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乌龙茶茶艺解说(盖碗)[最终版]
![乌龙茶茶艺解说(盖碗)[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4a43b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5e.png)
乌龙茶茶艺解说(盖碗)[最终版]第一篇:乌龙茶茶艺解说(盖碗)[最终版]铁观音茶艺解说各位考师好,我是茶艺师XXX ,下为大家冲泡的是铁观音: 神入茶境:品茶,需要静心细品,方得茶的真味。
茶具展示:乌龙茶茶艺所有茶具有:茶盘:用于陈设茶具。
盖碗:也称三才碗,盖为天,杯身为人,托为地,三才合一。
茶海:用来均匀茶汤,也称公道杯。
品茗杯:用来品茗和观赏茶汤。
茶荷,用来盛取和观赏茶叶。
茶道六君子:茶漏:置于壶口,防止茶叶外漏。
茶则:量取茶叶。
茶夹:夹取品茗杯。
茶拨:拔取茶叶。
茶针:疏通壶口。
随手泡:保证泡茶过程的水温。
茶滤:用于过滤茶渣。
茶托:托取品茗杯。
茶巾:拈拭壶底及杯底的余水。
沐霖瓯杯:沐霖瓯杯也称“热杯烫盏”,铁观音讲究热饮,温杯能使茶香更好地散发出来。
若琛出浴:用开水烫洗本来就已经干净的品茗杯,使杯身杯底做到至清至洁,—尘不染。
叶嘉酬宾:清香型铁观音,其颜色青中常翠,外形为包揉形,以匀称、紧结、完整为上品。
观音入宫:用茶拨将铁观音轻轻拨入盖碗中。
悬壶高冲:铁观音冲泡讲究高冲水低斟茶。
悬壶高冲,可以使茶叶在盖瓯中翻滚,促使早出香韵。
也叫醒茶。
春风拂面:用壶盖绕碗口一圈,去掉表面的茶沫。
凤凰三点头:乌龙茶讲究高冲低斟,我们用凤凰三点头的方式高冲茶,同时向客人表示敬意。
观音出海:把盖瓯中的铁观音茶茶水倒到茶海中,观音出海是为了保持每杯茶水的浓淡均匀,也是为了表达对各位品茗者的平等和尊敬。
祥龙行雨:将公杯中的茶水斟至各杯七成满,茶敬七分最适宜,留下三分是人情。
敬奉香茗:把泡好的茶汤恭恭敬敬奉给嘉宾。
轻闻幽香:铁观音有天然的兰花香、桂花香。
鉴赏汤色:铁观音的汤色呈金黄明亮。
细品佳茗:三口品得观音韵。
茶艺表演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光临。
第二篇: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焚香静气,即是通过点燃我手中的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
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您心旷神怡,也愿您的心能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一个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导游带团四川茶艺的解说词

导游带团四川茶艺的解说词近日无事,不免多有乱想。
偶然看到一书,封面上有“天府”二字。
思从中来,人称四川“天府之国”,这个美名究竟自何而始。
不免看了一番资料,书中如是而言: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特别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成都平原成了中国历史上农业和手工业都十分发达的地区,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故称“天府”。
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在所著《华阳国志》中称:“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天府之国”由此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逐渐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
我不免又有慨叹,想入蜀求学,已有三载,却还不知“天府”之大,真是辜负了这身在“天府”之机缘。
有人曾今这样形容四川人的生活:麻将将搓起,盖盖茶喝起,龙门阵摆起,火锅锅来起。
说白了,就是四川人的四件必做之事——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吃火锅。
在四川几年了,打麻将没有学会,龙门阵摆不起来,就是火锅也总是觉得有点吃不得。
所以这能将这茶作为我的说词了。
前几日浏览网页,偶尔在一个愿品茗网的网站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茶为国饮,愿为上品。
觉之多有玄机,茶之历史,单单几句话是说不来的。
想我阅历有限,未曾有过四海之游,无能品遍天下之茶,亦不敢斗胆去谈中国之茶,然这四川之茶,我还是有资本说上一说的。
所谓“茶艺”,在我这里,总觉得除了喝茶的艺术,还有泡茶的技术。
而这四川茶艺,说的就是掺茶过程中形成的艺术,因为四川的优质茶叶多属嫩芽茶,不似潮,汕,台等地的大叶乌龙。
因此,这川茶自然而然便有了独特的茶艺之形式。
只要四川人,都知道喝茶时候,那个有着长长的壶嘴的铜壶是作何之用,这也是四川茶艺最为特色的地方——用1.2米长的铜壶掺出滚烫的开水注入茶碗中,不会溅出一滴水。
茶艺师在掺茶之前,总有一番类似表演的技巧展示,就是所谓的“秀茶壶”了。
说起这一秀,又让我想到此时风靡中国的各类之秀,但凡“快男秀”,“美女秀”,“明星秀”,诸如此类,我总认为,仅仅局限于娱乐之用,而不能有太多的关注之行,毕竟没有太多的文化内涵,难以让人稍有悟觉。
茶艺解说词2篇

茶艺解说词2篇茶艺解说词范文一: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次的茶艺表演。
今天的茶艺表演将为大家展示传统的中国茶艺文化。
茶文化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之一,茶艺是茶文化之魂,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已经成为一门精深的技艺和艺术。
接下来,请大家聆听小编为大家介绍本次表演的茶艺流程。
首先,准备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板、茶匙、茶巾、茶叶等。
然后用沸水将茶具加热,以达到能够保持茶汤温度的目的。
接下来,将茶叶放入茶壶中,预热茶叶,同时让香气充分散发。
接着,倒开水到茶壶中,盖上盖子,保持大约20秒钟,让茶叶完全展开。
随后,将茶杯预热,热水倒入杯中,让杯子内部升温。
然后将茶水倒入杯子中,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和姿势,从高处倾斜倒入杯中,可以更好地散发出茶香。
然后,将茶水一饮而尽,品味浓郁清香的茶汤。
接下来,我们还将为大家展示茶艺的泡茶过程。
首先,将茶叶放入泡茶袋中,然后用沸水将茶壶预热,再将茶包放入茶壶中,倒开水到茶壶中,盖上盖子,焖汤五分钟,待茶汤变色后即可饮用。
茶艺不只是一种饮茶方式,而是一种文化、艺术、生活的体现。
今天的表演结束了,希望大家对传统的中国茶艺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茶艺解说词范文二:亲爱的观众朋友,欢迎来到这场茶艺表演。
茶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中,这门技艺得以流传与延续,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天生喜欢喝茶,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茶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让我们耐心品味这门古老文化艺术。
在茶艺的学习中,有一个基本的路线,从准备茶器开始,再到冲泡敬茶,最后到品味茶汤。
现在,我将带领大家一步步感受茶艺的流程。
首先,是茶器的准备。
我们需要几件茶具:茶壶、茶杯、茶盘、茶巾等。
当然,还需要一些好茶叶,最好是名茶。
在准备这些茶具时,应该严格保持清洁卫生,使茶壶杯子等茶具呈现如玉般润泽,洁净明亮。
准备好茶器后,我们将茶叶放入茶壶中,先滴水浸透,使茶香逐渐飘散出来。
随后,我们将开水浇在茶叶上,然后用茶巾包裹住茶壶,让水汽在茶器中扩散。
盖碗泡茶解说词

盖碗泡茶解说词篇一:盖碗茶茶艺1表演解说词盖碗茶茶艺表演解说词音乐《春江花月夜》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看,仙人岭上,茶林相间,春色满园吐芬芳。
毛峰翠芽,香珠玉叶,锌硒香茗迎四方。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锌硒绿宝石盖碗茶茶艺。
一、涤净尘缘(洗杯):茶乃圣洁之物,茶人自然要有一颗圣洁之心,茶道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所以泡茶之前,要先用热水烫洗茶杯,使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今天我们采用盖碗来冲泡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
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
起源于成都,相传是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发明的。
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崔宁之女在艺茶的时候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
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逐渐演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盖碗托,于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即盖碗茶文化也就应运而生了。
二、佳人入宫(投茶):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茶品亦如人品,佳茗好似佳人。
将锌硒绿宝石缓缓投入杯中,如同邀请佳人轻移莲步,登堂入室。
三、芳草回春(润茶):即用“回旋注水法”向杯中注入少许开水,润泽茶叶。
温润的目的是使茶叶吸水舒展,以便在冲泡时促使茶叶内含物迅速析出。
茶叶在水的冲泡下徐徐展开,好比春天刚刚发芽的小草,这道程序我们称之为“芳草回春”。
四、祥龙行雨(注水)现在我们用“祥龙五式”手法冲水泡茶。
第一式:蛟龙出海。
这套茶艺将武术与茶道融于一体,是力量和技巧的结合,更是精准与难度的对接。
第二式:祥龙献瑞。
金针几叶含神韵,碧露一盏飘祥云。
千年国珍流芳远,神龙献瑞福满门。
第三式:惊龙回首。
这要手眼一气呵成,形神一脉相通,表演者以形影相随为第一境界;以得心应手为第二境界;以得意忘形为第三境界。
第四式:飞龙在天。
观看者需心平气和、意无杂念、屏声静气、调和呼吸,才能于一招一式中体悟行云流水的杯中谒语。
第五式:龙行天下。
茶艺表演解说词(最终定稿)

茶艺表演解说词(最终定稿)第一篇:茶艺表演解说词茶艺表演解说词(开场白:)尊敬的各位领导,(60度鞠躬)欢迎大家来到成佳学校茶人礼仪室。
茶人礼仪室是我们学校实施茶人教育沁润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编写乡土教材对学生进行茶人教育,通过学生影响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推动企业发展。
学生通过唱茶歌、跳茶舞、学习茶艺茶道,传承、传播中国茶文化,从而培养文明礼貌、热爱生活、精行修德的好学生。
学校近期先后开展了中外茶文化交流,中新沁润工程交流,中韩茶文化交流,开展了地区性大型社区教育活动20多次,带动了社区教育,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根据不同情况选择:1、下面,请各位观看我们学校老师上的茶礼课。
2、今天我们将为大家奉上绿茶茶艺表演,让我们共同去领略茶的韵味。
] 首先向大家介绍一下茶具:茶盘——用来摆放茶具1、盖碗——又称“三才杯”,盖为天,杯为人,托为地,只有将三才合一才能化育茶的精华。
2、公道杯——均分茶汤所用。
3、闻香杯——杯体细长,便于笼住香气,用以闻取茶香。
4、品茗杯——用来品茶汤和观茶色。
5、茶漏——用于过滤茶渣茶道组——又称“茶艺六君子”1、茶针——用来疏通壶嘴2、茶则——用来量取干茶3、茶匙——用来引茶入杯4、茶隔——置茶时,防止茶叶外漏5、茶夹——夹取茶渣或烫洗杯用6、茶荷——用来鉴赏佳茗茶托——茶杯的垫底用具茶巾——清洁用具电茶壶——也称“随手泡”,用来烧制泡茶用水茶具介绍完毕,接下来为大家进行茶艺展示。
第一道:冰心去凡尘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具也必须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即用开水冲洗本来就干净的茶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二道:赏茶——叶嘉酬宾今天我们给大家选用的是蒲江雀舌。
蒲江雀舌色泽翠绿、嫩如莲心是绿茶中的上品。
第三道:清宫迎佳人苏轼有诗言:“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清宫迎佳人”即用茶匙把茶叶分三次投入到茶杯中。
第四道:甘露润心莲乾隆皇帝曾把绿茶称之为“润心莲”。
四川茶馆中的茶艺语言

四川茶馆中的茶艺语言
四川茶馆中的茶艺语言
四川茶馆中专事泡茶和续水的茶博士;,旧时称之为堂倌;。
现在人们尊称为师傅;或者叫服务员;,不少的师傅技艺十分高超。
且看他们的茶艺,七八位茶客围着矮茶桌坐定后,客人喊声泡茶;,师傅便应声而至。
只见师傅右手提着紫铜长嘴壶,左手五指分开。
夹着一摞茶碗、茶盖、茶船,来到桌前一挥手,茶船叮哨连声满桌开花,恰到好处地在客人面前各停一个,可谓分别就位;紧接
着把装好茶叶的茶碗放在一个个茶船上,左手扣住茶盖,紧贴茶碗,右手上的紫铜长嘴壶如赤龙吐水,待水将满碗时,忽地一收一翘,接着吧嗒一声,茶盖翻过去将碗盖住,全部动作快速、干净、利落,真是技精进乎道矣!
很多人都看过电视片《中国一绝》。
此片曾介绍过成都的方忠钰
老人表演的掺茶绝技。
看这位老人的表演,不能不令人叫绝。
方忠钰身手超凡,上世纪50年代时他双手连碗带盖能摞15副,高度足有60多公分,他两手能同时提壶掺水,茶毕送客,他一只
手端一只茶碗,拇指扣住碗盖,能把剩茶水倒得片叶不留,堪称绝活。
四川茶馆的茶艺,还生成了一些川味浓郁的茶馆语言。
《四川文
史资料集萃》(第6卷)刊有沈风志先生撰写的《四川茶馆》一文,
对成都茶馆语言作了较详的介绍,转录在后供人们了解:成都茶馆还有许多约定成俗;的、别致有趣的行业语言。
加茶叶叫做叶子,把茶叶放进茶碗叫做抓;每碗茶叶多的叫做饱;,少的叫做啬;,本来是饮茶或喝茶却叫做吃茶;,把开水第一次冲进有茶叶的茶
碗叫做发叶子;或泡茶;,开水温度不够,茶叶不沉底,一部分浮在水面上叫发不起;,讽为浮舟叶子;,开水放置稍久,温度已降低,叫做疲;,或说水疲了;。
盖碗茶艺表演解说词_盖碗茶艺程序

盖碗茶艺表演解说词_盖碗茶艺程序1.洗杯——白鹤沐浴用开水洗净茶具,并提高茶具的温度。
2.落茶——乌龙入宫在福建省武夷山市称为“落茶”或“投茶” 投茶量可根据个人爱好而灵活掌握.一般为5--8克。
3.冲茶——悬壶高冲冲泡时最好能使茶叶在杯中旋转。
4.刮沫——春风拂面用杯盖轻轻刮去浮在杯面的泡沫,5.出汤——玉液回公,把盖碗中的茶汤倒进公道杯中使茶汤浓淡均匀。
6.点茶——韩信点兵, (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茶汤公平均匀的倒入客人的品茗杯中,以供嘉宾使用。
7.看茶——赏色闻香,(喜闻幽香)观赏茶汤的色泽并闻杯盖上留香。
8.品茶——品啜甘露, (领悟岩韵)品武夷岩茶要边啜边嗅,浅尝细品,才能感悟到美妙的各种花香和岩韵。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
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
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
于是用盖碗。
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
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
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
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
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
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
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
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
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

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一、什么是茶艺茶艺是一种文化。
茶艺在中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广泛吸收和借鉴了其它艺术形式,并扩展到文学、艺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中国茶文化。
是包括茶叶品评技法和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以及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艺包括:选茗、择水、烹茶技术、茶具艺术、环境的选择创造等一系列内容。
茶艺背景是衬托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它渲染茶性清纯、幽雅、质朴的气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不同的风格的茶艺有不同的背景要求,只有选对了背景才能更好地领会茶的滋味。
二、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茶艺,萌芽于唐,发扬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艺表演解说词(精选16篇),欢迎大家分享。
茶艺表演解说词1各位嘉宾:你们好!(行礼)欢迎来到沁和会馆品茗赏艺,我是沁和会馆的茶艺员XXX,今日由我和我的助泡为大家演艺绿茶茶艺,今日为大家带来的是江苏吴县的碧螺春。
一、巧布器皿1、茶道组:茶匙,用于量取茶叶;茶夹,用于洗杯洁具;茶拨,用于把茶叶导入壶中;茶针,用于疏通壶嘴,使出水通畅;茶漏,放置茶壶上,避免投茶时茶叶外漏。
2、茶样罐:用于盛装茶叶;3、赏茶荷:控制投茶量的器皿,观看干茶样和掷茶分样用;4、茶巾:用于擦洗抹拭茶具、抹干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5、玻璃杯:冲泡高档绿茶要用透明的玻璃杯,以便更好地欣赏茶叶在水中上下翻飞、翩翩起舞的仙姿和碧绿的汤色;6、水盂:用于盛装废弃水、茶渣等;7、提梁壶:烧水器皿。
二、叶嘉酬宾请大家鉴赏干茶的外观形状:碧螺春外观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
三、冰心去凡尘(洗杯)茶,至清至洁,是天函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是至清至洁。
“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烫洗一遍洁净的玻璃杯,做到冰清玉洁,一尘不染,以表示对各位的崇敬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盖碗茶茶艺表演解
说词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四川盖碗茶花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饮茶的习俗也有所不一,今天,我们为大家表演的是四川盖碗茶的茶艺表演。
焚香静气,丝竹和鸣;通过焚香奏乐来营造安静祥和温馨的气氛,茶艺师行礼恭迎佳宾。
孔雀开屏,展示茶具;随手泡,烹煮甘泉;茶道组,辅助器具;茶筒,盛装茶叶;赏茶荷,鉴赏干茶;今天的主泡器,三才杯,杯盖代表天,杯身代表人,杯托代表地,天地人三才合一为盖碗茶泡茶之精华-----三才杯。
1、烫杯——我们用苏轼的诗“春江水暖鸭先知”来烫杯;
2、赏茶——香花绿叶相扶持;盖碗茶我们一般用茉莉花茶来冲泡。
赏茶也称为目品,目品是茶三品的头一品,目的是鉴赏花茶茶坯的质量。
3、投茶——落英缤纷玉杯里;象似仙女散花来。
茶艺师将茶叶从洁白如玉的茶荷中拔到茶杯时,花干和茶叶飘然而下,恰似“落英缤纷”。
4、润茶——春潮带雨晚来急;盖上茶盖,轻轻摇动,使其充分发泡,逼出茶香。
5、摇香——三才化育甘露美;
6、冲水——凤凰三点头,茶艺师的手一高一低点斟茶水,像似凤凰在点头,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凤凰三点头,表示对宾客的欢迎。
7、搅茶——香叶翻腾百眉生;
8、敬茶——一盏香茗奉知己;请用茶。
9、闻香——杯里清香浮清趣;闻香也称为“鼻品”,这是花茶的第二品,品花茶讲究“未尝甘露味,先闻圣妙香”。
闻香时天地人不能分开。
闻香时主要有三项指标:一是闻香气的鲜灵度;二是闻香气的浓郁度;三是闻香气的纯度。
10、品茶——舌端甘苦人心底;
11、回味——茶味人生细品悟;品茶是三品茶的最后一品,在品茶时依然是天地人不能分开。
10、谢茶——饮罢两腋清风起。
唐代诗人卢仝在他的传诵千古的《走笔谢孟柬议寄新茶》一诗中写出了品茶的绝妙感受,他写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灵仙,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礼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