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设计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设计第第44课课夏商西周的更迭夏商西周的更迭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跨三个朝代,知识点多且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

在公元前2070年,即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建立之时,我国古代社会进入文明时代。

本课内容分成三目,依次介绍夏商西周三朝的更替,教学中要注意介绍更迭的顺序,建国时间,建立者,国都。

二.学情分析1.初一的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可以先布置学生收集资料,在课上进行交流。

2.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和图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本课的知识点多又比较琐碎,但内容浅显,可用表格进行归纳,帮助学生进行梳理。

三.教学目标课程标准知道夏朝建立标志国家建立的史实,知道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及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启发.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和比较,通过史实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夏朝知识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了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离不开奴隶和平民的艰苦劳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四.教学重难点知道夏商西周的更迭过程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形容一个人说话有分量,能起决定性作用,会用哪个成语学生一言九鼎教师一言九鼎是说一个人说得话有九个鼎那么重,什么是九鼎九鼎有什么象征意义这就要夏商西周的历史说起。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

2.学习新课(1)“家天下”的夏朝教师大禹因治水而威望大增,传说中的大禹还做了几件有助于提高其威望.巩固其地位的大事,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后进行归纳。

学生归纳涂山召见部落首领,划九州,筑九鼎。

学生看地图,明确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课本二里头宫殿复原图。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禹死后谁来继任(学生积极思考)学生通过禅让制再选出一个继任者伯益教师还有不同意见吗大禹死后是他的儿子启即位,和与之前禅让制通过推举的方式不同,启通过武力征服了那些不服从他的人,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这就是王位世袭制。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学科领域:历史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2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让学生掌握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综合归纳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利用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和变迁。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及其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它们的兴衰原因。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过程。

(2)分析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重要历史事件和特点。

(3)引导学生探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原因。

4. 合作探讨5. 地图游戏(1)教师出示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地理位置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忆。

(2)学生进行地图填空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一幅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兴衰过程图。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课堂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3. 出示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七、教学反思1. 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觉得自己有哪些收获?3. 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2.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答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促进知识的内化。
5.结合课外阅读和实地考察,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使历史学习更加立体和深入。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夏商西周的更迭》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夏商西周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归纳历史规律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的历史,认识我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连续性,了解国家产生、发展、变革的过程。
2.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本组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3.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练习
1.设计与夏商西周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a.判断题:检查学生对夏商西周基本知识的掌握
b.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程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结合课本插图、地图、历史文物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印象,提高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夏商西周历史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一、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二、章节内容:1. 夏朝的建立与灭亡2. 商朝的兴起与灭亡3. 西周的建立与兴盛4. 西周的衰落与灭亡5. 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三、教学目标:1. 了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理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难点: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互动提问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史实记忆能力。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历史,提醒学生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新课导入】一、夏朝的建立与灭亡1. 讲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夏朝灭亡的原因。

二、商朝的兴起与灭亡1. 讲解商朝的兴起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商朝灭亡的原因。

三、西周的建立与兴盛1. 讲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发展过程。

2. 分析西周兴盛的原因。

四、西周的衰落与灭亡1. 讲解西周衰落的原因。

2. 分析西周灭亡的原因。

五、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1. 分析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

2. 讲解夏商西周更迭的影响。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关注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更迭。

【课后作业】1. 记忆夏朝、商朝和西周的历史背景、建立过程和灭亡原因。

2. 思考夏商西周更迭的原因与影响。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夏商西周更迭的知识点。

六、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七、章节内容:1.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2. 西周的文化与艺术3. 西周的宗教信仰与礼仪制度4. 西周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5. 西周的内外政治状况与灭亡原因八、教学目标:1.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文化与艺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学教案第一章:夏朝的兴起与衰落1.1 教学目标了解夏朝的建立背景和传说中的首任君主大禹。

认识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治理特点。

探讨夏朝的衰落原因。

1.2 教学内容夏朝的起源与大禹治水传说。

夏朝的社会组织、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夏朝的衰落过程及其原因。

1.3 教学活动讲述大禹治水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夏朝的建立。

分组讨论夏朝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让学生深入了解夏朝。

分析夏朝衰落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二章:商朝的崛起与更迭2.1 教学目标认识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理解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2 教学内容商朝的建立背景和商汤的革命。

商朝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

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

2.3 教学活动讲述商汤的革命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商朝的建立。

分析商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商朝。

探讨商朝的更迭过程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三章:西周的开创与繁荣3.1 教学目标了解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认识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理解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西周的建立背景和周文王、周武王的贡献。

西周的政治制度、社会结构和军事制度。

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

3.3 教学活动讲述周文王、周武王的故事,引导学生理解西周的建立。

分析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周。

探讨西周的文化特点和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

第四章:西周的衰落与东周的开启4.1 教学目标认识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理解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

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

4.3 教学活动分析西周的衰落过程和原因,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复杂性。

讲述东周的开启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

第五章: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5.1 教学目标总结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5.2 教学内容夏商西周更迭的历史启示。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优秀教案

夏商西周的更迭【教课目的】1.认识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成立的史实及更替的次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消亡的原由并归纳其相像之处。

3.经过学习夏、商、西周消亡的史实,理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经过对奴隶制国建夏代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长,源远流长,加强民族骄傲感。

5.经过对大批精巧文物、历史古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惜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课要点】认识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朝夏、周朝商的相同原由,并议论有何历史启迪。

【教课难点】划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必定的困难。

【教课过程】1.导入新课(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先人的艰辛勤动,反应了我国从人类发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波折而漫长的历程。

跟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日,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期间——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 年夏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此后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板书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教师发问:夏代的成立者是谁?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大概在公元前 2070 年(BC 观点引入),禹成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代,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代。

学生识图(课件出示图片),夏代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详细地点,认识阳城是今日的哪个城市。

教师发问:启是如何继承王位的?(师)禹年迈的时候,也依据禅让制的传统,推选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可是他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想,禹为何要把实权交给启呢?结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议论并发布看法。

)(师)禹死后,伯益依据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礼让,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益礼让的结果还会和舜、禹时的礼让结果相同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

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初中历史夏、商、西周的兴亡教案优秀范文大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一)知识目标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掌握西周分封制。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课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了解夏、商、西周更替顺序及其原因,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

通过奴隶制国家与原始社会对比,分析奴隶制度的进步性。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制作示意图、编写和表演历史剧、讲故事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通过抒发感想,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制作比较表、分组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夏、商、西周历史的学习,认识到国家统治者的残暴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最终推翻其统治,人民群众有权利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树立民族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以及奴隶制的进步性和残酷性。

?教学思路一、课前导学1.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基础水平合理分组;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杂志、网站,搜集有关夏、商、西周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

2.夏、商、西周朝代更替情况表格。

3.有能力、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制作相关的手抄报、课件等。

二、教学渗透1.上网查询、搜集和剪辑相关影视资料,渗透信息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2.可用多种生动活泼的文艺形式加深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总结知识要点,如编演历史短剧等以加深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使文、史融为一体。

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

ldquo;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mdash;mdash;夏。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2-4《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

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教案一、新课标标准知道具有奴隶制特点的夏、商、西周王朝的建立与发展,了解西周分封制等重要制度。

二、内容分析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夏、商、西周是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时期。

商朝和周朝,国家地域扩大。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国家统治者建立了统治人民的机构、军队,制定了法律和制度。

这些制度和世袭制、分封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

夏、商、西周三代的更替反映了朝代兴衰的规律。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三代更替的相关史事,掌握西周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及作用。

(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通过夏商周的更替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回顾旧知,引入新知。

(二)讲授新课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2,概况夏朝建立的相关史实。

(2)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想一想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什么区别?(4)学生活动(3)教师活动阅读课本,思考二里头文化遗存,反映出怎样的信息。

(4)学生活动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2.商朝的统治(1)教师活动商朝的建立与统治(2)学生活动①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

②商朝为巩固统治,增强军力,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控制。

(3)教师活动首都是国家的中心,为什么要多次迁都?古我先王将多于前功,适于山,用降我凶,德嘉绩于联邦。

今我民用荡析离居,罔有定极。

——《尚书·盘庚》自中丁以来,废适而更立诸弟子,弟子或争相代立,比九世乱,于是诸侯莫朝。

——《史记·殷本纪》(4)学生活动自然灾难;王室争夺权力。

3.西周的兴衰(1)教师活动阅读教材P26,梳理关于西周分封制的基本概况?(2)学生活动①目的:巩固统治②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③权利与义务:义务:政治上:听命天子,朝觐述职;军事上: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经济上:交纳贡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商西周的更迭
【教学目标】
1.了解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和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史实及更替的顺序。

2.归纳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原因并概括其相似之处。

3.通过学习夏、商、西周灭亡的史实,明白“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

4.通过对奴隶制国建夏朝的学习,知道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豪感。

5.通过对大量精美文物、历史遗迹的学习,形成自觉地保护文物、爱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过程,找出商代夏、周代商的相同原因,并讨论有何历史启示。

【教学难点】区分禅让制与王位世袭制,学生对这些政治理论问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师)先前学习的传说时代我们祖先的艰辛劳动,反映了我国从人类起源到迈向文明经历了曲折而漫长的历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汶口文化贫富分化),奴隶制在我国产生。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奴隶社会。

在公元前2070 年夏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国家,中国仅次于古代埃及进入奴隶社会,从此我国历史迎来了文明时代,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板书课题:夏商西周的更迭。

2.“家天下”
教师提问:夏朝的建立者是谁?建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大约在公元前2070 年(BC概念引入),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国名就是禹所在的部落名称“夏”,这就是夏朝。

学生识图(课件出示图片),夏朝的地理范围及阳城的具体位置,了解阳城是今天的哪个城市。

教师提问:启是怎样继承王位的?
(师)禹年老的时候,也按照禅让制的传统,推举他治水时的助手伯益作继承人,但是他
却不给伯益实权,把实权交给了他的儿子启。

(师)同学们想一想,禹为什么要把实权交给启呢?后果又会是什么样呢?(讨论并发表见解。


(师)禹死后,伯益按照过去的传统,躲到另一个地方表示谦让,同学们想象一下,伯益谦让的后果还会和舜、禹时的谦让后果一样吗?(学生联系上一个问题回答。


这样,启轻而易举地继承了禹的位置,接着又通过武力降服了不服的伯益等其他部落,以武力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启继承王位表面上看是自己争取的,实际上,启之所以能取得实权树立自己的威望与谁分不开呢(是禹)?对,这是禹精心安排的结果,所以历史上称“禹传子”。

由于启不是按照禅让制由各部落选出来的首领,所以,我们说禅让制被破坏了,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从此禹的家族世世代代统治着夏,天下成为一家一姓的私产,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教师提问:王位世袭制和禅让制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在禹执政的后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禅让制已经走向终结,启在禹的扶助下已经树立起威望、形成了特权。

(师)虽然夏朝才仅仅是个国家的雏型,但毕竟是建立国家的开始,此后,历代国家越建越完备,历史在不断前进。

活动:时光隧道穿越——“夏朝人”和“商朝人”畅谈自己的国家包括建国时
间,政治,经济,文化等几方面内容(教师语言要生动风趣,在其中起到鼓动情绪和兴趣
作用,引导学生运用图片说明内容的作用。


3.商汤灭夏(师)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在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后,在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暴君夏桀时代灭亡。

(观察课本《“桀驾人车”汉画像石拓片》)真是可惜了,好端端的国家就败在了这样的暴君的手里。

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讲述下“商汤灭夏、夏桀亡国”的故事?教师提问:谈谈
从夏商灭亡中得到的启示。

(师)约公元前1600 年,商汤建国,定都于亳。

教师提问:商汤建国后商朝又发
生了哪些重大事件?——盘庚迁殷。

商朝
在建立之初的300 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七次迁都。

教师提问:你认为商朝当时会因为什么原因而迁都?学生小组讨论,回答:战乱、洪水、政局动荡、占卜迷信、外族入侵、自然环境的恶化等。

(师)商朝为管理国家设置了各项事务官员,建立了军队,其疆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
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代经济文化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4.武王伐纣
教师提问:纣王的残暴统治?——(课本小字部分。


教师提问:昏庸残暴的统治将预示着怎样的结局?——反抗。

(师)介绍武王——封神榜。

求贤若渴,拢络民心,“姜太公钓鱼”。

(师)介绍武王伐纣的经过,800 多部落共同讨纣,以及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反问:这些史实是否印证了你的预言?说明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分析能力。

(师)公元前1046 年,武王伐纣成功后,建立了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的发展:学生阅读《诗经》节选及课文,提问:西周的土地如何分配?西周的
农业和手工业还有哪些进步?学生讨论归纳回答。

(比一比: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夏朝相比有哪些进步)西周时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作物品种增多,有了人工灌溉,农业产量增加,手工业分工较细,瓷器制作已较普遍,并且建筑业中开始用瓦。

教师指出,西周经济的繁荣同样也是平民的劳动者所创造的。

(师)但是,好景不长,西周建立仅仅200 多年,就又有一个国君重蹈了桀,纣亡国的覆辙。

这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昏君——周幽王。

教师提问:学生讲故事——关于周幽王的故事。

(烽火戏诸侯最为著名)引导学生认识昏庸统治使其失去民心、预示着统治的灭亡。

(师)正是由于周幽王的昏庸,终于招来身败国亡的大祸,公元前771 年,大戎族攻破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太子姬宜臼被拥立为国君,史称周平王,国号仍为周,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由于洛邑在镐京东方,史称东周。

5.教学总结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同学们,你们发现夏、商、西周的灭亡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吗?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教训?
(生)本课史实充分验证——古人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以及他们的更迭过程,从三个朝中,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我们应为此感到骄傲、自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