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_张岩岩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中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要点
临终护理是指终末期患者临终前所需的心理评估和相应的护理措施。
以下是临终患者心理评估和护理要点的一些建议:
心理评估:
1. 预测患者可能面临的心理反应,例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2. 了解患者的价值观、宗教信仰和家庭支持情况,以便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
3. 考虑患者的个人历史和经历,以及可能的心理创伤,例如早期悲伤或损失等。
护理要点:
1. 提供温暖和安全的环境,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心。
2.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尊严,积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
3. 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以满足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4. 提供支持和关怀,例如提供亲人和朋友的陪伴、音乐、艺术或宗教活动等。
5. 帮助患者进行心理调适,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和面对终末期所带来的挑战与焦虑。
6. 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差异,提供相应的心理支持和护理。
7. 管理患者的疼痛和不适,确保他们的身体和心理舒适。
8. 提供临终关怀,例如帮助患者安排遗愿,处理后事等。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护理团队还可以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患者的心理评估和护理计划。
此外,由于临终患者需要
身体和心理上的支持,建议护理团队与心理专家共同合作,以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服务。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

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目的:探讨临终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包括取得患者的信任、加强访视、做个忠实的听众、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消极的心理等等,并于心理护理前后进行SDS与SAS评定。
结果:与心理护理前相比,临终患者心理护理后抑郁情绪及焦虑情绪都呈明显地减轻趋势,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明显下降,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心理护理在临终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患者尚存生命的质量,对患者及其家属有着重要的意义。
标签:临终患者;心理护理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的最后阶段,是人生完整历程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何引导临终患者构建积极、健康的心理,使患者平静的面对死亡,并且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在精神需求得到满足的状态下安静的离去,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重要的课题。
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有效减轻临终患者焦虑、恐惧、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使患者能够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提高患者尚存生命的质量。
笔者所在医院于2011年4月12日-2012年3月9日对32例临终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其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12日-2012年3月9日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临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6~85岁,平均(66.3±10.2)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5.2±2.3)年;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8例,初中9例,高中9例,本科2例;疾病类型:心血管系统疾病7例,肿瘤13例,老年性痴呆伴呼吸系统疾病5例,其他7例。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包括取得患者的信任、加强访视、做个忠实的听众、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患者消极的心理等,并于心理护理前后分别进行SDS与SAS评定。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理时应采取相应 的措施 ,与家属共 同参 与照顾减轻患者病痛 ,
由于受到年龄 、性格 、文化程度 、宗教信仰 、社会地位 、身体 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最大可能提高身体机 能。更重要的是通过理 健康状 况等 因素 的影 响 ,老 年人在 面对死亡 时的态度各 有不 念 的建 立减轻恐惧 、不安 、焦虑 、埋怨 、牵挂 等心理 ,令 其安心 、
2.2 安抚 通 过触摸 等护 理技 巧来舒缓 老人 的情 绪 ,可 以轻触老人 的额头 、手臂 、背等 部位 ,从而 达到减轻其孤独和恐 惧感 ,使 他们 有安 全感和亲切温 暖感 。
2.3 为家 属陪护 老人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对 于临 终老人 ,
死 亡的来 临 ,有的老年人还 经常有哭闹等情绪 失控 现象 。
对 自身 面临的问题 ,积极配合 医生治疗 。会通过加强锻炼身体 、 参 加各种对身 心有 益的活动来 调节 自己 ,精 力相对 充沛 ,思维 清 晰 。
患者 的照护和重视对家属 的关怀照护一样重要。要善于运用科 学 的护理技巧和心理学知识来 赢得他们的信任 ,从 而能打开他 们心灵 的窗户 ,继而通过满足其各种需求 ,减轻焦虑 、抑郁和恐
得幸福 ,认为 自己来世上一朝很值 ,喜欢 回忆 ,满足感居 多 ;其 次 ,相信科学 ,积极进行身心调节 ,并能用好 的情绪来感染 和带 动其他老年人 ,这 样的老年人像 是永远 生活在快 乐 中 ,大 多老
2.4 积极利用 社会资源对 老人 关爱 政 府的关心 ,朋友 的探望 ,社会 的支 持能极大地稳定 临终 老人 的情 绪 ,使 他们感 觉到 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进 而对过去的人生满足感增强—— 不
养老作为将来 的主选 ,但 与老年人的期待 尚有很大 的差距 ;最 也有的老年人排斥死亡的话题 ,不愿想不好的事情 。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哪些

鼓励老年人留下遗愿和遗物
了解老年人的遗愿和遗物:与老年人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有未了的心愿或遗物需要处 理
尊重老年人的意愿:尊重老年人的意愿,不要强行要求他们留下遗物或遗愿
提供支持和帮助: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在处理遗物和遗愿时感到 温暖和关怀
鼓励家人和朋友陪伴老年人
陪伴可以减轻老年人的孤独感
陪伴可以帮助老年人更好地应对身 体和心理上的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陪伴可以让老年人感受到被关注和 被关心
陪伴可以促进老年人与家人和朋友 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服务
针对临终老年人提 供心理咨询服务
帮助老年人缓解心 理压力和情绪困扰
给予关爱和温暖:与老年人建立亲密关系,让他们感受到被关心和爱护
倾听心声:耐心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陪伴度过最后时光:陪伴老年人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让他们感受到家人的陪伴和关 怀
尊重生命:尊重老年人的生命,让他们在最后时刻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价值
鼓励老年人表达情感
倾听老年人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感受和需求 鼓励老年人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压抑或掩饰 给予老年人体贴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尊重老年人的隐私和尊严,不要过度干涉或指责
了解老年人的恐惧和不安
恐惧死亡:老年人对死亡的恐惧和不安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孤独感: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需要陪伴和关爱 丧失感:老年人会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而感到丧失,需要关注他们的感受 无助感:老年人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无望,需要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
了解老年人的愿望和期待
如何做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文章目录*一、如何做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二、老人临终前的征兆有哪些*三、老人临终前会有哪些心理改变如何做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作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亦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同时,亦应指导患者家属正确面对现实,才能克服种种心理障碍。
护士应了解亲属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婚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等;了解他们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特征等,以便给对患者“关怀”和对家属“关怀”的实施和关怀模式提供依据。
重视对患者的照护和重视对家属的关怀照护一样重要。
由于临终前患者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这要求我们注意自身修养,掌握临终前患者心理变化,培养较高的分析能力,对临终患者给予真挚的同情,全心全意为其解除病痛,珍惜患者的残余生命。
同时,对患者家属应予以理解,以深表同情的态度劝导他们,必要时提供适当场合让他们发泄悲痛。
心理学家认为,长久压抑悲痛的感情,会导致人们的心身疾病;大声哭泣,让悲痛发泄出来,能减少其对健康的影响。
因此,护士应做好患者死亡家属的思想工作,多关心,多体贴,多理解,使他们尽快从悲痛中解脱出来,给予精神支持,帮助他们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
具体地说,可用以下方式帮助他们,促进其心理适应过程。
1、适当为家属提供与患者单独相处的时间和环境。
2、安排家属同患者的主管医生会谈,使他们正确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及预后。
3、同家属共同讨论患者的身心状况变化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4、积极争取家属对护理活动的支持与参与。
5、为家属提供有关护理知识与方法,允许他们为患者做适当的护理,使其在照料亲人的过程中获得心理慰藉。
6、倾听家属表达自己的感情,劝说他们在患者面前控制悲伤的情绪。
7、调动患者的社会关系,如亲朋好友、单位领导、同事等关心家属,为家属分忧,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8、患者濒死时,尽量劝阻家属离开现场,但过后可告知家属患者最后时刻的一些详细情况,使家属得到安慰。
9、让死亡患者家属中的“坚强者”用自己的实际经历给其他家属以鼓励,使其悲伤情绪得以平衡和渲泻。
临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精)

怨恨嫉妒、无助等心理交织在一起,“为什么是我,这不
公平”老人往往将愤怒的情绪向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等 发泄,以弥补内心的不平。
护士要理解老人发怒是源于害怕和无助,而不是针对护士
本身。 应为老人提供宣泄内心不快的机会,给老人宽容、关爱和 理解,尽量满足合理需要但应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作者:吴彦英
继续保持对老人的关心、支持,加强生活护理,让其安详、
平静地离开人间
作者:吴彦英
第6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老人家属的反应
• 护士有责任照顾老人的家属
• 关注老人家属的需要
• 提供老人与家属交流和保护隐私的环境。 • 护理措施如下与老人在一起表达情感;
• 倾听老人家属的感觉;
这些反应是一种防卫机制,否认是为了暂时逃避现实的压力。
护士应尊重其反应,不要急于揭穿其防御心理,也不要欺骗老 人,采取理解、同情的态度,认真倾听其感受,坦诚温和地回 答老人的询问
作者:吴彦英
第2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愤怒期及其护理
在被证实诊断无误后,老人情感上难以接受现实,痛苦、
己的失落和悲哀过程,使其内心感到平静
作者:吴彦英
第8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作者:吴彦英
第9页/共9页
• 向家属介绍老人情况; • 指导家属对老人的生活照料;
• 满足家属本身的生理需求,尽量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作者:吴彦英
第7页/共9页
教育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
1.否认期:病人不承认自己患了绝症或者是病情恶化,“不是我!”或“这不是真的!一定是搞错了!”
护理:护理人员应具有真诚、忠实的态度,不要轻易揭露病人的防御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
应温和地回答病人对病情的询问,并注意保持与其他医护人员及家属对病人病情说法的一致性。
注意维持病人适当的希望,经常陪伴在病人身旁。
2.愤怒期:病人常会愤愤地想:“为什么是我?”、“老天太不公平!”护理:将病人的发怒看成是一种有益健康的正常行为,允许病人以发怒、抱怨、不合作行为来宣泄其内心的不满、恐惧。
给病人提供表达或发泄内心情感的适宜环境,并加以必要的心理疏导,帮助其渡过心理难关。
3.协议期:“假如你给我一年时间,我会……”此期病人已承认存在的事实,希望能发生奇迹。
护理: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教育和引导病人
4.忧郁期:“好吧,那就是我!”
护理:密切观察病人,注意心理疏导和合理的死亡教育,预防病人的自杀傾向。
5.接受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对吧。
”“我准备好了。
”
护理:护士应积极主动地帮助病人了却未完成的心愿,继续给予关心和支持。
丧亲者的心理反应1冲击与怀疑期
2.逐渐承认期
3.恢复常态期
4.克服失落感期
5.理想化期
6. 恢复期。
临终病人的心理和护理

为什么是我 当疾病危重时,否认难以维持,患者将因失去生命而愤怒.为什么是我,是我 他们往往把情绪发泄到家属或护士身上,甚至拒绝治疗,拔出针头和导管.
3 协议乞求阶段
是的,就是我,但是……承认死亡的来临,为了延长生命,病人会提出种种协议性的要求,希望能缓解症状.
医护人员可根据病人的性格、心态、正确判断其心理承受能力,并征求家属的意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方式告知真实病情. 对于癌症等预后不良的疾病,是否告知实情,要看其心理适应能力,对于意志坚强,能够正确面对死亡的人,告诉真情反而回激发他的斗志,有利于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利于延长寿命,同时与他们公开谈论病情,有利于交流感情,给予心理支持.
临终病人自杀问题
终末期病人最严重的的问题是自杀.虽然自杀可能与躯体症状的的忍受程度有关,但是对缺少人际交流、抑郁、公开宣称想自杀及有企图自杀历史的病人更应予以密切关注.弋祥贵只要加强医患关系,加强与家属的沟通,有效控制症状,绝大多数病人的自杀行为是可以避免的.
临终病人的护理
WHO终末期患者姑息治疗的定义: 1. 对所患疾病已经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的积极的、全面的医疗照顾.姑息治疗肯定生命并把死亡视为一正常过程;既不加速,也不延缓死亡; 2. 提供疼痛和其他痛苦症状的缓解; 3. 结合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医疗照顾; 4. 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患者尽可能积极地生活直到死亡; 5. 提供支持系统以帮助家属在患者患病期间和他们居丧期间能应付面对一切. 终末期患者的姑息治疗,不仅需要肿瘤科医生、护士、治疗家,患者家庭的直接参与;
愤怒与报复:有的病人在病情危急的情况下,或者得知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便产生强烈的绝望情绪,急噪、愤怒、粗暴、行为反常,对什么都看不惯、都烦恼,认为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甚至把自己生病的原因转移到其他人身上,无故无端地发泄心中的怨恨与不满.有的病人还采取报复的态度,如发火,漫骂医务人员是一种永远的分离,特别是与至亲好友的分别,这当然引发临终者的极大恐惧. 四是对失去自我身体的恐惧; 五是失去自我控制的恐惧; 六是失去同一性的恐惧; 七是回归的恐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岩岩,女,本科,护师。
E-mail:447511247@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
张岩岩陈丽丽
(南京市点将台社会福利院安宁医院,江苏南京210031)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逐渐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首先,年龄结构严重不协调,制约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到老年人养老福利政策的兑现;其次,养儿防老的时代已经过时,出现了一儿多老现象,光靠个人无力承担沉重的养老问题,更谈不上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再次,国家养老作为将来的主选,但与老年人的期待尚有很大的差距;最后,老年人对临终关怀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因此发展老年人临终关怀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1老年人面对死亡的心态
由于受到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宗教信仰、社会地位、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在面对死亡时的态度各有不同。
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1留恋型留恋型老年人极端害怕死亡,十分留恋人生,有的还经常做关于死亡的恶梦,喜欢联想,有的较为迷信。
这样类型的老人往往多愁善感,感情丰富,有的是性格软弱,较为留恋人生。
他们相信“好死不如赖活”,生活中往往胆小怕事,迷信鬼神,喜欢病急乱投医,不相信生老病死的规律;也有的老人生活中较为溺爱,舍不得离开家人,感情丰富。
1.2积极面对型积极面对型老年人能正确面对现实,有计划性,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向往,对生活充满信心,能正确面对自身面临的问题,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会通过加强锻炼身体、参加各种对身心有益的活动来调节自己,精力相对充沛,思维清晰。
1.3非积极面对型有的老年人也能正确看待生老病死,认为是客观规律,但不愿刻意的治疗,不相信对应的治疗和调节对自身有用,认为反正是一死,“难逃此劫”,干脆就不治疗了,等死算了。
而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选墓地,吃好喝好,立遗嘱等安排后事方面,精神有委靡等现象,人未死心已死,消极等待死亡的来临,有的老年人还经常有哭闹等情绪失控现象。
1.4正确型正确型的老年人综合了前面几种类型中的优点。
首先能正确面对生老病死,认为是自然规律,看到儿孙过得幸福,认为自己来世上一朝很值,喜欢回忆,满足感居多;其次,相信科学,积极进行身心调节,并能用好的情绪来感染和带动其他老年人,这样的老年人像是永远生活在快乐中,大多老人都喜欢与他交往;再次,能妥善解决自己的问题,不让家人、朋友或护理人员担心。
1.5脱离苦海型脱离苦海型老年人想早日结束人生,大多有着极大的生理、心理问题。
可能是家境困扰不想再给家人增添负担,也可能是疾病缠身不能忍受病痛折磨,也可能是对死去的亲人过于思念等等。
1.6漠然型漠然型老年人一般多有严重的心理或生理问题,讨厌周围的一切人和事,不跟人交流,哀莫大于心死。
也有的老年人排斥死亡的话题,不愿想不好的事情。
2措施
针对以上临终老人面对死亡时的不同态度,医护人员在护理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与家属共同参与照顾减轻患者病痛,配合天然健康饮食最大可能提高身体机能。
更重要的是通过理念的建立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并对未来世界(指死后)充满希望及信心。
心理护理是临终老人护理的重点,要使临终老人处于舒适、安宁的状态,必须充分理解和表达对老年人的关爱,给予心理支持和精神慰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2.1理解和沟通护理人员要认真、仔细地听老人诉说,使其感到支持和理解。
医护人员对患者家属亦应给予同情、理解和帮助;护士了解老人的同时也应了解其亲属的感受,了解其家庭环境、婚姻、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社会地位、经济状况、社会背景等;了解他们的生理状况、心理状态、特征等,重视对患者的照护和重视对家属的关怀照护一样重要。
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护理技巧和心理学知识来赢得他们的信任,从而能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继而通过满足其各种需求,减轻焦虑、抑郁和恐惧,使其没有遗憾地离开人世。
2.2安抚通过触摸等护理技巧来舒缓老人的情绪,可以轻触老人的额头、手臂、背等部位,从而达到减轻其孤独和恐惧感,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亲切温暖感。
2.3为家属陪护老人创造良好的条件对于临终老人,亲人的陪伴是不可替代的,老人弥留之际对亲人的需要更大,亲人的陪护对临终老人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感情交流,可使老人获得慰籍,减轻孤独感,增强安全感,有利于稳定情绪。
2.4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对老人关爱政府的关心,朋友的探望,社会的支持能极大地稳定临终老人的情绪,使他们感觉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对过去的人生满足感增强——
—不枉此生,放松情绪。
2.5引导老人坦然面对生和死,适时有度地宣传优死意义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帮助老人增加对生老病死的科学认识,帮助老人克服认知上的不足,让老人能从容面对生和死,升华老人对人生的认识,“笑”对死亡。
心理护理
2.6把握好与弥留老人的沟通技巧据相关统计和研究资料显示,弥留老人相当一部分存在清醒或阶段清醒的状态,能够感知到语言或肢体语言信息。
适宜地对临终老人进行语言和语言沟通是很重要的,体现了亲情和人道主义关怀,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为家属临终护理创造好条件,以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
总之,对临终老人的护理具有重大意义,老有所养,老有善终,这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
做好临终老人的护理,需要发自内心地去关爱,需要专业的护理技术,需要国家、社会及全体公民的支持。
我们福利院的办院宗旨是: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天下儿女尽孝。
而这也是我们服务于老年人的医务工作人员共同的心声。
(收稿日期:2012-09-21)
心理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