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4.5望远镜与显微镜导学案无答案苏科版

第四章第五节望远镜与显微镜【学习目标】1. 通过观看,了解两个透镜的组合,能够具有望远和放大的作用;2.初步了解望远镜进展的历程及其在人类探讨宇宙隐秘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培育对物理学的酷爱;3.初步了解显微镜的进展情形及应用前景,从而熟悉到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预习探学】1.阅读讲义P94—P95,完成以下填空:(1)望远镜能使(远/近)处的物体在(远/近)处成像。
(2)通常的望远镜(或显微镜)可看做是由两个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镜,靠近被观看物体的叫做镜。
(3)显微镜能够帮忙咱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它由两个 (凸/凹)透镜,且它的物镜焦距很(长/短),目镜焦距较(长/短)。
微小的物体通过物镜和目镜次放大后,人眼就能够够看清楚了。
2.你在预习中碰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望远镜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题(1)小题。
2.探讨活动:(1)活动一:观看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观看到的现象是什么?(2)活动二:利用一个凹面镜和一个凸面镜观看物体用一个凹面镜和一个凸面镜组合起来,将凹面镜靠近眼睛,通过凹面镜和凸面镜观看稍远处(如教室外)的物体,调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成目镜是透镜物镜是透镜像。
伽利略望远镜(3)活动三:通过两个凸面镜观看物体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面镜组合起来观看物体,以焦距较长的凸面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凸面镜观看稍远处(如教室外)的物体,调剂两个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
你看到的物体成 像。
开普勒天文望远镜 3.阅读讲义P95“生活·物理·社会”,完成以下填空:天文望远镜的进展: 望远镜 望远镜 望远镜望远镜 望远镜。
(二)显微镜1.交流:“预习探学”中第1题(3)小题。
2.活动四:通过两个凸面镜观看物体用焦距不同的两个凸面镜组合起来观看物体,以焦距较短的凸面镜作为物镜,通过两个凸面镜看较近的物体(如讲义上的文字)。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和应用。
2.掌握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
3.了解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
4.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焦距计算方法。
二、前期复习请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能否给出一个例子? 2. 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3. 凸透镜焦点前后形成什么样的像?由什么原理解释?三、新知导入1. 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和调焦装置组成。
在显微镜中,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的焦点处,通过目镜放大观察。
1.1 显微镜的结构和原理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包括: - 底座:支撑整个显微镜的主体。
- 支臂:连接底座和液晶屏,使显微镜可以上下移动。
- 旋钮:用于调节焦距。
- 物镜:接收被观察物体反射的光,并将光汇聚到焦平面上。
- 目镜:接收物镜汇聚的光,使其再次发生折射,形成放大的逆立像。
- 调焦装置:由旋钮控制,用于调节物镜与被观察物体的距离,以使成像清晰。
- 杠杆:通过杠杆装置,可使底座移动。
显微镜的原理主要涉及光的折射、反射和成像原理。
当光线从空气折射进入玻璃片中时,它会发生折射现象。
物镜将光汇聚到焦平面上,再由目镜放大观察。
通过调节焦距,我们可以获得清晰的放大逆立像。
1.2 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医学、化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细胞、细菌、组织等微小结构,从而进一步了解生物领域的工作原理和研究对象。
2. 望远镜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距离天体的光学仪器。
它主要由目镜、物镜和调焦装置组成。
在望远镜中,物镜接收天体反射或透过的光,并将光汇聚到焦平面上,然后由目镜放大观察。
2.1 望远镜的结构和原理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包括: - 支臂:支撑整个望远镜。
- 调焦装置:用于调节物镜与被观察天体的距离,以使成像清晰。
- 物镜:接收天体反射或透过的光,并将光汇聚到焦平面上。
- 目镜:接收物镜汇聚的光,使其再次发生折射,形成放大的正立像。
5.4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
2.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
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的凸透镜叫目镜,的凸透镜叫物镜。
二、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探究一、显微镜:::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探究二、望远镜:::4.自制简易望远镜:探究三、视角1.定义:2.视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四、探索宇宙三、展示对抗阶段四、检查反馈阶段1.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3.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C.物镜的焦距 D.任意距离4.下列情况下,人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D.40m远的1.5m高的竹竿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置于水滴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第五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知道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及作用2、过程与方法: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教学难点】利用两组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教学用具】显微镜,凸透镜(两只),凹透镜(一只)【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使物体放大,那么如何能放大得更大?人眼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时,分辨本领是有限的。
把物体移近些,可以看得清楚些,借用放大镜可以看得更清楚些,但对于太细微的结构,如生物的细胞,移得再近,用放大镜也是看不清楚的。
我们从实验中可看出用两个凸透镜可以放得更大。
利用这个原理,为了能看到细小的物体,人们制成了显微镜。
为了看清远处的物体,人们又制成了望远镜。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显微镜和望远镜。
二、新课教学(一)、课前预习预习要求:预习课本71页至73页,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和疑问,请记录下来,预备课上组内交流。
1.观察课本图3.5-1和3.5-3,说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2.视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小组学习1.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结合课本图3.5-1,让学生讲解,老师可以随时指点、或找其他学生补充)。
(1)显微镜镜筒两端各有一组,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
靠近眼睛的叫,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
反光镜可旋转,能使反射光线从下方照射到被观察的物体上,起到增大物体的_______的作用。
载物台用来放置被观察的物体,载物台中央有一圆孔,反射镜反射的光线从下方穿过圆孔,照射在被观察物体上。
(2)物体通过物镜能成一个,,的像;这个实像作为目镜的“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的像。
显微镜使物体经过两次放大,使肉眼看不到的小物体能看到。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介绍本文档是根据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编写的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导学案。
通过本文档的学习,你将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结构以及应用。
目录•显微镜–1. 原理–2. 结构–3. 应用•望远镜–1. 原理–2. 结构–3. 应用显微镜1. 原理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的放大原理是利用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使得通过物镜的光线再次被目镜放大,从而形成放大的物象。
这样可以使我们看到肉眼无法分辨的微小细节。
2. 结构显微镜通常由物镜、目镜、台座和精密焦调装置等部件组成。
物镜位于显微镜的下方,因为物象通过物镜放大;而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用于再次放大物象。
台座用于支撑样品,精密焦调装置则用于调整焦距,以便获得清晰的显微图像。
3. 应用显微镜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微生物、细胞、组织等微小的生物结构,深入研究生命的奥秘。
同时,显微镜还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组成,例如研究金属的晶体结构、纤维的组织等。
望远镜1. 原理望远镜是一种观察远距离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的原理是利用物镜和目镜的组合,使得远处的光线经过物镜的聚焦后再次被目镜放大,从而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加清晰、大。
2. 结构望远镜通常由物镜、目镜、支撑架和焦距调整装置等部件组成。
物镜位于望远镜的前端,用于接收远处的光线。
而目镜位于望远镜的顶部,用于再次放大光线。
支撑架用于支撑整个望远镜,保持其稳定性。
焦距调整装置则用于调整焦点的位置,以便获得清晰的观测结果。
3. 应用望远镜广泛应用于天文学、地理学等领域。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观测宇宙中的天体,比如行星、恒星、星云等。
同时,望远镜还可以用于观测地球上的远距离物体,比如山脉、河流、建筑物等。
总结通过本文档的学习,你现在应该对显微镜和望远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显微镜和望远镜作为光学仪器,分别用于放大微小物体和观测远距离物体。
八年级上册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能说出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情况二、学习内容(一)自学与思考1、阅读课本中的“显微镜”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看图5、5-1可知:显微镜主要有哪几个部分组成?2、显微镜的目镜是靠近什么一组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3、物镜是靠近什么的一组透镜。
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什么透镜?4、被观察的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什么样的像?它的成像原理和生活中的哪种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相同?5、目镜的作用是什么?它与生活中的哪种透镜作用相同?6、从显微镜的成像过程看,被观察的物体经过了几次放大作用?7、根据投影仪的成像原理可知:被物镜放大的物体必须放在物镜的什么地方?8、根据凡大惊的成像原理可知:物镜成的像必须在目镜的什么地方?9、看课本图5.5-2,由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可知:被物镜放大的物体是什么?被目镜放大的是什么?(二)自学交流阅读课本中的“望远镜”内容和看图5、5-3和图5、5-4思考以下问题1、望远镜也有目镜和物镜?它们的作用和显微镜中的目镜和物镜相同吗?2、望远镜的目镜作用是什么?望远镜的物镜作用是什么?其中和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的是什么镜?3、在望远镜中,物镜成的像在什么地方?这个像应该在目镜的什么地方?4、看到物体的大小与视角有什么关系?5、把望远镜物镜的口径加大后会有什么样的好处?(三)知识拓展自学课本104探索宇宙,思考下列问题:1、第一位用望远镜观察天体的物理学家谁?他还第一次观察到了什么?2、人们用望远镜发现了哪颗行星,为万有定律提供了有力支持?3、出光学望远镜外,人们为了更深入的探索宇宙,还发明了什么望远镜?4、宇宙中有上千亿个星系,银河系是千亿个星系中的一个,太阳是银河系中千亿个恒星中的一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这说明了什么?5、观察图5.5-7可知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转动的行星有几个轨道?地球在哪个轨道上?6、地球的行星是什么?现在人们发射的卫星是否可以看作是地球的行星?三、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练习与拓展一、填空题1.显微镜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靠近眼睛的叫__________,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__________.2.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物镜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的镜头.3.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的镜头,目镜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4、望远镜中被观察物体到物镜的距离远大于,成的像到目镜的距离。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导学流程】目标预设-问题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展示-点拨提升-反馈评价一、学习目标:1、说出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说出并记住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难点: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二、课前导学——自主学习(10 min):显微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远镜的构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合作探究:1、显微镜(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反光僮是一个________镜,作用________。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在物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望远镜:(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思考:①什么叫视角?视角的大小与什么因素相关?②物镜口径较大的作用。
为什么天文望远镜常用凹面镜作物镜?③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如何确定。
课堂小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原理、区别。
(5min)四、点拨提升1、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A、平面镜B、凹透镜C、凹面镜D、凸透镜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 显微镜1.1 显微镜的作用显微镜是一种用于观察微小物体的仪器,它可以将物体放大,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细小的细胞、细菌等微观结构。
1.2 显微镜的构造显微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物镜:位于物体与显微镜之间,负责放大待观察的物体。
•目镜:位于显微镜的顶部,我们通过目镜来观察放大的物体。
•真空炉:用于调节显微镜内部的空气湿度和温度,以保护显微镜的镜片。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使我们能够调节焦距和放大倍数。
•支臂和底座:用于支撑整个显微镜的结构。
1.3 使用显微镜的步骤1.将待观察的物体放置在显微镜的玻片上。
2.调节显微镜的焦距,通过旋转镜筒上的焦距调节旋钮来使物体清晰。
3.使用低倍镜观察物体,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体的细节。
4.如需进一步观察细节,可以使用高倍镜或油浸镜头。
2. 望远镜2.1 望远镜的作用望远镜是一种用于观察远处物体的仪器,它通过光学方式将物体放大,让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节。
2.2 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物镜:位于望远镜的前端,用于收集远处物体的光线。
•目镜:位于望远镜的顶部,我们通过目镜来观察放大的物体。
•支架:用于支撑整个望远镜的结构。
•调焦装置: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使观察的物体清晰。
2.3 使用望远镜的步骤1.找到要观察的目标物体,并将望远镜对准。
2.调节望远镜的焦距,通过旋转调焦装置使物体清晰。
3.使用目镜观察物体,调整焦距直到看清物体的细节。
4.如需进一步观察细节,可以使用更高倍数的目镜。
3.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区别尽管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是光学仪器,但它们在功能和使用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
•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微观结构,如细胞和细菌,而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远处物体,如星星和行星。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较高,一般可以达到几百倍,而望远镜的放大倍数相对较低,一般在几十倍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流程及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方法
一、解读目标 3分钟
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知道显微镜、望远镜各部分的成像原理;
3、掌握视角的概念;
重点、难点:显微镜与望远镜的原理。
二、夯实基础 12分钟
阅读教材103页“显微镜”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是,靠近眼睛的是,物体通过物镜成、的像(相当于
的镜头);物镜成的像经过目镜再成、的像(相当于)。
经两次成像就可以看到人眼看不到的极其微小的物体了。
阅读教材103页“望远镜”完成下列问题
2、望远镜是由和两组透镜组成。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用来把物镜成的像。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的较大,是为了。
3、视角:物体的边缘跟眼睛所夹的角。
视角越大,成的像越,看物体越清楚。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近大远小”。
4、说说望远镜在发展历史,茫茫太空当中会有外星人吗?
三、能力提升 15分钟
1、列表比较显微镜与望远镜(难度:★★★★)
四、总结梳理 5分钟
成像特点:
显微镜结构
成像特点:
显微镜与望远镜显微镜与望远镜的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巧记:(霉:实像,宝:虚像)
(1)当U>2f时:
倒小霉;
(2)当U=2f时:
等倒霉;
成像特点:
显微镜结构
成像特点:
五、过关检测 10分钟
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可以形成一个物体像,目镜的作用则相当于一个,可以把像再放大一次,使人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机的镜头,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机的镜头,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的虚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现代天文望远镜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其目的是()
A、会聚更多的光
B、成象更明亮
C、增大视角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虚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实像
B、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实像,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是虚像
C、目镜成的是实像,物镜成的是虚像
D、目镜成的是虚像,物镜成的是实像
5、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6、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你注意过像的正倒吗?请你通过判断,选择以下正确的说法(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7、在生物课上使用显微镜时,为了增大放大倍数,常常采用()
A、更换物镜
B、更换目镜
C、同时更换物镜和目镜
D、只要使物镜离观察物体近一些
附加题:(难度:★★★★)
8、在显微镜的视野左上方有一物像,要移到视野中央,应怎样移动装片?()
A、左上方
B、右下方
C、左下方
D、右上方(3)当f<U<2f时:倒大霉;
(4)当U<f时:
正大宝,不倒霉。
本课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过程教案法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
过程教案法的理论基础是交际理论,认为写作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群体间的交际活动,而不是写作者的个人行为。
它包括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写后修改编辑阶段。
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教练,及时给予学生指导,更正其错误,帮助学生完成写作各阶段任务。
课堂是写作车间, 学生与教师, 学生与学生彼此交流, 提出反馈或修改意见, 学生不断进行写作, 修改和再写作。
在应用过程教案法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 学生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 从不会构思到会构思, 从不会修改到
会修改, 这一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由于能得到教师的及时帮助和指导,所以,即使是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也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较好的作文来,从而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增强了写作的自信心。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