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动物疾病学

合集下载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涉及水生动物病理学、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水生动物疾病会带来广泛的经济和生态影响,因此需要专业的治疗,预防和控制。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发展而来,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水生动物繁殖、营养、环境适应、遗传、行为及疾病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现代水产养殖生产体系中水生动物健康管理、疾病防治、技术服务等实践技能。

以下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详细介绍:一、专业概述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属于水产养殖与水生动物繁殖专业,是卫生兽医学专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该专业培养能够从事水生动物疾病防治、疫病监测、疫病预测、疫病治疗和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课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两个方面。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人、兽、微生物学、病理学、免疫学、动物营养学、繁殖生物学、水产养殖学等;实践操作课程包括实验课、诊断实习、调查实习、书写防治方案、人畜共患病调查、诊疗水生动物疾病的技术课程和水产养殖生产实务操作和管理知识等。

三、就业方向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在以下领域就业:1. 水产养殖企业:大量的养殖业需要水生动物医生治疗和预防它们的疾病。

2. 水产养殖行业技术服务机构:为养户、养殖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治疗、预防建议,定期审核养殖环节,制定预防疫病的安全生产措施。

3. 水生动物疫病监测机构:负责水生动物疫情监测、分析和预测疫情,为水产养殖企业和水产养殖管理机构提供科学参考和质量保障。

4. 国家、省、市以及县市水产养殖管理机构等:水生动物医生可以作为他们的科研骨干。

四、就业前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随着国家对水产养殖业的重视,该行业也越来越重视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人士的地位和价值。

水产养殖经济作为海洋经济领域的重点,随着国家海洋经济的发展,水生动物医生的市场需求也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五、总结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介绍及就业方向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关于水生动物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的综合性学科。

具体来说,它包括水生动物的生理生化、病原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学习水生动物医学的学生需要掌握许多知识和技能,包括动物结构、生理学、环境学、微生物学、免疫学、营养学、药物学、病理学、畜禽疫病学、水产养殖学等。

水生动物医学的学习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 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和治疗在许多养殖场,水生动物的疾病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疾病的爆发会导致整个养殖过程的失败。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如何防止和治疗水生动物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2. 水生动物养殖技术水生动物养殖技术是涉及到养殖管理技术、环境改善技术及设备、兽医学、水生动物保健、卫生控制等方面的二次综合技术。

它还包括饲养条件、投喂量、环境温度和水质等方面的管理。

3. 水生动物疾病的防控包括免疫技术、营养学、消毒技术和环境措施等方面的控制疾病。

就业方向1. 养殖企业养殖基地的技术支持,这需要专业人员的养殖技术,特别是需要掌握先进养殖技术。

2. 水产品的监管验收。

水产养殖企业的产品都需要经过检验才能上市。

这项工作也需要具备养殖技术知识,能够检测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3. 兽药或渔药的研究。

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了解兽药或渔药的作用和应用,例如药物的剂量、用法、成分和毒性等。

4. 疫病的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

水生动物疾病的控制和流行病学研究需要医学专业的水生动物专家。

5. 水产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水产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也是一种就业选择。

这需要了解水产加工和销售的技能、质量标准和市场需求。

水生动物疾病学考点

水生动物疾病学考点

名词解释:水生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泛池:当含氧量低于其最低限度时,就会引起窒息死王,叫泛池。

鱼病:指病因作用于鱼体,使机体正常活动被干扰、代谢失调,发生病理变化的一种生命活动现象。

真菌:是最重要的真核微生物,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细胞壁多数含几丁质,营养方式为异养吸收型,以产生大量无性和(或)有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水产动物由于真菌感染而患的病,称为真菌病)原虫:即原声动物,是动物界中最原始的单细胞真核生物。

但在生理上和多核细胞生物一样,具有摄食、代谢、呼吸、排泄、运动以及生殖等全部功能。

赤潮: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值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的生态现象。

(在海洋,特别是内湾及浅海区常常发生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并高度密集,引起水质败坏,发臭,海水变色的现象,由于常出现红色,水随风起伏进退,看起来像一种红色浪潮。

所以称为赤潮。

)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衰老的一种表现,水体营养物质过多,氮、磷过多,导致水生植物大量繁殖,影响水体和空气的正常氧气交换,加之死亡的藻类分解消耗氧气造成水体溶氧的迅速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无公害水产品:指在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产过程符合规定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产品不受农药、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控制在安全允许范围内的水产品及其加工产品。

鱼药:是为提高增养殖渔业产量,用以预防、控制和治疗水产动植物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成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改善养殖水体质量所使用的一切物质。

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包括一直在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鱼虾)等还包括曾经在陆地生活,又返回到水中的二级生物和昆虫(鲸等)。

水生动物细菌病:是指细菌感染引起水生动物发生病理变化、死亡的疾病。

简答及论述:1.草鱼出血病概念、病原、症状、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概念:是由GCHV引起的草鱼在育种阶段发生的急性、出血性高死亡率的病毒性传染病。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什么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什么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什么1. 简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研究水生动物健康和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学科。

随着水产业的发展,水生动物健康成为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学习内容包括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水生动物养殖管理以及水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2. 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学科,它研究水生动物的骨骼、肌肉、内脏等解剖结构,以及水生动物的生理功能和相关机制。

通过学习解剖与生理学,可以深入理解水生动物的组织结构和生理过程,为后续的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基础知识。

3. 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水生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核心内容。

学生将学习水生动物疾病的传播途径、防控措施以及相关诊断技术。

了解不同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可以预防和控制水生动物疫病的爆发,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保障养殖水生动物的健康。

4. 水生动物养殖管理水生动物养殖管理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学习水产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养殖环境的建立与维护、饲料与营养管理、病害防治等。

通过学习养殖管理知识,学生可以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益和生产质量,降低发病率,提高养殖水生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5. 水生环境保护水生环境保护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重要内容,它研究水生动物生活的环境质量评价与保护。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和改善水体环境,减少水生动物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通过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学生可以掌握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保护水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平衡。

6. 结语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学习涉及水生动物解剖与生理学、疾病预防与控制、养殖管理以及水生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为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保障水生动物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是一门涉及水产养殖、水产保健、水产疾病预防及治疗等多个方面的学科,目前也是国内高校中的一个热门专业。

考研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相应的考研方向和院校。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2023年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考研方向和院校排名。

一、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考研方向1. 水生动物疫病针对水产养殖中出现的疫病问题,研究疫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具有高水平的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研究人才。

2. 水产养殖健康管理以养殖水生动物的大规模、高效、节约、环保为目标,综合运用养殖、繁殖、疫病控制、饲养管理等技术,研究水产养殖中的健康管理问题。

3.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由于水产养殖的大量使用化肥和饲料,加之水生动物疫病的严重危害,因此解决养殖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变得尤为重要。

考研学生可通过相关方向的研究,掌握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新技术新方法。

4.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在水产养殖中,大量应用了生物技术的手段,如创新水产养殖技术、改进营养饲料等。

该方向偏重于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的产出和效率。

5. 水生动物药理学和毒理学提高水产养殖中的药物使用效率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的效果,研究水生动物药理学和毒理学,探讨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二、水生动物医学专业院校排名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位居全国第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是一所在水产科学领域有着世界影响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下设有30个研究所和实验站。

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方面,是国内领先的教学和科研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完善的实验室、图书馆等设施,是研究水生动物疫病和药物的理想之地。

2. 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位于美丽的鄂东平原中心位置,是农业部重点建设的水产学科,在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方面有着较高的学术实力和社会声誉。

该学院配备有教学实验室、示范基地、水产养殖场等一系列教学科研设施,培养了一批批在水生动物医学研究方面优秀的人才。

水生动物医学现状分析报告

水生动物医学现状分析报告

水生动物医学现状分析报告摘要水生动物医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随着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水生动物养殖规模逐渐扩大,水生动物疾病也日益突出。

本报告对水生动物医学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进展、挑战与机遇等方面。

1. 市场需求水生动物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如鱼类、虾类、贝类等。

随着人口增长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对水产品的需求持续增加。

水生动物医学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水族馆、海洋公园等娱乐场所也有对水生动物的医疗需求。

2. 技术进展2.1 病原微生物诊断技术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是水生动物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方法包括细菌分离培养和血清学检测。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病原微生物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

PCR、实时荧光PCR和DNA芯片等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病原微生物的检测速度和准确性。

2.2 疫苗研发疫苗的研发是水生动物医学的重点领域,用于预防水生动物疾病的爆发。

传统的疫苗开发方法主要是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但存在安全性和效果方面的限制。

近年来,重组DNA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型疫苗的研发变得更加高效和精确。

2.3 水质检测技术水质是水生动物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质检测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水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水生动物的健康。

传统的水质检测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传感器检测,但需要较长时间且操作复杂。

近年来,光谱技术、电化学传感器和流式细胞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水质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3. 挑战与机遇3.1 疫病管控水生动物疫病的爆发对水产品养殖业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的疫病管控措施主要包括消毒、隔离和养殖环境改善等。

然而,水生动物病原微生物的快速变异和扩散给疫病管控带来挑战。

针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控制策略和防控方法亟待研究。

3.2 养殖环境污染随着水生动物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水生动物排泄物、饲料残余物和药物残留物等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影响水生动物的生长和健康。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认识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认识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认识简介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的学科。

随着人们对水生动物养殖业的重视和需求增加,水生动物医学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水生动物包括各种鱼类、贝类、甲壳类等,其健康状况对水产养殖业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认识。

专业学科水生动物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涉及水生动物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

它结合了兽医学、水产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具体的专业科目包括:1.水生动物疾病学:研究不同水生动物种类的常见疾病以及病因、传播途径、病理变化等。

2.水生动物内科学:诊断和治疗水生动物的内科疾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3.水生动物外科学:主要处理水生动物的创伤和外科手术,如鱼类腹部疝气的手术治疗、贝类软体动物的外科手术等。

4.水生动物免疫学:研究水生动物的免疫机制以及免疫防治方法,如疫苗的研究和应用等。

5.水生动物病理学:研究水生动物疾病的病理变化和发展过程,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就业方向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水生动物养殖、水产科研、环境监测等相关领域。

常见的就业方向包括:1.水生动物养殖企业:为水生动物养殖企业提供兽医服务,帮助预防和控制疾病,提高养殖产能和水生动物的健康水平。

2.水产科研机构:从事水生动物疾病的研究工作,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技术,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科技含量。

3.政府部门:从事水生动物疾病监测和防控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保障水生动物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教育、培训机构:担任水生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专业前景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科技的发展,水生动物医学相关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将继续发展并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设置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设置

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设置摘要水生动物医学是一门专注于研究和治疗水生动物疾病的学科。

本文主要介绍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设置,包括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

1. 教学目标水生动物医学专业基础设置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学生掌握水生动物的基础知识,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和生态学等; 2. 培养学生掌握水生动物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包括病理学、免疫学和药理学等; 3. 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4. 培养学生具备实践能力,能够在水生动物养殖和保护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2. 课程体系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 基础课程:包括水生动物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等; - 疾病诊断与治疗课程:包括水生动物病理学、免疫学、药理学等; - 实验技术课程:包括水生动物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 养殖管理课程:包括水生动物养殖学、水质管理等; -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水生动物疫病防控、水生动物保护等。

3. 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水生动物医学专业设置了一系列的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 实验课程:通过进行实验,让学生熟悉并掌握水生动物医学的实验技术; - 实习课程:学生将在相关的水产养殖场、实验室等实地进行实习,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并积累实践经验; - 实训课程: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科研项目:学生将参与到具体的科研项目中,进行研究工作,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4. 就业前景水生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主要可以在以下领域就业: - 水生动物养殖企业:毕业生可以从事水生动物的养殖管理工作,包括疾病防控、饲料配方等; - 水生动物保护机构:毕业生可以从事水生动物保护、疾病监测等工作; - 科研机构:毕业生可以从事水生动物医学相关科研工作,参与项目研究; - 教育机构:毕业生可以从事水生动物医学专业的教学和培训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水生动物疾病学主要研究对象是硬骨鱼类、甲壳动物(虾、蟹类)、软体动物(鱿鱼、章鱼、贝类)和棘皮动物(海胆)2水生动物:是指在水中生活的动物,它包括一直在水中生活的一级水生动物(鱼虾)等还包括曾经在陆地生活,又返回到水中的二级生物和昆虫(鲸等)。

3疾病: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原损害作用后因自身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

4病原:又称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5水生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生动物疾病发生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

6传染病:指由特定病原微生物引起,有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且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

7免疫:指生物机体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物质,对自身物质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自身物质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8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机制及应用的科学。

9原生动物的分类:鞭毛虫纲;纤毛虫纲;孢子虫纲;肉足虫纲10原生动物的结构:表膜,膜质,膜核11真菌的分类:酵母菌;霉菌;蕈菌12水生动物病毒形态特征:DNA病毒,RNA病毒,朊病毒13蠕虫病:1指环虫病主要寄生于鱼鳃上;2复口吸虫病(白内障病,瞎眼病)主要感染鲢,鳙鱼苗:3华枝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及哺乳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幼虫寄生于鱼,虾内。

14绦虫病:九江头槽绦虫寄生于鱼的肠道内。

15线虫病:鲤时子宫线虫病:寄生鱼的鳞片下面,肌肉。

16甲壳类寄生虫病:锚头鳋病17诊断方法:1一般诊断法:问诊,触诊,叩诊,听诊,闻诊。

2实验室方法:涂片法3特殊诊断法:PCR,Elisa,定位DNA,定位RNA技术.4形态学诊断,显微镜,电镜等。

18草鱼三大病:赤皮病,肠炎病,烂鳃病。

19中国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20赤潮:在海洋,特别是内湾及浅海区常常发生由于某些浮游生物异常繁殖,并高度密集,引起水质败坏,发臭,海水变色的现象,由于常出现红色,水随风起伏进退,看起来像一种红色浪潮。

所以称为赤潮.21疾病的分类:1按病原分:①致病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单细胞藻类),②寄生虫(原虫,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寄生蛭类,寄生甲壳类)2 按病因分①生物性病因(微生物性病原,寄生虫性病原)②非生物性病因(非正常的环境因素,营养不良,动物本身先天或遗传缺陷,机械损伤)22鱼类疫苗有:病毒疫苗;细菌疫苗;寄生虫疫苗23鱼类免疫接种的方法:浸泡接种(适用于小鱼,量多时);注射法(适用于大鱼,数量少);延长浸泡法(与浸泡接种无太大差异);口服法;喷淋法。

24 PCR:多聚酶链式反应,是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存在条件下依赖于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

二、问答题1病原,宿主,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㈠病原1决定病原体致病的因素:①病原体的毒力大小,②存在状态,③数量多少2病原体的来源:①原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发病的的动物或其尸体,如:感染白斑病的病虾或其尸体;预防:及时捞出或隔离患病的个体。

②次(继)发性来源:疾病来自于带有病原的水体、饵料和工具等。

预防:四消——鱼种消毒、饵料消毒、食场消毒和工具消毒3.病原对宿主的危害:①夺取营养②机械损伤③释放有毒物质 4病原的特点:有些病原有严格的“专一性”,如鰤本尼登虫,就专门寄生在鰤鱼的皮肤;也有对宿主非专一性,如刺激隐核虫可以寄生在数十种海水鱼,小瓜虫可寄生多种淡水鱼。

㈡宿主:疾病的发生:①与宿主的大小与性别有关,②与宿主的遗传因素有关,③与宿主的营养状况有关,④与宿主的免疫能力有关㈢环境因素:1水温:① T水过低:生物体抵抗力下降;②T水过高:易发生缺氧;③T水的骤变:引起休克、痉挛乃至死亡2.水质变化:①透明度:浮游生物、泥沙、其他悬浮物质②H2S、NH3-N等物质超标易发生中毒;③余氯:氯气是很好的水体消毒剂,但过量会引起生物死亡。

④水质污染: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等⑤pH、盐度变化3溶解氧(DO):DO过高气泡病;DO过低:缺氧浮头泛池4.二氧化碳:5.人为因素:①种苗放养密度不当;②种苗搭配比例不适;③饵料管理不当;④药物使用不当。

2.水生动物免疫系统与其他动物免疫系统的共性:①几乎所有硬骨鱼都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应答机制。

②存在主要组织相容性符合体,T细胞受体、CD4、CD8、淋巴细胞因子、补体等一系列基因;③具备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和局部粘膜免疫功能;④免疫球蛋白(IgM)广泛存在于鱼类的体液循环系统和局部粘膜免疫系统。

3.水生动物免疫系统的特点:①鱼类是变温动物,只有免疫球蛋白―IgM。

②不具备典型的二次免疫应答机制。

③免疫应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水温、季节、关照周期及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④种类繁多,种属关系复杂,免疫机制差异很大。

4.免疫器官:1,初级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类似器官和组织:主要指骨膜和肾脏(低等脊椎动物没有骨髓),其之所以被纳入了免疫系统是因为它们介导了鱼类的免疫应答;胸腺:靠近腮腔,终身存在。

2,次级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脾脏和肠道相关淋巴结组成了外周淋巴器官。

5.免疫系统的功能:①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楚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分子。

②免疫监视:监督机体内环境出现的突变细胞及早期肿瘤,病予以清楚。

③免疫耐受: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产生免疫应答,对外来病原体及有害的生物分子产生应答。

④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参与机体整体功能调节。

6.甲壳类动物血淋巴细胞分为三类:①无颗粒细胞(透明细胞,玻璃样细胞);②小颗粒细胞(又称半颗粒细胞);③颗粒细胞。

虾类的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小颗粒细胞次之,无颗粒细胞最弱;相反,蟹类无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颗粒细胞无吞噬能力。

7.甲壳类水生动物防御防御机制:①血淋巴细胞吞噬异物,②血淋巴细胞形成包围圈,③活化酚氧化酶系统,④形成黑色素,⑤凝固血液8.MHC的分类及抗菌机制:MHC分为MHCⅠ类分子和MHCⅡ类分子,①MHCⅠ类分子抗原呈递机制(主要递呈内源性抗原):内源性抗原(在细胞质内,蛋白酶水解加工)—抗原片段—内质网—肽—MHCⅠ复合物—转运细胞表面—CD8毒性T细胞识别。

②MHCⅡ类分子抗原呈递机制(主要递呈外源性抗原):外源性抗原(抗原呈递细胞,吞噬,蛋白酶水解)—抗原片段—内质网—MHCⅡ复合物—转运到细胞表面—CD4毒性T细胞识别。

9.特异性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比较:①特异性免疫:1.特异性强2.后天获得的3.应答缓慢4.免疫记忆5.个体差异大;②非特异性免疫:1.作用范围广2.反应迅速3.有相对的稳定性4.有遗传性5.是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基础40,水生动物病毒病的特点:①潜伏期长短不一,症状复杂,传染性强,致死率高;②个体微小,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治疗困难;③经济损失大。

10.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临床症状:①病初,鱼游动缓慢,呈昏睡状;②时而逛游,痉挛,突然死亡;③体色发黑,眼球突出;④腹部膨大,积水;⑤肌肉,鳍基部充血,腹侧有典型“V”型的出血斑;⑥肛门处有白色的粘液粪便;⑦鳃苍白;肝,脾,肾贫血、肿大;肠壁和肠道有出血斑或出血点。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②严格检验检疫③使用大黄,板蓝根等抗病毒中草药④对幼鱼使用高聚碘等消毒⑤疫苗免疫接种11.鲤春病毒的症状及病理变化:①症状:鱼呼吸缓慢,沉入池底,失去平衡,侧游。

②鱼体色发黑,身体有出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眼球突出。

③肛门处红肿、贫血,鳃部颜色变浅。

④肠炎,鱼鳔有出血斑⑤实质性器官肝、肾、脾肿大。

⑥红细胞数目减少,钙离子数量下降。

12.草鱼呼肠弧病毒病(草鱼出血病)的症状及防治:主要症状是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如肠道充血、出血(肠炎型);肌肉出血(红肌肉型);体表出血(红鳍红鳃盖型)。

防治;四消(鱼苗,鱼种消毒;饵料消毒;工具消毒;池塘消毒),甲壳类动物无特异性免疫系统不能使用疫苗。

13.对虾白斑综合症的症状:①初期在头胸甲上有针尖白点,随病情恶化,白色斑点增多,变大,最后融合成片。

②头胸甲易剥离③变得不活泼,沉入池底14,水生动物细菌病的共同临床特征: ①表面溃疡,烂鲫烂鳃,附肢溃烂②解剖: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肿大、充血、坏死③严重时实质器官呈糜碎状,伴有大量腹水15.细菌性败血症:①危害:危害鱼种多,流行地区广,流行季节长,经济损失大,②病原体:嗜水气单胞菌、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③流行原因:1放养密度大,防治工作为加强2养殖环境力降低,鱼体抵抗力下降3病雨死鱼未及时处理,加剧了疾病的流行4鱼长期近亲繁殖,鱼体抵抗力下降5鱼种和鱼苗运输中缺乏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使病原体广泛流行6病原菌毒力加强。

④症状:1早期,从外观上看,口腔、眼眶、鳃盖、以至腹部、鳍基有轻度出血的症状2剖解,胃肠道有少量食物3随病情发展,上述部位充血,出血症状加剧,肌肉红色,眼球突出,腹部膨大4剖解:肝、脾、肾等实质器官器官肿大,肠壁上有出血点,肠道内充气,但无食物。

⑤病理变化:1显微镜下,红细胞肿胀、溶解2肝脾肾等器官有色素沉积3小的血管,毛细管内皮肿胀、坏死3肝表膜纤维性变性16.细菌性肠炎(烂肠瘟):①症状:1鱼群独游,精神沉郁,游动缓慢,2体色发黑(头部),食欲减退3严重时腹部水肿,膨大;出现肠斑,坏死、腐烂;肛门红肿,外突,严重时发紫,用手按压肛门,有黄色液体流出3剖开肠内无食物粪便呈白色②病理变化(1)肠上皮呈炎性水肿,细胞纹理受损,毛细血管扩张(2)红细胞溶解,炎性细胞侵润(3)平滑肌细胞肿胀,变性17.赤皮病症状:(1)鱼体,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明显;(2)背鳍基部充血、出血,腐烂,脱落,蛀鳍;(3)在鳞片脱落的地方有水霉(4)鱼游动缓慢、独游于水面18.细菌性烂鳃病:症状1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体色变黑,头部最明显(故又称乌头瘟)2鱼鳃盖内表皮充血,严重时形成圆形不规则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3鳃丝腐烂、坏死4鳃小片上皮细胞充血、出血、坏死5呼吸困难19.真菌与生活的关系:1环境的再循环2真菌也成为重要的食物来源3 真菌还可引起动、植物和人类的多种疾病4抗病的真菌,青霉素的发现20.鱼体抵抗水霉的方式:1鱼体分离黏液,隔离水霉2黏液中含有发生素,抑制菌丝生长3黏液中有黏液细胞,抑制菌丝生长21.水霉病:①病原体:水霉科中水霉属和绵霉属,②症状和病变:1感染鱼体表时,有大量粘液,部分组织坏死,溃烂2水霉菌丝向内生长,汲取鱼的营养物质使其消瘦,进一步侵入鱼脑,心脏,血管,肝脏及其他主要器官,造成肝肾代谢性疾病。

3菌丝向外生长成“白毛”,全身长满污泥使鱼体负重,游动迟缓,瘦弱而死③预防:鱼体水霉病的预防:1彻底清塘,消毒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免疫力3用Nacl 泡或用10%的高锰酸钾消毒、涂草药、用链霉素注射、补充维生素E(2)鱼卵水霉病的预防4治疗:A用食盐和小苏打按1:1比例泼洒B亚甲基蓝C新洁尔灭D磺胺类药物,土霉素22.原虫的特点:1体形微小2一般有单细胞构成,有些是群体结构3形态结构的原始性4有三种营养方式: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渗透性营养5形成包囊23.小瓜虫病(白点病):①生活史:最适繁殖温度20~25°C,4天就可以完成一个生活史,如果变为7°C,则需五周成熟出体(离开宿主)—胞体(分裂)—幼虫母体(发育)—感染感染性幼虫—滋养体—成熟出体;②症状:1全身布满小白点,像撒的一层盐2口腔、鳃、头鳍部也布满小白点3伴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脱落,蛀鳍,甚至瞎眼4病鱼体发黑,消瘦,游动异常5呼吸困难24车轮虫病的症状和病变: 1.大量寄生时,鱼体表分泌大量粘液,游动缓慢,失去光泽 2.鳃部粘液增多,鳃上皮细胞增生,呼吸困难 3早期.育苗成群结队围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体力耗尽 4.当黑仔鳗患此病时,体色发霉 5.鱼腮毛细血管充血,出血;鳃上皮组织坏死,崩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