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试题汇总

中科院博士遥感入学考试1995年博士生(地学分析)入学试题一、简答题(40分)1.遥感地学评价标准。
2. LandsatTM 数据特征。
3.我国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主要通道及特征。
4.遥感信息处长合分析。
二、问答题(任选二题,60分)1.评述我国遥感应用的发展特点。
2.遥感在自然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3.举例说明遥感在地学研究中应用与作用。
4.遥感监测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
199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遥感地学分析)(任选四题,每题25分)1.遥感地学分析及其意义2.遥感在资源调查中的应用特点3.论述遥感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作用4.遥感信息增强方法5.专题遥感信息提取的方法与应用2000年中科院博士入学考试(RS)遥感概论一、简答与名词解释:1. 混合像元(98)2. 高光谱 (98)3. 监督与非监督分类(97)4. 最大似然法(97)5. 纹理特征用于信息提取 (98)6. 主成分分析 (99)7. TM 的七个波段(97)8. 高光谱遥感(99)9. 遥感影象的特征(99)二、论述1. 最小二乘法的原理、公式及应用。
(98)2. 结合工作,谈遥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99)3. 遥感地学评价基础。
(97)2000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生入学考试RS试题一、名词解释(每个 5 分,共 25 分)1. 高光谱遥感2. 空间分辨率3. 大气纠正4. 色度空间5. 小波变换二、论述题(任选三,每个 25 分,共 75 分)一、微波遥感的成像机理二、多源数据复合的方法及关键技术三、遥感的发展及前沿综述四、结合你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2002 年中科院遥感所博士入学考试(RS)一、名词解释(20 分)五、波谱分辨率2. 密度分割3. 全球定位系统4. 遥感制图5. 监督分类二简答(40 分)1. 多源数据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2. 雷达遥感的主要特征3. 纹理特征提取的方法4. 遥感信息地学评价标准三问答(40 分)1. 成像光谱仪的基本原理2. 遥感影像解译的主要标志3. 结合您的专业,谈谈遥感应用的关键技术中国院遥感所XXXX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遥感概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6 分,共 60 分)•地物反射波(光)谱• 双向反射率分布函数•基尔霍夫定律•瑞利散射• 大气窗口• 分辨率•辐射亮度• 维恩位移定律• 高光谱• 小波分析二、问答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六、简述遥感数字影像增强处理的目的,例举一种增强处理方法,说明其原理和步骤。
3S技术的应用

3S技术的应用1、遥感技术在关于气候变化、臭氧耗损监测及土地覆被监测、预测等影响地球生命支撑,系统的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在气象上的应用是目前遥感技术应用最成功、效益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美国用于整个业务气象卫星系统的费用每年6000万美元,而由于台风监测成功减少的损失就可达20亿美元。
海洋是水圈中最主要的水体,面积约为地球表面的70.8%。
遥感在海洋调查中显示了它独特的大范围、多时相、高分辨率的特点,在河口泥沙规律研究、海水监测、海温监测、海况监测、海洋初级生产力及渔场监测、海洋污染监测等方面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空间规模宏大和时间变化迅速的厄尔尼诺效应、黑潮、赤潮、墨西哥湾流等的监测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植被是地球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地球环境的最好标志,也是遥感图像反映的最直接信息。
植物又是动物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人口增加、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垦利用已造成水土流失,沙化和荒漠化土地不断扩大。
因此对植被进行宏观监测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关系到我们留给子孙后代将是什么样的地球。
目前利用NOAA气象卫星AVHRR遥感数据通道1和通道2计算出的归一化差植被指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植被的生物量状况,植被生物量越高,植被指数值也越高。
地理信息处理软件已能进行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分析,可以对全球的环境演变进行动态的监测,借助于高速计算机和专家系统的支持,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图像就能对过去历史过程进行近似的再现与模拟,温故知新,对未来的环境演变进程进行仿真模拟预测。
环境演变的周期绵长,一旦环境失衡,很难复原,同时,造成的灾难也是致命的,因此监测环境的演变、模拟环境演变带来的后果,预警环境灾难的发生,防祸于未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3s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已体现了它的强大功能和实际价值。
2、RS+GPS在区域环境治理中的应用RS+GPS所获得的遥感图像和数据,是极其重要的信息源。
遥感数据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遥感数据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在当今这个时代,全球变化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挑战。
从气候变化到生态系统的演变,从土地利用的转变到自然灾害的频发,每一个方面都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而在探索和理解全球变化的众多工具中,遥感数据正发挥着日益关键的作用。
遥感,简单来说,就是不直接接触目标物,通过传感器来获取其信息的技术。
这些传感器搭载在卫星、飞机等平台上,能够收集到大量关于地球表面的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地形、植被、水体、土壤等。
首先,遥感数据在气候变化研究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通过对大气温度、湿度、云层分布等参数的监测,我们能够更准确地了解气候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可以获取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分布,从而发现气温升高的热点区域和变化趋势。
同时,遥感还能监测海冰的范围和厚度变化,这对于研究极地气候的演变至关重要。
海冰的减少不仅影响着极地生态系统,还会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反馈作用。
在生态系统研究方面,遥感数据也大显身手。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植被的覆盖度、生长状况以及生物量。
通过不同波段的遥感影像,我们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植被,监测森林的砍伐和恢复情况,以及草原的退化和改良过程。
此外,遥感还能用于监测湿地的变化,因为湿地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维持生物多样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面积的减少或功能的退化,都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不断改变。
遥感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这种变化。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遥感影像观察到城市的扩张、农田的开垦以及荒地的开发。
这些信息对于规划合理的土地利用策略、保护耕地资源以及评估生态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资源研究中,遥感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监测河流、湖泊和水库的水位变化,评估水资源的储量和分布。
同时,遥感还能用于监测水质,通过对水体中叶绿素、悬浮物等物质的监测,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富营养化状况。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趋势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和趋势一、概述全球变化研究,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地球系统科学的多个方面,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海平面上升等。
这些变化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全球变化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理解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以及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在气候变化方面,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科学家们通过观测数据和模型模拟,揭示了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的可能趋势。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和加剧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挑战。
减缓气候变化和适应极端气候事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点之一。
生物多样性变化方面,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等问题。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监测生物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评估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全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碳循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遥感技术和地面观测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动态过程,评估其对全球变化的影响。
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海洋热膨胀和冰川融化等因素导致海平面不断上升,对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全球变化研究通过监测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和趋势,预测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可能情景,为沿海地区应对海平面上升提供科学依据。
总体而言,全球变化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全球变化研究将继续深入发展,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全球变化定义与背景全球变化,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关注地球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以及人类圈)在长时间尺度下的相互作用及其引发的全球尺度的环境变化。
环境遥感试卷

试卷一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1、“遥感”(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
在一定距离以外感测目标物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确定目标物的属性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是一种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2、遥感信息的三个物理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近红外波段在植物遥感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近红外区的反射是受叶内复杂的叶腔结构和腔内对近红外辐射的________控制,以及近红外光对叶片有近50%的____和_____的原因。
4、植物的发射特征主要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谱段。
植物在热红外谱段的发射特征,遵循__________定律,与植物温度直接相关。
5、土地覆盖是“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_____________,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利用土地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不断满足自身需求的行为过程。
6、遥感图像的分类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
7、土壤热通量指土壤_____________,与热流方向的土温梯度、土壤热容量、热扩散率成______,对土壤蒸发、地表能量交换均有影响。
8、水的光谱特征主要是由水本身的物质组成决定,同时又受到各种水状态的影响。
水体可见光反射包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3方面的贡献。
9、海洋的微波辐射取决于2个主要因素:一是海面及一定深度的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
10、遥感区域地质调查填图的最大特点是充分利用遥感图像的__________,结合地面调查工作进行多层次的___________,在整体上提高对工作区区域地质特征的全面认识,解决突出的基础地质问题和与成矿有关的关键问题,加快填图速度,提高成图质量。
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综述

2007年8月第5卷第4期地理空间信息GEOSPATIALINFORMATIONAug.,2007Vol.5,No.4遥感变化检测技术及其应用综述吴芳,刘荣,田维春,曾政祥(东华理工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西抚州344000)摘要:从遥感变化检测前的准备工作和技术流程入手,对变化检测技术及应用现状作了简要介绍,综述了近些年来常用的几种遥感变化检测方法,即图像差值法、图像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植被指数法、分类后比较法。
分析了遥感变化检测在国土资源、森林火灾、海洋、军事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遥感;变化检测;多源数据;检测方法Technology for Remote Sensing Chang Detec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WU Fang,LIU Rong,TIAN Weichun,ZENG Zhengxiang(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eparatory work and work flow of remote sensing change detection.The change detection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s are also introduced.Varieties of useful methods of change detec-tion of recently years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image differencing,image ratio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NDVI,post-classification comparison and so on.Has analyzed the important function of change detection in the fields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forest-fire、sea and military.Key words:remote sensing;change detection;multi-source data;detective method从1972年美国发射第一颗陆地资源卫星以来,对地观测卫星发展迅速,应用领域得到不断扩大,应用成效也得到不断提高[1]。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

遥感的原理与应用1. 遥感的定义遥感是通过对地球表面进行远距离观测与感知的技术,利用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物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解释。
遥感技术利用电磁波辐射与物体相互作用的特性,通过记录、测量和解释该辐射,可以获取地表和大气的信息。
2. 遥感原理遥感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感知和测量地球表面物体物理特性与光辐射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遥感器传播出电磁波辐射时,其与物体相互作用后会发生散射、吸收或反射。
这些辐射回到传感器被接收和记录,并通过数据处理进行解释和分析。
3. 遥感的应用领域3.1 地球科学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地球表面的变化,如环境变化、土地覆盖变化、通量变化等。
通过长期的遥感监测,可以对地球环境进行评估和预测。
3.2 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的应用也十分重要。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城市的地形、道路、建筑、绿化等信息,进而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数据支持。
3.3 农业和林业遥感技术在农业和林业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等进行监测和评估,能够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遥感技术也可以用于林业资源的监测和保护。
3.4 海洋科学遥感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海洋的温度、盐度、色素含量等信息,能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为海洋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5 灾害监测与防范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和防范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对洪水、干旱、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及时的灾害信息,帮助相关部门进行灾害应对和救援工作。
3.6 环境监测与保护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保护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为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4. 遥感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以下是遥感技术的一些发展趋势:•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可以获取更精准的地表信息。
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遥感技术是一种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获取地面信息的技术手段。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它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地貌测绘、气象预测、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方面介绍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一、地貌测绘遥感技术在地貌测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可以获得大范围的地表高程、地貌特征等信息。
借助遥感技术,科学家可以快速准确地测绘出大型地貌单位、绘制地质构造图、研究地表形态演化过程等。
此外,遥感技术还可以通过监测地表变形,预警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气象预测遥感技术在气象预测中的应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通过获取大气中各种物理量的遥感数据,气象学家可以分析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云量等参数,从而进行气象预测。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范围的气象观测数据,不仅可以精确预测台风路径、降雨分布等天气现象,还可以为气象学研究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
三、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遥感技术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
通过获取大气、水体、土地等环境要素的遥感数据,可以对环境变化进行长时间、广地域的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监测气体污染物的扩散、水质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变化等,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遥感技术还可以实时监测火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提供重要的应急响应信息。
四、资源调查资源调查是遥感技术的一项重要应用,尤其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利用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地表特征和能谱数据,可以辨别不同的矿产类型和潜在的矿藏分布区域。
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大范围、高效率的矿产资源调查,为资源勘查的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此外,遥感技术在农业、能源和土地利用等领域的资源调查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遥感技术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地貌测绘、气象预测、环境监测和资源调查等方面。
通过遥感技术获取的遥感数据,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大范围、高精度、实时的地球信息。
随着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它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深入,为人类认识地球、保护地球、利用地球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1期2009年1月环境科学与管理ENV I RONMENTAL SCI ENCE AND MANAG E MENT Vol 34N o 1J an .2009收稿日期:2008-07-03作者简介:王海花(1981-),女,山西省朔州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文章编号:1673-1212(2009)01-0156-06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王海花1,刘耀龙1,阎成赟2(1.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2.海军出版社,天津300450)摘 要:全球变化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
具有快速、多波段、周期性、大面积覆盖等观测能力的空间遥感技术,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本文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对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论述。
遥感技术在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土地覆盖、森林与草场、海洋调查与灾害监测等方面。
这些研究为遥感技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的深入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全球变化;遥感技术;土地覆盖;灾害监测中图分类号:X 87文献标识码:AA pplicati on of R e m ote Sensi ng T echno l ogy to G l oba l Env iron m ent ChangeW ang H a i h ua 1,L iu Y ao l o ng 1,Y an Chengyun2(1.East Ch i naNor m al Uni versit yM i n i str y of Educ atio n Ke y Laborator y of Ge ogra phy-I nfor matio n Sci ence ,Shanghai 200062,Ch i na ;2.Navy Press ,T i an jin 300450,Ch i na)A bstract :G lobal envir onm ent change is t he top resear ch of earth scie n c e .Re m ote sensi ng technology ,w h ic h has qu i ck ,m u lti band ,cyclic and large-area observati on ca pab ilities ,i s t he irre p laceable m ethod i n glo bal e nviron m ent cha nge r esearch .Th is paper bri efl y i ntr oduces them ai n content on gl obal envir onm e n t c hange resear ch a nd exp lai ns the status a nd r ole of re m ote sensi ng to gl obal e nviron m ent change .App licati ons of r e m ote sensi ng t o g l obal envir onm ent cha nge i nclude la nd cover ,forest and pasture ,oceanograph ic survey ,d isaster con tr ol a nd so on .These researc hes lay the fo undati on for i n-dep t h a pp licati ons of re m ote se ns i ng to glo bal envir onm e n t change researc h .K ey words :global envir onm ent change ;re m ote sensi ng technology ;la nd cover ;d isaster con tr ol当前,人类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危机,而其中环境恶化制约着人类的生存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影响全球环境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淡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困扰着人类社会。
面对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现实,科学家必须在研究全球变化现状的基础上,预测未来环境变化趋势,从而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1]。
遥感具有全球观测的能力,即遥感可从多波段、多时相和全天候角度获得全球观测数据,这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是其它任何方法或技术无可替代的。
全球尺度环境问题的出现,诸如土地退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全球性资源危机等,迫使人类从全球角度、不同层面上去观测地球,研究地球各圈层、各子系统间的物质、能量循环及相互作用机理,甚至还要研究地球与星际空间的相互作用,这些促进了空间科学,特别是遥感技术的长足发展。
遥感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其平台技术,还是其传感器技术,都以地球观测作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了遥感平台光谱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例如,美国、日本和欧空局等不惜投入巨资,纷纷出台新的地球观测系统(EOS)计划,在航空、航天等空间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从T I R OS 卫星到NOAA,从LandsatMSS 到LandsatTM,从SPOT 到新一代ADEOS 以及Radarsat 等无不提高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从更高、更广、更精确的角度获取全球或大尺度地球资源、环境动态数据。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水、热和土地等农业自然条件的区域差异显著,为了掌握中国资源与环境国情,近30年来开展了遥感环境监测、资源调查,不断积累了土地覆盖动156态、森林与草场动态、海洋动态等方面的资料和经验,而且正在建设全球环境变化、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国家和区域的模式或系统[2]。
1 全球变化研究概况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已步入了全球环境的时代。
当前,人类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而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
如温室气体增加与全球变暖,植被破坏与生物灭绝,土地退化,淡水资源短缺等。
从科学的角度看,这些紧迫的全球环境问题,涉及地球各部分的相互作用,涉及到发生在地球系统中的物理过程、生物过程和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涉及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的可居住性问题。
认识并预测地球环境的变化,是当今科学家面临的严重挑战。
全球变化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题,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当前,已有一大批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水文、生态、大气、气候、遥感等)投身于全球变化或与之相关的研究。
全球变化已成为地球系统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全球变化的研究涉及到地球科学、宏观生物学、天体科学和遥感技术科学等众多的学科领域,具有高度综合和交叉学科研究的特点,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的发展趋势,吸引了全世界众多的科学团体和科学家的积极参与。
它的实施必将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基础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横向联合,推动科学的发展。
为此,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I CSU)于1986年组织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核心的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 G BP)。
该计划共包括七个核心研究计划和两个技术支撑计划,即:国际全球大气化学计划(I G AC),全球海洋通量联合研究计划(J GOFS),过去的全球变化计划(PAGES),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GCTE),水循环的生物学方面(BAH C),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LO I CZ),全球分析、解释和建模(GA I M),以及数据信息系统(D I S)和全球变化的分析、研究和培训系统(START)。
该计划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描述和了解控制整个地球系统关键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描述和了解支持生命的独特环境;描述和了解出现在地球系统中,由人类活动诱发的重大全球变化和影响方式。
其应用目标是增强对未来几十年至百年重大全球变化的预测能力,为国家一级和全球的资源管理与环境战略决策服务。
地球环境变化的加剧,主要是由人口的快速增长,社会对资源消费水平的增加,以及由于技术和社会政府机构的变化所引起的。
其与全球变化!有关的四个方面大尺度环境问题包括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生物多样性全球范围的减少,大气成分的变化,特别是CO2浓度的增加和气候变化。
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的观点来看,未来30年~ 40年间,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将是全球变化最重要的因素。
科学家预言在未来的30年中,每十年将增加十亿人口。
人口增加最快的地区主要是世界上低纬度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满足人口急剧增长所需要的食物,就要求增加作物的产量,一般来说,在这一期间,每年需要增加2%的产量。
所以,人口增长是其变化的主要压力。
不管技术如何先进,要求粮食产量增加必然导致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这包括已种植的土地,以及由森林和草地转化而来的耕地。
其结果将导致土壤侵蚀加剧,水资源过度开采以及土地的退化。
随着人口的增长,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同样会导致人均对资源消费的增加,这样必然会驱动和加速全球变化的速度。
如何养活十几亿人口,这是中国需要首先考虑的问题。
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农业生产仍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加强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保护,加强自然灾害(如洪涝灾害)的预测、监测和防御,加强在全球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对策的研究,遥感技术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3]。
2 遥感技术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2.1 土地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早在50年代,中国林业部门在大兴安岭和长白山等地开展了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估算的土地覆盖单要素遥感调查。
60年代,结合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农业资源调查,主要应用航空黑白像片,开展了土地覆盖多要素的综合调查和解译、制图工作。
1962年在海南岛曾用黑白航空像片进行了农业自然条件的判读和解译、制图,编制了系列专题图;1963年,结合应用黑白航空像片和陆地卫星多波段影像,对中国亚热带、热带山地的土地利用、森林覆盖、森林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了热带季雨林林相,寻找在水、热条件变化背景下,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的上限。
70年代的主要工作是利用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影像,结合局地航空遥感数据,进行土地覆盖/土地利用调查,特别是全国范围森林覆盖调查和在腾冲地区进行的航空遥感综合试验,解译和判读分类157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特性,确定植被覆盖率、不同植被(主要是森林和其它植被)覆盖面积,划分植被类型,确定森林的郁闭度、分层和高度等数量指标,综合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条件,区分出森林群落优势树种[4]。
进入80年代,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监测和研究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