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镁铝与酸反应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铝与酸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铝与酸反应教案

高中化学铝与酸反应教案
科目:化学
年级:高中
主题:铝与酸的反应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铝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并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
1. 铝与酸的反应原理
2. 实验操作及观察结果
3. 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铝与酸的反应”,让学生思考铝与酸为何会发生反应,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0分钟)
讲解铝与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结果等内容。

3. 实验操作(20分钟)
将少量铝片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观察反应过程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操作,并注意安全规范。

4. 实验结果讨论(15分钟)
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铝与酸反应的原因,检验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理论讲解中的结论。

5. 反应方程式书写(10分钟)
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写出铝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并讨论方程式的意义和表达形式。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

作业: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对铝与酸反应的理解。

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教师备忘:准备好实验材料和设备,确保实验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镁铝导学案

镁铝导学案

第3讲铝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解读]了解铝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考点一铝1.铝的结构和存在铝位于元素周期表______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铝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仅次于____。

自然界中的铝全部以________态存在。

2.金属铝的物理性质________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有良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传热性等,密度较小,质地柔软。

3.金属铝的化学性质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完成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金属铝是活泼的金属,能与酸反应,为什么能用铝槽储运浓H2SO4或浓HNO3?2.实验室能否用硫化物与铝盐溶液混合制取Al2S3?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原因。

第二节 镁、铝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二节 镁、铝及其化合物导学案

第二节 镁、铝及其化合物1.了解Mg 、Al 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初步了解合金的概念。

镁和铝的性质镁、铝的重要化合物Mg 、Al 的氧化物及氢氧化物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1)相同点:①MgO 和Al 2O 3都属于高熔点氧化物,它们都难溶于水。

②都与H +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MgO +2H +===Mg 2++H 2O ;Al 2O 3+6H +===2Al 3++3H 2O 。

③Mg(OH)2、Al(OH)3受热都分解,其分解方程式为 Mg(OH)2=====△MgO +H 2O,2Al(OH)3=====△Al 2O 3+3H 2O 。

(2)不同点:MgO 、Mg(OH)2不与强碱溶液反应,而Al 2O 3、Al(OH)3却与强碱溶液反应。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 2O 3+2OH -===2AlO -2+H 2O ,Al(OH)3+OH -===AlO -2+2H 2O 。

(3)Al(OH)3既与强酸反应也与强碱溶液反应,是因为Al(OH)3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H 2O +AlO -2+H +Al (O H)3 Al 3++3OH -,加酸平衡向碱式电离方向移动,生 成Al 3+;加碱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生成AlO -2。

金属的通性及合金 1.金属的通性金属在通常状况下都是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汞除外)都能导电、导热、有 延展性。

大多数金属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少数金属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金 属元素在同周期元素中 较大。

金属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为 价,也有少数金属能表现较高的化合价如 Sn +4、Mn +7、Cr +6等。

金属元素原子只能 电子,不能 电子,所以金属只 有正化合价,没有 化合价。

金属单质只有 性,没有 性。

2.合金(1)定义: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 (或 与 )熔合而成的具有 特性 的物质叫做合金。

(2)特点①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都要 ,而不是介于两种成分金属的熔点之间。

铝的反应教案

铝的反应教案

铝的反应教案教案标题:铝的反应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铝的特性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探索铝与不同物质的反应,从而理解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资源:1. 铝片或铝箔2. 盐酸(稀释)3. 氢氧化钠溶液4. 硫酸铜溶液5. 氧气气球6. 火焰7.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酒精灯等教学步骤:引入:1. 向学生介绍铝的基本特性,如轻、耐腐蚀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铝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并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1:铝与盐酸的反应1. 将一块小铝片放入试管中。

2. 缓慢加入稀释盐酸,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2:铝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烧杯中。

2. 缓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3:铝与硫酸铜的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入试管中。

2. 缓慢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3.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4:铝的燃烧反应1. 将一小块铝片放在火焰上加热,观察并记录反应过程中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反应产物,并帮助他们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总结:1. 与学生一起总结铝与不同物质的反应结果和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铝的化学性质,并与其特性进行关联。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索铝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环境问题。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记录的准确性。

2. 提问学生有关铝的性质和反应的问题,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

教案扩展: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相关视频或图片,加深学生对铝反应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能力的发展。

注: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生年级和学科要求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镁和铝教学设计

镁和铝教学设计

“镁和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镁和铝》这一节是高二化学中无机部分的最后一章中的第一节,本节内容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兼有理论知识,内容广泛但教学要求层次不是很高。

符合高初中化学知识的衔接原则。

在初中化学里,学生曾学过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等;在高一化学中,学生也曾学过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

同时,在学习本章以前,学生已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理论知识。

因此,这样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其次,通过高一一学年的学习、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基本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简单运用实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简单实验能力等)。

可见,这样的编排也符合学生的能力发展水平。

从而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基础。

所以我们可以采用较为开放的以学生“自主”实验为主的教学活动,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出学生的个性潜能,并通过精心的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既学会知识又提高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镁、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掌握镁、铝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培养运用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科学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责任感,增强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镁、铝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菜单式”教学法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与教学意图:[第二课时]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引言]在初中我们就知道镁铝是二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能看到他们的影子。

镁铝与我们的关系究竟密切到何种程度?他们的性质又活泼到什么地步?二者的关系又如何?带着这样的疑问,在上节课同学们按照自愿原则分成了四个组就镁铝分别进行了调查、探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汇报展示、交流共享彼此的成果。

首先,请调查组同学派代表汇报。

[交流实录]一、“生活中的镁铝”汇报展示调查组展示“生活中的镁铝”(过程略)代表小结:镁铝确实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高品质的生活离不开镁铝。

化学铝和盐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铝和盐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沟通能力。
实验改进建议
增加实验步骤 的详细说明, 以便学生更好 地理解实验过
程。
提供更多的实 验数据和图表, 以便学生更好 地分析和理解
实验结果。
增加实验的安 全提示,以确 保学生在实验 过程中的安全。
提供更多的实 验拓展和延伸, 以便学生更好 地理解和掌握 化学铝和盐酸 反应的相关知
识。
Part Six
评价。
改进措施:根 据学生的反馈 和建议,对实 验教学进行改 进和优化,以 提高教学效果。
效果评估:通 过学生的考试 成绩和课堂表 现,评估实验 教学的效果, 以便进一步改 进教学策略。
THANKS
汇报人:XX
手套:用于保护实验者 的手部安全
磁力搅拌器:用于搅拌 反应物
酒精灯:用于加热反应 物
铝片:用于反应物
烧杯:用于反应容器
温度计:用于测量反应 温度
石棉网:用于垫在烧杯 底部,防止烧杯破裂
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 产物
实验试剂
添加标题
铝片:作为实验中的 反应物
添加标题
盐酸:作为实验中的 反应物
添加标题
烧杯:用于盛放反应 物和生成物
实验结果分析
测量反应温度:记录反应过 程中的温度变化
观察反应现象:是否有气泡 产生,颜色变化等
分析反应产物:通过化学分 析方法确定反应产物的成分
讨论反应机理:根据实验结 果分析反应的机理和过程
Part Five
实验总结
实验结论总结
化学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反应速率与温度、浓度、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防止烫伤和腐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理解实验注意事项

化学铝和盐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化学铝和盐酸反应实验教学教案

04、
教学反思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 不足,针对性地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和 质量。教学反思是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学生反馈
学生的反馈是教学工 作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通过听取学生对实验 教学内容的建议和看 法,可以及时调整教 学策略,提高教学效 果,让学生更好地掌 握知识。
● 04
第四章 实验延伸
氢气收集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利用 氢气收集装置收集生 成的氢气。通过氢气 比重实验验证氢气的 性质,通过实践深化 学生对化学反应和气 体性质的理解。
实验结果分析
深化理解
通过实验加深知 识理解
拓展内容
拓展学生对化学 实验的认识
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实验设 计和探究能力
实验延伸的意义
● 06
第六章 总结
实验教学总结
01、
学生掌握金属与酸类物质反应规 学律生通过实验掌握了金属与酸类物质反应
的基本规律,加深了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03、
实验结果验证课堂理论
实验结果有效验证了课堂理论,使学生更加深 入地理解了化学知识。
02、
实验延伸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探究能 力,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评估学生实验报告的逻辑性和规范性
提供针对学生实验报告的反馈意见
04、
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将综合评价学生在化学铝和盐酸反应实验中 的表现,总结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学生的学习 状况,同时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反馈,以促进学 生的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旨在回顾本 次化学铝和盐酸反应 实验的教学效果和学 生表现,展望未来实 验教学的发展方向和 目标,为提高学生实 验能力提供指导和支 持。

高二化学 第29课时《第一节 镁和铝》(一)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化学 第29课时《第一节 镁和铝》(一)学案 新人教版

高二化学第29课时《第一节镁和铝》(一)学案新人教版(一)[目标]1、了解金属的通性。

2、了解铝的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3、掌握镁和铝的化学性质。

4、了解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

5、初步了解合金。

[重点]镁和铝的化学性质、氢氧化铝的两性。

[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过程][阅读]课本P80,回答:①人类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大约有是金属元素。

②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什么作用?一、金属1、金属的分类① 冶金工业的分类方法:分为黑色金属(铁、铬、锰,实际上这三种金属均为银白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除上述三种以外的其他金属)② 根据金属密度的大小分类:分为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3,如铝、钾、镁、钠等)和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如铁、铜、银、汞等)③ 根据地壳中的含量分类:分为常见金属(如铁、铜、镁、铝等)和稀有金属(如钽、锆、铌等)2、金属的性质(1)物理性质①常温时,除了为液体外,其他金属都是固体。

②有金属光泽。

这种现象只有当金属为块状时才能表现出来,粉末状时呈暗灰色或黑色。

③金属一般都是和的良导体。

④大多数金属有性。

延性最好的是,展性最好的是。

⑤金属的硬度一般较大。

最硬的是。

⑥金属的熔点一般较高。

最难熔的是,最易熔的是。

(2)化学性质金属容易最外层电子,变成金属阳离子,表现出性。

不同的金属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的性强弱不同。

二、镁和铝的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82表4-2,思考:镁和铝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们都是色的金属,有较强的性、性,有良好的性、性。

密度:镁铝硬度:镁铝熔点:镁铝沸点:镁铝[思考]①物理性质的强弱由什么决定?镁和铝的物理性质为什么出现如上的变化趋势?②镁和铝的重要用途有哪些?三、合金1、合金:2、合金的性能:[阅读]课本P88表4-3,认识合金的性能和用途。

[练习]1、下列叙述中所描述的物质一定是金属元素的是[ ]A、易失去电子的物质B、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C、单质具有金属光泽的元素D、第三周期中,原子的最外电子层只有2个电子的元素2、现代建筑的门窗框架,常用电解加工成古铜色的硬铝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趁年轻应该多吃一点苦头 乌审旗职业中学导学案
1
§5.2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 镁铝与酸的反应 第 4 课时
年级:高一 科目:化学 课型:新课(实验课)主备人:张志伟 时间: 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同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同周期元素单
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2.难点: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学习用具:
实验仪器 试管架 试管 砂纸 试管刷 滴瓶 实验药品 Mg ,Al ,1 mol / L 盐酸溶液 学习过程 一、 教师讲解:
1. 提问学生实验目的,实验所需仪器药品,实验步骤 实验目的:探究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试管架 试管 砂纸 试管刷 滴瓶 实验药品:Mg ,Al ,1 mol / L 盐酸溶液
实验步骤:1) 向2支相同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一小段镁带,铝带,需先用砂纸
磨去表面的氧化膜
2) 向试管中加入2mL 1 mol / L 盐酸溶液 3) 观察2支试管中的现象并做好记录 2. 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1) 注意胶头滴管的使用
2) 按实验步骤操作,边做边记好实验记录 二、学生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边做边学、随时记录。

三、仪器整理
实验完毕,清理实验台。

四、课后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理解掌握周期元素单质的金属性变化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