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20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说明方法与语言
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说明:本试卷含四道大题,22个小题,共8页。
答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其中书写4分。
一、语言积累和运用(本大题含5个小题,共16分)走进古典诗词,走进古典的情怀。
①“晨兴理荒秽,”,这是躬耕田园的欢愉;②“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
③“风一更,雪一更,,故园无此声”,故乡在风雪中愈发清晰;④“,却话巴山夜雨时”,思念在秋雨里更加缠绵。
⑤“有约不来过夜半,”是相约未至的落寞;⑥“,浅草才能没马蹄”是湖边春行的欣喜。
⑦王建在《十五夜望月》中用“,”传递望月怀人的惆怅……1.运用积累在①~⑦句的横线上填空。
(8分)2.仿照第⑦句的格式,在下面横线上补全空缺的内容。
(2分)在《江城子》中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的豪情。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3~5题。
(6分)文化是民族的根。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
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shǎngxīnyuèmù。
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也会在文化的熏陶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3.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成语。
(3分)绽.放 shǎngxīnyuèmù4.在下面原句上修改病句。
(1分)保护并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5.仿照画线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锣鼓、秧歌、风筝、书法等),为横线处补写句子。
(2分)二、综合性学习(本大题含3个小题,共8分)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6.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3分)活动内容:基本思路:7.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
山西省太原北辰双语学校2020年中考语文考前晨读十

2016年中考语文考前晨读(十)背诗文名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读经典名著《爱的教育》一书中哪个故事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示例:恩利科的一篇日记中讲述了一则发生在教室里科罗西用墨水瓶砸弗朗蒂的故事。
因为这则故事借老师之口批评了欺凌弱小者的不光彩行为,赞美了卡罗纳的勇敢、善良、宽厚。
读了《爱的教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恩理科父母对他呕心力血的教育。
如父亲的一封信,恩利科的父亲善于从生活小事入手,教育恩利科怎样做一个有爱心有教养的人,尤其强调同情心的重要,认为那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品质。
短文以第二人称写来,语重心长,包含着对人民的热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孩子的殷切期望,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爱的教育》的故事中,谁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为什么?卡罗纳,他代替同学承认错误。
勇敢、善良、宽厚《爱的教育》原名〈心〉,是意大利作家德·亚米契斯为九至十三岁的孩子创作的一部小说。
它采用日记体的形式,讲述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记录了他一年之内在学校、家庭、社会的所见所闻,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祖国、父母、师长、朋友的真挚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间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山西省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前晨读(三)

2016年中考语文考前晨读(三)背诗文名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李煜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范仲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晏殊读经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他们各自的性格怎样?刘备(忠厚善良、礼贤下士)、关羽(忠肝义胆、一身正气)、张飞(勇猛粗暴、嫉恶如仇)。
《三国演义》中哪两位人物青梅煮酒论英雄,他们各自的内心是怎样?曹操:故意试探刘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
刘备: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内心恐慌。
“群英会中计”是哪部名著中的情节?谁中谁的计?两个人的性格怎样?设计者:周瑜;善使谋略、聪明机智。
中计者:蒋干;自作聪明,败事有余。
七擒孟获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节?是谁擒了猛获?为什么要七擒?是《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是诸葛亮擒的孟获。
共七擒七纵,是谈诸葛亮听从马谡的建议,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长治久安。
文言文阅读【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山西省太原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古诗文名句默写

考点跟踪突破7 古诗文名句默写(一)(一)《关雎》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3.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2016·武汉)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的姑娘,从而引起爱慕的感情和求婚的愿望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5.描写小伙子因朝思暮想而寝食不安的苦恋情形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6.(2016·东营)《关雎》中以“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二)《蒹葭》1.(2016·随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2016·鄂州)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4.《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情调的句子是:“兼葭苍苍,白露为霜。
”5.《诗经》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男女爱情的名篇佳作,如《蒹葭》一诗,全诗通过“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重唱复沓,描写了恋人间追求爱情的艰辛与漫长。
(三)《观沧海》曹操1.(2016·黄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2016·上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诗中描写诗人的奇特想象,反映作者博大襟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6.(2016·重庆)曹操在《观沧海》里引吭高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
(四)《饮酒(其五)》陶渊明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3.(2016·重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016·陕西)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6.陶渊明在《饮酒》中表现自己俯仰之间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诗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西省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句子衔接

考点跟踪突破5 句子衔接、排序与仿写1.(2016·鄂州)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B )①这些关于算盘计算功能之外的引申,把算盘深深地植入了中国历史文化之中。
②在北京东岳庙的瞻岱门内两侧各挂着一副大算盘,左右批有“毫厘不爽,乘除分明”,以示赏善罚恶,公正严明。
③在民间,常会听到“金算盘”“铁算盘”之类的比喻,形容的也多是“算进不算出”的精明。
④自古以来,算盘都是用来算账的,因此也被赋予了很多象征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它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⑤比如,它被当作象征富贵的吉祥物,为人们所推崇。
⑥除了与钱财相关的象征意义以外,算盘也常被用来象征出入平衡,分毫不差。
A.④⑤③⑥②①B.④①⑤③⑥②C.③②①⑥④⑤ D.③⑥④②⑤①【解析】根据内容写诗和小说等的差别,可以先确定②为首句;再根据选项确定①或⑥为第二句;①句因果继承②句,讲文学作品都可以当诗来看;接着叙述诗比其他文学类别的优势,因此可以确定这三句;最后通过排除法排除其他的错误选项。
2.(2016·十堰)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A )①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②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变化的一个阶段。
③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④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⑤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A.④②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C.①③④②⑤ D.④①③⑤②3.(2016·桂林)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D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最新山西省太原中考语文考点复习:考点跟踪突破_记叙文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5 记叙文线索与情节(一)(2016·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少年护城河肖复兴①在我童年住的大院里,我和大华曾经是死对头。
原因其实很简单,大华倒霉就倒霉在他是个私生子。
他一直跟着他小姑过,他的生母在山西,偶尔会来北京看看他,但谁都没有见过他爸爸,他自己也没见过。
这一点,是公开的秘密,全院里的大人孩子都知道。
②当时,学校里流行唱一首名字叫《我是一个黑孩子》的歌,其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在黑非洲。
”我给改了词儿:“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
这里黑孩子的“黑”不是黑人的“黑”,而是找不着主儿即“私生子”的意思。
我故意唱给大华听,很快就传开了,全院的孩子见到大华,都齐声唱这句词儿。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是非好恶就是这样的简单,又是这样的偏颇,真的是欺负人家大华。
③大华比我高两年级,那时上小学五年级,长得很壮,论打架,我是打不过他的。
之所以敢这样有恃无恐地欺负他,是因为他的小姑脾气很烈,管他很严,如果知道他在外面和哪个孩子打架了,不问青红皂白,总是要让他先从他家的胆瓶里取出鸡毛掸子,交给她然后撅着屁股,结结实实挨一顿揍。
④我和大华唯一一次动手打架,是在一天放学之后。
因为被老师留下训话,出校门时天已经黑了。
从学校到我们大院,要经过一条胡同,胡同里有一块刻着“泰山石敢当”的大石碑。
由于胡同里没有路灯,漆黑一片,经过那块石碑的时候,突然从后面蹿出一个人影,饿虎扑食一般,就把我按倒在地上,然后一通拳头如雨,打得我鼻青脸肿,鼻子流出了血。
等我从地上爬起来,人影早没有了。
但我知道除了大华,不会有别人。
⑤我们两人之间的仇,因为一句歌词,也因为这一场架,算是打上了一个死结。
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也不说话,即使迎面走过,也像不认识一样,擦肩而过。
⑥没有想到,第二年的夏天,我的母亲突然去世了。
父亲回老家沧县给我找了个后妈。
一下子,全院的形势发生了逆转,原来跟着我一起冲着大华唱“我是一个黑孩子,我的家不知在何处”的孩子们,开始齐刷刷地对我唱起他们新改编的歌谣:“小白菜呀,地里黄哟;有个孩子,没有娘哟……”⑦我发现,唯一没有对我唱这个歌的,竟然..是大华!⑧我很想和他说话,不提过去的事,只是聊聊乒乓球,说说游泳世界冠军就好。
山西省太原北辰双语学校中考语文考点复习 考点跟踪突破 文言实词与虚词

考点跟踪突破12 文言实词与虚词(一)(2016·随州)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1-4题。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①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尝至门生家,见篚②几滑净,因书之,真草②相半。
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
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④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⑤之若是,未必后人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列传》)【注释】①姥(mǔ):老妇。
②篚(fěi):圆形竹筐。
③真草:楷书,草书。
④抗:抗衡,相当。
⑤耽:沉溺,沉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善.鸣,求市未能得(擅长(善于))(2)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前往(去))(3)当举.群相送耳(全(全部))(4)使.人耽之若是(假使(假如,如果))2.“笼鹅而归”的“笼”与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置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D.饿.其体肤(《〈孟子〉两章》)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
王羲之前往看鹅,心里很高兴,坚持要求把鹅买下来。
(2)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王羲之的书法被世人看重,都是这类情况。
(“皆此类也”意译为“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亦可。
)4.下列有关王羲之书法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A.王羲之是中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B.王羲之是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齐名的唐代四大书法家之一。
C.王羲之书法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
D.王羲之《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中考语文总复习考点跟踪突破10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

考点跟踪突破10 记叙文阅读(线索与情节)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看麦熟刘成章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
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
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它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
②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
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最具人性美,最有人情味。
③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都准备着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
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
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辈辈沿袭。
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
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
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
④于是,麦黄天,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的大路小路上,到处闪耀着看麦熟的婆娘的身影。
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健康,真是摇曳多姿,风情万种。
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
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被馨香浸透。
⑤奔着爹,她们在走。
奔着娘,她们在走。
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
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丰盈而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
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的秦腔。
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
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声音,早就存于她们的心坎了。
⑥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停下脚来。
她们或者静看半天,或者干脆上前折个麦穗,放在手心把颗粒搓下来,吹去皮皮,数数一共是多少颗,然后挑一颗胖嘟嘟的颗粒,轻巧地扔进红唇,用雪白的牙齿咬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跟踪突破22 说明方法与语言(一)(2016·济南)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呦呦之蒿,中国神药①“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中的句子。
在2015年10月5日之前,有谁能想到,这句诗竟能和诺贝尔奖联系起来——名字来自《诗经》的中国药物学家屠呦呦,因首次提取出治疗疟疾的“神药”青蒿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青蒿素之母”,也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②青蒿素所对抗的疟疾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死亡人数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极为可怕的瘟疫。
几千年来,人们深受其害却不知如何防治。
自1878年发现其“真凶”——疟原虫开始,全世界的科学家就发起了寻找抗疟药的“攻坚战”。
屠呦呦带领她的中草药抗疟研究小组,从古代医术《肘后备急方》中发现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医术中所说的青蒿是一年生草本植物,采用乙醚提取的方法,经过190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第191次提取出青蒿中的有效抗疟成分——青蒿素。
③青蒿素是一种味苦的无色针状晶体。
进入人体后,它首先作用于疟原虫的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并对核内染色质产生一定影响,让疟原虫的细胞内迅速形成自噬泡,并将细胞液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细胞液而死亡。
正是这一治疟原理,使青蒿素当之无愧地成为疟疾的“天然克星”。
④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显著,是抵抗疟疾耐药性最好的药物。
中国发现青蒿素时,美国也研制出一种抗疟新药——化学合成的甲氟喹,但疟原虫很快就适应了它,产生耐药性,临床使用后患者还出现了明显的不良反应。
而对于青蒿素这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药物,疟原虫对它完全没有抵抗能力。
1976年1月,柬埔寨爆发疟疾,因疟原虫已经产生耐药性,疫情一时难以控制。
中国医疗队携带一批青蒿素在柬埔寨大显神威,挽救了一大批疟疾患者的生命。
⑤但青蒿素也有一定的局限和不足。
提取青蒿素的原料贵且稀缺,近十几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人工合成青蒿素,但收效甚微。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
⑥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神药”,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献给世界的礼物。
未来,通过不断地深入研究,传统中医药一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1.阅读全文,说说文章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中国神药”青蒿素的。
文章主要从青蒿素的提取之困难、形态和治疟原理、治疟效果显著和局限不足等方面来写的。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点题,与题目呼应,为下文做铺垫,统领全文,引起下文。
3.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④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了青蒿素治疟的效果显著,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4.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国内外许多著名化学公司也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化学合成研究,但回报率过低,目前..难以形成产化。
人工合成青蒿素的研究回报率极低,虽然国内很多化学公司进行长达30多年的合成研究,但仍无过多进展,“目前”表现了人工合成青蒿素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2016·哈尔滨)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题。
菊花①菊花原产地是中国。
菊花又名鞠,还有黄花、九华、金蕊、金精、帝王花等三四十个称谓。
菊花大多开放在秋寒之季,飒飒冷风中,百花凋落,唯有菊花灿然绽放,让人心生敬意。
②菊花分类的标准多种多样。
依花径可将菊花分为大菊和小菊;依花期可分为春菊、夏菊、秋菊、冬菊(寒菊)和四季菊;依花色可分为黄、白、粉、紫、橙、褐、绿以及间色和复色等。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
这.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
③菊花的适应性强。
它喜爱阳光也耐寒冷。
光照充足的地方,菊花长得更健康、更茁壮,而在少光、寒冷的地方菊花也能生长。
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它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但潮湿的环境中也能寻觅到它的芳容。
播种或扦插的方式菊花都可成活。
菊花良好的适应性,使其在中国自华南至东北地区均能栽植。
菊花是很多城市绿化的首选花卉。
④菊花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菊花端庄素雅,晚香凝秀,花姿飘逸,淡意疏容,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重阳日赏菊”始于晋代陶渊明,现在已成为我国的一种文化传统。
秋季,我国许多城市常常举办规模不等的“菊展”供市民欣赏。
⑤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中医学认为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
它的这一功效,历来为广大民众所认可。
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⑥菊花自古受人喜爱,国人爱其质朴的形象更爱其高洁的品格。
菊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之一,后来也风靡世界,是中国送给世界的一份美丽礼物。
(选文有改动)1.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菊花都是黄色的。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菊花都是黄色的)2.阅读③至⑤段,说说菊花具有哪特点?(答案含标点在内不能超过30个字)适应性强(菊花的适应性强),观赏价值高(菊花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药用价值(菊花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1)与郁金香等花卉相比,菊花对土壤的要求不高。
(作比较)(2)菊花作为药材使用,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列数字)(3)例如,有人经常饮用菊花茶,就是为了达到明目润咽的目的。
(举例子)4.读完本文后,请你给准备栽培菊花的朋友提三条建议。
示例: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花色选择菊花品种,花盆尽量摆放在光照充足的地方(或把菊花栽培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要选择排水性好的花土(或把菊花栽培在排水性好的土壤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播种或扦插的方式去栽培。
(三)(2016·河南)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①自愈,顾名思义是自己愈合之意。
自愈能力是人体修复自身缺损、维持生命健康的能力。
有些自愈能力是人体原本就具有的,依靠遗传而获得。
而科学家所要追求的是,在人体器官出现病变时,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器官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
②美国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的小白鼠身上发现了一种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
就因为携带了这一基因,本来会长出肿瘤的小白鼠摆脱了“宿命”,不仅没有患上癌症,反而生长迅速,体格健壮。
这一发现令科学家们大为振奋。
在此之前,这种特殊的基因被认为通常只能在发育的胚胎中起作用,在成年生物体中则会丧失活性。
③“激活”衰老的细胞,重启它们的生长机能,这样的研究并非刚刚出现。
在此之前,这个领域最重大的突破就是培育出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但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更加强大,它在成年生物体中也能增强组织的修复能力。
如果把生病的人体比作一台感染病毒的电脑,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就像磁盘格式化,即将所有的数据全部清空,一切从生命最初发育的阶段开始;而新发现的这种特殊基因则像杀毒软件,清除病毒但不丢失已有数据,保持电脑的健康运行。
这就是说,已经成年的生物体,也能以此来修复自身组织器官的损伤。
④这种特殊的基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我们的身体是通过基因调节来认知自己正处于哪个生长阶段的,这种特殊基因类似于一个调节器,它可以让体内的基因误以为机体正处于更年轻的状态,从而使衰老或病变的组织器官的生长机能再次被激活,完成自身修复。
⑤除此之外,科学家还从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方面进行了器官自愈的研究。
他们研制出了一种微型植入器,把它植入人体,让它来监控并促进器官自愈。
⑥人体的各个器官都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下,相互作用,密切配合,从而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实现正常的生命活动。
微型植入器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在被植入人体后,它会监控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一旦探测到一个器官受到病毒感染、出现损伤或者变得衰弱时,它便刺激神经系统,通过人体的神经系统调节使这个器官自己恢复健康,再度正常工作。
⑦虽然这一研究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但展现了诱人的前景。
许多难以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得到更有效的治疗,微型植入器或许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生诊断治疗的方式,取代对药物治疗的依赖。
⑧科学发现让前景乐观起来,然而,要让神奇的科学之光照进现实,道路还很漫长。
但这些都不会阻碍科学前进的脚步,相信不久的将来,人体器官自愈将不只是个梦想。
(作者:胡宇齐。
有删改)1.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①发现了可快速修复组织的特殊基因在成年生物体中也具有活性。
②研制出一种微型植入器,让它监控并促进器管自愈。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打比方,作比较。
把生病的人体比作感染病毒的电脑,把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所起的作用比作磁盘格式化,把这种特殊基因比作杀毒软件,并将两者进行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这种基因作用更强大,能在成年生物体中增强组织器官的修复能力。
3.第⑤~⑦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逻辑顺序,第⑤段指出研究成果,第⑥段介绍工作原理和过程,第⑦段展望应用前景。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你认为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
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手指不小心划了一道伤口,即使不用任何药物,伤口也会自动愈合。
这是血液中的血小板在起作用,它能加速凝血,让伤口无药而愈。
可以。
示例:放在第①段中合适,因为这个例子说明的是人体本身具有自愈能力,与第①段开头提到的依靠遗传而获得的自愈能力是一致的。
或:不可以。
示例:因为本文主要说明的是以科学手段遏制病变,使病变的器官自愈的问题,而这则材料所讲的是人体自身靠遗传就具有的自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