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

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尊敬的市民朋友们:近期,我市出现了鼠疫疫情。
为了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希望能够提高大家对鼠疫的认识,并且掌握一些防控方法,共同防范和应对鼠疫疫情的发生。
一、了解鼠疫二、防止鼠疫的传播1.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不乱扔垃圾。
2.保持环境整洁:垃圾及时清理,不随意堆放杂物。
3.杜绝老鼠滋生:堵塞孔洞、消灭老鼠,防止老鼠进入家庭。
4.防止跳蚤叮咬:保持居住环境干净,使用灭虫剂防止跳蚤滋生。
三、防控鼠疫1.做好个人防护:外出佩戴口罩,避免与外界直接接触。
2.接种疫苗:及时接种鼠疫疫苗,增强免疫力。
3.密切监测身体状况:如出现高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避免与患者接触:减少人际接触,避免拥挤场所。
5.隔离患者:对疑似鼠疫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情传播。
四、如果发现鼠疫疫情,应该怎么做?2.配合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接受相关检查。
3.不隐瞒事实:主动告知相关部门个人与疫情的接触史,不隐瞒真相。
4.遵守规定:听从卫生防疫部门的工作指导和防控措施,做好个人防护。
五、鼠疫防控常识1.鼠疫是可以治愈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治疗。
2.鼠疫不可怕:只要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卫生,就可以避免感染。
3.不传人传:鼠疫不会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只能通过跳蚤间接传播。
4.科学防控是关键:科学防控和公众协力合作是阻断鼠疫传播的关键。
在这个紧急的时刻,我们希望每个市民都能够阅读并掌握这些鼠疫防控宣传资料,共同做好鼠疫的防控工作。
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科学的防控措施,战胜疫情,守护美好家园!策划单位:XXX市卫生防疫委员会时间:XXXX年X月。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

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鼠疫防治知识:鼠疫的预防控制策略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主要通过被感染的跳蚤传播给人类。
由于其高度病原性和传染性,鼠疫一直被视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鼠疫的传播,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预防控制策略。
一、鼠疫病菌感染源的控制1. 清除潜在的感染源:了解鼠疫的主要宿主为啮齿类动物,特别是鼠类。
消除潜在的感染源是预防鼠疫传播的基本措施。
建立卫生管理制度,定期清理存放堆放物、垃圾,封堵洞口和裂缝,以减少鼠类活动区域。
2. 高风险区域的监测和控制:加强高风险区域(如农田、仓库等)的监测,定期进行虫媒密度和鼠类感染情况的调查。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
3. 跳蚤和鼠类的控制: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鼠类和跳蚤的数量。
比如使用杀鼠剂和杀虫剂进行草坪和卫生区域的治理。
定期开展杀虫消毒,减少跳蚤的数量。
二、加强公共卫生教育和宣传1.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电视、广播等,向公众传播鼠疫的基本知识,包括传播途径、症状和防治方法等。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警觉性,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推广清洁卫生习惯:提倡公众保持个人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定期清洁房屋、餐具和衣物,避免鼠类和跳蚤滋生,减少感染的风险。
3. 防治知识培训:组织针对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农民、畜牧业工作者等的防治知识培训。
加强他们对鼠疫的了解,提高应对鼠疫的能力。
三、早期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1. 实施早期发现监测:建立健全的早期发现和监测机制,及时掌握鼠疫疫情的动态。
发现任何可能的鼠疫病例或疫情,应立即报告相关部门。
2. 加强疫情报告和信息共享:各级卫生部门应建立鼠疫病例报告制度,确保疫情的及时汇报。
同时,各级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共享,提高应对鼠疫疫情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应急预案和灾害管理1. 制定鼠疫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鼠疫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做到防患于未然。
加强应急准备工作,提前储备所需的医疗物资和药品,保证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鼠疫解决措施

鼠疫解决措施1. 引言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可造成人员的大规模感染和死亡。
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播和蔓延,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解决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鼠疫解决措施,并提供相关建议。
2. 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主要通过被感染鼠类的跳蚤叮咬传播给人类。
当感染的鼠类死亡时,它们的跳蚤会寻找新的寄主,从而引发鼠疫的传播。
此外,鼠疫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物或者呼吸经由鼠疫耶尔森菌污染的空气而传播。
3. 鼠疫的预防措施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播和蔓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防止鼠类进入居住区域鼠类是鼠疫的主要媒介,因此防止鼠类进入居住区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封堵室外和室内的缝隙和裂隙,以阻止鼠类的进入。
•清理居住区域周围的垃圾和杂物,确保环境整洁无垃圾,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定期清洁储存食物的地方,保持食品的完整性和卫生。
3.2 有效控制跳蚤跳蚤是鼠疫的媒介,因此控制跳蚤的数量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给宠物和家畜使用跳蚤防治药物,防止跳蚤的寄生。
•清理和消毒被跳蚤叮咬过的物品和地区,以消除已存在的跳蚤。
•定期清洁和保养室内和室外的宠物休息区,防止跳蚤滋生。
3.3 保持个人卫生保持个人卫生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方面。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感染鼠疫的物品或地区之后。
•使用消毒剂清洁和消毒室内和室外的物品表面。
•避免与鼠类和跳蚤直接接触。
4. 鼠疫病例的控制措施除了预防措施外,对于已经发生鼠疫病例的地区,还需要采取一些控制措施,以防止疫情继续蔓延。
4.1 隔离和治疗感染者在发生鼠疫病例时,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者非常重要。
感染者应被隔离在适当的医疗机构,并接受鼠疫的相关治疗。
4.2 配合相关机构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当发生鼠疫病例时,相关机构需要进行疫情调查和监测工作。
这包括追踪和监测病例的传播途径,以及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防止疫情进一步扩大。
4.3 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鼠疫的重要措施。
《鼠疫预防》教案

《鼠疫预防》教案鼠疫预防教案引言概述: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传染性极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为了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制定一份科学的鼠疫预防教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环境清洁、个人卫生、防护措施、早期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详细介绍鼠疫预防教案。
一、环境清洁1.1 定期清理垃圾,避免垃圾滞留成为鼠类栖息地。
1.2 封堵房屋缝隙,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1.3 使用鼠类捕捉器具或者毒饵进行鼠类防治。
二、个人卫生2.1 时常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后。
2.2 避免与可能感染鼠疫的动物接触,如野生啮齿类动物。
2.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或者未煮熟的肉类。
三、防护措施3.1 在可能受到感染的地区,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
3.2 避免前往鼠疫疫情高发地区,尽量减少感染风险。
3.3 保持室内通风,减少鼠类滋生的可能性。
四、早期预警4.1 关注当地卫生部门发布的鼠疫疫情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动态。
4.2 浮现发热、头痛、呼吸难点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可能接触过鼠类。
4.3 遇到可能感染鼠疫的患者,避免直接接触,保持距离并及时报警求助。
五、应急处置5.1 在发现鼠疫病例或者疫情暴发时,即将通知当地卫生部门并采取隔离措施。
5.2 配合卫生部门进行病例追踪和流行病学调查,及时切断传播链。
5.3 加强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鼠疫预防的认识和意识。
结语:通过以上的鼠疫预防教案,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鼠疫的发生和传播。
希翼泛博民众能够认真遵守相关预防措施,共同维护健康和安全。
如果浮现疑似症状或者疫情情况,请及时求助医疗机构和卫生部门,共同抗击鼠疫疫情。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引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类传播的严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制定并实施鼠疫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个方面的鼠疫预防措施,包括环境清洁、个人卫生、鼠类控制、疫苗接种和早期诊断。
一、环境清洁1.1 清除垃圾和杂物:垃圾和杂物是鼠类繁殖和藏身的理想场所。
定期清理垃圾和杂物,特别是堆放在室外的垃圾堆,可以减少鼠类的滋生。
1.2 消毒和清洁:使用消毒剂对可能被鼠类污染的表面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厨房和食品存储区域。
定期清洗家居用品和床上用品,可以有效预防鼠疫传播。
1.3 封堵入口:密封和修复建筑物和管道上的裂缝和孔洞,以防止鼠类进入室内。
安装防鼠网和防鼠门,可以有效阻止鼠类的进入。
二、个人卫生2.1 勤洗手:鼠疫是通过接触受感染的鼠类、鼠类粪便或尸体而传播的。
因此,保持良好的手卫生非常重要。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动物或环境后。
2.2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时,如鼠类尸体或粪便,应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避免直接接触和吸入病原体。
2.3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尽量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老鼠和其他可能携带鼠疫的动物。
不要触摸或捕捉这些动物,以免感染鼠疫。
三、鼠类控制3.1 鼠类防治措施:采取鼠类防治措施是预防鼠疫传播的关键。
使用捕鼠器、鼠夹和毒饵等方法来控制鼠类的数量。
定期巡查室内和室外,寻找鼠类的迹象,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
3.2 清理废弃物:定期清理废弃物和食品残渣,以减少鼠类的食物来源。
妥善存储食物,使用密封容器,避免吸引鼠类。
3.3 鼠类栖息地管理:修剪草坪和灌木,清理花园和院子,减少鼠类的栖息地。
确保储存室和仓库保持干燥和整洁,以防止鼠类滋生。
四、疫苗接种4.1 接种疫苗:接种鼠疫疫苗是预防鼠疫的重要手段。
根据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鼠疫疫苗,以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鼠疫的风险。
4.2 疫苗接种策略: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定疫苗接种策略。
鼠疫预防措施

鼠疫预防措施引言概述: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防止鼠疫的传播和爆发,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环境管理、个人卫生、动物控制、早期发现和紧急处理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鼠疫的预防措施。
正文内容:1. 环境管理:1.1 清洁环境:保持住宅、工作场所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垃圾和杂物,减少鼠类滋生的场所。
1.2 食物储存:正确储存食物,使用密封容器将食物保存在鼠类无法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吸引鼠类进入居住区域。
1.3 环境改善:修复建筑物的裂缝和漏洞,封堵鼠类可能进入的缝隙,防止其进入室内。
2. 个人卫生:2.1 洗手: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地方后,使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2.2 饮食卫生:选择健康、安全的食品,避免食用未经烹饪的食物,确保食品烹饪彻底。
2.3 个人防护:在处理可能与鼠类接触的物品时,佩戴适当的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可能被鼠类污染的物品。
3. 动物控制:3.1 鼠类防治:采取有效的鼠类防治措施,如使用鼠类捕捉器、鼠类毒饵等,减少鼠类的数量。
3.2 宠物管理:保持宠物的卫生和健康,定期进行驱虫和免疫接种,避免宠物成为鼠类传播鼠疫的媒介。
3.3 畜牧管理:对于农场和养殖场等畜牧场所,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清理粪便和垃圾,减少鼠类滋生的环境。
4. 早期发现:4.1 监测系统:建立鼠疫监测系统,定期检查可能存在鼠类滋生的区域,及时发现鼠疫的传播风险。
4.2 病例报告:加强鼠疫病例的报告和监测,确保及时掌握疫情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4.3 疫情调查:对于疫情暴发的地区,进行全面的疫情调查,追踪病例来源,切断传播途径。
5. 紧急处理:5.1 隔离措施:对于疑似或确诊的鼠疫病例,及时隔离患者,避免疫情扩散。
5.2 医疗救治: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疗法等,减少病情的恶化。
5.3 疫苗接种:推广鼠疫疫苗的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传播风险。
鼠疫应急预案

鼠疫应急预案
一、背景介绍。
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啮齿
类动物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鼠疫疫情的
爆发,制定鼠疫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
1. 加强对鼠类的监测和防控,及时清除鼠类栖息地,减少鼠类
传播鼠疫的可能性。
2. 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鼠类接触。
3. 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疫情应急响应。
1. 一旦发现鼠疫疫情的爆发,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
员进行疫情监测和调查。
2. 加强对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员的隔离和治疗,同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和监测。
3. 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药品,确保对患者的及时救治。
四、社会宣传和教育。
1. 加强对鼠疫疫情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和防控措施,引导公众正确应对疫情,避免恐慌和传播。
五、总结。
鼠疫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疫情的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至关重要。
只有加强预防和监测,及时响应疫情,才能有效控制鼠疫的传播,保护人民的健康安全。
希望通过这份应急预案,能够有效应对鼠疫疫情的爆发,保障公众的生命健康。
鼠疫防治知识如何预防鼠疫传播

鼠疫防治知识如何预防鼠疫传播鼠疫是一种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传播速度快,病情危重,给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预防鼠疫的传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鼠疫防治知识。
一、了解鼠疫的传播途径鼠疫主要通过跳蚤传播,而跳蚤又是通过感染鼠疫杆菌的啮齿动物传播的。
了解鼠疫的传播途径是预防控制鼠疫的基础。
人类感染鼠疫主要有三种途径: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在这些传播途径中,鼠蚤作为鼠疫传播的中间宿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控制鼠蚤的繁殖为了预防鼠疫的传播,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控制鼠蚤的繁殖。
首先,消除鼠类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
鼠类是鼠蚤的主要宿主,只有消灭鼠类才能有效控制鼠蚤的数量。
其次,定期进行室内和室外的清洁,保持环境干净整洁。
第三,使用杀虫剂喷洒鼠类常出没的地方,有效杀灭和控制鼠蚤的繁殖。
三、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个人卫生习惯对预防鼠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保持勤洗手、勤洗浴、勤换洗衣物等良好卫生习惯。
此外,避免直接接触野生动物和鼠类,以免感染鼠疫。
离开野外后,及时清洗身体和衣物,消除携带鼠蚤的风险。
四、加强鼠疫的监测与报告对于发现疑似鼠疫病例或鼠类大量死亡的情况,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加强鼠疫疫情的监测和报告工作。
只有及时发现和报告鼠疫疫情,才能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鼠疫的传播和扩散。
五、接种疫苗预防鼠疫疫苗是预防鼠疫的有效手段之一。
及时接种鼠疫疫苗可以有效提高人体抵抗鼠疫的能力,降低感染鼠疫的风险。
此外,疫苗接种后应保持疫苗免疫良好,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补种或加强免疫。
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鼠疫的宣传教育工作对提高公众的鼠疫防治意识至关重要。
政府和卫生部门应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向公众普及鼠疫的知识和防治方法,引导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发生鼠疫疫情。
在预防鼠疫传播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充分认识到鼠疫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鼠疫的传播,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预防和治疗鼠疫?
鼠疫是一种病情极为凶险的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原来在鼠类和其他野生啮齿动物中流行。
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动物后又咬人,就可能将病原体——鼠疫杆菌传播给人。
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杆菌,可以借飞沫传播,这样便造成人间鼠疫的流行。
鼠疫的潜伏期2~7天。
发病急,病情凶险,传染性强,如果得不到适当治疗病死率极高。
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发生自然灾害,由于灾民的居住条件和卫生条件恶化,啮齿动物集中于灾民临时居住区域并大量死亡,导致跳蚤游离侵袭人类,这些都是造成人间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状:鼠疫发病急,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
鼠疫可分几个类型。
腺鼠疫最常见,特征为腹股沟部、腋下、颈部淋巴结迅速肿大,极度疼痛,坚硬,推之不易移动,晚期可化脓、溃破,未经适当治疗者终将转化为败血症或肺鼠疫,多于1周死亡。
肺鼠疫多见于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现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体征,有较强的传染性。
败血症型最为凶险,表现循环衰竭或休克。
这两型病人多于发病后1~3天死亡。
预防措施:为预防鼠疫,应灭鼠、灭蚤、搞好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护。
灭鼠时,人切忌误服灭鼠药,尤其是儿童。
发现疫情后疫区应予封锁,立即上报,进行消毒、灭鼠、灭蚤、检疫等紧急防疫处理。
病人应隔离。
接触者要检疫9~l2天。
疫区人员和来疫区工作的人员都要进行预防接种鼠疫菌苗。
治疗措施:发病后1天开始治疗疗效很好,治疗过晚后果极差。
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疗效佳,首选措施为链霉素、四环素联合应用。
备用药为磺胺类。
要特别注意保护心脏和抗休克、抗弥漫性血管凝血治疗。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痛、出血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病因
(一)传染源: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
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
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
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5日。
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
(一)腺鼠疫:占85~90%。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以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
因下肢被蚤咬机会较多,故腹股沟淋巴结炎最多见,约占70%;其次为腋下,颈及颌下。
(二)肺鼠疫:是最严重的一型,病死率极高。
该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24~36小时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呼吸急促,并迅速呈现呼吸困难和紫绀;肺部可闻及少量散在湿罗音、可出现胸膜摩擦音;胸部X线呈支气管炎表现,与病情严重程度极不一致。
如抢救不及时,多于2-3日,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败血型鼠疫:又称暴发型鼠疫。
可原发或继发。
原发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
常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
无淋巴结肿。
皮肤粘膜出血、鼻衄、呕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小时死亡,很少超过3天。
病死率高达100%。
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紫绀、坏死,故死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四)轻型鼠疫:又称小鼠疫,发热轻,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轻度压痛,偶见化脓。
血培养可阳性。
多见于流行初、末期或预防接种者。
1、特别重大鼠疫疫情(Ⅰ级)的应急反应
(1)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统一领导。
卫生部接到特别重大鼠疫疫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家调查确认,并对疫情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国务院提出成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的建议。
国务院根据卫生部的建议和鼠疫疫情处理的需要,决定是否成立国家鼠疫应急指挥部,指挥部成立后即按职责开展工作。
(2)和指导疫区防控工作,负责分析疫情发展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告国务院,并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军队相应机关通报。
(3)部门设立临时性鼠疫应急处理机构,负责部门之间以及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开展职责围的应急处理工作。
(4)疫区省、
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或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负责组织协调市(地)、县(市)人民政府开展鼠疫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
2、重大鼠疫疫情(Ⅱ级)的应急反应
(1)重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疫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省级人民政府成立地方鼠疫应急指挥部,迅速掌握疫情态势并控制疫情,确定应急工作容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国务院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和国境卫生检疫机关。
(2)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和病例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及时提出应急工作建议,负责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和通报政府有关部门,同时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卫生部承担协调和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及时派遣专家,组织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告国务院,并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适时建议国务院召集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疫区控制情况,研究后续的应急处理对策。
(4)国务院根据疫情和疫区省级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3、较大鼠疫疫情(Ⅲ级)应急反应
(1)较大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疫情发生地市(地)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掌握和分析疫情态势,确定应急处理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及时将疫情变化和工作进展情况报告省级人民政府。
(2)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迅速了解疫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传染源、发病情况,确定疫情严重程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和提出应急工作建议,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同时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疫情控制工作,派遣专家协助开展防治工作,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省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市(地)级人民政府的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4)卫生部根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4、一般鼠疫疫情(Ⅳ级)的应急反应
(1)一般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
根据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和疫情处理的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成立鼠疫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紧急处理措施,救治鼠疫患者,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做好疫区生产、生活安排,保证疫情控制工作顺利进行。
(2)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及时了解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同时上报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
遇有紧急情况,可同时报告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3)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协助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市(地)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县级人民政府请求,确定对疫区进行紧急支援的任务和时限。
(4)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给予必要的技术和物资支持。
5、Ⅳ级预警(即动物间鼠疫疫情发生)后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1)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疫区处理组织。
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迅速了解情况,掌握疫情态势,确定疫情严重程度,提出控制措施建议,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
同时迅速逐级上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直至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市(地)级卫生行政部门协调和指导疫区控制工作,分析疫情趋势,提出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
市(地)级人民政府根据疫情和县级人民政府请求,对疫区做出应急反应。
(3)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市(地)级或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请求,给予必要的人力和物资支持。
检查
1.常规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大多升高。
(2)尿:尿量减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肠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养常阳性。
2.细菌学检查:采淋巴结穿刺液、脓、痰、血、脑脊液进行检查。
(1)涂片检查。
(2)细菌培养。
(3)动物接种。
3.血清学检查。
治疗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
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
(一)一般治疗及护理。
1.严格的隔离消毒。
2.饮食与补液。
3.护理。
(二)病原治疗: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
2.庆大霉素。
3.四环素:对链霉素耐药时可使用。
4.氯霉素:对小儿及孕妇慎用。
5.磺胺嘧啶:磺胺只对腺鼠疫有效,严重病例不宜单独使用。
(三)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