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案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文档资料-PPT精品文档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文档资料-PPT精品文档

说内容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故事讲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 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迹透入木板有三分深 的故事。
解成语
这个成语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的,后来也比喻见 解、议论十分深刻。
谢谢聆听
2021/8/11
内容二交流示例
秀秀: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学会了几种刻画人 物的方法。在运用时,应根据描写不同人物的需要采 用不同的描写方法。为了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和独有 的思想性格特征,可以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 心理等进行描写,细致而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还可 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慧慧:本次习作中,我通过刻画人物的动作和语言 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如关于高老师写板书时,通过 “迈”“飘”“转过”“抠”“凝着”“停顿”等一 系列动作的描写,来体现高老师嗜烟,字写得极好的 特点。用粉笔头打一位熟睡的同学时风趣地将正在讲 述的内容很自然地用上,可见他的诙谐和幽默。这样, 高老师的形象就鲜活、生动起来。
总评:
小作者具体描写了妈妈写诗的“搞笑”,以及妈妈 唱流行歌曲催促自己上学的事件,略写妈妈看电视剧时 又哭又笑的事,突出了妈妈 “爱搞笑”的性格特点,语 言形式多样且富有变化,使 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交流平台
交流内容 交流内容一:本组课文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
物形象。 交流内容二:你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
【神采奕奕】奕奕:精神焕发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 容光焕发。 【满面春风】春风拂面,温暖宜人。原形容春天的美景, 后用来比喻满面愉快、和蔼得意的神情。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靡不 振的样子。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害怕、茫然而发愣的样子。
【健步如飞】健步:脚步快而有力。步伐矫健,走路快 得像飞一样。 【活蹦乱跳】蹦蹦跳跳,形容活泼、生动,生气勃勃的 样子。 【大摇大摆】走路故意把身体摇来摆去。形容自以为了 不起的傲慢神态。 【点头哈腰】比喻虚伪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教学目标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解。

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

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事情发展的顺序)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

(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群猴发现一个瀑布。

)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找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找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计划五年级语文学科 2017年上学期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经过四年半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独立识字和独立阅读课外书的能力,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态度逐步端正,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年龄一般在11—12岁之间,学生全部来自周围的几个自然村。

多数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善于发现新问题,这是他们学好语文的有利因素。

由于孩子们都是来自农村,家长多数从事农业劳动或外出打工,生活条件不富裕,舍不得买课外书,学生家长的文化底蕴较浅,在家庭辅导和家庭教育方面跟不上。

这是孩子在学习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从语文素养方面来看,部分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语文综合学习能力欠缺,课外知识较薄弱,古诗词背诵积累有待加强。

从整体水平来看,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个别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还需要老师好好引导教育。

部分学生语言感觉不佳,口头和书面表达都有待提高。

一些学生不会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不会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能力差强人意。

同时,有几个学生基础较差,缺乏学习热情,缺乏家长的关心、帮助,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上课注意力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需给予特别的关注。

另外,某些学生虽然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家庭的支持度不高。

本学期除做好家长工作外,还需继续在阅读书目上作进一步的指导,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扎实抓好阅读质量,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

本期教学任务及目标:(一)识字与写字教学1.继续识字200个,会写150个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注意防止和纠正错别字。

2.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能用毛笔书写楷书。

(二)阅读教学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句子的意思。

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7 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 苏教版

教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89页的例1、例2的教学和“练一练”及相关习题。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画图、列表、一一列举等策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比较习惯用前一条线索分析数量关系和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有些问题用后一种思路去解决是比较方便的。

本节课主要学习运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

“倒推”是一种应用于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

通常是已知结果追溯起始状态。

“倒推”策略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教材首先通过两道图文结合的例题让学生解决具体的问题,体会适合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的特点,初步掌握运用这一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和过程;再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安排了不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进一步体会“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意义及其适用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探究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实际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逆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解题策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设计理念:“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是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问题是策略学习的载体,策略是解决问题的工具。

”因此,教学中应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策略意识为中心,抓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过程”这一核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教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语文园地七》》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口语交际、习作和阅读。

口语交际的话题是“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习作部分要求学生以“我的理想”为主题,发挥想象,写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阅读部分包括两篇文章,《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和《漏》,旨在培养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阅读和写作。

但是,部分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能够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理想追求,激发他们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进行口语表达,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写出一篇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口语表达;如何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写出有感情的文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口语交际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4.写作指导法:通过启发学生发挥想象,指导他们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挚的作文。

2023年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

2023年最新-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7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科书第九册第75~7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4、在有效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主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

难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组合图形图片。

教学过程:一。

引出概念,揭示主题。

1.你能看出以下图形是由那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吗?2.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基本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我们把它称为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画一画,分一分。

二.新授。

这是我家的客厅平面图!(课件出示客厅的平面图。

)1、估计地板的面积师:请同学们先估一估这个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呢?2、探索不同方法。

师:同学们估的数据都不大一样,谁估得最接近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验证。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图形,咱们学过怎样求它的面积?(停顿)那我们该怎么办?请把你的想法用虚线在图中表示出来。

生动手画图。

教师有选择的展示方法。

3.师总结分割法和添补法。

其实不管是用分割法还是添补法,我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把这个组合图形转化成以学过的平面图形。

4.计算:现在你会计算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要算每个小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请找一找,并标出来。

生独立计算。

5.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

6.辨析及总结。

(1)同学们为什么不选择分割五个或十个小图形的方法来计算面积呢?分成的图形越少,计算面积时就越简便,所以我们以后在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要学会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刚才我们先用分割或添补的方法把组合图形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找出计算每个小图形所需的条件,再计算出组合图形的面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这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是优秀的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篇第一组1 草原2* 丝绸之路3 白杨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口语交际习作一回顾拓展一第二组5 古诗词三首6 冬阳童年骆驼队7* 祖父的园子8 童年的发现9* 儿童诗两首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第三组10 杨氏之子11 晏子使楚12* 半截蜡烛13* 打电话口语交际习作三回顾拓展三第四组14 再见了,亲人15* 金色的鱼钩16 桥17* 梦想的力量口语交际习作四回顾拓展四第五组18 将相和19 草船借箭20* 景阳冈21* 猴王出世口语交际习作五回顾拓展五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第七组22 人物描写一组23* 刷子李24* 金钱的魔力口语交际习作七回顾拓展七第八组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26 威尼斯的小艇27* 与象共舞28* 彩色的非洲口语交际习作八回顾拓展八选读课文1 拉萨古城2 故事两则3 一件运动衫4 丰碑5 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6 我们家的男子汉7 孔明智退司马懿8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9 我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生字表(一)生字表(二)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篇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

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的“沮丧、懊恼、诅咒、难以置信”等词语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新词佳句。

2.默读课文,能通过人物(教授、作者)的言行神态、行为变化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悟老教授对“我”真诚的无私的鼓励和帮助,懂得对人要多些宽容、多些关爱;同时通过对“我”拉小提琴经历的了解,懂得要想获得成功就要有勇气、有信心、有毅力。

并尝试以教授为第一人称创造性的叙述文中故事。

4.运用抓住课题及课文关键词句等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入木三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入木三分

五年级下册回归拓展七成语故事——入木三分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张艳玲教学目标:1、读懂成语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2、理解成语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课外搜集、阅读成语故事,积累成语。

教学重点:复述成语故事并积累成语。

教学难点: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课型:回顾拓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0分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日积月累,积累了很多描写人物外貌、神态、动作等的词语。

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成语典故。

1、板题,读题。

2、介绍王羲之。

二、初读故事1、自由朗读成语故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

2、指名朗读成语故事,检查字音并及时纠正、指导。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书断》张芝三、读文感知1、默读故事:1、想想哪一自然段讲了入木三分这个故事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王羲之写字为什么能入木三分?划出相关语句,交流自己的体会。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4、交流体会。

5、现在请谈一谈你对入木三分本意和引申义的理解。

6、用“入木三分”说一句话。

(概括: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书法、写作、表演等各个领域,赞誉人们认识深刻,分析透彻,技艺炉火纯青。

)四、总结拓展1、通过学习这则成语故事,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2、课外搜集成语故事,多读书,多积累。

五、作业自主阅读成语故事《力透纸背》《可见一斑》。

板书:入木三分王羲之笔力强劲见解深刻力透纸背颜真卿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少年时曾拜张旭为师。

有一次他向张旭请教书法用笔的道理,张旭说:“曾经听褚遂良说过,用笔要像印泥画沙一样。

”当时一直无法悟得其中的道理。

后来在一个岛上,有一个布满沙土的地方,因为平坦干净,让人看了,心里就感到愉悦,想要拿起笔来书写。

于是用锐利的锥子在沙地上画出劲拔峻险的形状,也因此领悟了其中用笔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回顾拓展七教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教学目的
1.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
2.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3.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语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描写人物的看法
教学重点
交流本组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交流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方法的心得体会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时间:两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

教师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形象,他们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正面的,有反面的。

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谁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他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学生交流(先自己说,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二)回顾课文内容,揣摩写作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金钱的魔力》,并思考这几篇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2.小组交流:
把这几篇课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找出来,推荐给大家,并说说理由。

你认为在人物刻画上最成功的地方在哪儿请分别说一说。

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

1.在学习和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上,你一定还有其他的收获,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3.在这次的习作中,你是怎样学习课文中人物写人的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的
(四)师总结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十六个词语,要求读准字音,把词语读熟。

2.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3.再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是描写人物的哪个方面的
4.组织学生分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一些描写人物的词语,同大家一起交流、欣赏)
5.让学生把这些词语摘抄到好词本上,注意不写错别字。

三、成语故事
1.自由读《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典故,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2.组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交流读后的体会和受到的启发。

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3.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成语写下来,并给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