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教案(上册)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2017版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固体》

第三单元第1课时《认识固体》一、教学目标1.能够辨别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给物体分类。
2.观察体验,知道固体的共同特征;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3.归纳分析总结,知道固体在外力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构成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固体的共同特征。
难点:固体有确定的体积粉笔末、沙子是固体吗?三、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木板玻璃各2块、大小乒乓球6大9小。
等大的密封袋2个、可乐一瓶、锥形瓶心形瓶各1个,沙子1袋,玩具鸭子和小牛各1个,烧杯2个,干面条一袋。
学生分组材料∶量杯2个、橡皮2块、粉笔、干面条、蜡烛、率角锤。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提问:你在下图的物质中发现液体了吗?学生发言: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学生回答:2. 老师演示倒水,当倒进锥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锥形。
当倒进心形瓶子里液体是什么形状?学生回答:心形。
液体呈现的是容器的形状,液体自己有没有它自己的形状啊?学生回答:没有。
我们2年级时学习过水的性质,一般把与水的性质相近的叫液体。
其实我们把所有常见的。
3.物质分成3类,气体、液体和固体。
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固体板书∶认识固体。
(二)分析并证明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1.分析归纳总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①找一找图片中的固体,说以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②出示木板,这块木板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长方形这块玻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这个乒乓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回答:球形这些固体都有它自己的形状吗?都有板书∶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2.分析并分组实验体验固体有确定的体积比一比大小。
①图片中一堆西瓜中,哪个西瓜最小?为什么说它最小?学生回答:可以用手比划一下大小。
②这6个地球仪从左往右越来越小?老师说的对吗?学生回答:不对是越来越大这3个水杯最大的在哪一边?学生回答:左边老师手里的木板左边的,右边的哪一个大?学生回答:左边的同学们回答的都对,你依据什么判断出的大小呢?学生回答:对比出来的。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苏教版)第一单元1.1科学是……A.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肥皂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学会归纳、总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做科学的科学志趣。
3、小组合作,运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B.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问题并知道如何去研究。
教学难点:用自己准备的材料进行合作性的研究。
C.教学准备“七彩”(吹肥皂泡的器具)、肥皂泡的相关资料、录像(彩虹的形成和各种肥皂泡)D.教学时间:第一课时E.教学活动过程(一)教学导入,激发学生研究肥皂泡的兴趣1、谈话:课间我看到有的同学在玩肥皂泡,同学们兴趣很浓,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它,好吗?2、生回答。
(好!)(二)自主学习,研究肥皂泡1、教师:请带了“七彩”的同学吹一吹,大家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提出关于肥皂泡的哪些问题?(1)学生活动。
(2)学生回答问题。
(鼓励学生大胆提)2、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提出了很多问题。
请思考一下,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哪几个方面?3、生回答。
(颜色、形状、大小、弹性)4、教师:请你选择一下最感兴趣而且是你可以研究的问题来研究。
</P><P>(学生选择问题)请大家按选定的问题自由结组。
(学生自由结组)5、教师:每组同学对你们的问题先进行一下讨论,你认为这个问题是怎样的,准备怎样研究?(学生讨论)6、教师:请各组选一位代表,汇报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其他同学可以给他们提出建议和意见。
(生汇报方案)(三)观看录像,改进自己的方案1、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资料,看完后,也许对你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2、学生观看录像,改进研究方案。
(可与学生先探讨一下)(四)扩展1、教师:同学们的想法非常好,下课后,请同学们努力搜集有关资料,继续丰富完善你们的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准备研究所需的各种材料,也可以请老师、家长帮忙。
三年级上苏教版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科学教学计划

难点:用小棍平衡实验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操作细节。(如何让小
棍平稳、怎样给气球充气、怎样给充足气的气球打结、如何把气球挂在小棍上、如何放气等等)。
重点: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难点:烟在冷热瓶中流动实验;理解风的成因。
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胶堵头、水。各种称量物品、细长棍、线绳、支架、票尾夹、打气筒、气球、电子天平、皮球。蜡烛、火柴、纸蛇、细线、铁架台、大塑料袋、水槽、
根、土壤)。做水土流失模拟实验的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托盘、一块草皮、土壤、铲子、洒水壶、水)
10课时
9-11周
第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元
《固体和液体》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4.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设计。
3.在课堂上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
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
5.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有质量的性质。
6.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的贡献。
7.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
8.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9.利用模拟图推想风的成因。
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凤凰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3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江苏

凤凰苏教版小学科学课本3三年级上册教科书教材,江苏篇一:20XX年苏教版国标本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凤凰国标版)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有: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能够想办法去寻求问题的答案。
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3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4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4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
本单元的内容: 1、科学是---2、做一位小科学家单元教学概念图本单元试验课题:1 科学是... ... 课程标准:1 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 理解科学是什么。
3 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的:科学知识1 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 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 想知道,爱提问。
3 体验初步的合作与交流。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 喜欢上科学课。
● 知道什么是“科学”。
● 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层次1:学生不能说出什么是科学。
层次2:学生能够说出科学探究的步骤。
层次3:学生能将我们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联系在一探究能力:层次1:对周围的事物不感兴趣。
层次2:对周围的事物感到好奇,但不会积极寻找原因。
层次3: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初步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材料:一张对折的纸条、铅笔、彩色笔等材料。
教学步骤2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配套教案(全册)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2《空气有质量吗》教案苏教科学三上1.3《热空气和冷空气》教案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空气受冷向下流动,冷空气下降。
所以冷藏可以不加盖子。
根据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结合下面的图,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各地的冷热程度也就不一样,温度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就形成风。
想一想,生活中还可以用哪些方法制造风?扇扇子、吹头发、吹风车、挤袋子等。
形成的原因。
课堂练习一、判断1.空气的流动是不会形成风的。
()2. 暖气片应该在房间的最上方。
()二、选择1.空气加热后会()。
A.上升B.下降C.没有变化2.受热的的空气比冷空气()。
A轻 B.重 C.没变化课堂巩固练习,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练习习惯,不断巩固所学。
作业布置回家自己做一只热气球或者孔明灯。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的懂得: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形成风。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总结课堂内容,使学生加深理解。
板书 1.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向上运动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对流苏教版科学三上2.1《土壤的成分》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5《土壤的类型》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6《肥沃的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2.7《保护土壤》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8《认识固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9《认识液体》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3.11 把盐放到在水里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2河流与湖泊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3地下水教案苏教版科学三上4.14 海洋教案。
新版三年级(上)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分组实验
沙质土、粘质土、壤土各若干、培养皿 、水、滤杯、量杯。
2.3
11.做一个肥料袋
分组实验 自封袋、土壤、植物的遗体、蚯蚓等。
2.4
12.做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
演示实验
有孔托盘、洒水壶、人造草坪、土壤 (自备)。
3.1
13.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演示实验 积木、面粉、玉米粉、食盐、玩偶。
14. 观 察 、 比 较 不 同 液 体 的 性
表2
2020 学年度 秋 季学期科学实验教学计划表
单元 计划 章节 周次
实验名称
性质
所需仪器及数量
实验日期
小口瓶(自备)、漏斗、橡皮泥、装有
1.1
1.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分组实验 水的烧杯(自备)、水槽(自备)、塑
料杯、纸巾、气球、塑料瓶(自备)。
1.1
2.挤压注射器的空气
分组实验 注射器、橡胶堵头、水(自备)。
1.2
3.测一测气球里的空气是否有质 量
分组实验
铁架台(自备)、木棒、绳子、票尾夹 、气球、打气筒。
1.2
4.用电子天平测皮球里空气的质 量
演示实验
电子天平、皮球、打气筒。
1.3
5.让纸蛇转动
分组实验 纸蛇、蜡烛、火柴、铁架台(自备)。
1.3
6.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实验 。
演示实验
水槽(自备)、冷、热水(自备)、集 气瓶(自备)、玻璃片(自备)、线香 、火柴。
演示实验
天平(电子天平)、黄豆、绿豆、玉米 粉各若干,烧杯(自备)、量筒(自 备)。
黄豆、绿豆、玉米粉、木屑、铁屑、红
3.3
17.把下面的混合物分离开来
演示实验 糖、沙子、培养皿、网筛(自备)、磁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2017版第二单元第4课时《保护土壤》

第二单元第4课时《保护土壤》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人类活,能够辨别并说出人类活动对土壤的益害及其原因。
2.通过水土流失模拟实验。
意识到植被和土壤保护的相关性3.通过观察、比较水土流失实验现象,发现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4.了解土壤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土培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水土流失和有无植被有关。
难点:根据材料设计水土流失实验步骤。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过了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在我们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的土壤。
请小朋友们看几幅图片分别设一论,土壤到底有什么作用。
出示雨林图片,这里植物的长势特别好。
蚯蚓也在土壤里安了家。
之后出示西瓜地以及制作陶瓷的陶土图片,请各小组具体分析讨论:土壤对动物、植物、人类的不同贡献。
小结: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料、水分,为动物生存提供了栖总地。
土壤与人类生存所需要的粮食、蔬菜等食物息总相关,还为人类提供制造陶瓷等的原料。
如果没有土壤,植物就没有养分。
如果没有土壤,动物就没有了家园,人类也没有了资源。
土壤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保护土壤。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土壤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但是也非常容易遭到破坏。
出示黄河和长江对比图片。
你有什么发现?(黄河水比较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黄河岸边的土壤流进了黄河水内)为什么黄河附近的泥土会流进河水里,而长江附近的泥土没有被水冲走呢?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水土流失(下雨)下雨下到平坦的地上会产生水土流失吗?(需要坡度)出示另两张图片:一张是黄河附近土壤无植被,一张为长江边上有值被。
你有什么猜想?(可能与有无植被有关)刚刚小朋友们已经提到了黄河的土壤流失是否和其周边有无植被有类呢?那你怎么来验证这个猜想呢?如何证明你的猜测是对的?可以一起做实验。
但是这个实验怎么做呢?我们肯定需要一些东西来模拟降雨和坡度,你觉得你会怎样来模拟,用什么材料未模拟降雨和坡度呢?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
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说明书(苏教版)

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说明书课程名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课程材料: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学科上册课时数:36课时授课教师:三年级科学教师使用对象:龙里县第一小学三年级学生使用时间: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一、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共包括以下五个单元,分别是“认识空气”、“研究土壤”、“固体和液体”、“地球上的水资源”和“人的呼吸和消化”。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空气的主要特征以及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讲述了土壤的成分及类型、肥沃的土壤与土壤的保护相关知识;第三单元讲述固体与液体的基本特征、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实验探究及盐溶液的初步了解;第四单元讲述地球上水的分类及保护水资源;第五单元讲述了人体的构造、人的呼吸及运动、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
二、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能借助其他物体觉察冷热空气的流动,运用实验的方法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
4.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中的样态。
观察土壤样木,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
5.通过观察土壤颗粒和阅读资料,知道土壤可以按照颗粒大小分成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类。
6.学会举例说出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什么样的植物。
知道什么是腐殖质,知道腐殖质的多少影响土壤的肥力。
7.知道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在成肥过程中的作用。
8.知道土壤贫瘠的原因和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增加土壤肥力的方法。
9.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10.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液体。
11.观察并比较不同液体的性质,会测量液体的体积和质量。
12.认识水平面,知道水平仪的工作原理,学会使用水平仪。
13.能联系生活,举出不同固体混合和分离的例子。
14.探究影响盐等物质在水中溶解快慢的因素,初步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
15.能测量盐或糖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情况。
16.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水中的不溶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中的溶解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分五单元进行,其内容分别是:我们都是科学家、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生命之源——水、它们是什么做的、提出问题。
教学要求: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3、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4、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5、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
教学重点: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3、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4、认识一些常见的材料,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方法认识材料。
能名对常见材料进行简单分类。
5、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教学难点: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3、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4、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5、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
教学安排:17课时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教学内容:本单元分两课时进行,分别是科学是……、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2、使学生懂得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重难点:1、知道科学是什么,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教学课时:2课时1、科学是... ...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出出有科学。
教学重难点:1、知道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2、知道科学是什么,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引入新课。
当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二、学习新课1、让孩子们翻开教科书,看一看第2页上面的插图,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大家在一起边看边说,把自己对科学的理解在小组内、班级内交流。
2、问一问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科学的问题,要求举例。
3、“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
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
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
6、让学生读读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复述琴纳的故事。
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三、围绕问题进行小结1、什么是科学?2、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2、做一位小科学家教学目标: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教学重难点:1、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2、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笔)保持平衡。
教学材料: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引入新课。
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
1、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
2、让学生尝试。
3、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
二、学习新课1、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2、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
3、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
4、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
(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
)三、围绕问题进行小结1、你喜欢哪些科学家?2、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3、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有四个内容,分别是: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校园里的植物、校园里的小动物、动物.植物.人。
教学要求: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2、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3、知道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有相同之处,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4、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认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4课时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有生命的物体,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2、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要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获得关于生物的亲身感受是本课的重点。
讨论这些物体为什么是有生命的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准备调查用的工具材料等。
教学过程:一、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去校园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室外活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不要引导,让学生凭自己已有的经验去感知“有生命”。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我周围的世界,认识常见的动物和植物,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记录有生命的物体。
1、谈话: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寻找到有生命的物体了吗?2、小组讨论,交流。
3、将发现记录在课本12页的活动记录中。
(可以用文字形式,对不认识的也可把它画下来)4、全体汇报、交流。
(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实物投影能够用文字、图表等记录观察的结果:能够有目的地家六研究活动的方法与结果。
三、交流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有时生命的”1、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2、小组讨论。
3、汇报。
4、小结。
知道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和基本需求:意识到生命是多种多样的;意识到生命是宝贵的,要珍爱生命。
板书:附表:名称蚱蜢蚯蚓……发现地点草丛泥土……2 、校园里的植物教学目标: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植物的种类和特征。
教学准备:各种植物、纸、笔。
教学过程:一、复习1、生物包括什么?2、你知道哪些植物?3、你对这些植物有什么了解?二、新课1、教师出示带来的各种植物。
2、教师出示书本上第16页图片,问:(1)你认识这些植物吗?(2)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3)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4)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3、揭题:“植物的不同与相同之处”4、仿述:说说自己家里的花、草、树木有什么特点?用语言和图画描述一下。
5、观察书本上第15、16页。
找出不同植物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
6、比较不同之处:1、叶子形状不一样。
2、每年种的次数不一样。
3、果实的大小、形状不一样。
4、茎的粗细不一样……相同之处:1、都有根、茎、叶。
2、都有花、果实。
3、都有种子。
4、都需要阳光和水……三、对书本上第17页内容进行讨论1、任意选图中的两种植物,比较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2、完成第64页的活动记录表,看谁找的最多。
3、校园里的小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教学重难点:动物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教学准备: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知道哪些动物?2、它们生活在哪里?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二、新课1、揭题:“动物的不同与相同”2、观察书本第18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3、它们叫什么名字?在哪里?4、小游戏:猜一猜,它是什么?教师宣布游戏规则: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讲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观察在校园里找到的动物,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不同点:(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6、按自己的标准把第21页的动物分一分类。
4、植物动物人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要有一定的空间、能生长、能繁殖后代、会死亡等。
2、知道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人和动物、植物都享有生存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动物、植物、人等生命的基本需求和共同特征。
教学准备:各种动植物、人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知道哪些动植物?2、每种动植物都一样吗?3、人是不是动物?4、人与动物有何关系?二、新课1、揭题:动物植物人2、动物与植物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以兔子和萝卜为例作比较)相同点:(1)都是生物。
(2)都会生长。
(3)都需要水、阳光。
(4)都要营养、、、、、、不同点:(1)兔子会运动。
(2)兔子有血有肉有骨。
(3)它们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4)各自的味道也不一样、、、、、、3、比较人与猩猩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学生讨论、汇报、交流,完成在书本上的表格。
三、拓展延伸。
画图表把动物、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第三单元生命之源——水教学内容:本单元教学有四个内容,分别是:生命离不开水、观察水、神奇的水、地球上的水。
教学要求:1、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
2、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3、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十分缺乏了解水污染的现象及危害;知道常用的节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