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预防和控制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近期,我市出现了鼠疫疫情。
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鼠疫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防控方法,共同防范和应对鼠疫疫情的发生。
一、了解鼠疫二、防止鼠疫的传播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乱扔垃圾。
2.保持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不随意堆放杂物。
3.杜绝老鼠滋生:堵塞孔洞、消灭老鼠,防止老鼠进入家庭。
4.防止跳蚤叮咬:保持居住环境干净,使用灭虫剂防止跳蚤滋生。
三、防控鼠疫1.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
2.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鼠疫疫苗,增强免疫力。
3.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人际接触,避免拥挤场所。
5.隔离患者:对疑似鼠疫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传播。
四、如果发现鼠疫疫情,应该怎么做?2.配合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接受相关检查。
3.不隐瞒事实:主动告知相关部门个人与疫情的接触史,不隐瞒真相。
4.遵守规定:听从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指导和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五、鼠疫防控常识1.鼠疫是可以治愈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2.鼠疫不可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就可以避免感染。
3.不传人传:鼠疫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只能通过跳蚤间接传播。
4.科学防控是关键:科学防控和公众协力合作是阻断鼠疫传播的关键。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我们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够阅读并掌握这些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共同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的防控措施,战胜疫情,守护美好家园!策划单位:XXX市卫生防疫委员会时间:XXXX年X月。
如何预防鼠疫

如何预防鼠疫鼠疫给人类造成巨大危害,因此已经成为各国疾病防控的重要对象。
我国的《传染病防治法》已经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
预防鼠疫有三个方法;一、严格控制传染源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
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
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
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二、保护易感者1、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
2周后可获免疫。
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2、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
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三、预后以往腺鼠疫的病死率自20%~70%不等,自应用抗菌药物后,病死率已降至5%左右。
肺型、败血症、脑膜型等鼠疫患者在未接受特效治疗时几无一幸免,如及早积极处理,则可转危为安。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
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鼠疫预防措施:
1. 环境卫生措施:
- 定期清理和消毒居住区域、仓库、粮食储存区等地方,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 封堵房屋和建造物的缝隙,以防止鼠类进入。
- 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避免成为鼠类的食物来源。
2. 鼠类防治措施:
- 安装鼠夹、鼠笼等捕鼠器具,及时捕捉并处置鼠类。
- 使用毒饵或者毒药对鼠类进行灭鼠处理,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
- 鼠类密集的地区可考虑请专业的鼠类防治公司进行灭鼠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
- 减少与鼠类接触的机会,避免触摸或者挨近鼠类。
- 在处理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
- 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后。
4. 早期发现和报告:
- 注意观察身体症状,如高热、淋巴结肿大、出血等,及时就医。
- 如果在居住区域或者工作场所发现鼠类,应即将报告相关卫生部门。
5. 鼠疫疫苗接种:
- 针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和特定地区的居民,可以考虑接种鼠疫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6. 教育宣传:
- 加强对公众的鼠疫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 向公众传达正确的鼠类防治方法,引导人们积极参预鼠疫预防工作。
总结:
鼠疫预防措施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卫生部门、社区居民以及个人。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鼠类防治、个人防护、早期发现和报告、疫苗接种以及教育宣传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鼠疫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1. 鼠类控制:- 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食物残渣,避免给鼠类提供食物来源。
- 封堵入口:修补和封堵建造物中可能存在的鼠类入口,如裂缝、孔洞等,以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 使用捕鼠器:在可能存在鼠类的区域设置捕鼠器,及时捕捉并处理鼠类,以减少鼠类的繁殖和传播。
2. 个人卫生:- 勤洗手: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可能存在鼠类粪便或者尸体的场所后。
- 避免接触鼠类: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的鼠类,如野外的老鼠或者宠物鼠。
- 防护措施:在可能接触鼠类的工作场所,如农田、仓库等,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3. 疫区旅行注意事项:- 避免疫区:如无必要,尽量避免前往已知存在鼠疫疫情的地区。
- 食品安全:在疫区旅行期间,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未经消毒的水源,以防止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鼠疫杆菌。
- 疫苗接种:如果前往鼠疫疫区旅行,建议在出发前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接种鼠疫疫苗。
4. 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症状:了解鼠疫的早期症状,如高热、寒颤、头痛、肌肉酸痛等,及时就医。
- 医疗机构:在疫情爆发的地区,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 隔离措施:如果被诊断为鼠疫患者,需要接受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总结: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鼠类控制、个人卫生、疫区旅行注意事项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都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
在面对鼠疫疫情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加强预防意识,并及时就医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鼠疫预防》教案

《鼠疫预防》教案鼠疫预防教案引言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制定一份科学的鼠疫预防教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环境清洁、个人卫生、防护措施、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详细介绍鼠疫预防教案。
一、环境清洁1.1 定期清理垃圾,避免垃圾滞留成为鼠类栖息地。
1.2 封堵房屋缝隙,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1.3 使用鼠类捕捉器具或者毒饵进行鼠类防治。
二、个人卫生2.1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后。
2.2 避免与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接触,如野生啮齿类动物。
2.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或者未煮熟的肉类。
三、防护措施3.1 在可能受到感染的地区,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3.2 避免前往鼠疫疫情高发地区,尽量减少感染风险。
3.3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鼠类滋生的可能性。
四、早期预警4.1 关注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鼠疫疫情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4.2 浮现发热、头痛、呼吸难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鼠类。
4.3 遇到可能感染鼠疫的患者,避免直接接触,保持距离并及时报警求助。
五、应急处置5.1 在发现鼠疫病例或者疫情暴发时,即将通知当地卫生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5.2 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切断传播链。
5.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鼠疫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的鼠疫预防教案,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
希翼泛博民众能够认真遵守相关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健康和安全。
如果浮现疑似症状或者疫情情况,请及时求助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共同抗击鼠疫疫情。
2024年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3篇)

2024年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给人类。
尽管鼠疫在现代社会中变得相对罕见,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预防和控制鼠疫,我们需要了解鼠疫的传播途径、症状特征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一、鼠疫的传播途径1. 蚤媒传播:鼠疫杆菌主要通过跳蚤传播给人类。
感染鼠疫的跳蚤通常寄生在啮齿动物身上,如家鼠、沙鼠等。
当感染鼠疫的啮齿动物被跳蚤叮咬时,鼠疫杆菌会进入跳蚤体内,然后在跳蚤叮咬人类时被传播给人类。
2. 直接接触传播:人类也可以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患有鼠疫的患者而感染病菌。
特别是通过处理患有鼠疫的动物尸体、血液或排泄物等时,要注意防护。
二、鼠疫的症状特征鼠疫通常分为三种类型:腺鼠疫、肺鼠疫和败血症型鼠疫。
其症状特征如下:1. 腺鼠疫: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热、头痛、寒战、乏力等症状。
淋巴结肿大通常位于被跳蚤叮咬的部位,如腋窝、腹股沟等。
2. 肺鼠疫:这是一种较为严重和致命的类型。
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呼吸困难、胸痛等。
肺鼠疫可通过空气传播,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可能恶化并导致死亡。
3. 败血症型鼠疫:这是最为严重的类型,病情迅速恶化。
症状包括高热、剧烈头痛、呕吐、腹痛、腹泻、麻木等。
败血症型鼠疫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在短时间内导致死亡。
三、鼠疫的预防措施1. 鼠害防控:保持环境卫生,避免啮齿动物和人类接触,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及时清除垃圾、食物残渣,密封食品等,以防止鼠类滋生和传播病菌。
2. 保护个人卫生: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后、处理食物前,勤于清洁家居环境,以减少传染源。
避免直接接触患有鼠疫的动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尤其是在旅居或工作于鼠疫流行地区。
3. 预防接种:存在潜在风险的地区和职业人员建议接种鼠疫疫苗,可提供部分保护。
鼠疫疫苗通常在存在疫情或高风险区域进行。
4. 早期诊断和治疗:鼠疫病例的早期诊断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鼠疫消杀处置方案

鼠疫消杀处置方案鼠疫,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啮齿动物(如老鼠)传播给人类。
鼠疫在历史上多次爆发,曾经导致死亡人数惊人。
为了防范和控制鼠疫的传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消杀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鼠疫消杀处置方案。
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防范鼠疫方面同样适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环境。
避免堆放垃圾和杂物,尽量保证室内外干净整洁,对公共设施如垃圾箱、下水道等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
2.食品卫生:注意餐饮卫生和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3.宠物管理:饲养宠物时要保持宠物的清洁卫生,避免带回鼠类。
4.人群管理:注意控制人员流动,尤其是来自鼠疫高发地区的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隔离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发现鼠疫病例,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以下是现场处置方案:1.隔离:立即将发病者隔离治疗,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所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
2.通知: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处置,同时通知附近地区的居民不要接触病号及其物品。
3.消毒:对传染源进行彻底消毒。
可以使用有效的防治消毒产品,如一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对环境、衣物、卧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4.搜索:对鼠类进行搜索,及时进行灭鼠。
对于走私物品、货运物品等可能携带传染源的物品,也需要进行搜索和检疫。
5.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对提高防范意识不足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鼠疫疫苗接种除了以上措施,鼠疫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鼠疫的措施。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为人乳头状瘤病毒表面抗原疫苗(HAV),该疫苗有助于减轻病例严重程度、减少病死率和缩短病程。
总结鼠疫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要遏制鼠疫传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采取各种防疫措施。
在现场处置方面,要快速、果断地进行隔离、消毒和清除鼠类等工作。
在预防方面,要保证环境和食品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宠物管理等。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引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播和爆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环境管理、个人卫生、动物控制、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鼠疫的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1. 环境管理:1.1 清洁环境:保持住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杂物,减少鼠类滋生的场所。
1.2 食物储存:正确储存食物,使用密封容器将食物保存在鼠类无法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吸引鼠类进入居住区域。
1.3 环境改善:修复建筑物的裂缝和漏洞,封堵鼠类可能进入的缝隙,防止其进入室内。
2. 个人卫生:2.1 洗手: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地方后,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2 饮食卫生: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避免食用未经烹饪的食物,确保食品烹饪彻底。
2.3 个人防护:在处理可能与鼠类接触的物品时,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
3. 动物控制:3.1 鼠类防治:采取有效的鼠类防治措施,如使用鼠类捕捉器、鼠类毒饵等,减少鼠类的数量。
3.2 宠物管理:保持宠物的卫生和健康,定期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避免宠物成为鼠类传播鼠疫的媒介。
3.3 畜牧管理:对于农场和养殖场等畜牧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鼠类滋生的环境。
4. 早期发现:4.1 监测系统:建立鼠疫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可能存在鼠类滋生的区域,及时发现鼠疫的传播风险。
4.2 病例报告:加强鼠疫病例的报告和监测,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4.3 疫情调查:对于疫情暴发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疫情调查,追踪病例来源,切断传播途径。
5. 紧急处理:5.1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鼠疫病例,及时隔离患者,避免疫情扩散。
5.2 医疗救治: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等,减少病情的恶化。
5.3 疫苗接种:推广鼠疫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原理 由于蚤类的叮咬或接触疫源地动物,鼠疫菌经淋巴管侵入 淋巴结,引起淋巴结特有的急性炎症反应,称为腺鼠疫。 鼠疫菌侵入到皮肤伤口发生鼠疫性脓疱者称为皮肤鼠疫; 侵入到眼,引起眼结膜炎称为眼鼠疫;侵入到扁桃体,引起扁 桃体炎者称为扁桃体鼠疫 . 在腺肿发展过程中,鼠疫菌突破淋巴结,继之侵入血循 环,成为临床上继发性败血型鼠疫。通过血循环侵入到肺 脏,成为继发性肺鼠疫。侵入到脑部成脑膜炎型鼠疫。 如果鼠疫菌通过呼吸道直接侵入肺脏,则造成原发性 肺鼠疫。如果大量鼠疫菌直接侵入血循环,顺血行引起全 身感染,在各脏器官及组织内形成多发性感染病灶,则成 为原发性败血型鼠疫。
家鼠鼠疫疫源地(云南1950-1955)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皮肤型鼠疫 其他型鼠疫
4、各型鼠疫的特殊症状
(1)腺鼠疫:除具有鼠疫的一般症状以外,受 侵部位所属淋巴结肿大为其主要症状。淋巴 结呈弥蔓性肿胀,边缘不清,比较坚硬。因 疼痛剧烈,患侧呈被迫姿势。由于淋巴结周 围组织充血、出血、淋巴细胞和白细胞聚集, 有浆液渗出的蓄积,使数个淋巴结互相粘连 并与皮下组织粘连,失去移动性。腺鼠疫因 诊治不当或延误,易继发为肺鼠疫、败血型 鼠疫或脑膜炎型鼠疫.
血清学检验
间接血凝试验可对疑似鼠疫病人进行诊断和
追溯诊断,特别是已经用药治疗者和病愈后 很久的患者进行追溯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4、诊断标准
(1)诊断原则 ①患者具有流行病学线索。
②患者除具有鼠疫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线索
外,必须具有鼠疫细菌学诊断或间接血凝试 验血清F1抗体诊断阳性结果方可确诊。
(1)显微镜检
查
典型的鼠疫菌 呈两端钝圆、两 极浓染的椭圆型 小杆菌,长约 1.0~2.0微米, 宽0.5~0.7微米。 有荚膜、无鞭毛、 无芽孢,对苯胺 染色易着色,革 兰氏染色阴性。
(2)培养 特性:于 28℃培养 24-48小时, 肉眼可见 菌落形成, 直径0.10.2mm,中 央突出,半 透明淡灰 色小菌落.
3、鼠疫的临床分型
根据鼠疫菌的毒力强弱,侵入机体的部位及感染
途径,以及病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的不同,病原 体在机体内的定位也有所不同,临床上一般将鼠 疫病分为下列几型:
( 1 )腺鼠疫;( 2 )肺鼠疫;( 3 )败血
型鼠疫;(4)皮肤型鼠疫;(5)肠鼠疫; ( 6 )眼鼠疫;( 7 )脑膜炎型鼠疫;( 8 ) 扁桃体鼠疫;(9)轻型鼠疫。
2、一般症状
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危重的全身中毒
症状。发病急剧,恶寒战栗,体温突然上升至 39℃~ 40℃,呈稽留热。头痛剧烈,有时出现 中枢神经性呕吐、头晕,呼吸促迫,很快陷入极 度虚弱状态。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音弱,脉 博每分钟120次以上。血压下降,多在80~90/ 45~50mmHg范围。 重症病人早期出现神经症状,意识不清,昏睡, 狂燥不安,谵语,步行蹒跚,颜面潮红或苍白, 有时甚至发青,有重病感或恐怖不安,眼睑结膜 及球结膜充血,出现所谓的鼠疫颜貌。
(二)发病机理
鼠疫菌侵入机体的的叮咬 皮肤伤口的直接侵入
侵入经粘膜侵 入方式
呼吸道粘膜侵入
胃肠道粘膜侵入
感染机制:鼠疫菌侵入机体的门户有二。一是经皮
肤侵入,另一个途径是经粘膜侵入。侵入的方式是 多方面的,归纳起来有下述几种方式: 1 、媒介昆虫的叮咬:染疫的昆虫 ( 蚤、蜱、虱等 ) 的 叮咬, 特别是染疫栓塞蚤的反吐作用是鼠疫菌侵入 机体的主要途径。 2、皮肤伤口的直接侵入:由于皮肤上经常有些微伤 口, 当人们剥食染疫动物或洗涤鼠疫尸体、处理排 泄物时,大量的鼠疫菌可由伤口侵入,造成感染, 一次侵入菌量就比蚤的叮咬要多得多。有的病例则 是由染疫的猫或狗咬伤所致。
(4)皮肤鼠疫
皮肤鼠疫是不常见的病型,病情较轻,病死
率低。除具有鼠疫的一般症状外,在鼠疫菌 侵入皮肤的局部出现剧痛的红色丘疹,其后 逐渐隆起形成有血性内容的水疱,周围有炎 症浸润,呈现一环状隆起,基底坚硬,水泡 破溃后,创面呈灰黑色,痂皮脱落过程中有 少量的浆液血性渗出物,疼痛剧烈,溃疡迅 速扩大,短期内不易愈合,常并发所属淋巴 结炎及淋巴管炎。有时能从水疱渗出液中分 离到鼠疫菌。
二病理变化:
死于鼠疫的尸体, 最突出的病理变化 是引起心、肝、脾、 肺重度充血、出血、 渗出和坏死。 由于鼠疫 菌毒素 的作用,常呈脂肪 性变和蛋白性变。
三 临床表现
1、鼠疫的潜伏期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
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潜伏期长短 与感染细菌数量多少、感染的菌株毒力强弱、 感染途径、病型、以及被感染者是否经过免 疫接种及个体抵抗力等因素有关。
过的病例及能走动的腺鼠疫,又称逍遥型鼠 疫。这类病人在流行过程中往往不易被发现, 有时流行过后从其血清中查出鼠疫抗体,但 无既往鼠疫菌苗接种史。有类似感冒等不适 症状,未经治疗而自愈。
四 鼠疫的诊断
1、流行病学依据
特别应当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病前约10天(潜
伏期)到过动物鼠疫疫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 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重点 是有无被蚤叮咬的可能及是否剥食可以染疫 的动物或与鼠疫病人的接触程度,进入过鼠 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等职业性被 感染的可能性等等。
鼠疫的预防和控制
主讲人: XXX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
一、病因及发病机理
(一)病因 鼠疫病原体--鼠疫菌,属小杆菌科,耶尔森菌
属。 1894 年在香港鼠疫大流时,由日本学者北 里和法国学者耶尔森二氏各自独立发现。北里于 1894年6月12日到达香港,6月14日解剖1例鼠疫 尸体,并在腹股沟淋巴结、血液、肺、肝和脾脏 中找到了杆菌,于7月7日报告了他所分离出来的 微生物是鼠疫病原体。耶尔森于1894年6月15日 来到香港,在此解剖尸体,并从淋巴结及脏器中 分离到鼠疫菌,并做了较准确的描述。
(8)肠鼠疫
肠鼠疫除具有鼠疫的一般症状外,病人还具
有频繁呕吐和排泄粘液便或水样便的特殊症 状,吐泄物中含大量血液和粘液混合物。常 伴有大网膜淋巴结肿,排便时腹痛,呕吐物 中有时检出鼠疫菌。从理论上讲,呕吐物具 有传播鼠疫的可能性,因病例少见,实际流 行病学作用尚不明确。
(9)轻型鼠疫
轻型鼠疫一般包括治愈的无典型鼠疫病程经
(2)诊断标准 ①流行病学线索: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 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 ,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②临床症状:患者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 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小时内迅速 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a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b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c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d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5)鼠疫菌抵抗力
a 温度:加热 50 ~ 60℃时, 一小时死亡, 70~80℃时,10分钟死亡,100℃时,1分钟死亡; b消毒液:0.1%升汞中数秒钟即死,3~5% 来苏尔液和3%石碳酸3~5分钟可杀死,纯酒精中 4分钟杀死。 c 物理因纯素:对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零 下 30~ 40℃时仍可能生存,在冰冻的尸体中可存 活1年以上。
”无症状鼠疫“或称隐性感染者
最常见的是腺鼠疫,其次是肺鼠疫, 这两型鼠疫最有实际意义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旱獭鼠疫疫源地病型(青海1953-1962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黄鼠鼠疫疫源地病型(内蒙1949-1959年)
肺型鼠疫 腺型鼠疫 败血型鼠疫 皮肤型鼠疫
3 、呼吸道侵入:肺鼠疫的咳痰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当 咳痰形成飞沫时, 就有造成空气传播由呼吸道侵入的危 险。鼠疫菌侵入呼吸道大都侵犯支气管或肺泡,也有的可 能停留于扁桃体上形成慢性带菌。另外,飞沫也可能落入 眼结膜内,引起眼鼠疫。 4 、胃肠道侵入:吃下未经煮熟的带有鼠疫菌的野生动 物肉, 而引起肠鼠疫的也屡见不鲜。在我国西北地区因 捕食染疫旱獭肉或吃了半生的染疫藏黄羊、藏系绵羊肉等 均有感染鼠疫的事例。1976年在青海进行实验性藏系绵羊 鼠疫的研究。实验中只需将鼠疫菌培养物涂布于藏系绵羊 口唇及口腔,即可感染鼠疫。
2000年阿克赛县 发生一起肺鼠疫
尸体解剖
2005年6月17日,西藏 仲巴患者杜高龙 败血型继发肺鼠疫
心、肝、脾、肺充 血、肿大、坏死
(3)败血症鼠疫
败血症鼠疫也有原发与继发之分。原发性败血症
鼠疫的感染途径与腺鼠疫相同,或剥食染疫动物 时经创口感染,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感染的鼠疫 菌毒力强、菌量大时,皮肤及淋巴系统的防御能 力未能阻碍病原体直接进入血中,并大量繁殖和 释放毒素,使病人很快陷入重症中毒状态。当腺 型或其他型鼠疫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时,病情恶 化发展为继发性败血症鼠疫。病人动主要表现有 极明显的全身反应,恶寒、高热、剧烈头痛、狂 躁、谵妄、神志不清、脉细数不整、血压下降、 呼吸促迫,皮下及粘膜出血、时有血尿、血便或 血性呕吐物。 因其血液中含鼠疫菌,可能通过媒介跳蚤成为腺 鼠疫的传染源,或经过血液循环到肺部成为肺鼠 疫。
腋下淋巴结
(2)肺鼠疫
肺鼠疫有继发性肺鼠疫和原发性肺鼠疫。 继发性肺鼠疫是由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经 血行播散而引起的。原发性肺鼠疫是直接 吸入含鼠疫菌的空气飞沫被感染的。 主要表现为呼吸首感染的特有症状。咳 嗽、胸痛、呼吸困难、咳稀薄泡沫样血痰。 由于呼吸困难,缺氧,导致口唇、颜面及 四肢皮肤发绀,甚至全身发绀,故有“黑 死病”之称。
(5)脑膜炎型鼠疫
脑膜炎型鼠疫多为继发性,由腺鼠疫特别
是上肢或颈部腺鼠疫经蛛网膜下腔与颈淋 巴腺之间的淋巴通道,不需经血行播散即 可继发脑膜炎。除腺鼠疫症状外,具有严 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剧烈头痛、昏睡、 颈强直、谵语、妄动、狂燥不安、呕吐频 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