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时健的跌宕人生

合集下载

褚时健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后感褚时健传读后感191岁的褚时健去世了,《褚时健传》一时洛阳纸贵。

读完传记,对褚时健跌宕起伏人生已不太感冒,他那一代人大起大落是习以为常的。

真正吸引人的是,褚时健无论在酿酒、产糖、造纸、制烟、投资方面,还是后来种橙,竟样样出色。

这到底是为什么?有哪些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答案是明显的,一个人如果在某个领域成功可能是靠运气,而褚时健凡涉及的领域,均获得成功,必有其独特的秘诀,我将他的秘诀归纳为如下四条:第一:态度是基础。

褚时健认为做人做事要认真踏实,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有“谱气”。

褚时健业务水平非常高,经常在生产一线研究问题,他身先士卒,甚至钻进锅炉里面维修设备。

他相信只要实实在在做事,态度认真,学习多了,实践多了,心里就有足够的“谱气”。

而且作为管理者只有自己内功过关,业务成熟,才能服众。

这告诉我们,企业里总有一些人说不会,但只要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完全可以学会、学精。

第二: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是核心。

无论什么事情,褚时健相信其中一定有规律,要善于观察,会总结,找到规律。

褚少年时酿酒发现冬天靠近灶台的发酵箱酵母菌长得好,他思考是否跟温度高有关,然后尝试把留有余温的柴火放到门边,出酒率出人意料提高了15%,以至于后来教他酿酒的师傅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苞谷自己酿的酒质量与产量却都比不上一个稚嫩的少年。

后期在解决褚橙增产瓶颈与质量稳定问题上更是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典范。

这种积极寻找规律,提高生产效能的科学方法,跟现在的精益生产管理异曲同工,往往解决一个疑难问题就是生产的一次巨大飞跃。

第三:要熟悉财务成本数据。

褚时健认为心里要有一本清清楚楚的帐、莫糊涂。

他对企业经营的数据十分熟悉,各种项目的成本核算烂熟于胸。

在被调入糖厂做副厂长时,褚时健就是因为熟悉财务成本才找出了糖厂亏损关键。

哪些地方费用不合理要控制,哪些地方要降本增效,褚时健很清楚。

入职第一年他通过降本增效、就让年年亏损的糖厂实现了较大盈利。

褚时健的励志人生故事:71岁入狱,85岁东山再起身家过亿

褚时健的励志人生故事:71岁入狱,85岁东山再起身家过亿

褚时健的励志人生故事:71岁入狱,85岁东山再起身家过亿有人曾问深圳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你最尊敬的企业家是谁?王石沉吟了一下,说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不是全球巨富巴菲特、比尔.盖茨或李嘉诚,也不是房地产界的某位成功人士,而是一个老人,一个跌倒过并且跌得很惨的人。

这位老人,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生于1928年的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

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

31岁时被打成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农场参加劳动改造。

文革结束后,1979年褚时健接手玉溪卷烟厂,出任厂长。

当时的玉溪卷烟厂是一家濒临倒闭的破烂小厂。

那年他51岁!扛下了这份重任。

这一年,褚时健的奋斗故事才刚刚开始。

时光荏苒,经过褚时健和他的团队经过18年的努力,为国家创税收991亿。

把当年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当地的财政支柱:红塔山集团。

褚他也因此坐上了中国烟草大王的宝座。

而就在人生巅峰之时,历史又给它增加了一个职位:罪犯。

在1999年因为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来改判有期徒刑17年),那年的褚时健已经71岁。

当从一个红透半边天的国企红人,执政了18年的红塔集团的全国风云人物一下子变成阶下囚,这个人生的打击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接下来的打击对一个老人才是致命的,妻子和女儿早在三年前已经先行入狱,唯一的女儿在狱中自杀身亡。

这场人生的游戏是何等的残酷,一般人想到的:此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晚年遇到这样的不幸,只能在狱中悲凉的苟延残喘度过余生了。

三年后,褚时健因为严重的糖尿病,在狱中几次晕倒,后被保外就医。

经过几个月的调理后,褚时健上了哀劳山种田,后来他承包了2400亩的荒地种橙子。

那年他74岁。

王石感慨地说:我得知他保外就医后,就专程到云南山区探访他。

他居然带着妻子进驻荒山承包了2400亩山地种橙子,昔日的企业家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

橙子挂果要6年,他那时已经是75岁的老人了,你想像一下,一个75岁的老人,戴着一个大墨镜,穿着破圆领衫,兴致勃勃地跟我谈论橙子6年后挂果是什么情景。

褚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褚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褚时健: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作者:来源:《记者观察》2019年第04期曾有人评价我是这个国家里最具有争议的人之一,我的人生的确起起落落,不过,活到今天,我觉得一切都是经历,都是财富,没有那些得到,没有那些打击,就没有今天的褚时健。

我人生里没有服过输的时候。

我希望我的人生都体现在当下,而不是昨天曾经如何。

——褚时健11928年,褚时健出生于云南省黎县青龙区禄丰乡矣则村(今华宁县青龙镇)。

褚时健的少年时代历经坎坷。

1942年正值抗战最艰苦的时期,14岁的褚时健家中连遭变故,爷爷和叔叔相继去世,父亲也在一次做生意的途中遭遇日军飞机轰炸,不但受到重伤,生意也血本无归。

家庭的重担落在了母亲和长子褚时健的身上,而他也第一次展露出了做生意的天分。

褚时健开始帮助母亲做家务,并接手了家里的酒坊生意。

在无常面前,钻研技术是他最擅长的“作战”方式——同样酿一斤酒,他能比同行少用半斤玉米,品质还更好。

命运对褚时健来说是残酷的。

1958年起,褚时健辗转于云南山区里的农场进行勞动改造。

但他并没有消极悲观,而是努力地种菜、开荒、养猪。

1963年,褚时健被任命为新平县曼蚌糖厂的副厂长。

这是一个连年亏损,发不起职工工资,每年都需要靠财政补贴才能勉强维持运营的工厂。

褚时健发现,糖厂亏损的一大问题是燃料成本太高,他大胆地使用甘蔗渣替换煤,直接让燃料成本降低了85%。

改进了生产技术之后,甘蔗出糖率增加了三分之一。

这下,曼蚌糖厂在当年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8万元的利润。

回忆起这段岁月,褚时健说:“不是我有什么神奇的地方,而是我善于学习,从小就这样。

我一直有一种意识,那就是人活着就要干事情,干事情就要干好。

”这些糖厂积累的经验,在日后帮他成就了“一代中国烟王”的传奇。

1979年,他成为濒临破产的玉溪卷烟厂厂长。

厂里当时的情况很糟糕,褚时健曾这样形容当时的卷烟厂:员工软、散、懒;车间跑、冒、滴、露。

褚时健重新整顿工厂,落实了责任制,为保证原料品质,直接从烟农手上进货。

褚时健给我的人生启示

褚时健给我的人生启示

褚时健给我的人生启示哎呀,说起褚时健老爷子,那可真是个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啊!你瞧他,一辈子风风雨雨,跌宕起伏,愣是把一手烂牌打成了王炸,这背后的故事,比咱平时看的励志电影还带劲呢!褚时健,这名字听起来就沉甸甸的,跟那老树根似的,扎得深,长得稳。

他老人家啊,年轻时候也是一腔热血,干劲儿十足,不管是当厂长还是后来自己创业,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人生嘛,哪有总是一帆风顺的?褚老也不例外,遇到了不少沟沟坎坎,最惨的时候,估摸着心都能凉透半截。

可你猜怎么着?褚老没趴下,反而越挫越勇,就像那春天里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他老人家说:“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

”这话,简单,却力道十足,直戳人心窝子。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啥叫“逆境中成长,绝境中逢生”。

记得那会儿,他年纪也不小了,本该是含饴弄孙、享享清福的年纪,可人家偏不。

愣是跑到哀牢山,跟一群小伙子一样,开山种橙子。

你说这得是多大的魄力,多大的决心啊!那橙子,一开始也是长得歪歪扭扭,不招人待见。

但褚老就是有一股子倔劲儿,硬是把这荒山野岭变成了“橙”海绿洲,那橙子,后来火得一塌糊涂,连我这等吃货都忍不住要夸上几句。

褚时健老爷子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那份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梦想的执着。

他告诉我们,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路。

别老想着逃避,也别轻易放弃,因为每一次跌倒,都是为了更好地站起来。

还有啊,他那份对品质的坚持,也是让我感触颇深。

在那个急功近利的年代,很多人都在追求速度,追求数量,可褚老不一样。

他宁愿少赚点钱,也要保证橙子的品质。

他说:“做生意,其实就是做人。

你糊弄别人,最后糊弄的还是自己。

”这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商道的真谛。

所以你看,褚时健老爷子的一生,就像是一部活生生的励志大片。

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我们要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最后,我想说,虽然褚老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永存。

作文素材: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作文素材: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

褚时健:87岁“橙王”的逆袭褚时健,中国最具有争议性的财经人物之一。

他曾经是“中国烟草大王”,一手将玉溪卷烟厂从一个落后的小厂发展成跻身世界前列的红塔集团。

1999年褚时健因贪污被处无期徒刑,后减刑为有期徒刑17年。

2002年,75岁的褚时健因糖尿病严重获得保外就医后,与妻子到哀牢山种橙子。

2013年,褚时健带着橙子进京,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创造利润3000万元。

昔日烟王,今日橙王,大起大伏,大悲大喜,历经沉浮,老而弥坚,这是一个无关荣辱、有关岁月的传奇!烟王神话玉溪卷烟厂在过去曾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厂。

1979年10月,玉溪卷烟厂迎来了改变它命运的人物,一个51岁的汉子走进了厂长办公室,他曾当了21年的右派,这时他才刚刚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改生涯,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褚时健刚刚进入卷烟厂的时候,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玉溪卷烟厂的烟根本就卖不出去”,褚时健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一是技术设备落后,二是烟叶原料质量问题。

然而在当时实行计划经济的中国,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并不容易。

1981年,在全国烟厂无一例外地使用国产卷烟机的情况下,褚时健率先为玉溪卷烟厂引进了国外的生产设备,并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面对烟叶质量问题,褚时健创造性地提出了冲破厂区界限,由烟厂投资,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将“第一车间”直接设在田间,建立“优质烟叶基地”的设想。

另外还实行三合一(即玉溪卷烟厂、玉溪烟草专卖局、玉溪市烟草公司合而为一)制度。

“三合一”实行后,烟厂向农业投资,烟草公司收烟叶,获利丰厚。

中国烟草就是在“三合一”制度确立时发展得非常快,全国的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高,从几百亿到四五千亿。

改革的实行从来不是轻易的,迎难而上的褚时健赢得了成功。

20世纪90年代,红塔集团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烟草企业,固定资产从几千万到70亿元,年创利税近200亿元,被称为“印钞厂”。

87岁褚时健: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87岁褚时健: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

87岁褚时健:我已经甘心了,我筋疲力尽了87岁褚时健:我现已甘愿了,我筋疲力尽了他是红塔集团原董事长,他曾是有名的我国烟草大王,他的名字叫褚时健。

1994年时,他是全国十大变革风云人物。

眼看他起楼房,眼看他宴来宾,眼看他楼塌了。

1999年,因贪污受贿,他被判处无期徒刑。

这是个闲不住的老头儿。

2022年,他办了保外就医,出狱。

出狱后开端种褚橙,一种十几年,2022年,褚橙在全国风行。

本年他已87岁,还能活多少年,他也没把握。

但只需活着,他就能干出一些事儿来,让人等待。

这是《我国企业家》的一篇人物特写,文辞优美,读完都醉了。

心累。

这是褚时健对我说的榜首句话。

他头发斑白、蓬乱,倚坐在旧式皮沙发里,我能清楚看见他灰毛衣上成片的毛球和藏蓝色裤脚上的泥。

他语速缓慢,有晚年人的模糊并夹藏方言,需求人细心区分他说的每一个字。

这令我想到马龙?白兰度扮演的教父。

有人声嘶力竭也没人要听,有人消沉模糊却听众聚集。

现在,媒体、协助对接此次采访的万科公关和褚时健的干女儿、红塔集团派来记载褚时健生平的摄像师、几名照料他日子起居的作业人员,或站或坐,全听他说。

这是褚时健的成功,也是他的负累。

从红塔山到褚橙,作为稀有的、身陷囹圄之后还能以古稀之年重整旗鼓的企业家,通过电商和媒体的演绎,他变成了一个勉励符号,他跌宕悲辛的人生也被省去了晦暗不明的局部,成了最正确的心灵鸡汤。

本不肯面临媒体的褚时健不得不出面露面,为褚橙代言。

他给人们的正能量,也是褚橙行进的力气。

他是企业家心中的企业家,王石、柳传志都对他倍加推重。

80多岁了,心仍是不甘。

他对王石说的这句话,通过王石女朋友田朴珺小姐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广为传达。

还有什么不甘愿?他耳背,我又大声重复了一遍。

我现已甘愿了,我筋疲力尽了。

87岁的白叟说。

【一】密布的炮火声中,年青的褚时健筋疲力尽,上级要求撤离的指令一次比一次急迫。

但他仍在战场上徜徉,一具一具翻开那些尸身,有自己人,也有国民党的人。

《褚时健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后感

《褚时健传》读后感《褚时健传》读后感1500字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褚时健传》读后感15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褚时健传》读后感1500字篇1这一周加紧时间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从褚时健小的时候一直看到至今近90岁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一生。

他从小出生在一个算是当地比较有钱的家庭,家里有酿酒的作坊,父亲在外面做生意常年不在家,平时是母亲一个人拉扯着家里的几个孩子。

他以后的成就与他的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父亲做生意对他的影响以及家里母亲酿酒去集市上卖酒给他带来的经商思维。

还有一个对他影响比较深远的就是他的堂哥,当时以优异成绩考入西南联大在昆明就读,他堂哥的执着让他进入昆明读中学有机会接触到先进的思想潮流进而有机会进入政府部门工作才有以后的进入企业搞经营并因此成名。

这一连串的事情当然没有我写的这么简单,主要脉络大概就是这样。

从这一系列的事情上来看,从小生活的环境对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父亲做生意的经验时不时的会传授给他一些,家里酿酒去集上卖也会带给他一些做生意的经验。

怎么样才能多酿酒卖钱?怎么卖才能卖的更快还要多赚钱?这些问题从小就酝酿在他的思维里面。

如果从未接触这些那么他就不会对这些东西及其周围的东西有这么多的敏感。

即使机会摆在面前也无法很好的抓住。

去昆明读书接触到最新的思想对他的影响也很重要,可见人不光要埋头苦干研究技术、做产品,还要抬头看看外面的世界,跟随时代更新变化的潮流才能顺风而行做的更好!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他善于思考,认真做事情、务实的精神状态在企业搞经营的时候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想想在那样一个全国忙着搞斗争的时期,他能静下心来搞生产,一心一意想办法多挣钱提高员工生活水平这是多么的难得啊!还有他内心对于伟大目标的执着,一个人心中要先有伟大的理想、伟大的目标,然后处心积虑的去追求,最后一定能做成很伟大的事情。

纪念褚时健的传奇人生

纪念褚时健的传奇人生

纪念褚时健的传奇人生
今年,90岁褚时健正式宣布退休了,累了,力不从心了,想过过溜猫逗狗的轻松日子了。

很少有人能像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从政,从商,啷当入狱,74岁再重新创业。

王石曾言:“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不是站的多高,而是跌到谷底时的反弹力”,是对褚老的客观评判。

“红塔山”品牌的创始人,中国烟草大王,全国优秀企业家。

荣誉光环后伴随着家庭的恶运,95年女儿褚映群狱中自杀,99年71岁褚时健因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褚时健跌落神坛,众叛亲离,落难凤凰不如鸡。

01年,褚时健因糖尿病保外就医;02年74岁褚时健与妻子承包哀牢山种橙,开始人生第二次创业,10年艰辛成为中国橙王,其中心酸是非常人能想象的。

18年褚一斌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成为褚橙新掌门人。

褚时健最后成功了,匪常人所思,他感谢夫人人生低谷始终陪伴,把伤痛留在了时光里。

坦言要活过一百岁,歇歇在黄昏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褚时健亲身参与并掌 控了产供销的每一个环节。 到九十年代中期,他已经 “把一个地方小烟厂做成 了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 烟草帝国”。固定资产从 几千万元发展到70亿元, 年创利税近200亿元。有 中央领导甚至称它为“印 钞工厂”。 自此,“红 塔帝国”的权力全部集中 到塔尖——褚时健的话被 形容为“圣旨”,重要的 事情,尤其是批烟,全凭 他的条子和电话。他有 “至高无上的权威”,他 身边人称他“老爷子”, 其他人叫他“老板”。
1927年腊月,褚时健 出生在云南玉溪市华宁县 一个普通农民家中,他的 两个哥哥先后夭折,父母 有些紧张,于是搬离祖宅, 来到人烟稀少的铁路边上, 褚时健每天上下学都要顺 着这条铁路走。后来褚时 健回忆自己在铁路边度过 的童年:“铁路是法国人 修建并经营的,他们雇一 些当地人维护铁路,这里 工人的工资是当地人收入 的几十倍,如果能在他们 那里做工,日子就很好过。 所以大家争着来这里做 工。”这对年幼褚时健的 触动是:“要把书读好才
国内著名财经作家,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 吴晓波这样谈他对褚时 健的看法:我觉得他本 人是一个悲剧性人物。 这是当时时代的一个投 影,他被判刑的时候, 恰恰是国营企业产权改 革的时候,整个企业希 望从承包制变成产权清 晰化这样一个过渡阶段。 褚时健本身戏剧性太强, 一直到今天,像他这样 具有如此之高知名度的 企业家被判刑也不多见。
褚时健在企业家群体中 享有极高的声誉:王石 将他封为最崇敬的企业 家,感叹道“如果我在 他那个年纪我会想什么, 而且假定还要遇到挫折。 我知道我一定不会像他 那样”,波导手机的董 事长徐立华也表达了类 似的崇敬之情:“真正 的企业家是褚时健,那 是中国天字号的企业 家!”经济学家周其仁 则表示“我一直为他抱 屈”。
褚时健做企业的最早经历 是在“文革”时期,就在 橙园山脚下的小镇上,他 担任过嘎洒糖厂的厂长。 褚时健如此描述这段历史: “我这个厂长是戴罪之身, ‘摘帽右派’。打个比方, ‘右派帽子’挂墙上,检 查的人来了,就给我戴上; 批斗我了,就戴着帽子走 个过场。厂里有两路造反 派互相打,他们都不舍得 往死里整我。整个云南的 糖厂都亏损,我那个镇办 小厂一年盈利30多万元 呢。”
褚时健的案件见报后, 在企业界和媒体掀起轩 然大波,几乎所有人都 报以同情,时值“国退 民进”产权改革的高潮 期,时任总理朱镕基启 动了国有土地产权的改 革,批准了柯达对全国 胶卷行业的整合,国有 企业产权的重组和清晰 化成为这一年的主题。 人们均以为褚时健功勋 卓越,贡献与所得落差 巨大,贪心情有可原。
虽然已经84岁,他 仍然控制着这片山林运 转的每个环节。水塘镇 镇长刀文高说:“有一 天我去山上,听到果园 的工人们在发牢骚。刚 从湖南进了一批树苗, 是褚时健 亲自去湖南参 观,并亲自订下的。树 苗到基地后,他一直盯 在卡车旁,看着工人们 下苗、搬苗,移栽进土 里,一直盯到晚上20点。 工人们抱怨说,所有事 情都要在 他眼皮下实施, 对他们一点不放心。”
1995年2月,一封来 自河南三门峡的举报信 递到了中纪委。信中称 褚时健和家人收受大量 贿赂及贪污公款。历时 四年的调查开始。1996 年,他唯一的女儿褚映 群在狱中自杀,听到消 息的褚时健潸然泪下, 握着来客的手哭道: “姑娘死了!死在河南, 是自杀的”。律师马军 说,那一年的中秋节, 他一个人蜷缩在办公室, 盖着一条毯子看着电视, 悲凉得很。
在极其罕见的几次 接受媒体采访中,褚时 健回首了往事,在被问 及觉得当年的判罚公平 不公平时,褚时健说: “今天重新过来说, (当初)不应该那样。 但有些事情要实事求是。 有时候我们省委书记、 省长碰到我,说北京的 一些人也经常来问老褚 身体怎么样?我就说只 要他们心里明白就得 了。”
保外就医后,褚时健和妻 子在哀牢山承包了两个相邻 的山头,开凿了一个2400亩 的冰糖橙园,是当地最大的 农场。当被问及当初为何想 来承包果园?褚时健低头想 了想说:“心里不平衡,现 在的国企老总一年收入几百 万、上千万,我也不想晚年 过得太穷困。另外,我70多 岁出监狱,总得找点事做, 让生活充实点。”而至于不 选择烟草业的老本行再创业 的原因,则流露出了褚时健 的骄傲,他的老伴马静芬说: 以前有人说,褚时健烟厂搞 那么好,是因为云南条件得 天独厚,他现在种橙子,就
十余名代表联名 求情:在98年的北京 两会上,十多位企业 界和学界的人大代表 和政协委员联名为褚 时健“喊冤”,呼吁 “枪下留人”,一个 听上去很能打动人的 说法是:“一个为民 族工业做出如此巨大 贡献的国企领导,一 年收入竟不如歌星登 台唱一首歌!”
1999年1月,褚时健因为 “有坦白立功表现”被判处 无期徒刑,据当时的媒体报 道,宣读判决书时,褚时健 只是摇摇头,没有说话。褚 时健并没有在监狱里坐多久, 2000年前后,他就以身体有 病的原因被保外就医,《中 国企业家》记者刘建强还记 录了一个传闻:“政府给褚 时健建立了一个账户,里面 存了几十万元钱,作为他看 病的费用,没过多长时间, 账户里的钱就变成了几百万果园的生长 也蕴含着危险。果园要 想再扩张,只能靠和村 民一对一地谈判,但土 地成本已经是当年的好 几倍;水源也越来越紧 张。在果园新征400亩 山地的同时,一座同样 要靠棉花河用水的电厂 也建成。最大的危险还 是褚时健的永不停息的 进取心,种橙事业的发 展趋势或许正在超越他 的身体极限。
褚时健的跌宕人生
刘欢唱:从头再来
手动翻页
褚时健的跌宕人生
1928年褚时健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55年27岁的褚时健担任了云南
玉溪地区行署人事科科长。31岁,被打为右派,带着妻子和唯一的女儿下 农场参加劳动改造。51岁,担任濒临倒闭的玉溪卷烟厂厂长,经过18年的 努力,把该厂打造成后来亚洲最大的卷烟厂,中国的名牌企业:红塔山集 团。褚时健也成为中国烟草大王。18年的时间共为国家创税收991亿。70 岁,女儿自杀身亡;71岁,因经济问题被判无期徒刑(后改为17年);74 岁,保外就医;75岁,承包2000亩荒山创业;85岁,他的果园年产橙子 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他也从“烟草大王”华丽转身变为“脐橙大 王”。在中国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中,能有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从波峰 跌倒谷底,而在耄耋之年又能咸鱼翻身,重塑辉煌的人,恐怕仅此一人。
果园需要小心维系着和 周边的平衡。橙子园的 土地归属并不明确,山 脚下的村民本来就有怨 气。他们能从中间接分 享的经济利益也几乎为 零。这个庞大的产业基 地,不仅占据土地,还 大量消耗着当地最重要 的水源。褚时健和他的 橙园是资本上的庞然大 物。但和常见的以霸道 的姿态进驻农村,进行 掠夺式开采的资本相比, 这是一个有善意的庞然 大物。在三年大旱时, 褚时健的果园出资30万 元,帮助邻近山头解决 水源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际 烟草行业开始技术换代,旨 在提高产量和质量, 国家 烟草总局将西南地区引进一 套先进技术的指标给了贵州, 但贵州没要。因为谁要就要 准备两千多万美金。后来这 个指标就给了云南,但没说 准确定给哪一个厂 。拿下 这套设备需要抵押贷款,当 时的政策是,抵押贷款无法 偿还的话,厂长是要坐牢的。 但褚时健已经意识到新技术 和新设备对企业的未来具有 决定性的意义,便冒着坐牢 的风险,将全厂抵押给银行, 最终引进了新设备。
编后语
如今,85岁的褚时健从“烟王”华丽转身变“橙王”。 他的果园年产橙子8000吨,利润超过3000万元,固定资产 8000万元,跟他种橙的110户农民,每年可以挣3万到8万元
。“褚橙”首次进京的消息经媒体报道后,远在美国的王石
在微博上留言:“巴顿将军说过,衡量一个人的成功标志,不
是看他登到顶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弹力。”
未来的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请想想这位老人,记 住他的31岁、51岁、71岁、75岁、85岁....
在梳理过去几十年的 传奇企业家时,褚时健是 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名字。 他冲破中国烟草经营分离 的格局,迅速在西南边陲 崛起;跨进市场经济,身 处财富漩涡中心,手握危 险的权力;被判入狱时, 十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 员联名上书为他请愿;保 外就医,以高龄之躯、戴 罪之身上哀牢山再创业。 网易财经梳理褚时健的人 生起落,重现这名传奇企 业家的跌宕人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