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上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表现形式,它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情感和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民族音乐进行研究,则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对民族音乐学研究的经验与方法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从事或有兴趣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有所帮助。
一、经验1. 学科基础扎实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和跨学科的知识,包括音乐学、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知识。
只有在学科基础扎实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民族音乐的各个方面。
2. 多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必备经验之一,只有亲自走访各地,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特点,才能够全面地进行研究和分析。
实地调研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建立与当地人的联系和信任,获取更加真实和可靠的研究资料。
3. 深入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背后是丰富的民族文化,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民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读民族音乐的内涵和特点。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之前,需要对相关民族的历史、宗教、社会制度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民族音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4. 多角度分析民族音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到音乐本身的形式和结构,还涉及到与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关系。
在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不仅要关注音乐本身,还要关注其背后的文化、社会背景,以及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情感等方面。
二、方法1.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进行民族音乐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走访、观察和访谈,收集和整理有关民族音乐的资料和信息。
田野调查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地了解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传承方式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是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途径。
2. 语言学习语言是了解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的桥梁,因此研究者需要学习相关民族的语言,以便更好地与当地人交流和沟通,获取更加深入和真实的信息。
语言学习也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民族音乐的歌词和内涵,为研究提供更多的线索和信息。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

浅析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的现存问题及出路一、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出路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在学科研究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研究方法的单一化。
目前,许多学者在进行民族音乐研究时,过于偏重于传统的音乐学方法,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这就导致了民族音乐学的研究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音乐的内涵和外延。
出路之一是加强学科交叉融合。
民族音乐学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等,以拓展研究视野,丰富研究内容,使民族音乐学更具有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
也可以采用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如音乐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等,来深入研究民族音乐的特点和规律。
在教学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与现代教学内容的融合问题。
传统民族音乐学注重考据、传统音乐的教学,而现代音乐学注重创新、实践性教学。
在教学内容上,传统与现代需要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出路之一是注重实践教学。
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比如开设民族乐器演奏课程、民族音乐创作课程等,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深入了解民族音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体验。
传承方面,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开展民族音乐比赛、音乐节、音乐会等活动,激发全民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同时也要加强对民族音乐人才的培养,为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资源保护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民族音乐资源面临着丧失和消失的风险,这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出路之一是通过学术机构、政府部门等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机制,对一些濒临消失的民族音乐进行记录、整理和保护。
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一些民族音乐进行数字化保护,建立起民族音乐资源数据库,为后人了解和研究提供便利。
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当代中国民族音乐学也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目前,虽然学科交叉趋势明显,但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以及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音乐学研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人们探索和保护民族音乐的必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经验和方法两个方面对民族音乐学研究进行浅析。
一、经验方面1. 实地调研:民族音乐来自于特定的民族群体,因此要深入了解其音乐特点和文化背景,必须进行实地调研。
通过与当地音乐家、民间艺人的交流,学习其演奏技巧、创作手法以及音乐传承方式,并亲身体验其音乐表演活动,才能真正把握其音乐的特质。
2. 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民族音乐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之一。
通过走访和采访的方式,了解当地音乐的现状、传承情况以及音乐家的生活状态,从而探索音乐与当地社会文化的关系。
3. 录音和记录:民族音乐往往以口头传承的形式存在,因此及时录音和记录是保护和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
通过录音和记录,可以留住音乐的原声,同时也可以将音乐的细节和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二、方法方面1. 文献研究:通过对民族音乐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研究,了解民族音乐的历史演变、音乐形式以及文化内涵。
这些文献可以是书籍、文章、专题报告等,也可以是民族音乐家的自传和传记。
2. 比较研究:通过比较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和音乐形式,找出其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从而揭示民族音乐的普遍性和个性特征。
比较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不同民族音乐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交流。
3. 音乐分析:音乐分析是对民族音乐进行系统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等要素,揭示民族音乐的内在结构和表达方式。
音乐分析还可以从理论角度解释音乐的演变和变化规律,深入了解民族音乐的艺术特点。
4. 社会学研究:民族音乐与当地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学研究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音乐在当地社会中的功能和地位,揭示音乐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民族音乐学研究需要借助实地调研、田野调查、录音和记录等经验手段,同时也要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音乐分析和社会学研究等方法,才能真正深入了解和保护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及反思

《民族音乐》教学设计及反思1. 教学背景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音乐则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民族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2. 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及代表作品。
2. 掌握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如音阶、调式、节奏等。
3. 培养学生的民族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4.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3. 教学内容1. 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民族器乐等。
2. 民族音乐的分类:民歌、民间歌舞、说唱、戏曲、民族器乐等。
3. 各民族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汉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等。
4. 民族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音阶、调式、节奏等。
5. 民族音乐鉴赏方法。
4.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音乐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等。
2. 示范法:播放各民族音乐代表作品,让学生感受音乐魅力。
3. 实践教学法:教授民族乐器演奏技巧,让学生亲身体验民族音乐。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民族音乐鉴赏方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民族音乐知识测试。
3. 期末演出:小组表演民族音乐节目。
6. 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民族音乐知识,是否注重了各民族音乐的代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3. 反思教学评价:评价方式是否合理,是否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4. 改进措施: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
{content}。
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的精 神 面貌 ,也 用音 乐这 个特 殊 的方 式记 载着 不 同历史 时 期人 们 的 国 》,因 为熟悉 ,学 生 兴趣盎 然 ,还 摇头 晃脑 地跟 唱 。然后 ,我 将 日常生 活方 式和 人 文背 景 。民族 音乐 经历 数 千年 的发 展 ,已经形成 其 中秧 歌 的音 乐介 绍给 学生 ,让 学生 明 白流行 音乐 的创 作也 可 以民 了一 个特 点 比较 鲜 明的体 系 。它 体现 了 中华 民族 的气 质 和精神 ,是 族 音乐 作 为素材 。 兴 趣 是 学 习音 乐 的基 本 动 力 ,是 学生 与音 乐 保 持 密切 联 系 、 我 国古 老文 化 中的 一颗 璀璨 夺 目的 明珠 ,也 是世 界音 乐 宝库 中 的一 朵奇 葩 。通 过学 习 中 国民族 音乐 ,学 生将 会 了解 和热 爱祖 国的音 乐 享 受 音 乐 、用音 乐 美 化 人 生 的前 提 。在 实 行新 课 程 标 准 的今 天 , 文化 ,强化 爱 国主 义情 怀 ;通过 学 习世界 其 他 国家 和民族 的 音乐 文 教 师 应 采 取 各种 形 式 有 效 激 发 学 生对 音 乐 的兴 趣 ,让 学 生 每 每带 化 ,学 生将 会拓 宽 审美 视野 ,认 识世 界 各 民族音 乐 文化 的丰 曹 f 生和 着 浓 郁 的兴 趣 走 进音 乐 课 堂 ,时 时保 持 一 种 对 民族 音 乐 学 习 的积 极 心态 ,让 民族 音 乐 真 正 走 进 学 生 的心 里 ,从 而提 高音 乐课 堂 的 多样 性 ,增 进对 不 同文化 的理 解 、尊重 和热 爱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民族音 乐是民族文化 的组成部分 , 具有鲜明 的民族性 , 现 了一个 体 民族共 同的性格特征 、 心理 素质和审美情绪 , 强烈的心理凝 聚力 和 具有 民族认 同感, 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 国是一个 多民族且历史悠久的文明 古 国, 在几千年 的历史 长河中, 国各族人 民通过 生活实践创造 了极 其 我 丰富的、 具有我 国特色的民族音 乐, 它体现 了中华 民族 的气 质和精 神, 是 我 国古老文化中的一 颗璀璨夺 目的明珠, 也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 葩。 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 学生将会了解 和热爱祖 国的音乐文化, 强化 爱 国主义情 怀; 通过学 习世界其 他国家和 民族 的音乐文 化, 学生将会拓 宽审 美视 野, 认识世界各 民族 音乐文化的丰 富性 和多样 性, 增进对不 同 文 化 的理 解 、 重 和 热 爱 。 尊 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 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教育 是素质教育 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 育 目标更为 明确 。 音乐教学的 目的是提高学生 的音乐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 的人格。而要完成这 目的就不能脱离 民族音乐教育 。只有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 习民族 音乐, 才能更全面地具备 审美 和创造美的能力, 地提 高综合素 学生 更好 质。 二 、 养 学 生 学 习 民族 音 乐 兴 趣 的 方 法 培 音乐作 为学生艺术教育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 用。因此, 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 们的内心世界 , 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 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音乐 的基本动力, 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 、 享受音乐 、 用 音乐美化人生 的前提 。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 , 同 在不 的教学阶段 , 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 律和审美心理特征, 根 以丰富多彩 的 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 的教学形式,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内 激发 容应 重视与学生 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为 他们 营造轻松 的学习氛围和快乐 的音乐世界, 让他们在民族音乐 中得到 快乐, 在教学过程 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 的能力 。 ( ) 一 教学 内容需要童趣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 让学生从不 同的层 次 、 角度 了解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字 、 音响 、 图像等多种信息, 帮助学 生形 象 、 准 确地感受和认识 。 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 学生如身临其境, 从而反复聆 听与体 味, 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 自己家乡的 民族音乐进行调查研究, 使其近距离 、 真实地接触民族音乐, 而通过学生 的自 我介绍则可让大家了解我 国不同地区 、 民族丰富多彩 的民族音 不同 乐。 我校 的学生大多是外来 打工子女, 自五湖四海, 的学生情况 如, 来 各班 大同小异, 因此, 好的音乐 素材更 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 。 我让他们 在课外收集 自己家乡的民歌并在班级进行交流, 收到了良好 的效果。 利用信 息技术手段, 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 的双重体验, 而收 提供 从 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针对此 , 我在音乐教学 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以更 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 使学生在直观 、 具体 、 生动 、 趣的课 有 堂气氛 中更好地学习民族 音乐 。如在《 茉莉花》 一课 中' 我用一段康师傅 茉莉花茶广告的录像 引出课题《 茉莉花》 。这一设计 , 让学生一开始就被 茉莉花 的魅力所折 服, 进而有 了学 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于是我便利 用 CI A 向学生展示 了二胡演奏 的《 茉莉花》 民族歌 唱家宋祖英在 维也 纳 和 金色 大厅演唱的《 茉莉 花》 , 以及歌 唱家李丹 阳演 唱 的《 亲亲的茉莉 花》 等, 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 和不 同表现形式的《 茉莉花 》 并谈谈 自己的欣赏 感受, 从而增强学 生对 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民族 自 豪感 。 ( ) 二 教学方式需要游戏化 “ 只有 民族的才是世界 的” 。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 的美, 创造美 的音乐, 民族音乐是必上 的一课 。 然而, 对于今天的学生, 似乎只有流行 音 乐或者说是流行歌曲才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教 师深入学生 当中, 了 解并熟悉他们喜欢 的音乐, 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 的朋友 。教师还可通 过音乐 教学 活动增强学生 的审美 趣味, 开阔学生 的音 乐视野, 提高学生 音乐欣赏的能力。例如, 在欣赏 民族音乐 时, 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 《 中 大 国》因为熟悉, , 学生兴趣盎然, 还摇头晃脑地跟唱。 然后, 我将其中秧歌 的 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 明白流行音乐 的创作也 可以民族音乐作 为素 材 。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 团圆》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 盼 时, 的内容, 我放了一首 王力宏 的《 龙的传人》 这首歌很多学生都会 唱, 。 但对 其 内涵不是很了解 。于是我便深情地把这首歌 的歌词及歌 曲的创作背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

民族音乐学研究经验与方法浅析民族音乐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和精神生活,反映了民族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观念。
对于研究民族音乐,不仅要了解其音乐本身,还需要深入了解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习俗风情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民族音乐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既要注重音乐本身的特点,又要注重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全面把握民族音乐的研究对象。
一、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研究民族音乐的基本方法之一。
通过走访民族地区,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和爱好者交流,观摩他们的演出和表演,亲身体验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在实地调研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音乐的传统演奏方式、表演形式、服饰习俗、乐器制作和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对民族音乐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研究档案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查阅历史档案、文献资料、音像资料等,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和传统演奏方式。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发现民族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轨迹,进而掌握民族音乐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三、田野调查四、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深入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比较研究还可以借鉴其他民族音乐的演奏方式和表现形式,丰富自己的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
五、实践体验实践体验是研究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者可以学习民族音乐的演奏技巧,与当地民族音乐从业者一起演奏,感受他们的音乐氛围和表演情感,增进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体验还可以促进研究者对民族音乐的审美品味和表现技巧的提高,为研究者打开新的研究视野。
六、跨学科研究民族音乐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对象,涉及音乐学、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学、民族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音乐时,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拓宽自己的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学习欣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

学习欣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音乐作为一种跨越国界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传递情感,还能够展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
民族音乐是这其中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它代表着不同地域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文将介绍如何学习欣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并给出具体的实践方法和建议。
一、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历史与特点在学习与欣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之前,首先要了解其历史与特点。
不同民族音乐在音乐元素、演奏方式、乐器使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例如,中国的民族音乐注重旋律的高度唱和与琴附的配器演奏,而印度的民族音乐则以复杂的节奏变化和印度特有的乐器萨塔尔为特点。
通过学习历史与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民族文化的传承。
二、多角度阅读音乐相关的书籍与资料阅读是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通过阅读关于音乐的书籍与资料,可以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的背景知识、著名音乐家、音乐作品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书籍与资料了解音乐的发展与演变,以及音乐与社会、历史之间的关联。
建议选择权威性的音乐学术著作或音乐杂志,如《音乐之友》、《音乐学研究》等。
三、多听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学习欣赏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通过听音乐。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用耳朵去感受音乐的美妙。
可以从流行音乐平台上找到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专辑,例如Spotify、Apple Music等。
自然而然地,你会开始对不同的音乐风格产生兴趣,对不同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
四、参加音乐会、民族音乐节等活动参加音乐会、民族音乐节等活动,是近距离接触和感受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民族音乐的绝佳途径。
在音乐会上,可以近距离欣赏到优秀的音乐家表演,感受他们对音乐的热情与技艺;在民族音乐节上,可以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深入体验各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个人音乐体验,还能够增进对音乐的理解与欣赏。
五、学习乐器与音乐编曲如果对音乐有更深入的追求,可以选择学习乐器与音乐编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作者:张钰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21期
【摘要】民族音乐学是从比较音乐学中逐步演变发展而来的,时间大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左右。
在对民族音乐学进行研究时,一定要注重其研究方法,这样才能在深度上有所进益,因此,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就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本文基于此,对民族音乐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并在研究中发现其他新兴学科对民族音乐学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所以,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研究将向着更广阔的空间发展,笔者写此论文希望能为与民族音乐学有关的人提供一点理论基础,为我国民族音乐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民族音乐学;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一、音乐民族学的发展情况与研究背景
(一)比较音乐学时期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侧重于运用“比较”的方法关注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的音乐。
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我们可以认为是比较音乐学的酝酿期,时间大体为15世纪-19世纪末。
15世纪哥伦布发现欧洲大陆,欧洲殖民主义扩张,一些对殖民地的音乐感兴趣的人们开始收集、记录当地的音乐。
直到19世末,这种记录一直持续,并有很多书籍出版。
例如《中国音乐古今录》、《音乐通史》等。
第二阶段,以英国学者艾利斯1885年发表的《论诸民族的音阶》为标志,他的贡献直接形式表现为“音分标记法”的发明,他认为:音乐学是一门“从人种学的角度对民族音乐进行比较研究”的学科。
即之后来人们所说的“比较音乐学”。
(二)民族音乐学时期
在1950年,孔斯特发表《音乐学-民族音乐学性质的研究,它的问题、方法及其代表性特点》,这一著作当时已经引起了音乐界不小的轰动,作者又于1974年将书再版时改称为《民族音乐学》,自此,民族音乐学迈进了崭新的发展,涌現出一大批杰出的民族音乐学者和一批重要的理论成果。
主要代表人物有:胡德,提出“双重音乐能力”的理论;艾伦·梅里亚姆,提出“音乐人类学”的概念,认为它提供了所有乐音产生的基础以及最终理解那些乐音和声音过程的框架;阿兰.洛马克斯,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歌唱测定体系》将世界分为十大类歌唱风格区。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世界格局的改变,民族音乐学的重点也有所改变,向着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来看音乐在文化背景中所起到的作用,对音乐本身的特点进行侧重,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视点,这些都标志着民族音乐正在朝着日趋成熟的方向发展。
二、音乐民族学研究的特点
(一)多样性
民族音乐学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看,种类都是千变万化,五彩斑斓的。
在欧洲、非欧地区、东方中可以看出其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塑造出来不一样的特色,具体表现在内容、乐器、情感态度上。
(二)即兴性
每个人对同一首歌的理解和解读是不一样的,所以在继承的过程中,加入了个人风格和即兴,这是民族音乐力量的新发展的出现。
因此,即兴演奏也是民族音乐的特色。
(三)地方性
地方特色是指每个土地的涵养,无论是欧洲还是东方,民族音乐学的具体表现方式都不同,以中国为例,中国的土地面积广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所以民族地方音乐首先在方言表演。
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除了回族人民使用中国人外,其他民族都属于民族语言,是各族人民群众的第一首歌曲。
其次是各族人民的表现。
如北方人更坦然,崎岖,所以音乐风格更慷慨大方,南方人更加精致,温柔,音乐风格更加舒适美观。
笔者认为地方主义也是民族音乐学的一个特色,不容忽视。
三、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
(一)对历史资料进行发掘、整理
需要对某个作品、人物或者某个历史事实有完整的理解和认识。
熟悉文学可以帮助民族音乐家集中精力研究参与学习的领域,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音乐家的生活和工作,有利于与音乐的接触历史分析和判断。
这种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政治倾向,个人喜好和不喜欢,分散失落的历史原因,有些文学存在无根据的断言,可以自由地扭曲现象。
所以当我们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检验,重点要的就是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其他经验手段来更准确的了解音乐。
(二)通过自然科学的手段和器械对音乐成品的产生、传播和接受进行测定
民族音乐学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与自然科学相结合作用出的产物相当之多,这说明这两者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法。
民族音乐学的专家通过设备或者其他载体将声音以及视频
记录下来,例如,蒙古语是一种奇怪的复调唱歌‘呼麦’,是一种精湛的‘喉咙’艺术。
只听到
‘呼麦’的声音,人们是可疑的,只有在‘呼麦’录音的个人经历中,得到‘呼麦’的声音测量结果后,音乐家在国内外有一个很棒的评价,给予普遍关注的兴趣。
(三)进行直接的观察、感受、体验和调整
这是一种实证的方法,在外国民族音乐学和相关社会科学研究中,往往被称为‘田野工作’,许多学者认为:田野工作是现场人类学最重要的经验之一,音乐学家收集数据和建立一般原则主要依据是‘田野工作的基础’。
在中国,“采风”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采风”制度在中国历史悠久,《诗经》中的“风”、“雅”部分正是以这种方式收集合成的。
在现代,采风依然没有落伍,很多对这方面有研究的音乐家仍然会去民间采集信息,用以创作体验。
无论是哪种,都能够实现对数据、观察、感受的体悟,从而对民族音乐学的学习产生极大的益处。
四、结语
民族音乐学的学习方法其实就是对民族音乐学的认识,但对于实际上的学习方法研究是很有挑战性的。
随着民族音乐学理论体系建设的完善,有必要对方法体系作出新的贡献,民族音乐学为现代人文社会树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民康.中国音乐民族志研究方法论的回顾与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9.
[2]熊晓辉.音乐人类学民族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人民音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