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课件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想一想,四(4)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小交警 小记者
0人重复:5+6=11(人) 3人重复:5+6-3=8(人) 1人重复:5+6-1=10(人) 4人重复:5+6-4=7(人) 6人~11人 2人重复:5+6-2=9(人) 5人重复:5+6-5=6(人)
2人重复:5+6-2=9(人) ……
1人重复:5+6-1=10(人)
想一想,四(4)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小记者
小交警
0人重复:5+6=11(人) 1人重复:5+6-1=10(人) 2人重复:5+6-2=9(人)
通知,四(4)班要选拔5人参加小记者活动, 6人参加小交警活动。
想一想,四(4)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小记者
小交警
0人重复:5+6=11(人) 3人重复:5+6-3=8(人) 1人重复:5+6-1=10(人) 2人重复:5+6-2=9(人)
赵一哲 王晨阳 刘立娜 温雪峰 刘守娟 赵志浩
竞赛内容
两名同学比赛摆姓名,左边的同学负 责摆好参加小记者的5人,右边的同学 负责摆好参加小交警的6人。
竞赛规则
一人一次只能拿一张姓名,能快速、 一个不少地摆好的一方获胜。
下面是我们班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 况记录
参加小记者的共5人
参加小交警的共6人
王晨阳 刘守娟
赵一哲 刘立娜 温雪峰
赵志浩
参加小记者的 参加小交警的
温义航 杨温友
温晨晨
王晨阳 刘守娟
赵一哲 刘立娜 温雪峰
赵志浩
只参参加我加既小们小参记班记加者共者小的有的记有多有者5少3人又人人参参参加只加加小社参小交会加交警实小警的践交的有活警有2动的人6?人有4人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简单的重叠问题》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讲课件

二、你说我讲
还可以列式计算: 穿花衣服的大雁,从前面数排在第6,
从后面数排在第3。数了两次,所以可以这
样计算:
6+3-1=8(只)
试一试
小明家从前面数 在第3栋,从后 面数在第5栋。
这个小 区一共 有几栋 楼?
画图:
从后面数在第5栋
1
1
2
2
3
3
5
4
4
3
5 6
2
7
1
从前面数在第3栋
计算: 小明家的楼数了两次,所以是: 7 )栋楼。 数一数,这个小区一共有( 3+5-1=7(栋)。
听说同学们学习了重叠知 识,我给大家送来了一道 题,同学们敢不敢迎接我 的挑战啊?
三、挑战无极限
• 一共有多少只小动物呢?
三、我爱做游戏
鸭妈妈领着自己的孩子在池塘里学游泳,它的前 面有4只鸭子,后面有3鸭子。一共有几只鸭子?
四、回顾整理
同学们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你说我讲
这一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
二、你说我讲 1
1
摆一摆
2
2
3
3
4
4
5
5
6
3
6
2
7
8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8 )只。
1
二、你说我讲
• 画一画
• 我们用 代替花大雁,用 代替其他大雁。 • 数一数,这行大雁有( )只。 • 画图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上册 《简单的重叠问题》 优质课公开课比赛获奖课件面试试情境导入
你看,穿花衣服的大雁多漂亮呀! 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说课稿)青岛版(五四学制)一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运用平面图形重叠与解重叠的概念。

2.能够正确辨认图形的形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

3.能够逐步发展对空间直观形象和几何性质的认识,为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将讲解平面图形的重叠问题,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问题;2.体会和感受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空间内图形重叠的不同情况;3.检验几何方法的正确性。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重叠与解重叠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2.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对空间直观形象和几何性质的认识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教具,讲解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和领会几何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2.示范法:通过实际操作、展示例题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掌握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方法。

3.演练法:通过课堂例题、小组合作、个人练习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重叠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教师提问或展示媒体教具,引导学生逐步感受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让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逐步理解几何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2. 讲解重叠问题通过多媒体教具和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图形的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并逐步展示同一个位置、同一个空间内图形重叠的不同情况。

3. 经典案例分析教师通过误区案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在解决图形重叠问题时,不能只局限于直观形象,而需要更多的逻辑思考和分析。

4. 课堂练习教师通过课堂小组合作练习和个人练习,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并及时检验方法的正确性。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小组合作和个人练习,检验并提高学生对图形的辨认和简单推理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环节,了解学生对图形重叠和解重叠的理解和逻辑思考能力。

3.通过小组展示和讲评,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复习1.通过老师提出的简单例子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图形重叠和解重叠的概念。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数学第四单元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

智慧广场——重叠问题(书P74)(画图时按例题的样子标数字,再列算式)
1.小明家从前面数在第3栋,从后面数在第5栋,这个小区一共有几栋楼?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2.从左边数我排在第4,从右边数我排在第4,一共有多少人?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3.小朋友排队跑步,从左往右数,乐乐排在第5个,从右往左数,乐乐排在第3个。

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4.小朋友排队唱歌,我左边有4人,右边有5人,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5、我家楼上有3层,楼下有4层。

一共有几层?
我这样画图:
我这样列算式:。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重叠问题
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 游玩,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 利的进入了动物园,这是为什 么?
爷爷 爸爸 儿子
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十 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 在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
他能不 能够到 风筝?
四年级一班订《开心学堂》和《探索天 地》两种杂志,每人至少订一种,其中订 《开心学堂》的有25人,订《探索天地》 的有20人,两种都订的有10人,全班有多 少人?
开心学堂25人 探索天地20人
10人, 合唱的有30人,参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 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回顾整理
现实生活 (排队的经验)




重叠问题




韦恩图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 -重叠问题(说课稿)一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智慧广场 - 重叠问题一、引入本节课主要是讲解在智慧广场中所遇到的重叠问题。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物体的重叠问题,比如盘子叠起来,或者是衣服叠好后放入衣柜。

那么在智慧广场中重叠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呢?二、知识点1. 重叠所谓重叠,指的是两个或多个物体在空间中的一部分是相互重合的。

在智慧广场中,由于建筑物的高度不同,常常会出现不同建筑物之间的重叠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测量、计算来解决。

2. 重叠部分的面积一般我们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但这对于小学的一年级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因此我们采用直观的方式,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面积。

三、教学过程1. 观察比较首先,我们拿出两个瓷砖或两个卡片,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它们。

然后将两个卡片中适当调整它们的位置,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感受重叠所代表的含义。

2. 实验操作接下来,我们拿出红色、蓝色两张卡片。

我们先将红色卡片放在桌子上,蓝色卡片放在红色卡片之上,让孩子们观察两个卡片之间产生的重叠情况。

然后,让孩子们换一种方式,将蓝色卡片放在桌子上,红色卡片放在蓝色卡片之上,再次让孩子们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同重叠方式下的情况。

3. 讨论接下来,我们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孩子们讨论,当两张卡片重叠部分越多时,那么重叠部分的颜色会更深,说明它的面积就越大,就越重。

4. 思考问题最后,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有三张卡片,蓝色、黄色、红色卡片,我们怎样才能将它们放好,让它们之间不重叠?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归纳总结通过观察、比较、实验、讨论和思考问题等多种方式,帮助孩子们理解何为重叠问题,以及通过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来解决重叠问题。

这些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也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数学游戏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数学游戏,来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重叠问题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游戏“叠叠乐”,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正确摆放卡片或积木,从而锻炼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一年级数学综合与实践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本课突出的思想方法是什么?运用和积累了哪些活动经验?
1、画直观图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的思想。
2、学生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例如:排队的经验、用简单的画图表示数量。




1.本节课有几个主要的教学层次?
本节课结合教材特点,主要涉及了4个教学层次。
(1)情境激趣导入
(2)合作探究,归纳方法
(3)巩固练习,深化提升
2.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1、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索的过程,提高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形成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
3、通过活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本活动跟哪些数学知识有联系?
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掌握了数的顺序、能正确读写、会比较大小,并且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法。
“综合与实践”教材备课表
学校
年级
一年级
备课人
课题
智慧广场---简单的重叠问题
本课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通过引导学生解决“这行大雁一共有多少只”的问题,学习借助直观图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这一部分知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什么?
1、通过这个实践活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四部分:说一说,明确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交流画图的方法,学生画—说,教师引导突破:“为什么前面画6只,后面只要画两只呢?”(关注学生是否真明白)
(3)巩固练习,深化提升:通过解决自主练习1、2题,引导学生画图,感受画直观图解决问题的便捷性。
(4)总结:回顾画图方法,反思提升。
3.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学数学_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课件设计

小交警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 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合计:9人
10+9=19(人)
摆一摆
同桌两人左面同学代表小记者队,右面同学代表小交 警队,快速摆好各自队伍的人员。比一比谁先完成。
下面是四年级一班同学假期参加社会 实践活动的情况记录。
小记者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方 伟 王东方 周晓丽 赵 云 孙亮 陈红 合计:10人
小交警 李明 王强 赵 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 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合计:9人
圈一圈:
将参加小记者活动的10人和参加小交 警活动的9人圈起来。
方伟 王东方 周晓丽 赵云 孙亮 陈红
李明 王强 赵刚 张小帅
于平丽 丁娜 徐大文 刘乐乐 毛小宁
韦恩图
约翰.韦恩 (John Venn)是十 九世纪英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他 在1881年发明了韦恩图。
2.儿童节文艺汇演中,跳舞的有14人,合唱的有30人,参 加这两项演出的一共有35人。两项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14人
30人

14+30-35=9(人)
答:两项都参加的有9人。
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三、自主练习
3.
230厘米
井有多深?
50厘米 230厘米
230+230-50=410(厘米)
答:井深410厘米。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小记者 10人
小交警 9人
9人
10+9-5=14(人) 10+9-6=13(人) 10+9-7=12(人) 10+9-8=11(人) 10+9-9=10(人) 和 —重复部分
仔细观察,想一想, 像这样两部分有重 复的重叠问题该怎 么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