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汽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调研】
汽车配件市场分析

汽车配件市场分析随着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配件市场也随之迅猛发展。
汽车配件市场的发展与汽车市场的发展密不可分,而国内汽车市场也在过去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
本文将对中国汽车配件市场进行一番详尽的分析。
一、市场概况据统计,截至2020年,中国汽车配件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2.5万亿元,同比增长率达到了8%。
同时,整车厂的供应商仍然是市场的主要参与者,但伴随着政策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出现,国内外厂商的竞争也逐渐加剧。
目前在汽车配件市场当中,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都有所竞争。
国内企业以价格优势和服务优势吸引消费者,而外资企业则依托着高端技术和品牌效应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
二、竞争格局在整车产业链中,汽车配件市场位于产业链的下游。
从市场概况来看,龙头企业对整个市场的市场份额支配力非常强,大型企业在市场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作为整车厂的供应商,高端的汽车配件供应商能够受益于车企不断升级的配件要求,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研发创新技术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而中小企业则面临着市场上的一些制约,这些企业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以及研发技术不足等问题,因此迫切需要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
三、潜在机会与挑战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汽车配件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消费者对于汽车品质、舒适度和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端配件市场的需求也将随之增长。
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将带来新的机会,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电机等配件将是市场上的热点。
与此同时,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国际厂商的参与让市场参与者愈加丰富,这也让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四、市场前景综合来看,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特别是被动安全配件的需求不断强化,汽车配件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同时,在技术和服务方面加以改进,针对市场需求加以创新,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的产品,将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
2020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总论1.1汽车总行业:销量增速势微,渠道库存承压,由“增量”转为“存量”1.1.1乘用车市场:一方面,行业增速放缓,市场趋于饱和。
我国汽车行业在经历高速发展期(2001-2010 年,销量 CAGR 为 24%)和稳步发展期(2011-2017 年,销量 CAGR 为 7%)后,囿于需求端饱和及消费疲软影响,由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2018年同比-3.5%。
同时乘用车市场趋于饱和,SUV(结构占比 42%,自主品牌扎堆投放区)、轿车、MPV、交叉型等车型销量均趋于下降态势。
另一方面,经销商库存高企,其库存预警持续位于警戒线(50%) 之上,且自主品牌库存压力高于合资品牌。
1.1.2乘用车市场格局:预计 2019 年开启的乘用车置换需求集中在15 万以上市场,优势品牌开启寡头增长时代。
自主品牌以中低端品牌(15 万元(参数|图片)以下)起家,在30 多年的积累后以四成市占率站稳脚跟,开始尝试上探深入合资品牌腹地(20 万元以上),但在置换需求下有下滑风险。
优势车企上汽集团 /广汽集团/吉利汽车 /长城汽车/比亚迪销量增速远高于行业,预计未来头部企业将凭借资金/产品/品牌/渠道等多重优势加速行业洗牌,弱势自主品牌亏损扩大,或并购重组重生,或退出市场。
1.1.3商用车市场:持续低迷,新能源化明显。
预计 2018 年客车销量下滑 5%,2019 年持平。
且客车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公交新能源趋势明显。
1.1.4政策刺激:短期见效不明显,任重道远。
第一,个税改革释放的消费对汽车市场影响有限,无法有效提振汽车消费力。
第二,现阶段若施行购置税优惠,在汽车进入阶段性饱和,且居民消费水平受经济疲软及房地产挤压影响下,难以企及 2015 年的效应;同时,刺激的需求大多为透支性需求。
第三,国六标准实施将促使经销商加大优惠清理库存,但同时也存在消费者持币观望国五车型贬值空间,从而短期抑制销量增长的风险。
汽车零配件行业研究报告

汽车零配件行业研究报告一、行业概况汽车零配件行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它提供了汽车维修、保养和改装所需的各种零部件和配件。
随着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零配件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汽车零配件市场规模自2024年以来保持了年均30%以上的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以上。
二、市场细分及发展趋势1.常规零配件市场常规零配件市场包括常用的发动机部件、传动系统部件、制动系统部件、悬挂系统部件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这些零配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同时,随着车主消费观念的提升和汽车维修技术的进步,一些车主也愿意购买高品质、高性能的零配件来替换原装配件,这为市场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2.改装零配件市场改装零配件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目标,例如改装车身外观、车内装饰、音响系统和动力增压等。
随着汽车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改装零配件市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未来,改装零配件市场将以智能化和环保为主要趋势,例如智能互联改装、电动化改装等。
3.互联网+汽车零配件市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汽车零配件行业开始走上线上销售的道路。
目前,一些互联网平台已经开始提供汽车零配件的在线销售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选择合适的零配件和配送方式。
互联网+汽车零配件市场将以提供更便捷的销售方式和优质服务为主要发展趋势。
三、面临的挑战和机遇1.市场竞争激烈汽车零配件行业市场竞争激烈,不仅面临来自国内企业的竞争,还有来自国外企业的竞争。
国内一些龙头企业已经具备了较高的技术和研发能力,而国外企业则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零配件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寻找差异化竞争的发展路径。
2.技术更新迅速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零配件也需要与时俱进。
例如,智能汽车的开发带来了对智能化零配件的需求,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转型也带来了对电动汽车零配件的需求。
2020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最新)

2020年汽车行业市场调研报告(最新)2020年2月目录1. 汽车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1.1 汽车市场规模分析 (6)1.2 汽车行业结构分析 (6)1.3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7)1.4 汽车行业特征分析 (7)1.5 汽车行业PEST分析 (8)2. 汽车行业政策环境 (10)2.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0)2.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1)2.3 宏观环境下汽车行业的定位 (11)2.4 “十三五”期间汽车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2)3. 汽车产业发展前景 (14)3.1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3.2 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增长点 (14)3.3 汽车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5)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5)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3.6 汽车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6)3.7 汽车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7)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8)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8)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9)4. 汽车行业竞争分析 (20)4.1 汽车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4.2 中国汽车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4.3 中国汽车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3)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4)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4)5. 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6)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6)5.2 基础工作薄弱 (26)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6)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6)5.5 技术相对落后 (27)5.6 隐私安全问题 (27)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8)5.8 管理效率低 (28)5.9 盈利点单一 (29)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0)5.11 法律风险 (30)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0)5.13 人才问题 (30)5.14 产品质量问题 (31)6. 汽车行业多元化趋势 (32)6.1 宏观机制升级 (32)6.2 服务模式多元化 (32)6.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2)6.4 社会化特征增强 (32)6.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3)6.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3)6.7 呈现集群化分布 (34)6.8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汽车"建设 (35)6.9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5)6.10 个性化定制受宠 (36)6.11 品牌不断强化 (36)6.12 汽车+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6)6.13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7)6.14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7)7. 汽车产业销售渠道分析 (38)7.1 汽车产业厂家直供模式 (38)7.2 汽车产业多家代理模式 (38)7.3 汽车产业平台式渠道模形 (38)7.4 汽车产业独家代理模式 (39)8. 汽车产业投资分析 (39)8.1 中国汽车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9)8.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0)8.3 中国汽车行业投资风险 (40)8.4 中国汽车行业投资收益 (41)1.汽车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 汽车市场规模分析2019年12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6.3万辆,环比增长71.58%,同比下降27.56%。
2020年【汽配】行业调研分析报告

2020年【汽配】行业调研分析报告2020年2月目录1. 汽配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1.1 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1.2 汽配行业结构分析 (6)1.3 汽配行业PEST分析 (7)1.4 汽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9)1.5 汽配行业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10)1.6 汽配行业特征分析 (11)2. 汽配行业驱动政策环境 (12)2.1 市场驱动分析 (12)2.2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3)2.3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4)2.4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4)2.5 宏观环境下汽配行业的定位 (15)2.6 “十三五”期间汽配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5)3. 汽配产业发展前景 (16)3.1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6)3.2 汽配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3.3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增长点 (18)3.4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3.5 汽配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9)3.6 汽配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0)3.7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1)3.8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3.9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4. 汽配行业竞争分析 (24)4.1 汽配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4)4.2 中国汽配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6)4.3 中国汽配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6)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7)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8)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8)5. 汽配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0)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30)5.2 基础工作薄弱 (30)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30)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30)5.5 技术相对落后 (31)5.6 隐私安全问题 (31)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32)5.8 管理效率低 (32)5.9 盈利点单一 (33)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4)5.11 法律风险 (34)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4)5.13 人才问题 (34)5.14 产品质量问题 (35)6. 汽配行业发展趋势 (36)6.1 未来趋势分析 (36)6.2 宏观机制升级 (38)6.3 服务模式多元化 (38)6.4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8)6.5 社会化特征增强 (39)6.6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9)6.7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9)6.8 呈现集群化分布 (40)6.9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汽配"建设 (41)6.10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41)6.11 个性化定制受宠 (42)6.12 品牌不断强化 (42)6.13 汽配+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42)6.14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43)6.15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43)7. 主要产品及技术方案 (43)7.1 主要产品 (43)7.2 产品标准 (44)7.3 产品价格制定原则 (44)7.4 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44)7.5 产品生产工艺 (45)7.6 产品工艺流程 (45)8. 汽配产业投资分析 (47)8.1 中国汽配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47)8.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47)8.3 中国汽配行业投资风险 (48)8.4 中国汽配行业投资收益 (49)1.汽配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1.1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汽配市场规模预计2019年将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13.61%。
截止2020年8月汽车及零部件行业经营商经营情况分析

83.7%
的经销商出经现销价商格盈倒利、挂亏,损其和中持2平3数.5%量的占比经销单位商:倒%挂幅度超过15%。35,000
151
豪华品牌为主
宝马、雷克萨斯
战略性布局中西部城市
59
多元化品牌租合,专注豪 宝马、奔驰、奥迪、路虎 主要地区是广东、湖北、湖南
华及超豪华品牌
保时捷、别克等
和四川等
95
主流品牌及豪华品牌
宝马、奔驰、奥迪、日系 德系、美系等
主要区域是华北、西北等
661
4
乘用车行业结构化复苏、厂家打法变化 大 ➢ 乘用车行业复苏的结构化差异大。10万元以下的车型销量普遍降幅较大。15-25万的豪华品牌销量增幅突出,自主品牌则
1
要点总结
长期看,经销商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方面,售后存量市场进一步扩大,二手车交易量、交易均价空间巨大。挑战方面, 整 车厂和第三方售后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占比提升、厂家直销模式均有可能对传统汽车经销带来冲击
投资建议:关注运营效率高、成本控制好、业务创新能力强的豪华车经销商:如中升控股、美东汽车、永达汽车。 风险提示:1)电动车渗透率提升,对售后需求降低;2)第三方后市场蚕食传统经销商的份额;3)豪华品牌销量不及预期
龙头经销商未来战略及策略:提升财务稳健度、库存及资金高周转、聚焦主力品牌、提高客户二次到店率及售后毛利率。 财务指标探索运营效率:费用率方面主要经销商均有提升,财务费用体现经销商经营稳健度;存货周转极为关键,豪车经销商
龙头2Q20周转天数显著降低。过去几年部分经销商库存周转在持续加快。筹资/经营净现金方面各家分化,体现疫情对不同经 销商影响差异大。 下半年行业回暖、但保费改革对经销商提出了新的挑战。下半年销量同比有望达到5%-10%。豪华品牌依然强劲,车险费改将 减少经销店的保险代理收入,经销商需采取其他措施保持或提高保险代理的收入,如创新保险类别、增加续保和延保比例等。
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2020年1月目录一、全球新车销量进入平稳期,龙头有潜力 (4)1、新车销量增速放缓 (4)2、全球布局完善的龙头企业面临较大机遇 (6)(1)潍柴动力 (7)(2)华域汽车 (8)(3)均胜电子 (9)(4)耐世特 (10)(5)宁德时代 (10)(6)福耀玻璃 (10)(7)郑煤机 (11)二、全球汽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后市场极具潜力 (11)1、全球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 (11)2、后市场龙头有更大发展机遇 (13)(1)跃岭股份 (14)(2)正裕工业 (14)(3)金麒麟 (15)(4)保隆科技 (15)(5)兆丰股份 (15)三、节能减排细分领域持续增长 (15)全球新车销量平稳波动、保有量稳步上升将成为较长一段时期的总体趋势。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布局的大型零部件企业或细分行业龙头有望在激烈竞争中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从事后市场业务的企业将保持稳定增长并受益于我国后市场的崛起;节能减排等技术升级使相关领域零部件业务保持持续增长。
全球布局的龙头企业有较大机遇。
我国新车销量增速放缓使全球新车销售进入平稳波动期,行业竞争加剧,集中度将有所提升,未来将出现龙头越来越强大、弱者逐步淘汰出局的基本局面。
已经初步完成全球布局的大型零部件企业或细分行业龙头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有望进一步拓展业务,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和竞争力。
全球汽车保有量稳步增长,后市场业务极具潜力。
欧美发达市场汽车保有量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我国汽车保有量将持续高速增长,从事汽车后市场业务的零部件企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些企业已在欧美等发达市场形成了较大的销售规模和稳定的客户群体,业务增长的持续性较强,国内后市场快速崛起将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推力。
节能减排细分领域仍将持续增长。
节能减排凭是汽车技术发展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根据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第五阶段燃料消耗量标准的实施将大力推动汽车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
高效发动机、变速器、能量管理系统等多种先进技术将加快普及,从事相关产品业务的公司将因此受益。
2020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精品

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目录1. 新能源时代,热管理迎来黄金期 (3)1.1. 供给驱动需求,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 (3)1.2. 解决新能源痛点,热管理系统迎变革 (9)1.3. ASP 大幅提升,市场空间广阔 (17)2. 无畏技术路线之争,热管理量价齐升 (21)2.1. 技术成长期,发展路线未清晰 (21)2.2. 特斯拉:零件整合,结构创新 (26)2.3. 大众:另辟蹊径,冷媒突破 (31)2.4. 豪华车:间接式热泵,精细控制 (34)2.5. 造车新势力:设计下放,集成供货 (37)3. 百花齐放,供应商头部效应形成 (38)3.1. 热管理市场竞争格局尚未确立 (38)3.2. 国际巨头系统设计能力领先 (41)3.3. 内资龙头早期转型占领先机 (42)4. 投资建议 (51)4.1. 三花智控 (51)4.2. 克来机电 (52)4.3. 银轮股份 (53)4.4. 奥特佳 (54)4.5. 松芝股份 (55)5. 风险提示: (56)1. 新能源时代,热管理迎来黄金期1.1. 供给驱动需求,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触底反弹,Q3 销量大幅增长。
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经历2016-2018 年的高速发展后,2019H2-2020H1 新能源市场受到短暂冲击。
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 2019 年,纯电乘用车最高补贴金额大幅下降;(2) 19H1 补贴退坡之前,消费者提前购买,造成一定的透支效应。
2020 年初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Q1 销量大幅下滑,Q2 开始销量逐渐回暖,Q3 销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速超过100%。
需求回暖、政策调整、供给改善推动销量增长。
受益于下游需求提升,2020Q3 新能源汽车销量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基础上大幅增长,我们认为20 年全年销量有望超过120万辆,行业步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 疫情后受抑制的供需得到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汽配行业市场分析报告【调研】
2020年2月
目录
1. 汽配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6)
1.1 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6)
1.2 汽配行业结构分析 (6)
1.3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7)
1.4 汽配行业特征分析 (7)
1.5 汽配行业PEST分析 (8)
2. 汽配行业政策环境 (10)
2.1 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0)
2.2 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1)
2.3 宏观环境下汽配行业的定位 (11)
2.4 “十三五”期间汽配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2)
3. 汽配产业发展前景 (14)
3.1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4)
3.2 中国汽配行业市场增长点 (14)
3.3 汽配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5)
3.4 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5)
3.5 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5)
3.6 汽配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16)
3.7 汽配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17)
3.8 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18)
3.9 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18)
3.10 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19)
4. 汽配行业竞争分析 (20)
4.1 汽配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20)
4.2 中国汽配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4.3 中国汽配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4.4 初创公司大独角兽领衔 (23)
4.5 上市公司双雄深耕多年 (24)
4.6 互联网巨头综合优势明显 (24)
5. 汽配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26)
5.1 政策体系不健全 (26)
5.2 基础工作薄弱 (26)
5.3 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26)
5.4 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26)
5.5 技术相对落后 (27)
5.6 隐私安全问题 (27)
5.7 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28)
5.8 管理效率低 (28)
5.9 盈利点单一 (29)
5.10 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30)
5.11 法律风险 (30)
5.12 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30)
5.13 人才问题 (30)
5.14 产品质量问题 (31)
6. 汽配行业多元化趋势 (32)
6.1 宏观机制升级 (32)
6.2 服务模式多元化 (32)
6.3 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32)
6.4 社会化特征增强 (32)
6.5 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33)
6.6 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33)
6.7 呈现集群化分布 (34)
6.8 各信息化厂商推动"汽配"建设 (35)
6.9 政府采购政策加码 (35)
6.10 个性化定制受宠 (36)
6.11 品牌不断强化 (36)
6.12 汽配+互联网已经成为标配“风生水起” (36)
6.13 一体式服务为发展趋势 (37)
6.14 政策手段的奖惩力度加大 (37)
7. 汽配产业投资分析 (38)
7.1 中国汽配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38)
7.2 大项目招商时代已过,精准招商愈发时兴 (38)
7.3 中国汽配行业投资风险 (39)
7.4 中国汽配行业投资收益 (40)
1.汽配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1.1汽配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汽配市场规模2019年破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13.61%。
在国内万亿车后市场规模中,汽配行业占比为1/3,通过汽车保有量、车主每年用于维保的费用及其各自未来的增速,爱分析测算出未来2-3年国内汽配行业将保持13.61%年复合增速,并将于2021年突破6108亿元。
1.2汽配行业结构分析
汽配行业的行业机构主要由原料及服务生产商、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设计规划商、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等组成。
✧原料及服务生产商,负责上游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与
服务的原厂商,包括各类原料厂商。
✧产品及服务集成商,负责中间服务集成,主要为上游服务的
再加工,上游服务的集成。
✧设计规划商,负责产品与服务设计,主要为整个业务环节提
供设计与规划。
✧行业产品与服务代理,负责行业代理,主要包括代理上游产
业提供的服务、产品。
✧行业的产品与服务经销商与消费者,主要是行业经销商以及
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
1.3中国汽配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汽配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安全、品种的革新。
行业用户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极大丰富了汽配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汽配的产业链中原料和供应商的进一步推动,有利于产业源端的重组升级,优化产业流程;另一方面汽配技术、品质、品种的更新迭代,有利于产品的不断升级和质量改进,进一步满足用户的新需求,这些都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
多方的推动使得汽配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
1.4汽配行业特征分析
通过对比汽配属性和核心服务模式,可将中国整体汽配行业分为四类。
他们分别为创新型汽配、创投型汽配、媒体型汽配、产业型汽配和服务型汽配。
此外,由于汽配行业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整体服务模式与运营模式并不完全成熟。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红利淡出行业舞台,汽配服务类型回归商业本质。
如何依托自身运营能力实现行业稳定发展,从而达到投资回报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