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

合集下载

诗意中国泛读

诗意中国泛读

诗意中国泛读
摘要:
1.诗意中国的概念与内涵
2.诗意中国的历史渊源
3.诗意中国的表现形式
4.诗意中国的现代价值
正文:
诗意中国泛读
一、诗意中国的概念与内涵
诗意中国,顾名思义,是指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

这里的诗意并非仅指古典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而是泛指中国文化中富有诗意、充满哲理的思考与表达。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沉情感。

二、诗意中国的历史渊源
诗意中国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积淀。

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中就已经充满了诗意的思考。

如道家的“无为而治”理念,儒家的“礼治”思想,都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阐述了他们的政治观念。

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典诗词的诞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诗意素材。

三、诗意中国的表现形式
诗意中国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文字表达,也有口头传承。

诸如诗歌、散
文、词曲等文学形式,以及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充满了诗意的表达。

此外,中国古典建筑、园林设计中也蕴含了诗意的审美观念。

如苏州的拙政园、杭州的西湖等,都是诗意中国在现实世界的具象体现。

四、诗意中国的现代价值
在现代社会,诗意中国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诗意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其次,诗意中国的理念有助于我们反思现代社会的问题,引导我们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最后,诗意中国作为一种文化自信,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诗意中国(完全版)

诗意中国(完全版)

诗意中国(完全版)这里是拥有26万热心读者的传统文化与生活艺术共享乐园。

诗意中国(完全版)题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

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春秋战国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平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溪流在华夏汇成滚滚大河,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三月的纸鸢载着悠长的梦影,伊人的面容却在雨雪纷纷的清晨消释溶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一声长叹,响彻苍穹,千百年来,却无人可解。

对于国人来说,能把一个重要的节日慷慨的赋予一位诗人,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心灵里诗的禀赋,诗化的生活情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中国的诗魂最终没能与这个世界和光同尘,汨罗江的惊世一跃,泛起的涟漪2000多年仍未平静。

虽然,系粽子的五色绳早已褪色,龙舟竞渡的喧嚣也渐行渐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吟泽畔的形象却永远那么清晰,如一副凄美的中国画,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此,中国的诗歌添上了圣洁的光辉。

秦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灭诗书的秦始皇的万世梦刚刚开始,就在杀声震天中戛然而止。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挥舞着巨大的戟闯入咸阳,不久即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叹。

曾经的战友刘邦却已经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汉王朝在平静中逐渐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才在汾河上感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李延年就为之送上《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尊敬的领导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季节里,我们欢聚一堂,庆祝自己的节日。

愿我们的青春永远靓丽,愿我们的日子红红火火,愿我们的学校越办越好,愿我们的祖国永远繁荣昌盛!接下来,我想献上一首诗《诗意中国》。

其实,从屋檐底下的一颗水珠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

那是由屋顶上的积雪融化而成的水珠,当你伸开手掌,那颗水珠就在你的手心眨动。

她明亮的就像春天的眼睛。

于是,你听到了风的歌声,慢慢暖了。

于是,你看到了地的画布渐渐绿了。

于是,XXX在舞,燕子在飞。

于是,XXX红了,杏花白了,油菜花黄了。

于是,姹紫嫣红,流光溢彩。

中国在写着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了。

其实,从劳动者脸上的一颗汗珠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

因为它更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

因为无数颗汗珠一旦播洒,就会生根、发芽。

就会稻花飘香,麦浪滚滚。

就会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海,就会有果实累累的大厦天堂。

其实,从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笑容里,你都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的诗意。

它是温馨的、闪烁着梦想的美丽。

它是自信的,绽放着人生的豪迈。

每天,太阳照常升起,而与太阳一同燃烧的是笑容里的灿烂,是怒放中的青春。

是工厂熊熊的炉火,是人们心头永远不熄灭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其实,中国的诗意无处不在。

它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它呈现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

它起伏在高山流水响遏行云的旋律中,它奔腾于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

其实,从你回眸的那个眼神里,我就感觉到中国的诗意。

诗意中国作品简介

诗意中国作品简介

诗意中国作品简介
《诗意中国》是一本历经多年研究编撰而成的大型艺术图书,作者以“国度”为篇幅,从宏观全局角度出发,用壮丽的图片和贴切的文字,把古典诗仙、景泰蓝、茶文化、元代民俗、太极拳等结合起来,形成一幅极具乡土气息的艺术谱系。

书中的照片以大面积铺陈,像是海报般的震撼力,它反映出中国文化创作者自古以来所绘制出的图画传神、细腻动人的诗意图谱,穿越历史,跨越时空,铺展出一幅灿烂如醉仙般的梦幻图景。

从文字故事中,可以推敲出几位文学家的典故,他们书写的诗词语言,以及画家们绘制的艺术审美,让人有一种视觉和精神的艺术感受,唤起回忆,回到远古的文明畅想。

翻开书页,书中的诗词也与图片和故事相结合,让读者从诗句中体会出一种淡淡的思古憧憬,一种宁静的抒情氛围。

书中收录了大量传统艺术,从古代建筑、宋代工艺、明清书画、民俗小说、宗教语言、绘画文学等内容中,都可以追溯到古今中外文学艺术尤其是中国文学艺术中最质朴纯粹的历史传承。

它将古今中国文学艺术四海八荒地融为一体,对读者提供了一种独有的思维联想,在艺术世界里面带来的多姿多彩的瑰丽景象。

《诗意中国》不仅是一本艺术书,它也是一座艺术桥梁,它把古今中国艺术文化的历史沃土穿梭在一起,为每一个文学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一种美妙的想象力与文学乐趣,这是一次令人惊叹的艺术之旅。

- 1 -。

散文诗《诗意中国》欧震 解析

散文诗《诗意中国》欧震 解析

散文诗《诗意中国》欧震解析
《诗意中国》是欧震创作的一首散文诗,通过对中国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

这首诗以散文的形式呈现,给人一种叙述性和抒情性的感觉。

作者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中国的壮丽山河、丰富文化和悠久历史,将中国比喻为一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诗意。

文字中展现了中国的多样性,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勤劳智慧的人民等等。

散文诗《诗意中国》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中国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例如,在描绘中国的自然风光时,作者写道:“大漠沙漠,黄河奔腾。

雄伟的长城象一条巨龙,蜿蜒在北方的土地上。

青山绿水,白雪皑皑的高山,镶嵌在南方的大地上。

”这些形象化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些美丽景色之中,感受到了中国的壮丽与宏伟。

此外,作者也通过对中国文化的赞美,进一步展现了中国的诗意。

他提到了中国的古代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书法等。

这些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与作者的感悟相呼应。

最后,散文诗《诗意中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他希望中
国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他写道:“愿中国永远是一首诗,愿中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这一句话,是对中国的美好期许和祝愿。

总的来说,散文诗《诗意中国》通过对中国风光、文化和人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美好祝愿。

它呈现了中国的壮丽与美丽,将中国比喻为一首诗的形象,为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

诗意中国的含义

诗意中国的含义

诗意中国的含义“诗意中国”这一说法以宋代诗人黄庭坚的《满江红中国诗意》诗句为其代表,引发了中国人民的热烈反响。

它不仅提出了“诗意”的概念,更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历史,唤醒了中国民众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诗意中国”这一概念渗透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无不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精髓。

它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递着民族审美的哲学思想。

就一首诗而言,它不仅蕴含着作者某种思想,更彰显着中国文学文化的深远思想。

其实,“诗意中国”这一概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但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它早已在传统文化之外绽放出自己的价值,令人膝盖一软。

这种价值表现在不同方面,从诗人描绘出的自然风光到普通老百姓提出的对根深蒂固的习俗的顶和反对,都是“诗意中国”的写照。

“诗意中国”的根深蒂固,表现在无论是古代的文言文还是现代的流行语中。

比如古代的《史记》,就在《史记滑稽列传》中,用比喻的语言把《论语》的内容表达的精辟入微,证明“诗意中国”的文言文。

而在现代语言中,各种俗语体现出“诗意中国”的内涵,比如“走为上计”,“众口铄金”,“贪多嚼不烂”等等,都是体现出“诗意中国”的精髓。

在当今时代,“诗意中国”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从古代流传的智慧,延续到现代的朴实生活,都体现出“诗意中国”的内涵。

“诗意中国”不仅存在于诗意的文字,更在我们每个人的行动和话语中体现出凝聚力、和谐美。

它激发了我们把民族文化融入生活、实践精神中去的渴望,这样一种精神陶冶情操,及时令更有趣、美好、真实,从而使我们拥有更多的精神安全感和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诗意中国”不仅是一种文学精神,更是一种民族精神。

它深深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激励了中国民众的精神意志,唤醒了我们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敬畏,更提升了我们的审美境界。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

诗歌朗诵《诗意中国》《诗意中国》诗歌朗诵文档范本一、序言诗意中国,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风光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带领读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诗意。

二、中国山水之美1.五千年文明的见证2.世界四大名山的瑰丽壮观3.桂林山水的绝美奇观4.长江三峡的雄浑壮丽三、中国文化之韵1.汉字的博大精深2.古代音乐之韵3.中国传统绘画的独特风格4.京剧的唯美艺术四、中国诗词之美1.唐诗宋词的千年魅力2.辛弃疾、杜甫的豪情壮志3.诗经的朴素与深远4.现代诗人的新锐力量五、中国民俗之妙1.春节的喜庆热闹2.端午节的龙舟竞渡3.中秋节的月圆人团圆4.元宵节的猜灯谜和吃汤圆六、中国美食之香1.四川火锅的辣味诱惑2.广东点心的精致烹饪3.北京烤鸭的香脆醇香4.上海小笼包的鲜美口感七、中国科技之进步1.中国载人航天的壮举2.高铁的快速发展3.移动支付的普及应用4.的新篇章八、结语诗意中国的美丽和魅力令世人向往,希望本文可以带给读者对中国的更深入了解和热爱,并愿与读者一同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国度里领略更多美好。

附件:1.精美图片集合,展示中国的山水风光和文化魅力。

2.诗歌朗诵音频,让读者更好地感受诗意中国的妙音妙韵。

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权、肖像权等。

2.知识产权:指人们通过智力创造活动所获得的权益,包括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

3.著作权: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其创建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作品享有的权利。

4.网络传播权:指著作权人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作品,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方式。

《诗意中国》朗读断句划分

《诗意中国》朗读断句划分

《诗意中国》朗读断句划分《诗意中国》作者:欧震其实,从屋檐/滴下的一颗水珠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那是由/屋顶上的积雪/融化而成的水珠当你/伸出手掌那颗水珠/就在你的手心/眨动她明亮的/就像春天的眼睛于是/你听到了风的歌声/慢慢暖了于是/你看到了地的画布/渐渐绿了于是/柳丝在舞、燕子在飞于是/桃花红了、杏花白了、油菜花黄了于是/姹紫嫣红、流光溢彩中国/在写着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了其实,从劳动者脸上的一颗汗珠里你就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因为/它更像一颗沉甸甸的种子因为/无数颗汗珠一旦播洒就会/生根、发芽就会/稻花飘香、麦浪滚滚就会/有郁郁葱葱的森林绿海就会/有果实累累的大厦天堂其实,从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笑容里你都可以感受到中国的诗意它是/温馨的,闪烁着梦想的美丽它是/自信的,绽放着人生的豪迈每天,太阳照常升起而与太阳一同燃烧的是/笑容里的灿烂,是/怒放中的青春是/工厂熊熊的炉火是/人们心头永远不会熄灭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其实,中国的诗意无处不在它/折叠在/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风雅里它/呈现在/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的宣纸上它/起伏在/高山流水响遏行云的旋律中它/奔腾在/大风起兮千古风流的故事里其实,中国的诗意无时不在它/融化在/风清日朗/芙蓉出水的意境里它/渗透在/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秋色里它/浪漫在/花好月圆/民安国泰的祥瑞中它/辉煌在/江山锦绣/分外妖娆的壮美中其实,从你回眸的那个眼神里我就感受到了中国的诗意因为从你的眼里我读到了优雅的气质读到了幸福的光芒我看见——你的眼里,正在大步流星地走着一个器宇轩昂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意中国,带您走近中国两千年的文化之旅题记: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乐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秀丽的山川孕育出诗的灵气,朴实的人民培育出诗的魂魄。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一幅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

纵然是在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头顶着的是炎炎烈日,脚下踩着的是滚烫的土地,挥洒的汗水中仍浸润着浓浓诗情。

春秋战国从仲尼编辑的《诗经》走来,从屈平悲叹的《离骚》走来,诗歌的溪流在华夏汇成滚滚大河,诗歌的韵律在中华大地亘古不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三月的纸鸢载着悠长的梦影,伊人的面容却在雨雪纷纷的清晨消释溶化。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之悲,一声长叹,响彻苍穹,千百年来,却无人可解。

对于国人来说,能把一个重要的节日慷慨的赋予一位诗人,充分地说明了我们祖先心灵里诗的禀赋,诗化的生活情趣。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中国的诗魂最终没能与这个世界和光同尘,汨罗江的惊世一跃,泛起的涟漪2000多年仍未平静。

虽然,系粽子的五色绳早已褪色,龙舟竞渡的喧嚣也渐行渐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行吟泽畔的形象却永远那么清晰,如一副凄美的中国画,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从此,中国的诗歌添上了圣洁的光辉。

秦汉“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焚灭诗书的秦始皇的万世梦刚刚开始,就在杀声震天中戛然而止。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挥舞着巨大的戟闯入咸阳,不久即发出“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叹。

曾经的战友刘邦却已经意气风发,激扬文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汉王朝在平静中逐渐强大,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才在汾河上感慨“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李延年就为之送上《佳人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再难得!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如此曼妙可人儿自然令汉武帝也为之摧眉折腰。

李夫人(李延年之妹)由此令“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国两晋南北朝欢娱嫌短,繁华有尽。

盛世年华转瞬成过眼云烟。

“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

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 。

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里道出了多少离乱人的悲苦!华夏大地,干戈四起。

英雄如曹孟德也不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世事乱象反激起其雄心万丈。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下尚未统一,却祸起萧墙。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同为建安七子的两个儿子却不能和平共处,若曹操地下有知,恐也不会安心吧。

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上层人物的斗争自然影响到下层百姓。

曹氏内部之斗方平息,那边司马氏家族赫然崛起,你死我活的厮杀结果是魏晋人物不问政治,清越超脱,谈玄论酒。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俯仰自得,游心太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却是多么的孤凄悲凉。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何所见,忧思独伤心”,“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落落穷巷士,抱影守空庐”。

独特的行为方式为后人留下了一段绚丽的“魏晋风度”。

树欲静而风不止。

喜欢打铁兼通音律的嵇康最终没有做到独善其身,三千太学生的请求也挽不回司马昭杀人之心,临死前的一曲千古绝唱让现在的人们仍然叹惋不已:《广陵散》从此绝矣!几百年的分裂争斗是中国历史抹不去的伤痛,各个民族的融合交流又使中国文化获得了空前的新鲜血液,大分裂、大战争、大融合,儒、释、道也被深刻而广博的解读,中国文化在不停的发酵,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唐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诗歌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大河。

如果说以前它还只是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那么现在,它已成了普罗大众的交响合奏。

自此,谈到诗歌,就不得不与一个朝代挂上钩,以至演化成一个新名词: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川人陈子昂雄浑高古的《登幽州台歌》如彗星破空而过,留下长长的尾翼让人仰望。

英姿勃勃的王勃来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饮中八仙”之贺知章来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吴中四士”的张若虚来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花无月明”。

还有那借古讽今、慷慨苍凉的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那奇崛幽峭,瑰丽虚幻的李贺:“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

作为一个群体,唐朝的边塞诗人用他们雄奇的文笔为世人留下了风格特异的壮丽诗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气势磅礴,气象宏大。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漫天皆白,壮阔奇丽。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战争的紧张激烈如在眼前。

青年白居易曾经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被人嘲笑:“长安居,不容易。

”言外之意,白白的居住更不容易了。

不知是否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也如今日城市的房价疯长?不过,很快,嘲笑之声消失,代之以敬佩之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清风拂面,还带着泥土的芳香。

在他的积极实践和推动下,“新乐府”也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

在唐代诗歌熠熠生辉的灿烂星空中,李白、杜甫的横空出世让整个天宇为之一亮。

唐诗也步入了其盛世年华。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杜甫之诗,既是对李白生平的感慨,也是自己坎坷经历的写照。

对于诗中圣手和诗坛谪仙的二人来说,写诗并非他们的主要理想。

与中国普遍的知识分子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主要追求。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如此。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俊秀飘逸,想象瑰奇的李白也是如此。

只是,命运不济,杜甫终身都在颠沛流离。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纵然如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境可哀,其情可敬。

而李白虽能得获天恩,其咄咄逼人的才气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却让他招致谤议。

让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虽传为佳话,更犯了官场大忌。

最后不得不痛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不过,幸好他们的政治才华没有被充分利用,否则,也许中国的官场上多了两个平庸官吏,诗坛上却少了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

为了让盛唐华章结尾不至于太突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共同演绎了一段华美的乐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意阑珊,夕阳西下,火红的枫叶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历史变迁,人世沧桑,悲欢离合,一声叹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凄清迷离,无限伤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镂心刻骨,缠绵悱恻。

唐朝诗歌大合唱也到此余音寥寥,绕梁三日不绝耳!改朝换代中,更多的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血流漂杵。

残酷的现实麻木着人们的心灵,敏感的诗人自然不容于世,奔泻的诗意遂冰封在阴暗的角落。

作为一代帝王,李煜是失败的。

大好河山葬送在自己的手里,甚至自己的爱妾也不能保护,只有以泪洗面,徒然长叹:“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为一代词人,李煜是成功的。

他把地位地下被称为“诗余”的词发展到一个令人仰视的高度。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王国维语)也许是唐代已经把“诗”的艺术推到了极致,也许是对唐诗的尊崇。

在宋代,正统的“诗”已渐渐式微,而作为其变体的“词”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以致它享有了一个专有的名词:宋词。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没有哪个朝代的文人能享有宋代文人的殊遇。

因为,这是一个崇文抑武的朝代。

文人地位又高,待遇也好。

最最重要的是言论比较自由——起码不会因为言论出格而招致杀身之祸。

据说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曾立下誓词:“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

”有宋一代,文人都活得比较滋润。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浣溪沙》可以看成是对当时优雅闲适生活的叙述。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北宋杭州的秀丽多姿、富庶繁华在柳永的笔下娓娓道来。

据说金国皇帝完颜亮读罢,“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

繁华盛极竟惹得人垂涎,可见“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了。

生活无忧,生命的体验却各不相同,诗情也如遍地泉眼喷薄而出。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送别却无凄切,难舍却又欢快。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惜春之痴情令人感动。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爱之真谛,道人所未道。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抽象的情感却被描绘得真实可感,孤寂缠绵如在眼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咋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十四个叠字,也可算前无古人了,凄惨悲戚,如泣如诉,直抵人骨髓。

好在李清照虽为女流,英气却不减须眉:“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在宋代,有一位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绘画开创了湖州画派。

自然了,此乃东坡居士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骇浪,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勃勃英姿,豪迈气概,虽被贬黄州仍丝毫未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