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部编版)2020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30

(部编版)2020八年级科学下册3.1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30

第3章空气与生命3.1 空气与氧气(1)A组1.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该气体为(B)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2.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B)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水蒸气3.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A. CO2B. N2C. H2OD. O24.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A. 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

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a、b为止水夹。

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同时打开a、b,则烧杯中的水可能先进入(A)(第5题)A. 甲瓶B. 乙瓶C. 同时进入D. 无法判断6.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

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是(D)A. 氢气、氮气B. 氮气、氧气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D. 氮气、氩气7.已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第7题)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中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8.如图,某同学用燃烧红磷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对此,你认为下列做法或想法不可取...的是(D)(第8题)A. 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B. 可能红磷的量不足,没有除尽氧气C. 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进入瓶内的水减少D. 将红磷改成足量的木炭,重新实验9.甲、乙两图分别是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体积分数)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第9题)A.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O2的体积分数相同B.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都有N2C.地球和火星的大气中CO2的体积分数相同D.地球和火星的大气组成完全相同B组10.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时,打开弹簧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远远大于原空气体积的15。

3 1 2 空气与氧气——氧气的性质 同步练习

3 1 2 空气与氧气——氧气的性质 同步练习

3.1.2 空气与氧气——氧气的性质一、单选题1.下列对氧气的性质与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C.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都能产生火焰D.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2.下列关于O2的说法不科学的是()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B.硫在O2里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工业上将空气液化后再进行分离来制取O2D.加热KClO3制O2,可用MnO2作催化剂3.以下对氧气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液化时变为淡蓝色B.氧气不易溶于水C.氧气能燃烧,供给呼吸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4.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叙述不正确的是()A.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食品保护气B.铝具有延展性,可以制成饮料罐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于除冰箱异味D.氧气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6.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7.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据此实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8.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说法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不易溶于水,液态氧无色B.等体积的氧气的质量大于空气的质量,常温下性质活泼D.潮湿空气中氧气能使铁生锈,固体氧呈淡蓝色雪花状9.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C.氧气在压强为101千帕时,在-183 ℃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D.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化学变化10.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11.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D.Ba(OH)2和NH4Cl 反应时会放出热量使容器的温度升高1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具有可燃性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C.水中溶解的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D.在常温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小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氧气不易溶于水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D.工业制得的氧气一般贮存在蓝色钢瓶中14.下列关于氧气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标准状况下,同体积的氧气的质量比空气的质量大B.通常状况下能够支持燃烧C.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D.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15.空心菜是人们喜欢吃的蔬菜之一,刚炒熟的空心菜嫩绿、脆香多汁,令人垂涎欲滴,而端上桌一两分钟就逐渐变黑,这可能与空气中的什么有关()A.氮气B.稀有气体C.氧气D.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6.氧气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物质。

第1节空气与氧气(原卷版+解析)

第1节空气与氧气(原卷版+解析)

第1节空气与氧气考点全突破【学习目标】1.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及其作用2.掌握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量方法3.掌握掌握氧气的性质及相关现象4.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知识精讲】一、空气的主要成分(1)空气组成成分探究:(2)空气的利用:(1)O2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也叫助燃,常用于焊接、切割金属等方面。

(2)N2:a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不支持燃烧。

化学性质较稳定。

b用途:灯泡中充氮气可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充入氮气可防腐;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液氮可以做冷冻剂,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或冷藏人体细胞组织等。

(3)稀有气体:a氦、氖、氩、氪、氙和氡等气体的总称,是混合物。

b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用途:常用作保护气;做光源(稀有气体通电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二、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1、测定原理:在一个密闭容器内,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使容器内压强减小。

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水倒吸入密闭容器内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2、装置图3、实验现象:A 、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大量白烟产生。

B 、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经导管进入集气瓶,约占集气瓶内空气总体积的1/5。

4、实验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5、化学方程式: 4P + 5O 22P 2O 56、注意事项:a.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否则测量结果偏小);b.所用的红磷必须过量,过少则氧气没有全部消耗完,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c.要等集气瓶(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d.在实验前,导管应预先注满水,(否则测量结果偏小)e.要先夹住橡皮管,然后再点红磷(否则测量结果偏大);f.点燃红磷伸入瓶中要立即塞紧瓶塞(否则测量结果偏大)。

三、氧气的制取1.实验室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分解 H 2O 2 和加热分解 KMnO 4 或 KCl O 3 ,化学方程式为:(1)2H 2O 2 MnO2 2H 2O + O 2 ↑(2)2KMnO 4K 2MnO 4 + MnO 2 + O 2↑ (3)2KClO 3 MnO2 2KCl + 3O 2↑工业上用 分离空气 制取氧气。

最新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练习题新版浙教版最新0731116

最新八年级科学下册期末复习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练习题新版浙教版最新0731116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一节空气与氧气一、选择题图3-10-91.如图3-10-9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下列是同学们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其中有错误的是( A)①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②红磷的用量不足会影响实验结论③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的减少会导致瓶中水面的上升④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⑤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A.④⑤ B.②③ C.①② D.①③2.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里的氧气,且不带入其他气体,应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C)A.硫粉 B.细铁丝 C.红磷 D.木炭图3-10-103.图3-10-10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a”代表的是( B)A.氧气 B.氮气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满空气,经测定其中氮气的体积为100 mL,则其中氧气的体积约为( D)A.20 mL B.35 mLC.40 mL D.25 mL图3-10-115.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3-10-11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B)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 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 mL附近A.①②③ B.①④⑤C.②③⑤ D.③④⑤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D)①氧气易溶于水,使得鱼能在水中生存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③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④由于稀有气体有惰性,所以常用作保护气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7.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在月球上,他发现没有空气和水,那么他在月球上可能完成的实验活动是( B)A.点燃蜡烛 B.土壤取样分析 C.种植花草 D.放养动物8.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I。

八年级科学下册 3.1 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 浙教版(1)(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 3.1 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 浙教版(1)(2021年整理)

八年级科学下册3.1 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1)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科学下册3.1 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科学下册3.1 空气与氧气(1)同步练习(新版)浙教版(1)的全部内容。

第3章空气与生命3.1 空气与氧气(1)A组1.小车剧烈冲撞后,安全气囊中会瞬间产生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该气体为(B)A. 氧气B. 氮气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2。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是(B)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 D. 水蒸气3.在擦玻璃时,人们时常向玻璃上“哈气”,再擦会更干净,这说明与空气相比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C)A。

CO2 B。

N2C. H2OD. O24.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A)A. 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C. 氧气可以供给呼吸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5.如图所示,甲、乙两个气密性良好的干燥集气瓶中都充满了空气.甲、乙瓶中的燃烧匙内分别放有足量的红磷和炭粉,a、b为止水夹。

分别点燃红磷和炭粉,充分燃烧后,恢复至室温,同时打开a、b,则烧杯中的水可能先进入(A)(第5题)A. 甲瓶B. 乙瓶C。

同时进入 D。

无法判断6.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

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是(D)A。

氢气、氮气 B。

氮气、氧气C.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D。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三课时练习( 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三课时练习( 含答案)

第1节空气与氧气(1)1.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的鉴别方法:a.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该气体是。

b.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c.水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____色。

2.法国化学家通过实验首先得出了空气是由和组成的;现代科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空气中还有氦、氩、氙等气体,此外还有少量的、,以及其他杂质。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大约是:氮气,氧气,0.93%,0.04%,水蒸气等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1)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现象是,生成物是体,反应结束后集气瓶内气压。

(2)等反应结束后,打开导管上的夹子,出现的现象是,集气瓶内水位最终约上升剩下容积的。

(3)此实验说明:。

(4)在我们的实验中气体减少的体积往往小于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①;②等。

4.空气中各成分有重要的作用,请对应连线:氧气a.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做保护气b.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做电光源氮气c.固态叫干冰,是一种良好的致冷剂d.是工业制汽水的一种原料二氧化碳e.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f.足制造化肥、炸药的重要原料稀有气体g.供给生物呼吸h.燃料在该气体中燃烧能产生高温火焰题型一空气的成分及利用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B.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物质组成的混合物C.氮气是制造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D.稀有气体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2.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做食品防腐保护气B.空气中的组成成分是固定不变的,不同地区不会有什么差别C.空气由氧气和氯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1/5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含量少,不能直接从空气中分离获得稀有气体题型二实验探究1.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浙教版⼋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节空⽓与氧⽓同步练习含答案及部分解析浙教版⼋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节空⽓与氧⽓同步练习1. 树⽴和践⾏“绿⽔青⼭就是⾦⼭银⼭”的理念,建设美丽宁波。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A .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作B .提倡步⾏或骑单车等出⾏C .燃煤发电⼚安装脱硫装置D .提倡焚烧秸秆增加⼟壤肥⼒2. 15%的H 2O 2溶液在⼆氧化锰催化作⽤下会剧烈反应产⽣O 2。

实验室欲利⽤15%的H 2O 2溶液制取O 2,则下列装置中,仪器选择和药品放置最合理的是( )A B C D3. 下列利⽤空⽓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A .氧⽓可以供给呼吸B .氮⽓可以制造化肥C .⼲冰⽤于⼈⼯降⾬D .稀有⽓体⽤作保护⽓4. 空⽓的成分按体积计算⼤约为21%的是( )A .氮⽓B .氧⽓C .⼆氧化碳D .稀有⽓体5. 空⽓是⼈类的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体是氮⽓B .空⽓是混合物C .氧⽓具有可燃性D.稀有⽓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6. 如图是⼩明在做“检测⼈体呼出⽓体成分”的实验⽰意图。

⼩明是在检测⼈体呼出⽓体中所含的( )A.⽔蒸⽓ B.氧⽓ C.⼆氧化碳 D.氮⽓7. 下列关于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中的氮⽓约占总体积的21% B.空⽓中的氧⽓能⽀持燃烧C.空⽓中的稀有⽓体没有任何⽤途 D.空⽓中的⼆氧化碳会造成酸⾬8.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锰酸钾固体制取氧⽓,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密性B.加⼊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焰对准药品加热C.⽔槽中有⽓泡冒出时,⽴即收集⽓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酒精灯再从⽔槽中移出导管9. 实验室制取⽓体选择收集⽅法时,下列⽓体性质不需考虑的是( )A.密度 B.可燃性 C.溶解性 D.能否与⽔反应10. 下图所⽰的装置有很多⽤途,下列使⽤⽅法不正确的是( )A.排⽔法收集氧⽓时,由a⼝进⽓ B.排空⽓法收集氢⽓时,由b⼝进⽓C.排⽔法收集氢⽓时,由b⼝进⽓ D.排空⽓法收集⼆氧化碳时,由a⼝进⽓11. 下列有关氧⽓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氧⽓参与燃烧是⾼能燃料 B.氧⽓能使带⽕星⽊条复燃C.红磷与氧⽓反应产⽣浓厚⽩雾 D.低温下氧⽓可以变成⽆⾊液体12. 如图是⽤燃磷法测定“空⽓中氧⽓含量”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置中的红磷可以⽤铁丝来代替B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再观察现象C .红磷在空⽓中燃烧产⽣⼤量的⽩雾D .实验测定氧⽓的质量约占空⽓总质量的1513. 氧⽓是供给呼吸的重要物质;可作剂;⽤于钢铁冶炼、切割或⾦属焊接等。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1空气与氧气

2020新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测试:3.1空气与氧气

第3章空气与生命第1节空气与氧气第1课时空气[学生用书A28]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B)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2.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D)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B.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C.空气是一种化合物D.空气是由单质和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解析】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既含有单质(氮气、氧气等),又含有化合物(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其中氮气所占体积分数最大,氧气次之。

3.[2019·湖州吴兴区模拟]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其中“c”代表的是(A)图3-1-1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解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为氮气(图中a部分),其次为氧气(图中c部分),剩下的是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等(图中b部分)。

4.[2019·宁波模拟]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C)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5.苏州博物馆用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机器内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下列有关氮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 A.通常情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无色无味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6.稀有气体有着较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D)A.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B.用来制作闪光灯C.用于医疗麻醉D.用来制造炸药和化肥7.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在研究中发现,从空气中分离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与从含氮物质中制得的氮气的密度有0.0064kg/m3的差异。

他没放过这一微小的差异,又与化学家拉姆塞合作,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94年发现了空气中的氩气。

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A.氩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极不活泼的气体B.瑞利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是纯净物C.科学研究是非常严谨的,不能放过微小的差异D.从含氮物质中可以制得纯净的氮气8.[2019·杭州校级月考]小江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进入集气瓶里的水的体积远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空气与氧气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2.下列有关燃烧的主要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在邵阳市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某同学抽到“试题三:给液体加热”,考试结束时,老师发现他使用的试管破裂了,其原因可能是()A.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B.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1/3C.没有擦干试管外壁的水便开始加热D.先用外焰均匀加热,再固定位置加热4.下列物质中不能在氧气里燃烧的是()A.氮气B.木炭C.红磷D.铁5.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6.如图所示是硫和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示意图。

关于这两个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放出热量B.都生成气体C.都能在常温下反应D.都产生蓝紫色火焰7.苏州博物馆最近启用新购置的“真空充氮杀虫灭菌消毒机”来处理和保护文物。

即将文物置于该机器内,三天后氮气浓度可达99.99%;再密闭三天左右,好氧菌、厌氧菌和丝状霉菌都被杀灭。

下列有关氮气说法错误的是()A.通常状况下氮气易溶于水B.氮气不能供给呼吸C.通常情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高浓度氮气可抑制菌类的生长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量减少9.稀有气体有着较广泛的用途,下列不属于稀有气体用途的是()A.灯泡中充入的保护气B.美化城市夜晚的霓虹灯C.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的氦冷冻机D.用来制造硝酸和化肥10.空气中含量最高的气体是()A.氮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11.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相对应选项的“可能产生后果”不一致的是()KClO 3A.标签受损B.不会产生氧气C.灯内酒精燃烧D.读数不正确12.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装置①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B.装置②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装置③可用于收集氧气D.装置④可用于收集氧气13.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不能燃烧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D.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富氧空气可用于潜水、医疗急救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15.在100升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大约是()A.78升B.78% C.21% D.21升二、填空题16.如图装置所示,将钟罩放入盛水的水槽中,以水面为基准线,将钟罩水面以上容积分为5等份.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用酒精灯点燃后,立即插入钟罩内,塞紧橡皮塞.请问:(1)燃烧停止,过一会,钟罩内的水面.(2)该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成分的结论是.17.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成分,足量的白磷在40℃时遇氧气可以燃烧,管中活塞可以自由移动(但不漏气)。

问:(1)反应停止后冷却到室温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实验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如图所示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请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的现象是;(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 。

19.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按右图所示,用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以甲、乙两种方式迅速插入,发现木条复燃,且在甲中燃烧比在乙更旺。

上述实验说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0.H 2O 2可作增氧剂。

常温下,用4%H 2O 2溶液进行实验,研究pH 对H 2O 2分解所得溶液中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右图。

(1)H 2O 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分析右图得到的结论是 。

21.表示下列反应(用化学式表示物质,用箭头表示生成,用“+”连接几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反应条件写在箭头的上方),并在括号内注明属于化合反应还是分解反应。

(1)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3)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4)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 三、实验探究题22.(1)写出编号①②③④的仪器名称:① ;② ; ③ ; ④。

(2)双氧水(H 2O 2)是一种无色液体,化学实验室也可用它制取氧气,化学反应的表达式为: 过氧化氢 水+氧气。

若用此方法制取氧气时应选用 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 别是 、 。

(用字母表示,下题同)(3)如果改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 。

23.下表是二氧化锰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实验数据:二氧化锰与氯酸钾 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生成1 L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MnO 2氧气所需时间(s)(1)据上表可知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时,反应速率最快;(2)二氧化锰的用量过少时产生氧气的速率很慢,原因是;(3)二氧化锰用量过多冲淡了氯酸钾粉末,相当于减少反应物的,所以反应速率受到影响;(4)通过分析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24.如图所示是市场充气包装的食品,它使用的是什么气体呢?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

(1)经访问有关人员,了解到这样包装的目的是为了防止食品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且从经济性、环保等因素考虑,工厂使用的包装气体是空气或空气的成分之一。

请你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对包装气体的成分提出三种猜想,并说明你猜想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我对气体的猜想是空气二氧化碳(CO2)氮气(N2)我猜想的依据是防止挤压变形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防止挤压变形或食品腐败最好使用的气体是:__________。

四、解答题25.小明改用氢气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实验时用夹子B夹住橡胶管,打开夹子A,点燃纯净的氢气并迅速插入甲瓶中,使氢气在甲瓶中燃烧。

(1)实验测得甲瓶中氧气的体积远小于瓶中空气体积的l/5,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2)有同学提出,若用铁粉取代H2,进行如上操作也能完成氧气体积分数的测定。

你是否认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26.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氧气。

(1)实验中,若产生氧气的速率太大,不利于收集。

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以进行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需要一瓶干燥的氧气,应该将装置A产生的氧气通过干燥装置后再与________(填“B”、“C”或“D”)相连。

(3)若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木条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A.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太小B.开始收集时,侧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未装满水C.导管口一出现气泡就立即收集第1节 空气与氧气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D AABD.A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BCCBD16.(1)上升;(2)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7.活塞将向左移到刻度“4”处 空气中的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18.(1)红磷继续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 (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或烧杯的水面下降),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1519.(1)氧气具有助燃性;(2)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20.(1)2H 2O 2=2H 2O+O 2↑;(2)在常温下,当pH 值在8-12之间时,随pH 值增大,溶氧量先增大后减小,且在pH 值在10-11中间时,溶氧量达到最大值。

21.P +O 2――→点燃P 2O 5化合Fe +O 2――→点燃Fe 3O 4化合CH 4+O 2――→点燃CO 2+H 2O HgO ――→加热Hg +O 2分解三、实验探究题22.(1)① 大试管 ② 酒精灯 ③ 分液漏斗 ④ 集气瓶(2) B 、 C 或D (3) A 、 C 或D 23.(1)1∶10 (2)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接触面积小,催化效率不明显 (3)质量分数 (4)不是 24.空气 四、解答题25.(1)还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夹子B (2)铁粉通过缓慢氧化也能耗尽装置瓶中的氧气 26.(1)调节分液漏斗活塞 (2)C (3)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