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

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穷人的银行家》是2006年01月01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尤努斯。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什么是穷人?这可以是个绝对的概念,也可以是个相对的概念。
对于王思聪来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穷人。
而真正的穷人就是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所讲的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
穷人需不需要金钱,很显然他们应该是最富弹性的资金需求群体,但银行机构却常常对这些人不予理睬,为什么呢?因为借出者不仅关注借入者还款意愿,更关注所拥有的还款能力,不仅关注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更关注第二还款来源。
所以常态的个人金融更倾向于资产丰富的对象,而缺少资产甚至没有资产的人将被屏蔽在金融体系之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尤努斯是个让人感动的教书匠,既是学院派,又是实战派,他执拗地热爱着乡村,怜护着穷人。
在他与传统银行机构对话时,对方的回答我们也会遇到,这是个逐利的世界,你想让他们舍弃口中的肉是不可能的,而他们,也认为你想做的和正在做的都是不可能的。
但事实胜于雄辨,格莱珉银行成功了,而在印尼、委内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小微金融机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来看,资金供给还是很充足的,但都流向了大企业和大项目,其实这正反应了资金的无效率,金融机构躺着可以赚钱,如果利率再不市场化,那么中国的金融必将走向危机。
最近几年互联网金融发展得如火如荼,能否通过互联网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科技变革而改变普惠金融的现状,我想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话题。
首先这依赖于征信体系的发达,还要有发达的线上体验与线下服务。
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兴起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这三只猛虎放出来,传统金融机构很快就会感受到压力,而寻找细分市场,突出特色管理将成为必然之路,如果某个中小机构抓住城镇化这个大的战略契机,真正将乡镇金融做起来,我想这块市场还是非常大的。
农村金融的希望不在农信社,也不在村镇银行,而存在于真正依托农民的资金互助社等中小机构上。
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word版

《穷人的银行家》是2006年01月01日三联书店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尤努斯。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以供大家参考穷人的银行家心得体会什么是穷人?这可以是个绝对的概念,也可以是个相对的概念。
对于王思聪来说,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穷人。
而真正的穷人就是尤努斯在《穷人的银行家》中所讲的处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
穷人需不需要金钱,很显然他们应该是最富弹性的资金需求群体,但银行机构却常常对这些人不予理睬,为什么呢?因为借出者不仅关注借入者还款意愿,更关注所拥有的还款能力,不仅关注借款人的第一还款来源,更关注第二还款来源。
所以常态的个人金融更倾向于资产丰富的对象,而缺少资产甚至没有资产的人将被屏蔽在金融体系之外,从而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在中国流行了很多年,但时至今日也没能建立起一个真正的为低收入者服务的金融机构,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金融发展中的一个困惑。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在农村自然灾害频发需要金融支持农民创业和农业发展,在城市千千万万小微企业创造着就业岗位满足着市场需求,但我们的国企和“铁公鸡”吸金能力太强。
绝对意义上的穷人应该是政府帮扶的对象,普惠金融不能缺少扶贫性质的借贷。
而相对意义上的穷人可以通过发展小微金融机构来加以服务。
虽然万分辛苦,但我所接触和了解的一些人仍然在中国不懈地从事小微金融工作。
尤努斯是个让人感动的教书匠,既是学院派,又是实战派,他执拗地热爱着乡村,怜护着穷人。
在他与传统银行机构对话时,对方的回答我们也会遇到,这是个逐利的世界,你想让他们舍弃口中的肉是不可能的,而他们,也认为你想做的和正在做的都是不可能的。
但事实胜于雄辨,格莱珉银行成功了,而在印尼、委内瑞拉一些发展中国家小微金融机构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来看,资金供给还是很充足的,但都流向了大企业和大项目,其实这正反应了资金的无效率,金融机构躺着可以赚钱,如果利率再不市场化,那么中国的金融必将走向危机。
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近来,闲暇时间阅读了《穷人的银行家》,该书是孟加拉著名的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在自传中,尤努斯说明他与格莱珉银行的前前后后,是怎样由27美元借给42位赤贫村妇的私人举动,到三百万多万个借贷者、年贷款5亿美元的格莱珉银行。
这本书读来使人眼界大开,思考良多,是我们金融行业从业者的“宝典”,对我们农商行从业者启发更甚。
格莱珉银行成功不是偶然,它是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之上,通过富有成效的措施而一步步实现开天辟地创举的。
首先,格莱珉的创建者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悲天悯人情怀,他同情、理解穷人,想要帮助他们改变境遇,基于这样的初衷,才衍生出借钱给穷人的开先河之举。
传统银行体系将穷人排除在外,这一机制必须要被打破,而且一旦被打破,其带来的能量将不可估量。
传统的银行只借钱给有钱的人,认为穷人是“金融界不可接触者”,大部分银行拒绝给穷人放贷的原因是,穷人不会讲信用。
而事实证明没有抵押担保的贷款人比有抵押担保的借款人的还款情况还要好,因为穷人的贷款不仅仅代表着钱,更重要的是代表着一个机会,一个他们摆脱贫困的唯一机会。
如果他们不按时偿负贷款的话,他们将失去唯一的机会,重陷贫困的旧辙,不得翻身。
很多事情是我们的主观判断,或者被别人的影响,就如同贷款都是贷给富人,有资产,有抵押物,穷人难贷款,贷款难。
可是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有些富人有抵押有贷款,但是还款意愿很差,无法偿还债务,甚至资不抵债,而有的穷人,为人正直,勤劳肯做,手上有活,就缺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基础想法上,格莱珉又多举措保证想法的执行,例如支持自发组建的五人小组,相互监督还款、生产,他们不仅可以相互传授经验,同时他们抗击风险的能力也提升了,由于是自发组建,这样的小组也有了自我复制能力,借款人成为格莱珉最好的宣传者;鼓励存款,把每笔贷款5%存到小组基金里头去,在格莱珉后来的改组中,又把这个小组基金改为个人基金……在新时代下,根据县域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发扬“挎包精神”,以新担当新作为坚持做好服务“三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也是我们农商行的责任与目标。
穷人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银行家读后感《穷人的银行家》是一部自传,作者是一名立志率领广大贫苦公共走出贫困的慈善家,一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分享了穷人银行家的读后感给大伙儿!穷人银行家读后感 1 本书要紧讲述了是一名经济学教授、经济学家——尤努斯成功打造小额贷款新模式——格莱珉银行。
他开辟和进展了“小额贷款”效劳,专门提供给因贫困而无法取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XX年,为表彰从社会底层推动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尽力,尤努斯与孟加拉乡村银行一起取得诺贝尔和平奖。
现在,由他提倡的小额贷款运动已经遍及世界各地,上亿人口正从中受益。
正式阅读前,看了翻译人员的前言,《穷人的银行家》的译者,被誉为”打工皇后“的吴士宏女士,读完后“充满兴奋和崇拜”,““我从未这么崇拜过一个人!那个人太棒了!”因此,是带着好奇的心态进行阅读的。
他是一个达那么兼济天下、悲天悯人的仁者。
开办格莱珉的起因即是自己在堂皇的教室教授天花乱坠的经济学理论,而对面由于饥荒涌入城市的贫民却在麻木中死掉。
这让他震惊,让他慌张。
他是一名真正富有同情心的人。
他本能够做一名生活的旁观者,凭借自己的学识继续在学院教授,或许会取得以经济理论为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能够靠自己卓越的经济头脑,在商场打出一片天下。
可是他都没有,他受自身的责任感的差遣,深切乡村找寻帮忙极为贫困的人们的方式。
他以为“无视贫困、无视真实世界中人的痛楚与愿望是经济学的失败!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忙穷人排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他不肯也不要再漠然地面对孟加拉的贫困,他在帮穷人走出贫困,也在帮自己走出“贫困”。
他是一个关于理想勇于追求和实现的勇者。
在外有孟加拉动荡的政局、频起的政党纷争、盛行的风造成的国际援助通道的受阻,内有孟加拉固有文化的妨碍、本地政府的作对、宗教人员的劝阻等窘境下,尤努斯倚靠其执着和胆识,使格莱珉在困难中走向成熟。
他勇于挑战孟加拉的男权主义,只把钱贷给妇女;也勇于使格莱珉银行独立于司法之外,给借贷者以无穷信心;加倍勇于踊跃面对国内外挑战,坚持以格莱珉独特的方式运作。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之一1) 从头明确穷人的概念。
不是一样的穷人,是极贫的穷人:他们没有土地,没有工作,只能卖苦力维持生计,还吃不饱;或终年靠政府救济金度日。
若是不分清楚谁是真正的穷人,真正的穷人应得的帮忙资金和物品,全数都会落到非穷人的手上。
2) 传统银行歧视极贫的穷人,尤其极贫妇女,把他们划归为不可信任的人一类。
因此,穷人日复一日的过穷日子,而政府的关切和帮忙,老是到了非穷人的手上,不管是扶贫资金,仍是扶贫贷款,通通给了有关系的人,而穷人会有什么关系?有谁会在意穷人是不是住在漏雨的衡宇仍是天天工作16小时却连温饱也不能保证?3) 贫困是能够绝迹的,应该放到博物馆的。
此刻世界穷人数是2亿人(官方统计),尤努斯的打算是XX年前实现1亿人从穷人变成非穷人;而他实现了,XX年受颁4) 贷款妇女占多数,保证还款率。
只是,最让我感到难以想象的是,“葛拉敏银行”的年利息竟高达:20%!而且,竟然能保证99%的还款率,这实在是超级惊人的事件。
咱们员工需要学习“葛拉敏银行”是如何做99%还款率的。
5) 尤努斯讲贫困真正缘故,不是因为没受过训练或不识字,而是留不住出卖劳力的报酬。
资本不在穷人手中。
操纵资本的能力才是关键,利润流向将是残酷的事实,穷人只是在帮操纵资本的人赚取利润。
关于这一点,我感觉在培志大、中专学生毕业后,何时催款这方面有一些方式:假设大、中专学生一毕业就要面临还款,多数人一开始薪水都比较低,再加上生活费、房租,简直不堪重负。
因此,我想建议给大学毕业后半年的缓冲时刻(即7-12月),或,为了联系大、中专学生的必要,让大、中专学生毕业后的半年内,每一个月还50元(没有上限,想多还固然更好)。
从下一年1月起,开始按还款要求催大、中专学生还款,不配合的按催款打算一步一步实施下来。
之二上次读完此书,我过于关注是慈善的,将所看到营利信息屏蔽了.这次重读,我发觉,慈善事业,能够用它的钱,来营利,然后将慈善事业做大,惠及更广大的穷苦民众.尤努斯的讲得豪迈,做得实在.1.为穷人着想;2.设法为穷人致富寻觅前途;3.想尽方法效劳穷人,同时也想尽方法让生生不息,事业蒸蒸日上.1.为穷人着想,这点显而易见.因为尤努斯本来确实是为穷人谋福音的慈善集体,他和他的团队做得默契,进展也很稳健.一不求迅猛进展,二不求惊人进展. 一步一步地,踏实前进. 愈是社会忽略的个体/集体,尤努斯越发尽力为之谋福.行超级之法,施非凡福利.他做到了,从一个村开始,从一个村的周边开始(跟培志的以点为基础,向周围辐射扶贫之道不谋而合).稳扎稳打,做得缓慢,却取得了优良的成绩.2.设法为穷人寻觅前途. 平常为人家踩谷穗的人,忙碌成天,只能谋到半年的生路,下半年还得挨饿受苦; 尤努斯把扶贫核心转化为相同的工作如何谋得更多的资产.于是,踩谷穗的穷人,在工作更轻松的情形下免得更丰裕,因为穷人的银行家为其提供微额贷款,能够买来机械,产量多,而且,能够同时做几样活,工作时刻变少了,工作的项目变多了,收入固然也更多了,下半年过得去,慢慢地,到年末有点存钱了,不仅还了利息,还能够申请更多微额贷款,为自己生产更多的财物.尤努斯和他的团队的辛苦,取得了丰厚的回报,并让穷人日趋富足.不得了.3.从1-2步骤,设法效劳穷人;这下穷人的银行家们要着手打造更久远的无贫打算.于是,动员高层,如世银,为之效劳.乃至有官员看到穷人的银行家的成长,也开始心动.于是,尤努斯的营利打算应运而生.1)手织布.在尤努斯的国家孟加拉,手织布是农村里个人一辈子产的事业,而且生计难以为继.取得孟国卡利的支持,穷人的银行家们大展身手. 为很多穷人提供优质的原料--再为穷人提供优厚的报酬--为穷人找到适合的买家--囤积大量的手织产品--大量销售,此生产销售链的一气呵成,不仅穷人衣食丰足,也让穷人的银行收入颇丰.那个地址,我想到培志在我身上投资的养猪业,到最后会失败,缘故有: A,没有充分调查市场,比如,我的村子适合什么类型的猪生长?由谁来盯紧此业务?从小猪养到大猪,每一步的利润如何折算使得培志与农户两边受益?养大的猪销往何地保证售价?中间显现猪的疾病如何医治?....很多情形没有调查清楚,预案不充分,因此失败了.因此,做投资,调查与预案要充分.我没有调查充分,而且一厢甘心相信农户.2)尼葛奇的渔业.开初尤努斯并无打算要做,只是,经渔业部次长来电,向其陈述1000多个水池的荒芜及内心的低落,尤努斯在该次长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许诺一试,尽管尤努斯的要求未被全数实现.最后在尤努斯及其团队,加上本地穷人的帮忙,终于经营步入正轨,并能营利.而穷人也是取得了尤努斯的帮忙,生活过好了,从偷鱼过生活且还很潦倒的局面,变成经营者,上千水池的捍卫者.这是典型的共赢.因此,当一个慈善事业进展到必然程度,必然是要自寻前途,才能走得远.培志基金会目前人力,物力受限,当到了必要的时候,只要寻求前途,必然能自谋财路,为更多贫困学子谋福.。
穷人的银行家

穷人的银行家第一篇:穷人的银行家《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最近读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
《穷人的银行家》这本书虽然是一部自传,可是我们却能把其当作是一部振奋人心的小说、一个令人震撼的故事来读。
确实,这本书给予我的震撼是惊心动魄的,无与伦比的惊心动魄。
在这本书里,令我动容的地方有很多,可是并不在于尤努斯以及其格莱珉模式所取得的成就,而是另外一些在不经意间扣人心弦的东西。
就像那一句令人心酸无比的话:“这些饥饿的人并不叨念任何标语口号,他们对我们这些衣食无忧的城里人毫无要求,只是静静地躺在我们的台阶上等死。
”身在已然解决温饱乃至达到小康的珠三角,我无法想象这样一幅画面:每天都有很多的人在大街上饿死;小婴儿因缺少生存下去所需要的乳汁而大声哭泣,最终慢慢睡去,再没有继续活下去的力气。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抱怨老天不公,其实很少人却知道,相对于那些连衣食都不能得到满足的人来说,我们已经太幸福了。
书中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将世界放在掌心仅以鸟瞰的角度去审视它时,你很容易变得傲慢自大——虽然你意识不到,一旦拉开距离,事物就会变得模糊不清了。
”就像尤努斯的理想:“看到这个世界摆脱贫困。
”毫无疑问,这个理想如此远大,这个任务如此艰巨,这条道路如此遥远。
然而,我们不能因理想的远大而胆怯,不能因任务的艰巨而退缩,不能因道路的遥远而止步。
从尤努斯的这个理想中,我读出了尤努斯的善良和希冀;从这部自传中,我读到了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播。
正是因为这种善良和希冀,以及其伟大的精神特质,所以尤努斯能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贫穷,从而发现问题所在,建立起了穷人的银行,创造出格莱珉模式。
就像尤努斯贴近贫困所发现的问题:“在第三世界里,高利贷变得如此标准化和广为流行,以至借贷者很少意识到,那时一种多么强制蛮横的契约。
剥削在各种伪装下进行着。
”在一些穷困的地方,借贷,只是为了活下去。
许许多多的人,只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向高利贷求助。
从《穷人的银行家》中汲取力量

书 中所提及消除贫 困的小额贷款和孟加
拉的格莱珉银行 ( rmenB n ) 式稍 G a e a k模 有印象 。“ 格莱珉” 为孟加拉语 “ 乡村 ” 的
意思 。格莱珉银行 的放贷 目标是赤贫群
村家庭 提供 3 亿美元 贷 8
款 的银 行 。 其模式在 包 到 括 美 国在 内的 10多 个 0
济学领 域的所学 , 理性 的
译 的 另 一 本 书 ——《 何 改 变 世 界 》 如
( wt C a g eWol, ・ Ho hn e h r 美 伯恩斯 坦 o t d 著 , 士宏译 , 星出版 社 ,0 64 , 吴 新 2 0 .) 对
2 美元的私人 借贷 , 长 7 成
国家推 广 . 以及 向现代 的
体。 它不要求 任何担保抵押物 , 不要求贷
款者签署任何法律文件 ,也不打算将任 何没有还款的贷款者送上法庭 。即便如
第 二代 格莱珉银行 、 格莱 珉 众企 业 模式 过 渡 的 过 程 .并畅想了格 莱珉乡村扶 贫模 式的未 来发展 。 书 中照片上的尤努斯博士拥有一双 明亮 的眼睛 , 积极 的笑容 , 活力充沛。而 他 的行动和思想也如照片中一样 ,对 自
分析 . 理论模型应用于实践之 中。但 , 尤 努斯 博士 也不 是不 切实 际 的理 想主 义
者. 经他设计 的格莱珉银行 十六项决议 、
此 ,格莱 珉银 行 的平 均还 款率 仍 高达
9 . %, 有 17 89 拥 8 2 7个分 行 . 遍布 4 6 0 62 个村庄 , 员工总数 15 6 24 。格莱珉银行为 穷人提供住房项 目, 建起了 6 O多万所房 子 。其还致力于借贷 给赤 贫妇女——如
穷人的银行家读后感4000字

这本《穷人银行家》的作者是穆罕默德·尤努斯,本书是他的自传。
讲述了尤努斯本人的故事,也详实的描写了他所创办格莱珉的前前后后。
本书的一大精彩之处就在于中间穿插许多格莱珉贷款者和贫穷做斗争的故事,有血有肉,个性鲜活。
略有遗憾的是这本书是尤努斯教授于2002年完成的,而他本人于2006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显然格莱珉又取得了新的更加令人瞩目的成就。
本书在序言的开始,作者就深情地描述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的大饥荒,尤努斯教授给我们描写了一个恐怖的画面——大面积饿死的贫民。
人有很多种死法,饿死是最不能被忍受的一种。
饿死是一点点看着身体所有的精华被消耗完,最先被饿死的,肯定是老弱病残,妇女,他们和大多数乞丐一样静静躺在街角,到第二天她们就一直维持某种姿势僵硬。
这是一种无声的抗争,静默的可怕,宛如地狱。
某些宗教组织一开始还按照他们仪式为死者超度,可是到了后来搬运尸体都成了他们难以完成的任务。
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景,也难以想象尤努斯对贫困有怎样感受,只知道再这样惨痛的经历后,格莱珉就这样产生了。
尤努斯教授本人出生于1940年,他的父亲从祖辈那里继承了一个珠宝铺子,而母亲也是出于商贩之家。
显然,都是富裕中上的家庭。
父亲是一个自律、虔诚的穆斯林,母亲是一个坚强有决断的女性,通常充当家里法规的执行者。
在尤努斯9岁的时候,母亲患上了间接性精神病,而父亲在此后的33年依旧履行他作为一个丈夫、父亲、商人良好的责任与义务。
在母亲的鼓励下,尤努斯奠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成为一个经济学家,立志于参与并改造社会。
1961年,21岁的尤努斯于吉大港大学毕业,并且留校任教,成为年轻的大学讲师。
随后,他还贷款开了一个包装工厂,父亲是董事长,这个工厂后来成为了一个很成功的家族企业。
但尤努斯认为自己还是喜欢在大学教书,而不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很快从商业中抽身出来,专注于学术研究。
1965年,尤努斯获得一个可以去美国读博士的奖学金,开启了六年的美国留学之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穷人的银行家》有感
六月里,利用晚上的时间,我读了穆罕默德·尤努斯的《穷人的银行家》,感触良多,发人深省,在这儿,我写下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一、书籍简介
1、书名:穷人的银行家
2、著者:穆罕默德·尤努斯著,吴士宏译
3、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出版日期:2006年06月
5、页数:245
二、内容概述
这本书实际上就是穆罕默德·尤努斯的自传,也是他对格莱珉银行的发展过程与经营理念之陈述。
这是一个感动世界的故事,当我看到第四章的时候早已热泪盈眶,当我看完全书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是一本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和借鉴的书,如果我们能够用尤努斯的理念重新去思考贫穷与农村的问题,那就是我国的大幸了。
1971年12月16日,孟加拉赢得了独立战争,出生于富裕家庭和从小接受良好教育的尤努斯抛开在美国教书的舒适生活,回到了祖国参与建设。
1974年尤努斯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向人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雇谋生的尝试非常有成效。
1976年,尤努斯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乔布村里42个制作竹凳子的农妇。
只需要这一点点钱,她们就能够买原材料,从而做起生意。
尤努斯的小额贷款帮助她们永远摆脱了贫困。
1983年尤努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专注于向最穷苦的孟加拉人提供小额贷款。
他的目标是:帮助穷人实现个体创业,从而使他们永远地摆脱贫困生活。
尤努斯坚信,借贷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为穷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贷款,教给他们几个有效的财务原则,然后,他们就可以自己帮助自己。
至今,格莱珉银行已经为300多万贷款者提供贷款,其中95%是原先赤贫的妇女,通过贷款,这些穷人得到收入,摆脱赤贫,可以储蓄、盖房,甚至建立自
己的养老金。
穷人生活得到改善,银行亦得以盈利。
目前全球有59个国家,包括贫穷国家和发达国家,正在复制格莱珉模式尤努斯的理论被实践证实了,这种扶贫方式无疑是可持续性的,尤努斯也因此获得了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
三、读书体会
(一)尤努斯是一个理想家,又是一个能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实践家
尤努斯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经济学家,因为他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家,而是一个勇敢的能把理想付出于行动的实践家。
理想与实践总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
理想是一个目标,而理想能否实现,就要看你能否付诸实际行动。
你若付诸实际行动,你的理想就有可能实现;你若不付诸实际行动,或行动了却半途而废,你的理想就不可能实现。
“我们相信,贫困是不属于一个文明化的人类社会的,它属于博物馆。
”这是尤努斯的理想。
为了实践这个理想,1974年开始,尤努斯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发现向人们提供小额贷款,帮助他们自雇谋生的尝试非常有成效,最后经历重重困难创办了格莱珉银行,开创和发展了小额贷款服务,专门提供给因贫穷而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创业者。
尤努斯最值得我敬佩的就是他对实践自己理想的坚定与执著的勇气。
在创办和发展格莱珉银行的过程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妥协,而是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们应学习尤努斯的坚持和勇气,做一个坚强的“格莱珉”工作者。
(二)以穷人的视角看贫穷
尤努斯说“我选择以蚯蚓的视角,我相信,如果我贴近贫穷去研究,我会更深切地理解它。
”我认为,以穷人的视角看贫穷是尤努斯成功创立和发展格莱珉银行的一个关键。
1974年,孟加拉发生了全国性的大饥荒,尤努斯开始惧怕在大学里授课,于是他选择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
他带领学生走入乔布村,深入赤贫人群, 切身体会穷人悲惨境遇,对乔布拉村贫困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
他看到了乡村里贫穷日趋恶化,而且很多是由于高利贷者造成的。
大家都很需要钱,但是没有人愿意把钱借给穷人,所以穷人找高利贷者借钱,高利贷者趁机敲诈,把穷人所有的收益都拿走。
一开始,尤努斯自己拿出27美元借给乔布村里42个制
作竹凳子的农妇,让她们实现个体创业,摆脱贫困。
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他觉得有必要创立一个能够借钱给那些一无所有者的机构,于是创立了格莱珉银行。
尤努斯的成功给我国扶贫事业和农村金融机制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意义的启发。
缩小贫富差距悬殊、提高弱势群体收入、发展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我国目前经济建设的重要问题。
我国应该也以蚯蚓的视角贴近贫穷去研究,形成穷人主体的价值观,站在穷人的立场,了解他们真正的需求,制定更有效的能可持续解决贫穷的措施,让贫穷变成历史。
(三)贷款是基本人权,穷人也应该有贷款的权利
当尤努斯到当地贾纳塔银行,请求银行给乔布拉村的村民贷款,正规金融“嫌贫爱富”的特性显现出来,单是银行最基本的抵押担保原则就把穷人关在门外,最终颇费周折地尤努斯作为担保人才申请到了乔布拉村的穷人在银行的贷款。
尤努斯认为“贷款也是穷人的权利,应该作为一项基本人权被加以促进。
”银行贷款的目的首先应该是帮助别人,然后才是利润,没有人希望被社会遗弃,都需要生存和发展。
如果种种的银行规章都是为了千方百计把穷人拒之门外,那穷人只会永远不能摆脱贫穷。
在绝大多数国家,穷人被视为“金融界不可接触者”,银行不是为赤贫者服务的,然而尤努斯则认为他们可以用金融工具来帮助穷人。
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的原则:不用任何抵押,穷人也能贷款;乞丐也能借钱,还不用支付利息。
格莱珉银行的贷款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穷人,其中96%为在孟加拉地位非常低下的妇女,这些小额贷款已经帮助了630万名借款人(间接影响到3150万人),其中超过一半脱贫。
格莱珉银行虽然不是世界最好最完善的银行,但是它的出现是对当今银行界的一种补充,一种完善,它和当今银行的出发点完全相反,它是穷人的银行,是让穷人摆脱贫穷与困苦的银行。
格莱珉银行模式可以适用于我国的农村和小城镇。
我国的经济学者可以沿着尤努斯的道路继续探索,通过创办乡村银行的方式,找到让中国农村小额信贷遍地开花的有效途径,让我国更多的穷人通过贷款来实现摆脱贫穷。
(四)相信穷人的生存技能
尤努斯认为,施舍只能让穷人丧失主动性而使贫穷永远存在。
他坚定地相信,所有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技能。
对于穷人来说,取得贷款能够获得谋生与工作的机会,除了摆脱饥饿,精神上的快乐与尊严更是难以计量。
他认为,很多
人如此贫困,是因为现有金融机构不能帮助他们扩展他们的经济基础,没有任何正式的金融机构来满足穷人的贷款需要。
所以,扶贫应当尊重被扶贫对象,让其自主发挥潜力。
穷人活着,这一事实就清楚地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他们已经知道如何去做一件事。
所以,最重要的不是教授穷人们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地去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技能。
使穷人能得到贷款,就是使他们得以立即实践他们已经掌握的技能——编结、脱粒、养牛、拉人力车等,而他们挣到的钱继而转变为一种工具,成为一把开启一系列其他能力的钥匙。
这才是一项可持续的有效脱贫措施。
(五)中国需要穷人的银行家
根据我国首部全面小康蓝皮书《中国全面小康发展报告(2006)》,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约2600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约有2200多万人,两者合计有480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约为3.7%,这是中国国家贫困线。
而如果根据国际上每人每日支出不足一美元即为贫困人口的标准,按照世界银行最近的估计,目前中国约有1.35亿人还处在国际贫困线以下,相当于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这些贫困人口是中国今后要建设小康社会,达到总体小康水平的最关键的人群。
对于这些穷人该采取什么扶贫方式呢?能否借鉴尤努斯小额贷款模式呢?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对于外国的一切经验和有用的东西,要洋为中用、取其精华、去其糟蹋。
今天的中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我们是有必要研究穷人经济学,我们也需要穷人的银行家。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世界银行的小额贷款项目即在中国云南等地区试验实施,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贷款难题,同时也遭遇到很多制度性障碍。
国内已经进行了大量实践工作,证明了“穷人的银行”在我国国情条件下是可行的,但是也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民间金融许可、监管方法等。
这是一本很值得细看的好书,尤努斯和他创立的格莱珉银行是值得我们国人深思的,值得有关部门实施新的政策所要借鉴的,希望有更多的金融行业从事者以及相关部门的人员可以看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