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的山
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3漂浮的山练习卷(四年级)同步测试.doc

西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3漂浮的山练习卷(四年级)同步测试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xx题评卷人得分(每空xx 分,共xx分)【题文】读拼音,写词语。
 【答案】尼姑诞生地区融化旅行横渡【解析】【题文】照样子,加偏旁组字组词。
【答案】诞诞生泥泥土妮妮妮抠抠门呕呕吐【解析】【题文】选一选,填一填。
(1)碧蓝的天空()着几朵白云。
(2)水面上()着几条小船。
(3)教室里,每个人都保持着()。
(4)著名的泰坦尼克号最终因为与冰山相撞而()海底。
【答案】(1)飘浮(2)漂浮(3)沉默(4)沉没【解析】【题文】模仿秀。
(1)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2)每天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
【答案】(1)游戏开始了,有的孩子扮演老鹰,有的孩子扮演小鸡,玩得高兴极了。
(2)祖国就是我们伟大的母亲,让我们茁壮成长。
【解析】【题文】课文我知道。
(1)漂浮的山是指,它具有、及漂浮在水面上几个特点。
(2)南极冰山:北极冰山:【答案】(1)冰山个头大数量多(2)南极冰山:平顶的,个儿较大;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
【解析】【题文】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冰山不是真正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
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
这还不能算是他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般比水上部分厚1-2倍,南极冰山的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可以厚达6倍。
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冰山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
11.漂浮的山

11、漂浮的山总第 35-36 个教案共享备课(设计者:黄晗)审验签字(薛虹)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查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在阅读过程中旁批。
3、了解冰山的特点,萌发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一边读一边想,了解冰山的特点教学难点:了解说明冰山特点的写法,学习拟人修辞手法。
教法:“三疑三探”教学法教具: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断,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境导入,审题质疑:(5)1、谈话导入:(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断)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船上1500余人遇难,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1、板题:11、漂浮的山(齐读课题两遍)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1)山怎么会漂浮呢?(2)漂浮的山是什么山?(3)漂浮的山有什么特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学习生字新词。
3、认读下列词语,注意字音:漂.浮随波逐....流泰坦尼.克号客轮逛.一逛.诞生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5、文中重点介绍了冰山的哪几个方面,在文中批注圈画出来。
(1.冰山的高 2 冰山的外形 3 冰山的漂浮)三、熟读课文,初步感悟。
(20)A.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B.把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下来。
c.收集冰山和冰川的资料。
第二课时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5)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冰山有了哪些了解?(我知道了冰山很高,南极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而且这只是它们露出海面的部分,我还知道冰山有南极的和北极的。
)2、谁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提出的主要问题?预设:漂浮的山有哪些特点?二、提示引路,自我探究:(10)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面的的问题,画出有关的语句,并在书中做出批注。
西师大版四上第课《漂浮的山》教案

西师大版四上第五课《漂浮的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分析问题的能力。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三、教学准备1.课文《漂浮的山》2.生字词卡片3.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他们对“漂浮的山”的初步理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断句等问题。
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节奏和韵味。
3.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组词、造句。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生字词的学习心得。
4.课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如浮力、密度等。
5.拓展延伸教师提出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6.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短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五、课后反思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建议。
六、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阅读分析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山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甲:“可能是因为山很轻。
”教师:“有趣的想法!但事实上,山是非常重的。
那么,有没有同学知道,是什么让山看起来像是在水面上漂浮呢?”学生乙:“是不是因为水把山的一部分给托住了?”教师:“非常正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浮力原理。
2021年11漂浮的山练习题及答案

2021年11漂浮的山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加点的选择正确的读音。
(用“√”表示)
漂浮.(fó fú)横.(hén héng)渡随波逐.(zhuó zhú)流
摇篮.(nán lán)逛.(guàng kuáng)街暖.(nǎn nuǎn)洋洋
二、找出句式相同的句子,在后面打“√”。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有!冰山确实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1. 这难道不能说是个奇迹吗?()
2. 那---- 如何样才能使功夫到家呢?()
3. 蜜蜂什么缘故那么勤劳?因为它们要忙着果蜜,把甘甜献给人类。
()
4. 蜂鸟什么缘故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千米是常事。
()
三、课文片段分析。
有味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点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1. “出身”是指:
2. 南、北极冰山在外貌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
一、fúhéng zhú lán guàng nuǎn
二、3. 蜜蜂什么缘故那么勤劳?因为它们要忙着果蜜,把甘甜献给人类。
4. 蜂鸟什么缘故追得上鹰呢?因为蜂鸟的双翼每秒钟可拍动75次之多,连续飞行几千米是常事。
三、1. “出身”是指:冰山形成的缘故。
2.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张家界武陵源 烟雨丹青,神话“悬浮山”

张家界武陵源烟雨丹青,神话“悬浮山”作者:唐林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03期云海时浓时淡,石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在晴天,坚硬的山峰变得妖娆、飘逸和神秘,山峰漂浮在厚厚的云层上,恍若神话世界。
只要靠近神堂湾,耳边便会隐隐约约响起一片鸣锣击鼓、人喊马嘶的声音,似有千军万马在鏖战,有人说那是来自古代战场的回声。
索溪峪犹如一幅水墨长卷,那雄奇中透着清秀,幽深中带着恬淡,粗犷中含着娇媚的独特景致,让人心旷神怡,顿生出尘之感。
北纬30度线是一条神奇的纬线,贯穿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串联起无数伟大雄奇的景观。
在中国境内,一系列雄奇的人文建筑和自然秘境沿着北纬30度线分布,其中就包含了武陵源——被无数笔墨盛赞的“丹青世界”以及“神话世界里的悬浮山”……武陵源位于中国湖南省张家界境内,地处武陵山脉腹地,主要包含了张家界森林公园、天子山、索溪峪、杨家界等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总面积360多平方公里。
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涌的海洋,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被抬升为陆地、山脉。
随后,大自然伸出神奇之手,在这里穿透切割、精雕细琢,创造了砂岩、峰林、峡谷相结合的原始生态体系,构成了溪水潺潺、奇峰耸立、怪石峥嵘的独特景观。
三千奇峰,烟雨武陵神话世界里的“悬浮山”石英砂岩构成的峰林地貌,是武陵源的天赋。
根据目前航测数据,这里所知石峰已超过3000座,垂直高度400米以上的石峰也超过1000座。
这些石峰直立而密集,突兀入眼的岩壁和峰石如帛如笋,似屏似柔,一扇扇、一根根,连绵万顷,以层峦叠嶂的恢宏气势,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大自然的巧妙雕琢,把一座座石峰变成了各种人或动物的形象,生动活泼,变化多端,无论人物、神仙还是飞禽、走兽,无不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人们还给一座座山峰取了有趣的名字,如“西海长卷”、“天女献花”、“屈子行吟”、“罗汉峰”等,每个名字都能衍生出一段故事。
每当阴雨连绵或雨过转晴,幽幽山谷中就会生出云雾,飘荡在层峦之间,云海时浓时淡,石峰时隐时现,景象变幻万千;而在晴日之下,坚硬的山峰变得妖娆、飘逸和神秘,一“根根”山峰漂浮在厚厚的云层上,恍若神话世界里的悬浮山。
小学语文课文《漂浮的山》

小学语文课文《漂浮的山》
有在水上漂浮的山吗?
有!冰山就是漂浮在水上的"山";。
这些"山";在海上随波逐流,任意漂浮,常常会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
1912年,首航横渡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就是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船上的1500余人遇难,造成了世界航海史上最悲惨的一次海难。
冰山不是真正的山,可是有的冰山却比常见的山丘大得多。
北冰洋已发现的最大的冰山高出海面达134米,南极地区的冰山高出海面最高的约有90米。
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因为漂浮在海上的冰山,大部分身体藏在水下,只在水面露出一个脑袋。
北冰洋的冰山,水下部分一船比水上部分厚1~2倍,南极冰山的水下部分比水上部分可以厚达6倍。
有趣的是,南极和北极的冰山出身不同,外貌特征也不一样。
南极冰山多是平顶的,个儿较大。
北极冰山个儿较小,多是尖顶的。
冰山的数量更是多得惊人。
每年,会有成千上万座冰山从南、北极的"摇篮";中诞生。
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暖洋洋的海水,会让它们逐渐融化消失。
它们当中个儿大的,因为消失得慢,所以就旅行得远了。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

漂浮的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漂浮的山是何物,能够描述其特点。
2.了解漂浮的山形成的原因。
3.掌握漂浮的山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探索漂浮的山。
二、教学重难点:1.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
2.漂浮的山的分类和分布情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漂浮的山的概念、特点、分类和分布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2.实践探究法:组织学生实地考察,通过实践来了解漂浮的山。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漂浮的山,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形象吗?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知识讲授(30分钟)a.教师简要介绍漂浮的山是指在水体表面浮起的小山,可以通过引起地壳下降或水体上升来形成。
b.教师详细介绍漂浮的山的形成原因:地壳下陷和水体上升。
地壳下陷是指地壳下层发生变化,导致地壳表面下沉形成坑洼,然后水体填充到坑洼中,形成了漂浮的山。
水体上升是指海平面上升或水体体积增加,使水位上升,溢出水面的山体被称为漂浮的山。
c.教师介绍漂浮的山的主要分类:沉底型漂浮的山、触底型漂浮的山、水位上升型漂浮的山等,分别讲述其特点和形成过程。
d.教师介绍漂浮的山的分布情况:漂浮的山主要分布在一些陆地碰撞带、隆起带和沉降盆地等地区。
3.实践探究(30分钟)a.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选择一个附近的水体进行考察。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勘测,并记录所见到的漂浮的山。
b.学生回到教室后,每组学生分享和讨论实地考察的结果,交流在实地考察中的发现和问题。
4.小结和拓展(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回答学生在实地考察中产生的问题,并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提醒和拓展。
五、课堂作业:参考教材或互联网查找漂浮的山的相关案例和资料,写一篇关于漂浮的山的科普文章。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可能会导致课堂时间不够充分,需要注意把握教学进度。
外星人的地理环境异于地球的地貌奇观

外星人的地理环境异于地球的地貌奇观在无垠的宇宙中,我们总是充满了对外星生命的好奇和幻想。
想象着外星人的存在和他们所生活的星球上可能存在的地理环境已经成为科幻文学和电影的常见主题之一。
然而,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他们的地理环境将会如何呢?与地球相比,外星球上的地貌是否会呈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观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球之外的地貌奇观,虽然这仅仅是一种想象,但也是一次有趣的科幻之旅。
一、火山的壮丽景观地球上有着许多壮丽的火山景观,如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和冰岛的埃亚菲亚特拉火山。
然而,在外星球上,火山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壮丽和神秘的景观。
一些外星星球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火山口更大,喷发更强烈,岩浆更多样化。
这些外星火山可能会喷发出五彩斑斓的岩浆,形成壮观的熔岩湖,让人仿佛置身于奇幻的幻想世界。
二、水晶之海地球上的海洋覆盖了大部分的表面,但在外星球上,海洋也许会呈现出与地球完全不同的景观。
想象一下,外星球上的海洋是由水晶构成的,这些水晶呈现出多彩的光芒,海水中的生物都是透明的。
在这个水晶之海中,潜水可能会成为一种绝妙的体验,让人沉浸在令人惊叹的色彩和光线中。
三、漂浮的山脉在外星球上,重力可能会与地球不同,导致一些奇特的地貌景观。
想象一下,外星球上的一座座山脉并不扎根于地面,而是漂浮在空中。
这些漂浮的山脉可能由轻盈的材料构成,如气球般的气囊或者超导磁性材料,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漂浮。
这种景观将是一场前所未见的视觉盛宴,挑战着我们对地貌的传统认知。
四、闪烁的沙漠外星球上的沙漠也许会与地球上的沙漠大不相同。
一种有趣的设想是,在外星沙漠中存在一种闪烁的矿物质,使得整个沙漠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各种颜色。
这种闪烁的沙漠景观将会吸引无数的探险家和游客前来,追求其独特的美丽。
五、巨大的晶体洞穴地球上的洞穴已经有许多壮观的例子,如墨西哥的纳卡米查洞穴和中国的麦穗洞。
在外星球上,洞穴可能会呈现出更加壮丽和奇幻的景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漂浮的山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借助字典、词典和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运用学过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批读。
3了解冰山的特点,培养关注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冰山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学过的读书方法进行批读。
教学准备
教师:影片《泰坦尼克号》相关片段,地球仪。
学生:收集有关冰山的资料、图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说起山,人们就会想起我国的几座名山,如黄山、泰山等,而提起泰山,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与泰山相关的成语,知道它是什么成语吗?(稳如泰山)是的,山是不可动摇的,然而在美丽的地球上,还有一种漂浮的山——冰山。
2教师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冰山毁船的片段,激起阅读兴趣。
3揭示课文题目:影片中造成船毁人亡的就是漂浮的山。
(板书课文题目)
二、自读自悟,初学课文
1抽生汇报前面学过的批读课文的批读方法,再看本文四处批注。
教师总结批读要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批注。
2自读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要求学生简单批注。
(1)找出新词,利用工具书或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意。
(2)“漂浮的山”指什么?课文介绍了它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3)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细读课文
1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2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适时点拨。
3出示两组句子。
读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1)a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身高”。
b这还不能算是它们实际的高度。
(2)a这些顽皮的“大个子”在海上到处漂流。
它们有的可以作长途旅行,有的则只能在离自己家乡不远的地方逛一逛。
b这些冰山在海上到处漂流,它们有的漂到很远的地方,有的漂得不远。
4让学生再找一找文中采用拟人手法描写的其他句子进行体会。
5围绕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指导朗读。
可采用抽读、评价、指
导读等方式。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冰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听。
附:板书设计
漂浮的山
身高
外貌
漂浮
又多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