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供参考)
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

目录关于《探索物理》致同学们科学之旅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三、声音的特性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五、声的利用参考资料第二章光现象一、光的传播颜色二、光的反射三、平面镜成像四、光的折射五、看不见的光参考资料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四、眼睛和眼镜五、显微镜和望远镜参考资料第四章物态变化一、温度计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华和凝华参考资料第五章电流和电路一、电流和电路二、串联和并联三、电流的强弱四、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五、家庭电路参考资料关于《探索物理》《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实验本)·物理》是根据教育部2001年5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供实验地区从2001年9月开始试用。
因为它倡导探究式的学习,强调科学与实际、科学与社会的联系,因此我们又给这本书取了一个名字:《探索物理》。
一、《标准》简介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标准》研制组以过去多年的研究为基础,与教育专家及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研制组进行了反复的研讨,经过一年半的紧张工作,制订了《九年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这个标准继承了建国以来物理教育改革的成果,借鉴了不同发展程度、不同文化背景的许多国家科学课程改革的经验,是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准》的主要特点和执行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简述如下。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标准》考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公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知识,在初中物理课程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眼的地位;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的能力,《标准》并不强调。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物理教案具有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过程、整合学习资源、支持个性化学习和提供评估反馈等多重优势。
它是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具和参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给大家分享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欢迎阅读!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会计算机械效率2、过程与方法目标(1)根据生活事例认识物理知识,并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3)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初中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机构效率(2)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2、难点:理解机械效率(三)教学准备长木板、木块、弹簧秤、刻度尺、细线(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明家最近买了一处新楼房,三楼。
想把洗手间、厨房装修一下,需把沙子运到三楼。
请同学们根据需要,选择器械帮助小明家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哪个小组选的办法?二、进行新课假如用动滑轮提升沙子,请同学们观着提沙子的过程。
对谁做的功是我们需要的?(板书有用功:我们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们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板书额外功:工作时,对于额外负担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板书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
)假如我们用下面三种方法搬运沙子,你认为哪一种方法?为什么?讨论回答。
(第三种方法,因为第三种方法做的额外功最少。
)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额外功越少越好;也就是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越好。
在物理学中,用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
(板书机械效率: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表示机械效率;W有表示有用功;W总表示总功。
那么,机械效率应该怎样表示?根据公式计算,上面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机械效率没有单位,小于1,常用百分数表示。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相关推荐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篇1教材分析: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理解由于折射而产生的现象基础是折射定律,而折射定律的学习历来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难点,同时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因而本节的重点是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的光线偏折的规律。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例如鱼在那里,池水变浅等。
所以本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段时间的光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光的反射定律的学习,对光的折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迁移,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且能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由于在光的反射时,垂直入射也会发生反射,学生容易产生垂直入射也会发生折射的错误观念,因此,在实验时,要学生注意观察,强调“斜射”。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由光的折射引起的视觉现象,能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2.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感受折射现象,增强热爱自然的情感。
2.尊重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浓厚的学科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用光的折射知识简单解释有关现象。
器材准备:教师:实物投影仪,激光笔、玻璃砖、白胶板、水槽、空烧杯、纸杯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光的反射规律;2、光的反射现象。
(二)、新课教学投影出示:(1)汤姆大叔漫画系列;(2)水中的筷子怎么折断了?学生思考为什么,带着问题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玻璃)中,观察实验现象。
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二物理全册教案学习目标:一、明白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二、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一、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程的探讨。
(难)二、设计探讨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说明。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一、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能够利用讲义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说明有关的现象。
学习目标:一、明白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二、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一、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程的探讨。
(难)二、设计探讨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说明。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一、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能够利用讲义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说明有关的现象。
学习目标:一、明白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二、明白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明白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一、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进程的探讨。
(难)二、设计探讨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说明。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一、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
能够利用讲义外的实验、现象去进行教学。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说明有关的现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课堂同步练习试题全册

第一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二、重点难点:重点: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点: 1、设计探究的实验;2、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三、学习活动:(一)观察课本P12四幅图,思考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___________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更有创意?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有什么感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发生的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同体验:(1)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
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受。
(2)击鼓。
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运动”的方法吗?(二)声音传播的探究性活动1、老师讲课声是怎样传到耳朵的?2、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子一端,另一个同学轻敲桌子另一端,能听到声音吗?3、实验:在一个玻璃缸内盛有水,手拿两块石头在水中撞击,在外面也能听到撞击声。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都能传播声音,他们都是能够传声的介质。
4、声怎样向外传播的?声音向外传播时以_______的形式传播(与水波相似)5、真空也能传播声音吗?让学生观看真空罩实验的录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案

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目标:1.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2.知道熔化过程中吸热,凝固过程中放热;3.知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能用来解释简单现象;4.会查熔点表.5.通过晶体熔化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1.引入新课: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
本节教材开头提出的:“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最低气温达到过-52.3,在这样冷的地区测气温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温度计”。
这个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联系了上节讲过的温度计,又可用来导入新课,而且具有实际意义。
方法2:从生活事例引入。
热天,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
由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学习新课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可采用两种方法:方法1:启发讲解式。
教师边做演示实验、边提出问题、边讲解。
在讲台上,组织部分学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实验,组织另一部分学生做“松香(或蜂蜡)的熔化”实验。
在老师的引导下归纳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方法2:科学探究式。
在教师的组织下,提出问题,学生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和进行试验,写出实验报告。
得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固、液共存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熔化和凝固【重点、难点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实验,在熔点(或凝固点)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现象不容易做到。
要得出正确结论,对实验要求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
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分,学生知道从熔化过程表现出的特点区分就可以了。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方法1:承上启下引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和时间,并求出平均速度。
2.会分析实验数据,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体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数据的全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数据的作风。
2.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在实验中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组织调控学生有序地进行实验。
【实验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需要:长木板一个带刻度尺、机械停表一块、小车、金属片、小木块一块。
二、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原理和实验器材2、实验设计【模拟情境】本节课我们用小车代替下滑的人,搭起的长木板(斜面)代替轨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思考讨论】1、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如何粗略描述?2、测量小车下滑的平均速度用到的实验原理是什么?3、具体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么测?4、需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等等。
【小结】&【板书】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原理:v=s/t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设计意图:测量性实验,必须先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第一步】如何测量路程和时间请同学们根据桌上提供的实验器材,初步组装,试着操作,思考如何把路程进行分段?学生讨论后老师用PPT展示如下图所示:学生讨论、回答:生1:越来越快平均速度生2:公式v=s/t生3:测路程和时间;生4:刻度尺、停表【温馨提示】同学们也可以结合生活中骑自行车下坡的情况,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1)S1,t1,(2)S2,t2,【第二步】明确实验步骤:明确了路程和时间的测量,那么做实验的先后顺序又是怎样的?请你把空缺的部分填写完整,用PPT展示根据刚才的讨论,完成空缺的部分:3、进行实验动特点,试着测两组数据。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学生学习指南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学生学习指南学生学习指南随着物理科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理学已经成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和方法,以便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教案就是为初二物理学生量身定制的学习指南,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顺利学习、掌握初二物理知识。
一、教材梳理初二物理上册课程共分为四个部分:力学、热学、光学和电学。
我们要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明确每个部分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在学习每一个部分的过程中,要结合教材中的例题和习题,逐步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学习方法1.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物理课堂上,我们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做好笔记。
在课堂上,我们要仔细听讲,做好笔记,把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
回到家后,再结合教材进行复习和巩固。
3.做好课后习题。
在课后,我们要根据教材上的习题进行练习,查漏补缺,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4.关注物理实验。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自己的物理知识,培养自己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
5.利用网络资源。
互联网是一个海量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物理学习网站、物理学习资料等资源,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量。
三、注意事项1.学习要有计划。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制定学习计划,确立学习目标和学习步骤。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
2.学习要有耐心。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要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物理知识体系。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共同探讨解决。
3.学习要有热情。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具备浓厚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只有有热情,才会有进步的动力和信心。
四、总结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学生学习指南,旨在引导初二学生科学学习物理科学。
在物理学习中,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方法,有计划有耐心地进行学习,关注物理实验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发挥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潜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上册全册教案(人教版)目录科学之旅 ..................................................................................... 4第一章机械运动 .............................................................................. 7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7、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 11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 15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 19第二章声现象.............................................................................. 22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22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 32第三节声的利用 ............................................................................ 39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42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 47第三章物态变化 ............................................................................ 50第一节温度................................................................................ 50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 56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 61第四节升华和凝华 .......................................................................... 68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 71第四章光现象.............................................................................. 74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 74第二节光的反射 ............................................................................ 79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 86第四节光的折射 ............................................................................ 94第五节光的色散 ............................................................................ 99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 107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 114第一节透镜.............................................................................. 114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 ...................................................................... 119第三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 1243 / 154第四节眼睛和眼镜 ........................................................................ 130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 135复习课复习和应用 ........................................................................ 140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 142第一节质量............................................................................ 142第三节密度............................................................................... 145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 148第四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 150复习课质量与密度复习 ..................................................................... 1534 / 154科学之旅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初步了解一些物理现象2.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有所理解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 2.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习物理知识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你听别人说过物理吗?你心中的物理是怎样的呢?谁起来说一下?(让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看法)二、新课教学1. 演示几个实验,说明物理是十分有趣的。
(让学生先猜测现象,再演示)(1)器材:一大一小两只试管(尺寸十分接近),水,红墨水。
做法:大试管装入过半的水,管口朝上,放入小试管,倒过来,水流下,管上升。
现象:试管自动上升。
(2)器材:漏斗,乒乓球。
做法:一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倒扣的漏斗中,通过漏斗嘴用力吹下面的乒乓球。
现象:乒乓球悬在空中不下落。
拓展:让学生撕下两张纸,用力吹两张纸的中央,发现纸靠近。
(3)器材:两只大烧杯,鸡蛋,清水,盐水。
5 / 154做法:把一只鸡蛋分别放入两个大烧杯中。
现象:鸡蛋有浮有沉。
(4)器材:导线,开关,电池组,小灯泡,变阻器。
做法:连好电路,闭和开关,移动滑片,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现象:灯变亮。
2. 物理不仅有趣,而且是十分有用的,它能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的许多现象。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看法,教师再解析)提问1:人听到子弹声再躲来的及吗?为什么?解析:子弹出膛飞行时的速度比声音快,所以来不及。
提问2:我们对着水中看到的鱼用手去抓,能抓到吗?解析:抓不到,我们看到的是像,真正的鱼在像的下边。
提问3:黄浦江边的路灯,水中的像为什么是一道光柱?解析:古诗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荧。
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河星”,起伏的水面相当于许多平面镜,每盏灯在水里有好多像,连在一起就成了一道光柱。
提问4:冬天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解析:外表面。
提问5:在光滑的路面上,空身容易摔倒,还是肩挑重物容易摔倒?解析:空身。
小结:同学们,今天对所提的问题的分析,大家可能还领会不了,没关系,随着以后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其中的奥秘。
3.怎样学好物理。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勉励学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学问要躬行”。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不能死记硬背,贵在理解,要多问,“为学贵有疑,有疑贵问师”,不要以为问老师一些简单的问题会遭到耻笑,而不问。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我们学了知识以后,如果能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就完成了一次飞跃,如果遇到生活中的疑问,又从课本中找到根据,就又完成一次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