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及答案

12 《论语》十二章【课前学习】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吾身(三省)(不愠)乎(不亦说)语(论)(不惑).....(ngǎw不思则)(ǔj逾)(而枕ngōg曲)(食nād)(iàd不学则)2. 解释下面句中一词多义的字。

)可以为师矣()⑴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温故而知新()⑵而: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⑶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⑷乐:不亦乐乎(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3. 按要求填写文中相关句子。

4. ⑴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⑵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⑶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⑷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⑸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⑹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中孔子的话:《论语》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可以知得失。

“以人为鉴,⑺唐太宗有一句名言【课堂检测】阅读《分)16(题。

5—1完成,(节选)十二章》>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①子曰: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②曾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③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一箪食,一瓢饮,回也!“贤哉,⑤子曰:”回也!分)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⑵人不知而不愠)说乎(⑴不亦..)矩(⑷不逾)吾身(⑶吾日三省...2 分)4(.翻译下列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为师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 三省吾身(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一箪食( ) 曲肱而枕之( )博学而笃志(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________________(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新: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6)逝者如斯夫逝:________ 斯:________(7)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____(8)博学而笃志笃:________________3.选出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学而时习之C.下车引之D.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5.填空。

(1)《论语》是____________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________(体裁)著作。

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共二十篇。

孔子,名丘,字仲尼,________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儒家学派创始者。

(2)《〈论语〉十二章》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论语〉十二章》谈“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新人教版(含答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与运用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吾日三省..吾身:(2)为人谋...:(3)从心所欲....:(4)学而不思则罔.:(5)思而不学则殆.:(6)博学而笃.志:(7)切问而近思.....:2.指出下列加点词在不同语句中的含义。

(1)为(2)而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B.C.D.4.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不断地学习旧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当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选择他们当中最优秀的去学习,其中不优秀的注意改正他们的缺点。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断地学习知识,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不应当感到厌烦,教导别人不应当感到厌倦。

5.按要求用原文填空。

(1)《论语》中所讲道理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近的两句是。

(2)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镜)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一句话: , 。

(4)小明学习成绩优秀,组织能力强。

但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

李老师引述《论语》中的两句话“,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二、课内语段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二课时)(含解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1 《〈论语〉十二章》作业(第二课时)(含解析)

《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B.吾日三省.(shěng)吾身。

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D.逝者如斯.(sī)夫,不舍昼夜。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从心所欲,不逾矩。

B.匹夫不可夺专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人不堪其忧。

3.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其不善者而改之.曲肱而枕之.B.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C.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D.回也不改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于我∕如浮云B.择其善者∕而从之C.博学而∕笃志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5.在学完课文《〈论语〉十二章》后,七年级一班组织了一次以“交流学习体会”为主题的座谈会。

请你写一段开场白。

6.学了本文后,小明给出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时习悦,内省乐,择善喜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小华平时学习不努力,请你用已学过的《论语》中的语录劝勉他勤奋学习。

8.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殆:)(4)择其善者而从之(从:)(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笃:)(6)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肱:)9.根据语境填写句子。

(1)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2)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用《论语》中的话讲就是:。

(3)《论语》中说既要广博地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又要切合实际地多想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的句子是:。

1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12课《论语》十二章练习题

论语十二章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并称“四书”。

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时期人,春秋末期的、、。

二、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枕之()()....饮水()() 19. 曲肱而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三、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意思是四、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今义:。

习,古义:;今义:)..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今义:。

三,古义:,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今义:).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今义:。

从,古义:;今义:。

)...5.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温故而知新()4.乐:不亦乐乎()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六、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2.吾日三省吾身().3.传不习乎().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饭疏食饮水()七、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八、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同步训练)(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跟踪学习一、课内跟踪(建议用时15分钟)【基础存盘】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学而时.习之()(2)为人谋而不忠.乎()(3)三十而立.()(4)人不堪.其忧()(5)饭.疏食()(6)博学而笃.志()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可以.为师矣/以.观沧海B. 学而.不思则罔/其不善者而.改之C. 曲肱而枕之./下车引之.D. 不亦乐.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文物和文化遗产必须是我们倍加珍惜的瑰宝。

(把“必须”挪到“我们”后面)B.正在成为科技界主力的中青年一代已经做出创新的成果,推行了新一代的家国情怀。

(将“推行”改为“践行”)C. 据初步统计,百家电商平台共涉及超2300万平台内经营者,为10多亿消费者提供。

(在句末加“服务”)D.防范未成年人不要沉迷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学校、家庭及企业的多方协作和联动。

(在“企业”后加上“等”)4.阅读下面的新闻,回答问题。

光明日报北京5月31日电记者王东从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了解到,2022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全国主会场启动仪式在重庆和湖北两地举行,为期1个月的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系列活动拉开序幕。

今年的活动内容包括体育竞赛、体育技能展示、健身科普、奥林匹克文化教育、亲子体育游戏等。

活动除了在重庆和湖北两地设置主会场,其他省(区、市)也于同日根据属地疫情情况举办分会场活动。

羽毛球奥运冠军李雪芮同日来到重庆的启动仪式现场,向孩子们倡议:“让我们用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激情和状态,投入到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中,展现青春风采,创造美好未来!奔跑吧,少年!”(1)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2)小明同学为中学生体育运动拟写了一副宣传标语,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运动引领健康;。

【课内精读】阅读《〈论语〉十二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分层作业)(原卷版)

第12课 《论语》十二章【名句默写】1.(12分)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 。

(3)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 , ”来表示。

(4)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 ,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

(6)表达对远方朋友到来的喜悦之情,《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 ,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

【课内阅读】(12分)(23-24七年级上·安徽黄山·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④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⑤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2.(4分)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说:(2)人不知而不愠.愠:(3)传.不习乎传:(4)博学而笃.志笃:3.(2分)翻译句子。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2分)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人不知/而不愠B.传/不习乎C.可以为/师矣D.择其善者/而从之5.(4分)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先说说这则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结合自身学习生活体会,谈谈你的启示或体会。

(18分)(20-21七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阅读《论语》,回答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课后作业习题新人教版

《论语》十二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论.语()不愠.()罔.()殆.()箪.()三省.吾身()曲肱.()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逾.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

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

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中庸》《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其中《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B.《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为“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C.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他的代表作。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论语》十二章考点1赏析句子说说您对下面句子的理解.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就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就是乐在其中。

同时,她还提出,与道义不符合的富贵荣华,她就是坚决不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考点2思想内容课文所选的十二章,就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问题的探讨。

请辨别出哪些就是关于学习态度的,哪些就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哪些就是关于修身做人的。

学习方法:第1、4、5、12章学习态度:第7、9、10章修身做人:第1、2、3、6、8、11章考点3感悟启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您读了本文之后有什么感悟.感悟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正所谓“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当您对一门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自然会用心学习,从而会学得比别人好。

感悟二:我们从课文中学到了如何提高个人修养的许多有益的教诲。

如:瞧到别人的短处而反省自我,加强自律;要贫贱不移;要意志坚定;交朋友要讲诚信,等等。

聆听古人的教诲,真就是受益匪浅。

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一箪.食()曲肱.()博学而笃.志() 三省.吾身()不愠.()2、根据拼音填汉字。

,不亦,乎,四十而不,学而不思则,思而不学则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2)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3)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____(4)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6)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____(7)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8)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而”与例句中的“而”意义相同的一项就是()示例:人不知而.不愠A、学而.时习之B、五十而.知天命C、温故而.知新D、学而.不思则罔5、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就是()A、择其善者/而从之B、有朋/自远方来C、学而/不思则罔D、温故/而知新6、翻译下列语句.(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按要求默写课文中有关的语句。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就是一种乐趣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阐述真正有修养的君子应具备的风度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一句大意相同的句子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5)时光匆匆,多少豪情壮志被岁月销蚀,孔子就曾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

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8、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2)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3)于我如.浮云____________(4)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9、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就是()A、学而时.习之元方时.年七岁B、不亦乐.乎公大笑乐.C、吾日.三省吾身谢太傅寒雪日.内集D、有朋自.远方来不自.量力10、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在孔子瞧来,“人不知而不愠”也就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风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朋”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不亦乐乎"呢?从中可以瞧出孔子对学习与交流有怎样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选文第六章赞扬了颜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秀品质。

15、复旦校训即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谈谈您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言运用16、《论语》中的许多内容,后来逐渐演化成固定的成语,如“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请说说《论语》中的下列语句各就是什么成语的原型。

(1)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7、(2016·江苏盐城中考改编)某中学正开展“墨香书法”语文实践系列活动,请您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学校大屏幕展示的实时新闻2016年5月15日晚,嘉德“大观之夜”专场拍卖举行。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唯一传世作品《局事帖》以2、07亿元成交.消息瞬间传遍收藏圈,也引起了大众的普遍关注。

“一个字相当于167万元,真可谓天价书法!”不少网友对于疯狂的亿元书法很吃惊。

其实自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达到火爆顶峰起,已经有多件拍品价格过亿,这也标志着中国书画步入亿元时代.(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新闻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推动“书法艺术进校园"活动,请依据前一句格式,在横线上补全宣传标语。

弘扬书法艺术,________________(3)学校拟邀请著名书法家陈振濂先生于下周四下午3点到学校礼堂,为全体同学做书法欣赏指导讲座。

假如您就是学校“墨缘”书法社的李华,前去邀请陈先生,该如何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阅读《论语》五则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②,损矣。

”(《季氏》)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③.子曰:“女奚④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⑤?”(《述而》)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阳货》)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子罕》)子贡曰:“君子之过⑥也,如日月之食⑦焉;过也,人皆见之;更⑧也,人皆仰⑨之。

"(《子张》)【注】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善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便佞(nìng):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③叶(shè)公:春秋时楚国的贵族,字子高,因当过楚国叶地令,故称叶公。

对:回答。

④奚(xī):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