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制取氧气知识点归纳

⒋收集方法:
⑴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⑵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
⒌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⑵将药品装入试管中,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
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⑷点燃酒精灯,先均匀受热后固定加热;
⑸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⑹收集完毕,将导管移出水槽;⑺熄灭酒精灯.
注:先把导管移出水槽,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⒍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⒎验满方法:
⑴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带瓶内的氧气已满;
⑵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瓶外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考点2 分解反应
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考点3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考点4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物理变化)
考点5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
用带导管的单孔胶塞塞紧试管,把导管一端浸入水里,两手紧贴试管的外壁,如果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 二、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

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的文字表达式和化学方程式氧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气体,它对于生命活动和许多工业过程都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制取氧气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三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以及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1. 分馏法分馏法是制取氧气的最常用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液态空气在高压下通入容器中,然后在常压下蒸发,通过分馏得到液态氮和液态氧。
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空气压缩到很高的压力,使其变为液态,然后在分馏塔中加热蒸发,产生气态氮和氧,再将它们分开。
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为:N2 + O2 → 2NO2NO + O2 → 2NO23NO2 → 2N2O4 (在液态)2N2O4 → 4NO2 (在气态)通过以上反应,我们可以得到氧气。
2. 电解水法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电解水法。
该方法利用电解的原理来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在该过程中,需要在水中加入一些电解质,如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以提高电导率,同时,需要在电极之间加入电流。
这将导致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其中氧气产生在正极上,而氢气则产生在负极上。
电解水法的化学方程式为:4OH- → 2H2O + O2 + 4e-2H2O + 2e- → H2 + 2OH-通过以上反应,我们可以得到氧气。
3. 氧化剂法最后一种方法是氧化剂法,该方法也是制取氧气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氧化剂法中,过氧化氢(H2O2)是用作氧化剂的物质,将其加热至一定温度,就会分解产生氧气。
在此过程中,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两个氢氧自由基,然后这些自由基反应生成水和氧气。
氧化剂法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 2H2O + O2通过以上反应,我们可以得到氧气。
综上所述,分馏法、电解水法和氧化剂法是制取氧气的三种有效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我们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制取氧气。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三个制取氧气的表达式文字

三个制取氧气的表达式文字
制取氧气的方式有三种:
加热高锰酸钾、氯酸钾分解与双氧水分解。
其文字表达式为:
1.加热: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2.二氧化锰:氯酸钾—→氯化钾+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3.加热: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具体化学方程式如下:
1: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热分解的方程式存在争议,因为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解产物会有差异
中学阶段反应方程式
2KMnO₄== K₂MnO₄+MnO₂+O₂↑(加热)
2:氯酸钾分解
制得的氧气中含有少量Cl₂、O₃和微量ClO₂;该反应实际上是放热反应,而不是吸热反应,发生上述1mol反应,放热108kJ
2KClO₃==2KCl+3O₂↑(MnO₂催化加热)
3:双氧水分解
过氧化氢溶液催化分解(催化剂主要为二氧化锰,三氧化二铁、氧化铜也可)。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取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取鉴于化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小编为您提供了这篇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氧气的制取,希望对您在化学方面的学习有所帮助。
本节包括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工业制法、氧气的检验方法三个知识点。
知识的特点是较强的操作性和一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学习本知识时要结合实验操作来记忆、
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或加热高锰酸钾(紫黑色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
使用过氧化氢或者氯酸钾时常常需要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2)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收集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
验满方法:排水法:当有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来,说明已满。
向上排空气法:把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已满,否则未满,继续收集。
(4)操作步骤:(以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例)
①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把药品装入试管内,使之平铺在试管底部;③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④点:点燃酒精灯加热;⑤收:收集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⑥离:把导气管撤离水槽;⑦熄:熄灭酒精灯。
2.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多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
气。
具体做法是: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这种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较高的富氧空气。
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得到含氧90%以上的富氧空气。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式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化学式第一种方法:燃烧法制取氧气(2KClO3 → 2KCl + 3O2)燃烧法是制取氧气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高温下的氯酸钾(KClO3)的分解反应来制取氧气。
当加热氯酸钾时,其分解为氯化钾(KCl)和氧气(O2)。
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KClO3 → 2KCl + 3O2。
在这个过程中,氧气通过收集装置收集起来。
第二种方法:过氧化银法制取氧气(2Ag2O → 4Ag + O2)过氧化银法是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过氧化银(Ag2O)被加热分解为银(Ag)和氧气(O2)。
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Ag2O → 4Ag + O2。
与燃烧法不同,过氧化银法不需要外部燃料,只需加热过氧化银即可制取氧气。
第三种方法:双氧水分解法制取氧气(2H2O2 → 2H2O + O2)双氧水分解法是一种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
在该方法中,双氧水(H2O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为水(H2O)和氧气(O2)。
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H2O2 → 2H2O + O2。
常用的催化剂有二氧化锰(MnO2)和过氧化铁(FeO2)。
催化剂加速了双氧水的分解反应。
以上是制取氧气的三种常用方法。
燃烧法通过高温分解氯酸钾制取氧气,过氧化银法通过加热分解过氧化银制取氧气,双氧水分解法通过催化剂的作用分解双氧水制取氧气。
这些方法都是可行且常用的制取氧气的过程,并且它们的化学式清晰明了。
制取氧气的方法不仅在实验室中有重要的应用,也在工业生产和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获取纯净的氧气,满足各种需求。
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整理版

● 制取气体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氯酸钾MnO 2△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KMnO 4△K 2MnO 4 + MnO 2 +O 2气体发生装置固液不加热型固固加热型固固加热型收集装置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查:检查装置气密性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装:将药品装入试管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二氧化锰二氧化锰验满方法:(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制取气体
一、实验室制取氧气三种方法的比较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氯酸钾制取氧气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药品状态 过氧化氢(H 2O 2)溶液、二氧化锰[MnO 2黑色固体,不溶于水] 氯酸钾[KClO 3白色晶体] 、二氧化锰
高锰酸钾[KMnO 4 紫黑色晶体]
反应条件 常温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优点:安全简便,节能环保 加热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加热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
水 + 氧气 H 2O 2H 2O + O 2
氯酸钾
MnO 2
△
氯化钾 + 氧气 KClO 3 MnO 2 △ KCl + O 2 高锰酸钾
△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气体发生装置
固液不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固固加热型
收集装置
1、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收集氧气】
2、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收集氧气】 ● 二、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注意事项
查:检查装置气密性
先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再用两手紧握容器外壁,若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加热 定: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铁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点:点燃酒精灯,先预热,再对准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先让试管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然后对准药品部位用外焰加热 收:收集气体
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入到集气瓶底部
离:收集完毕,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
验满方法:
(1)用排水法收集时,如果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时说明收集满
(2)向上排空气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集满。
操作注意事项:
1.收集氧气可以用排水法的原因是什么?
答:氧气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2、利用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
答:目的是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炸裂。
3、伸入试管中的导气管为什么刚刚露出橡皮塞即可呢?
答: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气体导出。
4、实验前,为什么要先给试管预热?
答:为了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防止破裂。
5、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放一团棉花?
答: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颗粒随气流进入导气管。
6、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而要等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答:刚开始出现的气泡中,混有空气;为了排尽装置内空气,使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7、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氧气?
答:用排水法收集时,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收集。
8、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什么时候代表收集满了?
答: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9、实验完毕为什么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然后熄灭酒精灯呢?
答: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到试管底部沿而使试管炸裂。
10、排水法收集气体不纯净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答:①未等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收集气体②集气瓶内未装满水
三、气体制取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
如果水中出现
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b、c、d装置):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
塞,从漏斗中加水。
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
品不太方便。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气体收集装置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注意事项: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
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
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1、排空气法收集:(如图1)
①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如:氧气),气体从b端进
②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气体从a端进
2、排水法收集:(如图2)
瓶中盛满水。
气体从a端进,水从b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