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9)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散文诗二首》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散文诗二首》阅读训练(含答案)

《散文诗二首》阅读训练一、阅读冰心的《纸船》,回答问题。

1.文中“我”指(),“你”指(),“它”指(),“她”指()。

2.诗中的“白船儿”象征诗人对谁的思念与热爱?3.诗人明知纸船是无法越过“万水千山”到达母亲身边的,为何还要“不灰心每天叠着”?4.最后一节是全诗最精彩的地方,你是如何理解的?二、阅读散文《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答题。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

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

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

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5.贯串这篇文章的线索是:。

6.本文从贝壳写起,升华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7.文中表现作者思路转折与深化的一个句子是:8.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什么?9.试用简洁的语言点明这篇小小美文的写法是什么?请你想象一下,如五彩贝壳一样的人生应该有怎样的品质?(写出三种即可)参考答案1.“我”指的是冰心。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阅读理解题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良心①父亲因腹痛难忍进医院急诊,B超显示是急性阑尾炎,肠腔上还有一个直径4厘米的不明包块,医生怀疑这个包块是癌。

“如果在阑尾手术中病人因其他病灶的影响而死在手术台上,本院不承担医疗责任。

同意的话,请你们在手术单上签字。

"②“你们”是指大哥和我。

医生的话让大哥的脸“唰"地变白,手术单在他手中“噗噗”地抖动。

他把目光投向我,突然的灾难让他的脸上充满同舟共济的企盼。

他问,二子,你看呢?③“签就签呗!"我漠然地说。

甚至我还打了一个哈欠,不耐烦地说:“昨晚我打了通宵麻将,太困了,想早点儿回家,手术时你就一个人待在这儿吧!”④我想,既然没有大祸临头的感觉,何必要虚张声势地悲伤。

大哥最终还是忍住了愤怒,在手术单上赌博一样谨慎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⑤我的冷血是存心的,因为我对父亲有着深深的不满。

父亲原来是一名工人,45岁那年他病退回家,让与我同班读书的大哥辍学“顶替"。

大哥比我大一岁,我俩的成绩不相上下,都是班上的尖子生。

可那时家里穷,父亲怕我俩都考上又都读不“终局”,于是决定让大哥回来“顶替"。

⑥就这样,我和大哥开始了不同的人生。

大哥进厂不久,厂里更新了机器设备,他的工作只是坐在电脑监控室里按电钮,轻松自在,养得白白胖胖,并按部就班地娶了妻,生了子,节假日一家三口共用一辆摩托车,像一串幸福的糖葫芦在大街小巷兜风,活得好不滋润。

而我这个世纪末的大学生却赶上不包分配,在一个又一个人才市场里兜售了两年,赔尽了笑脸,仍然没能把自己推销出去,个中辛酸,一言难尽。

正是我们兄弟俩截然不同的生活境况让我开始憎恨父亲,他明知我自幼体弱多病,为什么不以保险起见让我“顶替”呢?既然父亲把他的爱以最实惠的方式给了大哥一个人,那么就让大哥一个人来承担养老送终的义务吧!我虽然冷血却不矫情,言为心声是我最大的优点。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9)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7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金色花》一文写了“我”与母亲的哪几次嬉戏?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叶•母亲》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主要写了作者风雨之中看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课文写___________________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相映衬,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是人祥。

【答案】母亲做祷告时开放的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莲花荷叶护红莲三蒂莲【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要内容的掌握。

(1)《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孩子与他母亲三次“捉迷藏”三次嬉戏,构成了三幅充满温馨亲情的画面。

第一次:是母亲祷告时,“我”散发香气;第二次:是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是母亲拿灯去牛棚,“我”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2)《荷叶•母亲》重点写了雨中的莲花,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从而产生联想,借景抒情的。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

7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生活并非安逸,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______)藏nì(______)不屑.(______)(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7散文诗二首习题新人教版

10.第一段文字中有两处关于“我”和母亲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出“幼小 的我”的天真和母亲的温柔。
11.第二段文字中为什么说母亲爱的是“我的自身”?(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__她__的__爱__是__不__附__带__任__何__条__件__的__,__唯__一__的__理__由__,__就__是__我__是__她__的__女__儿__。_______ 12.第三段景物描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烘__托__母__爱__的__永__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上的星辰,骤雨般落在大海上,嗤嗤繁响;海波如山一般的汹涌;一切楼 屋都在地上旋转;天如同一张蓝纸卷了起来;树叶子满空飞舞,鸟儿归巢,走 兽躲到它的洞穴:万象纷乱中,只要我能寻到她,投到她的怀里,……天地一 切都信她!她对于我的爱,不因万物毁灭而更变!
她的爱不但包围我,而且普遍的包围一切爱我的人;而且因爱我,她也爱了 天下的儿女,她更爱了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 ( ),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建造起来的!”
5.填空。 (1)《金色花》选自《_泰__戈__尔__诗__选_》,作者_____泰__戈__尔_______是印度著名的 __作__家__、__诗__人__,曾经获得1913年的___诺__贝__尔__文__学__奖______。 (2)《荷叶·母亲》作者___冰___心____,原名____谢__婉__莹___,现代作家,代表作 有诗集《__繁__星____》《__春__水_____》,散文集《樱花赞》《__寄__小__读__者___》等。
6.说说朗读下列诗句该用怎样的语气,并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 工作。 用淘气、撒娇的语气读,表现了孩子希望看着母亲工作,给母亲带来惊喜, 回报母爱。 (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 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用歌颂感激的语气读,表现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17)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八、综合性学习131.某校九年级开展以“弘扬传统•孝敬父母”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以下任务。

(1)(积累)请写出一句与父爱、母爱有关的名言、俗语或两句前后连贯的古诗。

(2)(探究)阅读下面材料,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如图是中央电视台一则公益广告的截图①等你长大了,②等你工作了,妈妈就享福了。

妈妈就享福了。

③等你结婚生子,妈妈就享福了。

④等我长大了,我让奶奶享福。

材料二:“父母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让父母伤心的话是什么?”某媒体对5家大规模养老院进行调查发现,92%的老人最想要的是跟儿女团聚,“你别管我”这句话最让父母伤心。

研究结果:(3)(拓展)通过参与这次“弘扬传统•孝敬父母”的活动,你将用哪些具体行动回报父母呢?(写出两点)【答案】(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2)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3)在家孝顺父母,不跟父母顶嘴;主动做家务;主动多跟父母交流,多加沟通.【解析】【分析】【详解】(1)解答此题要结合主题“弘扬传统•孝敬父母”活动要求,注意审题,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父爱”“母爱”,结合平时积累选择诗句或俗语即可.示例:母爱如水滔滔不绝,父爱如山延绵不断。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儿行千里母担忧。

选其一即可。

(2)做此类题,首先要明确题目要求,一定要审查好材料中隐含的信息。

材料一注意图表有一共同点,都出现了“享福”二字;从中可以看出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

材料二注意审查数据,从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结合两则材料的出研究结果:父母对孩子无限付出爱,孩子没有完全认识父母的苦心;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仅是得以团聚。

(3)对于开放性题目,只要按要求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不顶撞父母;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多回家陪伴父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编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二首精编练习含答案

7 散文诗二首01 积累运用1.给加点字注音。

匿.笑(nì) 祷.告(dǎo) 嗅.觉(xiù)罗摩衍.那(yǎn) 并蒂.(dì) 姊.妹(zǐ)莲蓬.(péng) 菡萏..(hàn dàn) 攲.斜(qī)荫蔽.(bì) 徘徊..(pái huái) 烦闷.(mèn)2.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臭到这花香。

(臭—嗅)(2)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荫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荫—阴)(3)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篷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篷—蓬)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A.匿.笑(偷偷地) 沐.浴(洗澡)B.攲.斜(倾斜) 观摩.(研究、切磋)C.祷.告(向天神求助) 妄.想(荒诞不合理)D.无端.(原因,起因) 至.爱(最)(解析:“沐”指洗头发,“浴”指洗身体。

)4.《金色花》中,“我”变成金色花后与妈妈有几次嬉戏?有三次嬉戏:第一次,散发出香气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二次,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替母亲遮阳,也是暗中对母亲表示依恋;第三次,失踪一天后突然再落到地面恢复原形,给妈妈一个惊喜。

5.说说你对《荷叶·母亲》结尾一段“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的理解。

示例: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温馨感人,爱意浓浓。

母爱博大无边,伟大无穷。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蔽风雨、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人。

6.请给右面图画拟一个名字,并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画面中人物的动作神态。

画中的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给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衫,那恍惚的神情表现出慈母的不舍与担心,只好把一份对儿子的牵挂融注到细细的针线中。

02 拓展阅读(原创)这个冬天不冷缪金培①A天灰蒙蒙的,开始飘起了雪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新人教版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练习题及答案(基础与拓展)阅读课文,完成以下练习:0.选出本课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3-5个好词,把它们写在一段连贯合理的话中。

1.选出多音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 )A.闷热愁闷闷闷不乐B.荫蔽荫庇封妻荫子C.荷花负荷荷塘月色D.落叶落枕丢三落四2.下列各句中,字形、注音或释意有误的一项是( )A.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hàn dàn,这里指红莲)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B.梗上只留下小小的莲蒂(lián dì,莲花与莲茎相连的部分),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qī xié,倾斜,歪斜不正)。

D.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盖天空下的荫蔽(yīn bì,枝叶遮蔽)?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金色花》作者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著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荷叶·母亲》作者是冰心,《繁星》和《春水》是她的代表性诗集,二者合为《繁星·春水》。

C.冰心,原名谢婉莹,她被称为“世纪老人”,其作品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有三大主题:母爱、童真和环保。

D.泰戈尔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获奖作品是诗集《吉檀迦利》。

4.品读课文《金色花》后完成下面习题:(1)“我”要变成金色花和妈妈嬉戏的原因是( )A.让妈妈找不到我。

B.不想和妈妈一样干活、读书。

C.只是因为好玩,想捉迷藏。

D.想回报母爱。

(2)孩子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并且始终不让妈妈知道,直到最后也不告诉妈妈真相?5. 下面对《荷叶·母亲》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中综合运用了象征、比喻、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语言生动优美。

B.“心中的雨点”指只能藏在心中,难以跟别人说的烦恼。

C.《荷叶·母亲》这个题目,指荷叶像母亲一样,保护着它的孩子莲花,同时用荷叶来形容母亲,表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也表达了对母亲的敬爱与赞美。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 (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香气”“我”为名词。

B.“当你沐浴后”中“沐浴”是动词“后”是方位词。

C.“湿发披在两肩”中“两肩”是名词。

D.“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中“祷告”是名词。

【答案】A【解析】【详解】A.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中“我”为代词,不是名词。

故选A。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藏在新叶里匿.(ruò)笑。

B.你沐浴.(yù)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帝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

【答案】B【解析】【详解】A. 匿(ruò)笑——(nì)。

B. 三帝莲——三蒂莲。

C. 攲(jī)斜——(qī )。

故选B。

3.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黃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A.sǎn gěng hán dànB.sàn gěng hàn dànC.sǎn gong hàn xiànD.sàn gong hán xiàn【答案】B【解析】【详解】散的读音有两个:sǎn、sàn。

当读[ sàn ]时,意思是:①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散文诗二首复习试
题(含答案)
73.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金色花》一文写了“我”与母亲的哪几次嬉戏?请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荷叶•母亲》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主要写了作者风雨之中看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课文写___________________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相映衬,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是人祥。

【答案】母亲做祷告时开放的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莲花荷叶护红莲三蒂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主要内容的掌握。

(1)《金色花》写的是一个孩子与他母亲三次“捉迷藏”三次嬉戏,构成了三幅充满温馨亲情的画面。

第一次:是母亲祷告时,“我”散发香气;第二次:是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第三次:是母亲拿灯去牛棚,“我”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2)《荷叶•母亲》重点写了雨中的莲花,写自家院中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从而产生联想,借景抒情的。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

7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节选自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______)藏nì(______)不屑.(______)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______”。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

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______)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

【答案】(1)yì匿xiè(2)流倘流淌(3)C (4)拟人排比
【解析】
【分析】
【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匿”要注意偏旁。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流淌”意思是液体在流动,所以应该是三点水旁。

【小题3】试题分析:解释含义一定要抓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不要只解释词语的本义。

诗中说“宣泄着永恒的秘密”,由此可见,只有C项的解释最为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辨识能力。

三个“在”连用表明这是排比的修辞方法,“歌曲”“唤”“吐露心曲”则是拟人化的写法。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欣赏下面的现代诗,完成下列小题。

雨伞
苏叔阳
你的命运就是陪伴乌云,
注定了要一生经受风雨。

你撑开整个身躯,
为他人创造一片干净天地,
却湿透了,你自己。

(选自《苏叔阳文集》)
75.诗中的雨伞具有怎样的精神?
76.为了刻画雨伞形象,诗人釆用了拟人、象征、烘托等表现手法。

请任选一种并作简要分析。

【答案】(1)(2分)无私无畏、甘于奉献的精神。

⑵拟人。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将雨伞人格化,运用“陪伴”“撑开”“创造”等词语,赋予雨伞以生命,生动传神。

示例二:象征。

诗人笔下的“雨伞”象征了不畏艰辛、甘于奉献的人。

或“乌云”“风雨”象征了“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

示例三:烘托。

诗人借“乌云”“风雨”来营造雨伞所处的恶劣环境,烘托出“雨伞”形象的高大。

【解析】
试题分析:理解诗歌中的形象,首先要从作者所描写的事物的外在形象理解,然后根据诗的意境来理解其事物内在的形象意义。

第一题,可直接根据诗中“陪伴乌云”“经受风雨”“为他人创造”“湿透自己”这些字词,理解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即可体会诗中“雨伞”的精神意义。

第二题首先了解“拟人、象征、烘托”这些表现手法的特点,从诗中具体说明即可。

【考场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7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2)风已没有那么冷,我也更久地在外面徘徊
..。

(3)天津南开大学的荷花塘里,盛开的荷花争奇斗艳,如一个个亭亭玉立
....的美丽的姑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

【答案】(1)(枝叶)遮蔽,此处比喻母亲照顾、保护子女。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如“亭亭玉立”修饰“美丽的姑娘”,所以此词在这里的意思是形容美女身材修长。

四、其他
78.填空
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

2)《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
_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1)印度泰戈尔2)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能力。

对于文体知识要注意区分和理解记忆。

对于文学常识,平时要多加积累,多看多记,包括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作品、名句等。

有了丰富的积累,做题时才得心应手。

泰戈尔,印度
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79.《金色花》作者是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姓名)。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原名______,代表作______、______等。

【答案】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解析】
【分析】
【详解】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泰戈尔、冰心有关的文学常识。

80.判断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式。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______)(2)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______)
【答案】(1)比拟(2)比喻、反问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句子运用的修辞方式。

(1)“(我)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是比拟中的拟物,把人当物写。

(2)“你是荷叶,我是红莲”比喻中的暗喻,“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为反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