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与病毒

合集下载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是什么?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的细菌和病毒,都会使我们生病。

今天店铺为大家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1.形态方面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

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病毒多位一十二面体。

2.结构方面虽然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类似的拟核结构,但是细菌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更进一步的,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发展出的革兰氏染色机制,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细胞结构,它由核衣壳包裹遗传物质所构成。

3.生存繁殖方面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样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

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体内的形式而存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待在外界对于它们而言非常“恶劣”的环境中。

在繁殖时细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两,两变四的方式。

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

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联系一、引言细菌和病毒作为微生物界的两大主要类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尽管它们都是微小的生物体,但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联系。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特性、功能以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于我们处理与其相关的问题非常重要。

二、区别2.1 大小和结构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相对较大,通常直径约为0.5至5微米。

它们具有细胞壁、染色质和质粒等结构,并且可以通过分裂繁殖自身。

而病毒是非细胞性微生物,远比细菌更小,其直径约为20至300纳米。

相比之下,病毒需要依附于寄主细胞并侵入其内部才能复制自身。

2.2 组成成分细菌由一个或多个蛋白质组成,并包含有遗传信息(DNA或RNA)。

一些细菌还拥有附属结构如鞭毛来进行运动或附着。

与此不同,病毒是由包膜、衣壳和核酸组成。

衣壳保护着核酸,而包膜主要是从寄主细胞中获得的物质结构。

2.3 潜在威胁细菌可以产生毒素并引起许多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等。

然而,并非所有细菌都能引发疾病,在我们自身的身体内也存在大量有益的细菌。

相反地,病毒无法单独生存或复制。

它们需要侵入宿主细胞以利用其资源进行复制,并因此可能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如流感、艾滋病等。

2.4 药物敏感性对抗细菌感染通常使用抗生素,这些药物可以杀死或阻止它们的增殖。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挑战。

与此不同,在当前医学手段下,并没有广谱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用于直接攻击各种不同类型的病毒。

但是,病毒感染可以通过疫苗来预防。

三、联系3.1 可共享资源虽然细菌和病毒在生物学特征上存在着重要的区别,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种联系。

例如,在肠道内,细菌和病毒可以共同生存,并通过相互作用来影响宿主的健康。

3.2 影响人类健康细菌和病毒都可以对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有些细菌是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的一部分,并对我们的消化和免疫系统起到积极作用。

然而,其他一些致病细菌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

《细菌和病毒》 讲义

《细菌和病毒》 讲义

《细菌和病毒》讲义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细菌和病毒无处不在。

它们虽然微小到肉眼无法看见,但却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有时,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帮助我们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而有时,它们又会成为敌人,引发各种疾病,威胁我们的健康。

那么,细菌和病毒到底是什么?它们有哪些特点和区别?又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细菌和病毒的神秘世界。

二、细菌(一)细菌的定义和形态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它们的形态多种多样,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细菌的个体非常小,通常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二)细菌的结构细菌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体等部分组成。

细胞壁可以保护细菌细胞,并维持其形状;细胞膜控制着物质的进出;细胞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如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

(三)细菌的生存方式细菌可以独立生存,通过分解有机物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

有些细菌是自养型的,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制造自己所需的有机物;而大多数细菌是异养型的,依赖外界环境中的有机物来生存。

(四)细菌的繁殖细菌主要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这种繁殖速度非常快。

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形成庞大的菌群。

(五)细菌与人类的关系1、有益的方面许多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分解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供植物吸收利用。

一些细菌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如发酵生产酸奶、醋、酒精等。

人体内也存在着大量的有益细菌,如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乳酸菌等,它们有助于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等。

2、有害的方面某些细菌会引起人类的疾病,如肺炎链球菌可导致肺炎,破伤风杆菌会引起破伤风等。

食物中的细菌如果繁殖过多,会导致食物变质,危害人体健康。

三、病毒(一)病毒的定义和形态病毒是一类比细菌更小、结构更简单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

(二)病毒的结构病毒主要由核酸(DNA 或 RNA)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与相似点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与相似点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与相似点一、引言细菌和病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但很多人对它们的区别和相似点并不清楚。

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相似点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微生物并采取恰当的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形态特征、结构组成、繁殖方式、感染方式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详细介绍细菌和病毒的区别与相似点。

二、形态特征1. 细菌:通常呈现为单细胞或聚集成群体,其体积较大,形状各异,可能是球形、棒状或螺旋形。

2. 病毒:相对于细菌而言,病毒要小得多,尺寸通常在20至400纳米之间。

它们不具备自主运动能力,只能依附在寄生物表面,并且必须借助其他活细胞进行复制。

三、结构组成1. 细菌:由细胞壁、质膜、胞质和核酸组成。

其中,细胞壁可以分为厚壁维护正常形态的细胞壁和薄壁在分裂后容易变形的趋化性细胞壁。

2.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外壳蛋白(蛋白包裹)构成。

病毒没有真正的细胞结构,只有一种非自主性的核酸复制系统。

四、繁殖方式1. 细菌: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即一个细菌细胞会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菌。

这种繁殖方式速度较快,通常只需几十分钟就能完成。

2. 病毒:依赖于寄生物的活细胞进行复制,它们将其基因材料注入被感染的活细胞,并利用寄生物体内的资源进行新病毒粒子的制造与组装。

随后,寄生物体释放出新产生的病毒颗粒,在感染其他健康细胞时传播。

五、感染方式1. 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食物或空气中传播。

例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染肺炎、泰国肉眼质等各种致病性细菌就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接触传播的。

2. 病毒:一般通过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感染或者通过受感染物体,如污染水源、血液和体液的传播途径。

例如,感冒病毒可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在人际接触中迅速传染。

六、应对策略1. 细菌:细菌感染通常可以用抗生素治疗,这些药物能够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

但需注意的是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

2. 病毒:目前尚没有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治愈所有类型的病毒感染。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教学文稿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教学文稿

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病毒和细菌的区别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可以从三个方面来阐述:1.形态方面细菌的大小远比病毒大,通常细菌的大小以微米来衡量,而病毒的大小以纳米来衡量。

细菌的外部形态大多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并且也因此命名为球菌、杆菌以及螺旋菌。

而病毒为多面体结构,为了能达到最佳稳定结构,以及最佳比表面积,病毒多位一十二面体。

2.结构方面虽然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类似的拟核结构,但是细菌仍具有一定的细胞结构,即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更进一步的,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和成分的不同,发展出的革兰氏染色机制,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病毒不具有以上所述的细胞结构,它由核衣壳包裹遗传物质所构成。

3.生存繁殖方面细菌根据其生存方式可以分为自养性和异样性,即一部分细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比如一些蓝藻Cyanobacteria)或者是将无机物转化成为有机物质的化能(比如一些硫细菌)方式而达到生存的目的;另一部分细菌则和人一样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质供自身的生长繁殖,必须从外界摄取营养来养活自己。

病毒就没细菌那样能干了,它们只能依靠寄生于宿主(host)体内的形式而存活,当然这并不是说病毒完全不能脱离宿主,它们可以暂时脱离宿主,以休眠体的形式待在外界对于它们而言非常"恶劣"的环境中。

在繁殖时细菌主要采用二分裂的方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变两,两变四的方式。

病毒则必须侵入到宿主体内,利用宿主的合成机制来合成它们自己所需的蛋白质等物质来构建自己的"身体"。

细菌是微生物,而病毒是DNA(脱氧核糖核酸),与蛋白质一样,是由氨基酸合成的。

病毒、细菌在结构与感染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它体积小,小到高倍数的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只能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它无细胞器,由基因组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基因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或者是核糖核酸(RNA)或者是脱氧核糖核酸(DNA)。

细菌和病毒

细菌和病毒
一、寻找细菌的特点
球 菌
பைடு நூலகம்
乳 酸 杆 菌
思 考: 细菌有哪些特点?
细菌的特点: 细菌体积微小,基本形式有 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许多 细菌可以成对、成链、成簇等形 式生长。多数细菌繁殖迅速,细 胞表面具有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 细胞壁。
二、细菌、病毒的害与利
流 感 病 毒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非 典 病 毒
细菌与病毒的区别
1、细菌:原核生物的一种,主要特点是没有 核膜,其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内一个相对 固定的区域内,称为核区。细菌的外边包裹 着一层细胞壁,一般为多糖聚合而成。 2、病毒:构造很简单,外面是一层蛋白质, 称为病毒外壳。蛋白质外壳内部包裹着病毒 的遗传物质,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 病毒自己不能完成新陈代谢,也不能完成繁 殖,需要寄生在其它细胞内完成。
细菌、病毒带来的危害:
1、 麻疹是有病毒感染引起的。 2、患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了流 行性感冒病毒。 3、百日咳是由百日咳杆菌引起的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 4、肝炎病毒会使人患肝炎。 5、痢疾杆菌会使人患细菌性痢疾。
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和病毒都有害?
细菌或病毒对人类有益的方面: 1、利用病原菌或处理后丧失毒性的病原菌制 成各种预防疾病的疫苗; 2、大肠杆菌产生的冬酰胺酶,可用于治疗白 血病。 3、制醋需要醋酸杆菌,制味精要棒状杆菌。 造纸、制革、炼糖以及浸剥纤维也需要细菌 的作用。 4、豆科植物的根系上生有多颗粒状的根瘤, 在根瘤内生活着根瘤菌,它能将空气中的氮 转化成“化肥”供豆科植物使用。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病毒的繁殖方式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进行繁殖,将 自己的基因注入宿主细胞中,利用宿 主细胞的合成机制复制自己的基因和 蛋白质外壳,组装成新的病毒粒子。
04 细菌与病毒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因子
包括毒素、侵袭性酶、表 面抗原等,这些物质能够 破坏人体细胞和组织,引 发感染。
细菌的感染方式
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 消化道摄入等方式进入人 体,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细菌与病毒ppt课件
目录
• 细菌与病毒概述 • 细菌与病毒的形态结构 • 细菌与病毒的生命周期 • 细菌与病毒的致病性 • 细菌与病毒的防治
01 细菌与病毒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细菌和病毒都是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 有核膜和细胞器膜,而病毒则没有细胞结构,仅由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
感谢您的观看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中医治疗
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缓 解症状,提高康复效果。
休息与护理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遵医嘱治疗,同时保 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其他疗法
如温泉、按摩等,有助于缓解病情,提高生 活质量。
控制与消灭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洗脸、洗澡,不与他人共用 毛巾等个人物品,避免接触眼、口、 鼻等易感染部位。
饮食卫生
注意食品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的 食品,尽量少吃生冷食物,饮用安全 的水源。
环境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清洁和消毒 生活环境,避免在拥挤、不通风的场 所长时间停留。
疫苗接种
根据医生建议接种相关疫苗,提高自 身免疫力,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

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如何在身体内工作?

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如何在身体内工作?

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它们如何在身体内工作?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肆虐全球,人们对病毒和细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

虽然它们都是病原体,但它们的分类和作用机理有很大的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讲述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不同之处,以及它们在身体内的工作方式。

1.结构不同病毒和细菌在结构上有着天壤之别。

细菌是单细胞有机生物,有自己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通常直径为0.5-5微米。

而病毒则只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微小颗粒,直径只有20-300纳米。

病毒只是个壳子,没有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结构。

2.作用不同病毒和细菌的感染机理也不同。

细菌通过分泌毒素和细胞繁殖引起人体疾病,其中一些细菌的毒素可以引起致命性的剧毒反应,如破伤风、脑膜炎等。

而病毒感染的方式更加间接。

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内,将自己的基因组合并入人体基因组中,从而感染细胞、破坏细胞功能、改变人体免疫系统,引起各种疾病。

3.免疫反应不同细菌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来对抗细菌。

抗体可以识别细菌的特定抗原,并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包括吞噬细胞、细胞毒素扩散、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等。

病毒感染时,则需要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

它们会感染它们的寄主细胞并将它们转化为病毒生产机器,在细胞内繁殖,从而产生更多的病毒。

身体的免疫系统必须摧毁病毒的宿主细胞才能杀死病毒本身。

4.治疗方法不同对于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可能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因为抗生素可以杀死或减缓细菌繁殖。

然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过去我们所说的“流感感冒不能用抗生素治疗”的原因就是病毒无法被抗生素对付。

目前,对抗病毒感染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包括对症治疗、加强免疫系统、使用抗病毒药物等等。

5.预防方法不同预防细菌感染的方法包括注射疫苗、有效的卫生习惯等;而预防病毒感染需要的措施包括接种疫苗、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

此外,注意居住环境的卫生、适量、均衡饮食以及强健的体魄也是重要的预防疾病的方法。

综上所述,病毒和细菌之间不仅在结构和作用机理上存在巨大区别,而且治疗和预防的方法也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无害细菌

双歧杆菌是一个细菌属名。双歧杆菌属是一种革兰氏阳性、不运动、细胞呈杆状、一端有时呈分
叉状、严格厌氧的细菌属,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的消化道、阴成成员之一。一些双歧杆菌的菌株可以作为益生菌而用在食品、医
药和饲料方面。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乳酸菌是一类能
年11月24日公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允许金葡菌限量存在。

肺炎链球菌于1881年首次由巴斯德及G. M. Sternberg分别在法国及美国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
为革兰染色阳性,菌体似矛头状,成双或成短链状排列的双球菌,有毒株菌体外有化学成分为多糖
的荚膜。

大肠埃希氏菌通常被称为大肠杆菌,是在1885年发现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被当作正

嗜血杆菌是流感嗜血杆菌的简称,前称费佛氏杆菌(或译拜菲尔氏菌)或流感杆菌,属孤菌科嗜
血杆菌属。是一种没有运动力的革兰氏阴性杆菌。

一、致病细菌
• 幽门螺杆菌或幽门螺旋菌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 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由 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二人发现,是一种单极、多鞭毛、末端钝圆、螺旋形弯曲的细 菌。长2.5~4.0μm,宽0.5~1.0μm。幽门螺杆菌是微需氧菌,环境氧要求5~8%,在 大气或绝对厌氧环境下不能生长。
构成的;1935年W.M.斯坦利获得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1936年首次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该病
毒是一种杆状颗粒。以后许多病毒相继被提纯,对他们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分进行了研究,为病毒
分类提供了依据。

三、病毒出现

在实践方面,病毒的研究对防治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病毒病作出了重要贡献。病毒疫苗的发展,
为控制人类疾病(如天花、黄热病、脊髓灰质炎、麻疹等)和畜禽疾病(如牛瘟、猪瘟、鸡新城疫 等)提供了有效措施;由于综合防治和抗病育种等措施的利用,有效地控制了马铃薯退化病、小麦 土传花叶病、白菜芜菁花叶病等农作物病害;利用昆虫病毒作为杀虫剂的研究,也在大力开展并已 进入实用阶段。
为不容许细胞)后,则形成转化性感染。转化性感染与溶源性感染相似,病毒DNA或其片段整合于
细胞染色体上,并随细胞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胞,表达其部分基因(一般为早期基因),但不产生子
代病毒粒,细胞也不死亡,但被转化成类似于肿瘤细胞,可无限地传代。另一方面,RNA肿瘤病毒
(如鸡肉瘤病毒)必须先将其RNA反转录成dsDNA并整合到细胞染色体上,才能进行复制,所以这
述复制周期后产生大量子代病毒粒而将细菌裂解;而溶源性感染时,噬菌体DNA环化并整合到大肠
杆菌 DNA的特异性位点上,随着细菌的分裂而传给子代细菌,细菌不被裂解也不产生子代病毒粒。
营养条件、紫外线或化学药物都能使溶性源感染转化为裂解性。动物的DNA病毒如 SV40、腺病毒、
疱疹病毒等于感染敏感细胞(称为容许细胞)后,形成裂解性感染,而于感染不大敏感的细胞(称
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这类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具有丰富的
物种多样性。它们不仅是研究分类、生化、遗传、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理想材料,在理论上具
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在工业、农牧业、食品和医药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应用价值
也极高。
三、病毒出现
• 病毒只是一种只携带DNA或RNA的低级生物,都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怎么可能比人类高级?
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需要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和表达,才能完成增殖的亚病毒,
不单独存在,常伴随着其他病毒一起出现。如大肠杆菌噬菌体PE4,缺乏编码衣壳蛋白的基因,需
种感染方式是独特的,既是转化性感染,又产生大量病毒粒。脊椎动物细胞感染病毒后的另一种反
应是产生干扰素。干扰素是一种动物细胞编码的蛋白,其基因平常处于不活动状态,于病毒感染或
经双链RNA诱导后活化。干扰素有广谱的抗病毒作用,但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其作用机制是通过
与细胞膜结合,激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3种酶,阻断了病毒mRNA的翻译。干扰素在防止病毒扩散
四、致命病毒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的埃博拉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患者的血
液和排泄物传播,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肌痛,出血,皮疹和肝肾功能损害。

潘多拉病毒,是一类非常大型的病毒。其基因组比其它所有已知病毒都要大得多。直径达1微米。
类似于特大病毒及Megavirus等很多非常大的病毒,潘多拉病毒也感染变形虫。但是该病毒的基因

一,自然界:

是一类个体微小,无完整细胞结构,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复
制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virus”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毒素。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具有生
命最基本的特征,但至今对它还没有公认的定义。最初用来识别病毒的性状,如个体微小、一般在
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可通过细菌所不能通过的滤器、在人工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具有致病性等,
细菌与病毒
一、致病细菌 二、无害细菌 三、病毒出现 四、致命病毒 五、普通病毒 六、细菌与病毒的吞噬体 七、细菌与病毒的“克星” 八、图片欣赏 九、有奖小问答
目录
一、致病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隶属于葡萄球菌,有"嗜肉菌"的别称,是革兰氏阳
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许多严重感染。而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速冻食品中的存在量,卫生部于2011
组却包含1.9-2.5百万碱基对的DNA,是Megavirus(特大病毒)的两倍。与其它大型病毒相比,其
外观和基因编码也有很大不同。

马尔堡病毒,又称绿猴病病毒,绿猴因子、马尔、马堡病毒等,是一种致命性病毒,马尔堡出血
热的致病源。马尔堡病毒和埃博拉病毒有关,亦是同样源自非洲乌干达及肯尼亚一带,为人类和其
能与肝癌病因有关。但是,病毒大概不是唯一的病因,环境和遗传因素可能起协同作用。


分类

病毒分类命名的工作现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负责,已于 1971、1976、1979和 1982年发表
过 4次报告。

1982年将资料较齐全而能分类的病毒划分为7大群,分群的根据是基因组的核酸种类(DNA或
RNA)、类型(ds或ss)和有无包膜。
这是认识病毒的开端。以后相继发现许多人类、植物和动物的疾病是由病毒引起的。1898年
F.A.J.勒夫勒和 P.伏罗施发现了牛的口蹄疫病毒;1915年F.W.特沃特和1917年F.埃雷尔
分别发现了细菌病毒即噬菌体。

从30年代起开始探索病毒的理化性质,M.施莱辛格提纯了噬菌体并指出它是由蛋白质和DNA
他灵长类的共通疾病。病毒是由动物传染给人类,但病毒终极来源不明。马尔堡病毒可以透过体液,
包括血液、排泄物、唾液及呕吐物传播。对于这种具高度传染能力,而同时致命的疾病,目前没有
任何疫苗或医治的方法。病患者病状为发高烧,腹泻、呕吐,身体各孔穴严重出血。通常病发后一
周死亡。病发死亡率为25%~100%。

在生物学上是独特的;体积比细菌小得多,仅含有少数几种酶类;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增殖,
必须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复制自身核酸,合成蛋白质并装配成完整的病毒颗粒,或称病毒体
(完整的病毒颗粒是指成熟的病毒个体)。

三、病毒出现

简史

在发现病毒以前,人们早已开始不自觉地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中国在16世纪前后,就用天花
现仍有实用意义。但从本质上区分病毒和其他生物的特征是:①含有单一种核酸(DNA或RNA)的
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没有细胞结构;②在感染细胞的同时或稍后释放其核酸,然后以核酸复制的
方式增殖,而不是以二分裂方式增殖;③严格的细胞内寄生性。病毒缺乏独立的代谢能力,只能在
活的宿主细胞中,利用细胞的生物合成机器来复制其核酸并合成由其核酸所编码的蛋白,最后装配
和疾病恢复中有一定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种抗病毒药物。
三、病毒出现
• 致瘤作用

有一些病毒能诱发良性肿瘤,如痘病毒科的兔纤维瘤病毒、人传染性软疣病毒和乳多泡病毒科
的乳头瘤病毒;另有一些能诱发恶性肿瘤,按其核酸种类可分为DNA肿瘤病毒和RNA肿瘤病毒。
DNA肿瘤病毒包括乳多泡病毒料的SV40和多瘤病毒,以及腺病毒科和疱疹病毒科的某些成员,从
患者脓疮中的浆液给健康人接种而使之获得免疫力。差不多同时,荷兰的种植者用嫁接法使郁金香
感染病毒而开出美丽的碎色花朵;1796年E.琴纳发明了牛痘苗;1885年L.路易斯·巴斯德首创了
狂犬病疫苗。

1892年伊万诺夫斯基发现患烟草花叶病的烟叶汁通过阻留细菌的滤器后,仍保留其感染性;
1898年M.W.拜耶林克再次发现了这一事实,并指出该病是一类与细菌不同的病原体所引起的。
肿瘤细胞中可查出病毒核酸或其片段和病毒编码的蛋白,但一般没有完整的病毒粒。RNA肿瘤病毒
均属反录病毒科,包括鸡和小鼠的白血病和肉瘤病毒,从肿瘤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粒。这两类病毒均
能在体外转化细胞。在人类肿瘤中,已证明EB病毒与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有密切关系;最近,
从一种T细胞白血病查到反录病毒。此外,Ⅱ型疱疹病毒可能与宫颈癌病因有关,乙型肝炎病毒可
常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认为是非致病菌。直到20世纪中叶,才认识到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它是一种普通的原核生
物,根据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将致病性大肠杆菌分为6类: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肠产毒性大肠杆
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黏附性大肠杆菌和弥散粘附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