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合集下载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起源。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3. 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价值观,如友谊、公平、竞争等。

4. 提高学生对体育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2.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3. 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和意义。

4. 体育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起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和意义。

2. 教学难点: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观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和意义。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奥林匹克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3. 案例分析: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和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体验奥林匹克精神。

6.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奥林匹克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学生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了解和关注程度。

4. 学生对体育比赛规则和体育道德的认识和遵守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奥林匹克精神》教材或相关奥林匹克精神的阅读材料。

2. 网络资源:有关奥林匹克精神的视频、文章、图片等。

3. 体育器材:如球类、田径器材等。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2. 第二课时:分析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和意义,引导学生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奥林匹克精神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演唱、欣赏有关奥运的歌曲,在音乐的氛围中感受五大洲,三大洋及中华大地所涌动的浓浓的奥运之情。

2、饶有兴趣地投入到音乐对比和创作活动中去,在活动中感受艺术魅力和奥运精神,体验参与的快乐和创造的愉悦。

教学内容:1、学唱《奥林匹克颂》。

2、欣赏《手拉手》。

3、欣赏由老师自己创作的歌颂奥运的歌曲《携手竞风流》。

4、体验奥运健儿赢得金牌,在颁奖台上的感受。

教学重点:学唱《奥林匹克颂》、听赏《手拉手》。

教学难点:如何把视听感觉同情感体验有机结合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自印乐谱,金银铜奖牌。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幻灯片,并播放雅典奥运会会歌《Pass The Flame》(《薪火传递》),并出示问题:1、这是什么歌曲?什么地方的背景?2、中国奥运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共获得多少块金牌?位列金牌榜多少位?3、雅典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被哪国的运动员获得?4、以上问题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回答,师总结:中国在雅典奥运会上取得的骄人成绩说明了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大,也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综合国力越来越强大,北京申奥成功便是最好的明证。

二、学唱《奥林匹克颂》。

1、播放录音,初步感受词曲意境。

2、学生跟录音轻声吟唱。

3、教师出示节奏、旋律难点。

4、师生完整演唱全曲。

三、奥运会歌经典回顾――《手拉手》。

师:每届奥运会都有会歌,回顾以往的奥运会会歌,23届汉城奥运会的会歌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诠释了奥运的精神内涵,表达了全人类爱好和平、友好相处的真谛。

1、听赏原唱。

2、教师引导学生用英文演唱。

3、教师用竖笛吹奏歌曲旋律。

4、学生用竖笛模仿演奏。

四、知识拓展。

1、播放《Everyone is Number 1》旋律,请学生看歌谱思考: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生讨论后回答,师总结――这首歌也是表达了中国运动员(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风貌的歌曲。

当我们更多的鲜花和掌声献给那些健全的运动员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这一群人,他们克服命运,战胜自我的精神更让我们永远铭记!2、出示幻灯片,打出我国残疾运动员在雅典上取得的辉煌成绩。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包括“更快、更高、更强”的理念以及公平竞争、尊重裁判等。

2. 通过学习奥林匹克精神,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

3. 引导学生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2.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观3. 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4. 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5.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及其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发展及其内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

4. 实践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奥林匹克五环旗和奥林匹克火炬传递,引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其内涵。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表现,展示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

4. 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探讨奥林匹克精神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认同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行动计划,检查学生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奥林匹克精神》教材或相关阅读材料。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奥林匹克精神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2、能力目标: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3、思想感情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演讲稿的特点,学习演讲的技巧。

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读演讲词,并切实地指导他们的演讲技巧,让他们学有所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不自由,毋宁死》,可见“自由”是多么的重要。

徐志摩”>徐志摩先生说:就是打破了头,也要保持我灵魂深处的自由。

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这是一篇演讲稿。

演讲是一门艺术。

有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用一兵一卒,便能连下数城;也有人单枪匹马,面对众多敌人,慷慨陈辞,结果竟化敌为友;而陈胜当年揭竿而起,振臂一呼,天下便能风云呼应,这其中的原因,虽然主要是因为客观因素,但也不能说与他的那篇“演说词”毫无关系。

一场成功的演讲,仍是一枝神奇的枪,一柄锋利的剑。

而一场成功的演讲,又首先取决于一篇成功的演讲稿。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

北美洲的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

从1607到1733年,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采取剥削、压制的政策。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

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

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

帕特里克亨利与之相反,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

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起源。

2.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

3.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公平竞争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2. 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友谊、尊重、公平、卓越。

3. 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起源,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2. 教学难点:奥林匹克精神在我国的传播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内涵和核心价值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秀表现,展现奥林匹克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奥林匹克运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3. 案例分析:分享我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竞赛中的优秀表现,让学生感受奥林匹克精神。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提升:总结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其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观看奥运赛事: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让学生感受奥林匹克运动的魅力和运动员们的拼搏精神。

2. 运动员访谈:邀请奥运会运动员或教练员来校进行访谈,分享他们的奥林匹克经历和感悟。

3. 奥林匹克知识竞答:举办奥林匹克知识竞答活动,检验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体育活动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5. 奥林匹克主题班会:开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主题的班会,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七、学生学习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热情以及发言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通用3篇)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通用3篇)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通用3篇)《奥林匹克精神》篇1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2、通过“倾听”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倾听”,筛选提取信息。

3、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组织学生能针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演讲训练,提高演讲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倾听中抓主要信息2、学生演讲活动的参与,并对其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提高其演讲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

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20__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你能听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是的,听出梦想,听出呼唤,听出感动,听出温馨,其实都是听出一种精神力量的感召。

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走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和他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学会倾听演讲要应该用心去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的内容。

推选一位同学,以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奥林匹克精神》的第1—2段,其他同学对照ppt上显示的问题,倾听并作答。

作答题目:第1—2段,①“五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②顾拜旦这里“详细阐述”的“不同之处”具体指什么?学生回答。

基于初听,再加上听不得法,往往要点难以明确。

听不是随意的听,倾听要用心。

教师遂明确倾听要求以强化提升:静心倾听,提取关键信息,作必要记录。

而后教师示范性诵读,学生再次听这两段,明确作答。

问题③:在开头两段的演讲中,为了阐明观点,加深印象,顾拜旦先生用了一个怎样的短语来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一个崭新的重要角色)三、整体把握“一个崭新的重要角色”我们首先可以从“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可以感受得到,那么,这个角色的崭新和重要我们还可以从演讲词中哪些地方感受到?听三位同学诵读课文的3—5段落,再次检验“学会倾听”。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苏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概念和起源。

2. 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包括“更快、更高、更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特征。

3. 掌握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

4. 能够运用奥林匹克精神对自己进行自我剖析,提升自我素质。

二、教学内容及流程1.教材分析《奥林匹克精神》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篇课文,属于科普类文章,结构比较清晰,语言简明易懂,难度适中。

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奥林匹克国际奥委会的诞生及其宗旨,掌握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以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传统。

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对于现代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启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应积极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2.教学流程(1)导入展示一组奥林匹克会徽、奖牌等图片,让学生感受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氛围,了解奥林匹克精神对运动员和全世界民众的影响力。

(2)阅读理解师生一起阅读《奥林匹克精神》课文,让学生先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发现文章的重点和内容。

(3)思考探究在分析文章内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讨奥林匹克精神的意义。

探究的问题如下:①奥林匹克精神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②奥林匹克精神对当代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意义是什么?(4)个人反思根据上述问题,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反思,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否践行了奥林匹克精神,以及如何提升自己的素质。

(5)总结让学生从文章和讨论中汇总出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点,并结合个人反思和实际生活,总结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性和影响,形成对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互助讨论,更好地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和内涵。

2. 合作探讨法:通过探究问题和互相讨论,让学生慢慢发掘出奥林匹克精神的价值和意义。

3. 反思引导法:让学生思考自己是否具备奥林匹克精神的特征,以此来达到对个人自我素质的提升。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 教案教学设计

《奥林匹克精神》教学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理解奥林匹克五环旗的象征意义,认识奥林匹克的重要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奥林匹克五环旗的象征意义、奥林匹克的重要人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并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PPT、奥林匹克五环旗图片、相关视频资料。

2. 场地准备: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奥林匹克五环旗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奥林匹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介绍奥林匹克五环旗的象征意义,讲述奥林匹克的重要人物事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演讲技巧。

4. 分享展示: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奥林匹克精神的心得体会。

2. 制定一个为期一个月的奥林匹克精神实践计划,记录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奥林匹克精神的过程。

3. 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践行奥林匹克精神。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进行评估。

2. 学生对奥林匹克五环旗的象征意义的认识,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分享进行评估。

3. 学生对奥林匹克重要人物的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讨论进行评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和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奥林匹克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奥林匹克知识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一、导入语
师:同学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而演讲活动更能展现一个人的自信和智慧、教养和风度。

演讲活动是勇敢者的活动,也是优秀者的活动。

老师希望在今天的活动体验课上,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大家都是勇敢者,又是优秀者。

[屏显]:演讲活动(勇敢者的活动;优秀者的活动)
二、活动(一)
(本环节师生共同参与,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演讲;初步感知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尝试演讲文章的1、2 两个自然段。

1、3分钟时间,用朗读的方法熟悉这两段材料,力求记住关键内容。

2、尝试演讲一遍。

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

(学生在座位上初步体验演讲)
3、“勇敢者”讲台展现。

个别展示
4、评价演讲,交流体验,初步指导
⑴诱导自评
例如:你能谈谈你登台演讲后的体验和感受吗?
你能说说刚才在你演讲中你觉得比较满意的句子吗?
⑵启发他评
这位勇敢者的演讲有许多优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对他的演讲评点一下。

例如:
眼睛要看着听众。

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演讲时要善于运用眼神传情达意,与听众交流沟通。

演讲时要辅以适当的手势,强化情感的表达。

如“凝聚在一起”,可握紧拳头,表达坚定的信念。

演讲时还要注意面部的表情。

讲这一段时,面部表情要亲切友好,面带成功者、自信者的微笑。

因为当时奥林匹克精神正逐渐为青年所崇尚,有着豁然开朗的前景.
5.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很好。

演讲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演和讲,那么在演讲时是以演为主,还是以讲为主呢?
明确:[屏显]讲(主)、演(辅)(以演为主,那是演戏)
[屏显] 如何讲――
“演讲就是得体地运用声音(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和手势”——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段材料该怎样演讲才更具感染力呢?
(生切磋讨论一)
6.交流点拨指导
(1)关键词语要重读。

如:“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


突出关键内容。

这句话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和竞技精神的区别,所以“但”、“超越了”要重读。

(2)演讲时语速要有快有慢,作一点必要的停顿。

如:“我想对这一不同之处作出详细阐述”之后要意识的停一下。

启发听众注意,下面就要详细阐述了。

(3)下文中“设想一下”之后也要停顿,可以达到引领听众共同去想像的目的。

有的
长句中间要换气,停一下。

如:“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停)……(停)融合在一起”,。

(4)有些很特殊的句式在演讲时要讲出必要的语调语气。

那个排比句式,“为阳光所……为音乐所……为带……”语气可以逐渐加强,语速逐渐加快,表现出一种热烈赞美的情感气势。

后面一句“该是何等的情景呢?”是感叹式的疑问语气,要表现出激动的前景令人憧憬,令
人向往。

(5)这段好似诗歌般语言,语速不宜快,(演讲“当这种内心的……情景呢?”)平缓地表达激动而不冲动的遐想,饱含喜悦的神情引领听众去联想奥林匹克精神的无限美好前景。

(学生点评交流的过程中,个别句子展示)
7.演讲体验,同时融入倾听体验要求(一)
师:听了同学们的体验交流,老师深受启发,现在老师也想参与一下演讲了.请大家倾听后也能与老师交流交流.
老师演讲之前想请大家思考一个虽然简单但很关键的问题,中外名人的那些经典演讲之所以成为经典,是不是仅仅因为他们有很高的演讲技巧呢?(不是)
是什么?(内容)
对,是内容、是他们的思想,象本文就是顾拜旦的体育思想,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所以演讲时演讲者要努力讲清楚演讲者的立场和观点,倾听时倾听者则要努力听清楚演讲者的立场和观点
[屏显]经典的魅力——顾拜旦的体育思想(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好,请大家合上课本,仔细倾听体验,思考这个问题。

[屏显]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具体指什么?
[师演讲](气氛创设:在洛桑金色演讲厅,顾拜旦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上演讲台,开始了他的经典演讲)
9、交流明确问题答案:包括超越
点拨:除了运动员的悦乐感之外,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还有什么呢?
请大家欣赏两组熟悉的画面
10、情感体验辅助。

【多媒体辅助一:刘翔在悉尼奥运会上的夺冠视频、冬奥会上花样滑冰比赛视频】
师:精彩的比赛画面让你体验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了吗?
例如:当我看到刘翔披着五星红旗时,我心中涌现出自豪感和荣誉感。

我从冰上舞蹈感受到了美感,像文中所说的那样“自然的”美、“艺术的”美,“阳光般的”美、“音乐般的”美。

师:这就是顾拜旦阐述的迷人的梦想、绚丽的梦想。

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这段诗歌般的演讲辞,讲出那迷人的绚丽的梦想
(生在座位上体验演讲“设想一下”后四行)
三、活动(二)
(本环节以学生体验为主,侧重在深入体验感悟奥林匹克精神)
1、给你3分钟,准备演讲4、5 两个自然段,再次体验--如何讲、讲什么
2、四人小组切磋切磋(第二次讨论)
3、荐“勇敢者”讲台展示(学生上讲台尝试演讲)
同时融入倾听活动(二): 合上书本,仔细倾听,思考
[屏显] 第4自然段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一个重要思想,你能用顾拜旦的一句名言概括一下吗?
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

——这是顾拜旦的名言,体现了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内涵。

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这样一幕感人的场景。

4、、情感体验辅助。

【多媒体辅助二:冬奥会上,张丹张昊在比赛中摔倒后继续比赛,勇夺银牌,感动世界。

】师(播放中提示):你听到观众席上的声音了吗?那山呼中海啸般的、那雷鸣般的,是什么?
(掌声和欢呼声)你能体验出这掌声的内涵吗、
师补述:是对奥运健儿发自内心的崇敬,人们为之激动,为之欢呼;是奥林匹克精神感动了几十亿怀有共同兴趣的大众;是奥林匹克精神迷人的梦想让这世界凝聚在一起
5、再次体验演讲、体验“大众参与”的主旨。

让我们再来体验一下这段(“如果只有”后四行)的演讲。

为突出奥林匹克的核心思想你准备怎样处理呢?
例如:“少数人”、“大众”要用重音,从而突出大众参与的思想。

“凭什么该把大众排除在奥林匹克精神之外呢?”用的是反诘语气,把“凭”“大众”重读,流露出顾拜旦强烈不满的语气,表示旗帜鲜明地反对,实际上是强调“奥林匹克运动需要大众参与”。

“将一事无成”,语速慢,辅以摇头,表示反对。

(生在座位上尝试演讲一遍)
6、倾听体验,理解言外之意
问:奥林匹克精神还包括哪些内涵呢?
[屏显]第5自然段奥林匹克精神是否能够促进和平(促进公平、促进教育)?
问:听一遍这段话:“虽然奥林匹克精神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依然为人类所需要(重复)”言下之意就是?
“依然要靠她来促进和平”
师:这是言外之意。

历史上的中美建交,小球推动了大球,体育促进了和平。

(依次类推,“促进公平”、“促进教育”)这就是完整的奥林匹克精神。

所以,在顾拜旦心目中,奥运,是体育,但又不仅仅是体育,它是一股力量,推动世界向着真善美飞翔的力量,这正是奥运圣火代代相传的原因所在!
四、师生合作,完整演讲,整体体验
师:最后,让我们完整地体验一下全文的演讲,体验一下奥林匹克精神完整的内涵和价值。

请我们中的勇敢者、优秀者来展现一下,老师也参与
请大家合上书本,当一次评委,我们中谁是今天演讲的优秀者呢?
[师生合作演讲全文。

气氛创设:让充满激情的经典演讲再一次响起吧!]
师:我们中谁是优秀者呢?[屏显----我们都是优秀的参与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