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光的反射》多彩的光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四章《多彩的光》PPT课件2概述

本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光的直线传播:⑴光源;⑵光沿直线传播;⑶光速 2、光的反射:⑴光反射规律;⑵光反射现象;⑶平面镜成 像原理及特点。 3、光的折射⑴光折射的现象和规律;⑵光的色散;⑶透镜 对光线的作用及成像特点;⑷神奇的眼睛。
知识内容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自然 光源。 2、我们看见物体是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射入人的眼中, 人才能看到发光的物体或不发光的物体。 3、光的直线传播: ①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路线是 弯曲。比如:晚上看星星在闪烁、海市蜃楼等。 ②小孔成像、影子、日食、月食等都是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现象。 ③光线:用来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在画光路图时,可 用带箭头的射线来表示。 ④光速:与介质有关,在真空中最大,C=3×108m/s, 例: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光速比声 速大。 ⑤应用:打靶瞄准,激光准直,列队看齐等。
16、光路图
i 空气
四、特殊光路图
空气 水
i
空气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r
水
r
S
S'
五、例题讲评
例1:如图甲所示,从发光点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镜 面MN反射后恰好过A点,画出这条光线。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首先根据对称法作出S点 关于镜面MN的对称点Sˊ,通过A点的反射光线反 向延长必过Sˊ,连接A、Sˊ交镜于镜面于O点, OA即为反射光线,SO即为入射光线,
三、光的折射
9、光的折射现象:当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 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如: 水中筷子看起来折断了、“潭清疑水浅”——池水看起来 变浅了、潜水员在水下看岸上的树木变高了,光在不均匀 的空气中的传播路径是弯曲的。 10、光的折射规律:①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 面内;②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③当光线从 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反之,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④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 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为零,折射角也为零。(三线共 面、两线分居、法线居中、两角一般不等,空气中角大。) 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4章 多彩的光学案 (新版)沪科版

第四章多彩的光一、知识梳理1.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②应用③镜面反射和漫反射2.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②原理③实像与虚像的区别3.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②原理的应用4.光的色散比较光的三原色与颜料三原色②物体的颜色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探究光的折射②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区别③凸透镜成像规律④应用6.神奇的“眼睛”生活中的“眼睛”二、题型、技巧归纳1.平面镜成像特点:。
2.光的色散现象本质是发生了,其中紫光3.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A. B.手影游戏错位的铅笔C. D.镜中的像雨后的彩虹4.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要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竖直方向下落,则镜面与桌面间的夹角α为()A.30° B.45° C.60° D.90°5.汽车夜间行驶时,一般车内不开灯,这是因为()A.要节约用电B.车内开灯形成漫反射,光线刺眼,影响司机开车C.车内开灯,司机前面的玻璃会反射车内物体的像,妨碍司机开车D.车内开灯,光射到车外后视镜上,反射到司机眼中,妨碍司机开车归纳小结1.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②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1)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四章《多彩的光》第4节《光的色散》讲解与例题(含详解) 沪科版

《4.4光的色散》讲解与例题答案:(1)红(2)橙(3)黄(4)绿(5)蓝(6)靛(7)紫(8)色光(9)绿(10)蓝(11)三基色光(12)光的颜色(13)色光颜色1.光的色散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单纯的颜色,直到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做了光的色散实验,才揭开了光的颜色的秘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1)光的色散:把复色光分解为几种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2)单色光:不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如红光、绿光、蓝光等。
(3)复色光:能分解为其他颜色的光,如太阳光、白光等。
谈重点剖析光的色散(1)白光是复色光,不是单色光。
(2)光的色散的实质是光的折射。
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同颜色的单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所以就在光屏上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其中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3)雨后的天空悬浮着大量的细小水珠,太阳光照射到这些小水珠上时就被分解成绚丽的七彩光,这就是雨后彩虹。
【例1】下列物理事实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五颜六色的霓虹灯B.画面五彩缤纷的彩色电视机C.色彩丰富的水彩画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解析:光的色散是指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的现象,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中的小水珠(相当于三棱镜)上被分解成各种色光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
答案:D2.色光混合光的三基色实验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其他颜色的光则都可以通过红、绿、蓝光的适当混合而得到。
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用放大镜看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各色光条,我们将会看到屏幕是由红、绿、蓝的色光组成的,电视屏幕上显现出的丰富多彩的颜色,都是由红、绿、蓝三色光合成的。
(1)光的“三基色”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2)光的“三基色”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可以得到各种色光,不同的色光混合后呈不同色光的基本规律如图所示。
光的反射(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第四章《多彩的光》4.1光的反射【知识梳理】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把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如太阳、流星、火山、灯等。
(注意:月亮、眼睛、镜子不是光源,因为它们本身不发光)2.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实验探究:显示光路的方法:在空气中——喷水雾法;烟雾法;在水中——滴几滴蓝墨水;滴几滴牛奶。
3.光线:是人们用来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方法。
光线是实际光的理想化模型,所以是不存在的。
4.应用:排队对齐、激光准直、皮影戏、射击要领“三点共线”(射击瞄准)、激光测距等。
解释:(1)影子的形成(2)日食、月食的形成(3)小孔成像(倒立的实像)(注: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小孔成的是物体的倒立实像,此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5.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C=3x108m/S。
释解: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测发生雷电云层距人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长度单位,它是指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到介质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光的反射定律(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简记: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2)在实验中,如果把反射光线那面纸板向前或向后折,看不见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分类(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射到物体表面,反射光线也平行。
(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平面镜)如:黑板反光——黑板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2)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凸凹不平,凸凹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的表面发生漫反射)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8物理沪科版 第4章 多彩的光4.1.2光的反射及其应用

夯实基础逐点练
7.【中考•北京】如图所示的四个光路图中,MM′为平面 镜,P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PON等于 60°,其中符合光的反射定律的光路图是( A )
【点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夯实基础逐点练
8.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则( B ) A.入射角是30° B.反射角是60° C.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减小5°
夯实基础逐点练
10.平行光线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 射出,而是向着各个方向反射,叫做__漫__反__射__;平行 光线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然是平行射 出,这种反射叫做__镜__面__反__射____。
夯实基础逐点练
11.白天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桌子等物体,这是因 为( D ) A.这些物体都是发光的 B.眼睛发出的光射到这些物体上 C.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镜面反射 D.射到这些物体上的光发生了漫反射
整合方法提升练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分析数据可得:反射角__等__于____(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变大时,光线OF___远__离___(填 “远离”或“靠近”)直线ON。
实验序号 1 2 3
∠i 30° 45° 50°
∠r 30° 45° 50°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由“太阳光水平射向山洞中P点”可知反射光线 水平且过P点,据此可画出反射光线,再画法线,最后根 据法线与镜面垂直的关系画出平面镜,进而计算出反射角 为60°。 解:如图所示。
整合方法提升练
17.【中考•广西】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实验。
(1)让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方向射向镜面,在纸板B上可看到 光线沿OF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 描出光线EO和OF的轨迹,则EO与 垂直镜面的直线ON的夹角i是_入__射__角__。 (填“入射角”或“反射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时光的直线传播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一课“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光在自然界中的传播规律,掌握光的反射原理及其应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节内容是他们在之前学习的基础上,对光学知识的一次深化和拓展。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光的魅力,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4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景创设:利用多媒体手段和实验器材,创建了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地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详细规划对于教学成功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严格按照教学内容与过程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我也将注重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教学案例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优秀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这些亮点也展现了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其他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我还将注重教学策略的不断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和学生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进步,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反射光、入射光、反射角和入射角等概念的理解程度不同,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巩固。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时,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技巧。
3.学生思维发展: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一节光的反射(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理解反射光、入射光、反射角和入射角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平面镜进行实验探究的能力,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如调整镜子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等。
4.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爱环境,树立绿色生活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科学素养,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光的传播、光的折射等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反射现象充满好奇,但在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及其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反射现象图片,如水面上的倒影、镜子中的自己、反光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四章《多彩的光》知识点总结整理(昆明专用)

昆明专用沪科版第四章:多彩的光§1光的反射一:光源1.概念:正在发光的物体2.分类: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二:光的直线传播(光路是可逆的)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3.应用:设计瞄准、根据影长测高度、激光准直4.小孔成像:(1)“小”是相对于孔到物体的距离及孔到光屏的距离而言的,即孔的大小必须远远小于这两个距离(2)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相对于物体)(3)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4)像的形状与物体的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1)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三线、两角①入射点(O)入射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②入射光线(AO)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线③反射光线(OB)从物体表面再次射出的光线④法线(ON)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⑤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⑥反射角(y)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2.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写反)(1)一条入射光线,只有一条反射光线(2)因果关系是先有入射才有反射,但叙述时要先说反射后说入射(3)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4)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平行,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注意:观察镜面反射,有方向要求,在方向内亮,在方向外暗观察漫反射无方向要求,任何位置都能看到物体四:光速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视为 C3.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小4.光年:长度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2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二:平面镜成像实验中考查点1.选择较暗的环境:实验现象会更加明显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便于确定像的位置3.选择薄玻璃板:厚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会成像,产生重影4.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便于比较想和物体的大小关系5.玻璃板竖直放置:若不竖直放置,则水平桌面上的蜡烛无论怎么移动都不会重合6.刻度尺的作用:便于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7.平面镜只能成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8.实验用到的方法:观察比较法,等效替代法9.用玻璃板而不用平面镜是利用玻璃板的透光性能,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应用1.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潜望镜)2.利用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穿衣镜)3.凹面镜、凸面镜三:判断实像与虚像的方法(虚像一定要用虚线画)1: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为实像,如小孔成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像为虚像,如平面镜成像2.根据光屏判断,能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实像,承接不到的为虚像§3光的折射一:光的折射规律(光路可逆)1.定义: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2.几个概念:一点、二角、三线①一点:入射点O:入射光线与界面的交点②二角: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折射角r: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N':通过入射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通过入射③三线:入射光线AO:折射光线OB;法线N点与界面垂直的直线注意:(1)空气中的角总是大角(2)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且等于0(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光的传播路径主要有三种情况(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遇到不透明介质会发生反射(3)光遇到其他透明介质则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三:生活的中光现象1.折射解释海市蜃楼、钢笔错位、水中折枝、池清水浅、筷子断了、彩虹、玻璃下面的字变高、水中手指变粗等2.反射解释水中倒影、猴子捞月、汽车后视镜、平面镜成像、自行车尾灯、牙医镜子、潜望镜等3.光的直线传播等小孔成像、树荫、手影戏、日食月食、立竿见影、遮阳伞遮阳、队伍看齐、探照灯光柱等四:光的折射、反射、直线传播的区分光的折射涉及两种;光的反射是在同种介质中,且必须有发射面;光沿直线传播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具体区分方法(1)若人和物体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则人所看到的现象为光的反射现象(2)若人和物体在两种介质中,则人所看到的的现象为光的折射现象§4光的色散一:光的色散1.定义: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2.原因:光的色散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光的色散现象表明:(1)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2)不同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各色光偏折的程度从小到大按照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3)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什么颜色物体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吸收呈黑色2.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反射各种色光,那么它是白色的;吸收全部色光黑色三:透明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什么颜色的物体透过什么颜色的光,其他颜色的光照射被吸收,呈黑色)2.无色:能透过各种色光,是无色的(空气、水)§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凸透镜:定义: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对光的作用:会聚2.凹透镜:定义: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的作用:发散3.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的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中心(光通过光心时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会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焦点,叫凹透镜的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二:凸透镜成像1.物距:物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2.凸透镜成像规律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2f③u=f时,不成像④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⑤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巧记: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远像近像变大,物近像远像远像变小,焦距内无变化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3.实验中光屏找不到像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若左右移动光屏,光屏上不能成像的主要原因是(1)蜡烛成像,光屏接收不到:①由于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告诉(三心不等高)②当蜡烛在焦点外侧且靠近焦点时,蜡烛成像很远,超过光具座的范围,光屏接收不到像(2)蜡烛没有成像,光屏接收不到:①蜡烛放在焦点上,凸透镜不能成像,在光屏上看到的是与凸透镜等大的光斑②当蜡烛在焦点内测时成的是虚像,光屏不能接收§6神奇的眼睛一:眼睛的视物原理1.构造:由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玻璃体、视神经等组成2.成像原理: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照相机成像原理和眼睛类似)二:视力矫正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方;凹透镜矫正(晶状体太厚,折射能力太强)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方;凸透镜矫正(晶状体太薄,折射能力太弱)三:透镜的应用1.显微镜:物镜、目镜;应用原理: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望远镜:物镜、目镜;应用原理: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照相机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一反 个射 方面 向光 看滑 见, 物只 体能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 从
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
各反 个射 方面 向凹 看凸 见不 物平 体,
从
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
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
2. 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时,
入射角是__O___度,反射角 __O__度,反射光线与入射光 线的方向___相_反_____ Nhomakorabea(图2)
3.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 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 生___漫_反__射_____的缘故。
A. 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 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不一定 在同一平面上
C. 所有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0O 50O 40O
60O
60O
30O
《光的反射》多彩的光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生动有趣的课程,搭配各个互动环节助理您教学成功
感谢所有辛勤付出的人民教师
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光会被物体 表面返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法线
入射光线
A
N
入 射 角
反 射 角
i
r
反射光线
B
O
入射点
反射面
法线:过入射点作反射面的垂线(ON)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i )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 r )
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 )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 )
光线与镜面成30O角射入,入射角多 大?试画出入射光线、法线,标出入 射角、反射角
60O
60O
30O
幻灯片 10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