☆电偶极子的电场和电势电介质的概念☆电介质的极化与极化电荷☆电位移矢量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P-N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掌握机理)超导现象☆超导体的基本性质4.磁场电流的磁场※毕奥-萨伐尔定律磁场叠加原理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安培环路定理及在对称电流体系中的应用※圆线圈中的电流在轴线上和环面上的磁场☆磁矩安培力洛伦兹力带电粒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霍尔效应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感应电场(涡旋电场)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通电线圈的自感磁能(不要求推导)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交流电的矢量和复数表述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感抗和容抗※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整流滤波和稳压☆谐振电路☆交流电的功率☆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理想变压器远距离输电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赫兹实验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场能量密度、能流密度电磁波的波速电磁波谱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 几何光学※费马原理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全反射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焦距与折射率、球面半径的关系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其它常用光学仪器2.波动光学光程※惠更斯原理(定性)光的干涉现象双缝干涉光的衍射现象※夫琅禾费衍射※光栅※布拉格公式※分辩本领(不要求导出)光谱和光谱分析(定性)※光的偏振※自然光与偏振光※马吕斯定律※布儒斯特定律近代物理1.光的本性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子的能量与动量2.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用玻尔模型解释类氢光谱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的产生(定性)和特性3.原子核原子核的尺度数量级天然放射性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 半衰期 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质能关系式 裂变和聚变 质量亏损4.粒子“基本粒子” 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物质波※德布罗意关系※不确定关系π∆∆4h x p ≥5.※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假设洛伦兹变换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多普勒效应 ☆速度变换相对论动量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动能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单位制国际单位制与量纲分析数学基础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矢量的运算,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微积分初步及其应用:含一元微积分的简单规则;微分:包括多项式、三角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导数,函数乘积和商的导数,复合函数的导数。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2013年开始实⾏行)说明:本次拟修改的部分⽤用楷⿊黑体字表⽰示,新补充的内容将⽤用「※」符号标出,作为复赛题和决赛题增补的内容︔;「※※」则表⽰示原属预赛考查内容,在本次修改中建议改成复赛、︑决赛考查的内容。
︒ ⼀一.理论基础⼒力学1.运动学参考系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 速度 加速度 ⽮矢量和标量 ⽮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矢量的标积和⽮矢积勻匀速及勻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抛体运动 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任意曲线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曲率半径相对速度 伽⾥里略速度变换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角速度和角加速度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 惯性参考系摩擦⼒力弹性⼒力 胡克定律 ※协变和协强 ※杨⽒氏模量和切变模量万有引⼒力定律 均勻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视重 ※非惯性参考系 ※平动加速参考系(限于勻匀变速直线和勻匀速圆周运动)中的惯性⼒力 ※勻匀速转动参考系中的惯性离⼼心⼒力 3.物体的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 ※平⾏行⼒力的合成 重⼼心刚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平衡的种类4.动量冲量 动量 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反冲运动及⽕火箭5.※角动量 ※冲量矩 ※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不引入转动惯量) ※角动量守恒定律6.机械能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 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勻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 恢复系数7.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 8.流体静⼒力学静⽌止流体中的压强浮⼒力9.振动简谐振动 振幅 频率和周期 相位 振动的图像参考圆 简谐振动的速度 准弹性⼒力 (线性)恢复⼒力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阻尼振动 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10.波和声横波和纵波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定性) ※驻波 波的衍射(定性)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 声⾳音的共鸣 乐⾳音和噪声 ※多普勒效应)(cos v x t A y −=ω)cos(φω+=t A x )sin(φωω+−=t A v热学1.分⼦子动理论原⼦子和分⼦子的数量级分⼦子的热运动 布朗运动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定性) 温度的微观意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气体分⼦子的平均移动动能,玻尔兹曼常量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2.⽓气体的性质 ※温标,热⼒力学温标,⽓气体实验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3.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理想⽓气体等容、︑等压、︑等温过程中的应⽤用,定容热容量和定压热容量 ※定容摩尔热容量和定压摩尔热容量 等温过程中的功(不推导) 绝热⽅方程(不推导) ※热机及其效率 ! ※致冷机和致冷系数 4.※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定性表述!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 ※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 ※理想⽓气体的⾃自由膨胀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 5.液体的性质液体分⼦子运动的特点表⾯面张⼒力系数! ※球形液⾯面下的附加压强 ! ※球形液⾯面两边的压强差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6.固体的性质晶体和非晶体 空间点阵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7.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 熔点 熔化热蒸发和凝结 饱和⽓气压 沸腾和沸点 汽化热 临界温度固体的升华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 露点8.热传递的⽅方式传导 ※导热系数!对流!辐射 ※⿊黑体辐射的概念 ※斯忒番定律 9.热膨胀热膨胀和膨胀系数电学1.静电场电荷守恒定律库仑定律 静电⼒力常量和真空介电常数电场强度 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 勻匀强电场 ※⽆无限⼤大均勻匀带⾯面的场强(不要求导出)均勻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和电势差 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势叠加原理均勻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静电场中的导体 静电屏蔽电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 ※球形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电容器的连接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量2.稳恒电流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电功和电功率电阻的串、︑并联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3.物质的导电性⾦金属中的电流 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液体中的电流 ※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 ※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真空中的电流 ⽰示波器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P-N结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及其微观解释(定性)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超导现象4.磁场电流的磁场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勻匀强磁场 长直导线、︑圆线圈、︑螺线管中的电流的磁场分布(定性)!※⻓长直导线电流的磁场表⽰示式、︑圆电流轴线上磁场表⽰示式、︑⽆无限⻓长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不要求导出)! ※⽆无限⻓长直导线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 ※圆线圈中电流的磁场在轴线上的表!⽰示式 ※⽆无限⻓长螺线管中电流的磁场表⽰示式(不要求导出) ※真空磁导率 安培⼒力 洛伦兹⼒力 电⼦子荷质比的测定 质谱仪 回旋加速器 霍尔效应5.电磁感应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反电动势 ※感应电场(涡旋电场) ※电⼦子感应加速器⾃自感和互感,⾃自感系数, ※通电⾃自感的磁能(不要求推导)!6.交流电交流发电机原理 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感抗和容抗 ※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差整流 滤波和稳压理想变压器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 感应电动机原理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电磁振荡 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电磁波谱电磁场和电磁波 电磁波谱 电磁波的波速 赫兹实验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 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光学1.⼏几何光学光的直进 反射 折射 全反射光的⾊色散 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球⾯面镜※球⾯面镜焦距与折射率、︑球⾯面镜半径的关系 ※球⾯面折射成像公式,※焦距与折射率、︑球⾯面镜半径的关系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眼睛 放⼤大镜 显微镜 望远镜2.波动光学光程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光的衍射 单缝衍射(定性) ※分辩本领(不要求推导)光谱和光谱分析近代物理1.光的本性光电效应 爱因斯坦⽅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子的能量与动量2.原⼦子结构卢瑟福实验 原⼦子的核式结构玻尔模型 ⽤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 玻尔模型的局限性原⼦子的受激辐射 激光的产⽣生(定性)和它的特性3.原⼦子核原⼦子核的量级天然放射现象 原⼦子核的衰变半衰期 放射线的探测质⼦子的发现 中⼦子的发现 原⼦子核的组成核反应⽅方程质能⽅方程 裂变和聚变4.粒⼦子“基本粒⼦子”,轻⼦子与夸克(简单知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实物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德布罗意关系!! ※不确定关系 !5.※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假设 时间和长度的相对论效应 !相对论动量 相对论能量 !相对论动量和能量关系!!6.※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和⿊黑洞的初步知识!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3.※初等函数的微分和积分!3.※导数及其应⽤用(限于⾼高中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内容)!!!λh p =πΔΔ4h x p ≥422220c m c p E +=2201cv v m mv p −==222021c v c m mc E −==⼆二.实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委会组织编写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中的34个实验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内容的范围.这34个实验的名称是:实验⼀一实验误差︔;实验⼆二⽓气轨上研究瞬时速度︔;实验三杨氏模量︔;实验四⽤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五⽓气轨上研究碰撞过程中动量和能量变化︔;实验六测量声速︔;实验七弦线上的驻波实验︔;实验八冰的熔化热︔;实验九线膨胀率︔;实验⼗十液体比热容︔;实验⼗十⼀一数字万⽤用电表的使⽤用︔;实验⼗十⼆二制流和分压电路︔;实验⼗十三测定直流电源的参数并研究其输出特性︔;实验⼗十四磁电式直流电表的改装︔;实验⼗十五⽤用量程为200mV的数字电压表组成多量程的电压表和电流表︔;实验⼗十六测量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实验⼗十七平衡电桥测电阻︔;实验⼗十八⽰示波器的使⽤用︔;实验⼗十九观测电容特性︔;实验⼆二⼗十检测⿊黑盒⼦子中的电学元件(电阻,电容,电池,⼆二极管)︔;实验⼆二⼗十⼀一测量温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实验⼆二⼗十⼆二测量热敏电阻的温度特性︔;实验⼆二⼗十三⽤用霍尔效应测量磁场︔;实验⼆二⼗十四测量光敏电阻的光电特性(有、︑无光照时的伏安特性︔;光电特性)︔;实验⼆二⼗十五研究光电池的光电特性︔;实验⼆二⼗十六测量发光⼆二极管的光电特性(⽤用eU阈=hc/λ估算发光波长)︔;实验⼆二⼗十七研究亥姆霍兹线圈轴线磁场的分布︔;实验⼆二⼗十八测定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二⼗十九测量薄透镜的焦距︔;实验三⼗十望远镜和显微镜︔;实验三⼗十⼀一光的⼲干涉现象︔;实验三⼗十⼆二光的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三⼗十三分光计的使⽤用与极限法测折射率︔;实验三⼗十四光谱的观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的34个实验中确定并公布不少于20个实验作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竞赛复赛实验考试的内容范围,复赛实验的试题从公布的实验中选定,具体做法见《关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实验以本《内容提要》中的“理论基础”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作为命题的基础.三.其他⽅方⾯面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有较⼤大的开阔性,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科技、︑⽣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指定参考书1.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参考资料.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5~2002︔;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专辑.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2007.2.沈克琦.⾼高中物理学1.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高中物理学2.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3.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高中物理学4.北京: 北京出版社,1999.3.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实验指导书.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参考资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常务委员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 ⼒力学分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电学分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第1~20届试题解析:热学、︑光学与近代物理分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简介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一项面向中学生的学科竞赛,旨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
的兴趣,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这项竞赛旨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有助于选拔和培养物理学方面的人才,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最初是由一些物理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单位共同组织的。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竞赛逐渐发展成为一项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在中学生中享有盛誉。
参赛对象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参赛对象主要是各地中学生,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报
名参加。
参赛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或地方组织开展的选拔赛获得参赛资格,然后参加正式的比赛。
内容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内容涵盖了基础物理知识、物理实验、物理问题求解等
方面。
竞赛形式包括理论试题和实验题,以及解答题等。
通过这些题目,考察学生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意义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作为一项学科竞赛,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这项竞赛,可以选拔出优秀的物理学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多有才华的人才。
结语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作为一项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术水平的重要活动,对于
推动物理学科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这项竞赛中,发掘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科技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是在中国科协的领导下,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愿参加的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各项活动得到教育部的同意和支持。
竞赛的目的是促进中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和兴趣,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促进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中文名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主办方中国物理学会参赛对象中学生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目录1简介2概况3内容提要4竞赛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三章竞赛程序▪第四章命题原则▪第五章奖励办法▪第六章守则和纪律▪第七章附则5竞赛大纲6其它方面1简介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
预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采取笔试的形式,所有在校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
在预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由地、市、县推荐,如以参加复赛。
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部分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题,满分为160分;实验部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命题,满分为40分。
根据复赛中理论和实验的总成绩,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推荐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决赛。
决赛由全国竞赛委员会命题和评奖。
每届决赛设一等奖50名左右,二等奖150名左右,三等奖200名左右。
此外,还设总成绩最佳奖、理论成绩最佳奖、实验成绩最佳奖和女同学成绩最佳奖等单项特别奖。
2概况编辑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开始于1984年,每学年举行一次。
历届竞赛的基本情从第2届开始,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一、二等奖获得者中选出我国准备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集训队。
经过短期培训,从中选出正式参赛的代表队。
1986年7月,我国首次参加了在英国举行的第17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3名选手全部获奖。
在以后的历届国际竞赛中,我国每年选派5名学生参赛,到2001年,共派出63人,全部获奖。
共获金牌37块、银牌15块、铜牌9块、表扬奖2名,位居参赛各国前列。
16年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受到广大中学生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好评。
3内容提要按照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建议,由中国物理学会全国中学徒物理竞赛委员员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关于命题原则的规定,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作为今后物理竞赛预赛和决赛命题的依据.它包括理论基础、实验基础、其他方面等部分.其中理论基础绝大部分内容和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附录,即1983年教育部发布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革案)》的内容相同,主要差别有两点:一是少数地方做了几点增补;二是去掉了教学纲要中的说明部分.此外。
在编排的次序上做了一些变动,内容表述上做了一些简化。
1991年2月30日经全国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开始试行.1991年9月11日在南宁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10 次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开始实施.4竞赛章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1991年2月12日制定,2004年11月30日修订)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对外可以称中国物理奥林匹克,英文名为Chinese Physics Olympiad,缩写为CPhO)是群众性的课外学科竞赛活动。
这项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物理学会主办,并得到国家教育部的批准。
竞赛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帮助学校开展多样化的物理课外活动,活跃学习空气;发现具有突出才能的青少年,以便更好地对他们进行培养。
第二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要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竞赛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比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有所提高和扩展。
第三条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者是对物理学习有兴趣并学有余力的在校普通高中学生。
竞赛应坚持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
竞赛活动主要应在课余时间进行,不要影响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第四条学生参加竞赛主要依靠学生平时的课内外学习和个人努力。
学校和教师不要为了准备参加竞赛而临时突击,不要组织“集训队”或搞“题海战术”,以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身体健康。
学生在物理竞赛中的成绩只反映学生个人在这次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水平,不应当以此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工作和教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章组织领导第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由中国物理学会主办。
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制定《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设立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全国竞委会) ,统一领导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活动。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由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组成。
主任和副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组成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常委会)。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可设名誉主任,由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聘任。
全国竞委会委员任期一年,产生办法如下:1.每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各委派委员1人2.承办本届或下届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各委派3人3.由常委会根据需要聘请若干人任特邀委员。
第六条常委会在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会领导下主持全国竞委会工作;制定有关竞赛工作的各项实施细则。
全国竞委会在决赛期间召开全体会议,研究和讨论与本届和下届竞赛有关事宜,交流组织竞赛活动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审议通过决赛获奖学生名单。
全国竞委会委员在任期内负责常委会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竞赛委员会工作上的联系。
第七条常委会下设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简称命题组)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办公室(简称办公室)等工作机构。
命题组成员由常委会聘请专家担任。
命题组负责预赛、复赛理论试题及决赛的理论、实验试题的命题工作。
办公室负责处理有关竞赛的日常事务。
第八条每年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组成该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组委会负责决赛期间各项活动的筹备与组织工作以及命题会议的会务工作。
组委会工作接受常委会指导。
第九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与各有关方面协商组成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简称地方竞委会)。
地方竞委会要按照《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章程》和常委会制定的有关竞赛工作的各项实施细则,负责组织和领导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竞赛的各项活动。
地方竞委会的工作受全国竞委会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章竞赛程序第十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每年举行一次,包括预赛、复赛和决赛。
在校高中学生可向学校报名,经学校同意,由学校到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凡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的学生均在地方竞委会指定的地点参加预赛。
预赛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
各地方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定成绩。
预赛满分为200分,竞赛时间为3小时。
地方竞委会不得组织其它考试来确定学生参加预赛的资格。
第十一条复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理论题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统一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办公室统一制卷。
理论考试满分为160分,时间为3小时。
各地方竞委会组织赛事和评定成绩。
复赛实验由地方竞委会命题和评定成绩,满分为40分,实验时间为3小时。
复赛实验的日期、地点和组织办法由各地方竞委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参加复赛的学生由地方竞委会根据预赛成绩确定。
参加复赛理论考试的人数不得少于本赛区一等奖名额的5倍。
参加复赛实验考试人数不得少于本赛区一等奖名额的1.2倍。
第十二条各地方竞委会根据学生复赛的总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试成绩之和)择优推荐3名学生参加决赛。
对于在上届决赛中成绩较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给予奖励名额,凡有学生获一等奖者,一律奖励1名。
在当年举行的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金、银、铜奖的学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每有1名学生获奖,就奖励1名。
承办决赛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加决赛的名额可增加3名。
若参加决赛的最后一个名额有两名以上的学生总成绩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应根据他们的理论成绩高低择优确定一名;若理论成绩最高的学生有两名以上也相同,则地方竞委会可对理论成绩并列最高的学生以笔试的形式进行加试,选取成绩最好的1名。
决赛由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命题组命题和制定评分标准,决赛包括理论和实验两部分。
竞赛时间各3小时。
理论满分为140分,实验满分为60分。
由组委会聘请高校教师阅卷评分。
由常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奖组,由评奖组核审学生决赛成绩,提出获奖名单,最后由全国竞委会审议通过。
第四章命题原则第十三条竞赛内容要从我国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但不必拘泥于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常委会要根据此原则编写《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指导书》。
第十四条预赛、复赛和决赛理论命题均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为依据。
复赛实验题目从《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指导书》中选定。
决赛实验命题以《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实验指导书》为基础。
第五章奖励办法第十五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只评选个人奖,不搞省、地、市、县或学校之间的评比。
根据决赛成绩和参加决赛人数,每届评选出决赛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一等奖和二等奖人数各占参加决赛人数的1/6和1/3。
若一(或二)等奖最后一个名额有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学生总成绩相同,则都评为一(或二)等奖。
由全国竞委会给予奖励。
在举行决赛的城市召开授奖大会,颁发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奖证书。
第十六条对于在预赛和复赛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全国竞委会设立赛区一、二、三等奖,由地方竞委会按学生成绩进行评定。
赛区一等奖的评定以复赛总成绩为准。
赛区二等奖的评定以复赛理论成绩为准。
赛区三等奖的评定标准由地方竞委会根据学生成绩和当地实际情况决定。
赛区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均颁发相应的获奖证书。
赛区一等奖的名额由常委会决定。
赛区二、三等奖的名额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物理学会确定。
对获奖学生的奖励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十七条对在决赛中获奖和获赛区一、二等奖的学生的指导教师,由各地方竞委会确定名单,以全国竞委会名义给予表彰,发给荣誉证书。
第六章守则和纪律第十八条关于竞赛守则和纪律、监督和惩罚,按中国科协颁布的有关条例中的规定执行。
第七章经费第十九条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所需经费应根据中国科协的规定主要通过各种途径自筹,但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
第二十条学生参加预、复赛应缴纳报名费和试卷费。
报名费收入全部由地方竞委会留用,试卷费上交全国竞委会办公室。
参加决赛的学生要交纳决赛参赛费,作为全国竞委会和组委会进行与决赛有关的各项工作的部分经费。
学生参加竞赛所需食、宿、交通费用原则上由学生自理。
对经济有困难的学生由地方竞委会与有关方面协商给予补助。
第二十一条决赛活动所需经费由组委会负责筹措,全国竞委会给于适当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