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 教科版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科学描述物体的属性和运动状态,能表述物质的属性变化。
(2)了解物体的磁性及磁力的基本概念,知道磁性物质的磁性强度是不同的,磁力大小的变化规律,能够解释磁铁与不同物体的相互作用。
2.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描述。
(2)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能够合理解释实验现象。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好奇心和创新精神,使其对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分享实验结果。
二、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以及理解磁铁与不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本节课以“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为教学内容。
三、听说课的思路:通过“发展学生的发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的教学原则,采用“引导性探究”的教学模式,提供具体的实验环节,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在上课前将板书上“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个问题写在黑板上。
然后,询问学生有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进行科学探究,设法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增加趣味性,教师可放一个小故事以及磁铁、钉子、硬币等常见物品的图片,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图像,思考磁力大小是否会变化。
2.实验环节教师可以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小磁铁、不同大小、重量、形状的小铁丸,用几只不同大小的小盒子来装铁丸。
实验1:磁铁吸放小铁丸操作步骤:(1)分别用小磁铁吸起每个盒子里的铁丸。
(2)对比磁铁对每个盒子里铁丸的吸力大小。
(3)把从每个盒子里拿出来的铁丸放回,重复操作几次以上步骤,比较吸力大小是否会变化。
实验2:不同物体的磁力测试操作步骤:(1)将磁铁对物体进行测试,如对硬币、铁丸、石头、绳子等物品。
(2)根据测试结果,制作圆形表格,记录表格中每个物品的磁力大小,并根据结果思考如何解释它们的不同之处。
3.解释&推理基于前两个实验的结果,教师可让学生在材料中寻找规律和现象,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引导发展学生对物质属性和磁铁相互作用的想象、思维和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验和思考中学习科学。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磁力的大小会改变吗设计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宁夏盐池三小姬怀礼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课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一、教材与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三年级下册磁铁单元第5课。
主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问题,许多学生在以前自己生活或游戏经历中已有变这样经历,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一点,但他们不曾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验证过。
本课科学问题,顺应了学生兴趣指向,对开展儿童科学思维有着积极推动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学生在对问题作出猜测后,进展实验,获取数据。
这个实验时间较长,需要耐心与细致。
提醒学生需要非常细致小心,因为手指一碰,所有被吸回形针都会掉下来。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这个活动建立在前一个活动根底上,如果前一个活动中采集数据不对,那么对数据分析就更为重要了。
实践证明,由于孩子年龄特征、实验操作难度,学生采集数据与理论上存在较大差距,分析数据将是科学思维培养一个重要阵地。
教材最后,自然地引发出“把相互排斥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有了前面研究作根底,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独立解决了。
本课教学希望学生通过以上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研究中,学生经历:理清问题,进展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完整过程,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好题材。
这一课学生已有知识根底:一、学生知道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二、磁铁具有两极,两个磁极磁力最强;三、磁极与磁极相互作用,知道了磁铁具有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规律。
二、本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知道磁铁之间会相互影响,使磁力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通过在第3课磁铁两极学习中已经历过问题——猜测——验证——结论,只是没有本课这么明显地指出来。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磁力大小會改變嗎一、教材分析:《磁力大小會變化嗎》是教科版三下科學磁鐵單元第5課。
本單元主要由瞭解磁鐵的性質和磁鐵的應用兩部分組成,本課《磁力的大小會變化嗎》是在探究瞭解“磁力”、“磁極”、“磁極的相互作用”後展開的研究。
主要引導學生研究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不會改變的問題,這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許多學生在以前自己的生活或遊戲經歷中已有變這樣的經驗,兩塊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大一點,但他們不曾通過科學的方法來研究驗證過。
本課的科學問題,順應了學生的興趣指向,對發展兒童的科學思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本課教材安排了兩個主要的探究活動,第一個活動是:測量磁力,收集資料。
學生在對問題作出猜測後,進行實驗,獲取資料。
這個實驗時間較長,需要耐心和細緻。
第二個活動是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這個活動建立在前一個活動的基礎上,如果前一個活動中採集的資料不對,那麼對資料的分析就更為重要了。
實踐證明,由於孩子的年齡特徵、實驗的操作難度,學生採集的資料與理論上存在較大差距,分析資料將是科學思維培養的一個重要陣地。
教材最後,自然地引發出“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有了前面的研究作基礎,這個問題學生可以在課外自己獨立解決了。
本課教學希望學生通過以上的研究活動進一步認識磁鐵之間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響的。
在研究中,學生經歷:理清問題,進行猜測;測量磁力,收集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完整過程,是培養科學探究能力的好題材。
二、教學背景:知識背景:第2課《磁鐵有磁性》,知道磁鐵具有磁性,磁鐵隔著一些物體也能吸鐵,第3課《磁鐵的兩極》,知道磁鐵具有兩極,兩個磁極的磁性最強,第4課《磁極的相互作用》,知道磁極與磁極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鐵具有異極相互吸引,同極相互排斥的規律。
過程與方法層面的背景:第3課《磁鐵的兩極》中已經歷過問題——猜想——驗證——結論,只是沒有本課這麼明顯地指出來。
三、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變化。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力的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磁力的特性,提高他们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对磁铁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方面,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可以通过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磁力的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磁力的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设计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磁铁、铁钉、直尺、量角器等实验器材。
2.制作PPT,展示实验步骤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磁铁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磁铁的基本性质。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让学生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力的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尝试解释磁力大小变化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力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磁力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磁力大小与距离、角度关系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磁力大小与距离、角度的关系。
教科版《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精美版1

三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5课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了解下沉的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知道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会下沉。
2.过程与方法(1)设计实验验证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作用,用弹簧秤测量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
(2)画示意图,解释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体验实验验证的重要意义。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课前准备】弹簧秤、小石块、刻度杯、细线【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动画片《海绵宝宝》吧?它们都是海洋生物,生活在水底。
这个单元我们主要研究的是物体的沉和浮,知道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那么,沉入水中的物体(如海绵宝宝等海洋生物)会受到水的浮力作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一)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想一想: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是不是水桶在水中也受到了水的浮力?让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
实验草图会发现:小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是200N,小石块在水中的重力是100N,浮力=200N-100N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是:浮力=重力-弹簧秤拉力。
(二)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的大小测量下沉物体的浮力实验(一):1.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物体分别浸入水中不同位置时弹簧秤的拉力;3.计算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进行比较;4.全部记录在表格中。
展示小部分、大部分、全部浸入水中的示意图不同位置的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记录表发现:一个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水的浮力也越大。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四磁铁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公开课教学设计_5

一、教课内容: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 5 课《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本课指引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同,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
在研究中,学生会经历清理问题,推行猜想,丈量磁力,采集数据,剖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好过程。
经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理解磁铁之间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
二、教课目的:(一)科学观点: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同,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二)过程与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做实验获得数据,剖析数据,得出结论。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领会仔细、有序地推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三、教课重、难点:(一)教课要点:经过实验得出“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同,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的结论。
(二)教课难点:仔细达成实验操作,采集数据并推行剖析,以此为依照得出结论。
四、学情剖析:学生在察看了一些磁铁后会发现不一样磁铁的磁力有大有小,会发现同一块磁铁的磁力仿佛是不可以改变的。
他们可能会想,把两个磁铁吸在一同,试图看看磁铁的磁力能否会发生变化。
本课指引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同,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适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思想发展水平。
在研究中,学生会经历清理问题,推行猜想,丈量磁力,采集数据,剖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好过程,实验操作需要合作和仔细,对学习科学课一年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很好的科学研究水平的锻炼。
五、教课准备:为每组准备:4 个大小相同、磁力大小相同的环形磁铁,拉力计,拉力测试架,察看记录表。
六、教课过程:(一)引入问题,提出猜想1.提出问题课前直接板书课题:磁力大小会变化吗经过本单元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往常是固定不变的。
那么今日我们一同再来商讨这些问题:假如在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磁铁,它们的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吗?假如会变化,是增大仍是减小?假如持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如何变化?2.议论、猜想组织学生小组内睁开议论。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议论展望,有结果后请立刻派一位同学上来在你们展望的结果后边贴上磁扣。
三年级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doc

三年级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莲山课件m 三年级下册《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课题《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课时第五课时教材与学情简析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磁铁》中第五课时的内容,属于本单元偏后的一课。
本课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学生在对问题作出猜测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进行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自然而然地引发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有了前面的研究做基础,这个问题学生就可以在课外完成了。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磁铁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磁铁有磁性且磁铁有两个磁极。
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但在运用时还不够严谨,思维还不够谨密。
此外,三年级学生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差距较大, 还需要老师适当的指导。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不同的磁铁磁力是不同的,但对同一块磁铁而言,学生并不能确定磁力大小会不会变化。
因此,本节课的设计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对发展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有重大作用。
​目标与重难点科学概念:两块或多块磁铁相吸,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 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力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重点: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难点: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装有水的烧杯、铁锁;三脚架、塑料尺、环形磁铁、回形针。
为学生准备(每组):大小、磁力尽量相同的环形磁铁、塑料尺、回形针、记录单。
过程设计一、导入1.出示一个装有水和铁锁的杯子。
老师不小心把铁锁掉在了水杯里,你能在不弄湿双手的前提下,帮助老师把铁锁取出来吗?预设:学生回答用筷子夹、用磁铁吸……【设计意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過程與方法:1.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
2.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度價、觀:體會細緻、有序地進行實驗操作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資料,分析資料,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教學難點:具體、細緻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迴紋針的實驗。
教學準備:為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迴紋針、迴紋針製作的小鉤、透明膠帶。
教學過程:一、提出問題,進行猜測:1.師演示比較兩個磁力大小差別較大的磁鐵各吸迴紋針的多少,讓學生直觀看出這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們能改變一個磁鐵的磁力大小嗎?(不能,一個磁鐵磁力大小是不變的。
)3.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變化嗎?如果磁力大小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呢?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個環形磁鐵相互吸引著重疊在一起(演示方法),它們的學生猜測,記錄並交流。
二、測量磁力,收集資料:1.麼知道磁力的變化呢?(書上有方法介紹,但我覺得還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比較好,教師不妨放手讓學生討論說說。
當然,交流彙報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幫助學生選擇較科學的方法進行實驗。
)2.今天我們來做一次小懶漢吧!用書上現成的方法來實驗。
(投影出示圖片)(1)磁力的大小用什麼來表示?(磁鐵吸住迴紋針的個數表示)(2)實驗時,為了公平比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麼?(一、幾個磁鐵的磁力大小要相同。
二、測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鐵的薄木片不變,用同樣的方法鉤住迴紋針,使用同樣大小的迴紋針等。
)3.生實驗,並記錄。
(1)教師演示並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迴紋針的實驗。
(注意提醒學生把迴紋針先掛在鉤子上,再把小鉤子往磁鐵上吸。
)(2)指導填寫記錄表。
(3)學生繼續實驗。
(提示學生,最好把實驗用的第一個磁鐵始終放在最底下,後吸上的磁鐵依次往上疊,避免因磁鐵磁力大小差別帶來的誤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薄木片、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教师演示比较两个磁力大小差别较大的磁铁各吸回形针的多少,让学生直观看出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
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
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怎么知道磁力的变化呢?(书上有方法介绍,但我觉得还是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比较好,
教师不妨放手让学生讨论说说。
当然,交流汇报时,教师要注意把握,帮助学生选择较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
)
2、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懒汉吧!用书上现成的方法来实验。
(投影出示图片)
(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磁铁吸住回形针的个数表示)
(2)、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一、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
二、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薄木片不变,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
3、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
(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
(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
4、交流汇总。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四、总结延伸:
1、今天的课,给你带来了什么?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五、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