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

五年级数学小故事100篇一、数字的起源故事。
1. 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计数。
最初,人们只会用自己的手指或者身边的小石子来表示数量。
出去打猎,打到一只猎物,就放一颗小石子。
慢慢地,人们发现单纯依靠这些简单的方式不能满足复杂的计数需求。
于是,各个地区的人们开始创造自己的计数符号。
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表示数字,他们的1像一根小棍,10像一个弯曲的东西。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阿拉伯数字简单又方便,0 - 9这十个数字就可以组合出无数的数,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数学计算。
2. 在古代罗马,数字的表示很有趣。
罗马数字I代表1,V代表5,X代表10,L 代表50,C代表100,D代表500,M代表1000。
罗马数字的计数规则比较复杂,比如写4的时候,不是用“IIII”,而是用“IV”,表示5 - 1,写9的时候是“IX”,表示10 - 1。
这种计数方式在当时的建筑、贸易等方面都有应用,现在我们还能在一些大钟的表盘上或者古老的建筑上看到罗马数字的身影。
二、小数的故事。
3. 从前有个小商贩,他卖布。
有一天,一个顾客来买布,顾客说:“我要1米布,但是你能不能把这1米布平均分成10份,我只要其中的3份。
”小商贩很为难,因为他平时只知道卖整米的布。
这时候,数学中的小数就派上用场了。
我们可以把1米看作是1.0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0.1米,那么顾客要的3份就是0.3米。
小数的出现让人们在测量和分配的时候更加精确。
4. 一位数学家在研究圆周率的时候,发现如果只使用整数或者分数,很难准确地表示圆周长和直径之间的关系。
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约等于3.14159。
如果没有小数的概念,人们在计算与圆相关的问题时,比如计算圆的面积(S = πr²)或者圆柱的体积(V = πr²h)就会非常困难。
小数的发展让数学在几何、物理等很多领域的计算更加准确。
五年级关于数学的故事

五年级关于数学的故事我给你们讲讲我们班小马虎的数学故事。
这小马虎啊,可真是个有趣又让老师头疼的家伙。
有一次数学考试,考的是小数乘法。
题目是这样的:0.5乘0.8等于多少。
小马虎眼睛一瞟,心里想:“这还不简单,5乘8等于40呗。
”然后毫不犹豫地就在试卷上写了个40。
结果试卷发下来,那大大的红叉叉特别刺眼。
他还委屈地跟老师说:“老师,5乘8就是40呀。
”老师哭笑不得地说:“你看看这是小数乘法,得看因数里一共有几位小数呢。
0.5和0.8一共有两位小数,所以答案是0.4呀。
”小马虎这才恍然大悟,拍着自己的脑袋说:“我怎么这么马虎呢!”还有一回,我们在学三角形的内角和。
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是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
课后老师布置了作业,让算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多少度,已知它的底角是70度。
小马虎又开始犯迷糊了。
他想:“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一样,那肯定是180除以2呀。
”于是他大笔一挥,答案写了个90度。
第二天老师讲解作业的时候,说:“这个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都是70度,那顶角就是180 70×2 = 40度。
小马虎啊,你可不能这么马虎,要仔细读题,三角形内角和是三个角的和呀。
”小马虎听了,脸一下子就红了,他暗暗发誓以后做数学题一定要认真。
从那以后,小马虎虽然偶尔还是会犯点小错,但已经比以前好多了,他说他要和“马虎”这个坏毛病彻底说拜拜呢!在我们五年级,有个特别聪明的同学叫阿明。
有一天,数学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超级难的数学题,就像是一座难以攀登的高山。
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体水箱,从里面量长是5分米,宽是4分米,高是3分米。
水箱里原来有水深2分米,把一个棱长为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放入水箱后,水面会上升多少分米?同学们看到这个题都愁眉苦脸的,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在纸上乱画。
可是阿明呢,他眼睛一亮,就像发现了宝藏似的。
他先算出正方体铁块的体积,那正方体体积公式他记得可熟了,棱长乘棱长乘棱长,就是2×2×2 = 8立方分米。
五年级数学趣味小故事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我来讲个好玩的数学故事。
有一天,小兔子去买胡萝卜。
胡萝卜 3 元一根,小兔子想买5 根。
它拿出小钱包,数了数里面的钱,刚好15 元。
小兔子高兴地买到了胡萝卜。
还有一次,小猴子分桃子。
它有12 个桃子,要分给 4 个小伙伴,每个小伙伴能分到3 个桃子呢。
数学是不是很有趣呀?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听故事。
小熊开了一家糖果店。
巧克力 5 角一块,棒棒糖 1 元一根。
小松鼠来买了2 块巧克力和3 根棒棒糖,小熊很快就算出了一共要4 元钱。
小猫过生日,它准备了一个大蛋糕。
要把蛋糕平均分成8 块,来参加生日会的有7 个小伙伴,还多出来 1 块蛋糕,小猫自己吃啦。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哟!
《数学趣味小故事》
小朋友,再听我讲数学故事。
小鸭子们排队游泳。
从前往后数,小黄鸭排在第 5 个,从后往前数,排在第4 个。
那这一排一共有8 只小鸭子。
小猪盖房子,它需要10 根木头。
第一天搬了 3 根,第二天搬了 4 根,第三天再搬3 根就够啦。
数学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五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五年级数学简短小故事
1、理发店里人很多,大家挨着次序理发。
陈景润拿得牌子是三十八号。
他想:轮到我还早着哩,时间是多么宝贵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费掉。
他赶忙走出理发店,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个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来。
他背了一会,忽然想起上午读外文的时候,有个地方没看懂。
不懂的东西,一定要把他弄懂,这是陈景润的脾气。
2、鲁智深这下真急了:“不可以这么算!”
3、最近“数学商店”来了一位新服务员,它就是小“4”。
4、精彩故事融合经典数学例题
5、两辆火车沿相同轨道相向而行,每辆火车的时速都是50英里。
两车相距100英里时,一只苍蝇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从火车A开始向火车B方向飞行。
它与火车B相遇后,马上掉头向火车A飞行,如此反复,直到两辆火车相撞在一起,把这只苍蝇压得粉碎。
苍蝇在被压碎前一共飞行了多远?
6、总结概括就是:“趣味阅读、广开眼界、深入思索”。
7、唐僧师徒四人走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上,他们又饿又累,猪八戒想:如果有一顿美餐该有多好啊!孙悟空可没有八戒那么贪心,悟空只想喝一杯水就够了。
孙悟空想着想着,眼前就出现了一户人家,门口的桌上正好放了一杯牛奶,孙悟空连忙上前,准备把这杯牛奶喝了,可主人家却说:“大圣
且慢,如果您想喝这杯奶就必须回答对一道数学题。
”
8、镇关西问:“鲁智深,你还要什么?”鲁智深说:“我最喜欢吃耳朵,也来8/7斤。
”
9、考试开始了,真的有一题需要画一段5cm的线,徐小延拿着的这截断尺,有几种方法画出5cm的线呢?。
数学故事五年级

数学故事五年级在数学教育中,故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力。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数学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故事一,小明的数学比赛。
小明是一个非常喜欢数学的孩子,他经常参加各种数学比赛。
这一天,学校举行了一场数学比赛,题目非常难,但小明却信心满满。
比赛开始了,小明认真思考,不断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最终他成功解答了所有的题目,成为了全校第一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肯下功夫,就一定能够取得好成绩。
故事二,小红的数学困惑。
小红是一个数学学习上遇到困难的孩子,她总是觉得数学题目很难,做不好。
有一天,她遇到了一道特别难的题目,她想了很久也没有办法解答出来。
于是,她找来了爸爸妈妈,向他们请教。
爸爸妈妈耐心地给她讲解,帮助她理解了题目的解题方法,最终,小红成功解答了这道题目,她觉得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只要有耐心,就一定能够学好数学。
故事三,小李的数学启发。
小李是一个喜欢思考的孩子,他总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的奥秘。
有一天,他在超市购物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袋糖果的价格是5元,而两袋糖果的价格却是9元。
他很奇怪,于是他向妈妈请教,妈妈告诉他这是因为购买两袋糖果可以享受折扣优惠。
小李恍然大悟,原来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他更加热爱数学了。
故事四,小张的数学趣味。
小张是一个喜欢玩游戏的孩子,他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游戏,九宫格游戏。
这个游戏需要在九宫格中填入数字,使得每一行、每一列以及对角线上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小张非常喜欢这个游戏,他在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加深了对数学的理解。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可以是非常有趣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故事五,小王的数学实践。
小王是一个喜欢动手实践的孩子,他在学习中总是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数学知识。
自五年级数学故事25篇

自五年级数学故事25篇数学小故事箭1昨日晚上我去给弟弟买贴画儿,买了8张贴画儿,我买了一张铠甲勇士的拼图,贴画儿每张1元共8元,拼图3元,一共8+3-11元,我给老板搞了搞价钱,便宜了1元,给了老板10元钱。
我和妈妈开开心心地回家了数学小故事篇2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便请阿基米德鉴定。
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一样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一样,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
根据这一道理,就能够决定皇冠是否掺假数学小故事篇3华罗庚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数学小故事4卖钢琴的厂家有20台钢琴。
一天,来了4个小朋友他们都抢这要这20台钢琴。
只有亚亚一个人突然平静了下来,说:“我们能够分一分呀!”卖钢琴的阿姨说:“对呀,我怎样没想到。
”之后星星说:"那我们怎样分呢?”谁能回答星星的问题,亚亚说。
一个叫红红的小朋友说:“我能回答,20除以4-5。
所以我们每人能分到5台钢琴了。
”亚亚、星星和阿姨,说:“太棒了数学小故事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僵略恺撒指定历法。
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天。
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目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数学小故事篇6群猴子在并旁玩,一阵风将一只猴子的帽子吹到并里,他招呼来18个小伙伴,从并上方的松上一个接一个去捞帽子,有4只猴子没有上树,就捞着了帽子,问:是几只猴子上树下井接在一齐把帽子捞上来的数学小故事篇7一只蜗牛不留意掉进了一只枯并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讨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擅到那里只能在那里生活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小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
那天,数学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
数学老师说:“同学们,我有一个问题要给你们,看看你们能不能解答出来。
问题是这样的:有一只兔子,它只能跳一步或两步。
现在,它要跳上一个有五级台阶的楼梯,问它一共有多少种跳法?”小明听到这个问题后,眼睛亮了起来,他喜欢数学,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不难。
他立刻举手请教。
数学老师欣喜地说:“小明,你把答案告诉大家吧。
”小明思考了一会儿,然后说:“老师,我觉得问题的答案是8种跳法。
”同学们都对小明的答案感到好奇,纷纷围了上去。
小明解释道:“兔子可以选择跳一步,然后还剩下四级台阶,兔子还有四种跳法。
兔子可以选择先跳两步,然后还剩下三级台阶,兔子还有三种跳法。
兔子可以选择先跳一步,再跳两步,然后还剩下两级台阶,兔子还有两种跳法。
所以一共有4+3+2=9种跳法。
”其他同学听完小明的解答,纷纷表示赞同。
数学老师也对小明的答案给予了肯定。
数学课过后,小明的朋友小华和小红也对小明的解答表示了赞赏。
他们都觉得小明真是太聪明了。
第二天,小明的数学老师有了一个新的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有一个新问题给你们。
请你们思考一下:如果台阶的级数增加到十级,那么兔子一共有多少种跳法呢?”这次的问题比上次的要复杂一些,同学们开始认真思考。
小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举手。
数学老师笑着说:“小明,你觉得答案是多少呢?”同学们都对小明的答案感到惊讶。
他们纷纷询问小明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的。
其他同学听了小明的解答,都觉得小明的思维非常灵活,能够想到这么多种情况。
小明的数学老师对他的答案表示了肯定,并且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数学。
从此以后,小明喜欢上了数学,他觉得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问,能够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他决心要再接再厉,成为一个出色的数学家。
五年级数学趣味故事

小明和小红是好朋友,他们都喜欢吃糖果。
有一天,他们一起去买糖果,小明买了12块糖果,小红买了8块糖果。
他们回到家后,想要把糖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吃一份。
可是,他们发现,如果把糖果全部放在一起,总共有20块糖果,无法平均分成两份。
他们怎么办呢?
小明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先把糖果按照买的数量分开,然后再交换一些糖果,这样就可以平均分了。
”小红问:“怎么交换呢?”小明说:“比如,我把我的4块糖果给你,你把你的4块糖果给我,这样我就有12-4+4=12块糖果,你就有8-4+4=8块糖果,我们都一样多了。
”小红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就同意了。
他们按照小明的办法交换了糖果,然后各自拿走了一份,开心地吃了起来。
他们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就把它写下来,给老师和同学们看。
老师和同学们都夸奖他们很聪明,也学习了他们的方法,解决了一些类似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数学课堂小故事
涌泉完小纪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力求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悟和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学习要求;运用切合课堂实际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下面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小学五年级《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节课时运用故事教学的体会:
㈠运用故事寻求知识背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寻求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
如:在教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时,我选择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你又有什么想法?这样同学们就会深深地感悟到水面的上升是因为小石头有自己的体积。
在此基础上再来教学新知,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
㈡利用故事生活原型,帮助学生建构新知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实,佷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就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
再次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同学们明白了上升的水的体积其实就是小石头的体积。
小石头的体积可以怎样求出来呢?同学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利用有刻度的量杯,上升后的石头与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就等于了小石头的体积。
也有的同学质疑:如果没有量杯怎么办?通过讨论得出把石头放在规则的容器里也能求出小石头的体积,运用转化的策略,底面积×水面上升的高度!课堂在故事的引领下,变得生动丰富了。
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㈢故事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领略数学风采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知识从哪里来,更要让学生知道往何处去,并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顺利地解决“怎样去”的问题,这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例如:学习了“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后,便可让
学生围绕“所有的物体都能用排水法吗?”等实际问题思考并展开讨论;讲述“阿基米德鉴别王冠的故事”,使学生通过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味到数学的巨大魅力。
当然,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我的故事课堂还做得不够。
原因是: 1、学生的学习主动权不敢放手。
2、自己的教学观念还不够更新。
3、学生的活动放手不够。
4、对学生的自主参与,主动学习培养不够。
教师不是为了教学生而教,不是把知识像填鸭式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发展学生能力等方面下功夫,要把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展示自己,为学生搭建好发展能力的平台。
为此,我们只有娴熟的掌握好故事教学,才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让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学会去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