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种群和群落》(高三复习)
高考生物(浙科版)总复习 第八单元 第29讲 种群与群落

到 K值 时便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答案
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种群数量波动类型及变化原因
①波动类型: 非周期波动 。
变化原因:气候变化。
②波动类型: 周期波动 。
以雪兔和猞猁为例分析变化原因: 食料植物 、 植食动物 和 肉食动物 三
者之间的数量互动关系。
(2)对种群数量波动起调节作用的因素
答案
(2)年龄结构
①年龄结构: 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 生殖前期 、 生殖期 、 生殖后期 。
③年龄金字塔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④研究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答案
(3) 性比率 :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4)种群密度 ①种群密度:某个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个体数量。
密度的变化趋势。
(4)除以上条件外, 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 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
变化。
答案
3.观察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模型,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前提条件 区 别
“J”形增长曲线
环境资源无限 _______________
“S”形增长曲线
环境资源有限 _______________
种群增长率
K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原因 天敌
M· n 标志重捕 ②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采用 法,其公式为种群数量N= m (其中M=标志个体数,n=重捕个体数,m=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
答案
2.种群的增长方式
(1)指数增长
①理想条件是指 资源 和 空间 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
②特点:起始增长很慢,但随着种群基数的 加大 ,增长会越来越 快 ,
浙江新高考选考生物一轮复习(教学指导)种群和群落

第26讲种群和群落知识内容考试要求知识内容考试要求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a 7.种群数量的非周期性波动和周期性波动a2.标志重捕法 a 8.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因素 a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 a 9.群落的概念和结构 a 4.种群指数增长和逻辑斯谛增长b 10.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a5.环境容纳量 a 11.群落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a6.活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c 12.顶极群落的概念 a种群的特征和增长方式1.种群的基本特征(1)出生率和死亡率①概念a.出生率:单位时间出生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出生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主要由动物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b.死亡率: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与种群数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的数量就会增加;反之,种群的数量就会减少。
③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年龄结构①概念:是指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常用年龄金字塔图形表示。
②种群的年龄组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
③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④意义:预测种群未来数量动态。
(3)性比率①概念:种群内两性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②比例关系:大多数物种的种群性比率基本保持1∶1。
(4)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曲线①种群的分布型a.概念:分布型是指种群中个体的空间配置格局。
b.类型:包括均匀分布(如稻田插秧)、集群分布(如橡树种子)、随机分布(如玉米螟卵块在玉米田中的分布)。
其中集群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型。
c.实例:蛾类、橡树和雪松的种子分布属于集群分布,人类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为集群分布。
②种群的存活曲线a.概念:存活曲线是表示种群中全部个体死亡过程和死亡情况的曲线。
b.曲线绘制数据收集:从至少观察1__000个新孵化幼虫或新出生个体开始,跟踪记录每个个体的死亡年龄,直至全部个体死亡为止。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第29讲 种群与群落 浙科版

3.观察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两种模型,完成表格内容。
项目
“J”形增长曲 环境资源无限 “S环”境形资增源有长限曲线 线
前提条件 _______________
无种内斗争
种群增长率 保持稳定 区
_______________
随种群密度上升而 环下境阻降力大小
别 K值的有无 曲线形成的
无K值
有K值
第29讲 种群与群落
[考试标准]
知识内容
必考要 加试要求
求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a
a
种群的 (2)标志重捕法
a
a
特征 (3)种群的分布型和存活
a
曲线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种群数量的非 a
种群的数 周期性波动和周期
量波动及 性波动 a
调节 (2)种群数量波动
的调节因素
植物的生
知识内容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知识梳理
1.种群的特征 (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单位时间 出生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死亡率:单位时间 死亡个体数 占种群总个体数的百分数或千分数。 ②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 。 ③地位及作用:决定种群密度,是决定 种群兴衰 的晴雨表。
答案
(2)年龄结构 ①年龄结构: 各个年龄组个体数量 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关系。 ②种群的年龄组: 生殖前期 、 生殖期 、 生殖后期 。 ③年龄金字塔
1234 5678
解析答案
题组二 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3.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 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如下表:
捕获数( 标记数(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知识点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一、种群1:种群: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称群落: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与无机环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种群密度(最基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2、种群特征增长型年龄组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1)种群密度a、定义: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调查方法: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离取样法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出生率、死亡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是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3)迁入率和迁出率:a、定义:单位时间内迁入和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b、意义:影响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针对一座城市人口的变化起决定作用。
4)年龄组成:a、定义: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b、类型:增长型(A)、稳定型(B)、衰退型(C);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种群密度会增大。
稳定型: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
衰退型:幼年个体较少,而中老年个体较多,种群密度会减小。
c、意义: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5)性别比例:a、定义: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b、意义: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3、种群的数质变革曲线:①“J型增长”a、数学模型:(1)(2)曲线(如右图)b、条件:理想条件指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条件;c、举例:自然界中确有,如一个新物种到适应的新环境。
②“S型增长”:种群经过一定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
a、条件:自然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b、曲线中注意点:(1)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2)K/2处增长率最大。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会急剧下降甚至消失。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一讲 种群课件 浙教版必修3

个体数
年年期
600
400
200
成年期
400
老年期
200
400
400
400
600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答案:A
完整版ppt
13
3.(2009·上海高考)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完整版ppt
完整版ppt
9
(3)作用:种群存活曲线反映了各物种的 死亡年龄 分布状况, 有助于了解种群的 特性 及其与 环境 的适应关系。
知识点四 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 1.种群数量波动的类型 (1)周期波动: ①概念:两个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 相等 的波动。 ②原因:食物周期性的成熟(捕食关系的生物)。 ③主要发生在比较单调的 高纬度 环境中(如北方针叶林和 苔原地带)。
完整版ppt
10
④实例:雪兔和猞猁的数量周期性波动;食料植物和北极
旅鼠以及红松球果与棕背 的周期性波动。 (2)非周期波动: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是 非周期 波动。 典型实例:因气候变化而引起的灰鹭及东亚飞蝗的种群数
量波动。 2.调节种群数量的因素 (1)外源因素:气候、 食物 、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源因素:行为调节,内分泌调节。
完整版ppt
4
3.性比率 (1)概念:指种群内 两性 个体数量的相对比例。 (2)作用:一定程度上 影响 种群密度。 4.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密度是指某个种群在单位 空间 或 面积 内的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和群落知识点总结
1.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多种物种组成的生态系统的总体。
2.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同一生物种类个体的总体,它包括了该物种的所有个体。
3. 群落的组成:群落通常由多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竞争和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相连。
物种的组成取决于该生态系统的特定条件、资源可用性以及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
4. 种群的特征:种群由同一物种的个体组成,它们之间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合、生理特征和行为习性。
种群的数量可以根据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等因素进行调节。
5. 群落和种群之间的关系: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而种群是群落中的基本单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模式会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影响,而群落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也会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6.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由物种的数量、种类、个体密度和空间分布等因素决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有单优群落、多优群落和均匀群落等。
7. 群落的演替:群落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替。
演替是指群落的物种组成、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初级群落会逐渐演替为中级群落,再逐渐演替为成熟群落。
8.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是指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
稳定群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并且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有状态。
9.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包括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共生关系等。
这些相互作用关系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种群和群落课件 浙科版必修3

离污染河流的距 离/km 动物类群数/类 0.1 20 365 0.5 23 665 1.0 37 750 2.0 50 1 983 4.0 58 2 490
单元综合提升
单元知识网络
综合问题突破
一、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比较
概念 个体 比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较 是种群的基本组成单位,个体与种群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 关系,每个个体携带有本种群基因库的部分基因
种群
群落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不同群落的主要特征。其中少数凭借自己的大小、数量和生产力对 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种类称为群落的优势种。
(2)群落的种间关系主要包括种间互助关系,如互利共生,种间斗争
关系,如寄生、竞争、捕食等,它是生物防治的基础。 (3)群落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与时间结构,群落 的垂直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不同生长型的植物配置在群落的 不同高度上。
生态系统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1)个体有生长、发育、交配、繁殖、衰老、死亡等生命现象。 (2)种群有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比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特征。 (3)群落有物种组成、优势种、物种丰度、空间结构、种间关系、范
围和边界及演替变化情况等特征。
(4)生态系统有范围、类型、功能及稳定性等特征。
种群群落高考常考知识点

种群群落高考常考知识点是生态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高考生物科学的常考知识点。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组成的个体群体,而群落则是由多种不同物种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单位。
种群与群落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将从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征、相互作用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地理范围内的个体集合。
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遗传上的相似性,并且能够进行交配繁衍后代。
种群的大小、密度、分布等都是种群生态学中常考的重要内容。
种群大小可以通过生态学调查方法进行统计,而种群密度则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
种群的分布可以呈现聚集分布、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等不同形态。
其次,群落是由多个不同物种组成的生物群体,它们在空间上存在着相对较为固定的组合。
群落中的不同物种之间通过食物链、共生和竞争等相互作用联系在一起。
群落的组成通常可以根据居群密度的大小、物种丰富度和优势种的存在情况来进行分类。
例如,一个典型的湿地群落可能包含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多个组成部分,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营养关系和相互影响。
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种群作为群落的组成部分,在群落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不同种群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式相互联系,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例如,食物链中的植物被食草动物摄食后,再被食肉动物所捕食。
这种食物链的存在使得一个群落中的物种之间形成非常复杂的食物关系。
另外,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增加或减少,它会对其他物种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
群落中的物种相互制约,通过竞争、捕食和共生等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越高,其稳定性也越强。
因此,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日益侵蚀的背景下,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学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栖息地破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对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平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由于地形
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高低等环境因素影
响,不同生物分布于不精选同课件地ppt 段的现象。
17
4、八面山(在湖南桂东县)海拔2042米,800米以
下为常绿阔叶林,800至1300米为针阔混交林,
1300至1600米为针叶林,1600至1800米为灌木林,
1800米以上为草地。植物的这种分带现象属 于(水平结构) 。
的正常交尾,该方法所产生的直接结果
A. B.
B
C. D.种群密度下降
精选课件ppt
8
3
、
种
群
A
的
数
量
变
化
曲
线
精选课件ppt
9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产生条件:
理 想 状 态 —— 食 物充足,空间不 限,气候适宜, 没有敌害等;
精选课件ppt
10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K值:在环境条件不
这种分带由海拔
(地形)造成的温
度和湿度差异引
起而不是生物自
身差异引起的。
精选课件ppt
18
5、“食人鱼”是一种肉食鱼,一旦进入自然生 态水域,就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假如该物种 进入湖泊生态系统,以下哪种曲线能准确表达其
种群数量变化的特点A
A
B
C
D
精选课件ppt
19
A
6、如果种群数量变动按"S"型曲线规律增长,在 未达到K值之前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密度的变化是 A、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B、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大,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C、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小,种群密度越来越小 D、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大,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第二节 种群和群落(复习)
精选课件ppt
1
新华社消息:11月29日,成群的蝗虫在西班牙加那利 群岛的富埃特文图拉岛上飞舞。已有大约1亿只蝗虫飞 到加那利群岛,当地政府已经发出蝗灾警报。
该岛上所有某种蝗虫的总和在生态学上称为什么?
精选课件ppt
2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 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 2.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 3.一个池塘中全部小蝌蚪。
受破坏的情况下,一
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
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
A
境容纳量。
精选课件ppt
11
(3)、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精选课件ppt
12
1、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2、对蝗虫、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 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看, 能得到什么启发?
精选课件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3
3、如种群处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中,无资源和空间
50只麻雀,将这些麻雀腿上套上标志环并放掉,数日
后,又捕获麻雀40只,其中有标志环的为10只。该地 区约有多少只麻雀_____2_0_0___。
设该种群数量为N
则 N:50 = 40:10
N=50 × 40/精1选0课件=ppt200(只)
23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精选课件ppt
20
7、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 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 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4图 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
曲线是( D )
精选课件ppt
21
(3)年龄组成 ▪ 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老年个体数 成体个体数 幼体个体数
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 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精选课件ppt
22
标志重捕法
在调查地段内,捕捉一定数量的动物个体进行标志, 然后放回,经过一个适当时期后,再进行重捕。根据重 捕样本中标志者的比例,估计该区域的种群总数。
在对某地麻雀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了
一、种群 1、种群的概念
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精选课件ppt
3
为了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防治蝗灾,政府 要求生物学家进行一次关于蝗虫种群调查,根 据所学的知识,假设你是生物学家,你在调查 中会收集哪些重要指标的数据呢?
温度、湿度等
蝗虫的生活习性、生理结构、生殖过程等
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 率和死亡率等
精选课件ppt
4
2、种群的特征
思考:
按一只蝗虫交配后平均能产下300颗卵,生态 学家统计和预测某蝗虫种群种群数量还会迅 速增长。预测蝗虫种群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
决定于( B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
C、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精选课件ppt
5
基本特征间的关系
出生率和死亡率
预测 年龄组成
决定 影响
种群密度
性别比例
直接影响
迁入率和迁出率
精选课件ppt
6
1、下图为某地区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如不考虑
其他因素,则该地区人口的年龄组成类型属于
(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无法确定
A
精选课件ppt
7
2、某地采用生物防治法消灭蝗虫,农民在田
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以干扰雌、雄虫之间
的限制,种群内个体的增长曲线是 A ,用达尔文
进化的观点分析,这是由于生物具有过度繁殖 的 特征
如果将该种群置于有限的环境中,种群的数量增
长曲线是 B ,用达尔文进化观点分析,图中阴影
部分表示 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 。
种
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群A
数
有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 。量
迁出、性别比、年龄组
成、气候、食物、天敌、
B
人类活动等
精选课件ppt
14
时间
二、群落 1群落的概念
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区域内生存的所有生物(动物、植 物、微生物)组成为群落。
精选课件ppt
15
2、群落的结构
指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
(1) 垂直结构(分层现象)
上:鹰、松鼠等
中:大山雀、柳莺
下:鹿、野猪等
分层现象,保证群落在单精位选课空件p间pt 内充分利用自然条件。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