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HXXX404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三)(精品文档)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
案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2、认识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重、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对△h的“+”与“-”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反应热焓变
(一):反应能量变化与反应热
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
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
1。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关系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在产生新物质的同时总是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变化,而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的。
也就是说,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同时遵循_____________守恒和_____________守恒两个基本定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形式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能量变化,并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当能量变化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表现时,我们常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二、焓变、反应热1.定义在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的反应的_____________叫反应热,又叫焓变。
我们用_____________表示反应热,单位常用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从化学键的角度(即微观角度)来看:在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分子中的旧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而___________能量;当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时,新化学键形成,又要___________能量。
如下图所示:H2和Cl2断键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的总能量Q=436kJ+243kJ=679kJ;化学键形成时释放能量,放出的总能量Q′=431kJ+431kJ=862kJ。
Q′-Q=183kJ,即该反应过程放出热量183kJ,这说明该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之,若某反应过程中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则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反应热的表示方法反应热是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整个体系的能量(即焓)增加或者减少的量值。
焓增加,表示吸热,则用“_____________”表示或ΔH>0;焓减少,表示放热,则用“_____________”表示或ΔH<0。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导学案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2、学会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高低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和意义。
4、了解燃烧热和中和热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知识要点(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能量变化的表现形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
但有时也会以光能、电能等形式表现出来。
3、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吸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吸收能量。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大多数分解反应、C + CO₂高温 2CO、Ba(OH)₂·8H₂O 与 NH₄Cl 的反应等。
(2)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过程中放出能量。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大多数化合反应、燃烧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
(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计算1、从化学键的角度计算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等于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之差。
2、从物质总能量的角度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规则(1)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用“s”,液体用“l”,气体用“g”,溶液用“aq”。
(2)在方程式后面注明反应的焓变(ΔH),单位为“kJ/mol”,且ΔH 的数值要与方程式的计量系数相对应。
(3)ΔH 的正负号表示吸热或放热,正值表示吸热,负值表示放热。
3、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还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四)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1)定义:在 101 kPa 时,1 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课题: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和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同时存有着物质和能量的变化,而且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的,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
(3)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
(4)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并能准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自学、探究、训练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重点、难点】: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A H 的“ +” 与“-”。
【学习过程】:【预学案】自主学习,我快乐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化学反应过程中所 ________ 或_______ 的能量,叫反应热,又称为_________ ,符号用____ 表示,其单位常采用__________ 。
很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能够通过 __________ 直接测量。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因为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___ 时,需要—的相互作用,这需要______ 能量;当________________ ,即新化学键_______ 时,又要_________ 能量。
如果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比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 ,这是放热反应。
对于放热反应,因为反应后放出能量(释放给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 ___________ 。
所以,规定放热反应的A H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反之,对于吸热反应,因为反应通过__________ 、_________ 等吸收能量(能量来自环境)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
高二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选修四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学习目标】:1.知道反应热的含义。
2.知道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3.知道反应热与键能和物质总能量的关系。
【重点难点】:1.反应热的表示方法 2.反应热与键能和物质总能量的关系。
【温习旧知】:1、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化学反应究竟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由什么决定?3、列举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练习】1、下列过程释放能量的是()A. 2H+O→H2OB.H2O(l)→H2O(g) C. H2O →H2 +O2 D、C+H2O →H2 +CO2、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学习新知】一、反应热焓变1、焓:与有关的物理量。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是吸热或放热,由决定。
2、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所或的能量,叫反应热,在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等于,符号用表示,其单位常采用。
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直接测量。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化学反应的本质是。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比较类型比较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化学键键能的关系断键需要能量,形成键需要能量E反应物分子键能E生成物分子键能E反应物分子键能E生成物分子键能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表示方法ΔH 0 (填> 或< ) ΔH 0 (填> 或<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图物质越稳定,具有的能量越低,其键能越,生成该物质时,放出的热量越。
5、根据教材提供的键能数据计算H2与Cl2反应的反应热【思考】1、由教材数据可知,H—H键的键能比Cl—Cl 的键能大,即H2 比Cl2更稳定,所以等物质的量的H2比Cl2含有的能量高。
这种理解正确吗?2、“任何化学反应均伴随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所以任何化学反应均有反应热”。
这句话正确吗?3、H2和Cl2在光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上述反应,那么该反应的ΔH是否发生变化?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吸收的总能量与生成物分子化学键形成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之差。
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四1.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完美版

高二化学导学案:编号:使用时间:班级:小组::组评价:教师评价: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1课时)编制人:百禄审核人:领导签字:【学习目标】1.了解反应热的概念,知道热效应与反应的焓变之间的关系。
2.知道反应热与化学键的关系。
3.知道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焓变、反应热的概念。
【学习难点】从化学键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原因。
自主学习1.焓变①概念:焓(H)是与能有关的。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由生成物与反应物的即焓变(ΔH)决定。
②常用单位:。
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恒压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焓变。
因此,我们常用表示反应热。
2.1 mol H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436 kJ的能量,1 mol Cl2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吸收243 kJ的能量,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释放862 kJ的能量,则H2(g)+Cl2(g)===2HCl(g)的反应放出的热量为。
3.ΔH的正、负和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1)放热反应:ΔH0(填“<”或“>”),即ΔH为(填“+”或“-”)。
(2)吸热反应:ΔH0(填“<”或“>”),即ΔH为(填“+”或“-”)。
4.△H计算的表达式:合作探究一、探究:1、对于放热反应: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度?体系还是环境?2、由课本P2 中H2+Cl2=2HCl反应热的计算总结出用物质的键能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3、△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4、如何理解课本P3中△H =-184.6kJ/mol中的“/mol5、由课本P3 中图1-2 总结出用物质的能量计算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二、反思总结1、常见的放热、吸热反应分别有哪些?①常见的放热反应有②常见的吸热反应有:2、△H<0时反应热△H > 0时反应热3、反应热的数学表达式:△H=【小结】焓变反应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同时还伴有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教案.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原因及表示,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
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方法
阅读、讨论、对比、讲解、归纳、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组织教学
二、[引言]
三、新课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展示教学目标
(二)展示自学指导(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回答以下回问题)
1、焓变、反应热的概念及意义?
2、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原因并归纳。
学生按组回答自学指导中提出的问题,并相互补充完善。
认真倾听并记录
提出自学中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讨论解决
检测学习效果
学生谈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一、焓变反应热二、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及意义1、概念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2、与普通化学方程式的区别
3、化学反应中能变化的表示3、意义
[课堂练习]教师多媒体展示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
B.大多数化合反应是放热的,大多数分解反应是吸热的
C.有些放热反应,在引发反应时必须加热
D.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
2、下列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A.O2→O+O B.H+Cl→HCl
C.CaO+H2O=Ca(OH)2D.浓硫酸稀释
5、已知H+(aq)+OH-(aq)=H2O(l);ΔH=-57.3kJ·mol-1。以下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H2SO4(aq)+2NaOH(aq)=Na2SO4(aq)+2H2O(l);
②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案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教学难点:△H的“+”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反应热、焓变1、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或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2、符合:用表示。
3、单位:一般采用。
4、可直接测量,测量的仪器叫。
【思考】例如:H 2(g)+Cl2(g)2HCl(g)实验测的1mol H2与1mol Cl2反应生成2molHCl时放出184.6KJ的热量,从微观的角度如何解释?【分析】(1)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吸收总能量为:(2)化学键形成时需要释放能量,释放总能量为:(3)反应热的计算:【思考】1、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的决定因素是什么?2、如何理解△H的“+”与“—”?5、反应热的表示方法:放热反应:△H为“”或△H 0吸热反应:△H为“”或△H 0例1、1molC与1molH2O(g)反应生成1molCO(g)和1mol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 KJ/mol。
例2、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1mol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1mol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6、△H计算的二种表达式:(1) △H == —(2) △H == —注意:物质键能越大,稳定性越,物质能量越低,稳定性越。
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3、书写步骤:(1)写出化学方程式;(2)标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3)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中学阶段可不特别注明);(4)写出△H的值并标明“+”与“—”;(5)检查化学计量数和△H值是否对应。
注意:1、△H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2、无论化学计量数怎么变,△H的单位都规定为KJ/mol。
【课堂练习】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课后习题第3题(集体练习,典型板演)4、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描述在一定条件下,一定量某状态下的物质,充分反应后所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
编写:王伟审核:王伟包科领导:李祖民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习中和热的测定方法,
2、体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通过实验,进一步领会做定量实验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过程】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复习中和热概念:
2、实验目的:
3、实验用品
、、、
、、。
实验药品
盐酸、 NaOH溶液。
4、实验步骤
①.在大烧杯底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
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碎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作盖板,在板中
间,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以达到
的目的.
②.用一个量筒量取50mL0.50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并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记入下表。
然后。
③.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用温度计测量的温度,记入下表。
④.把温度计和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
倒入小烧杯(注意)。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温度,记为,记入表格中。
⑤.重复实验两次,取测量作为计算依据。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中和热。
5、实验结果
①数据记录(表格略)
②、数据整理
三次测量所得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③、计算
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为:
【思考讨论】
1、测定酸碱中和热为什么要用稀溶液?
2、为什么强酸强碱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3、为使说保温效果好,可采取哪些具体的措施?
4、离子方程式H++OH-=H2O代表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能否用此代表所有中和反
应的离子方程式?
5、为什么中和热测定中要用稍过量的酸(或碱)?
6、把温度为13℃,浓度为1.0 mol·L-1的酸溶液和1.1mol·L-1的碱溶液各50mL混合[溶液密度均为1g/mL,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4J/(g·℃)],轻轻搅动。
测得酸碱混合液的温度变化数据如下:
2
枝江二中导学案
试计算上述实验测出的中和热:△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链接】
*大、小烧杯放置时,为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的建议?
答案:.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
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更好的装置
*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答案: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
* 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N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
答案:为了保证0.50 mol/L的盐酸完全被NaOH中和,采用0.55 mol/L NaOH溶液,使碱稍稍过量。
若使盐酸过量,亦可。
*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案: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若不是,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50 mL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高二化学HX-XX4-04《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导学案(三).doc第3 页共4 页
答案:会有所变化。
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
*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误)?
否。
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50mL0.50mol·L-1盐酸与50mL0.55mol·L-1NaOH溶液在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__________。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mL0.50mol·L-1盐酸与50mL
0.55mol·L-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
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__;用50mL0.50mol·L-1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_____________。
(均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还存在的疑惑是
我对导学案的建议是
4。