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合集下载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近期,我市出现了鼠疫疫情。

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鼠疫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防控方法,共同防范和应对鼠疫疫情的发生。

一、了解鼠疫二、防止鼠疫的传播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乱扔垃圾。

2.保持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不随意堆放杂物。

3.杜绝老鼠滋生:堵塞孔洞、消灭老鼠,防止老鼠进入家庭。

4.防止跳蚤叮咬:保持居住环境干净,使用灭虫剂防止跳蚤滋生。

三、防控鼠疫1.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

2.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鼠疫疫苗,增强免疫力。

3.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人际接触,避免拥挤场所。

5.隔离患者:对疑似鼠疫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传播。

四、如果发现鼠疫疫情,应该怎么做?2.配合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接受相关检查。

3.不隐瞒事实:主动告知相关部门个人与疫情的接触史,不隐瞒真相。

4.遵守规定:听从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指导和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五、鼠疫防控常识1.鼠疫是可以治愈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2.鼠疫不可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就可以避免感染。

3.不传人传:鼠疫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只能通过跳蚤间接传播。

4.科学防控是关键:科学防控和公众协力合作是阻断鼠疫传播的关键。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我们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够阅读并掌握这些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共同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的防控措施,战胜疫情,守护美好家园!策划单位:XXX市卫生防疫委员会时间:XXXX年X月。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鼠疫预防措施:1. 保持环境清洁卫生:鼠类常常在脏乱的环境中繁殖和传播疾病。

因此,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非常重要。

定期清理垃圾,保持食品储存区域的卫生,清除杂草和垃圾堆积等,可有效减少鼠类的滋生和繁殖。

2. 封堵潜在的入口:鼠类常常通过小孔、裂缝和其他开口进入建筑物。

检查并修复建筑物的漏洞和裂缝,封堵潜在的入口,可以有效地阻止鼠类进入室内。

3. 使用防鼠设备:在鼠类可能进入的地方,如门口、窗户等,安装防鼠网或防鼠板,可以有效地阻止鼠类的进入。

此外,使用捕鼠器、鼠夹等物理防治设备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4. 储存食物和垃圾:正确储存食物和垃圾也是预防鼠疫传播的重要措施。

将食物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食物散落在地面上,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垃圾应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堆积在室内或周围。

5. 鼠类控制药剂: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鼠类数量过多或无法通过其他措施控制时,可以考虑使用鼠类控制药剂。

使用药剂时,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类和宠物的安全。

6.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个人卫生意识的提高也是预防鼠疫传播的关键。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避免与鼠类接触、不触摸野生动物等,可以减少感染鼠疫的风险。

7. 加强监测和报告:及时监测和报告鼠疫病例,是有效控制鼠疫传播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鼠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病例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控措施。

总结起来,预防鼠疫传播需要从环境清洁、入口封堵、防鼠设备、食物和垃圾管理、鼠类控制药剂、个人卫生意识和监测报告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

只有全面加强预防措施的落实,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
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鼠疫预防措施:
1. 环境卫生措施:
- 定期清理和消毒居住区域、仓库、粮食储存区等地方,确保环境干净整洁。

- 封堵房屋和建造物的缝隙,以防止鼠类进入。

- 妥善处理垃圾和废弃物,避免成为鼠类的食物来源。

2. 鼠类防治措施:
- 安装鼠夹、鼠笼等捕鼠器具,及时捕捉并处置鼠类。

- 使用毒饵或者毒药对鼠类进行灭鼠处理,但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安全性。

- 鼠类密集的地区可考虑请专业的鼠类防治公司进行灭鼠处理。

3. 个人防护措施:
- 减少与鼠类接触的机会,避免触摸或者挨近鼠类。

- 在处理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佩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

- 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后。

4. 早期发现和报告:
- 注意观察身体症状,如高热、淋巴结肿大、出血等,及时就医。

- 如果在居住区域或者工作场所发现鼠类,应即将报告相关卫生部门。

5. 鼠疫疫苗接种:
- 针对高风险职业人群和特定地区的居民,可以考虑接种鼠疫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6. 教育宣传:
- 加强对公众的鼠疫预防知识宣传,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

- 向公众传达正确的鼠类防治方法,引导人们积极参预鼠疫预防工作。

总结:
鼠疫预防措施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卫生部门、社区居民以及个人。

通过加强环境卫生、鼠类防治、个人防护、早期发现和报告、疫苗接种以及教育宣传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跳蚤传播给人类。

由于其高度病原性和传染性,鼠疫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控制策略。

一、鼠疫病菌感染源的控制1. 清除潜在的感染源:了解鼠疫的主要宿主为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鼠类。

消除潜在的感染源是预防鼠疫传播的基本措施。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存放堆放物、垃圾,封堵洞口和裂缝,以减少鼠类活动区域。

2. 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和控制:加强高风险区域(如农田、仓库等)的监测,定期进行虫媒密度和鼠类感染情况的调查。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

3. 跳蚤和鼠类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鼠类和跳蚤的数量。

比如使用杀鼠剂和杀虫剂进行草坪和卫生区域的治理。

定期开展杀虫消毒,减少跳蚤的数量。

二、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1.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向公众传播鼠疫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治方法等。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警觉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推广清洁卫生习惯:提倡公众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清洁房屋、餐具和衣物,避免鼠类和跳蚤滋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防治知识培训:组织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农民、畜牧业工作者等的防治知识培训。

加强他们对鼠疫的了解,提高应对鼠疫的能力。

三、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1. 实施早期发现监测:建立健全的早期发现和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鼠疫疫情的动态。

发现任何可能的鼠疫病例或疫情,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2. 加强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鼠疫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的及时汇报。

同时,各级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应对鼠疫疫情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应急预案和灾害管理1. 制定鼠疫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鼠疫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应急准备工作,提前储备所需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保证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鼠疫预防》教案

《鼠疫预防》教案

《鼠疫预防》教案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类动物传播给人类。

为了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鼠疫预防的教案,匡助大家了解如何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

一、环境清洁1.1 定期清理垃圾:垃圾堆积是鼠类滋生的温床,定期清理垃圾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传播。

1.2 清理废弃物:废弃物中可能存在鼠类滋生的食物和栖息地,定期清理废弃物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传播。

1.3 消毒灭鼠: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灭鼠工作,可以有效减少鼠类的数量和传播。

二、食品卫生2.1 储存食品:储存食品时要注意封闭保存,避免食品被鼠类污染。

2.2 定期清理厨房:厨房是鼠类易滋生的地方,定期清理厨房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和传播。

2.3 食品加工:食品加工时要注意卫生,避免食品被鼠类污染。

三、个人防护3.1 避免与鼠类接触:避免与鼠类接触,减少感染的风险。

3.2 勤洗手:勤洗手可以减少病菌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3.3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四、早期发现和治疗4.1 注意症状:了解鼠疫的症状,一旦浮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医。

4.2 密切接触者隔离:对于密切接触者要进行隔离,减少病菌的传播。

4.3 及时治疗:一旦确诊患有鼠疫,要及时接受治疗,提高治愈率。

五、宣传教育5.1 宣传鼠疫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宣传鼠疫的知识,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

5.2 教育预防措施:向公众普及鼠疫的预防措施,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

5.3 加强监测和报告:加强鼠疫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鼠疫的传播。

通过以上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安全。

希翼大家能够重视鼠疫预防工作,共同为预防鼠疫的传播而努力。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鼠类传播给人类。

为了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以下是鼠疫预防措施的详细介绍:1. 鼠类控制:- 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理垃圾和食物残渣,避免给鼠类提供食物来源。

- 封堵入口:修补和封堵建造物中可能存在的鼠类入口,如裂缝、孔洞等,以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 使用捕鼠器:在可能存在鼠类的区域设置捕鼠器,及时捕捉并处理鼠类,以减少鼠类的繁殖和传播。

2. 个人卫生:- 勤洗手: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特殊是在接触可能存在鼠类粪便或者尸体的场所后。

- 避免接触鼠类:尽量避免接触可能携带鼠疫杆菌的鼠类,如野外的老鼠或者宠物鼠。

- 防护措施:在可能接触鼠类的工作场所,如农田、仓库等,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等。

3. 疫区旅行注意事项:- 避免疫区:如无必要,尽量避免前往已知存在鼠疫疫情的地区。

- 食品安全:在疫区旅行期间,避免食用未经煮熟的肉类和未经消毒的水源,以防止通过食物和水传播鼠疫杆菌。

- 疫苗接种:如果前往鼠疫疫区旅行,建议在出发前咨询医生,了解是否需要接种鼠疫疫苗。

4. 早期发现和治疗:- 早期症状:了解鼠疫的早期症状,如高热、寒颤、头痛、肌肉酸痛等,及时就医。

- 医疗机构:在疫情爆发的地区,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 隔离措施:如果被诊断为鼠疫患者,需要接受隔离治疗,以防止疾病传播给他人。

总结: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但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感染的风险。

鼠类控制、个人卫生、疫区旅行注意事项以及早期发现和治疗都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措施。

在面对鼠疫疫情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加强预防意识,并及时就医以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引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类传播的严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并实施鼠疫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方面的鼠疫预防措施,包括环境清洁、个人卫生、鼠类控制、疫苗接种和早期诊断。

一、环境清洁1.1 清除垃圾和杂物:垃圾和杂物是鼠类繁殖和藏身的理想场所。

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特别是堆放在室外的垃圾堆,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

1.2 消毒和清洁:使用消毒剂对可能被鼠类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厨房和食品存储区域。

定期清洗家居用品和床上用品,可以有效预防鼠疫传播。

1.3 封堵入口:密封和修复建筑物和管道上的裂缝和孔洞,以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安装防鼠网和防鼠门,可以有效阻止鼠类的进入。

二、个人卫生2.1 勤洗手:鼠疫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鼠类、鼠类粪便或尸体而传播的。

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非常重要。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或环境后。

2.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如鼠类尸体或粪便,应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病原体。

2.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老鼠和其他可能携带鼠疫的动物。

不要触摸或捕捉这些动物,以免感染鼠疫。

三、鼠类控制3.1 鼠类防治措施:采取鼠类防治措施是预防鼠疫传播的关键。

使用捕鼠器、鼠夹和毒饵等方法来控制鼠类的数量。

定期巡查室内和室外,寻找鼠类的迹象,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3.2 清理废弃物:定期清理废弃物和食品残渣,以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妥善存储食物,使用密封容器,避免吸引鼠类。

3.3 鼠类栖息地管理:修剪草坪和灌木,清理花园和院子,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确保储存室和仓库保持干燥和整洁,以防止鼠类滋生。

四、疫苗接种4.1 接种疫苗:接种鼠疫疫苗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鼠疫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鼠疫的风险。

4.2 疫苗接种策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疫苗接种策略。

鼠疫消杀处置方案

鼠疫消杀处置方案

鼠疫消杀处置方案鼠疫,也叫黑死病,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它可以通过啮齿动物(如老鼠)传播给人类。

鼠疫在历史上多次爆发,曾经导致死亡人数惊人。

为了防范和控制鼠疫的传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消杀措施。

本文将为您介绍鼠疫消杀处置方案。

预防措施“预防胜于治疗”,这句话在防范鼠疫方面同样适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预防措施:1.环境卫生:保持清洁卫生,减少鼠类生存的环境。

避免堆放垃圾和杂物,尽量保证室内外干净整洁,对公共设施如垃圾箱、下水道等进行定期清理和消毒。

2.食品卫生:注意餐饮卫生和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卫生的食物。

3.宠物管理:饲养宠物时要保持宠物的清洁卫生,避免带回鼠类。

4.人群管理:注意控制人员流动,尤其是来自鼠疫高发地区的人员,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隔离措施。

现场处置方案如果发现鼠疫病例,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控制疫情。

以下是现场处置方案:1.隔离:立即将发病者隔离治疗,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密切接触者和患者所接触过的物品和环境。

2.通知:及时通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和处置,同时通知附近地区的居民不要接触病号及其物品。

3.消毒:对传染源进行彻底消毒。

可以使用有效的防治消毒产品,如一氧化氯、过氧乙酸等,对环境、衣物、卧具等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4.搜索:对鼠类进行搜索,及时进行灭鼠。

对于走私物品、货运物品等可能携带传染源的物品,也需要进行搜索和检疫。

5.健康监测: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监测,对提高防范意识不足的居民进行宣传教育。

鼠疫疫苗接种除了以上措施,鼠疫疫苗接种是一种有效的预防鼠疫的措施。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疫苗为人乳头状瘤病毒表面抗原疫苗(HAV),该疫苗有助于减轻病例严重程度、减少病死率和缩短病程。

总结鼠疫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对我们的健康和生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要遏制鼠疫传播,我们必须全力以赴采取各种防疫措施。

在现场处置方面,要快速、果断地进行隔离、消毒和清除鼠类等工作。

在预防方面,要保证环境和食品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和宠物管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

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鼠疫杆菌传播给人。

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鼠疫的潜伏期2~7天。

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

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内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

鼠疫可分几个类型。

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1周内死亡。

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

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

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内死亡。

预防措施:为预防鼠疫,应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灭鼠时,人切忌误服灭鼠药,尤其是儿童。

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立即上报,进行消毒、灭鼠、灭蚤、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

病人应隔离。

接触者要检疫9~l2天。

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

治疗措施:发病后1天内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

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

备用药为磺胺类。

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病因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

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日。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一)腺鼠疫:占85~90%。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

(二)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

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内,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又称暴发型鼠疫。

可原发或继发。

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

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

无淋巴结肿。

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很少超过3天。

病死率高达100%。

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

血培养可阳性。

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1、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的应急反应
(1)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

卫生部接到特别重大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国务院根据卫生部的建议和鼠疫疫情处理的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即按职责开展工作。

(2)和指导疫区防控工作,负责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告国务院,并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相应机关通报。

(3)部门设立临时性鼠疫应急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范围内的应急处理工作。

(4)疫区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重大鼠疫疫情(Ⅱ级)的应急反应
(1)重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疫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省级人民政府成立地方鼠疫应急指挥部,迅速掌握疫情态势并控制疫情,确定应急工作内容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和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和病例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急工作建议,负责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和通报政府有关部门,同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卫生部承担协调和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派遣专家,组织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告国务院,并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适时建议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疫区控制情况,研究后续的应急处理对策。

(4)国务院根据疫情和疫区省级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3、较大鼠疫疫情(Ⅲ级)应急反应
(1)较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疫情发生地市(地)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掌握和分析疫情态势,确定应急处理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省级人民政府。

(2)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和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疫情控制工作,派遣专家协助开展防治工作,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市(地)级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4)卫生部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4、一般鼠疫疫情(Ⅳ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救治鼠疫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区内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了解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同时上报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

遇有紧急情况,可同时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协助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市(地)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县级人民政府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5、Ⅳ级预警(即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疫区处理组织。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

同时迅速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直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市(地)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县级人民政府请求,对疫区做出应急反应。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地)级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资支持。

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

(3)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2.饮食与补液。

3.护理。

(二)病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

2.庆大霉素。

3.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4.氯霉素: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5.磺胺嘧啶: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使用。

(三)对症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