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托海资料

合集下载

可可托海 额尔齐斯大峡谷景点介绍

可可托海 额尔齐斯大峡谷景点介绍

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景点介绍一、引言在我国新疆地区有着许多美丽的自然景点,其中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堪称为新疆的一颗明珠。

作为自然奇观之一,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壮丽的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本文将全面介绍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总结其历史、地理特点、景观特色以及游览体验,旨在帮助大家更全面、深刻地了解这一绝美景点。

二、历史及地理特点1. 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历史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位于新疆自治区阿尔泰地区,其地质基础可追溯至古生代,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形成了今天的壮丽景观。

据考古学家研究表明,该地区早在古代就有古代人类居住和活动的痕迹,是一处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

2. 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地理特点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地处阿尔泰山脉,海拔高度约3000米以上,其地貌类型主要有冰川、冰瀑布、湖泊、河流及奇异的地质构造。

这里有着丰富的植被和动植物资源,是一处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区域。

三、景观特色1. 冰川、冰瀑布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地区雪山绵延,存在大片冰雪覆盖的冰川,冰川垂直坡度大,冰川凋落处有多处冰瀑布,其气势磅礴、流光溢彩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这里的冰川冰瀑布群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变化多端,每年游客可在这里目睹到不同的冰雪景观。

2. 水系景观在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地区,分布有大小湖泊众多,湖泊周围植被丰富,湖水清澈见底,湖水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另外,奔腾不息的额尔齐斯河流贯峡谷而过,河水清澈见底,沿途奔腾激荡,激起水花点点,营造出一派壮观的水系景观。

3. 地质构造在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草原与河流、湖泊相映成趣,各类地质构造层层叠加,形态各异,山峰峭拔,河谷险峻,地貌壮观,构成了一片独特的山水风光区。

四、游览体验当游客来到可可托海额尔齐斯大峡谷,可以选择徒步、摄影、骑马、滑雪等多种方式进行游览。

当地已经建成了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如观景台、游客中心、住宿餐饮等,为游客提供了便利舒适的游览条件。

可可托海的历史故事

可可托海的历史故事

可可托海的历史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神秘的大海,被称为可可托海。

这片海域宽阔辽阔,水波悠悠,美丽动人。

可可托海以其独特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年代,可可托海是海盗们的乐园。

海盗们为了追求财富和冒险,在可可托海上肆意驰骋,并从每次劫掠中获取丰厚的战利品。

他们布满了整个海域,让人倍感不安。

有一天,一艘来自遥远大陆的船只驶入了可可托海。

这是一支由年轻船长带领的勇敢水手队伍,他们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寻找传说中的宝藏。

这支水手队伍名叫“星辰航行者”。

他们听说可可托海内隐藏着巨大的宝藏,于是他们决心奋勇前行。

星辰航行者穿越了艰险的暗礁区,如履薄冰般航行,最终抵达了可可托海的神秘岛屿。

岛上是一片原始丛林,繁密的植被和奇特的动物令人目眩神迷。

星辰航行者小心翼翼地寻找着根据传说中的线索指引,他们希望能够找到隐藏在这里的宝藏。

在这个神秘的岛上,星辰航行者经历了一系列惊险刺激的历险。

他们与岛上原住民交流,得知了关于宝藏的秘密。

原住民告诉他们,在这片海域上曾经有一位传奇船长,他埋藏了巨大的宝藏。

星辰航行者锲而不舍地搜索着,终于在一座被瀑布环绕的山洞中发现了宝藏。

这是一座装满了金银财宝和珍贵宝石的宝库,价值连城。

当星辰航行者准备带着这些财宝离开时,他们发现海盗们已经得知了宝藏的存在,并意图抢夺宝藏。

一场激烈的战斗开始了。

尽管人数不多,但星辰航行者展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

经过一番激战,他们成功击退了海盗们,保住了宝藏。

星辰航行者将宝藏安全地带回了自己的船上,他们在归程的路上充满了豪情万丈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他们结束了对可可托海的探险,但这片海域的传说依然会让人们心驰神往。

可可托海的历史充满了冒险和传奇,这片海域见证了许多人们秉持勇气和决心,追求梦想和财富的故事。

如今,可可托海已经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说,永远闪耀在历史长河之中。

可可托海 额尔齐斯大峡谷景点介绍

可可托海 额尔齐斯大峡谷景点介绍

可可托海与额尔齐斯大峡谷:一场自然之美的邂逅导语:在中国的西北边疆,有一片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地方,那里有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也有壮美的峡谷风光,这就是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可可托海和额尔齐斯大峡谷。

这是一场自然之美的邂逅,值得我们驻足欣赏。

一、可可托海:清澈如洗的内陆之珠 1. 可可托海概述可可托海位于新疆伊犁河谷之中,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之一,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平原湖泊。

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它丰富的生态资源,形成了一片宁静而美丽的风景。

2. 可可托海的美丽之处可可托海水质清澈,湖水呈现出蓝宝石般的颜色,静静地躺卧在大地之中。

周围群山环绕,草原延伸,构成了一幅宛如仙境的画卷。

在这里,你可以漫步湖畔,呼吸到新鲜而清凉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祥和。

3. 可可托海的生态环境可可托海还是一个生态系统宝库,拥有丰富的鸟类资源和野生动植物。

迁徙的候鸟在这里找到了栖息地,而金雕、黑鹳等珍稀鸟类也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里还有着丰富的草原植被和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为动物提供了美食和栖息的场所。

二、额尔齐斯大峡谷:大自然雕刻的艺术品 1. 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地理位置额尔齐斯大峡谷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迪庆县境内,是大自然雕刻出的一幅壮丽画卷。

这里的峡谷绵延数百公里,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峡谷”之一。

2. 额尔齐斯大峡谷的特点额尔齐斯大峡谷地势险峻,山势峭立,壁立千仞。

峡谷两侧的山峰起伏,森林郁郁葱葱,形成了一幅幅瑰丽的画卷。

蓝天白云与峡谷间的对比,使得整个景象更加壮观。

登上高处,俯瞰着大峡谷的壮美风光,仿佛置身于一个童话世界。

3. 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历史与文化额尔齐斯大峡谷的历史悠久,这里曾经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在这片土地上,可以找到许多古代文化的遗迹,如佛塔、古墓等。

这些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元素,为峡谷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深厚的韵味。

总结:可可托海和额尔齐斯大峡谷,是中国西北边疆的两大自然奇迹。

可可托海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启迪

可可托海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启迪

可可托海精神的科学内涵和启迪1. 引言1.1 可可托海精神的概述可可托海精神源自蒙古族民歌《可可托海》,是指坚韧、顽强、不畏艰难、不怕挫折的精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对困难和挑战,而这时候就需要有可可托海精神来支撑我们前行。

可可托海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的品质,能够帮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坚定前行,克服种种困难,取得成功。

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也可以在团队合作、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今天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只有具备可可托海精神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

可可托海精神所蕴含的坚韧与坚持,是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最可靠的力量。

可可托海精神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珍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传承。

2. 正文2.1 可可托海精神的科学内涵可可托海精神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精神,它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

可可托海精神强调了探索与创新。

在海洋与航海的古老传统中,人们必须不断探寻新的航线和发现新的岛屿,这就需要不断地创新和突破。

这种探索精神在科学研究中尤为重要,科学家们需要保持好奇心和勇气,不断探索未知领域,寻找新的科学真理。

可可托海精神强调了团队协作与合作。

在历史上的航海探险中,每一艘船只都是一个团队,船员们必须紧密合作才能顺利抵达目的地。

在科学领域,团队合作也是至关重要的,科学家们需要互相支持与合作,共同攻克科学难题,实现科学目标。

可可托海精神还注重了勇气与毅力。

海洋航行充满了未知的风险和挑战,船员们必须克服恐惧,充满勇气地面对困难。

在科学研究中,也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科学家们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畏艰辛,坚持不懈地探索科学领域。

可可托海精神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包括探索与创新、团队协作与合作、勇气与毅力等。

这些精神品质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能够激发科学家们更好地投身于科学事业,不断推动科学发展与进步。

【字数:297】2.2 可可托海精神的启迪可可托海精神所蕴含的启迪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力量,更是一种思想观念的引领。

可可托海介绍解说词

可可托海介绍解说词

可可托海介绍解说词摘要:1.可可托海地理位置及概况2.可可托海的自然资源3.可可托海的历史文化背景4.可可托海的旅游景点及特色5.可可托海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规划正文:可可托海,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尔泰山脉,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

这里的自然资源丰富,景色迷人,历史文化悠久,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可可托海的地理位置及概况。

可可托海位于新疆阿尔泰山脉,地处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三国的交界地带。

这里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四季分明。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可可托海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其次,可可托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矿产资源尤为丰富,已知有84 种矿产资源,其中以金、银、铜、铁等最为著名。

此外,可可托海还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是我国新疆地区的重要水源地之一。

在历史文化方面,可可托海拥有悠久的历史。

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北道的必经之地,融合了多种民族文化。

可可托海地区的历史文化遗址众多,如可可苏里古城、可可托海神钟山等,都是游客们向往的旅游胜地。

可可托海的旅游景点及特色丰富多样。

除了前面提到的历史文化遗址外,还有可可苏里大峡谷、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等自然景观。

此外,可可托海还有独特的动植物资源,如阿尔泰山雪豹、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为生物爱好者提供了观赏和研究的好去处。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可可托海的经济发展与未来规划。

近年来,可可托海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矿产、旅游等产业。

政府还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未来,可可托海将继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

总之,可可托海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景点多样、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

走进可可托海(四章)

走进可可托海(四章)

走进可可托海(四章)草人儿(甘肃)新疆,新疆戈壁荒漠,一望无际,车行数小时不见人烟。

天地苍茫。

空旷的天地间,白云随意飘过,说啥算啥。

新疆美,美得让人心跳加快,我来,如同等待多年后的相约,碰撞,震撼,手足无措。

我说,新疆的美是有灵魂的美,风穿过,带着天地之间的呼吸。

秋高气爽,牛羊转场,大批的牛羊低着头,小牛憨态可掬,深棕色的骏马甩动马鬃,它们低头,仿佛是在石缝间嗅着青草。

夕阳下收割后的麦田金灿灿一片,大群的牛羊、马匹在金色的麦田间缓慢行走,背景:山峦和白云,天地万物充满灵性。

一排石头齐整地摆放成一条线,马萧萧说这是人神之间的分水岭吗?在新疆,行走的牛羊和骏马就是行走的神。

走进可可托海这灯光飘过的人间啊!这流水蹚过的人间!这流水般的光,在空中一闪而过,轻柔,带着缱绻和随意。

这光是雷电,有破碎后的凌厉,有突然宣泄后的决绝。

这飘过人间的灯光!这山涧中流淌的生灵,它美,美得清澈、毅然决然。

仿佛在奔赴,前面的爱情!流水潺潺,额尔齐斯河把雪雨看老了。

把一棵白桦树看倒在了右边的怀抱。

它看着一块石头开花,一块乌黑的闪锌矿开出了肉粉色的花朵。

古老的额尔齐斯河在奔流,倒淌而过可可托海,像一次千年的回眸,只在光滑的石子上,坚硬的河床上,留下朵朵激情碰撞的水的花朵。

在可可托海,只有诗歌,不需要远方。

白桦林,偶遇一棵倒下去的树一棵白桦树静卧在额尔齐斯河的右侧,它只用极少的树皮与大地相连,相遇的一瞬,我愿意想象它是慢慢倒下去的,用电影慢镜头的速度。

用留恋天空和白云的速度,用留恋鸟鸣和流水的速度,一棵白桦树一点一点倒下去了。

枝干光秃,如同一只只伸出来的小手臂。

一棵倒下来的树,用身体里流动的血管,伸向可可托海的风,它用自由奔跑的风告诉人们,可可托海,蒙古语是蓝色的河湾,哈萨克语是绿色的丛林。

风里有风骨,弥补了一棵倒下来的白桦树美的遗憾。

可可托海是一幅画可可托海有丰富的矿金属,一座矿山最初的样子是凸起的还是平铺的?此刻它是一颗旋转的螺丝帽,一圈一圈旋转而下,一潭碧绿的矿井水,仿佛白云放在矿山里的镜泊湖水。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在中国的版图的西北角上,有一个被人称作鸡尾的地方,在最西北的山岭如海的边境地区,它以美丽和富饶享有着自己的名字,它就是新疆富蕴县境内的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哈萨克语意思是蓝色丛林。

它距离富蕴县53公里,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之一,可可托海镇因此也被人称为额河源头第一镇。

可可托海以是它丰富的矿产宝藏闻名于世,而它的自然风光像一颗璀粲的明珠,镶嵌在阿尔泰的大山深处,为神秘的阿尔泰山又增添着一个新的寓意和旅游圣地。

可可托海和喀纳斯湖同处阿尔泰山区,生物景观基本相似,地貌景观却不相同。

除享有世界赞誉的三号矿坑外,野鸭湖,额尔齐斯河谷原始森林,神钟山,雪山温泉等独特景观,构成了可可托海地质公园的天然画廊,其秀美,恬静、多采、神奇的原始美,令人陶醉。

野鸭湖,四面环山,地势空旷,是一块风光优美的天然牧场。

可可托海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丰沛的降水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滋养了大片高山草场和原始森林。

生态系统独特,生物种类繁多,是重要的生物物种基因库。

在以新疆落叶松、欧洲山杨、白桦为主体的原始森林中,点缀着雪莲、党参等100余种中草药。

可可托海庇护着54种兽类,包括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蒙古野马、赛加羚羊等;国家二级保护的盘羊、鹅喉羊等荒漠野生动物。

两河源区是新疆鸟类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列入国家保护的珍贵鸟类约39种。

可可苏里还有一个名字:野鸭湖,可可苏里是哈萨克语,意思是“蓝色的湖”它是大地震时形成的地震断陷湖,湖面面积180万平方米,平均水深2米,湖中有大小浮岛20多个。

每年春夏季节,野鸭、白鹭、水鸡、红雁,天鹑都会飞到这里生活,抬头远看白雪覆盖着山顶,近处水鸟在湖中嬉戏,湖边绿草如茵,山花盛开牛羊成群,哈萨克牧民的座座毡房点缀其中,形成一幅美丽的边塞牧歌图。

伊雷木湖位于可可托海镇西南7公里额尔齐斯河与它的支流卡依尔特河交汇处,是经拦河筑坝而成的水库型湖泊,湖面海拔1120米,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1-2公里,湖面面积18.5平方公里,蓄水1.13亿平方米,湖水最大深度为100米。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

可可托海景区导游词【篇一:可可托海风景区导游词】可可托海风景区导游词可可托海风景区暨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简介:可可托海风景区地处新疆东北部的富蕴县境内,面积619平方公里,海拔在1200~2400米之间。

可可托海风景区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由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野鸭湖、伊雷木湖及额尔齐斯大峡谷四部分组成,公园以超大型花岗伟晶岩稀有金属矿、富蕴大地震遗迹和额尔齐斯河的变质花岗岩地貌为特色,公园内保存着大量的极具珍贵的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世界唯一性。

公园内有8处绿柱石产地,有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稀有金属矿”三号矿坑”,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和最典型的含稀有金属矿的花岗伟晶岩脉之一。

公园内有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山峰,它们与我国东部黄山、华山、泰山等地的花岗岩地貌不同,额河源的花岗岩山峰多呈钟状、穹状、锥状,主要的山峰有神钟山、宏泰吉峰、剑锋、倒靴峰、骆驼峰、神象峰、飞来峰等20多个景点。

这些独特的花岗岩石峰和周围的寒温带森林,与叠石湍流的额尔齐斯河相得益彰。

阿尔泰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特殊的地质构造使峡谷中奇石林立,或似人或似兽或似禽,栩栩如生,堪称一绝。

千百年来,可可托海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丰富的资源特产、秀丽的高山风光、传奇的草原文化、古朴的人文特色闻名遐迩。

素有“中国第二寒极”之称的可可托海,以它零下51.5摄氏度的中国第二最低温度,和热情似火的哈萨克民族风情,让游人在冷热两重天的世界里,游美景,泡温泉??游客们,百听为虚,眼见为实。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这神奇而又美丽的大自然,去领略可可托海的魅力。

前面十公里处就是我们景区的标志性大门,它主要是用大块花岗岩建造,主题突出了地质公园的变质花岗岩地貌特点。

整体设计美观大方,纯朴自然。

现在请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山脚下可以看到几棵高大的白杨树,还有旁边的四个白柱子。

在这几棵杨树的附近有一个泉眼,每当要发生地震的时候,这个泉眼的水位和水质变化很明显,水位升高或降低,水质变混浊,能够预测地震,所以在这里安放了一个地震监测仪,柱子上面放的是太阳能,下面埋着地震监测仪,可以及时的测出地壳运动的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可托海资料第一部分:可可托海概述可可托海,意为“蓝色的河湾““绿色的丛林”,它位于祖国的西北角,地处额尔齐斯河源头,被阿尔泰山脉所环抱,北与蒙古国交界,行政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镇人口6000余人,这里有中国西北寒极之称,冰冻期达半年之久,上世纪60年代,当地气象部门曾测得过零下57度的低温。

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栖息。

据汉·史书记载:西汉时期称可可托海地区为“金微山”,属于匈奴管辖领地;东汉时期这里又被称为“金山”;隋唐时期,在此设过金山都护府……悠久的历史伴随额尔齐斯河源源流淌,各民族唇齿相依之情如阿尔泰山绵延流长。

大自然在赋予可可托海丰富矿藏的同时,也造就了雄奇壮美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面积788平方公里,正在申报世界级国家地质公园。

可可托海景区是全疆四个5A级景区之一,由有着“北国江南”之誉的可可苏里、冰川和造山运动形成的伊雷木湖、卡拉先格尔地震断裂带、额尔齐斯河大峡谷遗址四大区域组成。

在这里,既能领略到粗犷的西部,也能寻觅到柔美的江南。

可可托海是我国重要的稀有金属工业基地,著名的宝石之乡,被誉为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

作为中国西部的矿业重镇,由于国防保密的需要,她曾长期隐匿于历史的烟云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就连矿区的电站都被建在了160米的地下。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是世界上已开采的最大稀有金属矿藏。

主采坑三号矿坑,直径240多米、深达280多米,像盘山道一样的开采痕迹环绕四周,形成了上端大、下端小的巨大螺旋体。

三号矿坑在中外地质学家心目中,如同圣徒心中的“麦加”圣地,神圣而不可侵犯。

虽已闭坑多年,但她仍像古罗马那宏大而伟岸的“斗兽场”一样,永久弥漫着壮烈、悲情与神奇的气息……三号矿坑又被称作“世界地质圣坑”在同一个露天矿坑里产出84种矿物,含有96种稀有元素,伴生有10多种珍贵宝石,铍资源量位居全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氧化铍储量为世界著名的加拿大贝尔尼克湖矿的32倍。

因其矿物种类多、储量规模大,又被中外地质界公认为“天然地质矿物博物馆”。

可可托海三号矿为我国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可可托海矿区为我国“两弹一星”提供了全部的锂、铍、铯、钽、铌等稀有金等稀有金属原料。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可可托海功勋卓著。

有资料显示:1960年为偿还前苏联外债,中央决定以前苏联急需的稀有矿产品来抵债。

有资料显示,1962年底,可可托海矿务局向前苏联提供了价值14亿新卢布的矿产品,占到中国偿还前苏联外债总额的38%。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也因此被称为新中国的“英雄矿”、“功勋矿”。

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从被发现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上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地质学家在额尔齐斯河的中下游泥沙中,发现了稀有金属元素,于是顺河而上追踪来源。

1935年,发现了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床。

1941年,他们对三号矿脉,即三号矿坑进行勘查开采,采出矿石后全部运往前苏联。

1950年,中苏成立“中苏有色及稀有金属股份公司”,设阿山矿管处,组织管理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勘查工作;1955年,我国收回该矿管理权;1964年,国家完成可可托海矿区详查勘探,可可托海由此进入快速开发阶段,成为我国最大的稀有金属生产基地。

一批批建设者们怀着一腔报国热情相继从四面八方奔向这里,在这里付出了他们最美好的青春和生命。

劳动的艰辛、生活的艰苦、环境的恶劣是相伴而生的。

被称为“寒极”的可可托海冬季漫长而寒冷。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物资极度缺乏,工人们饿着肚子在超低温下高强度地体力劳动。

矿山建设者们用火一样的激情、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冲天的革命干劲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他们修平了通往大山深处的路,拦河筑坝建造了电站,盖起了厂房、学校、医院……他们为这里带了文明,光明和勃勃的生机。

不难想像,那个年代的可可托海矿山人,在何等贫困的物质条件下,又是凭借怎样的坚定信仰、无私奉献的精神完成了党与国家的重托……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激情燃烧的可可托海!几十年过去,一代一代的建设者前扑后继,他们中的许多人静静地安卧在了可可托海墓地的山坳里。

但是山不会忘记,水不会忘记,可可托海的一草一木,都不会忘记,曾有那样一批人,把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挥洒在这里。

在可可托海地质阵列馆中,那一幅接一幅的老图片与矿山回忆录,在揭开历史记忆的同时,亦让参观者们肃然起敬。

待看到国防科工委寄来的以“为国分忧”为题的感谢信时,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可可托海人不仅是全疆、全国有色金属工业50年发展史的见证者,更是与很多重大历史事件有着扯不断的种种联系。

1989年,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有色金属产品滞销,可可托海矿务局经营陷入困境。

1995年,由于资源即将枯竭,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可可托海矿务局南迁阜康市的决策,大部分矿区职工也随之迁移,但仍然有1万余名职工群众留在可可托海矿区生产生活。

2003年,矿山因资源枯竭实施关停,当时的人员和资产就地重组为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这也标志着可可托海矿区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2006年,国家启动危机矿山项目,让“圣坑”有了再度还生的希望。

据新一轮勘探结果证实,活像一顶倒扣草帽的三号矿坑,虽经半个多世纪的开采,但只是采光了其“帽顶”,而方圆数十千米的“帽檐”及矿坑底部的资源量依然十分可观。

仅铍资源一项,保有储量就达2500万吨之多,意味着矿山可延长服务年限达数十年之久!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之后,新疆进入了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

各级党委、政府时刻牵挂着可可托海的发展,国家各部委、自治区、地区领导多次赴可可托海考察,为矿区转型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可可托海经历百年沧桑,迎来的新的历史发展机遇!2012年9月25日,在全国资源型城市及独立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棚户区改造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副总理对可可托海独立矿区的历史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作出了要支持新疆富蕴县可可托海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一系列重要指示。

国家相关部委快速反应,由国家环保部、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领导和专家组成的调研组,在自治区相关厅局的陪同下,深入矿区实地踏勘,与地县两级政府及矿区企业进行了座谈,最终确立了“力争用2到3年时间彻底解决可可托海涉及民生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的总体规划和目标。

好运接连,应接不暇。

接踵而来的是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国家地质公园建设项目,以及计划投资2.3亿元的可可托海工业旅游项目。

高起点、高规格的矿区整体建设规划与实施方案,让沉寂数年的三号矿坑和可可托海矿区彻底改变了旧时的模样。

近年来,可可托海稀有金属矿作为全疆第一个国家矿山公园,结合独立工矿区转型建设,共投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治理资金5000余万元。

如堆积如山的既占地、又污染环境的废石尾矿堆,经过整治和覆土绿化之后,如同一道又一道的绿色屏障,不仅拓展了用地发展空间,恢复了山清水秀的生态环境,还使水土流失控制率达到99%、林草覆盖率达到45%。

同时,为了根治大气污染这一“顽疾”,可可托海矿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先后关闭了碳化硅厂、电解铝厂、云母板厂等企业。

现如今,一个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的可可托海矿,不仅成为富蕴县“绿色+和谐”新模式的样板企业,且与当地的其他6家矿山企业一道,跻身于国土资源部“绿色矿山”的先进行列。

可可托海矿区也正按照“恢复生态惠民生,完善基础促发展,产业搬迁谋转型”的总体思路,额河之源、地质圣地的形象定位,以解决工矿区职工住房、就业、生活环境以及矿区企业转型发展等突出问题为重点,通过培育旅游支柱产业、优化城乡空间格局、恢复自然环境、建设边疆祥和之地、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五项措施’,促进可可托海独立工矿区实现产业、城乡、生态、民生、机制‘五个转型’,逐步建设成为产业特征鲜明、功能配套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居品质高雅的旅游产业聚集区。

先后荣膺国家五A级景区、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正在顺利进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观赏石之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创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申报待批)等多项殊荣。

第二部分:可可托海历史文化自古以来,额尔齐斯河上游沿河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可可托海一直是我国多个民族生活和居住的地方。

国民政府时期,可可托海于1937年从布伦托海县(福海县)析出,设立可可托海设置局(富蕴县的前身),1941年设富蕴县,含有天富蕴藏之意,县政府驻可可托海。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可可托海一直是中共富蕴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1959年,中共富蕴县委、县政府迁到库额尔齐斯镇。

此后,这里称谓新疆可可托海矿务局、可可托海稀有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地处富蕴县可可托海镇。

可可托海镇交通便捷,文化昌盛,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光优美。

现存40余处俄式历史建筑,其建筑工艺精湛,独具一格,影响深远。

居民现约1200户6000人,其中哈萨克族约为3520人汉族2180人,其他民族约为300人。

2012年,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报请,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授予可可托海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

目前为止,可可托海镇是全疆维一被授予这一称号的乡镇。

一、助推两弹一星腾空而起一个边疆小城、一个边陲老矿,何以扛得起国家大业、经得住如此重负?有着半个多世纪开采史、曾一度关闭的可可托海矿,现如今又发生了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可可托海,一个距富蕴县城50公里的小镇。

它的名气很大:闻名世界的“三号矿坑”偿还了中国政府欠前苏联近40%的外债,但对大部分人来说,它很神秘——从1955年到改革开放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防发展的需要,可可托海曾长期隐藏在深山之中;1967年之前,在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可可托海的名字,它被一个保密代号“111矿”代表着。

上世纪六十年代,可可托海一方面将盛产的重要矿产作为债物偿还给前苏联长国人志气;另一方面,还为保障供应国内科研,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爆炸成功和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以主产锂辉石、副产钽铌铁矿为资源开发方式的可可托海矿面临资源枯竭。

2003年,原可可托海稀有矿实施资源枯竭矿山关闭破产,这也标志着可可托海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

2006年8月23日,可可托海,新疆有色集团稀有金属公司“三号矿脉”二期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与此同时,在举世闻名的“三号脉矿坑”里,四台抽水机正昼夜不停地将积水往外抽取——闭坑7年,这个“英雄矿”、“功勋矿”将梅开二度。

神秘禁区出入矿区须开边防证可可托海三号矿是伟晶岩脉矿坑,盛产着目前世界上已知的140种有用矿物中的86种,其中铍资源量居中国首位,铯、锂、钽资源量分别居全国第五、六、九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