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一、数字的起源故事。
1.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计数。
最初,人们只会用自己的手指或者身边的小石子来表示数量。
出去打猎,打到一只猎物,就放一颗小石子。
慢慢地,人们发现单纯依靠这些简单的方式不能满足复杂的计数需求。
于是,各个地区的人们开始创造自己的计数符号。
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表示数字,他们的1像一根小棍,10像一个弯曲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简单又方便,0 - 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组合出无数的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数学计算。
2. 在古代罗马,数字的表示很有趣。
罗马数字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 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罗马数字的计数规则比较复杂,比如写4的时候,不是用“IIII”,而是用“IV”,表示5 - 1,写9的时候是“IX”,表示10 - 1。
这种计数方式在当时的建筑、贸易等方面都有应用,现在我们还能在一些大钟的表盘上或者古老的建筑上看到罗马数字的身影。
二、小数的故事。
3. 从前有个小商贩,他卖布。
有一天,一个顾客来买布,顾客说:“我要1米布,但是你能不能把这1米布平均分成10份,我只要其中的3份。
”小商贩很为难,因为他平时只知道卖整米的布。
这时候,数学中的小数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把1米看作是1.0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米,那么顾客要的3份就是0.3米。
小数的出现让人们在测量和分配的时候更加精确。
4. 一位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的时候,发现如果只使用整数或者分数,很难准确地表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约等于3.14159。
如果没有小数的概念,人们在计算与圆相关的问题时,比如计算圆的面积(S = πr²)或者圆柱的体积(V = πr²h)就会非常困难。
小数的发展让数学在几何、物理等很多领域的计算更加准确。
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

数学简短小故事数学简短小故事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某些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人们通过多种故事形式。
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简短小故事(精选25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数学简短小故事1鸡兔同笼你听说过“鸡兔同笼”的问题吗?这个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趣题之一。
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就记载了这个有趣的问题。
书中是这样叙述的:“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你会解答这个问题吗?你想知道《孙子算经》中是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的吗?解答思路是这样的:假如砍去每只鸡、每只兔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角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
这样,(1)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由94只变成了47只;(2)如果笼子里有一只兔子,则脚的总数就比头的总数多1。
因此,脚的总只数47与总头数35的差,就是兔子的只数,即47-35=12(只)。
显然,鸡的只数就是35-12=23(只)了。
这一思路新颖而奇特,其“砍足法”也令古今中外数学家赞叹不已。
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化归法就是在解决问题时,先不对问题采取直接的分析,而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进行变形,使之转化,直到最终把它归成某个已经解决的问题。
数学简短小故事2门打开了,进来的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
刘建明先生请他坐下,小伙子自我介绍说:“我是内地的导游,叫于江,这次我带领了个旅游团到香港来旅游,听说您的大酒店环境舒适,服务周到,我们想住你们酒店。
”刘建明先生连忙热情地说:“欢迎,欢迎,欢迎光临,不知贵团一共有多少人?”“人嘛,还可以,是个大团。
”刘建明先生心里一阵惊喜:一个大团,又一笔大生意,真是太好了。
作为一名导游,于江看出刘建明先生的心思,他记上心来,慢条斯理的说:“先生,如果你能算出我们团的人数,我们就住您们大酒店了。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个好玩的数学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去买胡萝卜。
胡萝卜 3 元一根,小兔子想买5 根。
它拿出小钱包,数了数里面的钱,刚好15 元。
小兔子高兴地买到了胡萝卜。
还有一次,小猴子分桃子。
它有12 个桃子,要分给 4 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能分到3 个桃子呢。
数学是不是很有趣呀?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听故事。
小熊开了一家糖果店。
巧克力 5 角一块,棒棒糖 1 元一根。
小松鼠来买了2 块巧克力和3 根棒棒糖,小熊很快就算出了一共要4 元钱。
小猫过生日,它准备了一个大蛋糕。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8 块,来参加生日会的有7 个小伙伴,还多出来 1 块蛋糕,小猫自己吃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哟!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再听我讲数学故事。
小鸭子们排队游泳。
从前往后数,小黄鸭排在第 5 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4 个。
那这一排一共有8 只小鸭子。
小猪盖房子,它需要10 根木头。
第一天搬了 3 根,第二天搬了 4 根,第三天再搬3 根就够啦。
数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简单的数学小故事

简单的数学小故事【篇一:简单的数学小故事】①我乘坐的双层巴士中,1层连我在内一共有25名乘客,售票员告诉我2层的乘客人数是1层的40%。
那么这辆车上总共有多少人呢?②有只猴子从森林里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搬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往前走1米要吃1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蕉?③如果让你掷两颗骰子24次得到一个“双六”,你觉得可能性大于50%吗?④有a、b、c三人。
a说:“我有1个哥哥,3个妹妹。
”b说:“我有2个哥哥,2个妹妹。
”c说:“我有3个哥哥,1个妹妹。
”实际上这3人都同为兄弟姐妹,那么他们兄弟姐妹总共有几人呢?另附答案①、37②、25④、6【篇二:简单的数学小故事】数学在人的中处处可见,息息相关。
假设能良好的使用数学,则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
进入数学的礼堂,让一个一个字符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乐趣与方便。
其实计算,就是这么简单。
1、趣味数学 200字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便上去看。
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
于是就找法老。
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
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
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
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2、趣味数学小 200字战国时期,齐威王与大将田忌赛马,齐威王和田忌各有三匹好马:上马,中马与下马。
比赛分三次进行,每赛马以千金作赌。
由于两者的马力相差无几,而齐威王的马分别比田忌的相应等级的马要好,所以一般人都以为田忌必输无疑。
但是田忌采纳了门客孙膑〔着名军事家〕的意见,用下马对齐威王的上马,用上马对齐威王的中马,用中马对齐威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2比1胜齐威王而得千金。
这是我国古代运用对策论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五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1、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2、鲁智深这下真急了:“不可以这么算!”
3、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4、精彩故事融合经典数学例题
5、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
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
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
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6、总结概括就是:“趣味阅读、广开眼界、深入思索”。
7、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
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
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
8、镇关西问:“鲁智深,你还要什么?”鲁智深说:“我最喜欢吃耳朵,也来8/7斤。
”
9、考试开始了,真的有一题需要画一段5cm的线,徐小延拿着的这截断尺,有几种方法画出5cm的线呢?。
最新精选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 3篇

“4-1=0”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个数学公式“w=x+y+z”。
许多人不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说:“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是不说空话”。
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数学等式。
我就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4-1=0”。
看到这个等式,大家一定会说,“4-1”怎么会等于0呢?应该等于3才对,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为大家说一说“4-1=0”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学校组织检查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
我们组一共4个人,负责打扫教室卫生。
老师特别嘱咐我们要好好打扫,为班级争光,我们四个人个个胸有成竹。
扫到一半,垃圾桶满了,组长就叫果果去倒垃圾。
果果去倒垃圾,我们继续在教室打扫卫生,本来我们扫好了,他也应该到了。
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最后我们只好把垃圾都扫到墙角。
不一会儿,学校派老师检查了,看到我们班垃圾还在墙角,其他地方看也不看,就写了一个差字。
我们气急败坏地去找果果,到垃圾池那儿,果果不在,只有一个垃圾桶孤零零的在大树下面,要上课了,我们只好先上楼了。
一到教室,一眼看到果果坐在座位上,我们都去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回来,还把垃圾桶丢在大树下面。
果果懊悔地说:“我刚把垃圾倒完,就想去厕所,回来的时候在垃圾池旁边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垃圾桶…”我们纷纷数落他,差一点把他说哭了。
做完广播体操,学校公布了卫生检查情况,我们班最差。
同学们都怪我们为班级抹了黑,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们。
你说果果一个人失误,让我们四个人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这难道不是“4-1=0”吗?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如果当时我和果果一起去倒垃圾,如果看到他没有回来,我们三个中任何一人能下楼去拿回垃圾桶,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干什么事都要互相帮助,不至于让我们辛苦的努力化为“0”。
同学们,其实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等式还有很多,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说对吗?弯弯的月牙儿挂在树梢上,又黄又亮,小老鼠波比固执地认为那是天上的月牙儿面包,它馋极了,爬上了那棵高高的老松树。
自五年级数学故事25篇

自五年级数学故事25篇数学小故事箭1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数学小故事篇2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数学小故事篇3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数学小故事4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数学小故事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僵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目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数学小故事篇6群猴子在并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并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并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数学小故事篇7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并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讨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擅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五年级小学数学小故事作文5篇

五年级小学数学小故事作文5篇同学们,其实藏在生活中的数学等式还有很多,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说对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五年级小学数学小故事作文5篇,希望大家喜欢!数学小故事“4-1=0”美国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个数学公式“w=x+y+z”。
许多人不解,问他这是什么意思,爱因斯坦说:“w代表成功,x代表勤奋,y是不说空话”。
其实在生活中还可以找到很多这样的数学等式。
我就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了一个:“4-1=0”。
看到这个等式,大家一定会说,“4-1”怎么会等于0呢?应该等于3才对,下面我就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为大家说一说“4-1=0”的真正含义。
有一次,学校组织检查各个班级的卫生情况。
我们组一共4个人,负责打扫教室卫生。
老师特别嘱咐我们要好好打扫,为班级争光,我们四个人个个胸有成竹。
扫到一半,垃圾桶满了,组长就叫果果去倒垃圾。
果果去倒垃圾,我们继续在教室打扫卫生,本来我们扫好了,他也应该到了。
可我们左等右等也没等来,最后我们只好把垃圾都扫到墙角。
不一会儿,学校派老师检查了,看到我们班垃圾还在墙角,其他地方看也不看,就写了一个差字。
我们气急败坏地去找果果,到垃圾池那儿,果果不在,只有一个垃圾桶孤零零的在大树下面,要上课了,我们只好先上楼了。
一到教室,一眼看到果果坐在座位上,我们都去质问他为什么没有及时回来,还把垃圾桶丢在大树下面。
果果懊悔地说:“我刚把垃圾倒完,就想去厕所,回来的时候在垃圾池旁边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垃圾桶…”我们纷纷数落他,差一点把他说哭了。
做完广播体操,学校公布了卫生检查情况,我们班最差。
同学们都怪我们为班级抹了黑,都用异样的目光看我们。
你说果果一个人失误,让我们四个人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这难道不是“4-1=0”吗?从这件事中,我明白了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集体争光,都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
如果当时我和果果一起去倒垃圾,如果看到他没有回来,我们三个中任何一人能下楼去拿回垃圾桶,结果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篇一: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蜘蛛结的“八卦”形网,是既复杂又美丽的八角形几何图案,人们即使用直尺的圆规也很难画出像蜘蛛网那样匀称的图案.冬天,猫睡觉时总是把身体抱成一个球形,这其间也有数学,因为球形使身体的表面积最小,从而散发的热量也最少.真正的数学“天才”是珊瑚虫.珊瑚虫在自己的身上记下“日历”,它们每年在自己的体壁上“刻画”出365条斑纹,显然是一天“画”一条.奇怪的是,古生物学家发现3亿5千万年前的珊瑚虫每年“画”出400幅“水彩画”.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当时地球一天仅21.9小时,一年不是365天,而是400天.10、唐僧师徒摘桃子一天,唐僧命徒弟悟空、八戒、沙僧三人去花果山摘些桃子.不长时间,徒弟三人摘完桃子高高兴兴回来.师父唐僧问:你们每人各摘回多少个桃子?八戒憨笑着说:师父,我来考考你.我们每人摘的一样多,我筐里的桃子不到100个,如果3个3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沙僧神秘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4个4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了多少个?悟空笑眯眯地说:师父,我也来考考你.我筐里的桃子,如果5个5个地数,数到最后还剩1个.你算算,我们每人摘多少个?11、“>”、“<”和“=”的本领很久很久以前,数学王国里乱糟糟的,没有任何秩序.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中称王称霸,而且他们彼此之间总是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字天使看见这种情况很生气,于是就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要求他们一定要让王国变得有秩序起来.三个小天使来到了数学王国,0~9十兄弟轻蔑地盯着他们,“9”问道:“你们三个是干什么的?我们的王国不欢迎你们.”“=”天使笑了笑说:“我们是天使派到你们王国的法官,帮助你们治理好你们的国家.我是‘等号’在我两边的数字总是相等的;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他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尖尖朝谁,谁就小.0~9十兄弟一听他们是数字天使派来的法官,以及“=”的介绍,都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 从此以后,数学王国越来越强盛,而且有着十分严格的秩序,任何人都不会违反.12、“0”的故事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于是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住,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13、最古老的数学趣题在七间房子里,每间都养着七只猫;在这七只猫中,不论哪只,都能捕到七只老鼠;而这七只老鼠,每只都要吃掉七个麦穗;如果每个麦穗都能剥下七合①麦粒,请问:房子、猫、老鼠、麦穗、麦粒,都加在一起总共该有多少数?答案:总数是19607房子有7间,猫有7x7=49只,鼠有7x7x7=343只,麦穗有7x7x7x7=2401个,麦粒有7x7x7x7x7=16807合.全部加起来是7+72+73+74+75=1960714、蜂窝猜想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小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及误差都非常小.6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人们一直疑问,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隔墙为什么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15、蜗牛爬井德国数学家里斯曾出过这样一道数学题:井深20尺,蜗牛在井底,白天爬7尺,夜里降2尺,几天可以到达井顶?分析:如果认为答案是20/(7-2)=4就大错特错了!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把最后一天爬行的情况与前面几天爬行的情况区别考虑.蜗牛前3天昼夜爬行的高度:16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有一天,泰勒斯看到人们都在看告示,他也上去看.原来告示上写着法老要找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泰勒斯就到找法老了.法老问泰勒斯用什么工具来量金字塔.泰勒斯说只用一根木棍和一把尺子,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他把木棍插在金字塔旁边,等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就去量金字塔.他量了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金字塔底面边长的一半.把这两个长度加起来就是金字塔的高度了.泰勒斯真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他不用爬到金字塔的顶上就方便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下面就是一个小故事,是一个数字之间的故事. 有一天,数字卡片在一起吃午饭的时候,最小的一位说起话来了. 0弟弟说:“我们大家伙儿,一起拍几张合影吧,你们觉得怎么样?” 0的兄弟姐妹们一口齐声的说:“好啊.” 8哥哥说:“0弟弟的主意可真不错,我就做一回好人吧,我老8供应照相机和胶卷,好吧?” 老4说话了:“8哥,好是好,就是太麻烦了一点,到不如用我的数码照相机,就这么定了吧.” 于是,它们变忙了起来,终于+号帮它们拍好了,就立刻把数码照相机送往冲印店,冲是冲好了,电脑姐姐身手想它们要钱,可它们到底谁付钱呢?它们一个个呆呆的望着对方,这是电脑姐姐说:“一共5元钱,你们一共十一个兄弟姐妹,平均一人付多少元钱?” 在它们十一个人中,就数老六最聪明,这回它还是第一个算出了结果,你知道它是怎么算出来的吗?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1+2+3+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96+97+98+99+10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你看看合适么,谢谢【篇二:5年级的数学的简单小故事】69数学趣味小故事聪明的小男孩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给点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问:“谁能说出池子里有多少桶水,我就赏他珠宝。
如果说不出来,我就要‘赏’你们每人50大鞭。
”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
正在大臣们心慌意乱之际,走过来一个放牛的小男孩。
他问清了事情的缘由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位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
国王见眼前的小男孩又黑又瘦又小,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地回答出国王的问题。
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
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样回答的吗?其实,国王出的是一道条件不足的问题。
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
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
他是这样回答的:“这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是一桶水;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3桶水……”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他的头脑多么聪明,多么灵活啊!一个故事引发的数学家陈景润是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著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
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
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
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
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从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
兴趣是第一老师。
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