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年轻宾得 ‘器材佬’ 的三年折腾时光~ (20余个镜头机身亲身使用实拍参考贴)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时代——宾得篇

数码单反编年史:黄金时代——宾得篇“冰狼来了”的传说从2008年起一直在宾得用户群里传来传去,但宾得用户等待了许多年都没有盼来“冰狼”的来临。
2011年理光集团宣布收购处于豪雅魔爪下的宾得摄影事业部,并在2012年成立了全资子公司理光映像株式会社,让宾得重新走上正轨。
从那时起宾得的全画幅计划终于有机会重新从垃圾桶里拾起。
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走上正轨,发布了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阶段的宾得。
“冰狼登场”:宾得K-1相对于竭泽而渔的豪雅集团,理光集团显然更加懂得如何经营宾得这个百年品牌。
从宾得K-3到K-3 II的陆续发布,让宾得用户看到了宾得品牌抛掉“油漆厂”绰号,重回高端市场的希望。
2014年理光法国宣布宾得全画幅已经在有条不紊的开发中,让等待了十多年的全画幅机身的宾得用户看到了一丝希望。
而2015年发布的全画幅镜头HD PENTAX-D FA★70-200mmF2.8ED DC AW直接预告了宾得的全画幅单反肯定要来了!2016年宾得正式发布宾得品牌的首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K-1,终于“冰狼”登场了!作为一个索尼α系统老用户,我对宾得K-1的第一印象非常的好,金字塔结构的军舰部,3640万像素传感器配上五轴防抖,虽然旋转角度不大但异常灵活的旋转屏幕,丰富的实体按键让这台相机充满了阳刚和专业的气息。
再加上“抖抖乐”功能与星体跟踪功能,宾得K-1在风光摄影领域甚至可以与那个时代的画质旗舰尼康D810别别手腕。
不过由于宾得长期只有APS-C画幅机身,所以全画幅镜头群大多都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产品了,于是宾得欣然同步推出了三款镜头分别是HD PENTAX-D FA 15-30mmF2.8ED SDM WR、HD PENTAX-D FA 24-70mmF2.8ED SDM WR以及HD PENTAX-D FA 28-105mmF3.5-5.6ED DC WR。
搭配上前一年发布的HD PENTAX-D FA★70-200mmF2.8ED DC AW,宾得K-1发布之时就已经有完整的一套大三元可用了!不过2016年已经是全画幅微单相机强势崛起,开始鲸吞全画幅单反相机市场的时代了。
极其伟大的一片宾得镜头帖~~~写得很到位

下面这个帖子,本是我在今年3月买了K-M之后,一点一点写出来的自己以前花钱买的经验教训。
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这个帖子后来也就变成了答疑贴。
但个人的精力必然是有限的,我有时不一定能及时上网来回答这些帖子。
事实上,很多朋友都有自己的经验,所以也希望把这个帖子,办成一个大家帮助大家的帖子。
也希望更多的朋友,我看到尚未解答的问题,也提出自己的看法,集思广益,帮助更多的朋友,找到他们需要的组合,把钱花在最有效的地方。
出了用了1年多的K10D,多花几百块钱入了K-M,对焦速度的确有改善,另外,防抖能力有了提升,0.5秒的手持,出的片子也能看的过去了,我甚至见到无忌上女生在套头18端手持1秒拍出不糊的片子,实在是惊叹!至于当初曾经是心结的连拍问题:每连拍三张(1秒三张)之后,会顿一下,差不多0.5秒的样子,又可以再连拍三张,比我预想的好很多。
处理速度还是很快的:回放照片,按左右键快速浏览的速度和K10D一样快,这在佳能可能很难---有个用佳能450D的朋友见到K10D 快速浏览的速度后,曾经大为赞叹,结果一个月之后,他带着当初收的一套西蔡牛头,也出C入P了!整体看来,K-M机器小了很多,手感仍然很好,钢质骨架,很扎实的感觉,不像450D这种像DC一样轻飘飘的塑料玩具。
黑色的机身,配上我的银77,可谓人见人爱,对焦精度很好。
和K10D比,除了没防尘防水,没别的缺点 - 就算有防尘防水,咱也不舍得给他在下雨天洗澡,你说是不?!先说说K-M的配镜推荐。
之所以有这个话题,是因为1. 坛子里有朋友问K-M,拍小宝宝,配什么头合适。
简单的说,FA50/1.4,1500-1900,是当仁不让的室内室外人像利器。
拍小宝宝,更是再适合不过。
2. 至于旅游扫街组合,两种,双头套里的18-55+50-200,价值1000,可谓超值。
但要想有更高的要求,16-45+55-300,1500+1900,多花了2500,和上面那个组合相比,光圈全开的锐度提升绝对会让你感觉到一个字,值!下面从一个答朋友关于FA35/2和FA50/1.4如何选择的问题,谈K-M用FA50/1.4这种大光圈头拍摄、以及室内摄影的注意事项:当然,这里面也免不了提到了FA35/2,FA31/1.8,FA77/1.8,SMCT85/1.8这几个头,见谅。
一旦拥有别无他求宾得镜头一览

一旦拥有别无他求宾得镜头一览清楚宾得镜头的编号“五花马千金裘掏尽腰包败镜头与尔同拍绝色妞”用过单反的人都知道镜头的重要性,尽管各路大师们总能用平凡镜头拍出不平凡的作品,不过我等凡夫俗子想要提高摄影技艺,一颗(或几颗)得心应手的镜头是必不可少。
玩过摄影的朋友都知道,佳能尼康的镜头比较好找,只要你有钱,便可以将它们玩遍!不过你想玩遍宾得的镜头,那可就不是一点钱能解决得了!因为宾得主要主打欧美市场,对于国内的渠道不是很好,了解宾得的朋友相对没有佳能和尼康多,特别是对宾得的镜头型号非常疑惑。
选择了宾得家,主要原因是价格便宜、色彩漂亮,再就是镜头负担相对比较小,宾得兼容性比较好。
下面介绍一下笔者所了解的宾得型号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K头和M头是全手动镜头,A头是有单电子触点的镜头,可在照相机上设置光圈参数,手动调焦和对焦,在自动相机上可实现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
而F和FA是全自动镜头,可在机身上调节光圈参数和自动聚焦,可用上相机上的所有自动功能。
DA和DFA镜头是经过数码优化的自动镜头,其中DA只能用在目前的APS数码机上,而DFA 是可以兼容以前的胶片机上。
目前K、A、F都已经停产很久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西安市场上在售的一些镜头。
在西安本地市场,有一段时间,宾得用户都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状态。
宾得PK卡口的镜头虽多,但大部分都早已停产,特别是一些限定版的公主、饼干及星镜更是难见踪影。
如今,随着宾得两款主打单反200D、20D的热销,宾得也趁热打铁的发布了数款镜头,再加上一些副厂镜头,也基本都能满足P友们的需求了。
不知道三公主的不是P家人在宾得粉丝心目中,有三只镜头是他们的梦中情人。
这三只镜头就是被称为“三公主”的FA31mm F1.8 AL Limited、FA43mm F1.9 Limited和FA77mm F1.8 Limited。
这三只镜头中都有“Limited”字样,属于限量版镜头,而且有银色和黑色两种款式,不仅体积小巧,而且制作非常精美。
五年以后才明白,Pentax就是好玩儿

五年以后才明白,Pentax就是好玩儿从任何角度说,俺都无法和坛子里的宾德玩家相提并论。
虽然俺喜欢宾德,但胶片机只玩过MX,数码只玩过K10D. 镜头最贵的只买过50-135mm/f2.8,还卖掉了。
换过几款50mm老头,也一个没留住;现在手里只剩下了这款铁疙瘩- SMC Pentax-A 28-135mm/f4, 160加元淘的。
试了试,觉得值;除了重点,最近对焦远点,没什么大的缺点,尤其是最大光圈可用,宾德色彩,手感一流。
值得一玩儿。
五年前买来K10D,折腾到现在手里的宾德器材越来越少,个中原因有这么几条:。
镜头贵。
什么公主,星头,动辄上千,和手头的几十,上百淘来的老头比,实在说服不了自己砸钱呀。
机身对焦不给力。
就认为这,好好的535卖掉了,而且再也没有兴趣进任何AF头。
机身毛病多多。
反光镜倾斜,保修过了之后才发现;对焦何止不准,简直相差十万八千里。
多亏了无忌的哥们分享经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全部搞定。
虽然缺点多多,这么多年也没正经玩过几次(快门次数不到五千),俺还是舍不得和宾德说白白,个中原因也有这么几条:。
K10D好玩呀。
无论手感,做工,机身尺寸,布局,好看又好用,真算得上经典!!。
机身防抖,太好用了。
二十块的老镜头,一样防抖!俺所有的拍摄,几乎都是手持完成的,这在没有防抖功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用老镜头,大大的合焦提示,明亮的对焦屏,舒服! 对比D300S,你就能体会到用手动头在K10D上合焦指示的好处。
LCD显示虽然分辨率没有后来的相机高,但色彩和反差极好,和D300S的高分辨率的大屏相比,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快门很轻(和D300S比),几乎感觉不到震动。
宾德的色彩,很迷人,舒服!所有这些,在满足俺“玩儿”的欲望上,够了。
但是,和尼康D300S比,K10D输在对焦,精确,稳定,速度。
换句话说,K10D是个很“好玩"的机器,却不是一部可以胜任专业要求的机器,甚至不是一部可以给人信赖感的机器,像一个聪明而又捣蛋的孩子,你不知道它会突然在你不注意的时候给你什么恶作剧。
宾得K20D使用的小小心得

宾得K20D使用的小小心得欧阳老牛宾得K20D使用的小小心得[写给近期准备购买单反的朋友]工作总是会很忙,但是生活也总得过,摄影爱好也需要继续,而自从购买了这台宾得K20D从此摆脱了到处向人拿机的习惯,有时间就研究这台机器的使用。
之前我曾发贴抱怨过这台机器的菜单导致我像一个完全不懂数码产品的门外汉,其实这个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数码产品发展到现在,我不敢说我使用的数码相机有多少,但起码单反机我自己就使用过不少的型号,当然全部都是局限于佳能机,基本上已经到了无须说明的地步,相信这都是很多朋友的想法,但是这台K20D我看了两遍说明书还是找不到我想要找的选项,后来小编过来教了一些这台机的使用技巧,同时他对这台机的使用时间也并不长,后来赶着测其他机,但是正是有他的指导,后来翻转了整个互联网才弄明白,K20D定位于中端机,已经完全取消了那些定位于家用的很多眼见就懂用的选项,而K20D更多的是表现在它的超强手动功能上,对于一个真正喜欢手动的摄影迷而言,K20D确实在技术上让人感到满意,但是唯一让我不满的还是它的菜单。
我曾经记得自己在K10D出来的时候刚好那天机器送评测室我那天有事找我的小编朋友,曾经有幸摸过两下K10D,记得那时的K10D 是有很多家庭使用者都会看的标志选项,如微距、运动模式、风景模式等都有,但是K20D是完全找不上的,只能让使用者自己手动操作。
单K10D我的印象并不深,但是我知道小编曾说过这台机出的时间较早,与K20D之前的中端机相比技术较落后,成象出色,但性价比不错,而K20D小编的评价是与佳能40D、尼康D200相比,性能强,技术超群,唯一的一足就是机身外型较丑,但是这是因人而异并不算入评价,但是定位过高,在技术应用和成象等方面都是得到小编们的一致好评,而我当说出这台机的价钱时,小编是第一时间让我选这台机放弃之前的佳能40D和富士S5 PRO(尼康D200机身)。
以上是选择K20D的前因后果,现在说说这台使用和感受,老实说,这是一台完全与以往我使用过的数码DC和DSLR完全不同的机器,这是一台完全定位于中端给专业人士使用的机器,但是随着水货机器的价格的大幅下降,不得不说如果有朋友最近选择单反时,宾得K20D水货机应该是近期最为超值的一台。
关于宾得老头使用小技巧

关于宾得老头使用小技巧本文内容框架摘自“浩天大官人”前辈,结合自己一点感受。
虽未经浩天前辈允许便擅自拷贝,但并非用于商业,旨在和宾友共同探讨,共同娱乐。
如有错误的地方,请各位多包涵指正。
先说说使用老头前的机身设置:(本文主要针对K5系列,因为我只用过K5,其他机型请对号入座)1.机身不装镜头,先开机,按一下MENU,在MENU的最右边“C”栏目内,有一个选项叫做“允许使用光圈环”,这一项,设置为“允许”;楼未盖完,请各位耐心等待,勿插,谢谢。
2.机身侧面,对焦模式的选择,选择“MF”手动对焦。
3.关机,装上镜头。
4.开机。
这时候会出现一排数字的选项,这个其实是让你预设防抖焦段。
因为宾得的机身采用的是SR机身防抖,所以只需要给出正确的焦段,宾得机身可以让所有的老镜头获得三级防抖的效果。
用波轮选择对应的焦段,按一下“OK”即可!这里要说下关于选择焦段的问题,(1)开机时,请按照镜头的焦段正常选择即可。
例如:50mmF1.4这枚镜头,选择焦距50即可。
不必进行焦距换算,因为换算的工作机身会自动进行。
(2)变焦镜头,随意选择一个你常用的焦段输入即可。
(3)如果镜头焦段在机身上选择时,无相应的匹配,比如58mm 的镜头,可以选择比较靠近的焦段,例如55mm或者60mm,或者干脆关闭防抖即可。
5.开机后,选择好焦段以后,进入正常拍摄界面。
这个时候,机身的模式转盘,我们应该选择“M档”。
然后,我们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接下来谈谈各老头的使用方法。
首先说说宾得能使用的老头卡口型号,一种是Takumar的M42卡口,此类卡口必须要转接环或者改口才能卡到现在的数码机身上进行使用。
本人推荐使用接环,改口毕竟要破坏镜头,不推荐。
转接环分为两种,第一种,带法兰,优点是拆装方便,缺点是不能无限远合焦。
第二种,无法兰,优点是能无限远合焦,缺点当然就是拆装要麻烦一些。
个人更推荐无法兰的接环,毕竟无限远拍摄,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于一些广角超广角的镜头,不能无限远,等于是把镜头给废了。
宾得手动镜头大全

宾德镜头大事记:1952 -1975罗口M42时代1975 PK口的K系列入市1977 M系列入市1983 A系列入市1987 F系列入市1991 FA系列入市2003 FA-J系列和DFA系列入市2004 DA系列入市一、罗口M42’太苦玛’时代罗口“太苦玛”镜头有很多批,名字也让人一团雾水,有Takumar,Auto-Takumar,s-m-c Takumar,SMC-Takumar等等。
还是让我们从它的发展史来了解一下“太苦玛”镜头吧。
1952年入市的第一批“太苦玛”罗口头是为ASAHIFLEX像机用的,它不是M42的而是37MM罗口的.1957年真正M42口的“太苦玛”上市,是为像机“Asahi Pentax”生产的,仍是58MM/2.4的标头.1958年随着像机“Asahi Pentax K”推出了“Auto-Takumar”。
镜头PG上第一次带有光圈顶针,实现了用像机控制镜头的光圈收缩。
代表做55/1.8的斑马标头.1960年起出了一种“Super Takumar” 镜头,对光圈顶针做了一些改善.1971年起Super-Multi-Coated Takumar镜头上市,也叫s-m-c Takumar,多层镀膜的时代来了.1972年起“SMC Takumar” 上市,它和S-M-CTakumar的区别主要在对焦环上(有橡皮在上面),镀膜完全一样。
SMC Takumar很有收藏价值,许多K系列头的光学结构和SMC Takumar完全一样,只是换了卡口罢了。
1975年起,又出了批PK口的Takumar廉价镜头,大部分是由别人代工的,镜头上不带SMC字样。
这种廉价“太苦玛”,成像很差,根本不值得购买和收藏。
有些JS就爱拿这类头来唬人。
大家淘头的时候要注意了。
Takumar M42系列镜头:SMC-Takumar 20/4.5,最小光圈16,11片10组,最近对焦0.2米,视角94度,重251克。
宾友应该了解的关于宾得镜头的一切

关于宾得镜头的一切买了k20d后就开始折腾镜头,下面的信息都是网上搜集汇总而来,备份的同时供参考。
因为都是很久以前搜集的帖子,所以作者也不能一一补全,暂且不提吧。
友情提醒:镜头这个东西,不同人观点不一样,仅供参考。
常见名词缩写A:A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AF/MF:手动/自动对焦全程切换。
AL:Aspherical非球面镜片。
CF Micro:continue focus micro全程微距。
DA:DA镜头是宾得专为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设计的数码专用镜头,用绿圈标识,无法用在全画幅机型上。
ED:Extra-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镜片。
F:宾得早期的AF镜头卡口。
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比F卡口多了两个电子触点。
IF:Inter Focus内对焦。
Limited:限量版镜头,也是宾得高性能、高档次的镜头。
M:M系列手动对焦镜头。
M.O.D:Minimum Object Distance 最近对焦距离。
PowerZoom:电动变焦。
SMC:Super Mluti Coating超级多层镀膜,宾得特有的镜头镀膜技术,抗炫光能力比较强。
Soft Focus:柔焦镜头。
*:*镜是宾得的高档专业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
实例说明:FA* 80-200 F2.8 ED镜头表示焦距为80-200mm、最大光圈恒定F2.8、使用了ED超低色散镜片的宾得专业星镜;而FA31mm F1.8 AL Limited镜头表示焦距为31mm定焦、光圈F1.8、使用了非球面镜片的Limited限量版镜头。
另外版本DA★:内置超声波马达的数码单反相机专用镜头,优异的防尘防滴设计和宾得独创的SP超级防护涂层。
DA:是表示这枚镜头属于数码单反相机专用的意思,并用绿圈标识。
F: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
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多了两个触点。
FA★:是宾得的高档AF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年轻宾得‘器材佬’ 的三年折腾时光~ (20余个镜头机身亲身使用实拍参考贴)想起来写这篇文章,是看到尼康板块里一位仁兄和他入入出出十几只镜头的故事之后,突然觉得感动异常。
这些冷冰冰的器材,和人一样,有着自己的个性,有着自己的脾气。
和它们一起拍摄,用它们记录下瞬间,就像和交朋友一样,久了,就有了感情。
从进入宾得到现在,也有整整三年了。
三年来,自己也是从一个只敢去行货店买新货的菜鸟,变成了时常就在二手论坛上晃悠的老油条。
虽然不想成为器材党,其实现在也并不是器材党,但是我们都知道,对于器材的那种追求,是任何一个热爱摄影的兄弟不能够抵挡的。
2011年2月21日,新加坡funan数码商场,一个学生模样的中国人从4楼一家为数不多贩卖宾得相机的店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带着黑色条纹的白色盒子---- 那是他用软磨硬泡父母很久才答应给的当做生日礼物的钱买来的宾得KR+ DA 35mm F2.4 黑色套机,加上一些配件,一共1100新币(5500RMB)。
从此,那台用了7年的奥林巴斯C-730和陪伴了我2年多的尼康S600卡片机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静静地躺在了储物箱的一角。
索引:1. KR2. DA35 F2.43. DA 18-55 WR4. M200 F45. DA 17-70 F4 SDM6. K57. DA 50-200 WR8. A50 F1.79. F50 F1.7 红字10. FA35 F2 日产暗星11. 适马10-20 F3.512. DA 55-30013. DA70 F2.4 Limited14. FA 77mm F1.8 Limited 越产银色15. K2 和SuperProgram16. K55 F1.8 日产版本17. 腾龙17-50 F2.818. FA50 F1.419. DA40 F2.8 Limited 银色限量版本20. A28 F2.821. Z-1p22. RICOH GR23. DA 10-17mm 鱼眼24. Sigma 70-300mm DG Macro(器材按时间顺序出场~)1. 宾得KR 数码相机这是我的第一台单反相机。
它带给我的一切都是新鲜的。
光学取景器,可换镜头,完美的画质。
好吧我承认我就是那么没见过世面。
它勤勤恳恳地陪着我,家里拍小品,出门扫街,拍各种活动,一点也不含糊。
但是毕竟是一款入门的相机,后来越发感觉到它对焦上的吃力,一次和600D一起拍摄足球赛,它的出片率被完爆。
也是这个时候开始,我才知道宾得的对焦系统和NC比,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后来入了K5之后,出去拍活动赚外快,它就是个很凑合的备机了。
再后来,13年的上旬,它有时会出现反光板卡住的症状了,自己捣鼓了几次也不见好,现在拿给gf玩儿了。
2. DA 35mm F2.4小巧,画质出色,对焦快速。
它也是我选择KR的理由,在当时,其他家的入门没有像这样有配定焦的套机了!等效约50MM的标头视角,2.4的‘大’光圈,我别无所求地用了一年半,一年内它几乎是挂在KR上没有拿下来过。
直到买了FA35后才犹豫着900RMB出掉了它。
直到现在,有新的宾友让我推荐一个定焦,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首选推荐它。
尽管它是个塑料屁股。
3. DA 18-55mm F3.5-5.6 WR (2011年4月淘宝购入拆机新头,价格貌似是650RMB)狗头,但是是个防水的狗头。
就一个狗头来说,做工和质感还是可圈可点的。
那一圈金属色的绿圈可比DA35 2.4看上去要靓丽多了。
顺便还买来了鱼眼附加镜来玩儿,拆掉鱼眼第一层也又可当近摄镜。
于是一天到晚没事儿就宅在家里拍着拍那,美其名曰,拍小品。
但是画质确实一般,而且我的KR不防水配个WR头也没用。
出了。
后来买了K5之后为了体验WR又买回来拍过一次,确实是受不了低劣的画质,再次出了。
普通拍拍可以上,对画质有要求的,别折腾此头了。
4. SMC M 200mm F4 (2011年6月淘宝二手购入,760RMB)当年自己给自己发过一个誓,只买1000以内的镜头。
之后当然是打破了,呵呵。
但是就是因为预算,我开始接触宾得的手动镜头。
那时什么A,M,K之类的一概分不清,直接找了个成都本地的淘宝卖家选了一个手动头来凑长焦焦段。
一拿到就被金属沉甸甸的手感惊呆了,一拧对焦环,更呆了,那种恰到好处的阻尼,丝滑地手感。
你们就再次笑我没见过世面吧。
装在KR上,按着网上查到的使用方法,绿键测光再按快门。
手忙脚乱地从家里往楼下骑车的人群乱拍然后放大看细节,竟然也能乐得和什么似的,觉得比储物箱里奥巴的C-730长焦拍得清晰多了~ 可惜,这个头毕竟利用率低,一直躺在箱子里。
加上当时的我不懂新加坡潮湿的空气对镜头会有如此大的影响而没有买电子防潮箱。
在某一天我拿出它查看时,竟然发现前镜组上,内部覆盖了一层发散状的霉菌。
于是,以350RMB的价格出掉了它。
很是惭愧,这个头真正就用了一次拍车展。
哎5. DA 17-70mm F4 AL [IF] SDM (2011年9月新加坡行货4000RMB左右购入)当时参加了一个舞蹈社团,有时会让我去拍他们表演时的照片和视频。
18-55总是窄了一点又短了一点。
于是在网上看了很久,最终确定买适马17-70 F2.8-4,然后去买了DA1770回来。
因为在对比的时候,觉得适马的手感很紧很涩,而且对焦噪音稍大。
当然这2个点都是对比DA1770来说的。
于是超过预算买了DA1770回来,当时连恒定光圈都不清楚,回来上网查才知道。
这个头的画质让我十分满意,广了那么1mm,长了那么15mm,感觉怎么用都顺手。
镜头的SDM 在后期也是出现了50-70mm合焦犹豫的情况,只能在对焦时用左手稍稍触碰对焦环才能合焦。
做工方面,后来和DA16-45一对比,才发现1645镜身十分松垮,而1770完全不会。
此头也是个极佳的旅游头,风景人像通吃,我带着它去了泰国印尼等地,十分满意。
后来因为兼职基本都是拍室内活动,F4的光圈稍显吃力。
于是在入了腾龙17-50 F2.8以后,琢磨良久,便宜出掉了它。
想入此头的兄弟一定要注意SDM的问题,而且这个头没有备用的螺丝刀对焦,SDM 一旦挂掉就真挂掉了。
(有种说法是2012年后产的就没问题,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官方说明,所以我个人对此持保留态度)6. 宾得K5 数码相机一直用着KR,越来越觉得没有个肩屏不专业啊。
现在用惯了肩屏觉得没肩屏不方便,但是没用上之前还真不觉得,只是觉得不专业。
特别是有一次去拍活动,看到一个5,6岁的小孩儿拿着一台5D2和红圈头当玩具似的,心中那个不平啊!转眼到了2012年的6月,新加坡GSS (Great Singapore Sale) 大减价进行得如火如荼。
突然在网上看到了K5原价1499新币直降到1199新币的限时优惠,立马奔去拿下。
拿到手上,那种金属沉淀的手感又把我满足了。
可以说是垂涎了好久的K5,一夜之间就把玩在了手里,总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
取景器明亮了许多,对焦好了不少,带着高大上的肩屏,另外还有相当实用的TAv档。
总之,时间证明了这是一台好机器,陪着我直到现在。
我用它拍了各种毕业典礼,新车发布会,各种乱七八糟的活动。
它所产生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它本身的价值了。
对于一个兼职玩儿玩儿的人,我已相当满意。
严格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摄影,是从K5开始的。
7. DA 50-200mm f/4-5.6 ED WR (2012年7月二手购入,800RMB左右)入了K5之后,器材党的魔抓又伸向了我。
为了体验K5牛X 哄哄的防水,我在二手论坛上找到了一位出此头的摄友。
地铁站草草测试了一下,就收入囊中。
我本是一个不怎么用长焦的人,所以每每买这种长焦镜头一定是吃灰的。
这个头也不例外。
在去清迈下雨时用了一段时间,然后陈奕迅新加坡演唱会时钓了一下长焦。
这个头又在我换了DA55-300之后,被出掉了。
这个头和553一样,是个阳光头,反正光圈开到8看着都是极好的。
宾得的DA1855WR和DA50200WR这2个头,看网上的说法,这种低端防水头的防水很有限,如果真的拿来在大雨里用不出意外是会悲剧的。
我自己也从来没试过,大家权当听听罢了。
8. A50mm F1.7 (2012年7月淘宝购入,800RMB)由于当时宾得在50 1.8廉价标头上的缺失,于是入了这个可以用AV档的A头标头。
优点很多,手感好,全开也锐利,另外就是发色相当舒服,较厚重。
唯一的缺点是A50 1.7这个头的通病,就是光圈环会有卡住的情况。
之前听伟哥说可以把里面的那个小钢珠取掉就可以了,但是确实没那个手艺去折腾,于是也就凑合着一直用到了现在。
现在是Superprogram的挂机头了~ 当熟悉了手动对焦后,竟然会发现手动有时会比自动对焦还要快。
宾得的自动对焦确实。
你懂的。
总之,这个头的顺手程度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推荐大家可以入一个玩儿,用不惯手动原价出了就是~ (普遍的看法是K头手感好于M好于A,因为A的对焦环已经是橡胶圈了。
但是用下来我发现K头对焦虽然顺滑,也是很棒的金属对焦环,但是阻尼小了一些,反而不是很顺手。
后文我会提到。
)9. F 50mm F1.7 红字(2012年11月二手购入,1700RMB左右)器材党的侵蚀已经让我不由自主地天天在二手论坛闲逛。
当厌倦了手动头以后,相对宽裕的资金让我有了机会买到了几个传说中不错的头,此头就是其中的第一个。
没有红字1.4的锐度神话,这个1.7应该也是没什么名气的。
但是价格上面的优势让我还是入了它。
这个头的特点:锐!没有用过1.4,但是这个1.7已经算是宾得里面锐度相当高的了吧。
颜色浓重!这个头和之后的FA35可以说颜色上差别太明显了。
FA35清清淡淡,而这个头的对比度却很高。
个人觉得有老宾得玩儿家所说的那种CCD的颜色的感觉了。
对焦暴力!完全是卯足了劲在转。
不好形容。
做工很不错,金属的镜身十分有质感。
唯一的不足是对焦的精度方面,特别是暗光下,对焦会显得比其他的头更吃力一些。
这个头也是个短命头,因为几天后我就入了暗星FA35,这个头就给gf在用了。
后来和一成都的兄弟贴钱交换了DA70。
10. FA 35mm F2 AL (2012年12月二手购入,2150RMB左右)此头算是我垂涎最久,也是买来最满意的一个头。
没有之一。
在用过了50mm的头以后,对于较窄的视角一直不能释怀。
小公主高高在上,我等屌丝只能瞻仰。
于是等了好久,终于有位兄台出这个头了,立马联系,拿下。
这个头,全开时画质就已经相当凑合。
收到2.8就算是锐利了。
对焦也很迅速,出片率相当高。
之后在Z-1p胶片机上的表现也是很棒。
这个头直到现在都是我的首席挂机头。
此头不知为何,个人感觉镜头的镀膜很‘软’,很难形容这个感觉,但总觉得每次擦得时候都会擦坏。
从这个头开始,几乎我的所有头都开始配上UV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