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讲义

合集下载

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散文部分)

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散文部分)

Ⅰ、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散文部分)第一篇寡人之于国也1、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孟子的文章向来十分长于说理。

这篇文章就充分体现了其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色。

首先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批评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不当,然后再提出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先以批评的态度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行径,然后马上又说只要君王不怪罪年成不好就可以使“民至焉”:这都是先抑后扬,先使梁惠王认识自己的错误,同时又给予其希望,让梁惠王明白他的错误其实是可以改正的,只要改正了就可以解决“民不加多”的困惑。

在打消梁惠王矜傲情绪的同时,又能抓住他渴望民众拥戴的潜在心理进行诱导;在阐述实行王道的具体措施时,采取先易后难、步步推进的程序:这都是循循善诱的体现。

让梁惠王认识到,只要实行王道,那么就有称王天下的可能性。

2、比喻的使用。

这篇文章中孟子用了两个比喻来增加自己的观点的说服力。

(1)用逃跑者“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来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

(2)用拿刀杀了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来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观点。

孟子通过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的佐证自己的论点,使单纯的说理变得妙趣横生,收到了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非常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效果。

3、许多排比句的运用,也大大助长了文章的雄辩气势。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大量的运用排比句式,或递进、或类比,使文章气势雄浑,使自己的论述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

(1)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

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重点讲义一、课程概述《大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

本讲义旨在为自学考试的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大学语文》课程重点内容,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二、课程目标1. 掌握基本语言表达技巧:包括写作、阅读、听说等能力的提升;2. 理解与分析文本:通过阅读与分析文本,提高对语言细节、文化内涵的把握能力;3. 加深对文化与思想的理解:通过阅读名著、文学作品等,增进对文化和思想的认识。

三、重点知识点讲解1. 文字阅读与理解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进行文字阅读与理解。

包括字词理解、句子理解、段落理解、篇章理解等。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至关重要。

2. 修辞与写作技巧修辞与写作技巧是《大学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

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可以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艺术性。

在此部分,我们将重点介绍常用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并提供相应的例句和练习。

3. 名著阅读与文化修养《大学语文》课程还包括对名著的阅读与理解。

通过读名著,可以加深对文化和思想的理解,并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深度阅读的能力。

我们将重点介绍几部经典名著,包括《红楼梦》、《西游记》等,并提供相应的阅读指导和思考题。

四、学习方法与策略在自学考试过程中,学习方法与策略至关重要。

本部分将介绍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大学语文》课程。

例如,如何利用时间,如何进行重点内容的归纳总结,如何做好复习备考等。

五、总结与展望在本讲义的最后,我们将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

我们希望学生通过自学考试,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六、结束语本讲义旨在帮助学生自学考试《大学语文》课程,通过提供全面、系统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

04729大学语文》课程讲义

前言《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门公共课,几乎所有参加自学考试的同学都要参加此门课的考试。

自考的课程,只要是考试大纲、教材没有变动,每次的考试出题的内容、难度是不会有变化的。

《大学语文》主要复习四部分的内容:一、认真研读教材中的课文本课程共52篇课文,议论文10篇,记叙文17篇,诗词18篇,小说7篇。

这里特别强调的是,考生一定要加强对教材所选取的课文内容的理解。

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可以分成两个层次:浅层次的掌握就是要求考生记忆课文中的内容,在过去《大学语文》考试中,考核考生对课文的内容是否记忆的试题较多;深层次的掌握则要求考生在对课文记忆的基础上对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加以深刻理解,考核考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对于古文,要能够读通、读懂,同时对重点字词(课文后面的注释)要一一掌握。

二、在熟练掌握每篇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课文后面的提示,逐个掌握每一个知识点。

对【考试大纲】、【提示】的考核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所占分值较多。

三、要灵活掌握语文知识这是学习的难点,历年来考生丢分很多。

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主要有:1、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

其中两种论据、三种论证方法是重点;2、10种修辞手法;3、记叙文的表现手法;4、描写人物的五种方法;5、诗词的直接抒情手法,间接抒情的六种手法;6、记叙的顺序。

参照教材50页、148页、217页、287页学习。

四、作文自考作文一般可以写成夹叙夹议夹抒情的文章。

在写作作文时,可以参看《纪念傅雷》一文的写法。

从试卷的组成来看,除去作文,考核课文知识的题目中,非常容易的题目大约占15分;较容易的题目大约占20分;较难的题大约占20分,难的题目大约占15分。

第一单元议论文部分《寡人之于国也》孟子:(1)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人。

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2)主张施仁政,行王道。

倡导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3)其散文善用“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

新版教材“(04729)大学语文”各课重点讲义

新编本自考全国统编教材“(04729)大学语文”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关于命题考试的术语的说明(1)属于识记能力层次的有:识记、记忆、指出、写出等。

主要指的是对作家作品知识、文体知识的记忆,对词语解释、修辞手法的识记。

属于识记能力层次的一般用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形式考试。

(2)属于理解能力层次的有:认知、理解、归纳、概括等。

主要指的是对作品论点、主题思想、情感内容的理解、归纳,对论证方法、叙述方式、人物描写方法、抒情方法、结构特点,以及其他艺术特点、表现方法的认知、概括。

考试可以用简析题。

(3)属于简单应用能力层次的有:识别、辨识、说明、体会等。

主要指的是对具体材料的分析、对相近概念的区分、对现实意义的领悟、对各种表现方法的艺术效果的体会等。

一般是用分析题的形式。

(4)属于综合应用能力层次的是:作文。

2、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规定(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应与大纲、教材保持一致。

考试内容不得超出大纲规定的范围,能力层次不得高于大纲规定的考核目标。

除作文外,其他各类试题的材料均取自教材。

(2)每份试卷的组配,均应综合考虑内容覆盖面、能力层次和难易度几方面的要求,按照下列比例进行:①在全部试题中,语言文学知识约占15分,作品阅读分析约占55分,作文占30分。

②在作品阅读分析中,古文约占25分,现代语体文约占30分。

散文约占28分(议论文8分,记叙文20分),诗歌约占20分,小说约占7分。

③全部试题中,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能力层次的比例以1∶3∶3∶3为宜。

其中只有作文的30分属于综合应用。

④除作文外,其他试题的难易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等,其比例以2∶3∶3∶2为宜。

⑤以上比例规定,命题时均可有3分以内的调整幅度。

(3)本课程试题较适合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词语解释题、简答题、简析题、作文题。

各种题型的具体样式可参见本大纲“附录”。

(4)本课程的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题量应以中等水平的应考者能在规定时间内答完全部试题为度。

自考《大学语文(专)》课程完整讲义(二)

自考《大学语文(专)》课程完整讲义(二)

下⾯我们来谈⼀谈议论⽂的复习问题。

⼀、单元内容概括 议论⽂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式的⼀种⽂体。

学习议论⽂⼀章,应当熟识议论⽂的三要素、议论⽂的论据类别、论证及驳论⽅法。

⼀篇议论⽂,通常包含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

1.论点是⼀篇议论性⽂章中所阐明的思想观点。

就数量⽽⾔,可以是⼀个(如(科学的春天》),也可以是⼏个(如(散⽂创作谈》);就位置⽽⾔,可在⽂章的开头(如《论“费厄泼赖”应该缓⾏D,可在中间(如《咬⽂嚼字》),可在结尾(如《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或者即为⽂章标题(如《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或需要概括(如《论⽓节》)。

⼀篇议论⽂,要做到论点正确、鲜明、新颖。

在我们在阅读时应重点把握,以收到提纲挈领之效。

2.论据是议论⽂中⽤来论证论点的根据。

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前者如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亲⾝经历和感受等,后者如前⼈的经典著作、⾄理名⾔、民间谚语和俗语、科学公理和定律等。

论据的使⽤要以论点的证明为中⼼,并为之服务,⼒争做到论据确凿、典型并与论点相统⼀。

3.论证是对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揭⽰,分⽴论和驳论两种⽅式。

⽴论从正⾯⼈⼿,以充⾜的论据证明⾃⼰论点的正确,驳论则反驳别⼈论点的错误。

⽴论和驳论均为论证⽅式,采⽤任何⼀种论证⽅式都需要运⽤⼀定的论证⽅法。

基本的论证⽅法有三种:归纳法、演绎法、⽐较法(包括类⽐法和对⽐法)。

(1)归纳法:这是⼀种由个别到⼀般的论证⽅法。

分完全归纳与不完全归纳。

⼀般为不完全归纳,使⽤完全归纳法的较少,如《发扬伟⼤的创业精神》⼀⽂。

归纳法按照举例的先后可分为两种:先列事例后归纳,或得出结论再举例说明。

后者被称为“例证法”。

(2)演绎法:这是⼀种由⼀般到个别的论证⽅法。

就形式⽽⾔有以下⼏种:三段论、假⾔推理、选⾔推理等,主要为三段论。

三段论是由⼀个共同概念联系着的两个前提推出结论的演化演绎推理,由⼤前提、⼩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

大学语文讲义汇总

大学语文讲义汇总

大学语文讲义汇总§第一讲《大学语文之语言概述》中国语言:中国古代汉语中国现代汉语中国文学:中国古典文学中国近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汉语概述任何一种语言,都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一)汉字的构造: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表音文字、表意文字汉字构造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二)汉字的演变:原始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三)汉语语音古音:1. 以字注字木:目也。

2. 反切行:黑王切。

现代汉语语音:《现代汉语拼音方案》(四)现代汉语词汇:词汇、字、词、词组/字组现代汉语词的构成单纯词:1.单音节词;2.多音节词:联绵词/音译词/叠音词合成词:1.复合式:并列/偏正/补充/述宾/主谓;2.附加式:词缀+词根/词根+词缀;3.重叠式现代汉语的词义词义:是指词的内容,即词的意义。

词的分类(从词义的角度来划分):1.单义词 2.多义词 3.同义词 4.反义词 5.同音词 6.古语词 7.外来词 8.方言词 9.行业词(五)现代汉语语法:词法:1.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叹词2.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句法:1. 主谓句 2. 非主谓句 3. 变式句 4. 省略句内容和要点§第二讲《先秦文学概述》一、五帝时期的文学(前26世纪—前21世纪)1. 原始劳动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

2. 古代神话:“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二、夏商时期的文学(前21世纪—前1027年)1. 古乐歌2. 甲骨文3.《尚书·商书》4. 铭文三、周代文学(前1027年—前221年)(一)诗歌:1.诗经2.“楚辞”和屈原屈原作品:《离骚》、《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等渔父屈原屈原既放,游於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於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大学语文完全讲义稿

大学语文完全讲义稿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授和辅导:一、4学分大学语文考试题型、考试内容二、论说文部分的复习重点与复习难点三、说明文部分的复习重点与复习难点四、记叙文部分的复习重点与复习难点五、诗歌部分的复习重点与复习难点六、作文部分的复习与准备第一部分4学分大学语文考试题型、考试内容我们先看全国大学语文4学分的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发扬伟大的创业精神》认为:与“艰苦奋斗”一起体现创业者精神风貌的是()A.励精图治B.知难而进C.同心同德D.自强不息2.郭沫若参加发起组织的文学团休是()A.左联B.太阳社C.文学研究会D.创造社3.《咬文嚼字》中所举与陈词滥调不同,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是()A.写离别:“柳岸灞桥”B.写才子:“学富五车,才高八斗”C.写风景:“春花秋月”D.写烹茶:“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4.下列语句中,说明散文创作要重视表现手段的是()A.一个作品,几十万字也好,几百字也好,也总有它的“核”B.有了线,有了珍珠,还必须有一双巧手把它们穿起来C.笋尖比笋身好吃,菜心比菜梗好吃D.一座大山上有一小堆的乱石,并无损于大山的壮观5.孔子对道德修养提出了很高要求的语句是()A.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6.《答司马谏议书》驳斥对方采用的是()A.驳论据B.驳论证C.既驳论证,又驳论点D.驳论点7.下列文句中,用了下定义方法的是()A.化学是研究分子变化的B.所谓不动,是指大动而言,至于小动、微动,它却是和万物一般,是继续不断,分秒不停的C.所谓客星,实际上就是星的爆发D.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8.《桥的运动》一文指出:桥产生蠕动的原因是()A.冷暖不均,温度有升降B.狂风暴雨的侵袭C.水流的压迫和风浪的打击D.遇到地震9.《苏州园林》一文所采用的结构方式是()A.“总——分——总”式B.“总——分”式C.“分——总”式D.并列式10.《菊花》一文提到的故事《黄英》的作者是()A.王安石B.范成大C.蒲松龄D.苏东坡11.胡适《追悼志摩》对志摩这位单纯理想主义者的态度是()A.恭敬与同情B.不理解但同情C.理解但反对D.不理解不反对12.《秋夜》是一篇()A.说理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B.抒情色彩较浓的写人散文C.说理色彩较浓的叙事散文D.抒情色彩较浓的叙事散文13.《箱子岩》中说“想起他就是一个可以溃烂这乡村居民灵魂的人物,不由人不寄托一种幻想”,这“幻想”指的是()A.由“他”来改变村民的生活B.由“他”来改造村民的灵魂C.现状是有可能改变的D.病痛是可以消除的14.《拣麦穗》中,“我”的性格特征是()A.天真烂漫B.少年老成C.纯真痴情D.感情专一15.下列文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A.尽力而不能寻常B.不应,摇其首C.吾腰千线,重,是以后D.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16.方苞写《狱中杂记》旨在()A.为自己申辩B.求朝廷宽恕C.表达内心痛苦D.揭露监狱黑幕17.紧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两句之后的诗句是()A.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B.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C.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D.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8.下列诗句中含有对比意义的是()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B.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9.下列诗篇中,与杜甫《蜀相》体裁相同的是()A.张继《枫桥夜泊》B.王维《送元二使安西》C.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D.陆游《书愤》20.下列诗词语句中,表述深切思念亲人的是()A.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B.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C.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D.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大学语文》讲义-诗经

《大学语文》讲义-诗经
蔽之,曰:思无邪
二、《诗经》的内容
祭祀诗:歌功颂德 农事诗:描写生产 燕飨诗:礼乐文化 怨刺诗:针砭时政 战争诗:军威声势 徭役诗:愤概,厌战,思乡 婚恋诗:幸福快乐,挫折痛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天籁之妙 情感之美
——《秦风·蒹葭》赏析
音频\蒹葭.mp3
• 爱情说:情诗,男或女词,爱人 • 明志说:高洁品质 • 讽刺说:知周礼之人,假喻以言志 • 求贤说:隐居水边的贤士 • 人生哲理说:可望不可即的人生境遇
诗句奇妙,隽久淳厚
➢苍苍,凄凄,采采:深秋凄凉, 心境寂寞
➢为霜,未晞,未已:时间发展, 焦急惆怅
• 南北转战,枕戈待旦: 渴望安定和平
• 业业,骙骙,翼翼,象弭,鱼服: 鲜明对比,嘲讽,厌战渴归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情景交融的千古绝唱
• 细节描写——战争残酷 •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倍增其哀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王夫之《董斋诗话》 • 音乐美和节奏感
饥者歌其食 劳者歌其事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三、《诗经》的艺术特色
▪ 赋、比、兴: 重要标志 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赋:铺陈直叙
➢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兴:触物兴词,在诗歌发端
▪ 四言句式 ▪ 重章叠句 ▪ 复沓结构 ——节奏感强,易于咏唱
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语文绪论一、中国文学的分期(一)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1917年初文学革命的爆发)(二)中国现代文学(1917年初文学革命的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所以又称三十年文学)(三)中国当代文学(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中国古代文学的分期(一)先秦文学:秦代以前的文学(二)秦汉文学:秦代和汉代的文学(汉赋)(三)两晋南北朝文学:又称六朝文学(四)隋唐文学(唐诗)(五)宋代文学(宋词)(六)元代文学(元曲)(七)明清文学(明清小说)第三章:两晋南北朝文学第一节:概述一、两晋南北朝的社会、政治和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一)社会:乱世→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以及作为悲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多表现为及时行乐或沉迷声色→共同的主题:生死的主题、游仙的主题、隐逸的主题(二)政治门阀政治→作品中充斥着庶族的不平和骄傲→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三)思想文化1、玄学(1)崇尚自然→确定了文学的审美理想:“真”和“自然”。

(2)言不尽意,得意忘言→确立了文学追求的目标:言有尽而意无穷。

(3)外观表现:魏晋风流:魏晋时期,新一代士大夫冲破了儒家的道德教条和仪礼规范而追求的那种符合人类本性、返归自然的生活和那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

其特点表现为:颖悟、旷达、真率、即追求艺术化的人生。

→其对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对个性化的向往、自我表现的要求和无拘无束的氛围,构成了文学成长的良好气候。

2、佛教(1)想象世界的丰富(2)故事性的加强(3)反切的产生和四声的加强:为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词汇的扩大(5)文学观念的多样化:如真与空、境界、形和神等二、两句南北朝诗歌的发展历程(一)魏朝1、建安年间—魏朝前期:建安文学2、魏朝后期的文学:正始文学: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

文学史上习惯用正始来凡指魏朝后期的文学。

其代表是“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阮咸、刘伶。

他们崇尚自然,反对名教。

属寒门地主一派,是魏晋风流的代表。

他们相与友善,游于竹林,行为放诞,嗜酒如命,以佯狂纵性的方式来反馈司马氏的残暴统治,。

嵇康和阮籍在文学上较有成就,思想上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下的苦闷和抗议,风格或沉郁艰深,或气骨遒上,在精神上继承了建安文学。

(二)西晋太康文学:指晋武帝太康前后的文学。

这一时期文坛呈现出繁荣的局面。

代表:“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三兄弟)二陆(陆机、陆云两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侄子潘尼)一左(左思)”。

“三张二陆两潘”风格接近,以繁缛为特征,丧失了建安风骨,但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探索。

这一时期左思成就最高,其作品抗议门阀制度,抒发寒士的不平,与建安文学一脉相承。

(三)东晋1、玄言诗盛行:产生于西晋末年的玄言诗非常盛行,是诗坛上泛起的一股逆流。

2、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把田园风光和田园生活引进了诗歌,开创了田园诗派;将汉魏古朴的诗风带入了更加纯熟的境地,形成了平淡朴素的诗风;将“自然”提升为美的至境,是两句南北朝成就最高的诗人。

(三)南朝1、宋初的山水诗:谢灵运是第一个写作山水诗的人。

山水诗的出现扩大了诗歌题材,丰富了诗的技巧,是诗史上的一大进步。

2、齐梁期间:沈约、谢朓、王融共创“永明体”,诗体发生了重大变革,建立了诗歌格律并在辞藻、用典、对偶方面有所探索,为唐近体诗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是古体诗向近体诗过渡的重要形式。

3、梁陈期间的宫体诗:以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以女子的容貌、形体、心理、装饰、姿态为反映对象,以雕琢绮靡的形式寄寓放荡荒淫的内容。

是诗歌史上泛起的一股逆流。

北朝1、主要模仿南朝宫体诗诗风2、庾信:庾信的北上促进了南北诗风的交流,成为南北朝文学之集大成者。

*南北朝民歌南朝民歌:风格清丽柔婉,多属情歌。

主要包含西曲吴歌两类。

如《西洲曲》北朝民歌:风格雄健朴实爽直豪放。

如《木兰辞》三、散文(一)郦道元《水经注》:地理著作但颇富文采。

(二)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述洛阳寺庙的兴废及感慨。

四、小说(一)志怪小说:记载怪异之事的小说。

1、地理博物: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2、鬼神怪异:干宝《搜神记》;曹丕《列异传》3、佛法灵运:颜之推《冤魂记》王琰《冥祥记》(二)志人小说:记载怪异之人的小说。

1、笑话:邯郸淳的《笑林》,开我国俳谐文字之端。

2、野史:葛洪伪托刘歆作《西京杂记》3、逸闻轶事:裴启《语林》;刘义庆《世说新语》第二节:陶渊明《和郭主簿》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名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时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田园诗人。

其诗自然质朴,韵味悠长,在文学史上有极大影响。

和郭主簿P119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

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

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

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

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注释】蔼蔼(茂盛的样子)堂前林,中夏贮(藏、留)清阴。

凯风(南风)因时来,回飙(回风)开我襟。

息交(断绝交往)游(驰心于其间)闲业(闲业:对儒家的正业而言,游闲业:相当于读闲杂书。

),卧起弄书琴。

园蔬有余滋,旧谷犹储今。

营己(为自己生活谋划)良有极,过足(多余的物质)非所钦(羡慕)⑥。

舂秫(黏稻)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未发不出完整的声音)。

此事真复乐(天真而且快乐),聊用忘华簪(华贵的发簪,这里指富贵)。

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

分析乘凉吹风读书弹琴喝酒逗孩子—田园生活简单朴素宁静舒适自由艺术化—人生境界主题:诗人通过对田园生活图景的描绘,表现了他旷达知足的人生境界。

写作特色:平淡自然而又醇厚邈远(一)平淡自然1、思想:真情真意的自然流露2、内容:天然的田园风光和日常的田园生活3、语言:平白如话(二)醇厚邈远1、有境界:清新、自然、宁静、古朴、理想化的境界2、有情趣:悠然自得之情3、有个性:独立不群、明净高洁的品格4、有思想:对现实的评价和批判第三节:左思《郁郁涧底松》左思,字太冲,西晋太康年间临淄(今山东淄博)人。

西晋时著名的文学家。

郁郁涧底松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注释郁郁涧底松①,离离山上苗②。

以彼径寸茎③,荫此百尺条④。

世胄蹑高位⑤,英俊沉下僚⑥。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⑦。

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⑧。

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⑨。

①郁郁:茂盛的样子。

涧:两山之间。

②离离:下垂的样子。

③彼:指山上苗。

径:直径。

径寸:直径一寸。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④荫:遮蔽。

此:指涧底松。

条:树枝,这里指树木。

⑤胄:长子。

世胄:世家子弟。

蹑(niě聂):履、登。

⑥下僚:下级官员,即属员。

⑦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地理形势不同,比喻世胄和英俊的地位不同⑧金:指汉金日磾,张:指汉张汤七叶:七代。

珥(ěr耳):插。

⑨冯公:指汉冯唐,伟::才能突出。

总结一、主题本诗揭露了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寒门知识分子和门阀士族的矛盾,表达了庶族知识分子的骄傲和对士族权贵的蔑视。

二、写作特色:比喻贴切、深入、壮阔1、松的高大挺拔、枝叶繁茂比喻寒士的才华横溢。

苗的矮小细弱、枝叶稀疏比喻士族的才疏学浅。

2、极高极壮的松却位处极低,比喻寒士的才高位低;极矮极弱的苗却位处极高,比喻寒士的才低位高3、苗凭借山势对松形成下压之势比喻士族凭借门第欺压庶族4、是高山形成了苗和松不同的地理位置,暗示门阀制度像山一样不可撼动。

5、把寒士比喻成郁郁松,把士族比喻成离离苗,表现了寒士的骄傲和对士族的蔑视。

第一章先秦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原始社会的文学(一)诗歌:最早的诗歌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劳动是诗歌的源头。

(二)神话和传说1、产生1)神话(1)是早期人类通过虚构和幻想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人类的解释。

(2)是早期人类通过幻想的神表达出来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2)是早期人类通过神化了英雄表达出来的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愿望。

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影响后世文学的方式(1)为后世文学提供了虚构和幻想这样的诗性思维。

(2)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浪漫主义小说的源头∕是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二、奴隶社会的文学(一)散文:《尚书》:意为“上古之书”,是商周史官整理编订的国家档案材料。

今天的《尚书》系晋人伪作。

所辑多为殷和周初到春秋前期的典(立国原则和典章制度)、谟(治国计划)、训(贤臣对君主的训导)、诰(君主政令)、誓(君主讨逆的发兵文告)、命(君主对大臣的训命)文字古奥难懂,是我国第一部古代文献的汇编,也是我国第一部散文集。

二)诗歌:《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封建制度形成确立时期(春秋战国)的文学(一)繁荣的原因1、经济的发展→士阶层的出现→人才的准备2、社会动荡→重大社会问题→内容的准备3、文化的“百家争鸣”→发愤著书→创作动机4、分裂局面→无思想和传统束缚→内容和形式富于创造性5、读者趣味→铺张扬厉的文学风格6、文学营养(民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谣谚)→丰富的素材和技巧(二)特点文史哲融于一体:内容是政治的、哲学的、历史的、伦理的;形式、手法和技巧是文学的。

1、感情激越,有很强的斗争性。

2、文章宏丽,想象奇特,辞采绚烂,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特征。

3、多用排笔、比喻、寓言。

4、艺术表现形式上富于新的创造。

(四)影响章学诚:“后世之文,其体皆备于战国”(五)成就:1、散文:1)历史散文(P27):一般是在各朝各国史官所积累的大量档案材料的基础上整理加工编纂而成,主要记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一级统治者和谋臣策士的重要言论,以叙事记言为主。

主要著作有:(1)《春秋》:我国最早的编年史。

为鲁国史官编写,经孔子修订。

实际上是简略的大事记。

简要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它各国的历史事件,文字简洁严谨,善于在一字之中寓作者的褒贬之意,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称《左氏春秋》。

是继《春秋》之后又一部编年体史书。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多记君王言论和卿士们的谏说之辞,故称《国语》。

4、《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活动。

在先秦历史散文中,《战国策》文学色彩最浓。

历史散文的分类1、从体例来分:编年体:《春秋》《左传》国别体:《尚书》《国语》《战国策》2、从写作方式来分:偏重记言:《尚书》《国语》《战国策》偏重叙事:《春秋》《左传》3、从著述者的性质来分:官方性质:《尚书》—官方性质掺杂私人性质:《春秋》《国语》《左传》—私人著述性质:战国策结论:私人著述的成分越大,其文学性越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