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 散文诗二首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7《散文诗二首》(课件)

本文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 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本文的精彩之处,既表现了母爱的 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荷叶”正是 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 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 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 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 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 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3.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 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 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 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那金黄的色彩,正反 映着母爱的光辉。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 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代表作:诗集《新月集》 《 园 丁 集 》《 飞 鸟 集 》《 吉 檀 迦 利 》 。 1913 年 获 得 诺 贝 尔 文 学 奖 。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 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 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 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 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 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 “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把握散文诗基调,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培养 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学习借物抒情的写作 手法。
3.体会人间至深至爱的亲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 美情趣。
第7课《散文诗二首》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师可结合具体实例,详细讲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让学生在实际写作中尝试运用。
(3)深入剖析文本,培养思维品质:对于文本的深入剖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可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文本,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
(4)联系实际,增强文化自信: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教师可组织学生分享家乡的美景、风俗等,激发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强调,同时关注学生的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散文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四季的变换?”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散文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散文诗中描绘的春天和冬天的美好。
(2)掌握艺术特色:使学生掌握散文诗的艺术特色,如形象生动的描绘、优美的修辞手法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精彩语句,让学生了解并学习散文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举例:《济南的冬天》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冬天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把济南抱在怀里”,展现了散文诗的艺术魅力。
2024-2025学年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版)7 散文诗二首 课件 (共29张PPT)

引出 回忆
歌
母 亲
赏雨中
雨打 红莲
心神 不宁
莲花
颂 母 爱
荷叶
心情
护莲
释然
当堂检测
这首散文诗是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你也可以用这种 手法写一句话表达对母亲的爱吗? 例:母亲,如果我是红莲,你就是荷叶,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 荫蔽? 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除了你,谁____。 示例:母亲,如果我是禾苗,你就是雨露,除了你,谁能滋润我干枯的心灵?
内来回波动、起伏。
( 徘徊 )
学习引导
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分类 一看红莲 二看红莲
环境 繁杂的雨声 雷声作了, 描写 浓阴的天 雨越下越大
红莲 情态 心境
开满;亭亭 烦闷
左右攲斜 仍不适意
三看红莲 雨势并不减退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 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
重点探究
探究: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1.文章题为“荷叶·母亲”,初读课文,说说文中哪一句话点出了两者 之间的关系? 2.品读课文,说说“心中的雨点”指什么?小组讨论这几句话的思想感 情和在文中的作用。 3.再读课文,探究荷叶与母亲相似的特点。
预学检测
2.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并蒂( dì) 徘徊( pái huái ) 流zhuǎn( 转 )
攲斜( qī ) 菡萏( hàn dàn ) 荫bì( 蔽 )
姊妹( zǐ ) 遮蔽( zhē ) 心xù( 绪 )
预学检测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倾斜,歪斜。
( 攲斜 )
(2)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
幸福。
20世纪,中国文坛翩然走过一位女作家。她的文字清新隽永, 如文学夜空颗颗璀璨的繁星,至今仍熠熠生辉;她文字里流淌的情 感,如文苑里的一池春水,微风过后,荡起阵阵爱的涟漪。她就是 著名作家冰心女士。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的散文诗代表作 《荷叶·母亲》。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七课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散文诗二首分别为《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以下是两篇散文诗的主要内容:
《金色花》
泰戈尔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开启了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嬉戏,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母亲工作;第二次嬉戏,孩子要将自己小小的影子投在母亲的书页上,正投在母亲所读的地方;第三次嬉戏,孩子突发奇想,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母亲的孩子,求母亲讲故事。
全诗通过孩子与母亲的三次嬉戏,展现了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
《荷叶·母亲》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是冰心。
她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子女,通过描写在风雨中红莲被荷叶保护的场景,表达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护。
作者通过描写荷叶勇敢慈怜地保护红莲的过程,展现了母爱的伟大无私,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7《散文诗二首》课件

结构图解
写作借鉴
1.想象新奇,富有童趣。 运用假设的方法想象。一开始,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
色花”“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为什么呢?“为了好玩”。这样 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逻辑。当母亲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 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顽童形象跃然纸上。最后,当 孩子被母亲询问去哪儿了时,却说“我不告知你,妈妈”,只一句, 就将孩子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整首诗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怎样写母爱才有新意?是写冷暖问候,还是写病痛关爱?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荷叶·母亲》这篇优美的散文诗为我 们做出了回答。下面 我们一起来寻找吧!
荷 叶 · 冰母 心亲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繁星》《春水》,积累“荫蔽、 徘徊”等重点词语。 2.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美好的意境和语言风格,学习借物抒 情的写作手法。 3.整体把握本诗与《金色花》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 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语言平淡,清新隽永。 全文没有华丽的辞藻,所用的都是平常语句,作者用自然清
新的语言,描画出有声、有色、有香、有情致、有灵气的境域, 意境深远,回味悠久。
新课导入
母亲是鲜花旁的叶子;母亲,是大海上的帆船;母亲,是 灵魂的真谛。母爱更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是一缕阳光,让 你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受到温暖如春;它是一泓 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便蒙上岁月的风尘仍然清澈纯净。“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的这首《游子吟》可以说是古人对母爱赞美的千古绝唱了。
情感
语言
同
表达母爱
清新雅致
金色花
孩童对母亲的热爱 语言活泼
和亲昵
口语化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

7. 散文诗二首
5.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 项是 ( B ) A. 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 抒情义味。 B. 第 ③段中“他好像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 枝头”一句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形象 地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向往。 C. 阅读第③ 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 的浑厚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 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 个晶莹的红灯笼” 是景物描写,生动地写 出了橘子熟了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 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7.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至爱亲情
7. 散文诗二首
链接中考
7. 散文诗二首
链接中考
考点透视
考点 理解句子的含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 阅读中常考的考点之一。理
解句子的 含义,关键要看句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和句子在文中的
位置,以及文章所要 表达的主题和作者的感情等。如《荷叶·母
①抓住关键性词语理解。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 ③联系实际理解。 ④从比喻、象征意义中理解。 ⑤联系文章主旨理解。 ⑥联系语句包含的思想感情理解。 ⑦结合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理解。
7. 散文诗二首
经典题型
❶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 ❷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画线句的理解。 ❸ 分析文中画线句的含义,说说这句话给了你什 么启示。
再分析其表达效果。从特点来看,“团团”和“簇簇”是叠词,富有音
韵美;从表达效果来看,“团团”和“簇簇”突出花蕊的多,体现了作
者对橘子花的爱好之情。
[答案]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地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爱好之情。
7. 散文诗二首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 了,开在我的 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的含义?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 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 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1、第三段为什么插叙与故乡园 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为了说明“我”家对莲花有 很深的感情,大家都很爱好莲 花,为后文写惦记雨中的莲花 埋下伏笔。
细读品味
2、文章四看红莲,当时 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 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 何变化的呢?
当母亲去牛棚的时候,我就恢复原 形求她讲故事。
3、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孩子 和一个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请 说说你的理由。
我读出了一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 顺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 劳美丽的妈妈。
发挥你的想像,仿照文中的语 言写一段献给母亲的诗句。
仿写:母亲啊!您是_________,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教师寄语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 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 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 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 大!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 的恩泽呢?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 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 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 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从现在开始,从 点点滴滴做起。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 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 妈妈。
感悟主旨
1.“我”变成一朵金色花,跟妈 妈玩起“躲猫猫”,只是为了好 玩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7《散文诗二首》解读

《散文诗二首》文本解读1.时代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荷叶母亲》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2.文题诠释《金色花》有一以贯之的核心意象“金色花”,围绕着这个核心意象,有具体完整的情境︰在宁静圣洁的气氛里,变成金色花的孩子与母亲亲昵地做着游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情境描写,写的都是日常的事物——金色花、庭院、树下、花影、牛棚等;表现的都是日常的生活——沐浴、祷告、读《罗摩衍那》,黄昏时拿灯去牛棚、讲故事等。
这些日常的事物和日常的生活所形成的生活序列是很有特色的,它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尊崇神的国度里充满诗意与神性的日常生活。
《荷叶母亲》全诗篇幅很短,开篇从自家院中的两缸莲花写起,重点描写了倾盆大雨中荷叶遮盖红莲的画面,由此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景抒发了对母爱的至真至深之情。
作者通过联想,先把儿女比做莲花,再把母亲比做荷叶,从而颂扬了深沉、饱满的母爱。
3.主旨《荷叶母亲》全诗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非常典型。
借物喻人的手法很多文章都会用到,但是用来又各有其妙。
《荷叶母亲》是一首画面感非常强的散文诗,全诗最大的妙处不仅在于以荷叶喻母亲和以红莲喻儿女,而且在于以“莲”为中心构造的画面跳转与情绪流动。
4.内容解读《金色花》自开头起,泰戈尔就以十分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小孩子活泼的想象力和小孩子那种好玩又会玩的天性。
“变成金色花”后的小孩子“只是为了好玩”,生动地描绘出了孩子顽皮、淘气、天真无邪的特点,而变成什么都要时刻在妈妈身边,体现出了小孩子对温柔妈妈的依恋与喜爱。
诗末的一句“不告诉你,妈妈”,更是稚气十足,娇憨可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蓬”离根后随风而去,不知何处落脚,写出游子 旅途漫漫,前途未定;“浮云”飘忽不定,写出游子行 踪不定;“班马”为离群之马,分手之际,萧萧长鸣, 写出游子离别友人的孤独和惆怅。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品味赏 析
有人评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这首词“物我交融,含蕴深 广”,请结合“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作简要赏析。
品味赏 析赏析《题破山寺后禅院》首联。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一个“入”字, 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 勃生机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 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基础。
送友人
李白
品味赏 析《送友人》是如何借助“孤蓬”“浮云”“班马”这
课文解读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 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 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本文的文眼。“假如”表明全篇文 章是以一种想象的方式来写的,也给读 者的心灵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为下文的 想象奠定基础。
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回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 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课后作业
1. 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 《春水》等诗集。
2. 将搜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 自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 给妈妈。
课
赠品可以删 除
外
古
诗
词
诵
读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 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为同榜进士,一 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 后移家隐居鄂渚。其诗以写山水田园 为主,语言洗练自然,意境清迥,艺 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代表 作有《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结构梳理
·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荷 叶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讴歌
母
雨打红莲——状元成心才路 绪不宁
母爱
亲 荷叶荫状元成才路蔽——深受感动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主旨归纳
文章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赞母的散文 诗,诗歌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荫蔽着红 莲,联想到母亲为儿女荫蔽人生道路上的风 雨,歌颂了伟大、圣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 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恋之情。
不只是为了好玩,“我”和妈妈捉迷藏,体 现出了孩子活泼调皮、可爱机灵的天性;“我” 变成金色花后,可以看着妈妈工作,悄悄地陪在 妈妈耳边,为妈妈带来快乐,体现了孩子对妈妈 辛劳的体恤和理解,也体现出了母子之间的亲昵。
结合④~⑦段的时间顺序描写,说说 “我”与母亲嬉戏的三个画面表现了“我” 怎样的情感。
( yìn )荫庇
( qiǎo )悄然无声 悄
( qiāo )静悄悄
(chénɡ)乘凉
( hé )荷叶
乘 (shènɡ)千乘之国 荷 ( hè )荷枪实弹
◆词语集注
匿笑:偷偷地笑。 花瑞: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繁杂:(事情)多而杂乱。 攲斜:倾斜,歪斜。 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未放。
金色花
“驿站”是古代传递官署文书的交通站,常设在城郊官道 旁,不在城内繁华处。“桥”是架在水面之上的交通设施, 本是人来往之处,一“断”字,说明是废桥,荒僻冷落。
“无主”,点出是野梅,无人培育,无人理会,无人欣赏, 孑然一身,孤苦无依。“寂寞”二字,将梅花拟人化,既是 景语又是情语,既表明了梅花的处境,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的 孤独处境。
这是以孩子独特的纯真、调皮的行为方式来表现
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 “坏孩子”的含义?
体现了母亲没见着孩子,内心焦虑惶恐,
状元成才路
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表 面上是母亲疼爱状孩元成才路 子的特殊表达方式。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文中的孩子和妈妈各具有
深入探究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荷叶·母亲》中的母亲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 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 边”。作者写母亲,使用的是象征手法,用雨中的荷 叶覆盖红莲,象征母亲对儿女的悉心庇护。对雨中红 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这首散文诗的精彩之处, 既表现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 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无私无畏的母爱的化身。
课文解读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
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莲花的来历、颜色 及其所处的位置。
由父亲的朋友送的莲花引出下文九年前在家中 院子看到的红莲,引入自然。有八年未看到莲花, 但却对九年前看到的莲花记忆犹新,说明莲花给自 己的印象深刻。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 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 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 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在本质 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以美和想 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
状元成才路
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 状元成才路
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 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结构梳理
捉迷藏:看妈妈工作,不出声
金 色 花
三次 嬉戏
让妈妈嗅到花香
投影到妈妈读的书页上
状元成才路
跳到妈妈的面前恢复原形
真挚的母爱 纯真的童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母子对话:坏孩子、不告诉你
主旨归纳
《金色花》这首散文诗借助丰富的想象, 把孩子想象成一朵美丽的金色花,通过描绘 天真、活泼、快乐的孩子及孩子与母亲的三 次嬉戏,表现了深厚的母子之情以及人类天 性的美好与圣洁。
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第一册,海峡文 艺出版社2012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往事》 是冰心1922年7月相继写成的。作者用了一个副标 题“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准确地概括了这组 散文诗的内容。冰心曾说:“《往事》是放大的 《繁星》和《春水》。”这首散文诗是冰心一篇很 典型的以“母爱”为主题的诗作。
泰戈尔
作者名片
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
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
月集》《园丁集》《飞鸟集》,长篇小说
《小沙子》《沉船》《戈拉》,剧本《摩
状元成才路
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泰戈尔还擅长
状元成才路
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
为印度国歌。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攲斜”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攲斜”即“倾斜、歪斜”之意。“攲 斜”形象地写出红莲被雨点打击后无处躲藏、 东倒西歪的可怜情状,为后文荷叶护红莲做 了铺垫。
作者在风雨中几次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境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1次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7* 散文诗二首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泰戈尔、冰心及其作品,在熟读的 基础上整体把握散文诗的内容。(重点)
2.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 手法,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和美好意境。
状元成才路
(难点)
状元成才路
3.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重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文体知识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 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 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寒冷 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 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品味赏 析
1.从“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分析《卜算子·咏梅》中梅花的境遇。
第一次嬉戏 第④段写,孩子想为正在祷告的母亲 做点什么,于是悄悄开放花瓣,并散发香 气让母亲闻到。这是“我”对母亲的回报。
第二次嬉戏
第⑤段写,母亲在读《罗摩衍那》时,“我”
为了不让正午的阳光损伤母亲的眼睛而将自己的
影子投在书页上,从而表现了“我”对母亲的爱
和依恋。
第三次嬉戏
第⑦段写。母亲去牛棚时,“我”突然出现。
荷叶·母亲
冰心
作者名片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 福建长乐人,作家、诗人,笔名冰心。 她的诗以歌颂母爱、童真、自然为三大 主题。代表作有诗集《繁状星元成才路 》《春水》, 散文集《寄小读者状元》成才路 《樱花赞》和小说 散文集《往事》。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背景链接 《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
美而更真,景因情真而更美。由此使文章达到
状元成才路
生动形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作品以细腻
状元成才路
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清丽灵活而又含蓄
不露的笔调写母爱,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拓展迁移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字词学习
◆生难字
匿笑( nì ) 沐浴( mù )
梗(ɡěnɡ)
祷告( dǎo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菡萏( hàn dàn )攲斜( qī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荫蔽( yīn bì )
嗅到( xiù ) 徘徊(pái huái) 衍( yǎn )
◆多音字
( yīn )林荫 荫
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 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 什么作用?
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 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的 以花喻人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