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课件初稿
Seeing a film教学设计(初稿)

Step 4:Summary
教师建议:
1.导入部分不明确,不用太多视频导入。2.视频时间太长,剪辑一下。
1. Greeting2. Enjoy a film
3.Free talk.
Step2:Presentation
1.T: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film?
Ss:Snow white.
T:Howisthe film?
Ss: It wasboring/exciting/interesting…(Teach “boring/exciting/interesting ”)
Q2:What would Peter and Kitty like to see?
3.True(T) or False(F)
4.Read and fill the blank.
5.Listen and say.(Learn the dialogue.)
6.Listen and imitate, then role play.
Kitty:Jill and I would like to seeSnow White, but
Peter wants to seePolice Story.
Ben: Which film are you going to see then?
Kitty: We're going to seeSnow White. It's an
教学设计集体备课记录(初稿)
时间
学
科
小学英语
年级
六年级
备课
教师
单元话题
Unit 7 Seeing a film Period1
教学设计的教案范本

教学设计的教案范本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教案的定义和作用。
教案是教师为教学活动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它是教学设计的具体呈现。
一个好的教案范本应该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的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地实现。
教案范本的结构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导入、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活动、评估和作业。
首先是导入部分,导入应该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这一部分可以通过提问、引述相关实例、展示多媒体素材等方式进行。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接下来是目标部分,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它明确了学生应该在本课时中达到的具体能力或知识水平。
目标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具体明确,可以通过运用动词描述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例如"学会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见"或"理解并解释所读文章的主旨"。
第三部分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明确了本课时中需要重点讲解、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或技能。
教师可以根据前一阶段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需求确定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的设置应该合理,既要确保学生掌握重要的基础知识,又要有意识地提供拓展与深化的机会。
在教学方法部分,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究。
这些方法可以是教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合理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应该详细规划本课时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内容、时间安排和教学步骤。
教师应该将整个教学过程切分为几个有机衔接的教学环节,确保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课堂活动部分是对教学过程的更具体的细化,包括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包括讲解、引导、提问等,而学生活动则包括讨论、合作、实验等。
在这一部分,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性,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初稿)_教案教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初稿)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实践活动课《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搭配活动中,初步掌握搭配的规律,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方式,掌握搭配的方法。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情境,能够进行有序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搭配。
1、谈话导入:同学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进入最后一年的倒计时。
奥运会的筹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你们看——(课件出示奥运筹备图片)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参与一些奥运会的筹备事宜,也为奥运出一份力,你们想去吗?(想)2、感受搭配:师:奥运会期间,世界各地的美食都将在北京汇聚,中外大厨共同烹制精美的菜肴。
你们想不想做一回大厨,为运动员搭配出美味营养的菜谱呢?师:运动员的用餐标准啊,是两荤一素,外带一种水果。
(课件出示荤素各色菜品)什么是荤?什么是素呢?生:回答后认清荤素的不同。
师:现在我们按照标准把这些食物进行合理的搭配,有多少不同的搭配方法呢?生:以同桌为单位,讨论后在记录卡上做好记录。
汇报。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结果操作课件,找出全部搭配方法,3、总结课题:师:你们这样的搭配,做到了按一定的顺序,不重复又没遗漏。
这就是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搭配中的学问。
(板书课题)师:你还想设计什么样的菜谱?为什么要这样搭配?生:搭配并说理由师:对,我们吃饭做到荤素搭配,这样不但可口更富有营养。
二、动手操作、探索搭配。
1、服装搭配:师:奥运会的筹备工作还涉及到盛况空前的开幕式,我们来做服装设计师为小演员们搭配出好看的服装吧。
生:看卡片搭配服装。
2、发现方法:生:介绍不同的搭配方法。
(可能出现连线、文字记录、符号等不同的表示方法)师:根据学生的搭配演示课件。
教学设计幼儿园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 幼儿园课程设计 • 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 • 幼儿园教学评价设计 • 教学设计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应用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提高教学质量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通过精心设计PPT课件,为幼儿园教 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工具,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其形状认知能力。
大小关系理解
03
通过PPT课件的对比演示,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关系,培养其比较
思维能力。
教学设计在科学领域的应用
自然知识了解
利用PPT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自然现象,帮助幼儿了解 自然科学知识。
物理知识了解
通过PPT课件演示简单的物理实验和现象,帮助幼儿了解基础的 物理知识。
安全知识了解
PPT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需要教师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教学设计 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发展
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PPT课件的 设计应注重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 自主探究能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 面发展。
幼儿园教学设计的意义
增强教学互动性
通过PPT课件的互动功能,增强 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参与
利用PPT课件的动画和故事情节,引导幼儿理解故 事内容,培养其阅读理解能力。
文字认知能力
通过PPT课件展示的文字,帮助幼儿认识和记忆常 用汉字,提高其文字认知能力。
教学设计在数学领域的应用
计数能力
01
利用PPT课件的动态演示,帮助幼儿学习数数和计数,提高其计
数能力。
形状认知能力
02
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形状,引导幼儿认识和分辨不同形状,提
富饶的西沙群岛_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学生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掌握“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并注意积累优美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目标
1、复习词语导入。
二、自主探究
1、出示自主学习目标
1、读: 默读第4自然段。
2、勾:用“--”勾出本段中心句。
3、找:海底的鱼有什么特征。
2、学生交流
三、合作交流
1、出示合作交流目标
小组合作:
1、读:分小组齐读第5-6段。
2、圈:圈出海滩和海岛有哪些物产。
3、勾:用波浪线画出每种物产的特点。
2、小组汇报交流
3、学生补充交流。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同感受了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
其实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有很多很多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西沙群岛只是其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读读下面几句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你一定会对我们的祖国有更多的了解,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富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教学设计模板》课件

设计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目标
学习活动方式
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和预期结果,确 保活动与课程目标一致。
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 的学习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角色扮演等。
学习活动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选择合适 的学习内容,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适 用性。
设计课堂互动
互动方式选择
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氛围,选择 合适的互动方式,如提问、小组
教学进度调整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 适当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 质量。
个性化教学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
THANK YOU
感谢聆听
根据实践环节的目标和学生需求 ,选择合适的实践内容,确保内
容的准确性和适用性。
实践环节指导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践指导,包 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确保
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实践任务。
05
教学评估与反馈
收集教学反馈
课堂观察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 参与度和反应,了解学 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
教学效果。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 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效果的意见和
02
教学设计流程
分析学习者
学习者特征分析
了解学习者的年龄、知识背景、 技能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等, 以便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内容和 方式。
学习需求分析
明确学习者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知识目标
确定学习者应掌握的事实、概念和原理等。
技能目标
确定学习者应具备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批 判性思维能力等。
讨论、案例分析等。
互动时间安排
合理安排互动时间,确保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同时避 免时间过长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教学设计初稿范文

教学设计初稿范文时间:1-2课时年级:小学三年级主题:阅读理解,识字目标:1.学生能够在文章中找到相关的信息,回答问题;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提高识字水平。
教学内容:1.如何通过阅读理解找到答案;2.课堂阅读理解活动。
教学准备:1.给每个学生准备一篇短文;2.准备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份短文,简要介绍短文内容,并提问学生是否喜欢阅读;2.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步骤二:教学(30分钟)1.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短文,然后给学生一段时间来阅读短文;2.学生完成阅读后,老师提问学生一些与短文相关的问题,例如:“文章中提到了哪些人物?”、“文章中发生了什么事情?”等;3.鼓励学生通过找到关键词来回答问题,帮助他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步骤三:巩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领取一篇短文;2.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与短文相关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答案;3.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呈现他们的短文和问题。
步骤四:拓展(10分钟)1.老师给学生发放一些阅读材料,如儿童故事书、简易报纸等;2.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材料,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奖励他们给出正确的答案。
步骤五:总结(5分钟)1.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2.强调阅读理解对于提高识字水平的重要性;3.对于阅读理解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困难进行解答和指导。
教学反思:1.需要准备多样化的阅读材料,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2.需要事先确定问题的难易程度,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3.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理解和改进阅读理解的能力。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初稿)

金属盒气压计
四、大气压强的应用
【提问】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吗?
大气压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抽水机就是其中之一。下面同学们通过老师制作的动画分析抽水机如何实现抽水过程。
拓展到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重点介绍在航天中航天服上的应用。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
松开手指,乒乓球和水下落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从而证明乒乓球没掉下来不是被水“粘”住而是大气压强的作用,证明大气压强确实是存在的。
此实验突破了学生的传统思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试验体会,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经历探究性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教 学 重 点
(1)认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大气压强的测量;
(3)能够应用大气压强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教 学 难 点
大气压强的测量。
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法。
教具和媒体
矿泉水瓶、水、空易拉罐、面团、鸡蛋、吸盘、弹簧测力计、玻璃板、胶头滴管、吸管、注射器、多媒体课件。
【议一议】
北京时间2008年九月25日21时10分04秒,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中国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向太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宇航员要在太空中穿特制的宇航服,宇航服的作用很多,你能说出其中几点吗?
(防寒冷;防辐射;使人体内外压强平衡)
学生参与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初稿及课件作业题目:您在“个人研修计划”已经选定了一节课,作为本次研修的教学实践内容。
请您针对这一节课,完成教学设计方案初稿和教学课件初稿,将这一节课的初步成果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提交。
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包括一份这堂课的“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初稿和一份与之对应的教学课件初稿。
作业要求:1.该教学设计初稿和课件应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2.教学设计请参照模板要求填写;教学课件需保证能正常播放查看;3.所有作品必须原创,做真实的自己,如出现雷同,视为无效;4.教学设计和课件作为培训成果资源包,请以附件形式统一提交。
(注:由于资源包上传需要一定时间,请确保其上传成功后,再点击“提交”按钮);5. 请至少查看一位同伴提交的“培训成果资源包”初稿,在其作品的下方给出您的合理评价和建议。
您的同伴会综合考虑这些评价和建议,后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进一步修订。
温馨提醒:此项不作为考核内容,旨在与同伴分享交流培训成果。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教学设计模板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信息与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姓名:令晓彬工作单位:通渭县襄南乡黑石头初级中学学科年级: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版本:甘肃教育出版社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节内容是甘肃教育、甘肃省声像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材模块一《信息世界》第一节教学内容,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1、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的含义、特点和表现形式(2)了解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历程和分类(3)学会正确使用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举例,体会信息的无处不在。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我校学生生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电脑,但也仅仅会一点基本操作、会画画、浏览网页、打打游戏;而有的学生连鼠标都不会使用,为零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非常繁重,每周一节课的信息技术课,学生动手操作机会有限,而且学生家庭电脑拥有量很少,平时练习的机会几乎为零。
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
由于认知基础以及操作技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长,利用分组合作和分层教学的方式,使其能够在同伴的影响下和能力范围内进行有效的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任务驱动法、点拨指导法、分析讨论法、分组法、合作探究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重点: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难点:掌握如何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管理;如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合理、合法地开展交流。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虽然我们还不能十分准确地说出信息是什么,但只要我们放眼观察周围的世界,我们会发现,信息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当我们走到十字街口,我们会看到交通信号;来到学校,听到铃声,便知道是上、下课的信号;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广告、新闻;蚂蚁的触角传递一种信息;红绿灯代表一种信息;VCD碟片上的内容是一些信息,看报,IP电话,数字摄像机、收录机、卫星、古代的烽火台,手机、电话机、电视机、计算机网络等等。
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
二、任务一、信息1、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信息的含义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信息不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人类时刻也没有离开过信息。
(2)信息的特点(3)信息的表现形式定义:指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数字、符号、情景等方式表达的各种情报、信息、数据和新闻等。
信息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信息本身所表达的意义,即信息的内容;二是传递信息的载体。
主要特性u 传递性u 共享性u 储存性u 时效性u 可处理性三、任务二、信息技术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4——5页的内容,找处以下问题的答案:(1)信息技术的含义(2)信息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技术是什么?(3)什么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2、学生汇报学习成果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①定义:是人们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递、加工、处理和应用的各种技术。
注意:讲清信息技术课和微机课的区别与联系,要了解信息技术课要比微机课所涵盖的范围广得多。
②信息技术的发展:语言、图符、绳结、刻痕、烽火→电报、电话、收音机、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③信息技术的表现方面:u 传感技术:人工耳、电子鼻。
u 通信技术: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
u 计算机技术:CAD、CAM、CAI。
四、任务三、正确使用信息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1、自主探索:阅读、观察下列文字和图片,议一议,你怎样看待当今社会丰富多彩而又纷繁复杂的信息?①学会辨别有用的信息、无用信息和有害信息,抵制垃圾信息。
②不阅读、不散布、不制造有碍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类信息。
③不抄袭和剽窃别人的信息成果。
④合法获取信息,尊重知识产权。
⑤能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
五、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2、从国内外形势看,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信息技术的较量,未来的战争就是信息战。
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
六、泛谈未来的信息社会;(教师谈科学家们的预测)略谈我国计算机的普及:第一次普及从20实际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普及的对象分三部分人:一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师生,二是部分在职的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三是大城市中的部分中学生。
第二次普及是20世纪90年代,普及的对象由学校和科技人员扩展到各个领域总的广大知识分子和公务人员,面向所有的机、企业、学校、团体、涉及的范围相当广。
新世纪将掀起第三次普及高潮,普及的对象是所有有文化的人群,切入点是网络的使用,计算机不仅是工具而且是文化。
家庭办公,手提电脑,网络世界……联想畅谈。
(学生畅谈,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七、课堂小结你今天收获了什么?八、作业:课本6页“实践与提高”请同学们设计并制作“个人信息卡”用简明的图文信息介绍你个人的基本情况。
完成后,与身边的伙伴交流,让大家了解你。
七、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
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自我评价: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
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如板书中含有特殊符号、图片等内容,为方便展示,可将板书以附件或图片形式上传。
1、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本第3——4页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1)信息的含义(2)信息的特点(3)信息的表现形式2、信息技术的表现方面:u 传感技术:人工耳、电子鼻。
u 通信技术:电报、电话、传真、广播和电视。
u 计算机技术:CAD、CAM、CAI。
3、学好信息技术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信息技术。
2、从国内外形势看,未来的国际竞争就是信息技术的较量,未来的战争就是信息战。
提高全民的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关键所在。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