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手段

合集下载

化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化学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教 坛天地
化 学 教 学 群
运用 电教手段 , 优化课堂教学 , 是我校推进素质 说用肉眼看不 见 , 就是用 一般 的显微镜 也观察 不到 教育 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个成功 的 、 格 的教 师首 的 , 要 用 扫 描 隧 道 显 微 镜 放 大 几 十 万倍 , 至 几 百 合 需 甚 先应该是一个善于不 断 自我更新 的学 习者 ; 何一 万到几千万倍才能看到 , 任 如果光凭老师讲 解 、 学生看 个教育工作者 , 只有 在及时地 汲取 当代 最新 的教学 课本 是很难理解和掌握 的。现在我借助电教多媒体 成果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 , 才能与时俱进 , 确保教育 技术 , 先在大屏幕上显示道尔顿 、 汤姆生 、 卢瑟福 、 阿 质量和效果 。实践证明 , 运用电教手段 , 优化化学教 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在分子 、 原子发现 上的贡献 , 对学 学, 关键在 于对 电教媒体 的选择和运用 上。 生进行爱学 习、 爱科学 的情商 教育 , 然后把 分子 、 原 电教媒体的选择 子在不断地运动 , 物理 变化 中分 子之 间距离 的改变 , 媒体的选择必须为实 现教学 目标服务 , 实现 化学 变 化 中分 子 分 成 原 子 、 子 重 新 组 合 成 新 的 分 为 原 教学效果最优化服务 , 这是一 条重要 的原则 。如果 子等微观现象制成幻 灯片展 示在大屏 幕上 , 让学 生 明 摸 教师单单把 电教媒体 看 做是 向学 生灌 输知识 的工 直观 、 了地 学 习 这些 本 是 看 不 见 、 不着 的微 观粒 具, 或者把运用 电教媒体当做作秀的工具 , 那就谈 不 子 , 生 的 学 习 兴趣 浓 , 情 高 , 果 好 。 学 热 效 上 是 成 功 的 电 化教 学 , 而会 造成 滥 用 媒 体 、 宾夺 反 喧 学 习化 学 , 不 开 实 验 , 为 化 学 是一 门 以实 验 离 因 主 、 而不实 , 华 是为 电 教 而 电 教 的 形 式 主 义 , 益 于 为基 础 的 自然 科 学 。演 示 实 验 、 生 分 组 实 验 自然 无 学 教学。要 真正 实现课 堂教学结 构 的优 化 , 必须根据 是必不可少的 , 味实验更有 利于提 高学生 学 习的 趣 学科的特点和教材 的具体 内容 , 合学生 年龄和心 兴 趣 。但 并 不 是所 有 的 实验 都 能 在教 室 或 者 实 验 室 结 理特点 , 选择最有效的教 学方法和最佳 的教学媒体 , 完成 , 么这就需要借助于 电教手段 , 那 利用 多媒体技 并进行优化组合 , 设计 出最佳教学方案 , 实施 于教学 术把一些实 验制 成课 件 , 过投 影仪 放映来 完 成 。 通 中。因此 , 媒体 只是 配角 , 从属 于教 学 的一 种手 例如 , 是 实验室用过 氧化氢溶液 制氧气 的发生装 置和 段, 任何时候课 堂教学都要 以教师为主导 , 学生为主 收集装置 , 发生装置的仪器课本上只展示一种 试管 , 体。 而实际上还可以用锥形 瓶 、 口瓶 、 广 平底烧瓶等仪器 二、 电教 媒 体 的 运 用 来代替试 管 ; 橡皮塞既可 以是单孔的 , 也可 以是双孔 学习化学 , 首先要解决元素符号 、 化学式及化学 的; 漏斗既可 以是长颈 漏斗 , 也可 以是分 液漏斗 ; 所 方程式 的书写等 问题。元 素符号 的记忆 , 是初 学化 以由以上仪器 可 以组装很 多 种制 取氧 气 的发生 装 学中的一个难点 。传统 的教学方式 , 往是教 师读 置 。 往 上一 两遍 , 学生 知道读音之后 , 自己开始一遍又一遍 如果这些发生装 置都用 实物展 示 出来 , 不但 需 地背起来 , 这种机械般重复的背法近似于死记 硬背 , 要的仪器 多 , 花费的时间长 , 而且学生也很难一一观 久而久之 , 学生厌烦 , 便失 去学 习兴 趣 , 学习效 率也 察清楚 ; 那么借助电教手段 制成幻灯 片, 投放在大屏 会下降 。因此在元 素符号 的教学 中 , 总是先 把每 幕上 , 我 既节省 了时间 、 节约 了实验仪 器 , 又便于学 生 种元素符号及元素名 称制成幻灯 片 , 并插上 一些 观察 、 比、 对 理解掌握 。还有一些涉及有毒物质的实 相关 的 图片 和 声 音 , 学 生 通 过 视 觉 、 觉 的 感 受 , 让 听 验, 不管是在教室做还 是在 实验 室做 , 有毒物质都 会 留下深刻印象 , 然后 利用制成 的卡片抢 答刚刚 展示 排放 到空气 中污染 空气 , 人们吸 收后影 响人体 健 被 的内容 , 以提高学生 的记忆力 和竞 争意识 。这种 教 康 。如硫磺 的燃烧 , 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 氨水 与 一 浓 学方法 , 使学 生对 学过 的元 素符 号记 得准 , 可 记得 浓盐酸反应 , 钠在氯气 中燃烧 等实验 。把这 些实验 播放在大屏幕上 , 既便 于 牢, 能很快记住元素 符号及其 名称 。在进 行课 堂提 利用 多媒体技术制成课件 , 问和练习时 , 我会先 出一些 比较基础 的问题 , : 如 给 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 到了知识 , 节约 了资源 , 学 又 出元素符号写名称 , 给出名称写元素符号 , 判断元 素 还保护 了环境 , 到了三全齐美 , 做 何乐而不为呢。 符号的对错等 ; 把问题 或练习题制成幻灯片 , 这样既 当今时代 , 没有哪一个行业能像教育这样 , 与一 节 省 课 堂 时 间 , 可 以 随 时 随 地 测 试 学 生 听 课 和 老 个人的利益 、 又 发展 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 ; 也没有哪 师讲 课的效果 , 及时订正出错 的内容 , 做对 的给予鼓 个行业能像教育一样 , 民族 和 国家 的未来 息息 与 励和表扬 , 这样有利于学 生接受 和掌握 。为 了提高 相关 。在教育信 息化时代 , 教师的知识和观点更新 , 学生学 习化学 的兴趣 , 我把 化学式 的写法和 读法进 显得 比以往任何 时候 都更 为重要 。把 电教媒体技术 行分类整 理 , 成课 件 , 用课 余时 间演示 给 学生 运用于教学 , 制 利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 这对我来说虽然有 看, 激发了学生 学 习化学 的 积极性 、 主动性 和创 造 点步履艰难 , 我将始终不渝地探 索下去 , 因为我坚信 性 。这样 , 利用 电教媒体 的优势 , 使化学教学收到 了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 推进 素质教育 , 提高教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学质量 , 培养新世 纪 的创新 人才是 教师所 具备 的职 学习化学 , 中一个难点就是物质的微观构成 。 业 素养 。 其 因为分子 、 原子 、 子等微粒 都非 常非常得 小 , 要 离 不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通许 县第一初级 中学)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论文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论文

如何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突破科学课教学难点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实验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的必要条件。

只有恰当地应用电教手段,才能发挥其在教与学中的媒介作用,化难为易,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电教艺术的关键在于巧用电教手段。

教学中不注意电化教学的特点,不考虑选择运用电教手段的时机,就成了课堂机械化,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优势,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本文就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手段,突破教学难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电教手段提高教学呢?1.灵活运用电教设备,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增强感知传统教学方式主要靠粉笔、黑板、挂图或模型,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不感兴趣;而电教手段能变抽象为直观,化虚为实,化繁为简,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

如讲《昆虫》一课,学生掌握了昆虫的概念以后,能否在众多的动物中判断出哪些是昆虫,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以蚂蚁为例制作一组抽拉组合片,通过演示,将蚂蚁的头、胸、腹部位分开,学生很容易看出蚂蚁的身体由三部分组成。

学生通过表象获得了感知,把概念和“实体”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再投放几组动物投影片,学生能很快识别出哪些不是昆虫。

在情境中引发了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里既学到了知识,又突破了《昆虫》一课的难点。

2.巧用电教实验,培养能力,提高质量电教实验媒体通过形、声、色来传授教学信息,增大教学容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讲《自然界里水的循环》一课,文中有插图。

下雨是学生们熟悉的自然现象,但形成“雨”的原因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

于是教学中出示组合折叠片,向学生演示“雨”形成的过程,然后分组由学生亲手操作,学生在一片“下雨”了的声音中完成了实验。

而后教师又演示了《云雨形成多功能演示仪》的实验,收录机配有轻松愉快的音乐和“哗哗”的下雨声,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培养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学生们纷纷表示:“老师,等我们长大了造一个大降雨器,好让家乡年年风调雨顺。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的运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作用与教学过程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效果、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应用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辅助教学,借助图、文、声、像,能把教学时说不清讲不明的数学图形特别是立体的图形,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展示给学生,帮助他们理解和想象,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习兴趣,改变学习方式电教手段能给学生提供大量色彩鲜明、生动逼真的视觉形象,能形象直观地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图文并茂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

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设计了有关的教学课件,使用这些课件时,屏幕就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像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学习。

二、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指导探索方法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通过电教手段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与法则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

初中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初中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

初中教学中电教手段的应用1. 引言1.1 电教手段的定义电教手段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电教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开展互动教学,实施个性化教学,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电教手段包括利用电子设备、网络技术、教育软件等进行教学活动,是现代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教手段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教育中,电教手段的应用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1.2 电教手段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电教手段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电教手段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电子白板进行互动教学,可以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好的体验。

电教手段可以丰富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多元化。

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师可以获取到更为广泛深入的知识资料,为学生呈现更加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拓宽视野。

电教手段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高效。

通过利用教育软件进行个性化教学和电子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电教手段在初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将会为初中教学带来更大的发展和提升。

2. 正文2.1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是指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在初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形象化的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电教手段培养能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已经成了我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能在教学过程中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是具有智能化的双向教学活动过程。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大大地简化了教师的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

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向发展。

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

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讲:“之字形”及“螺旋”线路。

这些办法会怎么样呢?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处失败。

这样在对比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贴切,运用更灵活。

再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

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

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重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

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

”……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摘要: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娇子,在当今社会中独领风骚,语文作为中国的母语课程,在学科教学中举足轻重,语文教学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运用电教提高教学效率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电教化手段,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电化教学手段打都具有声像鲜明、直观形象、感染力的特点,可以高度再现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乃至古今中外的社会历史,能激发学生所学教材的热情。

如教学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播放教学录像片,让学生在欣赏中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有关的社会背景和童话知识,给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能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直观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提供自然、地理、历史、人物、环境等各方面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表象学生对储备,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得到充分的感知,如《海上日出》可以向学生展示图上描绘的景象的部分画出来,让学生体会到美大自然创造的美。

幻灯、投影、影视可用具有视觉形象意义的写景散文、诗歌、实物说明文、寓言、故事等,还可以辅助说话训练和写作指导,将说话练习,口头作文录下来,供学生纠错校正用,以训练其口头表达能力。

如教学《古代诗歌》可以先让学生听这首诗歌的录音磁带,校正声、调、韵,然后记学生诵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疑点,最后放配乐的诗欣赏活动画面,体会诗人的感情、诗歌的意境。

电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传统教学手段相比,电教更重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如学生按照字幕给出的问题来回答,要同时动脑思考,动手做题,动眼阅读,有时还要动口询问,这就锻炼了思维和各种感觉器官的互相配合。

电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生产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淡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因此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科学教学

又如讲《 溶解》 一课时 , 我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置在
投影仪上 , 并 加 上水 , 接 着再 放 入 少许 的 高锰 酸 钾 , 使 学生 能清 楚地 观察 高锰 酸钾 在水 中 的溶解 过程 ,先 是 一粒 高锰 酸钾 周 围的水变 成 深紫 色 , 再慢 慢地 逐渐 扩散 , 周 围水 的颜 色 由深紫 色变 成浅 紫色 , 一直把 高锰 酸钾 完全 溶 解 。 如 果搅 拌 一下 , 就更 容 易看清 溶解 的速 度 。这样 , 学生 在 屏幕 上能 清楚 地 观察 到 高 锰酸 钾 的溶 解 过程 , 既形象 、 生动 , 又 记忆
赏一 段花 园和 动物 园的画 面 ,边 欣 赏边 介绍 动 物的 作息 规
识, 建 立起 自己 的知 识 结构 , 更重 要 的 是加 大 了信 息 量 , 拓
展 了 思维 空间 。例如 , 对同 一题材 进 行 比较 。某些 教材 的 主
旨, 单 独看 无 可非议 , 但学 生往 往容 易产 生片 面 认识 。 这时 ,
语、 奇 闻趣 谈 , 或 利 用 报刊 、 科 普读 物 呈现 生 活 中 的科 学 现
教 师如 能从 另 一侧 面提供 一 些课外 阅 读材 料让 学 生对 照 阅
律和 植 物的 开花 时 间。再 给出 一组 植物 图片 , 让学 生 阅读 , 说 一说这 些植 物在 一天 中有什 么变 化 ?是什 么在 影 响着 它
们发 生变 昼夜 对 动植
学 生深 入理 解教 材 ,掌握 基础 知识 ,也 有 助于 学生 整 理知
生 认 真观 察 演 示 的过 程 : 在 载 玻 片上 滴 水 , 撕 洋 葱 的 表皮 ,
的第五课《 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一课 时, 如果只是让学生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现 代 化 聚 焦
慧 第 1 0期 6
运用电教手段 ,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潘 蕙
孔子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 ” 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学生好 问 、 好奇 、 爱做 尤难为学生掌握 。如果使用微机和投影片 , 上述 问题 就可 迎 刃而解 。具体做法 : 课前对各知识点分 门别类 的精 心设 计好投 影片 , 并把“ 知识结构 网络 图” 输入 微机储存 起来。
热 烈 讨 论 中 , 师 不 失 时 机 地 启 动 微 机 , 出 “ 识 网络 教 输 知

运用 电教手段 , 创设情境 。 诱发学生主动学 习
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参与语言的实践 , 而语言 实践 活动 总是在一定 的情境 中进行的。 因此为 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 变被动学 习为 主动 学习 , 在呈 现新教材 时运 用 电教手 段, 为学生创设情境 , 将真实的生活引进课堂 , 短教 学与 缩 实践 的距离 , 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 使他们轻 松获取新 知识 , 掌握新 内容 。 例如 , 笔者在讲 中等职业教育英语基础版第二册 Un i t 5 Pl t n时 , o ui l o 先利用 C I A 课件创设一种景象 : 清澈 的湖 水变成 了气味难 闻的黑水 ,且湖面上飘浮着一条条大鱼 , 在湖泊不远处有一个 正冒着黑烟的化工厂。 学生对此既心
判 , 非是 以观点 正确 的一方为胜 , 并 而是看 辩论双方 能否 自觉独 立地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来表达 自己的观点 , 是否善 于 由此及彼 地产生联想 ,是 否有独到 的体 会和新鲜 的感 受 ,以此来 培养学生思维 的敏捷性和创造性思维 的品质 。
利用各种感官 , 感知语言材料 , 习探索新 内容 , 学 同时通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21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

加强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自己的实践和所见所闻谈谈多媒体技术对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要贴进生活”、“数学问题生活化”。

事实上,学生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他们有一定生活基础的数学知识,并且对此更感兴趣。

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这在统计知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

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

比如在学习概率统计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事先拍下一段反映某十字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另外还在课前就七年级3个班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粗加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

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探究的意识。

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多种感官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进行说教式的教学,媒体运用单一,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乏味感。

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

布鲁纳说:“学习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以其直观、鲜明的声、色、形等手段,能使教学情境变得生动活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注意和兴趣。

动画是生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设计制作出包含动画的课件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乘方的意义时,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情境:
1、吃过手工拉面吗?拉面的师傅是怎样拉的?(结合学生口述过程)
多媒体展示制作过程如下图(多媒体展示)
2、每对折一次称为1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长长的面条。

(课件)问题(1)对折一次拉开是几根?
(2)对折二次拉开是几根?
(3)对折三次拉开是几根?
(4)对折四次拉开是几根?
(5)对折五次拉开是几根?
3、怎样用算式表示?
(课件)你能发现一根拉面对折几次后所得根数与对折次数的关系吗?(此处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因为他身(深)有体会,加上多媒体的配合让学生各个感官都兴奋起来了。

三、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电化教学的核心是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只有当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突破难点的情况下,才能谈得上提高教学质量。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于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是很好的手段。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相遇问题”“追击问题”时,运用课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

教师简单地操作鼠标,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条铁轨,上面有一辆火车从左往右地行驶,一会儿,另一辆火车也从右往左地驶过来,两列火车在逼真的火车运行时发出的声音中相对开出,直到相遇。

这时屏幕上出示了一道题:“两地间的铁路长435千米,甲乙两列火车从两地相对行驶,甲车每小时行驶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69千米。

甲车开出后1小时乙车才开出,再过几小时两车相遇?”教师再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了线段图,在线段图上分别标出了每小时火车所行的路程。

这样难点在火车形象运行的动态演示和直观的线段图中得以解决,它比老师的任何解释都具有说服力,增强了感观上的剌激。

演示一结束,学生们很快就列出正确的方程解答。

因此,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清楚地掌握概念,获得正确的结论,并尝到成功的喜悦,强化了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可以弥补传统媒体的不足。

如教学“从三个方向看”一课时,从立体图形的上面、正面、左面看怎样画出图,用传统手段,包括直观操作、投影演示等都很难把要害讲清楚。

而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方便地演
示,学生通过观察动态的过程,很容易看到不同方向三个图形的样子。

在操作过实物,在看过多媒体演示的动态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一个固定的立体图,然后通过自己的想象画他的三视图,这样一个由直观操作到看动态图再到完全脱离图形的凭借空间想象自己画图的过程,学生逐步形成了空间观念。

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中学生的认识特点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并且不断成熟,要使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就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使之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从而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

而多媒体计算机通过模拟演示,突出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达到培养智能,启迪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教学中,利用软件演示,以圆柱体为例:
①教师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示几个圆柱的实物图;再操作鼠标,圆柱实物图背景消去,剩下闪烁的圆柱立体图,学生从圆柱实物图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

②操作鼠标,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然后这个长方形绕着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形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掌握圆柱的形成过程和认识圆柱的底和高。

③操作鼠标,圆柱的底面随着闪烁慢慢地从上往下移,让学生认识圆柱不但两个底面的面积相等,而且从上到下的粗细一样,也就是说每个横截面的面积都相等。

④待学生掌握了圆柱的特征后,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把圆柱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图形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各抒已见,自由发挥;有的认为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有的认为是平行四边形,有的认为是正方形。

到底哪个答案对呢?老师不急着表态,而是操作鼠标,让学生观察屏幕上的演示:把圆柱的侧面竖着剪开,打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

⑤操作比较:如果把侧面斜着剪能否得到一个长方形?斜着剪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⑥思考:这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长(底)和宽(高)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呢?在什么条件下展开后的圆柱体的侧面是个正方形?这时又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面积?学生通过计算机的形象演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操作过程和观察比较过程,能有条有理地讲述圆柱侧面面积怎样推导出来。

学生通过充分的动眼、动手、动脑、动口,不但弄清楚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也活跃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五、借助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加课堂密度,强化学习动机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亦有其规律。

借助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的特点,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人机对话,计算机对学生的答案即时作出反应,对的会出示一个小孩子哈哈笑的声音,或会发出掌声、动听的音乐声和以示表扬的说话;做错时,那小孩子会难过得流泪,或发出沉沉的声音表示再动脑筋,重做一次;及时的反馈,使学生很快知道学习
结果,满足其求知欲望。

这样,不但能增加课堂密度,缩短反馈时间,而且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

六、优化了练习,深化了学生思维
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可以达到优化练习,从而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技能的重要手段,它需要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练习时可以利用省时、容量大、拓宽思路的特点来强化练习效果,提高练习效率。

如在学生理解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后,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判断练习:若给出三角形形的三个角中的一个角,判断出是什么三角形吗?①露出一个钝角;②露出一个直角;③露出一个锐角,让学生依次进行判断。

在对“露出一个锐角”的判断中,有的学生说是“锐角三角形”,对此,故意让屏幕显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当学生说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时,却让屏幕显示一个“钝角三角形”。

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生通过思考认识到:因为三种三角形都有锐角,所以,只露出一个锐角是不能判定是什么三角形。

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因其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它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出现,大大改善了认知环境,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教师在设计、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立足于数学具体的教学,立足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之上,从课堂实际出发,从体现学生主体考虑,找到多媒体和学科教学的最佳整合点,让合适的教学技术为数学教学推波助澜,给数学教学锦上添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